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徐作英
四川师范大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 教研室
拿什么奉献给

—— 未来的生
物学教师?!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第三章 生物教育相关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第四章 生物教师的备课
第五章 生物教师的教学实施
第六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八章 中学生物学校外活动
第九章 中学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绪论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的课程性质
二、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三、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一 )角色转变,
由学生 …… 教师
(二 )学习方式的转变,
主动参与 +加强实践 +教育实习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地位、价值,
是学科课程, *初中生物 -全部 必修
*高中生物 -内容分为 必修 部分和 选修部分
*既是科学课程的范畴,又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课程旨在,*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国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地位,*初中是自然学科中 课时最多, 2-3学时 /周;
*高中与其它自然课程 学分相同, 3学时 /周
价值,*既有本学科的特点,又有泛学科的特征,
技术 /数 /理 /化
生物课程的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
学 。 它是农, 林, 牧, 副, 渔, 医药卫生,
环境保护及其它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
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 以提高学
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
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一、国家集权式与地方、校本课程相
结合的方式设置
二、以分科课程 -生物、化学、物理、
地学设置,
or以综合课程设置 -综合理科 /科
学 /自然科学,
三、课程开设时间的安排:初一、初
二开设,初三、高一停,高二开设,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计划框架
第三节 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和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具有法定性质的
课程文件。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
理和评估课程的基础。
什么是, 课程标准,
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
素养
● 倡导探究性学习
● 面向全体学生
可以从以下方面
理解课程标准的涵义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
的开发者,即教师是, 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
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
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
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
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生物与环境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五、生物圈中的人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八、生物的多样性
九、生物技术
十、健康地生活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学习目标的说明
生物课程 标准目录
三、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
与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课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时安排
教材与评价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 录 术语解释 案例
从框架结构上看 ——
从内容涵蕴上看 ——
课程标准,
以学生全面发展
为中心
教学大纲,
以教师教学工
作为重点
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 最
低标准,
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阐

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
,规范,
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
是教学应实现的, 预期
目标,
教学内容纲要以及教学
工作提示
直接的、统一的、刚性
的, 控制,
从思想观念上看 ——
由 精英教育 走向 大众教育
由 指导教师教学工作 走向 指导课程实施过程
由 学科知识本位 走向 学生发展本位
由 侧重认知层面 走向 关注整体素质
由 统一的、硬性的规定 走向 开放的、灵
活的管理
现行大纲内容案例
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根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的分类)
新标准内容案例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绿色植物的一生
? 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
?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
则从“生物多样性”的角
度加以阐述。
第四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不同层次的目标
宏观目标 →宏观目标 →中观目标 →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
教育方针 生物学课程 单元目标 章节教学目标 课时计划
或教育目标 目标或学校目标 或学段目标 教学目标
↑ ↑ ↑ ↑ ↑
国家制定 学科课程 教师制定 教师制定 教师制定
专家制定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
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
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
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
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三、中学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获得 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
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
会方面的应用;
*养成 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初步学会 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
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认识科学 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
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 生物科学技术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
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必要的
准备。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具体目标 ( 1)
● 知识方面
①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命活动,
生物与环境, 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 概念, 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
②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 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
知识, 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
③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
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具体目标 ( 2)
● 能力方面
( 1)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
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
( 2)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
的能力 。
( 3)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发展学生提出
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
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 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 4)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
活, 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具体目标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
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 3)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
社会决策的意识。
(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
的生活态度。
附 录,
学习目标的说明
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
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
例说出
理解水平
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
收集、整理信息等。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
选出,收集,处理,阐明
知识性
目标动词
应用水平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 概念、原理;进
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 情景下的合理联
系等。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
价,撰写
模仿水平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成操作。
尝试,模仿
技能性
目标动词
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 与改进;与已有
技能建立联系等。
运用,使用
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
反应(认同)水平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反应等。
关注,认同,拒绝
情感性
目标动词
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的态度、一致的 行为和个性化的
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
第五节 中学生物学教科书
一纲一本 …… 一纲多本
体裁多样
初中生物新课程内容体系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
素养 (自学 )
思考题,
? 什么是科学素养?
?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是怎样的?
