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述
?含义
凡以 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 为主组成,
具有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作用,
治疗 风病 的方剂,
统称 治风剂 。
概述
?适应范围
外风和内风
?分类
疏散外风 平熄内风
概述
?使用注意
? 辨清风病的属内、属外,外风宜疏散、
内风宜平熄。但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
相互影响,对这种错综复杂的证候,应
分清主次。
? 宜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
行相应的配伍。
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 熟悉:
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 掌握: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 熟悉:
小活络丹 牵正散 消风散 大定风珠
? 了解:
玉真散
第一节
疏散外风
第一节 疏散外风
? 适应证
? 风邪外袭所致的风疹、湿疹;
? 风中经络所致的口眼 喎 斜、半身不遂;
? 风邪着于肌肉、筋骨、关节所致的关节疼痛、
麻木不仁、屈伸不利;
? 风毒之邪,从破伤之处侵入所致之破伤风等。
外风所致病证
第一节 疏散外风
? 方药配伍方法
辛散祛风药为主组方(如羌活、独活、
荆芥、防风、川芎、白芷、白附子等)。
在配伍方面,应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
感邪的轻重以及病邪的兼夹等不同情况,
分别配伍祛寒、清热、祛湿、祛痰、养血、
活血之品。
第一节 疏散外风
?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
牵正散 玉真散 消风散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白芷
防风 细辛 甘草 茶清







川芎茶调散
功用(治法):
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散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 偏 正头痛,或巅
顶头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
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
方解,
君 —川芎,辛温香窜,血中气药,上行头目,
治诸经头痛之要药,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
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臣 —荆芥、薄荷 重用薄荷可制风药之温
燥,又能兼顾风为阳邪,
易于化热化燥的特点
川芎茶调散
方解,
羌活,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治阳明经头痛 祛风、散寒、止痛
佐 细辛,治少阴经头痛
防风,辛散上部风邪
茶清,苦凉轻清,清上降下,清利头目,
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
使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川芎茶调散
配伍特点:
集祛风止痛药为一方,以辛温药为主,
配伍辛凉苦寒之品,既能增强止头痛之功,
又可防止风药温燥之弊,且升散之中寓以
清降。
川芎茶调散
运 用
辨证要点
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
随证加减:
? 外感风寒,--薄荷,+苏叶、生姜;
? 外感风热,+僵蚕、菊花、蔓荆子;
? 风湿,+苍术、藁本;
?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桃仁、红花、全
蝎、地龙。
川芎茶调散
药理研究:
1、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缺氧作用。
4、抗过敏作用;
川芎茶调散
现代运用
感冒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川芎茶调散
使用注意:
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阳亢、肝风
内动引起之头痛,不宜使用。
大秦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
(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
组成:
秦艽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芷
细辛 生地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白术 茯苓 甘草 石膏
黄芩
大秦艽汤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 喎 斜,舌
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
发热,苔白或黄,脉浮细或弦细。
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营血虚弱,风邪侵袭,
气血痹阻,经络不畅
大秦艽汤
功用(治法):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大秦艽汤
方解,
君 — 秦艽, 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 羌活、独活、防风 祛风散邪
白芷、细辛
熟地、当归 实卫充营,御邪外入
白芍、川芎 养血活血,柔筋疏筋
佐 制约风药燥性,祛风不伤津
白术、茯苓、甘草, 益气健脾,化生气血
生地、石膏、黄芩 清热凉血
制风药之温燥
使 —(甘草),调和诸药
大秦艽汤
配伍特点:
以祛风散邪治标为主,配养血、活血、
清热、补益脾胃之品治本,疏养结合,邪
正兼顾,标本同治。
大秦艽汤
运 用
辨证要点,口眼 喎 斜,舌强不能
言语,手足不能运动,微恶风发热,
苔白或黄,脉浮数。
大秦艽汤
现代运用
颜面神经麻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
管痉挛、脑出血性中风等属于风中经络者。
对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热痹者,亦可斟
酌加减使用。
大秦艽汤
使用注意:
本方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属内
风所致者,不可使用。
小活络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乌 草乌 地龙 天南星
乳香 没药






小活络丹
主治:
风寒湿痹。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
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
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
亦治 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
络中有痰湿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
臂间作痛。
小活络丹
功用(治法):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小活络丹
方解,
君 — 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止痛
臣 — 天南星,祛风燥湿化痰
佐 乳香、没药,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地龙,通经活络
使 —酒,辛散温通,以助药势,引诸药直达病所
小活络丹
配伍特点:
集大辛大热之川乌、草乌于一方,功
专力宏,以祛风除湿为主,辅以化痰、活
血之品。
小活络丹
运 用
辨证要点,肢体筋脉挛痛,关节
屈伸不利,舌淡紫,苔白。
小活络丹
现代运用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
痛、肩周炎以及中风后遗症等属于风寒湿
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小活络丹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温燥,药力较峻猛,宜于体
实气壮者,对阴虚有热及孕妇慎用。且川
乌、草乌韦大毒之品,不宜过量,慎防中
毒。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牵正散
(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
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
牵正散
主治:
风中头面经络 。 口眼 喎 斜,或面
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
主证分析,风中头面经络。
太阳外受风邪
阳明内蓄痰浊
风邪引动痰浊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筋肉失养 迟缓不用
