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制篇
1.什么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2.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3.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有何规定?
5.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是什么?
6.什么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什么是会计主管?
7.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是什么?
8.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9.什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0.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1.如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2.什么是会计人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
13.哪些情况下财政部门可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4.哪些情况下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5.什么是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16.会计专业职务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7.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8.担任会计员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19.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20.担任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21.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22.怎样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3.怎样设置会计岗位?
24.会计主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5.出纳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6.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7.预算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8.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9.存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0.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1.工资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2.往来结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3.收入利润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4.税务会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5.总账报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6.稽核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7.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8.档案管理岗位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9.什么是会计交接工作?哪些情况下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40.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41.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后如何区分移交人与接交人的会计责任?
42.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
43.如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44.如何建立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
45.如何建立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46.如何建立仓储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47.如何建立成本与费用内部会计控制?
48.如何建立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49.如何建立投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50.如何建立筹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51.什么是法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两种?
52.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53.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54.什么是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什么是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55.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56.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57.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是什么?
58.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5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0.《会计法》第四十五条所称的“授意”、“指使”、“强令”的含义是什么?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1.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62.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63.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4.《会计法》对受到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65.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含义是什么?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66.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7.违反《会计法》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68.对违反《会计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1.什么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完成会计任务的人员。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都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认真贯彻执行和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记帐、算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及时地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满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责。
(2)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行政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
(3)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5)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2.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为了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限,会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的行为,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3.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职业道德是就职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爱岗。热爱自己的职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人员只有为自己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奋、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敬业爱岗,要求会计人员应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过硬的基本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现本来不是由于业务技术深浅的问题,而是由于粗心大意和缺乏扎实工作作风造成一些失误。会计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面较广,有的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经济倾向和不良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些问题处理起来十分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意识,凡事要多问个问什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由于会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致使一些会计人员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算账、报账、报表等事务工作,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工作细致而繁琐,如果不耐劳尽责,缺乏职业责任感,就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甚至讨厌,就谈不上热爱会计工作,更谈不上精通会计业务,也就搞不好会计工作。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不单自己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结合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在自己自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
(3)依法办事。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木但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的记录上,还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上,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做,会计人员应该继续在这一点上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职业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无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搞好服务。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以便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的重要机密,如对企业说来,关键技术、工艺规程、配方、控制手段和成本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明显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对被泄密的单位是非常不公正的。所以,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向处界提供。
4.《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有何规定?
财政部在1998年1月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1)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及层次。根据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在职会计人员,具体包括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即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其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和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但未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
(2)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省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对于中央单位,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分别由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铁道部财务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财务部等五家单位负责所辖部门、系统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在参加继续教育工作遇到难题需要咨询反映的,可以向上述管理部门以及县以上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反映、咨询和投诉。
(3)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其中,接受培训主要包括: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及批准的培训单位组织的培训、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国家承认的会计专业学历教育、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形式。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部门或单位自行组织的业务学习、岗位培训,承担课题研究,参加上一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也很多,既有面授,也有函授、录像;网络等。
(4)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时。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不少于68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自学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24小时,自学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对于自学小时的折算方法,由省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自行决定。对于年度内在境外工作超过6个月,或者年度内病假超过6个月的,或者生育等其他情况,其继续教育的时间可以顺延到下一年度、但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和备案。
(5)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的知识与法规。继续教育,讲究“新”和“实”,其内容必须新颖和实用。会计人员本着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自己缺什么就去学什么,差什么就去补什么。
(6)关于对培训单位的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许可证制度》,凡从事这项工作的培训单位,必须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取得许可证书后,才能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洲单位,由省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批;开展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由省级或地、市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开展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由地、市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所有审批的培训单位,都需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7)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根据规定,每一位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如果未按照规定完成必要的学时,又无正当理由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将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年度内未接受继续教育或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会计人员,无正当理由的,予以警告。连续两年未接受继续教育或连续两年未完成规定学时的,不予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不得参加上一档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得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不得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的评选,财政部门不予颁发荣誉证书。连续3年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未完成规定学时的,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行失效,按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需5年后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同时吊销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也不允许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
5.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是什么?
同从事任何技术工作一样,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持有会计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已经持证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工作权利。而对希望从事会计工作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为他们确立了努力的方向。
二是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如何考核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专业职务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进行的。
三是要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这是因为,受我国会计学历教育规模的限制,目前会计人员中具备规定学历的比例还不高,要使会计人员具备必要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在职培训是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备了规定学历的,也还有知识更新的问题,有适应法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者是技术上新的要求的问题,这些只有通过在职培训才能解决。一般说来,会计人员大多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支持。对此,《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还作了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规定:“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与各单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6.什么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什么是会计主管?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依据这一规定,通常我们认为,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核算与监督职权的负责人可称为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由单位指定的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核算与监督职权的负责人为会计主管。不管怎么称呼,他们都是一个单位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的负责人,以下简称会计机构负责人。
7.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是什么?
(1)遵守国家法规,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具体领导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各项财务会计工作要定期研究、布置、检查、总结。要积极宣传、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把专业核算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要贯彻经济核算的原则,以便提高经济效益。要随时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违反财经纪律、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重大问题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2)组织筹集资金,节约使用资金。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认真研究税法,督促足额上缴。对于应该上缴的税金、费用等款项,要按照国家税法等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督促办理解缴手续,做到按期足额上缴,不挤占、不挪用、不拖欠、不截留。积极组织完成各项上缴任务。
(4)组织分析活动,参与经营决策。按月、按季、按年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参加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参与经营决策。充分运用会计资料,分析经济效果。提供可靠信息,预测经济前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5)参与审查合同,维护企业利益。审查或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文件。对于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及没有资金来源的经济合同和协议,应拒绝执行,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对重要的经济合同和协议,要积极参与拟定,加强事前监督。
(6)提出财务报告,汇报财务工作。负责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管理当局、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或股东大会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要按照会计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审查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并及时按规定报送给有关部门。
(7)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考核调配人员。要建立学习制度,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研究工作问题。要制定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办法,按期进行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配。对不适合做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提出建议,进行调整;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帮助培养提高,或者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8.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有必要对其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管理。因此,《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作了明确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从这里可以看出,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较一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更加严格。这主要是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地位和职责所决定的。
关于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除应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即应能坚持原则,做到廉洁奉公。会计工作直接处理经济业务,经济上的问题必然会在会计处理中反映出来,不能坚持原则,就不可能揭发已经出现的漏洞,就不会去纠正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还可能犯下通同作弊的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工作经历。即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作为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显然是不行的,否则既会“误人子弟”(不能对下级实施有效的指导),更会贻误工作,造成经济损失。
(3)政策业务水平。即应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规章的规范。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了解、不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容易使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走入法律的“盲区”或“误区”,带来危险的后果。
(4)组织能力。即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种基本的领导能力。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包括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它对整个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关键的。
(5)身体条件。即要求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会计工作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作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状况,以适应本职工作。
上述这些条件,是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素质的全面要求。各单位在选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时,应该坚持《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这些标准,严格把关,才有利于把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做好,从而为把本单位的整个经营管理工作做好起到积极的作用。
9.什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是在会计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说是会计证的简称。会计证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最低要求和前提条件。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已经持证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工作权利。而对希望从事会计工作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为他们确立了努力的方向。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义务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凭证上岗。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经之路。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将记载本人的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经取得,全国范围内有效。
10.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依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4)热爱会计工作,秉公办事。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11.如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两年内(含两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超过两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对于符合条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由各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发放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财政部统一设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主管部门负责编号、颁发和管理,并同时建立有关会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12.什么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
注册登记制度即指会计人员因离退、解聘、停薪留职、辞职等原因离开单位的,应由本人或所在单位在对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备案。离岗后又重新从事会计工作的。应由本人或所在单位立即到单位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中央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接受管理。
年检制度即年度检查验证制度,一般—年进行一次。年检时间、年检范围和年检内容,主要由省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具体安排。对于不参加年检又无正当理由的,将给予一定的处分,直至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效管理,督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树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13.哪些情况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能会被财政部门吊销?
