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创新管理
郑 刚 博士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2004年 9月 18日
2
课程主要内容
? 第一讲 创新: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之源
? 第一章,技术创新与国家、企业竞争优势
? 第二章,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 第二讲 创新的战略与组织
? 第三章,技术创新的战略框架
? 第四章,技术创新的组织与管理
? 第三讲 全面创新管理,21世纪创新管理新趋势
? 第五章,全面创新管理
3
第一讲 创新: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之源
? 学习目标
? 了解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 了解技术创新如何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 掌握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企业家精神等基本概念
的内涵
? 熟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阶段
?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4
第一章,技术创新与国家、企业竞争优势
5
1.1为什么要创新?
6
?地区领先
企业
?全球领袖
企业
?全球领先
企业
通向全球领袖企业之路
7
(1)时代环境的要求
? IT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加快了 全球经济
一体化 的进程。
? Internet和 E- Commence
? 使顾客 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顾客
的眼界变得开阔,获取商品的时空限度大大缩小
? 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有 高级化、
个性化 的趋势
? 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对品种、质量、供货速度和价格 等各方
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
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
? 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 竞争环境更
加动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 ;
9
内外环境的严峻挑战:
? 随着大多数产品趋于生产饱和与过剩,买方市场的趋势
日益明显 。 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 对企业的生存与
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顾客关注的焦点已从产品的效率、
质量、灵活性等转向新颖和独特性,满足个性化需求。
?最近国家经贸委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 600种主要产品中,有 513
种供过于求 (2003年 02月 21日,北京青年报 )。
?买方市场的形成使得顾客的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能力扩大;
?IT、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顾客可即时获取市场信息,超
越地区界限,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选购商品,大大提高了速度和
效率,同时降低了采购成本,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
求;
?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有高级化、个性化的趋
势。
10
(2)提高经济和科技竞争力的需要
?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
科技实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则日益成为促
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普华永道对 7个国家 399家
企业的一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业绩高增
长的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低增长
的企业往往相反。
11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迫切需要
? 资源面临枯竭、浪费严重
? 传统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日益难以为继
?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目前,我国创造 1万美元 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 3倍,德国
的 5倍,日本的 近 6倍 。
? 去年我国的 GDP增长 占世界 3%,却消耗了 占世界 40%的原煤;
? 我国的电解铝生产 成本 比世界平均水平 高出 20%~ 30%,与此相应
的是,我国不少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0%,而 二氧化硫排放量则高居世界榜首
? 电荒、煤荒、油荒,这些离我们曾经很遥远的词汇突然闪现,那些
曾经辉煌的业绩,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个突然倒下。
12
近年来一度波及全国的油荒
13
(4)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企业
发现:仅有良好的生产效率、足够高的质量、
甚至灵活性已不足以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
和动力
14
企业正面临增长的鸿沟( Growth Gap)
?传统的方式如 加强营销, 消减成本, 提高生
产效率, 并购 等,无法完全弥补增长的鸿沟。
?这些做法对公司增长是 最基本的 ( bottom
line),但无法使公司提供 超群的 ( top line)
收入来源。
15
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
20世纪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21世纪
时间
价格 /成本
质量
多品种
新颖独特性市场