口眼歪斜
牵正散
牵正散
功用(治法):
祛风化痰,通经止痉
牵正散
方解,
君 —白附子,祛风止痉,燥湿化痰,善散头面之风
臣 全蝎,定风止痉,通络搜风
白僵蚕,祛风止痛,又可化痰
佐使 —热酒,宣通血脉,引药入络,直达病所
牵正散
配伍特点:
祛风止痉为主,力专效著,兼能化痰、通络。
牵正散
运 用
辨证要点,卒然口眼 喎 斜,舌淡苔白。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
白芷等辛散风邪;久病不愈者,酌加蜈
蚣、地龙、天麻、桃仁、红花灯搜风化
瘀通络。
牵正散
现代运用
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牵正散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
喎 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
子和全蝎有一定毒性,用量宜慎。
玉真散
,外科正宗,
玉真散
(治疗破伤风之常用方)
组成,天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功用,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玉真散
主治:
破伤风。 牙关紧急,口撮唇紧,
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脉弦紧。
玉真散
方解,
君 —白附子、天南星,祛风化痰,解痉定搐
臣 —羌活、防风、白芷,散经络中风邪
佐 —天麻,熄风止痉
佐使 —热酒或童便:通 经络、行气血
消风散
,外科正宗,
消风散
(治疗风疹湿疹之常用方)
组成: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苍术 苦参 木通 石膏
知母 生地 当归 胡麻仁
甘草
消风散
主治:
风疹, 湿疹 。 皮肤瘙痒,疹出
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
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
消风散
功用(治法):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消风散
方解,
君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辛散透达,疏风散邪
苍术,祛风燥湿
臣 苦参,清热燥湿 为湿邪而设
木通,渗利湿热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为热邪而用
佐 —生地、当归、胡麻仁,养血活血
使 —甘草, 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消风散
配伍特点:
以祛风为主,配伍祛湿、清热、养血
之品,祛邪之中,兼顾扶正,祛邪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
消风散
运 用
辨证要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脉浮数 。
消风散
现代运用
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
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
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消风散
使用注意:
若风疹属虚寒者,不宜使用。服
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
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第二节
平熄内风
第二节 平熄内风
? 适应证
? 内风之实证
因热盛生风,如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
高热不退、抽搐、痉厥;
因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所致的眩晕、头部热
痛、面红如醉,甚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炎
喎 斜、半身不遂等。
? 内风之虚证
指阴亏血虚生风,如温病后期,阴液亏虚,
虚风内动所致的筋脉挛急、手足蠕动等。
内风病证
第二节 平熄内风
? 方药配伍方法
? 内风之实证 平肝熄风
平肝熄风药为主组方(如羚羊角、钩藤、天
麻、石决明、代赭石、龙骨、牡蛎等);
常配清热、滋阴、化痰之品。
? 内风之虚证 滋阴熄风,
滋阴养血药为主组方(如地黄、阿胶、白
芍、鸡子黄、麦冬、龟板等) ;
常配平肝潜阳之品。
第二节 平熄内风
? 代表方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 钩藤 桑叶 菊花 甘草
生地 白芍 川贝 竹茹 茯神木







羚角钩藤汤
主治:
热盛动风证。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
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
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肝热风阳上逆,头晕胀痛,耳鸣心悸,
面红如醉,或手足躁扰,甚则瘛 疭,舌红,
脉弦数。
羚角钩藤汤
功用(治法):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羚角钩藤汤
方解,
君 羚羊角,凉肝熄风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
臣 —桑叶、菊花,清热平肝,加强凉肝熄风
生地,凉血滋阴
佐 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
川贝、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与地、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柔筋缓急
羚角钩藤汤
配伍特点:
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
安神之品,标本兼治。
羚角钩藤汤
运 用
辨证要点,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
绛而干,脉弦数 。
羚角钩藤汤
现代运用
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
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羚角钩藤汤
使用注意:
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
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汤
(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
组成:
怀牛膝 代赭石 龙骨 牡蛎
龟板 玄参 天冬 白芍
茵陈 川楝子 麦芽 甘草
镇肝熄风汤
主治:
类中风。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
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
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
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
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病因病机:
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镇肝熄风汤
功用(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镇肝熄风汤
方解,
君 —怀牛膝 (重用):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代赭石,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
臣 龙骨、牡蛎 重镇潜阳,镇肝熄风
龟板、白芍
佐 玄参、天冬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使 —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调中,以防
金石、贝壳类药物碍胃
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镇肝阳
治标
补肝肾
治本
镇肝熄风汤
配伍特点:
重用镇潜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
镇潜以治其标,滋阴以治其本,疏肝以顺
其性,标本兼治,以治标为主。
镇肝熄风汤
运 用
辨证要点,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
色如醉,脉弦长有力 。
镇肝熄风汤
现代运用
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神
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镇肝熄风汤
药理研究:
1、降压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镇肝熄风汤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之中风,则不宜用本方。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
(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常用方)
组成,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子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天麻钩藤饮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症见头痛,
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
脉弦或数。
病因病机:
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
天麻钩藤饮
方解,
君 —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臣 石决明,平肝降逆,潜阳熄风,除热明目
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补益肝肾
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佐 栀子、黄芩,清肝泻火,以折其亢阳
益母草,清热活血
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
天麻钩藤饮
配伍特点:
重在平肝熄风为主,配以清热、活血、
安神、补益肝肾之品,标本兼治,但以治
标为主。
天麻钩藤饮
运 用
辨证要点,头痛,眩晕,失眠,舌红
苔黄,脉弦 。
天麻钩藤饮
现代运用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内耳性眩晕等
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
(治疗阴虚动风证之常用方)
组成:
白芍 阿胶 龟板 干地黄
麻仁 五味子 牡蛎 麦冬
炙甘草 鸡子黄 鳖甲
大定风珠
主治:
阴虚风动证。 手足瘛 疭,形消
神倦,舌绛少苔,脉气虚弱,时时
欲脱。
大定风珠
功用(治法):
滋 阴 熄 风
大定风珠
方解,
君 —鸡子黄、阿胶,血肉有情之品,滋阴养液熄虚风
臣 —白芍、生地、麦冬,滋阴柔肝,壮水涵木
龟板、鳖甲、牡蛎,滋阴潜阳
佐 麻仁,养阴润燥
五味子 与滋阴药相伍收敛真阴
与甘草相配酸甘化阴
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
大定风珠
配伍特点:
以大队滋阴养液药为主,配以介类潜
阳之品,寓熄风于滋养之中。
大定风珠
运 用
辨证要点:
神倦瘛 疭,舌绛苔少,脉虚弱。
大定风珠
现代运用
乙脑后遗症、眩晕、放疗后舌萎缩、
甲亢、甲亢术后手足搐搦症、神经性震颤
等属于阴虚风动者。
大定风珠
使用注意:
若阴液虽亏而邪热尤盛者,则非所
宜,正如吴鞠通在, 温病条辨, 所说:
,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甘草
? [药性 ] 甘、平,
归心、肺、脾、胃经。
? [功用 ]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 [应用 ]
1、心气不足,脉结代;
2、脾气虚证;
3、咳喘;
4、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5、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
6、调和药性。
生地
? [药性 ] 甘、苦、寒,
归心、肝、肾经。
? [功用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钩藤
?[药性 ] 甘、凉,
归肝、心包经。
?[功用 ]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应用 ]
1、头痛,眩晕;
2、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茯苓
?[药性 ] 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用 ] 利水消肿,渗湿,
健脾,宁心
?[应用 ]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
白芍
?[药性 ] 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功用 ]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应用 ]
1、肝血亏虚,月经不调;
2、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
四肢挛急疼痛;
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羚羊角
?[药性 ] 咸、寒,
归肝、心经。
?[功用 ]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
散血解毒
?[应用 ]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
斑。
桑叶
?[药性 ] 甘、苦、寒,
归肺、肝经。
?[功用 ]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眩晕;
4、目赤昏花。
菊花
?[药性 ] 辛、甘、苦,
归肺、肝经。
?[功用 ]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
4、疮痈肿毒。
川贝母
?[药性 ] 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功用 ]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散结消肿
?[应用 ]
1、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2、瘰疬,乳痈,肺痈。
竹茹
?[药性 ] 甘、微寒,
归肺、胃经。
?[功用 ]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应用 ]
1、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
2、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荆芥
?[药性 ] 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用 ] 祛风解表,透疹
消疮,止血
?[应用 ]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
防风
?[药性 ] 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用 ] 祛风解表,胜湿
止痛,止痉,止泻
?[应用 ]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5、泄泻。
天南星
?[药性 ] 苦、辛、温,有小毒
归肺、肝、脾经。
?[功用 ]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外用散结消肿
?[应用 ]
1、湿痰、寒痰证;
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
破伤风;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羌活
?[药性 ] 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用 ] 解表散寒,祛风
胜湿,止痛
?[应用 ]
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
白芷
?[药性 ] 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功用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
排脓
?[应用 ]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寒湿痹;
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
川芎
?[药性 ] 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用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
1、血瘀气滞痛证;
2、头痛,风湿痹痛;
细辛
?[药性 ] 辛、温,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功用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应用 ]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寒湿痹;
3、鼻渊;
4、肺寒咳喘。
薄荷
?[药性 ] 辛、凉,
归肺、肝经。
?[功用 ]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
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绿茶
? [药性 ]
? [功用 ]
?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