? 怎样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 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在生物科学中是
怎样反映的?请举例阐述。
第三章 生物教育相关的学习
和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理论
一、教学一词的渊源
二、教学的涵义
1.教 &学
2.教学 =“科学 +艺术”
三、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 ) 教学理论的历史沿革
起源于十七世纪,繁盛于二十世纪
(二 )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理程碑,
$,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教学论的确立
1.拉特克 (W.Ratake)的教学思想
A.第一个倡导教学论
B.焦点在, 如何教,
C.提出, 自然教学法,
2.夸美纽斯 (J.A.Comenius)的
教学论
A.著, 大教学论, 奠定了理
论化,系统化教学论创立者地位
B.教学论原理的精髓 (三自 一
直 )
C.倡导“博学 -德行 -虔信”
的教育目的
$,十八世纪,教学论的发展
1.卢梭 (J.J.Rousseau)的教学论
A.旷世名著, 爱弥儿 -Emel,
B.理论精髓
2.裴斯泰洛齐 (J.H.Pestalozzi)的教学论
A.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实现教育的二
途径 )
B.教学的直观性原理
C.“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原则, 的全面
总结
D.“人类的教育家,人民的导师,孤儿之
父,
$,十九世纪的教学论
代表人物 -赫尔巴特 (J.F.Herbart)
1.理论要点,
A.以, 伦理学,观念心理学, 为理论基础
B.重在对间接经验的传播
C.教学任务重在培养, 多种兴趣,,从而学

课程设置分为二大类六大组
D.教学实施的, 四个阶段,,讲课 -综合 -总结
-应用的历史影响
E.“教育性教学, 的内涵
2.著作, 普通教育学, 是近代西方教育史
上最完整教育学和教学论体系的集中反映
$二十世纪的教学论
教学论发展的理程碑 —杜威
(John Dewey)建构主义教学论
1.教学论的要点 -基于儿童经验的教学
A.“知行统一论,
B.反省思维与问题解决教学
C.经验课程与主动作业
2.著述,,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 儿童与课程,
3.四个哲学命题,
A.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造 C.教育即生活
B.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D.教育即生长
当代最新的教学理论
*概念转变理论
*教学整合理论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定义
二、学习的理论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 50-60年 代表人物 -斯金纳
教学的原则,
小步子 -循序渐进 -序列化 -学习者参与 -
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 70年代 以布鲁纳为代表人物
1.提倡,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2.教学的原则, 范例教学 /循序渐进 /
教学整合
第三节 在教学理论
指导下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演示法
五、实验法
六、参观法
七、练习法
八、复习法
九、指导法
第四章 生物教师的备课
第一节 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第二节 备课的内容和步骤
一、备课的内容
(一 )备学生 (学情分析 )
(二 )备目标
*表述目标的四要素,
行为主体 是 学生
行为动词 恰当表述
表明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的准确表述
例释一,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 每个学习小组要通
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 写出实验 条件、对象、程度、行为的 探
究报告 。
例释二,学生 至少 能列举出 3个具体实例,说明食品保鲜 的 基本原
理 。 行为主体 条件 行为动词 程度
(三 ) 备教学内容
1.分析教材
*知识结构的主线
*重、难点的确定
*时间课时的划分
*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要素分折 -层次分折 -网络分析
*联系实际的情况
*育人的因素
*欠缺和应补充的内容
2.处理教材
*取舍
*扩充
*调整
3.分析、处理教材时注意,
*摒弃完全, 以教材为中
心,,
*坚持, 依据课程标准来源
于 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的原则,
(四 )备检测
(五 )备教学过程
(六 )写教案
(六 )写教案
1.什么是教案?
2.教案的类型,
?详案
?略案
?讲课教案
?说课教案
3.教案的内容,
*课程类型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板书提纲
*教学检测内容和方式
*教学后记
4.教案的格式
*文字式
*表格式
*图文式
*程序式
*综合式
5.写教案的程序
读 透 教材 -构思谋划 --编写 提纲 —
拉出内容 主线 --书写 详案 —试讲 -
修改 -完善 定稿
赏析 -“家鸽” 教案
第五章 生物教师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 教学策略
一、什么叫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的类型
*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策略
*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
*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
名称
特征
最适合
例子
照本宣科策略
(以讲授为基
础 )
教师以讲授为主
学生接受式学习
师生互动少
呈现新知识
新概念
知识难度较大
教师:“现在,
我给大家讲鸟
的形态结构。”
以事实为基础
的问答策略
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

师生之间互动频

但个别问题不深

复习学过的知识
知识难度不大
测量学生掌握的
知识
教师:“鸟类
的形态结构是
怎样与飞行相
适应的?”
