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左美云
zuomy@ruc.edu.cn
第四章
一,IT应用的发展阶段
IT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阶段说
? 信息技术在企业进化的 三个阶段 分别是:工
作自动化, 信息管理和经营转型;
?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 四个阶
段,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
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
? 企业信息化的 五个阶段,自己开发, 数据孤
岛, 企业流程重组, 商业流程重组, 重新定
义商业范围;
? 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则认为信息管理经
历了文献管理, 计算机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
竞争性情报管理和知识管理 五个阶段 。
IT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阶段说
? 企业信息管理包括 七个阶段,辅助工作, 业
务上的管理支持, 附加的顾客价值, 竞争优
势, 战略洞察力, 转变, 知识网络;
? 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比较著名的模型有
两个,
– 一个是是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出信息技术的扩散模
型, 包括替代, 提高和转型 三个阶段 ;
– 另一个是诺兰模型, 包括初始期, 蔓延期, 控制
期, 集成期, 数据管理期和信息管理期 六个阶段 。
评论
? 在上述模型中, 基本上反映了信息系统
应用的一个共同趋势,
– 从单项应用走向综合集成
– 从技术至上走向技术社会一体化
– 从对具体业务的支持走向对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支持
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散模型
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善模型
?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扩散可以划分为替代阶
段, 提高阶段和转型阶段 。
? 在上述三个阶段中, 每个阶段的内部又分别
由四个环节组成:信息环节, 分析环节, 获
取环节和使用环节 。 其中,
– 信息环节指企业获取信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信息
– 分析环节是指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有关信息进行处
理和分析
– 获取环节是指投资信息技术和建立信息系统
– 使用环节是指重组企业流程和组织, 使信息系统
发挥作用
诺兰六阶段模型
二、信息系统建设模式
企业建设信息系统的模式
?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受两方面因素的推动,
– 一是市场竞争的压力
– 二是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
? 企业投资信息系统的模式主要归纳为四种,
– 企业 — 行业互动模式
– 挑战 — 反应模式
– 雁行模式
– 地域互动模式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囚犯难题”
企业 — 行业互动模式
? 与囚犯对策不同的是, 对策的结果是实现了双赢 。
注意, 以上分析有一个假设即认为信息系统一旦建
设就会成功, 发挥效益 。
?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密集行业有精密机械制造, 金融
服务, 汽车制造, 飞机制造, 家电制造, 纺织服装,
石油钢铁及航空铁路运输服务业等 。
? 行业内领头羊企业建设信息系统一般既会带来示范
效应, 也会给其他企业带来威胁, 所以, 同行业的
其他企业会主动学习和模仿 。
? 另一方面, 同行业内两个或多个竞争性企业之间更
容易受到企业之间决策的影响 。
挑战 — 反应模式
? 又称为, 竞争 — 反应模式, 或, 挑战 — 应战模式,,
或借助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称为, 复杂适
应系统模式, 。
? 它是企业为了面对现实的挑战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
积极的对应措施 。
? 更适于行业中领头羊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
? 北京第一机床厂就属于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
– 铁道部轨道岔铣国际招标
– 五坐标数控铣床的性能价格比
– 产品交货周期需要 22个月, 比日本多 5个月
– 1 000多万元的项目被日本企业获得
– 企业启动 CIMS
企业信息化雁行生成模式
雁行模式
?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 投资信息系统成功
率相对较低, 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较大,
因而, 许多企业都愿意, 跟跑, 而不愿意
,领跑,,
? 雁行模式可以分为四种,
– 行业内企业间雁行模式
– 企业内雁行模式
– 行业间雁行模式
– 地区内雁行模式
? 采取示范工程的方式建立企业间雁行模式
地域互动模式
? 由于企业所在区位或区域政府推动, 主动提供企业
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有利的环境条件
? 或者由于企业所在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
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 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廉而促进了企业间信息
相互交流和影响
? 总而言之, 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 企业投资信息系
统而形成的模式, 称为地域互动模式 。
? 珠江三角洲 MRPII工程的推广, 基本属于这种模式 。
? 地区内企业如果互相合作, 除了上述互相学习上的
优势外, 还可以向信息产品的供应商集体竞买, 以
争取更大的折扣, 供应商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锁定,
也会认可集体议价, 集体竞买的方式 。
三、信息系统总体规划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系统规划阶段
?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 目标,
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 根据企业目
标和发展战略, 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 同时
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 研究建设
