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及一般程序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概念一、科学研究的概念科学科学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规律性的认识,随着各种认识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化,逐渐形成了的对某些事物比较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有关科学的定义,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韦氏字典对科学所下的定义是:从观察、研究、实验中所导出来的一门有系统的知识。该定义给出了科学的性质及从事科学活动的方法。
广义上讲,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完善自我。
2.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指客观世界(指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以后涉及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指某一具体学科的科学问题。
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学认识的一种活动,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现象由不知到知之较少,再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进而逐步深化进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具体来说,科学研究是整理、修正、创造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工作。
4.科学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科学大致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基本部类。
(1)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2)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农学、医药学、数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等,是人类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反过来又推动着生产不断地发展。
(3)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等。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在阶级社会,社会科学有阶级性。
一般而言,以研究对象为分类标准一直是科学分类的主流,由此可以把科学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基本部类。进而,可以再寻找这三大部类之间的二级、三级联系。就自然科学而论,因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故导致其内部产生了诸多新学科,现已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有关科学的分类问题,现在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继续探讨的一个课题。就自然科学分类而言,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基础科学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地学和数学六个学科,且随着科学的发展,正在不断分化、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分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非线性光学等)、边缘学科(如物理生物学、物理化学等)以及综合性学科(如仿生学、信息科学等)。
技术科学一般要按生产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某些共同间题而划分,如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自动控制理论等。
应用科学一般要按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而划分,如水利工程学、土木建筑学和医学等。
二、科学研究的特点
1.科研的继承性科研的继承性是指科研是传承、连续、终身学习的不断认识过程,是科研工作者一代一代进行探索、不断发现真理并累积科学知识的过程。任何人的任何科研活动,究其本源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不断攀登的过程。一个人的精力、智力和体力是有限的,但科学研究的队伍绵延无眼,前赴后继并不断壮大,摘取的科研果实丰富了人类智慧,壮大了人类技能,并继续为人类的进步铺设通天之梯。
2.科研创新性科研的创新性是指科研工作者具有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强烈兴趣,这种求是的理念是人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内在动力源泉。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进步。
三、科研方法及意义
1.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在科学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科研方法。即使是在同一时代、同一个学科中,不同科学家及科研工作者所创立或应用的科研方法也不尽相同。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会促使新的科研方法产生,而新的科研方法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进行,从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如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2.作用和意义作为科研方法,其作用在于能够引导科研工作者沿着正确的方向从事科研活动而不至于误人歧途。作为科研者个人,一旦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方法,就会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方法能够物化为科研生产力,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重大成果!另外,掌握了科研方法,对于研究者的治学大有益处,良好的治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高质量治学!
①正确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知识体系和科学大厦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能扩展和深化人们的认知能力与辨识水平。
例如,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前330一前275)是以他的《几何原本》而著称于世的,他在这部巨著中不仅把前人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从公理和公设出发,用演绎法把几何学的知识贯穿起来,揭示了一个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直到今天,他所创建的这种演绎系统和公理化方法,仍然为科研工作者所利用。后来的科学巨人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在创建自己的科学体系时,无一不是对这种方法的成功运用。
所谓公理或公设,指的是某门学科中不需要证明而必须加以承认的某些陈述或命题,即“不证自明”的命题。一门学科如果被表示成公理的形式,那么它的所有命题就可以由这些公理或公设逻辑地推证出来。
再如,出生于19世纪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并未发现过一个新元素,但他却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排列出一张周期表。人们利用这张表,不但改正了一些元素原子量的测量错误,而且还发现了一些新元素!门捷列夫创立的这种研究方法,同样给了后人极大的启迪,而且是一种有着普遍意义的科研方法。
欧氏儿何学的建立、门捷列夫周期表的创建,是与当时的那些科学家采用正确的科研方法密切相关的。其中,若没有公理化方法论体系,就不会有欧氏几何学系统;若没有门捷列夫周期系的研究方法,那些物质元素便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符号。可以说,科研方法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始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②错误的科研方法会导致荒谬的结论甚至伪科学,有时会严重阻碍科学研究发现的进程例如,牛顿是一位因创立了牛顿力学而名扬世界的科学家,但他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却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他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质量"与"力",试图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纳为机械运动。在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和宗教环境的影响下,牛顿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这导致他在后半生为神学所累,在科学上一事无成,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再如,在氧气发现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该理论严重阻碍了人们对氧燃烧过程的科学认识。"燃素说"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这种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并在燃烧时快速逸出。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按照"燃素说"的观点,一切燃烧现象都是物体吸收和逸出燃素的过程。在18世纪初期,这种理论和非科学的研究方法曾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统治时间将近一个世纪,致使氧气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曲折过程,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很值得深思。
例如,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其观点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尽管他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方式长期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但由于唯心主义的影响,加上当时的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他对许多科学问题的认识并不正确。到了中世纪,他的一些错误观点被教会所利用,严重阻碍了思想和学术发展的进程。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1564-1642)依据实验科学方法,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发起了冲击。他所做的摆动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所做出的"单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一个长弧所用的时间短一些"的结论;他所做的落体运动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落体的运动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结论;他还通过实验观察,支持和发展了哥白尼(1473一1543)的"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加利略所创立的实验科学方法,已经成为后来的研究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科研方法之一。
3.科研方法的开放性各个不同的学科均有着各自不同的科研方法,科研方法也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它是通过科研人员的灵活使用而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科研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革与发展。在科研工作中,借鉴、传承前人的科研方法是很必要的,而改革和创新科研方法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除了要对科研方法进行专门的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应结合学科特点学习、研究并自觉地使用科研方法,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研方法论"的知识体系。