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会计人员被动地受单位领导指使弄虚作假,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本人认罪态度较好,有悔改行为的。
(2)连续几年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
(3)不依法设置或私设会计帐簿的。
(4)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以求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6)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7)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隐匿、谎报有关情况等。
14.哪些情况下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前款规定的人员外,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体来说,有关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主要有两类,
(1)因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终身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这些行为有: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②作假帐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③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行为。④贪污而构成犯罪的行为。⑤挪用公款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对“与会计职务有关的犯罪”的理解。所谓会计职务是指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与会计职务有关的犯罪”是指会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实施的犯罪。所以,只有在认定会计人员所犯之罪确实与会计职务有关时,才能决定其不能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权利。
(2)对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违法违纪但没有构成犯罪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所作的规定。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出于有以下二点考虑:一是为了给因违法违纪的会计人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能够重新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所以违法违纪的会计人员可以重新取得从业资格;二是为了教育在职的会计人员知法、守法,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不以身试法,所以要在吊销从业资格五年后才能重新取得从业资格。
15.什么是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执法或者执业的公正性,对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影响其公正执法或者执业的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和业务回避的一种制度。回避制度已成为我国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亲属关系,
(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基础和源泉,它是亲属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当然需要回避。
(2)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法律上讲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生于同一祖先,有自然联系的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子女等;第二种是指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等,如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亲属关系中最为紧密的关系之一,也应当列入回避范围。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源于同一祖先的非直系的血亲。所谓三代,就是从自身往上或者往下数三代以内,除了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就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与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所谓近姻亲,主要是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因为三代以内套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在亲属中也是比较亲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回避。
至于其他单位是否实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鉴于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在防范上的积极作用,其他单位应当有必要对会计人员实行必要的回避或参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6.会计专业职务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目前,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各级国家机关对会计专业职务实行任命制,各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职务一般实行聘任制。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一种通过考试确认担任会计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制度。1992年3月,财政部、人事部制定发布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对考试的种类、科目设置、报考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不再进行相应会计专业职务的评审工作;资格考试在1998年以前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从1999年开始分为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和中级会计资格考试两个级别。从2000年起,初级资格考试设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二个考试科目,要求一次全部通过;中级资格考试设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经济法四个考试科目。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四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通过考试合格取得初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单位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聘任为会计员或助理会计师;通过考试合格取得中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单位可聘任其为会计师。
17.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两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上述的基本条件,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资格考试。
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其截止日期为上年底。
18.担任会计员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担任会计员的基本条件是: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认真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任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
会计员的基本职责是: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19.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土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具备履行助理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或者大学专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两年以上,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4年以上。
助理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一般规定,分析、检查某工方面或某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20.担任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担任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正确贯彻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
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履行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取得硕士学位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两年左右,或者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4年以上。
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培养初级会计人才。
21.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担任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
22.怎样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作了如下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这一规定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会计业务繁简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但是,无论是否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会计工作必须依法开展,不能因为没有会计机构而对会计工作放任不管,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会计机构是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会计人员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数量和素质都相当的、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是各单位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会计工作,保证本单位正常的经济核算,各单位原则上应设置会计机构。
第二层含义是:不能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这是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岗位责任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由会计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会计主管人员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权,按照规定的程序任免。
第三层含义是: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至于一个单位究竟需要配备多少会计人员,设置多少会计岗位,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工作量、经营规模等因素来进行设置。
23.怎样设置会计岗位?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1)会计主管;(2)出纳;(3)资金管理;(4)预算管理;(5)固定资产核算;(6)?存货核算;(7)成本核算;(8)工资核算;(9)往来结算;(10)收入利润核算;(11)税务会计;(12)总账报表;(13)稽核;(14)会计电算化管理;(15)档案管理等。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会计业务量和会计人员配备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需要注意的是,为贯彻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账、钱、物分管”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以便会计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熟悉各项会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离岗,要将其经管的会计账目、款项和未了事项向接办人员移交清楚,并由其上级主管人员负责监交。
24.会计主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按照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主持起草本单位具体会计制度及实施办法,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并领导、督促会计人员贯彻执行;
(2)参与经营决策,主持制定和考核财务预算;
(3)经常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工作;
(4)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考核会计人员的能力,合理调配会计人员的工作。
25.出纳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严格按照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
(2)办理银行结算,规范使用支票。
(3)认真登日记账,保证日清月结,及时查询未达账项。
(4)保管库存现金和有关印章,登记注销支票。
(5)审核收入凭证,及时办理销售款项的结算,督促有关部门催收销售货款。
26.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反映资金预算的执行及控制状况;
(2)筹措及调度资金;
(3)办理借贷款事项及其清偿;
(4)办理投资业务;
(5)记录、保管各种有价证券;
(6)与财务调度有关的其他事项。
27.预算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编制各期资金预算;
(2)编制及考核生产预算;
(3)编制及控制成本费用预算;
(4)编制及分析销售预算;
(5)编制及执行资本预算;
(6)处理其他与预算有关事项。
28.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2)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
(3)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预提修理费用;
(4)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与报废;
(5)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29.存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材料物资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2)审查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防止盲目采购。
(3)负责存货明细核算。对已验收入库尚未付款的材料,月终要估价入账。
(4)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材料计划成本目录。
(5)参与库存盘点,处理清查账务。
(6)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对于超过正常储备和长期呆滞积压的存货,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30.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核对各项原材料、物品、产成品、在产品入库领用事项及收付金额;
(2)编制材料领用转账凭证;
(3)审核委托及受托外单位加工事项;
(4)计算生产与销售成本及各项费用;
(5)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及账目之间调整;
(6)分析比较销售成本,做好成本日常控制;
(7)进行内部成本核算及业绩考核;
(8)编制公司有关成本报表;
(9)其他与成本核算、分析、控制有关的事项。
31.工资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审核有关工资的原始单据,办理代扣款项(包括计算个人所得税、住房基金、劳保基金、失业保险金等)。
(2)按照人事部门提供工资分配表,填制记账凭证。
(3)协助出纳人员发放工资。工资发放完毕后,要及时将工资和奖金计算明细表附在记账凭证后或单独装订成册,并注明记账凭证编号,妥善保管。
(4)计提应付福利费和工会经费,并进行账务处理。
32.往来结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执行往来结算清算办法,防止坏账损失。对购销业务以外的暂收、暂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债权债务及往来款项,要严格清算手续,加强管理,及时清算。
(2)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要及时催收结算;应付、暂收款项,要抓紧清偿。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理。实行备用金制度的公司,要核定备用金定额,及时办理领用和报销手续,加强管理。对预借的差旅费,要督促及时办理报销手续,收回余额,不得拖欠,不准挪用。
(3)负责往来结算的明细核算。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项往来款项,要按照单位和个人分户设置明细账,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并经常核对余额。年终要抄列清单,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
33.收入利润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销售核算,核实销售往来。根据销货发票等有关凭证,正确计算销售收入以及劳务等其他各项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税金。经常核对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数,核对销货往来明细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2)计算与分析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督促实现目标。
(3)建立投资台账,按期计算收益。
(4)结转收入、成本与费用,严格审查营业外支出,正确核算利润。对公司所得税有影响的项目,应注意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5)按规定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计算应缴所得税。
(6结账时的调整业务处理;
(7)编制利润报表,分析盈亏原因。
34.税务会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办理公司税务上的缴纳、查对、复核等事项;
(2)办理有关的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等事项;
(3)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等有关事项;
(4)编制有关的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
(5)办理其他与税务有关的事项。
35.总账报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保管总账和明细账,年底按会计档案的要求整理与装订总账及明细账;
(2)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3)其他与账务处理有关事项。
36.稽核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审查财务收支。根据财务收支计划和财务会计制度,逐笔审核各项收支,对计划外或不符合规定的收支,应提出意见,并向领导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复核各种记账凭证。复核凭证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正确,记账分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3)对账簿记录进行抽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与会计凭证进行核对。
(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编报要求。复核中发现问题和差错,应通知有关人员查明、更正和处理。稽核人员要对审核签署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负责。
37.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2)掌握计算机的性能和财务软件的特点,负责财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
(3)对计算机的文件进行日常整理,对财务数据盘进行备份,妥善保管。
(4)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
(5)经常进行杀病毒工作,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38.档案管理岗位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档案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39.什么是会计交接工作?哪些情况下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这是对会计人员工作交接问题作出的法律规定。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可以使会计工作前后衔接,保证会计工作连续进行;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可以防止因会计人员的更换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等现象;做好会计交接工作,也是分清移交人员和接管人员责任的有效措施。
除《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情形之外,会计人员在临时离职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也应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1)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2)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时,应当与接替或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办交接,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拉法律责任。
40.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如下,
(1)交接前的准备工作。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②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③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④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薄、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盘、磁带等内容。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2)移交点收。移交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本人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部向接管人员移交清楚。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点收。具体要求是:①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②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③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由移交人负责。④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涨单核对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对重要实物要实地盘点,对余额较大的往来账户要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⑤公章、收据、空白支票、发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须交接清楚。⑥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交接双方应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有关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确认有关数字正确无误后,方可交接。
(3)专人负责监交。为了明确责任,会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交。通过监交,保证双方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办理交接手续,防止流于形式,保证会计工作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保证交接双方处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允许任何一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或采取非法手段进行威胁。移交清册应当经过监交人员审查和签名、盖章,作为交接双方明确责任的证件。对监交的具体要求是:①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所谓必要时由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是指有些交接需要主管单位监交或者主管单位认为需要参与监交。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所属单位负责人不能监交,需要由主管单位派人代表主管单位监交。如因单位撤并而办理交接手续等。二是所属单位负责人不能尽快监交,需要由主管单位派人督促监交。如主管单位责成所属单位撤换不合格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所属单位负责人却以种种借口拖延不办交接手续时,主管单位就应派人督促会同监交等。三是不宜由所属单位负责人单独监交,而需要主管单位会同监交。如所属单位负责人与办理交接手续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有矛盾,交接时需要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以防可能发生单位负责人借机刁难等。此外,主管单位认为交接中存在某种问题需要派人监交时,也可派人会同监交。
(4)交接后的有关事宜:①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②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③移交清册一般应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41.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后如何区分移交人与接交人的会计责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是说如果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那么他就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即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也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经交接而推卸责任;如果所发现的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问题不在原移交人员的经办期间发生,而是在其后,则不应有原移交人员承担责任,而应有接管人员承担责任。
会计交接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这不仅涉及到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而且关系到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要求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不得敷衍了事,马虎应付。
42.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管理而制订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等。它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的,其基本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性。
制订内部会计控制时,一般要考虑以下要求,
第一,各项经济业务均需按管理部门的授权进行;
第二,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
第三,未经管理部门授权,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动用企业的资产;
第四,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仓储管理控制、固定资产控制、成本与费用控制、投资控制、筹资控制等。
43.如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通常包括支付程序、现金管理、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
(1)支付程序。应该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必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①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使用人、款项的用途、金额、用款日期、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相关文件(如经济合同副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董事会决议、会议通知等)。②支付审批。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③支付复核。财务部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文件是否齐备,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④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相关账簿。
(2)现金管理。应该要求:①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按银行有关规定执行,出纳应严格控制。超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以保证现金安全完整。②实行权、帐、钱分管,审批人、出纳、记帐人员应实行岗位分离;③严格按现金开支范围支付现金,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④出纳人员必须做到日清月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挪用现金和以白条抵库。⑤现金收入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⑥财务部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以保证现金帐实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3)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应该要求:①必须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与终止需有单位负责人的正式批准手续。②银行帐户只供本公司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帐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帐套现。③领用支票要填写“支票申请单”,注明用途和预计使用金额,按规定审批权限审批。④支票领取人不得擅自将支票转借、改变用途,由此造成单位经济损失的,由经办人负责赔偿全部损失。⑤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⑥已签发的支票如果不慎丢失,丢失人应立即报告财务部门向开户行申请挂失止付。⑦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①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②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③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④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财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44.如何建立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
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销售业务通常应包括接受订单、批准赊销、开具发货票、仓库发货、发运、确认销售与记录应收账款、催收货款等环节。销售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相关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牵制。
(2)销售部门收到客户的订货要求后,应该依据公司的一般授权(制度授权)与特别授权,及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一般授权是指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议授权销售部门对销售金额一定范围内(如5000元以下)的常规业务自行决定是否同意客户赊销或折扣与折让的权力。特别授权是指针对非常规业务和超过一般授权限制的常规业务,销售部门不能自行决定而需特别报请经理办公会议或董事会决定是否同意客户赊销或折扣与折让的权力。
(3)对于没有受理的订单,销售部门应该向客户说明原因。对于接受的订单,销售部门应该填制销售单通知单,并要求顾客在收款部门办理款项结算手续。
(4)销售业务必须尽可能签订合同。对于重要的销售合同,应要求财务部参加会签。对非合同销售及门市销售要建立经常的检查制度。
(5)收款部门在收到货款或收到批准部门的赊销批准后,应填制内部发货票,内部发货票中的品名、数量、单价、金额以及付款方式,应与销售合同的内容一致,并经专人复核。
(6)仓储部门只有在收到经批准的发货单,并将发货单与客户的提货单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发货。
(7)对于销售退回,销售部门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收到退回的货物必须办理入库手续;所有单证必须经有关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才可办理销帐和退款手续。
(8)财务部门在确认收入、应收款项或货币资金等之前,应进行以下必要的检查:①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②与销售有关的原始凭证(如合同、销售单、发货票、货运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③相关凭证(如合同、销售单、发货票、货运文件等)的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明原因。④是否有批准部门批准赊销或折扣与折让的书面文件或收款部门的收款凭据。⑤其他有关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⑥发票的折扣是否与合同、销售单的要求一致;销售数量、价格、加总合计、税金的计算等是否正确。
(9)财务部门应该定期编制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明细表和账龄分析表,并报送本单位销售部门核对与确认。
(10)财务部门应定期向赊购公司寄发应收账款对账单,并根据客户的回函定期与应收账款明细账相核对。如有差异,应交销售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销售部门应将差异原因及处理结果报告财务部门。
45.如何建立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采购业务必须经过请购、批准、订货(或采购)、验收、货款结算等环节。采购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相关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牵制。
(2)计划部门应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依据公司的一般授权(制度授权)与特别授权,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通知单。采购通知单同时应报送财务部门作为将来付款的依据。
(3)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通知单,填制订购单,订购单应正确填写所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时间、厂商名称和地址等,预先予以编号,并经被授权的采购员签字。订购单同时应致送仓储部门作为将来验收的依据。
(4)物资的采购,要尽可能与供应公司签订合同。重大合同应提请财务部门会签。合同一经签订,必须及时将合同副本送财务部备案。
(5)批量物资采购,应采取竞价方式确定供应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性和经济性;
(6)采购物资到达之后,采购部门要及时通知仓储部门验收入库。仓储部门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时间等进行验收。
(7)物资验收后,仓储部门应填制验收单。验收单应及时送交财务部门进行记账;
(8)对采购业务进行财务监督与付款,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应该根据采购通知单、采购合同、验收单等有效的付款文件,确认负债或支付货款。在确认负债或支付货款之前,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采购有关的原始凭证(如采购通知单、采购合同、订购单、验收单、发票、货运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凭证(如合同、验收单、订购单、发票、货运文件等)的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了解原因。③是否有公司负责人批准签字的付款通知单。④其他有关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⑤发票的折扣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采购数量、价格、加总合计、税金的计算等是否正确。
(9)第十六条除了不足转帐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购货款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以现金或现金支票支付货款。
(10)财务部门应及时取得供货商对账单,并定期与应付账款明细账相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6.如何建立仓储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仓储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仓储管理包括验收、储存、发货等环节。保证物资的品质完好与安全完整,是仓储部门的责任。依据仓储管理的特点,仓储管理可以实行仓库保管员专人负责制。
(2)采购物资到达公司之后,仓储部门要及时进行验收工作。仓储部门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时间等进行验收。
(3)物资验收入库后,仓储部门应填制验收单。
(4)物资验收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必须依据其物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类管理。
(5)仓储部门必须严格出库管理。仓库保管员只有在收到经批准的发货单,并将发货单与客户的提货单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发货。
(6)对于销售退回的物资,仓储部门应该依据有效的批准文件,及时办理退货入库手续。
(7)仓库保管员应该对其所保管的物资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定期盘点(至少每季一次),并主动与财务部进行核对,防止物资霉烂变质、毁损丢失。
(8)财务部门应该不定期对仓库保管的物资进行抽查,发现账实不符,应交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9)下列情况造成的物资损失,由仓储部门及仓库保管员负责赔偿:①未按规定程序分类保管物资而使物资霉烂变质的或降低品质的;②未按规定程序保管物资而使物资毁损丢失的;③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发货造成公司损失的;④其他不能说明原因的物资损失。
47.如何建立成本与费用内部会计控制?