企业管理焦点
创新性
灵活性
质量
效率
16
时间
图 未来企业须转向创新型
效率型企业
质量型企业
灵活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
企业成长
17
?地区领先
企业
?全球领袖
企业
?全球领先
企业
通向全球领袖企业之路
18
不创新无法继续生存发展 —— 洗衣机行业案例
? 2003年之前,国产品牌占据了中国洗衣机
市场80%的份额
? 海尔、小天鹅、荣事达、小鸭四大家族占据了60
%以上的份额。
? 2003年,几家曾经辉煌的国产洗衣机都不同程
度地遭受了重创:
? 无锡小天鹅出现巨额亏损
? 山西海棠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破产;
? 小鸭电器因连续亏损 2,7亿变为, ST”公司;
? 荣事达洗衣机,沦落到再次易主的命运 ……
19
? 小天鹅集团曾经在中国的洗衣机市场展翅高飞十几年,连
续十年持续盈利
? 小天鹅在 2002年破了三个纪录:
? 生产了 244万台
? 销售了 100亿元
? 亏损了 8.68亿元。
? 小天鹅面临着出生以来最为困难的抉择:生产是找死,不
生产则是等死。
? 2000年以前,很少有销售收入过 10亿元的家电企业死掉,
但 2000年之后,家电企业动辄以几十亿元的规模下出局
20
不创新无法继续生存发展 —— 洗衣机行业案例
? 不重视创新 而一味, 价格战, 导致这样的结局。
? 产品严重同质化
? 盲目迷恋规模和过度依赖低端价格战,不注重创新。
?钢材价格的上涨和洗衣机价格下降,2002年每台小天
鹅洗衣机实际亏损 110元。
? 相反,海尔洗衣机:
? 目标始终 锁定 用户 需求
? 不断 推出 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的 高附加值新品
? 避开了价格战。
? 海尔的产品并非样样赚钱也并非时时赚钱,但海尔准备了相
当宽的产品线
? 以洗衣机为例,海尔洗衣机的 个性化定制 多达 5000 多个
21
海尔“环保双动力” ——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 作为世界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的升级产品 ——
“环保双动力”,上市以来就以健康、环保、节能的
优越洗衣性能受到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青睐。
? 其独有的膜化学、电渗析电解专利技术使产品在不
用洗衣粉的状态下,就能轻松达到和洗衣粉一样的洗净效果。
? 上市后,海尔“环保双动力”每月销量都以 50%以
上的增长比例迅速提升,成为了人们更新换代的首选。
? 21世纪是一个关注环保、关注健康的时代,环保产
品是家电产品新的发展方向,而海尔不用洗衣粉的
洗衣机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健康洗衣的需求,市场潜力非常大。
? 最近,海尔又运用变频技术推出了被誉为行业最节
水、节能的“变频环保双动力”洗衣机,在水、电
资源短缺的今天,这绝对是一款让商家、消费者心
动的节能环保产品,对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推广有极
大的推动作用
22
23
不创新无法继续生存发展 —— DVD行业案例
? 2002年以来,我国 100多家 DVD生产企业遇到知识
产权风波
? 以东芝为代表的6C,以飞利浦为代表的3C,汤姆逊
的1C这些由DVD制造业巨头组成的联盟挥舞着知识
产权大棒耀武扬威
? 国外企业开出的价码是:国内企业每生产一台DVD播
放机,至少需要向其缴纳 20美元 的专利使用费,而每
生产一张DVD光盘也要缴纳 0.7元 的专利费,分别
占到DVD播放机和碟片成本的 20%~25% 左右
? 原因:无论 VCD还是 DVD,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少
数厂商手中
24
斯威特集团:立足技术创新,创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民族品牌
? 斯威特集团是 1992年土生土长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
? 涉及通信、宽带网络,IC设计、环保、电力、钢管、机
械等众多产业门类
? 2003年集团成员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 45亿元,完成纳税 1
亿多元
? 斯威特发展之路:
?科学管理 把企业 做好
?技术创新 把企业 做强
?资本运作 把企业 做大
25
? 斯威特 技术创新起家,也是靠技术创新发展的 (严晓群:
斯威特董事长)
?与摩托罗拉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
大等 IC设计力量 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优势 资源整合
?技术力量雄厚,到目前为止,拥有:
? 2位院士
? 20位博士生导师
? 100多位教授、副教授、
? 40位博士,90位硕士,
? 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占 90%,
? 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超过 20%
26
? 斯威特集团非常注重 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握
? 以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为依托
? 在 IC设计、信息通信、电力自动化等领域,累计开发
成功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200多项 。
? 特别是近两年来,斯威特在 IC设计领域 承担了 11项国
家 863计划
27
?反思:死守低端市场,一味 拼价格战 的竞
争之路已经走到 尽头 。不断创新是新经济
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
28
?惟有, 中国创造, 才能超越, 中国制造,,
才能战胜, 外国制造, !
?——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29
989
1217
1577
2946
2028
2131
2405
3167
447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רà? êú è¨á?
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 ?÷רà? ±è ày êμ ó? D? Dí רà? ±è ày ía 1? éè ?? רà? ±è ày
31
我国企业与美日企业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的差距
2001年
名次
2001年
专利数
公司名称或国家名