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屡时期,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一大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运而生,科技创新与高技术突破正在提升我们的现代生活品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必然孕育着科研方法的创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努力使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同时,力争在科研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凝练、总结出实用、有效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科研方法。
第二节科学研究一般程序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艰苦劳动,也是一项复杂的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序。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科学研究往往在大的方面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由此构成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所谓科学研究程序,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有成效的步骤。研究领域不同,科研程序亦有所不同。在科研工作中,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并遵循有效的研究程序,是事半功倍、获得正确研究结果的必要条件。
一、自然科学研究一般程序自然科学研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环节。
1.确立科研课题此阶段是整个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科研课题的选择与可行性论证,直接关系到科研的成败。科研工作者必须以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去发现各种问题,并从中归纳、提炼出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课题。有关科研选题的的一般原则见后述
2.获取科学事实获取科学事实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课题的需求收集和整理科学事实。对所收集的资料,要分门别类登记、存档。对于那些待验证的资料,一方面要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研究,去粗取精;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话,应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检验,以确定所获资料的可信程度。
3.提出科学假说在获得关于研究对象大量、重要的感性材料和实验事实之后,首先要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然后,对在研究对象中所发现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做出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这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阶段,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该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
4.理论实验检验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已提出的假说进行理论证明及实验检验,从中发现问题,修正不足,补充证据,逐步使科学假说提升为科学理论。
5.建立科学体系该阶段是把已确证的假说同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人到一个自洽(自相一致)的理论体系之中,使之形成比较严谨、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新理论体系,该阶段最能反映出科研工作创造性的程度。
在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后,最好及时总结一下,找出哪些做成功了,哪些还做得不够好;哪些工作走弯路了,又有哪些地方走了捷径,等等。毕竟,科研工作中的每一次成功或者失败,其中都包含着诸多值得回味、检讨和提高的方面。
二.工程技术的方法特点与研究程序
1.工程技术方法的特点
1.1工程技术活动的思路和工作程序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工程技术活动中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自然科学研究不同,从而两者的工作程序也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思路总的说来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它的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如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等。它的工作程序,一般是从由生产实践和观察实验中得来的科学事实开始,经过逻辑思维或直觉思维的加工概括形成假说,再经过反复检验,上升为一般定律和一般原理。工程技术的思路是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回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飞跃。它最终的成果是物质形态的东西,如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等等。它的工作程序,一般是从把社会需要和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的某种技术需要开始,经过预测、规划、研究、设计,使科学成果和技术原理具体化,最后通过研制或施工创造出合乎需要的人工自然物来。
1.2工程技术方法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它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经济规律和社会因素的支配。因为工程技术方法所完成的成果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成为商品,所以社会规律的制约作用更强一些。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是工程技术方法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自然科学的研究往往追求科学上的完美性和理想化。工程技术方法则往往要在科学上的完美性和社会经济上的合理性之间找出妥协折衷的方案。
1.3工程技术方法要解决工程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工程技术项目的可行性问题属于现时的价值准则,除了要符合科学原理所阐明的有关自然规律外,还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大致可分为四类:技术本身的已有条件,如材料、动力、工艺和控制等;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成本、市场、劳动力和经济效益等:环境约束条件,如资源、地理和污染等;法律、道德、安全等条件。随着工程技术的日趋复杂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愈来愈重视可行性分析,这已成为工程技术方法的重要内容。
1.4工程技术方法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的最终成果是十分具体的人工自然物,它要把原先被科学研究舍弃的因素和关系恢复起来,也就是综合进来。例如,力学在考虑一个钢结构的时候可以完全撇开大气的化学腐蚀和微电能腐蚀,而工程技术上却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电学在研究电路特性时根本不考虑元器件的功耗,而设计中就要考虑这一点。理论科学在寻找必然联系的时候可以撇开偶然因素,而工程技术则必须综合地考虑偶然因素。工程技术的对象,哪怕是最简单的对象,也不是一个学科的原理可以解决的,而要综合运用许多门科学的原理。所以,工程技术方法不在于发现某一条新的科学原理,而是在于怎样把有关学科的原理综合得更好。这不仅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而且往往还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经济科学、人体科学、美学及心理学所阐明的原理和方法。
由于工程技术人员要在众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工作,因此他的答案必须同时满足那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和条件。当然,所谓同时满足并不是等量齐观地满足所有要求和约束条件,而是说工程技术人员要在一定的经济政策和技术开发政策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各种要求和约束条件进行综合运筹,以求得到最合理的工程方案和工程设计。
2.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由于技术类型各异,技术目标繁多,技术的创造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把丰富多彩的技术创造活动都纳人一个固定模式。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活动中,毕竟仍有其共性的一面。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技术创造过程的一般程序,大致如图-所示。
1)需求分析科研工作开展的前提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种需求有军用与民用之分,后者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
一切技术创造活动,都应适应社会的某种需求(其中也包括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活动。不对应任何社会需求的技术活动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意义的。因而,所有的技术创造过程都以一定的社会需求为起点。
2)技术基础有了社会需求,不一定就能形成相应的技术创造活动,还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要对当前的技术现状有充分了解、近期的技术发展有正确的预测,即根据科学技术已有的基础和当前的发展状况,去推测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突破的方向。
3)立项审查科研人员需将科研立项报告上报科研主管部门,期间要经过资格审查、专家组评审、课题组答辩等必要程序。若答辩顺利通过,则经主管部门批准,该课题准予立项。
4)技术目标在对社会需求、技术基础分析的基础上,如果某研究项目可望在技术上实现满足上述需求的突破,便可以形成技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课题。并把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转化为技术创造的目标。技术目的的设定,关系到此后全部技术创造活动的指向。它在整个技术创造过程中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
5)技术评估技术目的设定以后,还必须对达到这一目的的后果进行评估。技术后果评估,必须科学、全面地估计这一课题将要实现的技术进展的价值,特别是要全面充分地估计这种技术进展被实际应用之后,可能给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界带来积极和消极的、近期的和长远的影响。
6)技术原理构思经过技术评估,如果原来设定的技术目的被全部或部分否定,就要重新确定技术目的或对它进行修正;如果技术目的被肯定,便可进行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原理的构思,是技术创造活动主体充分利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和已有的技术成果,为其所要创造的对象建立赖以运行的基本原理。
6)技术方案设计在构思技术原理以后,还要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即为实现上述原理设计出一个可以在技术上实际实施的方案-技术路线。它既是把技术原理付诸实现的过程,也是对技术原理检验和选择的过程。如果构思出来的技术原理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方案,就要考虑放弃原来的构思,再回到一个环节重新构思技术原理,直到这种技术原理可以实现为一个设计方案为止。
7)技术方案评价技术方案被设计出来之后,必须首先对其进行评价。对技术方案的评价,要比设定技术目的以后对技术后果的评价更加细化和深化,要具体地甚至是定量地评价设计方案在技术、经济上的先进性和在技术、工艺上的可行性。技术方案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肯定或否定某种设计方案,而且在于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所以,对于重大的技术创造活动来说,在技术方案设计阶段常常不是只提出一种方案,而是提出多种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并在认定的技术方案中充分吸收其他各种技术方案的长处。如果技术方案难以优化而无法被认定,那就要视不同情况,或者返回去重新进行方案设计,或者返回去重新进行原理构思,直到找出优化方案并通过评价被认定为止。技术方案的评价,是技术创造过程中从观念建构转向物化建构的关节点。如果不把好这一关,其后造成的损失将是此前造成的损失所难以比拟的。