对话策略(以
思维为基础的
问答)
教师问、刺激学
生的思维、讨论
和深究
教师评论学生的
反应
师生之间、学生
之间互动频凡
鼓励课堂讨论
在关键时候激发
思维
教师:“大家
想一想:鸟类
与前面学过的
爬行类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之
处,为什么?”
(一 )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能力的教学策略
(二 )概念图的教学策略
(三 )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 )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五 )STS的教学策略
第二节 教学原则
一、什么是教学原则
二、教学原则的内涵,
1.教学整体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有序性原则
5.师生协同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积累与熟练原则
8.及时反馈原则
9.教学最优化原则
第三节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教学模式的渊源
原苏联凯洛夫的, 五步教学,,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三,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创新
(一 )讲解接受模式
诱发学习动机 --感知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
知识 --检查反馈
(二 )自学辅导模式
提出学习任务、要求 --学生自学 --讨沦交流 --教
师总结
(三 )探索 -发现模式
提出问题 --学生探索 --发现 --归纳 --迁移
(四 )社会交往模式 (合作 /开放课堂模式 )
提出问题 --学生校内、校外合作学习、讨论、实
验,探究 …… --交流 --总结
(五 )讨论对话模式
提 岀 问题 --讨论和对话、质疑 --澄清问题 --获得
知识
(六 )多媒体 CAI模式
创设问题情景 --归纳总结 --练习评价
插播,1.花、果实、种子
2.细胞分裂课件
3.光合作用课件
第四节 教学技能 (教学技巧 /教学艺术 )
一、导课技能
二、教学语言技能
三、提问技能
四、讲解技能
五、变化技能
六、强化技能
七、演示技能
八、板书技能
九、结束技能
十、组织教学技能 (课堂组织技能 )
十一、时间把握技能
十二、教师的教态技能
第五节 教学实施 (上课 )
一、上课的含义
二、上课的前期准备
三、上课的类型
(一 )讲课
(二 )说课
1.什么叫说课?
2.说什么?
3.怎样说?
4.案例,
鸟的说课案
生物学教学研究
—“家鸽”一课的教学说课案设计
徐作英 彭杉杉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一,教学设计依据,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还是主动的获取者,这是传统课堂与主体性课堂的根本区别。根据新
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而重在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其
作用在于营造师 -生、生 -生互动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表现、成功的条件与机会,并且有效地组织、
指导、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亲身实践,
以对知识“再发现”的形式获得知识,从而课堂教学的重点由如何“教”转向如何“学”。
二、教材的分析,
,家鸽”这节教材编排在初中生物教材(人教版)第一册(下)的第十章第一节,是在承接爬行类动物
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延续进化进程,进而为学习哺乳动物基本特征打好基础的一节课。教材这样编排,符
合发展性原则、前后知识的联系性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教材有两条线,一条“线”介绍了家鸽的外
型,分析其形态特点与飞翔生活的关系,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地安排了家鸽的肌肉骨骼、消化系统、呼吸系
统、循环系统、生殖发育等知识;另一条“线”是通过与爬行动物相比较,说明鸟类比爬行动物更高等、更
复杂。
三、教学目标与重 \|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鉴于以上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鸟类的主要特征,理解这些特点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2,明确鸟类在哪些地方比爬行类动物更高等、更复杂。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家鸽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并由此归纳出鸟纲的普遍特征。
(三)、教学难点:家鸽的双重呼吸
四、教法,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五、学法,这一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家鸽这一常见鸟类的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结合鸟类适应飞行生
这一显著特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并记忆,另外还应指导学生将鸟类和爬行类的特征进行比较,
六、教学策略与设计
学生对于鸟类最普遍的认识就是“鸟都会飞”,至于鸟为什么会飞?是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他们就不