2000名次 2000年专
利数量
国家
1 3411 IBM 1 2886 美国
2 1953 NEC 2 2021 日本
3 1877 Canon 3 1890 日本
4 1643 Micron 7 1304 美国
5 1450 三星 4 1441 韩国
6 1440 松下 11 1137 日本
7 1363 索尼 6 1385 日本
8 1271 日立 13 1036 日本
9 1184 三菱 14 1010 日本
10 1166 富士通 10 1147 日本
1461
( 2002)
中国企业职务发明
专利
1016 中国
资料来源: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公布的 2001年度发明专利前十名企业;中国科技统计数据 (2001年 )。
32
2003年我国专利结构
? 即使在发明专利中,
能够居制高点的核心
技术也只是凤毛麟角
发明专利
6%
实用新型
50%
外观设计
44%
33
?据统计,美国拥有全世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的
59%,欧洲拥有 19%,日本拥有 17%,而包
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 5%。
?通过知识产权的发明、占有、许可、转让,获
得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 据调查,IBM公司 2003年赚的 81亿美元的利润中,
仅专利转让许可费就达 17亿美元,占总利润的 21
%。
34
? 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获得了
巨大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成为西方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利
润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 2000年,IBM公司的利润总额 81亿美元,其中,知识产
权的许可、转让收入为 17亿美元,占利润总额的 21%;
? 200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总额 1773亿美元,约是
同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 (7114家 )总产值 (6475
亿元 )的 2.2倍; 2001年,美国默可药业公司销售总额 477亿
美元,英国葛兰素史克药业公司销售总额约 280亿美元,也
都超过了同期我国医药制造企业 (3488家 )的总产值。“知识
产权的许可、转让收入,都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35
通过技术创新获取战略优势
创新类型 战略优势 举例
新颖型创新 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 海尔氧吧空调、
能力转移型创新 重塑竞争游戏规则 UT斯达康手机
复杂型创新 提高技术壁垒,增强技术学习难度 CPU,IC芯片
稳健设计型创新 延长现有产品及工艺生命周期,减少 总成本 ……
持续改进型创新 持续降低成本及改进性能 小小神童及时洗 12代
来源:陈劲等译,创新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p3,
36
创新致胜!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
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
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37
1.2 创新的风险
38
创新的困惑!
?高失败率 ( 75%?)
?高智力!(独特的思路)
?高投入?
?高度组织?
39
技术创新又是一项充满风险, 失败的经济活动
根据产品创新专家的统计, 每 11个, 认真思索
过, 创意或概念中, 只有 3个能得到开发, 1.3
个投产, 最终只有一个能获得成功 。
在一些基础性的创新中, 其成功率更低, 例如
一个新药的成功获利, 有时需要 3000个原始设
想才能成功 !
40
3000个原始设想
300个提交讨论的思想
125个小项目
9个大的开发项目
4个重大开发项目
1。 7个被市场接受
1个经济上成功
新药的创新需要 3000个原始设想!!
41ATP-先进技术计划
SBIR-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42
43
1.3 创新与经济发展
44
创新与经济发展:创造性破坏
?当以前的优势源泉被新的源泉取代时, 能够
利用冲击创造商业机会的企业, 将取代原来
的企业, 在下一个相对静止时期获得超额利
润 。
?熊彼特称这种演变过程为创造性破坏 。
45
创新与经济发展
? 东西方的经济史表明:
技术创新为创新企业
和创新国家带来了巨
大的经济利益
?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带来了宋和明代的经
济发展
? 带来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
? 创新 创新者 时间
? 蒸汽引擎 Watt 1770s
? 列车 Stephenson 1829
? 电磁发电机 Faraday 1830s
? 电灯 Edison 1880s
?
46
创新与经济发展,知识经济
?“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
?知识的生产率将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行
业、一家公司竞争的决定因素
?
? ——德鲁克
47
创新与经济发展
?二战后,经济出现了的持续增长。 1948-
1984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5%。
?测算表明,增长的 60%以上不是由资本和劳
动力投入引起,而是来自技术与教育,即是
知识的增长。
?进入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神奇的高增
长(新经济),其中主要得自高科技产业和
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增长 。
48
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
? 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一
部创新的历史。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
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我国企业增强了自己
的竞争能力,才有了我国经济持续 30年高速
增长的奇迹。
?在新千年伊始, 政府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制定
了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
需要我国在技术创新, 特别是自主创新上加
大力度, 使之成为制造强国的坚实基础 。
49
1.4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
50
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
每个产业,从航空、制药到汽车,领先的企业都具有
很强的创新能力。
产业 市场领袖 创新的新产品
航空
制药
汽车
计算机
波音
Gla x o-
W e ll c ome
Me r c e d e s,F o r d
I ntel,I B M,
Micr osoft
客机
,溃疡药
汽车设计
芯片设计,硬
软件开发
51
52
产品创新
流程创新
工艺创新服务创新
53
1.5 什么是创新?
54
创新理论之父
约瑟夫 ·阿洛伊斯 ·熊彼特(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1883- 1950年),美籍奥地利人,
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
,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作。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
( Innovation Theory),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此书最先以德
文发表于 1912年,修订再版于 1926年。
55
?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
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
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
体系。
? 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新组合”或“经济发
