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8
第一篇 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兽医学的哲学基础
2009-7-28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 ( Yin yang doctrine) 是指事物内部或一事物与他事物间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彼此间既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
又相互统一与相互依存,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长进退,在一定条件下运动转化,
成为宇宙万物存在、运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009-7-28
阴阳的宇宙观阴阳的对立统一观阴阳的运动发展观阴阳的相对平衡观
2009-7-28
阴阳的对立统一观起源,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荀况以其解释自然:,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 ·天论,)。
《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2009-7-28
阴阳的运动发展观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这一过程取决于阴阳对立统一双方所发生的作用与反作用。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内经》
2009-7-28
阴阳的相对平衡观事物在运动与发展过程中,采取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状态 。 没有平衡,事物就不可能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也不可能有正常发展;没有不平衡,对立统一体就不会破裂,一事物就不能转化为它事物 。
2009-7-28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阴 阳 的 属 性空间 时间 状态 温度 湿度 功能阳 上、外 昼春夏 动、明 热 干燥 亢进阴 下、内 夜秋冬 静、暗 寒 潮湿 衰退
2009-7-28
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生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009-7-28
三、阴阳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生理方面阴阳平衡(阳平阴秘)-正常(健康)
机体结构,六腑-阳 ; 五脏-阴新陈代谢,功能-阳 ; 物质-阴活动方式,兴奋-阳 ; 抑制-阴血液循环,动脉-阳 ; 静脉-阴
2009-7-28
病理方面阴阳失调-异常(疾病)
偏盛: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偏衰: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
2009-7-28
主要病理变化阳平阴秘 阳盛阴虚 阴盛阳虚阳虚阴盛 阴虚阳亢阴阳两亢 阴阳具虚阳阴
2009-7-28
诊断方面证 表、热、实 — 阳 ;里、寒、虚 — 阴色 鲜明 — 阳 ;晦暗 — 阴脉 浮、数、实 — 阳 ;沉、迟、虚 — 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009-7-28
药物方面药性 温、热 - 阳 ; 寒、凉 - 阴药味 辛、甘、淡 - 阳 ; 酸、苦、咸 - 阴药相 升浮 - 阳 ; 沉降 - 阴
2009-7-28
预防与治疗方面调节阴阳,以平为期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009-7-28
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 ( five elements) 是指木、火、
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之中。
2009-7-28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属性木-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 温热,升腾,能动,干燥土- 生化,滋养,承载,受纳金- 肃杀,潜降,收敛,清洁水- 滋润,寒凉,向下,静藏
2009-7-28
(二)五行的归类方法,直接归属和间接推演五行木火土金水自 然 界 动 物 体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液 五志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生长化收藏风暑湿燥寒东南中西北春夏秋冬长夏肝心脾肺肾胆小肠大肠膀胱胃目舌口鼻耳筋脉肉骨皮毛泪汗涎涕唾怒喜思悲恐
2009-7-28
(三) 五行的相互关系相生,滋生、促进、助长相克,克制、压抑、约束相乘,过克相侮,反克制化,通过所生相克而反克制
2009-7-28
五行的 5种关系
2009-7-28
五行
(
五脏
)
关系环
2009-7-28
三、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 生理方面五脏 - 肝 心 脾 肺 肾五腑 -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五窍 - 目 舌 口 鼻 耳五体 - 筋 脉 肌 皮 骨五化 - 生 长 化 收 藏
2009-7-28
(二) 病理方面以五行理论解释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季节、病因与易感脏腑疾病传变和预后
2009-7-28
(三) 诊断方面以五行理论指导分辨症状,判断病因位性,邪正盛衰与疾病发展趋势口色 - 青、红、黄、白、黑脉象 - 弦、洪、缓、浮、沉疾病 - 肝病 心病 脾病 肺病 肾病
2009-7-28
(四) 治疗方面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和乘侮规律指导临床治疗药味 - 酸 苦 甘 辛 咸药色 - 青 红 黄 白 黑归经 - 肝 心 脾 肺 肾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
2009-7-28
(五) 预防方面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与传变规律指导疾病预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第一篇 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兽医学的哲学基础