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 根据需要与可能, 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 。
? 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写出可行性分
析报告 。
? 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 将新系统建设
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 。
系统分析阶段
?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
所确定的范围, 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
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指出现行系统的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
和逻辑功能要求, 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
明书中 。
系统设计阶段
?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
中规定的功能要求, 考虑实际条件, 具体设
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 也即设计新系
统的物理模型 。
? 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 系统设计说明书, 。
系统实施阶段
? 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阶段 。
? 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人员培
训, 数据文件转换, 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 安装
和调试, 系统调试与转换等 。
?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的任
务同时展开, 必须精心安排, 合理组织 。
? 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 每个阶段
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 。
? 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 系统投入运行后, 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
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 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
统进行必要的修改, 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
经济效益 。
? 对于不能修改或难以修改的问题记录在案,
定期整理成新需求建议书 。
? 为下一周期的系统规划做准备 。
注意
? 无论是后面讲到的结构化开发方法, 还是原
型化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所开发
的信息系统都会遵循生命周期的规律 。
? 规划, 分析, 设计, 实施与运行维护是从总
体上必须把握的几个大步骤 。
信息系统规划的理由
? 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
? 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开发信息系统受各
方面因素的影响, 风险很大, 如果没有做好
规划, 有可能在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失败
? 有可能因为技术选型不当, 成为落后的系统,
或者成为不受支持的技术 。
? 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应当被全企业所共
享, 只有经过规划和开发的信息资源才能发
挥其作用 。
? 系统之间的接口数也符合, 梅特卡夫定律, 。
两个未经规划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
企业规模与信息系统的建设
? 在国际建筑咨询业中, 投资 CAD技术的规模需
要达到营业额 100万美元以上才较为合算 。
? 对于以 MRPII,ERP或 CIMS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要求的企业最小销售规模, 大约在 0.8-1.5亿
元之间 。
? 如果单纯投资 CAD/CAPP/CAM等自动化孤岛技
术, 企业销售规模可以相应下降至 800-1 000
万元左右 。
? 如果投资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单纯网络信
息收发系统, 企业销售规模与信息系统投资
要求的最小规模之间几乎没有必然的联系 。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考虑
? 根据广东省信息协会 1998年的调研, 广东省
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内容的重要性排列顺序
第一位是市场营销信息化, 其他依次是行政
管理信息化, 生产过程信息化和产品设计信
息化 。
? 根据 James R.Lee在 1993年对 12家企业所做的
调查, 在企业投资信息技术的动机中, 维持
市场份额是首要原因, 其次是节省成本, 提
高竞争力和质量控制 。
总体规划考虑三方面的内容
? 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 。
– 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内外约束条件 ( 比如地域因素,
行业因素等 ), 确定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总体结构 。
– 信息系统的总目标规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
则提出具体的步骤和每步应达到的子目标, 同时还应给
出衡量具体工作完成的标准 。
? 了解企业当前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状况 。
? 对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
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
? 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 战 略 目 标 集 转 化 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 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
? 其他还有,
– 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 (BIAIT)
– 产出/方法分析 (E/ MA),投资回收法 ( ROI)
– 征费法, 零线预算法, 阶石法等 。
关键成功因素法 (CSF)
? 了解企业目标
