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骨组织炎症现象
?病变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组

?,骨髓炎, 一词并不准确
?炎症局限于骨髓部分很少见
细菌侵入骨组织的途径
?血源性
?创伤性
?蔓延性
?以血源性最为严重和
常见
一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最常见于儿童期,约
80%发生于2~1
0岁之间
?男多于女
?胫骨和股骨发病率最
高,约占60%
病因
?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
决条件
?局部条件:血流缓慢,细菌容易停留和聚集
?抵抗力:传染病、营养不良、疲劳及受凉等
?细菌:溶血性金葡菌(最为常见);溶血性链
球菌(最为严重)
?诱因:局部外伤史
扩散途径
?向外扩展:
?直接进入髓腔:
?骨膜下扩散:可形成
骨膜下脓肿
转归
?包壳形成:可以包围部分或整个骨干。内有死
骨、脓液和炎性肉芽组织。通常有许多小孔,
称骨瘘孔
?死骨形成:骨膜被掀起后,骨干失去来自骨膜
的血液供应,再加上骨的营养血管栓塞,发生
广泛的骨坏死。坏死的松质骨可被吸收,小的
皮质骨可经骨瘘孔排出,大的死骨非经手术摘
除不可。
?骨髓炎过程可分为两期: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
期(约在起病后4周内),以后为慢性期,常
有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者
病理及临床
?本病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
后期有新生骨,称为骨性包壳
?大量的菌栓停滞于干骺端、阻塞小血管,
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滲出与白细胞
浸润,加上形成的脓肿使骨髓腔内压力
增高 — 临床上表现为患区疼痛,肢体半
屈曲状,肌肉痉挛,拒绝主动与被动活
动,红、肿情况不明显
病理及临床
?小脓肿不断汇集形成大脓肿,骨内压力
不断增高,脓液沿哈佛管到骨膜下,将
骨膜掀起,形成骨膜下脓肿 — 临床上表
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感染症状更
加明显,肿胀表现为沿骨干及周围的均
匀性肿胀
病理及临床
?若细菌毒力小,机体抵抗力大,则骨脓肿可局
限化,形成局限性骨脓肿(brodie脓
肿)。
?当脓液穿破骨膜后,成为软组织深部脓肿 — 此
时由于压力减轻,疼痛也随之减轻。但红、肿、
热症状并不减轻甚至加重。只有当脓液穿破皮
肤后,上述症状才会逐渐减轻,体温也逐渐下
降,病情进入慢性阶段
临床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在 10000以上,甚至高
达 2万~4万
?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同时做药敏试验
?分层穿刺:抽出物可作涂片及培养
?X线片表现:一般在发病后 10天内,不显示骨
质破坏,高质量的X线片可显示两侧骨膜不对
称,或一侧局限性隆起。此后,可见干骺端骨
质疏松,并进而出现骨质吸收破坏,骨膜增厚,
其阴影密度增高,呈葱皮样阴影,为骨膜下新
生骨,被其包绕的骨质则出现虫蚀样改变,并
与骨髓腔相通
临床检查
?同位素扫描:可在发病后24~48小
时见到异常,但无法定性,现临床有被
淘汰趋势
?CT检查: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诊断
?对于儿童若有下列表现均应考虑骨髓炎的可能:
1,高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2,局部剧痛及明显压痛
3,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局部分层穿刺:具诊断价值
5,有条件的医院可行同位素扫描
6,血培养同样具有很大的价值
鉴别诊断
?软组织炎症:鉴别的主要依据是:血源
性骨髓炎早期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疼痛
剧烈,而局部红、肿则较轻;蜂窝织炎
较早形成软组织脓肿且大多对青霉素敏
感;骨髓炎常发生于干骺端,其周围都
有压痛
?化脓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出现早,疼痛
在关节部位,关节腔穿刺有脓液
鉴别诊断
?急性风湿热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者多
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后者为累及
双侧并可有对称的病变
?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可有肿瘤性发热,
但起病不急骤,表面有曲张的血管,可
摸到肿块
治疗
?血源性骨髓炎急性期的治疗包括4个方面:及
早正确使用抗生素,局部脓液引流,患肢制动
及加强全身抵抗力。
1抗生素应用若3天无效,则应及时调整。体温
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后可适当减量在继续使用
3星期
2早期局部切开引流术:早期可减少毒素吸收,
避免血管栓塞
3患肢太高及固定,可使患肢休息,减轻疼痛,
防止病理性骨折
4全身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
化脓性脊椎炎
?临床上分为两型:椎体化脓性脊椎炎;
椎间隙感染
椎体化脓性骨髓炎
?椎体化脓性骨髓炎传播途径有三:血液途径传
播;软组织感染直接侵犯;经淋巴引流蔓延至
椎体
?本病多见于成人,多数局限于椎体,可形成椎
旁脓肿
?起病常急骤,有畏寒、寒战、高热的毒血症状,
腰背痛明显,难以活动,
?X线片一月后出现虫蚀样改变,CT及MRI
可早期发现
椎体化脓性骨髓炎
?治疗上必须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可石
膏制动,以缓解疼痛,促进恢复
椎间隙感染
?传播途径有两种:手术直接污染;经血
液途径播散
?起病急骤,毒血症状明显,并有明显的
神经根刺激症状
?体征有压痛、腰肌痉挛和活动障碍
?多见于成人,腰椎多见,血沉常增快,
发热时白细胞计数增高
影像学检查
治疗
?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选用足量抗生
素与全身支持疗法,神经症状重者可行
椎间盘穿刺抽吸
?手术仅适用于已有截瘫的患者,有椎板
减压和病灶清除两种术式
二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即
转为慢性骨髓炎;低毒性细菌感染,在
发病时即表现为慢性骨髓炎
病理
?骨松质逐渐被吸收并被新骨替代,而骨
密质周围被吸收后脱落,周围的骨膜在
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形成新骨,将脱落坏
死的骨密质包裹起来,此处的新骨不断
致密、硬化。更外层,新骨不断形成包
壳,有时包壳内有孔道使脓腔与皮肤相
连形成窦道。其内的死骨由于无血运、
不脱钙而致密
临床表现
?血源性骨髓炎过后,仍有持续或间断低
热,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经久不愈,
也可以时发时愈。窦道开放时,不断排
脓,无全身症状;若窦道暂时闭合,脓
液积聚,则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症状,
如炎症继续发展,可自原窦道破溃,排
出脓液和小块死骨。有时破口经一定时
日也能自行封闭,但常反复发作。
慢性骨髓炎持续不愈的原因
?异物存留:尤其是创伤引起的骨髓炎。
手术内固定物
?死骨形成
?骨内空腔形成
?瘢痕组织防碍愈合:使局部血供减少
X线检查
?早期骨破坏与新骨形成均可同时存在,
如骨质疏松与骨膜反应。在后期,致密
无正常骨结构的死骨及骨质变形是主要
表现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诊断
不难
治疗
?治疗原则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
消灭死腔
?手术禁忌症是:1,急性发作期2,大
块死骨未完全形成骨壳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死骨摘除术;碟形
手术;带蒂肌瓣填充术;骨腔植骨术;
病灶清除术等
?
三 局限性骨脓肿
?又名Brodie脓肿,常发生于长管
状骨的干骺端,多见于胫骨、股骨与肱

