第一节
关于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关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一、关于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的认识
1、马恩列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科学
预见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就是说, 认清中
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 —— 毛泽东
“半殖民地半封建, 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而得
出的一个完整概念
半封建, 恩格斯 1851年, 德国的革命与
反革命,,在分析 1848年以前德国社会时指
出:“拥有资本和工业的阶级已经成熟到这
样一个程度,它再不能在半封建半官僚的君
主专制的压迫下继续消极忍耐了。”
半封建, 1912年 7月,列宁在, 中
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 认为 中
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 列宁 1915年, 社会主义与
战争, 首次使用,并把中国列入。, 帝
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 把中国等
称为半殖民地。
2、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对近代
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1926年, 中国共
产党史的发展, 认为
中国是半殖民地和半
封建的社会
蔡和森
1929年第 28号提
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
地和半封建的社会经
济关系
中央通告
,中国革命的社
会经济基础, 也认为
中国是半殖民地和半
封建的社会
张闻天
,史前期中国社
会研究, 也认为中国
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的社会
吕振羽
3、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的认识
1936年, 中国革命战
争的战略问题,
1939年, 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1940年, 新民主主义
论,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三,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
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四,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
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
不平衡。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
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
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
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
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
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
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
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
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
二、旧、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点:
第一、革命的领导不同了
第二、指导思想不同了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了
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了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第一,“五四运动”发生在
中国新的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生长和
发展的条件下,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
定了阶级基础。
第二,“五四”运动发生在
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
影响 。
第三,“五四”运动时期,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旧民主
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具备了
思想前提。
第四,, 五四,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成为必然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
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
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总政策。 —— 毛泽东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
和中国共产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第二节
1、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的
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
为主要形式
( 1)、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
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 1)、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
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毛泽东第二次
在北京期间读的三
本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和优点
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
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
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 斯大林
中国社会特点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
特点和优点
( 2)、中国社会特点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
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 。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中国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八七会议记录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
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
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3、武装斗争和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
?中国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
一二九运动时北平学生游行队伍。
3、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结合
农民武装斗争
爱国学生
举行示威游行。
大学生在大街上游行。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
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
业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半封建
国家。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使
得弱小的革命力量, 能够在反动统
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
存与发展 。
东方不亮西方亮
黑了南方有北方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2、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红色政权为什么首先出现
在南方?
大革命的广泛影响,造成了
较好的群众基础。
湘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琼崖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
南方建立的根据地主要有 11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
建立在北方的根据地 2 个: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
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
据地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是中国
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
的基本任务。
工农武装割据: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
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
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 毛泽东
毛泽东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 三
个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三位一体、
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
1、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
土地
革命为中心内容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
2、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武
装
斗争为主要形式
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
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 毛泽东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
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
可能改造。
—— 毛泽东
(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
地建设
3、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必须
以根
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集中力量供给战争, 同时努力
改善群众生活 。
根据地建设的经济原则
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
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政策
根据地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总目标
?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
?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1,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唯
一正确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
意义
毛泽东等中国
共产党人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原
理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提出
了道路理论。
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
包围城市的经验。从我国当时的实际
情况来看,正是处在整个农村革命的
游击运动非常困难的时期,蒋桂战争
还未爆发,想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以乡
村作中心是不可能的。
——周恩来
1)、道路理论体现了以毛泽东为
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
义的创造性运用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2),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特殊国情进行深
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3)、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
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4)、道路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
后胜利
三、土地革命
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
土地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
的主力军;农民在建立人民革命政权
中起重要作用
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与方针政策
1931年: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
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
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
抗日战争时期的, 减租减息, 政策
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拥护党的“减租减息”政策。
抗日根据地的农民
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抗日根据地
的农民敲锣打鼓
欢迎“减租减息”
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 ——“五四, 指示
毛泽东与任弼时讨论土改政策。
中央关于土地
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示)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 ——“五四, 指示
,中国土地法大纲, 的颁布
1947年十二月会议:一是必须满
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定
地团结中农,不要伤害农民的利
益。
1948年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 毛泽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
骤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实现国家独立, 民族解
放和人民民主,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进
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
附,, 二次革命论, 与, 一次革命论,
的错误倾向
“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陈独秀
“一次革命论,,, 左, 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王 明
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组织形式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中国首先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然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
没收封建阶级的
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
收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为首
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
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
民族工商业 。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主要特征:
垄断性
买办性
封建性
腐朽性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在天津考察的刘少奇。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呢?