成本与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生产必须依计划进行,领用材料必须办理领料手续。
(2)只有依据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仓储部门才能发料。
(3)月末,应对材料耗用民政部进行盘点,未用完的材料应办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续。
(4)必须按成本计算对象对耗用材料进行适应的分配。
(5)应该对费用开支实行总额控制,超过费用总额的开支,原则上不予报销。费用总额的控制标准在单位年度预算中确定。
(6)制定并实施健全有效的费用预算与控制标准是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各单位必须建立费用核准制,严格费用开支的审批,特别是预算外的开支,必须履行特殊的审批手续。
(8)所有费用单据只有经过书面核准才能进行报销。
(9)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费用开支范围。
(10)财务部门在办理各项报销手续时,应该进行如下复核:①成本、费用的开支是否合理、合法,有无相关人员的批准签字;②成本、费用的开支是否超出开支标准或预算范围;超标准或超范围开支是否经特别授权;③相关的原始发票是否真实;计算是否正确。
48.如何建立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经过请购、批准、订购、验收、货款结算等环节。购置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相关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牵制。
(2)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按照预算进行。每年第四季度,各单位财务部门应该会同设备管理部门编制本单位下年度的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固定资产预算经董事会批准后生效。各公司遵照执行。
(3)设备使用部门应该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请购申请;请购申请应明确填写请购理由、设备名称、数量、规格、预计金额、需用日期等要求。
(4)设备管理部门收到请购单后,应该根据固定资产预算及批准权限,对请购申请进行处理;超越设备管理部门权限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报请有权批准的部门进行处理。
(5)固定资产的购置由单位设备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负责。请购单被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应填制订购单,订购单应正确填写所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时间、厂商名称和地址等,预先予以编号,并经被授权的采购员签字。
(6)固定资产的采购,需要预付款项的,必须与供应单位签订合同。合同一经签订,必须及时将合同副本送财务部备案。
(7)固定资产的批量采购,应采取竞价方式确定供应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性和经济性。
(8)购置的固定资产到达之后,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设备验收部门进行验收。设备管理部门及验收部门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制验收单。
(9)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固定资产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10)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后,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将固定资产移交给设备使用部门。移交时,应填制设备移交清单。
(11)设备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固定资产卡片必须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或使用人、存放地点、固定资产名称、取得方式、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已提折旧等。
(12)固定资产维修应纳入预算。因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等人为责任而引起的固定资产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相应处理。
(13)固定资产至少每年盘点一次,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进行。
(14)固定资产的内部转移、出售转让、投资转出和报废清理,应该办理申请、审批、调拨(清理)、记账等相关手续。
(15)固定资产的毁损和非正常报废,应由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相应处理。
(16)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购置固定资产有关的原始凭证(如合同、验收单、订购单、发票、货运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凭证(如调拨申请单、内部转移清单等)的内容是否一致;③其他有关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
(17)各单位应当根据具体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集团公司财务部批准。
(18)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要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残值应及时入帐,实物要妥加保管和统一处理。
(19)财务部门应依据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对帐,做到帐、卡、物相符。
49.如何建立投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这里所说的投资是指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投资业务通常经过立项申请、可行性分析、董事会决议、投入资本、会计记录、投资监督、收益计算、投资收回等环节。
(2)立项申请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立项申请报送董事会前,投资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董事会授权批准,投资管理部门不得擅自进行投资。
(3)董事会应及时对立项申请(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董事会形成的投资决议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便日后备查。
(4)投资项目获董事会批准后,财务部门应该依据董事会决议、投资计划书,协助有关部门办理财产转移手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投资项目有关的文件(如董事会决议、投资合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文、资产评估证明、财产转移清单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文件、账单(如投资计划书、财产转移清单等)的内容是否一致;③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
(5)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投资收益的核算与管理。对于收到的利息、股利要及时入帐。
(6)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应该定期对投资项目的投资金额、投资进度、资金投向、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向董事会提出书面报告。
50.如何建立筹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一般单位的筹资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借款的管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筹资业务通常经过立项申请、可行性分析、董事会决议、借入款项、会计记录、借款使用监督、归还借款等环节。
(2)筹资业务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业务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管理需要,向财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3)财务部门收到立项申请后,应依据其管理权限及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调查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董事会审批。未经董事会批准,财务部门及其他各部门均不得擅自向对外筹资(银行借款)。
(4)董事会应及时对筹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董事会形成的决议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便日后备查。
(5)筹资项目获董事会批准后,财务部门应该依据董事会决议,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编制借款计划书,办理银行借款手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6)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银行借款有关的文件(如董事会决议、借款合同、银行进账单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文件、账单(如借款申请、银行借款合同)的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关处理。③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
(7)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与管理。
(8)银行借款必须按期及时归还。不能如期归还的,资金使用部门必须提前向财务部门提出延期还款申请。财务部应及时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9)单位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应该定期对各公司筹资项目的资金投向、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向董事会提出书面报告。
51.什么是法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两种?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它是一种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来实施法律规则的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法》规范的有效实施,惩治会计违法行为,《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会计法》主要规定了两种责任形式:一是行政责任;二是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不履行行政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又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之处: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决定;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
52.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包括,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是指依法应当设置会计帐簿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设置会计帐簿、设置虚假会计帐簿或者设置不符合规定的会计帐簿及设置多套会计帐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就是指依法应当建帐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法定的会计帐簿之外私自设置会计帐簿的行为,这是对第一种违法行为的补充。俗称“二本帐”、“帐外帐”。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就是指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出具的原始凭证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凭证的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合法。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为。
53.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上述所列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给予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什么是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什么是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1)伪造会计凭证,是指以虚假经济业务或者资金往来为前提,编制虚假的会计会计凭证的行为。主要表现有:①伪造根本不存在的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②以存在的会计经济事项为基础,用夸大、缩小或隐匿事实的手法进行伪造原始凭证,如制作假发货票、假收据、假工资表等假的原始凭证;③由于会计人员审核不严或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以伪造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填制记帐凭证,如根据假发票凭空编制记帐凭证的行为等;
(2)变造会计凭证,是指利用涂改、拼接、挖补或者其他方法,改变会计凭证的真实内容的行为。主要表现为:①涂改原始凭证中的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②利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先进工具,对原始凭证进行二次处理;③由于会计人员审核不严或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以变造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填制记帐凭证,如根据涂改后的发票编制记帐凭证的行为等。
(3)伪造会计帐簿,是指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伪造或者变造的虚假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或者不按要求记帐,或者对内和对外采用不同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登记会计帐簿的手段,制造虚假的会计帐簿的行为。
(4)变造会计帐簿,是指利用涂改、拼接、挖补或者其他手段改变会计帐簿的真实内容的行为。如改变会计帐簿所记录的日期、单位名称、摘要、数量、金额等。
(5)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不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为基础,擅自虚构有关数据、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上述5种行为的共同特征是,都是故意违法的行为,即当事人在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而为之。这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是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一般都有作弊的目的,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应从重制裁,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55.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承担行政责任,具体包括,
(1)通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取通报的方式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公告。通报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送达被通报人,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在予以通报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行政处分。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撤职、留用察看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6.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为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上述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2)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3)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包括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上述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此外,如果行为人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贪污、挪用公款、侵占企业财产、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定罪、处罚。
57.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所谓“隐匿”,就是指用隐藏、转移、封锁等手段掩盖会计资料,不使他人知道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采用秘密手段将会计资料掩盖起来,以防止他人发现或者知道。其目的就是未了躲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掩盖犯罪事实。
所谓“故意销毁”,就是指明知销毁会计资料的后果而仍然采取烧毁、撕毁等手段,有意识地毁坏、消灭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行为人在主观上确有故意,而不是过失;在客观上必须实施了销毁行为。否则,不构成违法行为。具体表现有,
(1)故意销毁保管期未满,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2)故意销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
(3)故意不按照有关销毁会计档案规定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58.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追究行政责任:通报、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追究行政责任的具体形式及标准等与前同。
5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对于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我国《刑法》未将其作为单独犯罪加以规定,而是作为犯罪的情节、手段,按照不同的罪名予以处罚的。如《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多次从事上述违法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如果行为人为贪污、挪用公款、侵占企业财产及其他非法目的,实施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定罪、处罚。
60.《会计法》第四十五条所称的“授意”、“指使”、“强令”的含义是什么?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这是对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所谓“授意”,就是指行为人通过暗示方式使他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告的违法行为。这里讲的“他人”应作广义的理解,既包括法人、自然人,同时,也应包括单位及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是说只要有条件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都应理解为他人(下同)。