2009-7-28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 ( Yin yang doctrine) 是指事物内部或一事物与他事物间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彼此间既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
又相互统一与相互依存,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长进退,在一定条件下运动转化,
成为宇宙万物存在、运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009-7-28
阴阳的宇宙观阴阳的对立统一观阴阳的运动发展观阴阳的相对平衡观
2009-7-28
阴阳的对立统一观起源,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荀况以其解释自然:,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 ·天论,)。
《内经》认为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2009-7-28
阴阳的运动发展观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这一过程取决于阴阳对立统一双方所发生的作用与反作用。
,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内经》
2009-7-28
阴阳的相对平衡观事物在运动与发展过程中,采取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状态 。 没有平衡,事物就不可能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也不可能有正常发展;没有不平衡,对立统一体就不会破裂,一事物就不能转化为它事物 。
2009-7-28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阴 阳 的 属 性空间 时间 状态 温度 湿度 功能阳 上、外 昼春夏 动、明 热 干燥 亢进阴 下、内 夜秋冬 静、暗 寒 潮湿 衰退
2009-7-28
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生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009-7-28
三、阴阳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生理方面阴阳平衡(阳平阴秘)-正常(健康)
机体结构,六腑-阳 ; 五脏-阴新陈代谢,功能-阳 ; 物质-阴活动方式,兴奋-阳 ; 抑制-阴血液循环,动脉-阳 ; 静脉-阴
2009-7-28
病理方面阴阳失调-异常(疾病)
偏盛:阴盛则阳病,阴盛则寒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偏衰: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
2009-7-28
主要病理变化阳平阴秘 阳盛阴虚 阴盛阳虚阳虚阴盛 阴虚阳亢阴阳两亢 阴阳具虚阳阴
2009-7-28
诊断方面证 表、热、实 — 阳 ;里、寒、虚 — 阴色 鲜明 — 阳 ;晦暗 — 阴脉 浮、数、实 — 阳 ;沉、迟、虚 — 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2009-7-28
药物方面药性 温、热 - 阳 ; 寒、凉 - 阴药味 辛、甘、淡 - 阳 ; 酸、苦、咸 - 阴药相 升浮 - 阳 ; 沉降 - 阴
2009-7-28
预防与治疗方面调节阴阳,以平为期寒则热之热则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009-7-28
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 ( five elements) 是指木、火、
土、金、水五类不同属性的物质,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孳生和相互制约,以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并处在不断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之中。
2009-7-28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的属性木- 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 温热,升腾,能动,干燥土- 生化,滋养,承载,受纳金- 肃杀,潜降,收敛,清洁水- 滋润,寒凉,向下,静藏
2009-7-28
(二)五行的归类方法,直接归属和间接推演五行木火土金水自 然 界 动 物 体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液 五志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生长化收藏风暑湿燥寒东南中西北春夏秋冬长夏肝心脾肺肾胆小肠大肠膀胱胃目舌口鼻耳筋脉肉骨皮毛泪汗涎涕唾怒喜思悲恐
2009-7-28
(三) 五行的相互关系相生,滋生、促进、助长相克,克制、压抑、约束相乘,过克相侮,反克制化,通过所生相克而反克制
2009-7-28
五行的 5种关系
2009-7-28
五行
(
五脏
)
关系环
2009-7-28
三、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 生理方面五脏 - 肝 心 脾 肺 肾五腑 -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五窍 - 目 舌 口 鼻 耳五体 - 筋 脉 肌 皮 骨五化 - 生 长 化 收 藏
2009-7-28
(二) 病理方面以五行理论解释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季节、病因与易感脏腑疾病传变和预后
2009-7-28
(三) 诊断方面以五行理论指导分辨症状,判断病因位性,邪正盛衰与疾病发展趋势口色 - 青、红、黄、白、黑脉象 - 弦、洪、缓、浮、沉疾病 - 肝病 心病 脾病 肺病 肾病
2009-7-28
(四) 治疗方面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和乘侮规律指导临床治疗药味 - 酸 苦 甘 辛 咸药色 - 青 红 黄 白 黑归经 - 肝 心 脾 肺 肾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
2009-7-28
(五) 预防方面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与传变规律指导疾病预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