8)实验探索通过技术方案评价,技术创造过程便转人技术研制、技术试验环节,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一般需要做许多实验。在实验探索阶段,需精心设计有关操作步骤,尽量考虑到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关键性问题:一是寻找对输入参量敏感的变量并能转化为可实际检测的参数,二是剥离有关复合因素,强化有用因素,弱化无关因素。由实验得出的结果需经理论、技术及用户等各方面的检验,该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9)试制样机(品)
若实验取得了预期成果,即可进行样机试制。此阶段需适当调整有关参数,使样机满足既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制作的样机需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及用户进行联合评估。如未达到要求,则需重复上一步骤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10)验收技术鉴定验收或技术鉴定是技术创造过程告一段落的最终程序。通过技术鉴定的技术成果即可转人实施,技术创造过程也就转化为技术应用过程,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及用户反馈意见,改进有关设计及制造工艺,使产品的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至此,该项目结题,可以进入下一周期的课题立项与研发工作。如果技术成果不能通过技术鉴定,将视情况返回到上述技术创造过程的相应程序上去,并重新进行这一程序及其后续的工作。技术创造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界线和序列,都不是绝对的。以上我们所给出的程序,只不过是一种粗略的描述。实际的技术创造过程往往要比这种描述复杂得多。也灵活得多。
鉴定形式有会议鉴定、文件鉴定附件
1.杨凌示范区科研项目申请书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3.农业部项目验收材料
4.科研成果鉴定证书
5.鉴定文件
6.科研查新报告三、社会科学研究一般程序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研究对象以及解释能力上有所不同。以社会调查为例,它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环节。
确立调查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
资料收集整理。
资料分析判断。
撰写研究报告。
其中,前两个步骤是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于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分析研究阶段和总结应用阶段。
1.调查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对于一项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就能抓住现实中的关键问题,明确调查的中心和重点,避免盲目性,使凋查的实施工作比较顺利,进而使调查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探讨,筛选并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任务。
经过文献查询和初步探索,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通过讨论确定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澄清研究的基本概念。
提出研究设想,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要求,明确调查内容和范围。
比较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
将调查内容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指标。
制定抽样方案,明确调查地区、单位、对象,选择抽样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编写调查大纲,绘制表格,培训调查人员。
2.调查实施阶段调查实施阶段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实施就是直接深人社会生活,按照调查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基本保证。具体调查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要获得被调查的地区、单位及个人的支持与协助。
要熟悉被调查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要采取适当、有效的调查方式,保证调查质量。
调查人员在进人实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补充调查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调查项目,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调查人员应当认真、准确、详细地做好观察和访问的所有记录。
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式有统计调查和实地研究两种;调查的具体方法有问卷法、量表法、个别访谈法、座谈会、现场观察、测验法、文献法等。
3.分析研究阶段分析研究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它不仅能为解答实际问题提供理论认识和客观依据,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还能为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在全面地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②通过对资料的检查、核对、归类,把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简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使之适宜于进一步分析。
③在分析资料时,要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人、具体分析的方式,然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综合、抽象和理论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找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④针对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展开讨论并进行理论分析,在补充、修正的基础上深化原有的假说,从中得出新的理性认识。
4.总结应用阶段总结应用阶段实际上是返回研究的出发点,即对社会领域中某一理论问题或应用问题进行解答,以便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或制定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阐述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报告的撰写,要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政策建议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对研究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应该给予特别的说明。
②将调查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领域或理论领域。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公开出版、学术讨论和交流、政策论证、内部简报或汇编等。调查研究报告不应在向领导汇报之后就束之高阁,要把主要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为民造福。
④认真总结调查和研究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案例。
对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要从科学性和应用价值这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检查本项调查研究在方法、程序、事实、数据、统计分析、逻辑推理、研究结论等方面是否有错误,对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四个阶段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循环过程。
四、科学研究程序归纳据上,可以归纳整理出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筛选→立题→积累(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下一个问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的。其中各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说明,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解答特定的问题,但是这种解答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科学研究中的任何一次解答,特别是理论上的解答,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理,而只是暂时性的或尝试性的假说,还需要在客观世界中经过无数次的应用和检验,才能不断得到证明,并逐渐接近客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研究是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以上论述提供了一个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研究过程的脉络。由于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各有特点,故其中有些阶段可能会交叉重叠甚至发生跳跃式变化。因此,在科研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中,要结合科研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探索适合本学科、本领域的科研方法并加以有效使用,是研究者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如何进行科研准备经验表明,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于刚介入科研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还要学习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在科研工作的道路上向着既定的目标踏实地迈进。
那么,对于刚刚踏进科研大门的初学者,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对此,给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要明确研究动机,二是要掌握研究要领,三是要着手研究问题。
一、明确研究动机每个研究者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动机,虽然研究的动机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无论如何,研究动机都是激励人们努力从事研究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大动力。对初学者,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动机,审视和判断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价值取向。初学者的研究动机一般有个人兴趣、工作需要、获得学位、追求价值等。
1.个人兴趣有些人天生就对探索事物抱有兴趣,做研究工作的兴趣要远大于其他工作,他们大都会沉浸在研究发明的乐趣上,有的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而这些人的研究成果通常会比较丰硕,并能够坚持不懈、乐得其所。可以说,培养出做研究的兴趣,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
2.工作需求工作单位分配的任务,开发新产品。
3.获得学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了获得学位,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以取得达到学位论文水平的研究成果(科研论文、专利及样机等)。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需经历科研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一般而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接收)的论文质量(期刊的重要性、影响因子等)是学位论文能否通过评审的重要因素。