太清楚,也是最感兴趣的地方。这节课就要紧紧抓住“会飞”来引导学生学习鸟类的特征。所以,在设疑导课以后,
不直接进入鸟类各部分特征的讲解,而是和学生分析是不是仅仅因为鸟有翅膀所以它就能飞?如果想让一样东西飞起
来需要什么条件?通过教师引导一起分析出“利于飞行的条件”,然后再进入鸟类各部分特征的学习。在教学中,要
始终围绕“利于飞行的条件”这样一个“中心”处理好“重点”: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难点”:家鸽的双重
呼吸,下图是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见图 ),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突破难点,充分采用媒体教学,需准备,家鸽及其它常见的鸟类的彩
色图片、家鸽的骨骼图、消化系统示意图、双重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彩色动画、多媒体课件,使学生首先获得直观的感性
认识,再进一步理解双重呼吸的特点和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而轻松愉快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一)、激趣引入
教师放映“鸟类飞翔在高空”的录像,并导出:,为什么鸟能在高空飞行?,, 是不是所有的
鸟都能飞?”“鸡是鸟吗?” ……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如果我们想要一样东西飞起
来,它需要具备一些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利于飞行的条件”,
1、冬天的落叶,被风一吹就飞上了天空,
羽毛也容易飞起来?谁飞得更高?为什么? 1、重量越轻越利于飞行
2、有了“飞”怎样“行”得更快? 2、能量越大越利于飞行
3、“飞”需要动力吗?,飞 -动力”的关系怎样? 3、能量越有效利用越利于
飞行
4、“飞 -阻力” 又是怎样的关系? 4、空气阻力越小越利于飞行
(二)、内容展开
由以上问题的导入,从而一步步地展开对鸟类的外部形态、肌肉骨骼等内容的学习,课中不时地穿教师启
发诱导,学生讨论,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把鸟的特点与“利于飞行的条件”联系起来,并指出这些特点与利于
飞行的条件哪点联系最紧密(连线)。
双重呼吸和循环系统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这两部分的时候仍需要紧密联系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来展
开,通过边讲解边演示多媒体动画的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并取得好的效果。为了帮助理解双重呼吸与一般肺呼吸的异
同,可以通过同时放映这二种呼吸的动画,让学生很容易掌握鸟的双重呼吸的特点和高效,
(三)、比较归纳
最后,对新知识进行及时地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一起比较鸟类和爬行类动物有哪些异同点,从而归纳出
两者的异同,明白鸟类在哪些方面比爬行类动物更高等、更复杂。
外部形态
导言
鸟类利于
飞行的条件
的条件
肌肉骨骼
消化系统
双重呼吸
难点
血液循环
体温恒定
生殖发育
总结
鸟纲的特征,并与
爬行动物比较,
第六节 教学评价
一、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二、教学评价的方面
三、教学评价的内容重点
四、教学评价的的基本原则
五、对学生评价的类型
配置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实作性评价
六、编制试题
试题检测的几个术语,
效度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七、考试
(一 )考试的类型
(二 )评卷
(三 )考试的记分
第六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略 )
第七章 班主任工作 (略 )
第八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自学 )
第九章 生物学校外活动
(自学 )
第十章 中学生物教育科学研究
(自学 )
于漪 教育观念和思想是 头脑和灵魂
教师的人格是 身躯
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是 双手
资源意识是 工具
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是 双足
每一位教师都有着在教育领域大显身手的良好愿
望, 因为大家知道,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世上最宝贵,
也是最复杂的人, 这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最需要智慧,
热情, 探索, 创造的劳动 。 教师的职业不再只是由于
承担教育责任和义务的一种纯奉献的职业, 而是一种
充满科学与艺术创造的, 可以充分激励与释放教师主
体潜能的, 引导教师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 。 职业
的丰碑只能由教师自己来建造, 作为教师, 各种教学
事件, 现象, 情况, 冲突不断刺激着你, 激发着你,
感召着你, 甚至困惑着你, 教师必将因为自己肩负责
任的神圣, 承担任务的重大, 扮演角色的庄严, 追寻
自身的教师主体价值去探索, 去创造 。 这需要积蓄思
想, 品质, 理论, 专业, 方法等文化底蕴 。
这就是我们聚集在这里的初衷 。 让我们大家一
起努力吧 !
赏析:中学生物学优质课
1.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录
2.优质课的片断
3.教育硕士的献课
4.2000级优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