所谓“指使”,就是指行为人利用职权或者特殊的地位通过明示方式,要求他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所谓“强令”,就是指指明知其命令是违反法律的,而利用职权强迫他人执行其命令,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范,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应当作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共同犯罪,定罪处罚,即对“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几个犯罪人必须有共同故意,即几个犯罪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同时,几个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和其他行为人在共同进行某一犯罪活动。②几个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犯罪人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在他们的共同故意支配下,围绕共同的犯罪对象,实现共同的犯罪目的而实施的,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同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③共同犯罪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
61.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行为,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1)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视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对违法行为人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行政处分。对违法行为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62.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严格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是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与完整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规履行职责是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本应当受到嘉奖,但是,有的反而遭到打击报复。原因是由于会计人员坚持维护国家的统一财政制度、会计制度而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使单位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某些活动受到了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满足私人、局部利益而不惜损害单位以致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违法的收支活动,并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打击报复。
这里所谓“打击报复”是指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通常采取的形式主要有,
(1)实行降级处分。
(2)实行撤职处分。
(3)实行调离工作岗位处分。
(4)实行解聘处理。
(5)实行开除处理。
(6)实行谩骂、殴打。
(7)在其他方面故意刁难、歧视。就是指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在分配住房、正常晋级、进修、学习、评先进、年终奖金等方面故意刁难、歧视的一种报复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行为方式本来都属于正常情况下的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但是这里指的是会计人员受到的处分,并非真正由于其实施了违法违纪行为,而是由于其实施了依法履行职责、抵制了违法行为,招致单位负责人采用种种借口,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所采取的形式。所以,这里的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行为方式的涵义与《会计法》其他条中的涵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二,在《会计法》第四十六条中已经列举了若干种打击报复的方式,鉴于实践中打击报复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所以,在已列举的方式后使用了“等方式”字样。一般来讲,当会计人员确实具有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这是产生打击报复行为的前提),直接引起了单位负责人的不满(这是动机),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职务或者生活受到了直接影响(这是结果)。凡具备打击报复的前提、动机和结果的行为方式,又不是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方式的,均属于“等方式”之列。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这里所说的有关单位,是指其上级单位和行政监察部门。
63.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构成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构成本罪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根据《会计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这表明,单位负责人属于《刑法》一规定的领导人的范围,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这里所说的会计人员是指在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实地组织所设置的会计机构及其他机构中,或者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总会计师也属于会计人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情节恶劣,主要是指多次或者对多人进行打击报复,或者打击报复手段恶劣,或者打击报复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打击报复影响恶劣,等等。
根据《刑法)规定,对犯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64.《会计法》对受到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除对单位负责人依法进行处罚外,还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主要包括,
(1)恢复其名誉。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名誉受到损害的,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要求打击报复者向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赔礼道歉,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恢复原有职位、级别。会计人员受到打击报复,被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的,应当在征得会计人员同意的前提下,恢复其工作;被撤职的,应当恢复其原有职务;被降级的,应当恢复其原有级别。
对受害者的法律补偿,也是一种社会补偿。因为会计人员被降级、撤职或者受到其他处分,并非因其自身的过错,而是由于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被单位负责人蓄意迫害造成的。所以,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才能有效地保护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调动他们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体现扬善抑恶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65.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私舞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含义是什么?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所谓滥用职权,就是指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违反程序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通常表现为擅自处理、决定其无权处理、决定的事项或者自以为是、蛮横无理、随心所欲地作出处理决定。
所谓玩忽职守,就是指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违法行为。
所谓徇私舞弊,就是指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贪图钱财、袒护亲友、照顾关系,或者为其他私情私利而违背事实和法律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违法行为。
所谓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其掌握或者知悉的国家秘密因故意或者过失让不应知悉者知悉的行为。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泄露国家秘密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泄露,也可以是书面泄露,可以用交给实物的方法泄露,也可以是用摄影、影印、复写、复印等方法泄露。
所谓泄露商业秘密,是指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获取的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这些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一个前提,这就是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即在执行《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同样不能构成这些违法行为。例如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外实施这些行为,就不能以此论处。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虽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规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66.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可能构成以下犯罪,
(1)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对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上述罪行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泄露国家秘密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对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泄露其在执行职务中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我国《刑法》末明确将其规定为犯罪。但是,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保守其在执行职务中获取的商业秘密,是其法定职责。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这一职责,则属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按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构成犯罪的,应当按其规定定罪处罚。
67.违反《会计法》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是各单位和公民的一项正当权利,是《会计法》和社会公德所提倡和鼓励的,有利于《会计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查处会计违法行为。为此,《会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对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收到检举的部门、负责处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68.对违反《会计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除了《会计法》以外,其他法律对相关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并赋予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对相关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职权。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也就是说,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一项原则。理解这一原则,应当把握以下两点,
(l)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应当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时,由某一个法律规定的处罚机关依据该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罚。
(2)如果某一个处罚机关已对违法行为人给予了罚款处罚,其他机关不得再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处罚。
第二篇 建账篇(一)
17.一个企业至少应该设置几册账?
18.什么是建账?建账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9.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20.原始凭证怎样设计?
ZI.记账凭证怎样设计?
22.总账怎样设置?
23.日记账怎样设置?
24.明细账怎样设置?
25.备查账簿怎样设置?
26.账簿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7.怎样选择账簿?
28.怎样设置会计报表?
29.会计凭证装订前怎样排序、粘贴和折叠?
30.怎样装订会计凭证?
31.怎样装订会计账簿?
32.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37.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有什么特点?
38.常用的会计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
39.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40.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41.怎样选择适用的会计软件?
4.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前需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43.应建立哪些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44.什么是账务初始化?
45.会计软件的试运行阶段会计工作如何开展?
46.替代手工记账有哪些规定条件?
47.替代手工记账的申请、审批程序是什么?
48.什么是报表定义?
49.怎样进行报表定义?
建帐篇
一个企业至少应该设置几册帐?
至少应设置四册帐:一册现金日记帐;一册银行存款日记帐;一册总分类帐;一册活页明细帐。
其中,活页明细帐主要包括:库存材料分类帐(收、发、存数量金额式);库存材料多栏式分类帐(收、发、存数量金额式);低值易耗品明细分类帐(在库、在用);材料采购明细帐;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帐;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明细帐;委托加工存货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登记设备与计算折旧);生产成本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管理费用明细帐;销售费用明细帐;经营费用明细帐;工资明细帐;产品销售明细帐;应交增值税明细帐。
什么是建帐?建帐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新建单位和原有单位在年度开始时,会计人员均应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设置应用帐簿,即平常所说的“建帐”。
建帐的基本程序是,
第一步:按照需用的各种帐簿的格式要求,预备各种帐页,并将活页的帐页用帐夹装订成册。
第二步:在帐簿的“启用表”上,写明单位名称、帐簿名称、册数、编号、起止页数、启用日期以及记帐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帐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在本年度调动工作时,应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和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第三步:按照会计科目表的顺序、名称,在总帐帐页上建立总帐帐户;并根据总帐帐户明细核算的要求,在各个所属明细帐户上建立二、三级……明细帐户。原有单位在年度开始建立各级帐户的同时,应将上年帐户余额结转过来。
第四步:启用订本式帐簿,应从第一页起到最后一页止顺序编定号码,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帐簿,应按帐户顺序编本户页次号码。各帐户编列号码后,应填“帐户目录”,将帐户名称页次登入目录内,并粘贴索引纸(帐户标签),写明帐户名称,以利检索。
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凭证设计,就是根据被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凭证的种类、内容、用途、格式、传递程序作出科学的规划,绘制出科学、规范的格式,以便为完整、及时、真实地记录经济活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载体。同时在设计会计凭证时,还需考虑凭证的整理、审核、保管等问题,总的来说,会计凭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清晰性原则。原始凭证是对经济业务的写实,记帐凭证是对经济业务的科学分类,故清晰性原则的含义是:①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例如经济活动的发生时间、地点、内容、责任等情况,使人们一看便知而不致产生疑问;②凭证要素齐全,例如对外原始凭证中应设计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接受单位、业务内容、数量、单价、计量单位、金额大写与小写、填制人签章等内容;③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应排列在凭证的重要位置;④对记帐凭证而言,科目对应关系要清楚,不仅要有总帐科目的位置,还要有明细科目的位置;⑤颜色显明、易于区分不同用途的联次,如收款收据一般为三联,第一联给交款人,第二联记帐,第三联为存根,各联颜色应有明显区别并标明各联联次。
(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做到:①尽量考虑一证两用或多用,以节约纸张和减少数字的转抄。如借款凭证代付款凭证,银行各种结算凭证既是原始凭证又是记帐凭证等;②凭证面积以能充分反映业务内容为原则,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浪费纸张,增加了印刷成本,过小不便于保管;③专用凭证的常用项目应事先印刷在凭证上,以免手写耽误时间且影响整洁和美观。
(3)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要求,凭证的内容和格式应尽量做到统一和标准化。全国性使用的凭证如车船票、机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有关部门设计时应做到全国统一,不能大小不一、内容不一。一个单位内部使用的凭证更应做到标准化,例如收款凭证中会计科目栏称总帐科目,而付款凭证中该栏又称一级科目,或者收款凭证面积大,付款凭证面积小,都是不符合统一性原则的。贯彻统一性原则不仅使凭证内容更清晰,同时也便于装订和归档保存,还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在全国范围内传递及使用信息。
(4)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内部控制原则。
自制的许多原始凭证是为加强经济核算和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设计时应充分注意贯彻这一原则。例如职工考勤表、产品加工单、工时记录、停工记录、产量记录、管理费用分配卡等等的设计,都要便于各种核算、控制、分析和检查,满足管理需要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原始凭证怎样设计?