展”,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 ( 1)引进新产品;
? ( 2)引用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
? ( 3)开辟新市场;
? ( 4)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 ( 5)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56
? 熊彼特所描绘的五种创新,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
? 一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
生产方式的采用,新供给来源的获得,以及新原材料的
利用;
? 二是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及开拓新的市
场;
? 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立新的经营
组织。
57
什么是技术创新?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
思想的产生, 到研究, 发展, 试制, 生产制
造到 首次商业化 的过程 。
?技术创新就是 发明 +开发 +商业化 。
58
新设想 研究 发展 试制 生产制造 进入市场
59技术创新过程 逻辑 示意图
技术创新
R&D 成果推广应用
试生产和生产
市场营销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开发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技术研究
60
技术创新的内涵
? 技术创新强调基于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 。
? 技术创新必须使良好的设想获得商业承认,这就需要彻底摆脱产品 --展品 --废品的怪圈,强调绝
大多数科学技术应面向市场,为满足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服务,为社会的繁荣做贡献。
? 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
? 技术创新不能只考虑技术,必须将技术方面的知识与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这
样的组合有不同,大部分企业应面向市场,而高新技术企业则更多地综合技术上的成就,以自己
的独特专长来创造市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与市场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决
策者、其他创新人员的, 市场直觉, 或经营预知力。
? 微软公司希望员工是, 具有商业头脑的技术天才, 就是强调技术与市场整合的具体体现。
? 技术创新强调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与营销部门的
有效整合。
? 企业一般需要系统地建设好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和营销部门,并着重加强这三个关键
部门的联结
? 根据世界上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技术创新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败,而是由于在
市场调查、销售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点。
? 因而,要搞好技术创新,必须把研究与开发、市场和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这是技
术创新获得成功
61
表 技术创新与其它概念的区别
62
科学与技术
? 科学
? 科学是 系统化 和 形式化 的 知识 。
? 科学是工业增长的 引擎,是创新的 基础
? 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 技术
? 技术是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和销售中的 知识、技能和设备 。
? 技术能够嵌入到人、材料、工作的认知和物质过程、设备和
工具中。
? 技术成功的准则也是 技术的 (能否完成任务?),而不是 商
业 的(能否从中获利?)
63
发现与发明
?发现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发明的对象是不
存在的
?科技知识是许多(但不是所有的)发明和发
现的基础。
?发明和发现的成功准则是 技术的 (是否真实
或正确?),而不是 商业的 (是否有市场价
值?)
64
研究与发展
?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或发明活动可以概括为 研
究与发展
?(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R&D包括:
?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 ( development)
65
发明 ≠ 技术创新
? 技术创新不是个技术概念,应该是个经济概念,是
技术的第一次商业化。
? 技术创新=发明+开发+商业化
?,两弹一星”=技术创新?
? 北大方正的激光排版技术的商品化
?王选教授引领的“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新技术革命浪潮,
揭开了中国知识经济的序幕
66
发明与技术创新
? 发明与技术创新之间通常存在“滞后期”
历史上重大技术创新例子
技术与产品 发明年份 创新年份 滞后期
日光灯 1859 1938 79
采棉机 1889 1942 53
拉链 1891 1918 27
电视 1919 1941 22
喷气发动机 1929 1943 14
雷达 1922 1935 13
复印机 1937 1950 13
蒸汽机 1764 1775 11
尼龙 1928 1939 11
无线电报 1889 1897 8
三极真空管 1907 1914 7
圆珠笔 1938 1944 6
? 当发明者与创新者合二为一时,可以大大缩短“滞后期”。
讨论:
( 1)原因分析
( 2)随着技术发展的加速,情形是否会发生变化?
67
技术创新的类型
? 按内容分:
?产品创新
? 如青春宝胶囊--铁皮枫斗
? 模拟彩电--数字、等离子彩电
? 随身听-- mp3
? 固定电话--手机 ……
?工艺创新
? 如同一种产品的外观、做工、形状等或者加工工艺的改变
? 按创新的新度和难易程度分:
?渐进创新
? 同一型号产品的局部改进,如 windows98 -window98 2nd、
?重大创新 ( 或称基本创新、根本性创新或突破性创新)
? 如真空管被半导体取代
? 传统相机--数码相机
? 磁悬浮列车--轮轨列车
? 方正激光排版
68
? 产品创新 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
性;
? 工艺创新 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
本、降低消耗与改善工作环境。
69
按创新的新度和难易分:
? 突破型创新
? 例如尼龙、半导体、计算机网络等。这类创新需要全新的概念与重大的技术
突破,往往需要优秀的科学家或工程师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实现,历时 8-10年
或更长的时间。
? 这些创新常伴有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以及企业组织创新,甚至导致
产业结构的变革。由于这种项目规模大,往往由实力强大的公司或由政府承
担。
?, 积累型, 或, 渐进型, 创新
? 国外有人称之为, 螺钉螺母式创新, 。这类小创新的作用虽不能和重大技术
创新相比,但却起着前面两类创新无法代替的作用,其内容遍及发展品种、
提高质量、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改善生产组
织与改进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时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 这类创新的特点是广泛的群众性,技术人员可以搞,企业一般的非技术型员
工也可以搞。这样的技术创新活动把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了。
我国开展的合理化建议、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都属这一类型
70
产品创新
海尔迈克冷柜
先进的顶掀盖,前抽屉设计;
申请 PCT全球发明专利
海尔奔风笔型手机
打破了直板式、翻盖式的外
形设计成为第三类手机
申请了 26项专利,2项国际
发明专利
海尔“冰吧”
实现快速制冰,酒类、饮料
及水果的分类存放
71
图 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创富的十个法则
全面、有效寻求创新源