?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 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
? 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 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
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所
用的工具是树枝因果图 。
? 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 一般效果好,
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人员日常总在考虑什么
是关键因素 。
关键成功因素法 (CSF)步骤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ST)
? 这种方法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 信
息集合,, 由使命, 目标, 战略和其他战略
变量 (如管理的复杂性, 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
环境约束 )等组成 。
– 描绘出企业各类人员结构, 如卖主, 经理, 雇员,
供应商, 顾客, 贷款人, 政府代理人, 地区社团
及竞争者等;
– 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 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 。
?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
标转变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 。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ST)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 定义企业目标
? 识别企业过程
– 识别企业管理过程是 BSP方法的核心 。
– 企业过程定义为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
集合 。
– 识别企业过程可对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有深刻了
解, 并且有助于定义系统的功能和信息的流程 。
? 定义数据类
? 定义信息结构 ( 也就是划分子系统 )
– 具体的作法是用 U/ C图, U表示使用 (use),C表
示产生 (create)。
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步骤
BSP识别企业过程步骤
三种方法的比较
? CSF能抓住主要矛盾, 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 该
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
? SST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 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
的分层, 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 。
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 疏漏较少, 但它在突出重
点方面不如前者 。
? BSP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 。 它通过识别企业
,过程, 引出了系统目标, 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
转换是通过企业过程 /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
? CSB方法 (即 CSF,SST和 BSP结合 )。 这种方法先用
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 然后用 SST方法补充完善企
业目标, 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 用
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 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 这
样就补充了单个方法的不足 。
四、可行性研究
信息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有界合理性的思想
? 当我们设定信息系统的目标时, 由于很难全
面了解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以及达到此目标的
所有不同途径, 因此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把系
统的功能限制在较少的基本指标或目的上,
因为只要这些指标或目的达到了, 其他许多
变化就有可能实现, 用不着过早地限制或讨
论其细节 。
? 抓住那些真正起本质作用的要点, 合理地确
定这些要点的改变步骤与改造方向, 就是需
求分析的任务 。
? 否则, 承诺得越多, 成功的可能就越小, 用
户的失望就会越大 。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
? 从含糊的要求中抽象出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要求 。
– 把对人员, 制度, 物资设备的要求去掉 。
? 对各种要求确定定量的标准 。
? 对于罗列出来的各种问题及要求, 应认真分析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其中的实质需
求 。
– 第一种是因果关系
– 第二种是主次关系
– 第三种是权衡关系
信息收集的方法
? 查阅书面资料
? 实地观察
? 面谈
? 发放调查表
? 业务专题报告
? 两个不好的需求描述,
– 例 1., 系统应在不少于每 60秒的正常周期内提供状
态信息,
– 例 2., 系统应瞬间在显示和隐藏不可打印字符间切
换,
– 用户能够在一个由特定触发条件激活处于编辑的文档
中在显示和隐藏所有 HTML标记间切换
可行性研究
? 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 。
? 可能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 。
– 从技术上考察 。
– 从经济上来考察 。
– 需要考查各种社会因素, 才能确定项目是否可行 。
? 可行性报告的结果并不一定可行, 也有可能
是得出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行的结论, 这是完
全正常的 。
低估费用、高估收益
? 低估费用
– 只考虑了计算机, 而低估了外围设备的费用;
– 只考虑了硬件, 而低估了软件的费用;
– 只考虑了一次性投资, 而低估了维持性费用;
– 只考虑了设备材料等物资的费用, 而忘记或低估了人员
技术培训的费用, 等等 。
? 对于项目的收益, 人们往往把引进信息系统后所增
加的信息处理的能力, 与实际发展出来的效益混为
一谈 。 当我们引进计算机或其他新技术的时候, 只
是使信息系统在某一环节增加了处理能力
– 把原来要用 10小时能完成的制表任务在 10分钟内
完成, 能不能说我们就一定能把效率也提高 60倍
呢?