4.职称追求当前,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教师或研究人员的发展程度(如职称晋升等),与有无学术著作和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是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奖励关系密切。因此,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出版学术著作,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特别是重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就成为一些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
二、掌握研究要领下述几项科研工作的基本要领看似简单,但真正理解并做到却不容易。对于初学者,只要在科研工作中时时注意,定会对研究工作大有助益。
1.调研要充分课题调研是选题的基础,只有大量获取科研资料,并对其认真分析和研究比对,才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科研信息,进而梳理出研究课题。调研期间,要精读几篇高质量的综述文章,从中把握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整体脉络。
参加课题调研,对初学者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查阅论文的过程,也是追踪前人研究的过程,这种锻炼对出学者在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是很有帮助。
2.选题要量力而行初学者在科研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应根据研究条件和课题资源慎重选择,难度要适中。如果课题难度太大,很可能会半途而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多次实验结果与最初的设想不同或者根本做不出来时,一种情况可能是原来的课题方案有问题,不可行;另一种情况也许是目前不具备做出预想结果的实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题,即改题(改变或改换课题)。经验表明,科研工作中改题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选题存在问题,或者实验条件不具备,或者实验方法有问题,或者源于阶段性认识的不同,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选题要慎重,改题更要慎重。对课题要充分调研,审慎确定。
要选定一个适宜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将其做到底,直至取得成功。采取的策略应是"有限目标,能够完成"。
3.思路要清晰研究思路要清晰,要非常清楚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以及该问题现有的研究水平达到的程度等。
4.方法要简单采用的研究方法要尽量简单,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方法人人会思考,但研究过程中则各有各的解决方式,因而工作效率和研究结果也会各不相同。
5.不要怕失败做过实验的人基本都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很多时候,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并不一致,这时不要气馁,应该坐下来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要盲目重复!一定要想办法搞清原因。若实在解决不了,也应做好记录,留作以后研究。
三、着手研究问题着手研究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首先决定研究课题的题目科研工作伊始,首先要决定的是研究题目。若能在本研究室资深科学家或导师的研究范围(如研究项目、课题基础等)内选择题目,则可以得益于他们的指导和关注,研究工作亦可相互理解、互相促进。成功增强信心并推动研究深人,而挫折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2.明确该领域已做过哪些研究题目选定以后,接下来就要明确该方面已做过哪些研究。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是迅速查询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期刊论文,其中首选当推最新出版的综述论文。此类论文具有对该类研究较全面的总结、对比分析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提供较翔实的参考资料等特点;留意最新的研究报道则可获取新原理、新技术等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
看以往发表的论文,可以知道本课题研究的大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哪些是已经研究过的,哪些研究得还不够深,哪些还未进行研究,还存在哪些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实现技术是否适合后续课题研究的要求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方法和经验并加以借鉴。初学者了解了这些方面,对迅速进人研究领域很有帮助。
3.整理资料,弄清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起点,科研人员需查阅相关研究的大量资料,包括文本型、电子版、胶片、音像、图片等。这些原始资料应妥善整理和保存,以备随时查询。同时,应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及时查询新的文献,以补充研究资料库。通过分析、整理资料,弄清各种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中了解已有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特点,发现其中的不足,获取新线索,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设想、新方法,并在研究中加以验证。
4.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从实验人手确定了题目,掌握了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从中理顺、整理出了研究设想,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应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并以研究任务的形式具体落实。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例,课题实施一般是从实验人手的,并根据实验进展情况修正或调整课题的实施计划。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亦应同步协调进行。
5.精心设计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的实验科研实践证明,实验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细致程度。有经验的课题负责人,事先都对课题加以周密思考,并将整体实验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分步实验,然后精心设计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的实验。
6.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解释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是研究工作中最后且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者需对每个分步实验进行再现,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获得对整体实验的全面认识和把握。要特别留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现象、测量数据的奇异点以及分析曲线与以往不同之处,等等。在这些异常情况中,可能蕴涵着新发现、新发明的原始的信息,研究者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将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严峻的考验。
其他几个问题
1如何阅读文献
①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综述篇幅较长,一般由该领域中的知名专家或学者撰写,它是对近期或一段时期内该领域有关研究工作的较为全面的总结,其中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思想,同时也会为读者指出一些带有方向性的重要课题以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很值得认真研读。初学者在阅读完某一篇综述后,应针对其中感兴趣的内容或问题,进一步查询相关的论著或论文并仔细研读。综述一般都附有很多参考文献,可以从中挑选,也可以另寻期刊查询,进行专题分析和研究。
②要挖掘出文献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篇幅较长的论文常常可以浓缩为很少的几页,这就是论文的精华,而精华却常常隐含于文中的某个地方。论文作者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地方,未必就是你所感兴趣的地方,反之亦然。因此,要从文献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就有可能筛选出感兴趣的课题。一且发现,应迅速摘记下来,并分类成册备查。
③要把做实验与阅读文献结合起来。
在实验室做研究时,最好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实验要看别人怎样操作,要吸纳别人的经验,揣摩别人的思路,要边做思考。看文献(专业书、论文、研究报告等),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学会批判性地阅读,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文献,不要盲从已有的实验分析或研究结论。
2问什么样的问题和怎样问问题
(1)问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初学者,问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抓大放小"。如进入实验室作试验,最需要问的应该是一些关于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有关你研究的一些大的方向上的问题。至于研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最好由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初学者,进人实验室最好不要一个人单干,要寻求合作者共同从事课题研究。这样,一旦遇到了问题,可以有个商量和讨论的同伴。
(2)怎样问问题问什么样的问题是学问,而怎样问问题就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了。对于初学者,怎样问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有备而问"。一般而言,最好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想好了再问也不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或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再去问,则效果会好些。问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既带着问题也带着试探解决方案去问。这样收获会更大,问题也很有可能获得解决经验表明,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讨论中获得解答,但讨论可以使参与者获得对其感兴趣的问题的某些启迪,进而引导对问题的深人思考,这对问题的解决是很重要的。
3要学会几项基本技能
(1)学会上网检索文献,掌握几个重要的搜索网站有关文献检索方面的内容将在第二章"科研选题与信息收集"中详细阐述
(2)学会做Powerpoint文件,为在学术会议上发言做准备进入实验室后,导师经常要安排课题组成员做报告。因此,学会制作ppt文件是将来在学术会议上发言所必需的技能。
(3)学会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和绘图程序,为实验数据的处理做准备例如,MATLAB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又如,AutoCAD绘图软件,它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跟绘图有关的行业,比如建筑、机械、电子、天文、物理、化工等。
小结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两大特点。科研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科学研究虽然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序,但往往在大的方面却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①确立科研课题;②获取科学事实;③提出科学假说;④实验与理论验证;⑤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课题(项目)亦有具体的研究程序可循。