运用创新管理工具
建立完善创新系统 理解创新内在过程
把握创新真实内涵
提高创新战略运筹水平
运用有效的创新组织
加强创新人才管理
创建利于创新的文化
提升创新管理
实现技术创新
创造企业财富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72
第二章,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73
2.1技术创新过程的五代发展
?第一代:技术推动型
?20世纪 50年代~ 60年代中期
基础科学 销售市场营销制造设计与工程
74
?第二代:线性的市场拉动型
?60-70年代
市场需求拉动 销售制造开发
75
?第三代: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型
?70年代后期~ 80年代中期
新需要
当前技术与生产最高水平
社会和市场需求
市场营销与销售制造研发构思产生
新技术 ( 能力 )
原型生产
76
?第四代:集成(并行)型
?80年代早期~ 90年代早期
市场营销
制造
研究与发展
产品开发
生产工程
部件制造 ( 供应商 )
市场营销 投放市场
联席会议 ( 工程师 /管理人员 )
77图 第三、四、五代创新过程的产品开发时间与成本的关系
来源,Rothwell( 1994)
开发时间
美国 —— 第三代创新过程
日本 —— 第四代创新过程
第五代创新过程
开发成本
78
?第五代:系统集成与网络化型
?80年代末 90年代以来
应用研究 试验开发
生产制造
工艺完善
产品构思
市场开发
营销设计
79
? Rothwell指出,第四代和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型的主
要不同是后者使用了 先进的 IT和电子化工具来辅助
设计和开发活动,这包括模型模拟、基于计算机的
启发式学习以及使用 CAD和 CAD- CAE系统的企业
间和企业内开发合作。
? 开发速度和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第五代创新过程
的 高效信息处理创新网络,其中先进的电子通讯技
术提高了第四代创新的非正式(面对面)信息交流。
80
2.2 两种基本的技术创新模式
? 基于科学(研发)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 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
研究(基础 /应
用研究)
试验
发展
生产工程
(设计与工艺)
试制
试销
批量
生产
销售及
售后服务
技术选择 技术引进 消化
吸收
改进 技术的再创新
(二次创新) 技术服务
81
基于科学的创新的动态模式( U-A模型)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I 变动阶段 I I 过渡阶段 I I I 特定阶段
时间