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两种。对于外来凭证,不在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范围之内。因而原始凭证的设计侧重于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
在设计自制原始凭证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几个问题:每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时需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处理各类经济业务分别需要经由哪些手续;据以编制记帐凭证或登记分类帐、日记帐时各有哪些要求;审核原始凭证应把握哪些要件等。据此规定原始凭证设计的种类、内容、格式和联次等。
原始凭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名称;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人员的签章;凭证的编号;凭证的联次、附件等。
设计原始凭证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确定所需原始凭证的种类。
第二, 明确各种原始凭证的用途。
第三, 拟定原始凭证的格式。
第四, 规定原始凭证的传递程序。
第五, 严格原始凭证的保管制度。
在原始凭证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 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兼顾统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业务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二, 要适应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情况,贯彻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各业务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防止错误及舞弊行为;
第三, 要保证会计凭证简便易行,促使会计信息及时、高效传递;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借鉴与改进的关系,尤其对于有统一规范格式的原始凭证,如非必要应尽量采用,以简化设计工作,保证会计实务规范统一。
以下存货收发业务为例说明有关原始凭证的设计。
记录存货收发的原始凭证如原材料入库单、领料单、材料耗用汇总表、产成品入库单、销货发票等。其格式见表2-1、表2-2、表2-3。
表2-1 材料入库单
材料类别: 年? 月? 日 第? 号
供应单位
材料名称
编号
规格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合同数量
保管仓库号,
合计
备注,
表2-2 限额领料单
年? 月? 日 限额
材料名称: 规格: 编号,
日期
领用数
累计领用
节约或超支
领料人
发料人
数量
单价
金额
表2-3 材料耗用汇总表
年? 月? 日
耗用产品或部门
领料单张数
数量
单? 价
金? 额
实际价
计划价
实际价
计划价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管理部门
车间耗用
其他部门
合 计
表2-1中的单价指实际单价,“备注”栏登记验收情况,如短缺、盈余、质量是否相符等。“合同数量”栏可记录合同中规定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等品、合格品等),以便与实收情况比较。
表2-2在右上角有限额记录,若本月合计领用数低于限额则为节约,反之为超支,记入“节约或超支”栏,超支用“-”号表示,每次领用都必须由领料人和发料人签章。
表3-3若领用某种材料,则可列示实际单价和计划单价,若领用多种材料,则可只填实际价或计划价,“实际金额”和“计划金额”两栏是汇总数字,无论领用一种或多种材料都可填列。
记帐凭证怎样设计?
记帐凭证的设计与记帐方法的采用密切相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应在借贷记帐法的基础之上设计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记帐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包括明细科目)的名称和方向;金额;凭证编号;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件数;有关经办人员和主管人员的签章等。
记帐凭证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原始凭证设计的基本步骤大致相同。首先,需要确定使用记帐凭证的种类。一个单位究竟设计什么样的记帐凭证,不能一概而论,只能根据事前调查的内容和已设计的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以及企业活动的特点来决定。如果是小型企事业单位,且设计的帐务处理程序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或日记总帐帐务处理程序,则可选择通用记帐凭证格式(表2-4);如果是大中型企业,且设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是凭证汇总的帐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则应选择专用记帐凭证(收、付、转凭证)和汇总记帐凭证两种格式(表2-5,表2-6,表2-7,表2-8);如果已设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是利用帐户汇总的处理程序,也应选择专用记帐凭证格式。此外,有些特殊业务还可以以单代证,即以原始凭证代替凭证(表2-9,表2-10,表2-11)。显然,只要确定了选用记帐凭证的种类,记帐凭证的用途也就随之确定下来了。紧接着就是根据记帐凭证的种类和用途,分别绘制凭证的样式,以确定记帐凭证的内容、格式及规模大小。(记帐凭证从填制到复核,直到据以登记有关帐簿,也涉及到一个凭证传递程序的问题,这个问题将在“报表篇”账务处理程序中介绍。)最后,记帐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的保管制度也是记帐凭证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内容之一。记帐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在法定期限内指定专人妥为保管,期限届满再按规定程序销毁。
设计记帐凭证时,应考虑下列要求,
第一,要保证记帐凭证能在记账工作中起到分录指示作用,有关的借贷双方科目栏次应清晰醒目,简单明了;
第二,应反映填制、审核、主管等不同岗位人员的签章,以便减少错弊,加强内部牵制,保证经济业务和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第三,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作为书面依据,记帐凭证中应有标明所附原始凭证数量、概况的节目,以便查阅、核对;
第四,记帐凭证的设计应贯彻《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一律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以便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第五,记帐凭证的基本格式已经约定俗成,除非十分必要,企业可尽量采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印制的记帐凭证,以简化设计工作,节约人力物力。
表2-4 记? 帐? 凭? 证 (通用)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借方科目
金? 额
贷方科目
附件 张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合? 计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5 收? 款? 凭? 证
借: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贷方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金? 额
附件 张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6 付? 款? 凭? 证
贷: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借方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金? 额
附件 张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7 转? 帐? 凭? 证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借方科目
贷方科目
附件 张
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8 汇 总 记 帐 凭 证
年? 月? 日 汇字? 号
借方科目
金? 额
贷方科目
金? 额
附件 张
合计
审核: 制表,
表2-9 收 据
(代收款凭证)
借:现金 年? 月? 日 字? 号
付款单位或人员
附件 张
收款事由,
数量
金额
合计
收款人: 审核: 制证: 出纳,
表2-10 借款单(代付款凭证)
借款单位
借款人姓名
附件 张
借款事由
摘? 要
借方科目
金额
领导批示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审核: 制证: 出纳,
表2-11:? 差旅费报销单(代记帐凭证)
年 月 日填制 字? 号
借方科目
贷方科目
金额
附件张
姓名
出差事由
起止时间与地点
月
日
起点
月
日
终点
交通工具
金额
其他项目
金额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预借金额
结算后应退
结算后补领
主管审批: 财务审核: 报销人,
总帐怎样设置?
总帐,又称总分类帐,一般采用三栏式(见表2-12),也可采用双栏式(见表2-13)、棋盘式(见表2-14),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各种形式的汇总,而采用多栏式(例如日记总帐)。其中三栏式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格式;双栏式仅适用于期末没有余额的虚帐户(收入、费用等暂记性、过渡性帐户);棋盘式的分类帐有利于体现帐户间的对应关系,但帐页庞大,工作量也很大,仅适用于业务量少、运用科目也少的企业。
表2-12 总分类帐
帐户名称: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借或贷
余? 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3 总分类帐
年? 月
帐户名称: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4 总分类帐
年? 月
第? 页
借方
贷方
甲科目
乙科目
…
…
…
贷方余额
甲科目
乙科目
…
…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月初余额
借方
贷方
月末余额
借方
贷方
第二篇 建账篇(二)
日记帐怎样设置?
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经济业务,以保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行日记帐的设置工作,首先要确定其种类和数量。日记帐在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下,其具体用途是不同的。如果日记账用作过帐媒介(如通用日记帐、日记总帐核算组织形式),则要求设置一个严密完整的序时帐簿体系,包括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如果日记时帐不用作过帐媒介,则不必考虑其体系的完整性,只需设置某些特种日记帐即可。通常设置的特种日记帐主要包括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极少数企业还设置销货日记帐和购货日记帐。
现金日记帐是专门记录现金收付业务的特种日记帐,它一般由出纳人员负责填写。现金日记帐既可用作明细帐,也可用于过帐媒介。在现金收付业务较多的企业,也可分别设置现金收入日记帐和现金支出日记帐,它们只能是单栏式的日记帐;现金日记帐还可设置成三栏式的日记帐(分别见表2-15、表2-16、表2-17)。除非企业现金收付业务特别繁多,一般情况下,只设置三栏式的现金日记帐。
表2-15 现金收入日记帐
年? 月
借方科目:现金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贷方科目
金 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6现金支出日记帐
年? 月
贷方科目:现金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借方科目
金 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7 现金日记帐
年? 月
第? 页
年
凭证
摘 要
支票号
对方科目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余? 额
月
日
字
号
银行存款日记帐是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特种日记帐。其设计方法与现金日记帐基本相同,但须将帐簿名称分别改为“银行存款收入日记帐”、“银行存款付出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并将前两种帐页左上角的科目名称改为“银行存款”。而且一般应相应增加每笔存款收支业务所采用的结算方式一栏,以便分类提供数据和据以进行查对、汇总。一般企业也只设置三栏式的银行存款日记帐。其基本格式可参照现金日记帐,不另赘述。
在日记帐用作过帐媒介时,必须设置普通日记帐,用以记录全部转帐业务,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普通日记帐可以采用帐户两栏式,也可采用金额双栏式,但后者更为简便易行。
明细帐怎样设置?
明细帐的情况更为复杂,一般格式有收发存三栏式(见表2-18)、借贷余三栏式(见表2-19)、数量金额式(见表2-20),还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多栏式(见表2-21)。其中借贷余三拦式适用于一般帐户的明细帐;数量金额式适用于实物资产的明细帐;收发存三栏式只记数量,不记金额,适用于实物资产的保管帐;多栏式明细帐则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帐页上设置专栏,主要用于登记明细项目多、借贷方向单一的经济业务,如采购、生产以及费用帐户的明细帐户,一般采用贷方多栏式,此外,本年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类的科目以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等科目,则需采用借贷双方均多栏式(见表2-22的明细帐。
表2-18 实物保管帐
品名: 存放地点,
规格:计量单位,
年
凭 证
摘? 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月
日
字
号
表2-19 ××明细帐
明细科目,
年
凭 证
摘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字
号
表2-20××明细帐
第? 页
类 别
计量单位
品名规格
存放地点
编 号
储备定额
年
凭证
摘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月
日
字
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位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表2-21 ××明细帐 第?页
年
凭证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 )方分析
月
日
字
号
表2-22 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年
月
摘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额
月
日
字
号
合计
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
合计
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
进项税额转出
备查帐怎样设置?
备查帐簿的作用是对序时帐簿和分类帐簿进行补充说明。根据实际需要,其设计方式可以灵活机动,不拘一格。备查帐簿的设计,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1)所有权对不属于本企业,但由企业暂使用或代为保管的财产物资,应设计相应的备查帐簿,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代销商品登记簿等;
(2)对同一业务需要进行多方面登记的备查帐簿,一般适用于大宗、贵重物资,如固定资产保管登记卡、使用登记卡等;
(3)对某些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而必须予以反映的事项的备查簿,如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记录、贷款还款情况记录、重要空白凭证记录等。
备查账簿的设计参见表2-23、表2-24、表2-25。
表2-23 应收票据查登记簿
种类
号数
出票日期
出票人
票面金额
到期日期
利率
付款人
承兑人
背书人
贴? 现
收回
注销
备注
日期
贴现率
贴现额
日期
金额
表2-24 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
资产名称
规格
合同号
租出单位
租入日期
租期
租金
使用地点
备注
表2-25 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
计量单位,
材料名称
规格
合同号
委托单位
接收数量
成品名称
消耗定额
预计成品量
接收日
加工日
完工日
完工量
交付日期
加工费用
备注
帐簿设计原则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帐簿设计应做到总分结合、序时与分类相结合,层次清楚,便于分工,具体说在设计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与企业规模和会计分工相适应的原则。企业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必然较多,会计人员的数量也相应地多,其分工较细,会计帐簿也较复杂,册数也多,在设计时考虑这些特点以适应其需要。反之,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一个会计足够处理全部经济业务,在设计帐簿时没有必要设多本帐,所有的明细分类帐可以集合成一、二本即可。
(2)既满足管理需要又避免重复设帐的原则。帐簿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管理所需要的资料,因此帐簿设置也以满足需要为前提,避免重复设帐、记帐、浪费人力物力。例如材料帐,一些企业在财务科设了总帐和明细帐,在供应科又设一套明细帐,在仓库还设三级明细帐,就是重复设帐的典型例子。事实上若在财务科只设总帐,供应科设二级明细帐(按类别)、仓库设二级明细帐(按品名规格),一层控制一层,互相核对,数据共享,既省时又省力。
(3)帐簿设计与帐务处理程序紧密配合原则。帐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实质上已大致规定了帐簿的种类,在进行帐簿的具体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已选定的帐务处理程序。例如若设计的是日记总帐帐务处理程序,就必须设计一本日记总帐,再考虑其他帐簿;又如果设计的是多栏式日记帐帐务处理程序,就必须设计四本多栏式日记帐,分别记录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然后再考虑设其他帐簿。
(4)帐簿设计与会计报表指标相衔接的原则。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编制的,报表中的有关指标应能直接从有关总分类帐户或明细分类帐户中取得和填列,以加速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尽量避免从几个帐户中取得资料进行加减运算来填报。
怎样选择帐簿?