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筛选→立题→积累(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下一个问题→……
对于初学者,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准备:①明确研究动机;②知识技能学习;③掌握研究要领;④着手研究问题。
研究者自己选定的课题往往最容易出成果,初学者选题的策略是"有限目标,能够完成"。研究中最好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科研人员需不断充实自己,批判式阅读文献,研究中不失独创精神和新鲜观点,努力提高科学素养,锻炼科研的敏锐性和洞察力。
有关科学的定义,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韦氏字典对科学所下的定义是:从观察、研究、实验中所导出来的一门有系统的知识。该定义给出了科学的性质及从事科学活动的方法。
广义上讲,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完善自我。
2.科学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指客观世界(指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以后涉及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指某一具体学科的科学问题。
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学认识的一种活动,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现象由不知到知之较少,再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进而逐步深化进入到事物内部发现其本质规律的认识过程。具体来说,科学研究是整理、修正、创造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工作。
4.科学分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科学大致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基本部类。
(1)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2)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形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农学、医药学、数学以及各种技术科学等,是人类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反过来又推动着生产不断地发展。
(3)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等。社会科学中的许多学科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在阶级社会,社会科学有阶级性。
一般而言,以研究对象为分类标准一直是科学分类的主流,由此可以把科学分为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个基本部类。进而,可以再寻找这三大部类之间的二级、三级联系。就自然科学而论,因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故导致其内部产生了诸多新学科,现已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体系。
有关科学的分类问题,现在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继续探讨的一个课题。就自然科学分类而言,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现代自然科学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部分组成。
基础科学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地学和数学六个学科,且随着科学的发展,正在不断分化、交叉,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分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非线性光学等)、边缘学科(如物理生物学、物理化学等)以及综合性学科(如仿生学、信息科学等)。
技术科学一般要按生产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某些共同间题而划分,如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和自动控制理论等。
应用科学一般要按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而划分,如水利工程学、土木建筑学和医学等。
二、科学研究的特点
1.科研的继承性科研的继承性是指科研是传承、连续、终身学习的不断认识过程,是科研工作者一代一代进行探索、不断发现真理并累积科学知识的过程。任何人的任何科研活动,究其本源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不断攀登的过程。一个人的精力、智力和体力是有限的,但科学研究的队伍绵延无眼,前赴后继并不断壮大,摘取的科研果实丰富了人类智慧,壮大了人类技能,并继续为人类的进步铺设通天之梯。
2.科研创新性科研的创新性是指科研工作者具有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强烈兴趣,这种求是的理念是人们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的内在动力源泉。科学研究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进步。
三、科研方法及意义
1.科研方法科研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理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在科学发展历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科研方法。即使是在同一时代、同一个学科中,不同科学家及科研工作者所创立或应用的科研方法也不尽相同。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会促使新的科研方法产生,而新的科研方法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进行,从而促进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如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研究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2.作用和意义作为科研方法,其作用在于能够引导科研工作者沿着正确的方向从事科研活动而不至于误人歧途。作为科研者个人,一旦掌握了正确的科研方法,就会提高科研工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科研方法能够物化为科研生产力,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重大成果!另外,掌握了科研方法,对于研究者的治学大有益处,良好的治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高质量治学!
①正确的科研方法对科研工作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知识体系和科学大厦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能扩展和深化人们的认知能力与辨识水平。
例如,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前330一前275)是以他的《几何原本》而著称于世的,他在这部巨著中不仅把前人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更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从公理和公设出发,用演绎法把几何学的知识贯穿起来,揭示了一个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直到今天,他所创建的这种演绎系统和公理化方法,仍然为科研工作者所利用。后来的科学巨人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在创建自己的科学体系时,无一不是对这种方法的成功运用。
所谓公理或公设,指的是某门学科中不需要证明而必须加以承认的某些陈述或命题,即“不证自明”的命题。一门学科如果被表示成公理的形式,那么它的所有命题就可以由这些公理或公设逻辑地推证出来。
再如,出生于19世纪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并未发现过一个新元素,但他却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排列出一张周期表。人们利用这张表,不但改正了一些元素原子量的测量错误,而且还发现了一些新元素!门捷列夫创立的这种研究方法,同样给了后人极大的启迪,而且是一种有着普遍意义的科研方法。
欧氏儿何学的建立、门捷列夫周期表的创建,是与当时的那些科学家采用正确的科研方法密切相关的。其中,若没有公理化方法论体系,就不会有欧氏几何学系统;若没有门捷列夫周期系的研究方法,那些物质元素便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符号。可以说,科研方法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始终,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②错误的科研方法会导致荒谬的结论甚至伪科学,有时会严重阻碍科学研究发现的进程例如,牛顿是一位因创立了牛顿力学而名扬世界的科学家,但他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却带有浓厚的形而上学色彩。他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质量"与"力",试图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纳为机械运动。在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和宗教环境的影响下,牛顿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这导致他在后半生为神学所累,在科学上一事无成,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大憾事!
再如,在氧气发现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该理论严重阻碍了人们对氧燃烧过程的科学认识。"燃素说"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这种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并在燃烧时快速逸出。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按照"燃素说"的观点,一切燃烧现象都是物体吸收和逸出燃素的过程。在18世纪初期,这种理论和非科学的研究方法曾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统治时间将近一个世纪,致使氧气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曲折过程,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很值得深思。
例如,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其观点摇摆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尽管他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方式长期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但由于唯心主义的影响,加上当时的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他对许多科学问题的认识并不正确。到了中世纪,他的一些错误观点被教会所利用,严重阻碍了思想和学术发展的进程。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1564-1642)依据实验科学方法,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发起了冲击。他所做的摆动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所做出的"单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一个长弧所用的时间短一些"的结论;他所做的落体运动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落体的运动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结论;他还通过实验观察,支持和发展了哥白尼(1473一1543)的"太阳中心说",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说"。加利略所创立的实验科学方法,已经成为后来的研究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科研方法之一。