工艺:不协调--------------> 系统化
产品:产品性能最优化------> 产品成本最小化
82
二次创新模式
发展中国家及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
往往是技术引进基础上的 二次创新 模式。
引进( I) 设备 /工艺重组 生产 销售
R&D 国产化
83
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式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I 模仿阶段 I I 消化吸收阶段 I I I 改进创新阶段
时间






工艺:模仿------> 适应-------> 成熟
产品:模仿------> 演变------> 多样化
84
2.3 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演进
85
创新管理范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复杂性
单个创新
组合创新
全面创新
86
中国技术创新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 20世纪 50年代初~ 58年)
? 模仿为主:
? 第二阶段( 20世纪 50年代后期~ 78年)
? 创造性模仿为主
? 第三阶段( 1978~ 90年代初)
? 改进到二次创新
? 第四阶段( 20世纪 80年代后期~ 90年代末)
? 组合创新模式为主
? 第五阶段( 21世纪初以来)
? 迈向全面创新管理
87
时间
20世纪 50年代初~ 58年
中国技术创新的发展演进
?模仿
?创造性模仿
?全面创新管理
?组合创新
?二次创新
第一阶段
第五阶段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创新管理的复杂性
50年代后期~ 78年 1978~ 90年代初 20 世纪 90 年代
中~ 90年代末
第四阶段
21世纪
88
第一阶段( 20世纪 50年代初~ 58年)
? 模仿为主,
?从三年经济恢复期到第一个五年计划
?政策:向苏联学习
? 引进后使之适用于我国国情(大国、广大农村)
? 渐进创新解决引进后存在的问题(漏油)
? 合理化建议运动 —— 斯塔哈诺夫运动
89
第二阶段( 20世纪 50年代后期~ 78年)
? 创造性模仿为主
?政策:从, 模仿到自行设计,,不是单纯
的适用
? 1958年开始的, 解放思想, 运动
? 指向学习中的教条主义(, 本本主义,,为
书是从),此乃创新性之大敌
90
第三阶段( 1978~ 1990年代初)
? 改进到二次创新
?, 开放, 政策和经纪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
? 市场机制代替了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体制
? 企业成为独立的商品经营者
? 这些变化大大激励了企业,推动了企业发展研究开
发与技术创新能力
? 较完善的技术创新能力机制: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
? 竞争出现和加剧,推动企业的创新
91
? 成果:自主创新产品涌现(如杭氧空分设备等)
? 研究与发展力量壮大:
?研究所建立
?技术中心组建
?企业技术创新系统
?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出台
? 国家科技创新系统
? 结果:
? 1)高水平自主创新产品(但工艺不适应)
? 2)新的创新模式(二次创新模式)
? 3)推动新的技术创新反思出现
92
案例
? 杭州某机电部骨干企业,是我国该行业最大的研
究和制造中心。 1956年引进苏联全套技术后,经
历了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 。
阶段 I
1955- 1960
阶段 II
1961- 1968
阶段 III
1969- 1979
阶段 IV
1980- 1985
阶段 V
1986--
仿苏联技术
二次创新( I II)
自我摸索二次
创新
( II,III)
仿日,德技术
二次创新
( I,II)
仿德技术,国
产化二次创新
( I,II,III)
引进新兴技术
二次创新( IV)
单向开放 封闭发展 半封闭发展 逐步开放 全方位开放
40年代
中后期水平
50年代
初期水平
50年代
末期水平
70年代
初中期水平
80年代
中期水平
93
?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94
?二次创新的进化过程--从量变到质变
第一类技术引进
(德国技术)
二次创新( I)
1979- 1980年
二次创新( I)
1981- 1983年
二次创新( II)
1983- 1985年
二次创新( IV)
1986--
第 II类技术引进
(五大新兴技术)
图:杭州某厂的二次创新进化过程
95
企业组合创新理论框架及其演进
第四阶段( 20世纪 90年代中~ 90年代末)
96
企业组合创新框架
企 业 条 件环 境
渐进创新
产品创新
隐性效益
技术创新
独立创新 合作创新
组织文化创新
重大创新
工艺创新
显性创新
企业发展战略
连续性创新 排斥性创新
97
1970年代 产品组合创新
1980年代 技术组合创新
1990年代 组合创新
90年代中期
基于 核心能力 的组
合创新
组合创新演进的四个阶段
98
? 20世纪 70年代, 产品的组合创新
这一阶段对组合创新的研究主要停留在 产品创新 方
面,即研究不同类产品的 优化组合,以使有限资源利用
最优化,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 20世纪 80年代:技术创新的组合
这一阶段开始重视研究技术组合创新中的 产品创新
与 工艺创新 的关系。
99
冰箱产品组合创新
BCD-260
BCD-256W
BCD-308BCD-240
BCD-188BCD-185 BCD-200
BCD-220
BCD-238
BCD-236
BCD-186
BC-183
BC-50 BC-128
BCD-258
BCD-282 BCD-292
高性能保鲜博士系列
经济型抽屉王系列
经济型小康系列
Twin Star serial
BCD-196
BCD-209
BCD-210
BCD-228W
BCD-181
性能
衍生产品产品平台平台跃迁 价格
高档抽屉王系列
100
? 20世纪 90年代:不同创新的组合
此时的研究已突破了技术创新的组合范畴,超越技术领
域而进入了涵盖组织、文化等因素,以及从企业自主创新扩
大到整合外部力量合作创新在内的 全面组合,协同创新 阶段。
101
?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
这一阶段组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以普拉哈
拉德和哈默尔( C.K,Prahalad & G,Hamel,1990)为代表
的核心能力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引入 组合创新研究领域 。
102
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模式
组合创新
技术资源
组织资源
财务资源