不同企业单位所需用的帐簿是不尽相同的。但不管帐簿的格式如何,从其所起的作用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序时帐簿、分类帐簿、序时与分类相结合的联合帐簿、备查帐薄。序时帐簿是指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和转帐日记帐;分类帐簿包括总分类帐簿和明细分类帐簿;联合帐簿是指既是序时记录又分类记录,既是日记帐又是总帐的帐簿,如日记总帐;备查帐簿如前述是记录非本企业资产或其他重要事项的帐簿。
会计帐簿从外表形式分,有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三种。订本式帐簿可防止帐面散失和随意抽换,活页式帐簿可视经济业务的多寡随时增添帐页或抽取多余的空白帐页,避免浪费,卡片式帐簿也具备活页式帐簿的优点,但容易失散,必须严加管理。
一个企业究竟应设计和使用何种帐簿,要视企业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的繁简、会计人员的分工、采用的核算形式以及记帐的机械化程度等因素而定。但是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要设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这种序时帐簿,只是在多栏特种日记帐核算形式下,要将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都分割为专栏的收入日记帐和支出日记帐两本,至于分类帐簿的设计,在采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以及多栏式日记帐核算形式时,则应设计一本总分类帐簿和多本明细分类帐簿,而在采用日记总帐核算形式时,则只设计一本既序时记录又分类记录的日记总帐帐簿和必要的明细分类帐簿。下表列示了不同情况下帐簿的选择,
单位特点
应采用的核算形式
可设置的帐簿体系
小规模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记帐凭证核算形式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固定资产、材料、费用、明细帐;总帐。
日记总帐核算形式
序时帐同上;日记总帐;固定资产、材料明细帐。
大中型企业单位(一般纳税人)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
序时帐同上;固定资产、材料、应收(付)帐款、其他应收应付款、长(短)期投资、实收资本、生产成本、费用等明细帐;总帐。(购货簿、销货簿)。
收付款业务多、转帐业务少的大中型企业
多栏式日记帐核算形式
四本多栏式日记帐;明细分类帐同上;总帐。(购货簿、销货簿)。
收付款业务多、转帐业务亦多的大中型企业
多栏式日记帐兼汇总转帐凭证核算形式
四本多栏式日记帐;其他帐簿同上。
大中型企业,但转帐业务较少
科目汇总表兼转帐日记帐核算形式
序时帐簿;必要的明细帐、转帐日记帐;总帐。
第二篇 建账篇(三)
怎样设置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归集、加工、汇总,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制的报告文书,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文件。
对外公布的三张主要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因此会计报表的设置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会计报表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通常应该包括如下各项:①报表名称;②报表的编制时间;③货币单位;④编制单位;⑤栏目;⑥填表人;⑦审核人;⑧财务主管。
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报表的封面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章或盖章。
会计凭证装订前怎样排序、粘贴和折叠?
凭证记帐后,应及时装订。装订的范围: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银行对帐单等等。科目汇总表的工作底稿也可以装订在内,作为科目汇总表的附件。使用计算机的企业,还应将转帐凭证清单等装订在内。
装订前首先应将凭证进行整理。会计凭证的整理工作,主要是对凭证进行排序、粘贴和折叠。
对于纸张面积大于记帐凭证的原始凭证,可按记帐凭证的面积尺寸,先自右向后,再自下向后两次折叠。注意应把凭证的左上角或左侧面让出来,以便装订后,还可以展开查阅。
对于纸张面积过小的原始凭证,一般不能直接装订,可先按一定次序和类别排列,再粘在一张同记账凭证大小相同的白纸上,粘贴时以胶水为宜。小票应分张排列,同类同金额的单据尽量粘在一起,同时,在一旁注明张数和合计金额。如果是板状票证(如火车票),可以将票面票底轻轻撕开,厚纸板弃之不用。
对于纸张面积略小于记帐凭证的原始凭证,可以用回形针或大头针别在记帐凭证后面,待装订凭证时,抽去回形针或大头针。
有的原始凭证不仅面积大,而且数量多,可以单独装订,如工资单,耗料单。但在记帐凭证上应注明保管地点。
原始凭证附在记帐凭证后的顺序应与记帐凭证所记载的内容顺序一致,不应按原始凭证的面积大小来排序。
经过整理后的会计凭证,为汇总装订打好了基础。
所有汇总装订好会计凭证都要加具封面。会计凭证装订前,要先设计和选择会计凭证的封面。封面应用较为结实、耐磨、韧性较强的牛皮纸等。一般的封面格式如下,
东 风 商 场
××凭证
年 月 日 共 册 本册为第 册?
本册起止号码: 自 号至 号
会计主管, ? 装订人:?
怎样装订会计凭证?
装订就是将一札一札的会计凭证装订成册,从而方便保管和利用。装订之前,要设计一下,看一个月的记帐凭证究竟订成几册为好。每册的厚薄应基本保持一致,不能把几张应属一份记帐凭证附件的原始凭证拆开装订在两册之中,要做到既美观大方又便于翻阅。
一本凭证,厚度一般以1.5一2.0厘米为宜。过薄,不利于戳立放置;过厚,不便于翻阅核查。凭证装订的各册,一般以月份为单位,每月订成一册或若于册。凭证少的单位,可以将若干个月份的凭证合并订成一册,在封皮注明本册所含的凭证月份。
由于原始凭证往往大于记账凭证,从而折叠过多,这样一本凭证就显得中间厚,装订线的位置薄,订出的一本凭证象条鱼一样。这时可以用一些纸折成许多三角形,均匀地垫在装订线的位置。这样的装订出来的凭证就显得整齐了。
装订前,要以会计凭证的左上侧为准,放齐,准备好铁锥、装订机或小手电钻,还有线绳、铁夹、胶水、凭证封皮、包角纸。
下面介绍一种角订法,
(1)将凭证封皮和封底裁开,分别附在凭证前面和后面,再拿一张质地相同的纸(可以再找一张凭证封皮,裁下一半用,另一半为订下一本凭证备用)放在封皮上角,做护角线。
(2)在凭证的左上角画一边长为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用夹子夹住,用装订机在底线上分布均匀地打两个眼儿。
(3)用大针引线绳穿过两个眼儿,如果没有针,可以将回形别针顺直,然后两端折向同一个方向,折向时将线绳夹紧,即可把线引过来,因为一般装订机打出的眼儿是可以穿过的。
(4)在凭证的背面打结。线绳最好把凭证两端也系上。
(5)将护角向左上侧面折,并将一侧剪开至凭证的左上角,然后抹上胶水。
(6)向上折叠,将侧面和背面的线绳扣粘死。以上参见下图。
(7)待晾干后,在凭证本的侧脊上面写上“某年某月第几册共几册”的字样。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者盖章。现金凭证、银行凭证和转帐凭证最好依次顺序编号,一个月从头编一次序号,如果单位的凭证少,可以全年顺序编号。
目前,有的帐簿商店有一种传票盒,将装订好的凭证装入盒中码放保管,显得整齐。
怎样装订会计帐簿?
帐簿在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帐簿的封面颜色,同一年度内力求统一,逐年更换颜色,便于区别年度。这样,在找帐查帐时就会比较方便。帐簿内部,应编好目录,建立索引。注意贴上相应数额的印花税票。
活页帐本时可以用线绳系起来。下面介绍活页摇夹使用方法,
(1)用摇手插入帐簿测面的孔中,向右旋转,开启摇夹。
(2)旋去螺帽,取去簿盖。
(3)将账簿活页装入,可随意装用,最多可装300页。
(4)复上簿盖,旋上螺帽,再用摇手向左旋转,锁紧摇夹。以上方法的使用可见图1-2。活页摇夹的络链条长50毫米,帐页在装入取出过程中,摇手旋转链条时要注意帐页轧住链条节头,当帐页被轧住时,摇手旋转不动,千万不要强旋,请用手轻轻摇动链条节头,不使帐页轧住,然后开启或锁紧摇夹。这样可保持长期使用。
摇夹使用的特点是比较安全,因为帐簿摇紧后,其他人员如果没有专门工具,不容易随意抽取、更换帐页,从而使得帐页不易散失;其缺点是成本相对高。
账簿在过次年后,应将账簿装订整齐,活页帐要编好科目目录、页码,用线绳系死,然后贴上封皮,在封皮上写明帐簿的种类、单位、时间,在帐簿的脊背上,也要写明账簿种类、时间。
会计业务量小的公司,账簿可以不贴口取纸;会计业务量大的公司,帐簿上应该贴口取纸,可以按一级科目或材料大类,按帐页顺序由前往后,自上而下地粘贴,当合起账簿时,全部口取纸应该整齐,均匀,并能够显露出科目名称,不要在帐簿上下两侧贴口取纸,而应在右侧粘贴,这样,可保证整齐,存档时可以戳立放置,以便抽取。
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帐务处理有什么特点?