新民主主义文化,以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文化, 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
★ 民族的文化
★ 科学的文化
★ 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它是反对帝
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工农干部学习科学文化。
它是反对一
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 主张客
观真理, 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
中国文化革命的
旗手鲁迅先生。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它应为全民
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并逐
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
民族革命战争的
大众的文学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基本纲领
是指引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胜利
的伟大纲领。实
践这一纲领,就是我们要造成的
新中国。
关于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关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一、关于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的认识
1、马恩列对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科学
预见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就是说, 认清中
国的国情, 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 —— 毛泽东
“半殖民地半封建, 是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而得
出的一个完整概念
半封建, 恩格斯 1851年, 德国的革命与
反革命,,在分析 1848年以前德国社会时指
出:“拥有资本和工业的阶级已经成熟到这
样一个程度,它再不能在半封建半官僚的君
主专制的压迫下继续消极忍耐了。”
半封建, 1912年 7月,列宁在, 中
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 认为 中
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地, 列宁 1915年, 社会主义与
战争, 首次使用,并把中国列入。, 帝
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 把中国等
称为半殖民地。
2、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对近代
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1926年, 中国共
产党史的发展, 认为
中国是半殖民地和半
封建的社会
蔡和森
1929年第 28号提
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
地和半封建的社会经
济关系
中央通告
,中国革命的社
会经济基础, 也认为
中国是半殖民地和半
封建的社会
张闻天
,史前期中国社
会研究, 也认为中国
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
的社会
吕振羽
3、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的认识
1936年, 中国革命战
争的战略问题,
1939年, 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1940年, 新民主主义
论,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三,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
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四,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
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
不平衡。
近代中国社会 特点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
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
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
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
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
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
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
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
? 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 。
?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 使
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 。
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分析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
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革命。
二、旧、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不同点:
第一、革命的领导不同了
第二、指导思想不同了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了
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了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
和新民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第一,“五四运动”发生在
中国新的社会力量得到进一步生长和
发展的条件下,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
定了阶级基础。
第二,“五四”运动发生在
十月革命之后,并受到十月革命的
影响 。
第三,“五四”运动时期,
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旧民主
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具备了
思想前提。
第四,, 五四, 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成为必然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
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
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总政策。 —— 毛泽东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
和中国共产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形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第二节
1、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的
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
为主要形式
( 1)、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
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 1)、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
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
毛泽东第二次
在北京期间读的三
本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和优点
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
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
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 斯大林
中国社会特点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
特点和优点
( 2)、中国社会特点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
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 。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中国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
?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八七会议记录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
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
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3、武装斗争和其他斗争形式相结合
?中国革命的其他斗争形式都是为着战争的 。
一二九运动时北平学生游行队伍。
3、武装斗争与其他斗争形式的结合
农民武装斗争
爱国学生
举行示威游行。
大学生在大街上游行。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
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
业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半封建
国家。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使
得弱小的革命力量, 能够在反动统
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
存与发展 。
东方不亮西方亮
黑了南方有北方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2、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红色政权为什么首先出现
在南方?
大革命的广泛影响,造成了
较好的群众基础。
湘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琼崖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
南方建立的根据地主要有 11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
建立在北方的根据地 2 个: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
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
(一)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
据地建设密切结合起来,是中国
共产党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斗争
的基本任务。
工农武装割据: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
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
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 毛泽东
毛泽东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 三
个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三位一体、
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
1、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
土地
革命为中心内容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
建设
2、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必须以武
装
斗争为主要形式
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
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 毛泽东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
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
可能改造。
—— 毛泽东
( 二)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
地建设
3、坚持“工农武装割据”必须
以根
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集中力量供给战争, 同时努力
改善群众生活 。
根据地建设的经济原则
发展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
提倡和奖励私人经济。
根据地建设的经济政策
根据地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总目标
?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
?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1,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唯
一正确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
意义
毛泽东等中国
共产党人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普遍原
理与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提出
了道路理论。
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
包围城市的经验。从我国当时的实际
情况来看,正是处在整个农村革命的
游击运动非常困难的时期,蒋桂战争
还未爆发,想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以乡
村作中心是不可能的。
——周恩来
1)、道路理论体现了以毛泽东为
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
义的创造性运用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2),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在对中国特殊国情进行深
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3)、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
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
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
4)、道路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
后胜利
三、土地革命
1、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
土地问题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
的主力军;农民在建立人民革命政权
中起重要作用
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与方针政策
1931年: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
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
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
抗日战争时期的, 减租减息, 政策
抗日根据地的农民拥护党的“减租减息”政策。
抗日根据地的农民
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抗日根据地
的农民敲锣打鼓
欢迎“减租减息”
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 ——“五四, 指示
毛泽东与任弼时讨论土改政策。
中央关于土地
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示)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政策 ——“五四, 指示
,中国土地法大纲, 的颁布
1947年十二月会议:一是必须满
足贫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定
地团结中农,不要伤害农民的利
益。
1948年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 毛泽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
骤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实现国家独立, 民族解
放和人民民主,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 进
行社会主义革命, 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
义社会
附,, 二次革命论, 与, 一次革命论,
的错误倾向
“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陈独秀
“一次革命论,,, 左, 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王 明
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组织形式
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组织形式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中国首先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
然后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
没收封建阶级的
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
收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为首
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
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
民族工商业 。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主要特征:
垄断性
买办性
封建性
腐朽性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 ):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在天津考察的刘少奇。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公私兼顾
劳资两利
城乡互助
内外交流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呢?
新民主主义文化,以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文化, 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
化, 。
★ 民族的文化
★ 科学的文化
★ 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它是反对帝
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工农干部学习科学文化。
它是反对一
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主张实事求是, 主张客
观真理, 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 。
中国文化革命的
旗手鲁迅先生。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它应为全民
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并逐
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
民族革命战争的
大众的文学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基本纲领
是指引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胜利
的伟大纲领。实
践这一纲领,就是我们要造成的
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