战略管理
技术 组织、文化
营销 制造
103
核心能力
制造 能力 研发能力
战略
过程 /界面 营销能力
专有知识
专利 资产
设施
过程
常规 组织结构
领导
技术基础结构
组织基础结构
技术文件
创造型氛围
创新型氛围
核心能力及其要素,支撑能力和基础结构
104
( 一 )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组合
105
某制氧机公司产品二次创新,其产品已达到当时国际
先进水平(第五代技术的产品水平),但因 工艺创新不足,
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落后,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对比指标 HO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设计周期 8个月 6个月
生产周期 16个月 12个月
标准件产值率 5%(左右) 20%(左右)
维修周期 6个月 1个月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平衡问题
106
从 108项技术创新项目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
企业 重产品创新、轻工艺创新
创新类型 项目数 比重(%) 比例
产品创新 79 75% 3
工艺创新
—— 软件 16 15% 1
—— 硬件 15 12%
107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不平衡的状况 在发达国家中也同
样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罗伯茨对世界上最大的
250家公司技术战略的调查和 MIT生产率促进委员会的调查
数据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国别 产品创新投入 工艺创新投入
美国企业 2, 1
日本企业 1, 2
德国企业 1, 4
108
美国生产率促进委员会认为:
美国大部分产业和企业在 80年代的世界竞争中之所
以被击败,原因之一是 技术创新上的失衡, 工艺创新落
后于产品创新,使其在 质量、价格、效能 上落后于日本
和德国企业。
上述事例足以说明 技术创新的协调发展 是技术创新
发挥其全面效益的基础,是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长
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战略基础。
109
90年代初美、欧、日各国公司技术组合中产品与工艺的平衡
80%
60%
40%
20%
0%