?主要原因是细菌毒力不大和病人的抵抗
力较高
?病程往往为迁徙性,持续数年。劳累或
轻微外伤后局部有疼痛及皮温升高,罕
有皮肤发红。抗生素效果明显
X线片表现
?干骺端囊性病
变,周围有硬
化骨区
治疗
?偶尔发作可以使用抗生素,反复发作的
需手术治疗
四 硬化性骨髓炎
?又名Garr é骨髓炎,一般认为是骨组
织低毒性感染,有强烈的成骨反应。多
发于长管状骨骨干,以胫骨常见
?病程较长,局部常有疼痛及皮肤温度高
?X线片上可看到多量骨密质增生,难以
看出狭窄的骨髓腔与小透亮区
?使用抗生素可以缓解急性发作所致的疼
痛,但大多需手术治疗
第二节 化脓性关节炎
?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关节内感染,称
为化脓性关节。多见于儿童,发病部位
以大关节多见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较多见
?外伤性感染
?由邻近组织病变蔓延引起
病因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
链球菌,前者占 70%左右,后者约占 20
%,其他菌为 10%
病理
?炎症时,关节滲出液中含有大量来自血
液中的巨噬细胞及非吞噬性白细胞。前
者吞噬细菌,后者分解出蛋白消化酶,
分解细菌
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变过程
?分为三期:
?1,浆液期:系病变早期,仅有充血、
水肿,滲出液中有白细胞,无骨质破坏
?2,浆液纤维蛋白期:此期特点是滲出
液中出现纤维蛋白及酶类物质,可对关
节软骨产生破坏并形成粘连
?3,脓性滲出期:渗出液中有大量脓液,
骨质破坏更明显
临床表现
?1,浆液期: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热,关
节微屈。活动时可引起剧烈疼痛,白细胞可增

?2,浆液纤维蛋白期:比浆液期症状更严重
?3,脓液渗出期:周身有毒性反应,体温可高
达 40~ 41度,白细胞计数增高,关节疼痛剧
烈,,红、肿、热明显。常有肌痉挛性畸形
X线片表现
?早期双侧对比,可发现患侧关节间隙增
宽及软组织肿胀,中晚期可出现骨质疏
松,间隙变窄等
诊断
?早期进行关节穿刺和关节液检查是确定
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措施
鉴别诊断
?1,关节结核:最大特点是发病缓慢。
?2,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对称发病,白细胞计
数稍高,类风湿因子阳性
?3,风湿性关节炎:为游走性、多关节发病
?4,急性滑膜炎:激素治疗效果明显,非甾体
类消炎止痛药有效。出血性滑膜炎理疗效果好
?5,痛风:多局限于足部远端关节,血尿酸高
治疗
?全身治疗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部有
穿刺灌注及切开引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