3.科研方法的开放性各个不同的学科均有着各自不同的科研方法,科研方法也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它是通过科研人员的灵活使用而贯穿于研究工作的全过程。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科研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革与发展。在科研工作中,借鉴、传承前人的科研方法是很必要的,而改革和创新科研方法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除了要对科研方法进行专门的研究之外,更重要的是科研工作者应结合学科特点学习、研究并自觉地使用科研方法,有效地指导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研方法论"的知识体系。
当前,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屡时期,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一大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运而生,科技创新与高技术突破正在提升我们的现代生活品质!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必然孕育着科研方法的创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在努力使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同时,力争在科研方法上取得新的突破,凝练、总结出实用、有效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科研方法。
第二节科学研究一般程序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艰苦劳动,也是一项复杂的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序。然而,在一般情况下,科学研究往往在大的方面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由此构成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所谓科学研究程序,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最有成效的步骤。研究领域不同,科研程序亦有所不同。在科研工作中,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并遵循有效的研究程序,是事半功倍、获得正确研究结果的必要条件。
一、自然科学研究一般程序自然科学研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环节。
1.确立科研课题此阶段是整个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科研课题的选择与可行性论证,直接关系到科研的成败。科研工作者必须以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去发现各种问题,并从中归纳、提炼出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课题。有关科研选题的的一般原则见后述
2.获取科学事实获取科学事实是课题研究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按照课题的需求收集和整理科学事实。对所收集的资料,要分门别类登记、存档。对于那些待验证的资料,一方面要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分析和研究,去粗取精;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话,应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进行检验,以确定所获资料的可信程度。
3.提出科学假说在获得关于研究对象大量、重要的感性材料和实验事实之后,首先要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方法进行科学抽象,形成科学假说;然后,对在研究对象中所发现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做出假定性的解释和说明。这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阶段,课题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该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
4.理论实验检验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已提出的假说进行理论证明及实验检验,从中发现问题,修正不足,补充证据,逐步使科学假说提升为科学理论。
5.建立科学体系该阶段是把已确证的假说同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人到一个自洽(自相一致)的理论体系之中,使之形成比较严谨、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新理论体系,该阶段最能反映出科研工作创造性的程度。
在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后,最好及时总结一下,找出哪些做成功了,哪些还做得不够好;哪些工作走弯路了,又有哪些地方走了捷径,等等。毕竟,科研工作中的每一次成功或者失败,其中都包含着诸多值得回味、检讨和提高的方面。
二.工程技术的方法特点与研究程序
1.工程技术方法的特点
1.1工程技术活动的思路和工作程序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工程技术活动中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自然科学研究不同,从而两者的工作程序也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思路总的说来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它的成果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如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等。它的工作程序,一般是从由生产实践和观察实验中得来的科学事实开始,经过逻辑思维或直觉思维的加工概括形成假说,再经过反复检验,上升为一般定律和一般原理。工程技术的思路是从一般到个别,从理论回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飞跃。它最终的成果是物质形态的东西,如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等等。它的工作程序,一般是从把社会需要和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的某种技术需要开始,经过预测、规划、研究、设计,使科学成果和技术原理具体化,最后通过研制或施工创造出合乎需要的人工自然物来。
1.2工程技术方法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它既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又受社会经济规律和社会因素的支配。因为工程技术方法所完成的成果需要接受市场的考验,成为商品,所以社会规律的制约作用更强一些。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是工程技术方法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自然科学的研究往往追求科学上的完美性和理想化。工程技术方法则往往要在科学上的完美性和社会经济上的合理性之间找出妥协折衷的方案。
1.3工程技术方法要解决工程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工程技术项目的可行性问题属于现时的价值准则,除了要符合科学原理所阐明的有关自然规律外,还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大致可分为四类:技术本身的已有条件,如材料、动力、工艺和控制等;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成本、市场、劳动力和经济效益等:环境约束条件,如资源、地理和污染等;法律、道德、安全等条件。随着工程技术的日趋复杂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愈来愈重视可行性分析,这已成为工程技术方法的重要内容。
1.4工程技术方法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的最终成果是十分具体的人工自然物,它要把原先被科学研究舍弃的因素和关系恢复起来,也就是综合进来。例如,力学在考虑一个钢结构的时候可以完全撇开大气的化学腐蚀和微电能腐蚀,而工程技术上却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电学在研究电路特性时根本不考虑元器件的功耗,而设计中就要考虑这一点。理论科学在寻找必然联系的时候可以撇开偶然因素,而工程技术则必须综合地考虑偶然因素。工程技术的对象,哪怕是最简单的对象,也不是一个学科的原理可以解决的,而要综合运用许多门科学的原理。所以,工程技术方法不在于发现某一条新的科学原理,而是在于怎样把有关学科的原理综合得更好。这不仅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而且往往还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经济科学、人体科学、美学及心理学所阐明的原理和方法。
由于工程技术人员要在众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工作,因此他的答案必须同时满足那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和条件。当然,所谓同时满足并不是等量齐观地满足所有要求和约束条件,而是说工程技术人员要在一定的经济政策和技术开发政策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各种要求和约束条件进行综合运筹,以求得到最合理的工程方案和工程设计。
2.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由于技术类型各异,技术目标繁多,技术的创造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把丰富多彩的技术创造活动都纳人一个固定模式。但是,在纷繁复杂的活动中,毕竟仍有其共性的一面。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技术创造过程的一般程序,大致如图-所示。
1)需求分析科研工作开展的前提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可行性调研,这种需求有军用与民用之分,后者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
一切技术创造活动,都应适应社会的某种需求(其中也包括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进行的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活动。不对应任何社会需求的技术活动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意义的。因而,所有的技术创造过程都以一定的社会需求为起点。
2)技术基础有了社会需求,不一定就能形成相应的技术创造活动,还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要对当前的技术现状有充分了解、近期的技术发展有正确的预测,即根据科学技术已有的基础和当前的发展状况,去推测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突破的方向。
3)立项审查科研人员需将科研立项报告上报科研主管部门,期间要经过资格审查、专家组评审、课题组答辩等必要程序。若答辩顺利通过,则经主管部门批准,该课题准予立项。
4)技术目标在对社会需求、技术基础分析的基础上,如果某研究项目可望在技术上实现满足上述需求的突破,便可以形成技术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课题。并把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转化为技术创造的目标。技术目的的设定,关系到此后全部技术创造活动的指向。它在整个技术创造过程中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
5)技术评估技术目的设定以后,还必须对达到这一目的的后果进行评估。技术后果评估,必须科学、全面地估计这一课题将要实现的技术进展的价值,特别是要全面充分地估计这种技术进展被实际应用之后,可能给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界带来积极和消极的、近期的和长远的影响。
6)技术原理构思经过技术评估,如果原来设定的技术目的被全部或部分否定,就要重新确定技术目的或对它进行修正;如果技术目的被肯定,便可进行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原理的构思,是技术创造活动主体充分利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和已有的技术成果,为其所要创造的对象建立赖以运行的基本原理。
6)技术方案设计在构思技术原理以后,还要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即为实现上述原理设计出一个可以在技术上实际实施的方案-技术路线。它既是把技术原理付诸实现的过程,也是对技术原理检验和选择的过程。如果构思出来的技术原理难以找到合适的技术方案,就要考虑放弃原来的构思,再回到一个环节重新构思技术原理,直到这种技术原理可以实现为一个设计方案为止。