核算使用计算机处理与传统手工方式相比有以下特点,
(1)数据处理一体化。在手工方式下,从编制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到登帐、结帐、编制会计报表,要经过很多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而计算机则不同,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帐、对帐、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
(2)信息存放磁盘化。在手工方式下,一切信息都记录在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媒介上;而计算机方式下,除原始凭证,其他所有信息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磁性介质(硬盘、软盘)中,同时,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将信息打印到纸介质上。磁盘可以进行拷贝,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3)查询高速自动化。在手工方式下,要查询一个数据,特别是收集某一汇总或加总数据时速度很慢,而用计算机查询,可以设定查询的条件,很快地查到所需要的数据;另外,在查阅时,还可以归类,打印查询结果。
常用的会计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软件是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替代人工,实现会计核算任务。
会计核算系统是以帐务处理功能为核心,包括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体。大部分的会计核算软件将会计核算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于系统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了并相对独立,各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相互传递与交流。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软件中具备相对独立地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的各个部分,称之为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部分,
(1)帐务处理模块。帐务处理模块主要是以会计凭证为原始数据,按会计科目,统计指标体系对记帐凭证所载的经济内容,进行记录、分类、计算、加工、汇总,输出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日记帐及其他辅助帐簿、凭证和报表。
帐务处理模块主要包括:①帐务初始(建帐);②凭证处理(输入、审核、汇总);③查询;④对帐;⑤结帐;⑧打印输出;⑦其他辅助功能。
帐务初始是根据程序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自定义会计科目体系、记帐凭证格式、帐簿体系的过程。相当于手工状态下设立一套新的帐务核算体系,是用计算机建帐的过程。
凭证处理包括凭证的输入、修改、审核、汇总、打印等内容。
查询是设定查询条件标志,灵活迅速查询某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及有关明细分类帐、总帐的有关内容。例如:寻找特定内容的会计凭证,查找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等。
对帐功能一部分是由会计核算软件在设计时由程序自动检查核对,如总帐、明细帐、日记帐之间的帐帐核对;另一部分则提供给用户进行核对,如与银行对帐单核对,与往来帐核对,与其他辅助帐核对等,并能做出调节表等相关资料。
结帐功能由程序完成,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按会计科目分级进行计算、汇总,结出借贷发生额和余额,结束当期核算,开始下一个会计核算循环。结帐还包括会计信息跨年度结转,开始一个新的会计年度的特殊内容。
打印输出功能是打印记帐凭证、帐簿等会计信息资料,以便用户使用和归档保管。
(2)报表处理模块。报表处理模块是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根据会计资料而编制会计报表,向公司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提供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按其汇编范围可分为个别报表、汇总报表以及合并报表。
报表处理模块包括:①报表定义;②报表计算;③报表汇总;④报表查询;⑤报表输出。
报表定义是依据会计软件,建立一个新的报表体系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定义报表名称,描述空白表格的格式,定义报表项目填写内容的数据来源和报表项目及运算关系,确定表格项目审核校验及报表间项目的勾稽关系,检查公式以及汇总报表的汇总范围等步骤。
经过报表定义之后,就可以按规定计算或汇总产生所需要的会计报表,通过审核校验确认后,可以打印、复制、查询,输出会计报表。
(3)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主要是用于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及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包括:①建立固定资产卡片;②建立固定资产账簿;③录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④计提固定资产折旧;⑤汇总计算;⑥查询及打印输出;⑦编制转帐凭证。
此模块主要是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确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系数、方法,录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汇总计算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净值。按预先设计自动编制转帐分录,完成转帐的记录,打印输出固定资产明细帐和资料卡片,详细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状况。
(4)工资核算模块。工资核算模块以计提发放职工个人工资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计算职工工资,处理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模块包括:①设计工资项目及项目计算公式;②录入职工工资基础资料;③增减变动及修改;④计算汇总;⑤查询;⑥打印输出。
工资核算模块,首先设计工资的项目及项目计算公式,按项目录入职工应发、扣减、实发金额,按使用者的要求计算配发不同面值的零、整钱数。
该模块应具备自行定义工资的项目,选择分类方式,灵活修订工资项目,调整职工个人基础资料,定义工资计算公式(如代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进行汇总计算。自动制作转帐凭证,填制分录,进行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福利费。
(5)其他模块。其他模块主要包括:存货核算,成本核算系统,应收应付款核算、销售核算和财务分析等等。根据行业的特点,又有:零售业进销存核算系统、批发业进销存核算系统等。根据管理的需要,又有:劳资人事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
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依据《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是《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即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软件应达到的标准并经过相应机关的评审。因为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人员的习惯,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正常秩序的前提,所以,法律上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二,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因为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会计软件可以为生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数据提供前提条件,但由于技术上、设备上、操作人员水平上的原因,生成的会计数据仍有可能不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尤其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对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会计数据的失真、失准。所以,法律上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在格式、内容以及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前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企业在决定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前,需要做以下准备,
(1)人员方面。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首先要考虑人员的组织。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成员,主要由本企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组成。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常采用几种方式,
第一,定点开发(包括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他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形式);
第二,选择通用商品会计软件;
第三,通用和定点开发相结合。
一般企业,以外购通用会计软件为主。应选择对计算机有兴趣的会计人员作为骨干,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主管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职责是确认电算化信息的需求,监督会计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选配是否满足会计业务要求,并确定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岗位分工。
(2)硬件方面。硬件方面应考虑工作方式和硬件配制。
工作方式包括单机式、多机式和网络式。单机式是指每一时刻计算机只能接受一个人的指令,即只能供一个人使用,每次只能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方式。单机式主要配制一台主机、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多机式是指在一台主机上通过特定硬件,连接若干台终端设备,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多用户多任务的工作方式。网络式是按一定方式,通过通讯设备,将不同区域的不同计算机联结起来的一种工作方式。网络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会计信息资料共享,即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通过网络联结提供给同一网络的不同计算机用户。
硬件配制主要是指主机,主机决定了机器的性能,即决定了机器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由于会计软件复杂,处理的信息量大,企业通常应选择PII以上机型,才能满足需要。购买计算机,应关注以下指标,
①内存。内存一般以 KB、MB为单位。一般 PC档次的机器,其内存大多为64MK。内存的大小决定存储数据的能力。存储容量越大,运算速度越快;运算速度越快,处理数据的范围也越大。
②硬盘。硬盘固定在主机箱上,以提供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PC机中每一扇区的容量一般为512个宇节。
③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是对软盘上存放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的机械装置。
④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来显示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显示器分单显和彩显两大类,彩显又按其适配器不同分为 CGA、EGA和VGA等不同类型,大部分会计软件是在 VGA显示器上开发的,用户最好选择这样的显示器。
⑤打印机。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由于打印机的输出规格不同,在选择时要考虑是否能满足需要。
(3)软件方面。在选择通用会计软件时,应考虑本单位的行业核算特点和业务规模。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例如:工业与商业,运输业与旅游业),尽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是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和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也会有许多差异,例如:流通企业中的批发与零售,施工企业中的工程施工与工程总承包。不同的企业,业务规模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大、中、小型企业,单一生产和兼营,一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产品流水和人员流水等。
通用会计软件的开发者,在产品的通用性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处理工作,即通过增加软件功能和允许用户自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项目,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用户的要求。通用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是一对矛盾。通用性强的软件,针对某一企业核算的适用性就可能差一些;反之,非常适合某一行业的软件在通用性上就可能差一些。因此,软件制造商就要考虑其开发成本了。制造商为了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通常采取自定义方式,自定义的内容少,简单易学,操作者很快就能熟悉操作过程,但适用性差;自定义的内容多,且较难理解和掌握,但通用性强,容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如何选择适用的会计软件?
目前,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其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的通用会计软件呢?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软件的功能应满足本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
(l)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会计软件提供的功能,必须符合会计核算的规定。例如:软件中采用的总分类会计科目名称,编号方法,输入的记帐凭证的格式等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软件应当同时提供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使用的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以供用户选择;软件应当提供机内记帐凭证打印输出功能,可以提供原始凭证的打印输出功能,必须提供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打印输出的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另外应当考虑版本的合法性。盗版软件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还可能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会带来难以找回的损失。所以,用户应取得合法的会计软件,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会计软件提供的功能,能防止误操作和作弊行为。例如:对于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软件应当有必要的加密或者其他保护措施,以防被非法篡改;软件应当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存和外存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尽量恢复到破坏前状态的功能。
(3)正确性。正确性是指计算正确和防止输入错误。例如:当输入的记帐凭证重号,输入的记帐凭证金额借贷方不相等,软件应提示或者拒绝执行;软件应当提供自动进行银行对帐的功能,根据机内银行存款日记帐与输入的银行对帐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机内数据进行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汇总的计算结果,应正确无误;软件应当提供机内会计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进行结帐的功能等。
(4)查询性。查询性功能是指能查询机内总分类会计科目的名称、科目代号、年初余额、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和余额,能查询记帐凭证。另外,设计复合条件查询,模糊查询,为使用会计信息人员提供方便。灵活的界面切换功能,可以使会计信息人员很灵活地寻找凭证、明细分类帐、总帐的信息资料。
(5)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会计软件的日常维护、用户培训、二次开发、相关技术支持和软件版本的升级换代。目前,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还不高,靠自身的能力,无法排除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全部故障,所以,还需要销售单位派出人员加以解决。如果拖延,会计核算工作就会被迫停止。所以要了解培训的内容、方式是否可行;维修服务人员是否充足;二次开发的方式是否具体;版本升级是否及时。
(6)价格。会计软件售价中,一般包括软件价格、售后服务与培训价格。销售报价时,有时按软件价格报价,有时按两部分总计全额报价。所以,要注意报价含义。
怎样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l)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
(2)操作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②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③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④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3)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②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③对正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升级等要有审批手续;④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⑤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 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以书面形式保存的会计数据。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由专人负责;②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重要的会计档案应有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③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④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5年。
什么是帐务初始化?
从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水平来看,计算机帐务处理与手工帐务处理基本一致,因为计算机的帐务处理是模仿手工帐务处理而形成的。
手工帐务处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帐户;填制和审核记张凭证;录入凭证;试算平衡;错帐修改;对帐;结帐。
相应地,计算机帐务处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凭证处理;记帐;结帐;查询;对帐;系统管理(包括帐务初始);打印输出。
与手工建帐相类似,计算机帐务初始化主要包括会计科目和帐户的设置及自动转帐设置。
(1)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主要设置以下项目,
①会计科目的级别。一般应设到三级,多的可以设到五级。②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的代码是指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代码。目前,行业会计制度将一级会计科目代码确定,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会计科目和科目代码。自定的会计科目的代码,应与财政部规定的代码的设定相吻合,例如:工业企业的资产为100,负债为200等等。二级以下的代码可以自己设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统一考虑,设定统一的代码,以便会计信息共享。③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应随意简化,例如:将“应付福利费”设置成“福利费”;将“应收帐款”设置成“应收款”等等,都是不规范的。④会计科目的类型。会计科目的类型是指使用的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以明确该科目在计算机处理中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在具体操作中用代号来实现,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中的 l、2、3、4、5来代替。⑤帐户的定义。帐户定义就是对帐户的格式和帐户余额进行规定。帐户的格式分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帐户余额是指设置帐户的年初数、累计发生额和本期余额的借贷方向和金额。如果已记录过手工帐,将手工帐转为计算机记帐,那么,要将手工帐转入计算机的数据是在帐户定义这一环节完成,也就是将帐簿上要结转的数据的借贷方向,发生额和余额,在此环节输入计算机,以便以后按期输入凭证。
(2)自动转帐设置。企业的一些帐务处理往往是固定的,只是不同期间的发生额不同而已。例如:每期结束时,要做如下分录:借记“产品销售收入”帐户,贷记“本年利润”帐户;借记“本年利润”帐户,贷记“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帐户。因此,多数财务软件都能提供了自动转帐功能。这项功能的实现是按照事先的设置来进行的。自动转帐设置包括:①业务凭证顺序号;②经济业务摘要;③科目代号或名称;④借贷方向;⑤金额来源;⑥计算公式。
什么是报表定义?