北美 欧洲 日本
110
90年代末美、欧、日各国公司技术组合中产品与工艺的平衡
80%
60%
40%
20%
0%








北美 欧洲 日本
111
( 二 ) 重大创新和渐进创新的组合
112
( 三 ) 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的平衡
113
显性效益与隐性效益的平衡
案例:, 丙系列天线调配器, —— 为以后的宽带天
线研制项目打下基础
A.掌握了技术,包括核心技术(该自主创新项目包含的技
术是以后宽带天线的共有技术)
114
B.提高了能力:
a.解决问题的速率加快;
b.R&D是个学习过程,积累了创新能力
c.R&D是技术知识积累过程
d.过程中的内外信息交流提高了沟通能力
e.桥梁人员起了重要作用
f.培养了组织内成员的互助合作、团结精神
g.组织协调能力
( a,b,c,为技术能力; d,e为信息沟通能力; f,g 为组织协调能力)
C.培养了人才:技术桥梁人才、项目领导、内企业家
115
( 四 )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组合
116
技术引进
干中学
合作开发与
反求
内部研发
网络建设与
知识融合
战略反思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造性模仿
能力的形成
仿制能力
的形成
外部途径 内部途径
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双螺旋规律
117
合作创新的形式
合作形式 适用期限 优点 缺点
合同 短期 降低成本和风险 寻求费用
产品性能和质量
技术许可证 定期 引进技术 合同费和约束
联合
(产学研)
中期 专长、标准
费用共担
知识泄漏
相应多样化
战略伙伴
(战略联盟)
灵活的 有限承诺
获取市场
潜在锁定
知识泄漏
合资 长期 专用技术诀窍的互补
改进管理
文化不融合
网络 长期 动态的学习潜力 静态低效
118
原昆药蒿甲醚的创新过程:自主与合作创新相结合
时间 1985- 88 1988- 90 1991- 95 1996- 99
产品名称 蒿甲醚注射液(一类药) 蒿甲醚胶囊(四类药) 血防灵(五类药) A+M复方
创新类型
转让 +合作
(上海药物研
究所)
自主开发 合作(中国
寄生虫病研
究所),合
作(瑞士)
合作(中国
寄生虫病研
究所)
研发投入 235万 10万 105万 70万
绩效与水平 国际领先年产值 2000万 国内领先年产值 800万 国际领先 国际领先
119
原昆药集团合作资金与技术人员能力增长
1983 1989 1992 1999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200人
100人






















掌握关键技术人员 掌握核心技术人员
120
( 五 ) 技术创新与组织, 文化创新的组合
121
技术创新与组织、文化创新的匹配框架
企业家和战略
a.长远性(愿景)
b.冒险精神
c.战略柔性
组织结构
a.扁平化
b.流程化
c.网络化
企业技术创新
创新文化
a.开放氛围
b.协作精神
c.容忍失败
c.激励系统(物质和精神)
122
第一阶段:直线职能金字塔式
(92年前)
海尔集团
第二阶段:事业本部制
( 92- 98年)




冰箱电工本部




人力
资源
中心




洗衣机住设本部 信息产品本部




空调电子本部
冰箱事业部 电工事业部 冷柜事业部 电脑事业部手机事业部
第三阶段:流程网络式( 99-)
R&D
HR
CR
全球
用户
资源
计算机信息系统
海尔文化
TCM
TPM
TQM
全球供
应链资

定单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全球商流产品本部物流本部
创新定单实施的
开发支持流程
( 3R)
保证已有定单实施
的基础支持流程
( 3T)
JIT定单加
速流
创造定单
执行定单产品事业部 商流海外推进本部
获取定单 全球营销
网络
全球
预算
系统
全球
采购
配送
网络
海尔集团组织创新三阶段
123海尔市场链同步流程模型
R&D
HR
CR
全球
用户
资源
计算机信息系统
海尔文化
TCM
TPM
TQM
全球供
应链资

定单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产品本部执行定单物流本部
创新定单实施的
开发支持流程
( 3R)
保证已有定单实施
的基础支持流程
( 3T)
JIT定单加速流
+ ODM事业部
产品事业部 获取定单
创造定单 全球营销
网络
全球
预算
系统
全球
采购
配送
网络
R&D:研究与开发
HR:人力资源开发
CR:客户关系管理
TCM:全面现金流管理
TPM:全面设备预防管理
TQM:全面质量管理
国内外商流
124
HP的组合创新
? HP 在产品和工艺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好协调(例如 产品形成
流程( PGP),代工设计( ODM),贴牌生产( OEM),供应链
管理( SCM),TCE,…… 。
? HP在根本创新与渐进创新方面取得很好的平衡 — HP的技术突
破 +基于康柏的标准。
? HP在短期创新(业务单元)与长期创新( HP实验室,打印及
成像系统集团)方面取得良好的协调。
125
? HP 在技术创新( HP实验室)与组织创新(产品流程组织)
间进行很好的协调 。
? HP 很好地处理了本土化创新与合作创新(以及全时改进)
关系。
? HP 在 IPG和其它方面的发展进行卓越的组合管理。
126
小结:
第一讲 创新: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之源
? 学习目标
? 了解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 了解技术创新如何塑造企业竞争优势;
? 掌握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企业家精神等基本概念
的内涵
? 熟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阶段
?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 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127
谢谢大家 !
联系方式:
郑刚
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电话 /传真,0571-87951886(办 )
zhg12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