– 例如, 制表前数据整理和准备工作需要 5个小时
第五章
一、合同的谈判与签订
不同合同方式的风险比较
合同条款中需注意的问题
? 应有成本超支或进度计划延迟的通知条款 。
? 分包商的限制条款 。
? 明确企业的配合义务条款 。
? 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 。
? 有关保密协定的条款 。
? 有关付款方式的条款 。
? 有关奖罚的条款 。
? 有关需求变更的条款 。
? 有关纠纷的解决条款 。
二、项目小组的启动
项目组的三种组织结构
? 按子课题或子系统划分的模式
? 按职能划分的模式 。 例如, 分别建立规划
组, 需求分析组, 设计组, 实现组, 系统
测试组, 质量保证组, 维护组等 。
? 矩阵形模式
? 在上述三种模式之上, 我们建议企业成立
一个业务支持小组, 成员都由相应业务人
员组成 。
专业领域技术编制表
项目组成员责任表
其它
? 建立项目组沟通计划并启动项目
? 开发用语和风格的规范化
? 项目管理软件的采用
? 精确性
? 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 可维护性和可更改性
? 保持记录
? 假设分析
? 使用简便
? 速度
项目管理软件的益处
三、企业信息(流)规范
企业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 指标体系标准化
? 代码标准化
? 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
– 业务流程图是以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业务为
单位, 用标准图例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将其业
务内容, 步骤和要求绘制出来 。












BPI和 BPR
? 如果属于剧烈式变革, 或者说要根据信息系统
的功能进行业务流程重构, 那我们将其称做企
业 流 程 重 组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 BPR), 相对应的将渐进
式的改进我们称之为企业流程改进 (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简称 BPI) 。
? 企业流程改进 ( BPI) 的 ECRS改进四原则,
– E( E1iminate:排除, 取消 )
– C( Combine:合并 )
– R( Rearrange:重排 )
– S( Simplify:简化 )
渐进式变革与剧烈式变革的对比
四、开发方式选择
信息系统四种开发方式的比较
五、开发模式选择
C/S模式结构图
? 开发成本较高, C/ S结构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
较高;尤其是软件的不断升级, 对硬件要求不
断提高, 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 。
? 移植困难, 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程序, 一
般来说互不兼容, 不能搬到其它平台上运行 。
? 不同客户机安装不同的子系统软件, 用户界面
风格不一, 使用繁杂, 不利于推广使用 。
? 由于每个客户机都安装了相应的应用程序, 所
以维护复杂, 升级麻烦, 比如升级, 则每个客
户机的软件都要更新 。
C/S模式的缺点
B/S模式结构图
? 使用简单:由于用户使用单一的 Browser软件, 基本
上无需培训即可使用;
? 易于维护:由于应用程序都放在 Web服务器, 软件的
开发, 升级与维护只在服务器端进行, 减轻了开发与
维护的工作量;
? 保护企业投资,B/ S模式采用标准的 TCP/ IP,HTTP
协议, 可以与企业现有网络很好地结合;
? 对客户端硬件要求低:客户机只需安装一种 Web的浏
览器软件;
? 信 息 资 源 共 享 程 度 高, 由 于 Intranet 的建立,
Intranet 上的用户可方便地访问系统外资源,
Intranet外用户也可访问 Intranet内资源;
? 扩展性好,B/ S模式可直接连入 Internet,具有良好
的扩展性 。
B/S模式的优点
B/S与 C/S的混合模式结构图
? 我们还可以将上述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 形成
B/S与 C/S的混合模式 。
? 对于面向大量用户作用的模块采用三层 B/ S模式,
在用户端计算机上安装运行浏览器软件, 基础数据
集中放在较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中间建立一
个 Web服务器作为数据服务器与客户机浏览器交互的
连接通道 。
? 而对于在系统模块安全性要求高, 交互性强, 处理
数据量大, 数据查询灵活的地点则使用 C/ S模式,
这样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
? 开发出安全可靠, 灵活方便, 效率高的软件系统 。
B/S和 C/S模式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