7)技术方案评价技术方案被设计出来之后,必须首先对其进行评价。对技术方案的评价,要比设定技术目的以后对技术后果的评价更加细化和深化,要具体地甚至是定量地评价设计方案在技术、经济上的先进性和在技术、工艺上的可行性。技术方案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肯定或否定某种设计方案,而且在于实现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所以,对于重大的技术创造活动来说,在技术方案设计阶段常常不是只提出一种方案,而是提出多种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并在认定的技术方案中充分吸收其他各种技术方案的长处。如果技术方案难以优化而无法被认定,那就要视不同情况,或者返回去重新进行方案设计,或者返回去重新进行原理构思,直到找出优化方案并通过评价被认定为止。技术方案的评价,是技术创造过程中从观念建构转向物化建构的关节点。如果不把好这一关,其后造成的损失将是此前造成的损失所难以比拟的。
8)实验探索通过技术方案评价,技术创造过程便转人技术研制、技术试验环节,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一般需要做许多实验。在实验探索阶段,需精心设计有关操作步骤,尽量考虑到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关键性问题:一是寻找对输入参量敏感的变量并能转化为可实际检测的参数,二是剥离有关复合因素,强化有用因素,弱化无关因素。由实验得出的结果需经理论、技术及用户等各方面的检验,该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9)试制样机(品)
若实验取得了预期成果,即可进行样机试制。此阶段需适当调整有关参数,使样机满足既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制作的样机需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及用户进行联合评估。如未达到要求,则需重复上一步骤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10)验收技术鉴定验收或技术鉴定是技术创造过程告一段落的最终程序。通过技术鉴定的技术成果即可转人实施,技术创造过程也就转化为技术应用过程,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及用户反馈意见,改进有关设计及制造工艺,使产品的质量与效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至此,该项目结题,可以进入下一周期的课题立项与研发工作。如果技术成果不能通过技术鉴定,将视情况返回到上述技术创造过程的相应程序上去,并重新进行这一程序及其后续的工作。技术创造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界线和序列,都不是绝对的。以上我们所给出的程序,只不过是一种粗略的描述。实际的技术创造过程往往要比这种描述复杂得多。也灵活得多。
鉴定形式有会议鉴定、文件鉴定附件
1.杨凌示范区科研项目申请书
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3.农业部项目验收材料
4.科研成果鉴定证书
5.鉴定文件
6.科研查新报告三、社会科学研究一般程序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研究对象以及解释能力上有所不同。以社会调查为例,它一般包括以下五个主要环节。
确立调查课题。
设计研究方案。
资料收集整理。
资料分析判断。
撰写研究报告。
其中,前两个步骤是调查前的准备工作。于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分析研究阶段和总结应用阶段。
1.调查准备阶段准备阶段对于一项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就能抓住现实中的关键问题,明确调查的中心和重点,避免盲目性,使凋查的实施工作比较顺利,进而使调查研究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探讨,筛选并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任务。
经过文献查询和初步探索,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
通过讨论确定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澄清研究的基本概念。
提出研究设想,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要求,明确调查内容和范围。
比较各种调查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
将调查内容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指标。
制定抽样方案,明确调查地区、单位、对象,选择抽样方法。
制定调查方案,编写调查大纲,绘制表格,培训调查人员。
2.调查实施阶段调查实施阶段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实施就是直接深人社会生活,按照调查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基本保证。具体调查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要获得被调查的地区、单位及个人的支持与协助。
要熟悉被调查者,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要采取适当、有效的调查方式,保证调查质量。
调查人员在进人实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和补充调查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调查项目,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调查人员应当认真、准确、详细地做好观察和访问的所有记录。
社会调查的主要方式有统计调查和实地研究两种;调查的具体方法有问卷法、量表法、个别访谈法、座谈会、现场观察、测验法、文献法等。
3.分析研究阶段分析研究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它不仅能为解答实际问题提供理论认识和客观依据,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且还能为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在全面地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②通过对资料的检查、核对、归类,把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简化、系统化和条理化,使之适宜于进一步分析。
③在分析资料时,要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人、具体分析的方式,然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综合、抽象和理论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找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一般规律。
④针对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展开讨论并进行理论分析,在补充、修正的基础上深化原有的假说,从中得出新的理性认识。
4.总结应用阶段总结应用阶段实际上是返回研究的出发点,即对社会领域中某一理论问题或应用问题进行解答,以便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或制定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阐述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报告的撰写,要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政策建议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对研究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以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应该给予特别的说明。
②将调查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领域或理论领域。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公开出版、学术讨论和交流、政策论证、内部简报或汇编等。调查研究报告不应在向领导汇报之后就束之高阁,要把主要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为民造福。
④认真总结调查和研究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案例。
对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要从科学性和应用价值这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检查本项调查研究在方法、程序、事实、数据、统计分析、逻辑推理、研究结论等方面是否有错误,对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四个阶段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完整的循环过程。
四、科学研究程序归纳据上,可以归纳整理出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筛选→立题→积累(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下一个问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进行的。其中各个相互联系的阶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说明,科学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其目的都是为了解答特定的问题,但是这种解答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科学研究中的任何一次解答,特别是理论上的解答,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真理,而只是暂时性的或尝试性的假说,还需要在客观世界中经过无数次的应用和检验,才能不断得到证明,并逐渐接近客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研究是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以上论述提供了一个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研究过程的脉络。由于具体课题的研究过程各有特点,故其中有些阶段可能会交叉重叠甚至发生跳跃式变化。因此,在科研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中,要结合科研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探索适合本学科、本领域的科研方法并加以有效使用,是研究者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如何进行科研准备经验表明,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于刚介入科研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还要学习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在科研工作的道路上向着既定的目标踏实地迈进。
那么,对于刚刚踏进科研大门的初学者,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呢?对此,给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要明确研究动机,二是要掌握研究要领,三是要着手研究问题。
一、明确研究动机每个研究者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动机,虽然研究的动机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但无论如何,研究动机都是激励人们努力从事研究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最大动力。对初学者,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动机,审视和判断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价值取向。初学者的研究动机一般有个人兴趣、工作需要、获得学位、追求价值等。
1.个人兴趣有些人天生就对探索事物抱有兴趣,做研究工作的兴趣要远大于其他工作,他们大都会沉浸在研究发明的乐趣上,有的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而这些人的研究成果通常会比较丰硕,并能够坚持不懈、乐得其所。可以说,培养出做研究的兴趣,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
2.工作需求工作单位分配的任务,开发新产品。
3.获得学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了获得学位,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以取得达到学位论文水平的研究成果(科研论文、专利及样机等)。而这些成果的取得,需经历科研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一般而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接收)的论文质量(期刊的重要性、影响因子等)是学位论文能否通过评审的重要因素。
