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控制一、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分类自由振动:由切削力突然变化、冲击引起,一般可迅速衰减,危害较小;
强迫振动:在外界周期力作用下产生,维持一定振幅,危害大;
自激振动: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振动,危害大。
二、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一)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物体受力分析:外力 Px=Po sinωt
弹性力 kx
阻尼力 cx’
运动方程:
其中第一项代表有阻尼自由振动,振幅衰减,为一瞬态过程;
第二项代表等幅强迫振动,为一稳态过程:
最终得:
(二)强迫振动的特征
1、为等幅周期振动;
2、振动频率与干扰力频率相等;
3、当频率比接近 1时,λ=ω/ωo→1,产生共振;
4、振幅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干扰力幅值 Po↑→A2 ↑
弹簧系数 k ↑ → A2 ↓
阻尼系数 c ↑ → A2 ↓
(三)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及诊断
1、机加工中强迫振动振源机内振源:电机、回转件、齿轮啮合冲击机外振源:可通过隔振地基消除
2、强迫振动诊断比较振动频率与振源频率
(四)消除强迫振动的措施
1、减小 Po,消除振源激振力
2、隔振,尤其是外界振源
3、提高阻尼系数 c,变化频率比 λ,使其远离 1。
三、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及控制
(一) 自激振动的产生,无周期外力,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振动,其振动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只开机不切削,工艺系统无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系统包含四个环节,①不变(非振)的能源机构;②控制进入振动系统能量的调节系统;③振动系统;④振动系统对于调节系统的反馈,控制进入系统能量的大小。
例:皮带匀速运动,物体受摩擦力和弹簧力作用。
1、物体在 A点时,运动速度 v0
弹簧力等于摩擦力,F=Fo
2、物体与皮带的摩擦特性,v↑→Fv ↓,v ↓ →Fv ↑
3、当物体受偶然力作用,在 BC间运动时,有:
B →C 时 v< v0 F B →C >Fo
C →B 时 v>v0 F C →B <Fo
4、摩擦功:
B → A区间,同向加速 v< v0 v ↓ Fμ ↑
A → C区间,同向减速 v< v0 v ↑ Fμ ↓
C → A区间,反向加速 v>v0 v ↑ Fμ ↓
A → B区间,反向减速 v>v0 v ↓ Fμ ↑
B →C:摩擦力作正功,
为 B1C下的面积。
C →B:摩擦力作负功,
为 B2C下的面积。
物体运动一个周期,摩擦力作的功为正。
(二)自激振动的特点:
1、自激振动为不衰减的振动,外部干扰只起初始作用;
2、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于系统固有频率;
3、自激振动能否产生、振动大小,取决于每一振动周期内输入与消耗能量的对比情况。
(三)产生自激振动的几种学说
1、负摩擦自振原理刀具 →物体,切屑 →皮带,机床、刀架 →弹簧径向切削分力 Fy随切削速度的增大先增后减,
在曲线下降区域容易出现自激振动。
2、再生效应自振原理外圆磨削:砂轮宽度 B,每转进给量 f,重叠系数定义为,μ=( B-f) /B 0< μ<1
纵车纵磨时 μ<1
切槽、切断、横磨钻削等 μ=1
一般情况下 0< μ<1
重叠系数越大,越容易产生自激振动。
切削再生自振产生过程:
3、振型耦合自振原理将工艺系统的振动限制于平面振动,在偶然干扰力作用下刀架将沿 X1,X2两个刚度方向振动。刀尖运动轨迹为封闭椭圆,相位差不同,运动轨迹不同。
当刀具从 A经 C到 B做振入运动时,切削厚度较薄,切削力较小;而刀具从 B 经 D到 A做振出运动时,切削厚度较大,切削力较大。
在一个振动周期中,切削力对系统做正功大于做负功,
有多余能量输入,系统将自振。
相位差与振动轨迹
(四)控制和减小自激振动的主要措施首先,应区分是强迫振动还是自激振动。
1、消除、或减少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
( 1)尽量减小重叠系数(抑制再生型自振)
( 2)尽量增加切削阻尼减小刀具后角,可增大摩擦阻尼,切削稳定性提高,但太小也不好,以 2~3度为好。也可在后刀面上磨出消振棱。
( 3)考虑振型耦合影响,合理布置主切削力和小刚度主轴的位置若振动系统的小刚度主轴 X1位于切削力 F与 y
轴之间时,容易产生自振( a),( b)抗振。
车床上车刀装在水平面上稳定性最差;
车刀装在 60度的方位上,稳定性最好。
2、提高工艺系统的抗振性和稳定性
( 1)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A、提高机床结构系统的动刚度主要是薄弱环节的动刚度
B、提高刀具和工件夹持系统的动刚度
( 2)增大系统阻尼
A、材料的内阻尼混凝土阻尼 >铸铁阻尼 >焊接钢件阻尼机床床身常采用铸铁;也可在零件上加阻尼材料。