4.职称追求当前,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教师或研究人员的发展程度(如职称晋升等),与有无学术著作和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是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奖励关系密切。因此,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出版学术著作,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特别是重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就成为一些科研人员的追求目标。
二、掌握研究要领下述几项科研工作的基本要领看似简单,但真正理解并做到却不容易。对于初学者,只要在科研工作中时时注意,定会对研究工作大有助益。
1.调研要充分课题调研是选题的基础,只有大量获取科研资料,并对其认真分析和研究比对,才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科研信息,进而梳理出研究课题。调研期间,要精读几篇高质量的综述文章,从中把握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整体脉络。
参加课题调研,对初学者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查阅论文的过程,也是追踪前人研究的过程,这种锻炼对出学者在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是很有帮助。
2.选题要量力而行初学者在科研选题时要量力而行,应根据研究条件和课题资源慎重选择,难度要适中。如果课题难度太大,很可能会半途而废!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多次实验结果与最初的设想不同或者根本做不出来时,一种情况可能是原来的课题方案有问题,不可行;另一种情况也许是目前不具备做出预想结果的实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题,即改题(改变或改换课题)。经验表明,科研工作中改题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选题存在问题,或者实验条件不具备,或者实验方法有问题,或者源于阶段性认识的不同,等等。需要指出的是:选题要慎重,改题更要慎重。对课题要充分调研,审慎确定。
要选定一个适宜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将其做到底,直至取得成功。采取的策略应是"有限目标,能够完成"。
3.思路要清晰研究思路要清晰,要非常清楚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以及该问题现有的研究水平达到的程度等。
4.方法要简单采用的研究方法要尽量简单,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研究方法人人会思考,但研究过程中则各有各的解决方式,因而工作效率和研究结果也会各不相同。
5.不要怕失败做过实验的人基本都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很多时候,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结果并不一致,这时不要气馁,应该坐下来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要盲目重复!一定要想办法搞清原因。若实在解决不了,也应做好记录,留作以后研究。
三、着手研究问题着手研究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首先决定研究课题的题目科研工作伊始,首先要决定的是研究题目。若能在本研究室资深科学家或导师的研究范围(如研究项目、课题基础等)内选择题目,则可以得益于他们的指导和关注,研究工作亦可相互理解、互相促进。成功增强信心并推动研究深人,而挫折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
2.明确该领域已做过哪些研究题目选定以后,接下来就要明确该方面已做过哪些研究。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是迅速查询相关研究的国内外期刊论文,其中首选当推最新出版的综述论文。此类论文具有对该类研究较全面的总结、对比分析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提供较翔实的参考资料等特点;留意最新的研究报道则可获取新原理、新技术等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
看以往发表的论文,可以知道本课题研究的大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哪些是已经研究过的,哪些研究得还不够深,哪些还未进行研究,还存在哪些待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实现技术是否适合后续课题研究的要求等,从中吸取有益的方法和经验并加以借鉴。初学者了解了这些方面,对迅速进人研究领域很有帮助。
3.整理资料,弄清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起点,科研人员需查阅相关研究的大量资料,包括文本型、电子版、胶片、音像、图片等。这些原始资料应妥善整理和保存,以备随时查询。同时,应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及时查询新的文献,以补充研究资料库。通过分析、整理资料,弄清各种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中了解已有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特点,发现其中的不足,获取新线索,在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设想、新方法,并在研究中加以验证。
4.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从实验人手确定了题目,掌握了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从中理顺、整理出了研究设想,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应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并以研究任务的形式具体落实。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例,课题实施一般是从实验人手的,并根据实验进展情况修正或调整课题的实施计划。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研究亦应同步协调进行。
5.精心设计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的实验科研实践证明,实验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准备工作的细致程度。有经验的课题负责人,事先都对课题加以周密思考,并将整体实验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分步实验,然后精心设计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的实验。
6.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解释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解释,是研究工作中最后且至关重要的环节。研究者需对每个分步实验进行再现,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获得对整体实验的全面认识和把握。要特别留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现象、测量数据的奇异点以及分析曲线与以往不同之处,等等。在这些异常情况中,可能蕴涵着新发现、新发明的原始的信息,研究者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将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严峻的考验。
其他几个问题
1如何阅读文献
①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综述篇幅较长,一般由该领域中的知名专家或学者撰写,它是对近期或一段时期内该领域有关研究工作的较为全面的总结,其中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思想,同时也会为读者指出一些带有方向性的重要课题以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很值得认真研读。初学者在阅读完某一篇综述后,应针对其中感兴趣的内容或问题,进一步查询相关的论著或论文并仔细研读。综述一般都附有很多参考文献,可以从中挑选,也可以另寻期刊查询,进行专题分析和研究。
②要挖掘出文献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篇幅较长的论文常常可以浓缩为很少的几页,这就是论文的精华,而精华却常常隐含于文中的某个地方。论文作者认为重要的或感兴趣的地方,未必就是你所感兴趣的地方,反之亦然。因此,要从文献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就有可能筛选出感兴趣的课题。一且发现,应迅速摘记下来,并分类成册备查。
③要把做实验与阅读文献结合起来。
在实验室做研究时,最好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实验要看别人怎样操作,要吸纳别人的经验,揣摩别人的思路,要边做思考。看文献(专业书、论文、研究报告等),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学会批判性地阅读,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文献,不要盲从已有的实验分析或研究结论。
2问什么样的问题和怎样问问题
(1)问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初学者,问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抓大放小"。如进入实验室作试验,最需要问的应该是一些关于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有关你研究的一些大的方向上的问题。至于研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最好由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初学者,进人实验室最好不要一个人单干,要寻求合作者共同从事课题研究。这样,一旦遇到了问题,可以有个商量和讨论的同伴。
(2)怎样问问题问什么样的问题是学问,而怎样问问题就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了。对于初学者,怎样问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有备而问"。一般而言,最好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想好了再问也不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或是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再去问,则效果会好些。问问题的最好方式是:既带着问题也带着试探解决方案去问。这样收获会更大,问题也很有可能获得解决经验表明,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讨论中获得解答,但讨论可以使参与者获得对其感兴趣的问题的某些启迪,进而引导对问题的深人思考,这对问题的解决是很重要的。
3要学会几项基本技能
(1)学会上网检索文献,掌握几个重要的搜索网站有关文献检索方面的内容将在第二章"科研选题与信息收集"中详细阐述
(2)学会做Powerpoint文件,为在学术会议上发言做准备进入实验室后,导师经常要安排课题组成员做报告。因此,学会制作ppt文件是将来在学术会议上发言所必需的技能。
(3)学会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和绘图程序,为实验数据的处理做准备例如,MATLAB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专门以矩阵的形式处理数据;又如,AutoCAD绘图软件,它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跟绘图有关的行业,比如建筑、机械、电子、天文、物理、化工等。
小结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两大特点。科研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所遵循的、有效的、科学的研究方式、规则及程序,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科学研究虽然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序,但往往在大的方面却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①确立科研课题;②获取科学事实;③提出科学假说;④实验与理论验证;⑤建立科学理论体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课题(项目)亦有具体的研究程序可循。
从事科学研究所经历的一般程序为:问题→筛选→立题→积累(观察、实验、调查、分析等)→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下一个问题→……
对于初学者,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准备:①明确研究动机;②知识技能学习;③掌握研究要领;④着手研究问题。
研究者自己选定的课题往往最容易出成果,初学者选题的策略是"有限目标,能够完成"。研究中最好能得到专家的指导。科研人员需不断充实自己,批判式阅读文献,研究中不失独创精神和新鲜观点,努力提高科学素养,锻炼科研的敏锐性和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