B、摩擦阻尼对于活动结合面可施加预紧力,增大摩擦阻尼。
C、附加阻尼可在振动系统上附加阻尼减振器。
3、采用各种消振、减振装置
A、阻尼减振器:利用固体或液体摩擦阻尼消耗振动能量
B、摩擦减振器:
利用摩擦阻尼消耗振动能量
C、冲击减振器:利用质量反复冲击壳体消耗振动能量。
D、动力减振器:利用附加质量的动力作用抵消激振力。
强迫振动:在外界周期力作用下产生,维持一定振幅,危害大;
自激振动: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振动,危害大。
二、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一)强迫振动的数学描述物体受力分析:外力 Px=Po sinωt
弹性力 kx
阻尼力 cx’
运动方程:
其中第一项代表有阻尼自由振动,振幅衰减,为一瞬态过程;
第二项代表等幅强迫振动,为一稳态过程:
最终得:
(二)强迫振动的特征
1、为等幅周期振动;
2、振动频率与干扰力频率相等;
3、当频率比接近 1时,λ=ω/ωo→1,产生共振;
4、振幅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干扰力幅值 Po↑→A2 ↑
弹簧系数 k ↑ → A2 ↓
阻尼系数 c ↑ → A2 ↓
(三)强迫振动产生的原因及诊断
1、机加工中强迫振动振源机内振源:电机、回转件、齿轮啮合冲击机外振源:可通过隔振地基消除
2、强迫振动诊断比较振动频率与振源频率
(四)消除强迫振动的措施
1、减小 Po,消除振源激振力
2、隔振,尤其是外界振源
3、提高阻尼系数 c,变化频率比 λ,使其远离 1。
三、机械加工中的自激振动及控制
(一) 自激振动的产生,无周期外力,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振动,其振动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只开机不切削,工艺系统无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系统包含四个环节,①不变(非振)的能源机构;②控制进入振动系统能量的调节系统;③振动系统;④振动系统对于调节系统的反馈,控制进入系统能量的大小。
例:皮带匀速运动,物体受摩擦力和弹簧力作用。
1、物体在 A点时,运动速度 v0
弹簧力等于摩擦力,F=Fo
2、物体与皮带的摩擦特性,v↑→Fv ↓,v ↓ →Fv ↑
3、当物体受偶然力作用,在 BC间运动时,有:
B →C 时 v< v0 F B →C >Fo
C →B 时 v>v0 F C →B <Fo
4、摩擦功:
B → A区间,同向加速 v< v0 v ↓ Fμ ↑
A → C区间,同向减速 v< v0 v ↑ Fμ ↓
C → A区间,反向加速 v>v0 v ↑ Fμ ↓
A → B区间,反向减速 v>v0 v ↓ Fμ ↑
B →C:摩擦力作正功,
为 B1C下的面积。
C →B:摩擦力作负功,
为 B2C下的面积。
物体运动一个周期,摩擦力作的功为正。
(二)自激振动的特点:
1、自激振动为不衰减的振动,外部干扰只起初始作用;
2、自激振动的频率等于或接近于系统固有频率;
3、自激振动能否产生、振动大小,取决于每一振动周期内输入与消耗能量的对比情况。
(三)产生自激振动的几种学说
1、负摩擦自振原理刀具 →物体,切屑 →皮带,机床、刀架 →弹簧径向切削分力 Fy随切削速度的增大先增后减,
在曲线下降区域容易出现自激振动。
2、再生效应自振原理外圆磨削:砂轮宽度 B,每转进给量 f,重叠系数定义为,μ=( B-f) /B 0< μ<1
纵车纵磨时 μ<1
切槽、切断、横磨钻削等 μ=1
一般情况下 0< μ<1
重叠系数越大,越容易产生自激振动。
切削再生自振产生过程:
3、振型耦合自振原理将工艺系统的振动限制于平面振动,在偶然干扰力作用下刀架将沿 X1,X2两个刚度方向振动。刀尖运动轨迹为封闭椭圆,相位差不同,运动轨迹不同。
当刀具从 A经 C到 B做振入运动时,切削厚度较薄,切削力较小;而刀具从 B 经 D到 A做振出运动时,切削厚度较大,切削力较大。
在一个振动周期中,切削力对系统做正功大于做负功,
有多余能量输入,系统将自振。
相位差与振动轨迹
(四)控制和减小自激振动的主要措施首先,应区分是强迫振动还是自激振动。
1、消除、或减少产生自激振动的条件
( 1)尽量减小重叠系数(抑制再生型自振)
( 2)尽量增加切削阻尼减小刀具后角,可增大摩擦阻尼,切削稳定性提高,但太小也不好,以 2~3度为好。也可在后刀面上磨出消振棱。
( 3)考虑振型耦合影响,合理布置主切削力和小刚度主轴的位置若振动系统的小刚度主轴 X1位于切削力 F与 y
轴之间时,容易产生自振( a),( b)抗振。
车床上车刀装在水平面上稳定性最差;
车刀装在 60度的方位上,稳定性最好。
2、提高工艺系统的抗振性和稳定性
( 1)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A、提高机床结构系统的动刚度主要是薄弱环节的动刚度
B、提高刀具和工件夹持系统的动刚度
( 2)增大系统阻尼
A、材料的内阻尼混凝土阻尼 >铸铁阻尼 >焊接钢件阻尼机床床身常采用铸铁;也可在零件上加阻尼材料。
B、摩擦阻尼对于活动结合面可施加预紧力,增大摩擦阻尼。
C、附加阻尼可在振动系统上附加阻尼减振器。
3、采用各种消振、减振装置
A、阻尼减振器:利用固体或液体摩擦阻尼消耗振动能量
B、摩擦减振器:
利用摩擦阻尼消耗振动能量
C、冲击减振器:利用质量反复冲击壳体消耗振动能量。
D、动力减振器:利用附加质量的动力作用抵消激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