会计报表是由报表格式和报表数据构成的。报表定义就是对会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的设定过程。会计报表的格式多种多样,除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种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外,各行业、各企业还可能根据国家不同的管理机构和本企业的需要设置其他报表,如管理费用表、主要产品成本表、流动资产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工资计算表、制造成本表等等。在通用会计软件中,报表系统只是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空白格式的功能,系统生成报表时,只能按用户定义的格式生成。
报表的数据是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已输入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汇总、计算出来的。各报表的各个空白位置的数据,是依据设定的取数公式而形成的。数据的来源主要有,
(l)从帐中取数。从某帐户中取某一时期或某一会计期间的某项数据。例如:通过科目代码,确定获取某一帐户的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或贷方累计发生额等;或者从几个帐户中取数,进行会计汇总,填入报表中的某一行某一列中,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来源于“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借贷方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2)从报表中取数。从报表中取数是指从已形成的当前报表或其他报表中获取数据填入某行某列中,例如:合计栏是由以上的栏目数据汇总加计;资产负债表的“本年利润”可以从损益表中获取。
(3)手工输入数。计算机尚未联网时,下属单位已有报表,为了汇总或分析,需要将下属单位的报表中数据录入计算机中。所以要手工输入。
怎样进行报表定义?
报表程序主要有三大系统:一是报表定义,即建立描述文件;二是报表输出,即根据描述文件计算并打印报表、汇总表、分析表等多种报表;三是报表维护,它是为了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而做的辅助工作。
进行报表定义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有一张空表的格式,即这张表的表头是什么样,表的栏目有多少,栏目的名称是什么,有多少行,表尾有什么,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画一张空白的表格,并将其保存在一个文件里。我们称这个文件为报表格式文件。二是要知道这张表的每栏数据是怎么来的,可以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从帐目中取得某个科目的余额或发生额或年初数,我们称之为“取数公式”;其二是从前期的报表或其他报表或本表中经过加减乘除等计算而来,我们称之为“计算公式”。把两个公式分别存在两个文件中,一个叫“取数公式文件”,一个叫“计算公式文件”。最后,还要对各栏目横平竖直检查勾稽关系进行描述,将其存在一个文件中,称之为“校验公式文件”。因此,要建立一张报表,就要有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计算公式和校验公式这样四个文件。因为这些文件都是描述某张报表的,故而统称为“描述文件”。
一张报表就要有四个文件来描述它,如果要出多种报表,就要有许多描述文件。那么,到底哪四个文件是用来描述同一个文件的?为了使这些描述文件与实际打印的报表建立起联系,就要建立一个表格信息文件,即让操作者告诉计算机打印哪张报表,使用哪些描述文件,这就要建立一个管理文件,我们称之“表格管理文件”。
这样,进行报表定义时,就需要建立“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计算公式”、“校验公式”、“表格管理”等五个文件。
进行会计报表定义时还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为了取数方便,应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根据需要,多设明细科目。因为有些会计报表栏目中的数值,是根据一个或几个一级会计科目的余额相加而形成的,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的。有的会计报表栏目中的数据要进行分析才能填列,例如:现金流量表中的“固定资折旧”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累计提取的折旧,本项目应根据“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中属于本期提取的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数分析填列。如果是手工记帐,编制报表时可以把帐簿中的“累计折旧”帐翻出来一页一页地看,通过查看摘要内容,将本年度购买的旧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中所含的折旧结转数剔除,填列到现金流量表即可,而使用计算机时情况就不同了,公式很难根据摘要来设定;从“累计折旧”的贷方发生额中,又很难进行逻辑判断,哪些是本年计提的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哪些是增加设备转入的折旧。这样就需要增设三个二级科目:“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非经营性计提的折旧”、“其他折旧结转”,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栏就可以根据“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数来填列。
第二,应细致认真地描述公式。运算符号除了主要的+、-、×、÷、=等以外,还有<(小于)、>(大于)、≠(不等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等逻辑运算符,在定义时不应出现错误。同时也要注意取数的借方贷方。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年初数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年初数;“资产总计”的年初数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年初数;“资产总计”的期末数应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数。
第三篇 记账篇(一)
一、记账规则
1.怎样填制原始凭证?
2.怎样审核原始凭证?
3.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4.对于各种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怎样处理?
5.怎样填制记账凭证?
6.怎样对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7.怎样审核记账凭证?
8.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9.什么是凭证传递?凭证传递应注意哪些事项?
10.会计凭证中的数字书写有什么要求?
11.怎样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书写“摘要”?·
12.启用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13.登记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14.发现记账错误时怎样处理?
15.什么是单式记账?
16.什么是复式记账?
17.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有什么涵义?
18.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19.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有什么不同?
20.什么是平行登记?
21.什么是试算平衡?
103.什么是对账?对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4.账实不符怎样处理?
二、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的成本如何确定?
购入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出售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三、应收款项及坏账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和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债权人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如何记账?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时如何记账?
应收票据到期被银行退票时如何记账?
设置备用金如何记账?
什么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长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部分现金资产和部分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转为资本时如何债权人记账?
对于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对于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提取坏账准备时如何记账?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时如何记账?
四、存货
53.存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54.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5.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6.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7.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8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存货怎样记账?
59.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免税产品怎样记账?
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存货如何记账?
60.企业购进商品在货到未付款时怎样记账?
61.企业发生进货退出怎样记账?
62.存货购入过程中发生短缺毁损时怎样记账?
63.企业进出口货物怎样记账?
接受捐赠的材料物资如何记账?
64.企业用存货对外投资怎样记账?
65.企业将存货分配给个人,应缴的增值税怎样记账?
66.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怎样记账?
67.进项税额转出怎样记账?
68.增值税减免怎样记账?
69.生产领用材料怎样记账?
70.在建工程领用材料怎样记账?
71.生产领用包装物怎样记账?
72.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怎样记账?
73.出租、出借包装物怎样记账?
74.低值易耗品怎样记账?
75.委托加工材料怎样记账?
76.购入货物直接用于免税项目怎样记账?
77.购入货物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怎样记账?
78.购入货物直接用于集体福利项目怎样记账?
79.购入货物直接用手个人消费项目怎样记账?
80.发生的进货退出怎样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81.存货盘盈怎样记账?
82.存货盘亏和毁损怎样记账?
五、长期股权投资
认购股票或其他股权时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分派利润时如何记账?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如何记账?
当被投资单位权益发生变化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六、长期债权投资
认购债券时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债权投资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利息时如何记账?
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债权投资收回时如何记账?
七、委托贷款
企业委托贷款时如何记账?
委托贷款利息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八、固定资产
29.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30.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什么情况下可以变动其入账价值?
3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3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33.自行建造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3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无偿调入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时如何记账?
35.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41.租出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42.固定资产投资转出怎样记账?
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转出的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36.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怎样记账?
37.固定资产折旧怎样记账?
40.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怎样记账?
39.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而减少时怎样记账?
43.固定资产修理怎样记账?
如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8.固定资产清理怎样记账?
九、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29.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的如何记账?
30.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如何记账?
34.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捐赠转出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转出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对外投资转出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参见“长期股权投资”)
出售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出租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无形资产摊销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如何确定?
不能如期支付的应付票据如何处理?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长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部分现金资产和部分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转为资本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对于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如何记账?
对于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如何记账?
十一、其他流动负债
23.短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25.短期借款利息怎样记账?
应付工资如何记账?
应付福利费如何记账?
应付股利如何记账?
预提费用如何记账?
教育费附加如何记账?
应付统筹退休金如何记账?
其他暂收及应付款如何记账?
十二、长期负债
24.长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25.长期借款利息怎样记账?(借款费用资本化计算问题参见后面“算账篇”)
正常情况下归还借款怎样记账?
债务重组情况下归还借款怎样记账?
26.发行债券怎样记账?
27.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和应计利息怎样记账?
28.应付债券还本付息怎样记账?
债务重组情况下兑付债券怎样记账?
专项拨款的拨入与使用如何记账?
十三、所有者权益
22.投资者投入资本怎样记账?
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制企业如何记账?
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如何记账?
资本公积转为股本时如何记账?
盈余公积转为股本时如何记账?
国家拨款转入时如何记账?
提取盈余公积时如何记账?
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如何记账?
利润弥补亏损时如何记账?
发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如何记账?
十三、收入、费用与利润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83.一般商品销售业务怎样记账?
84.商品销售折扣怎样记账?
85.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商品零售企业怎样记账?
86.委托代销商品按进价核算怎样记账?
87.委托代销商品按售价核算怎样记账?
89.采取买断方式下接受代销商品怎样记账?
90.收取手续费方式下接受代销商品怎样记账?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如何记账?
售后回购业务如何记账?
售后租回业务如何记账?
以旧换新业务如何记账?
销售退回业务如何记账?
买××送××业务如何记账?
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的押金时如何记账?
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如何记账?
收到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如何记账?
收到先征后返的所得税如何记账?
开办费如何记账?
营业利润的结转如何记账?
利润分配如何记账?
记账篇
怎样填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始依据。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记录真实。必须实事求是地填写经济业务,原始凭证上填制的日期、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等必须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确保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2)内容完整。原始凭证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逐项填写齐全,同时必须由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签字盖章,对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完全的责任。
(3)填制及时。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及时填制原始凭证。
(4)书写清楚。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和数字都要认真填好,要求字迹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任意涂改、刮擦或挖补。一般凭证如果发现错误,应当按规定方法更正。而有关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凭证,如果填写错误,不能在凭证上更正,应加盖“作废”戳记,重新填写,以免错收错付。
怎样审核原始凭证?
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监督权限。只有经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会计人员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即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计划、合同等为依据,审核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财经制度规定,是否按计划预算办事,是否按成本开支范围办事,是否贯彻专款专用原则,有无贪污盗窃、虚报冒领、伪造凭证等违纪行为。
(2)审查原始凭证的完整性、正确性。即审查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首先应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作为合法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其次审核原始凭证上有关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无误。
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
(1)内容记载含糊不清,或故意掩盖事情真象,进行贪污作弊。
(2)单位台头不是本单位。
(3)数量、单价与金额不符。
(4)无收款单位签章。
(5)开具阴阳发票,进行贪污作弊。
(6)在整理和粘贴原始凭证过程中进行作弊。例如:利用单位原始凭证粘贴、整理不规范?的弱点,在进行粘贴、整理时,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故意将个别原始凭证抽出,等以后再?重复报销;或在汇总原始凭证金额时,故意多汇或少汇,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
(7)模仿领导笔迹签字冒领。
(8)涂改原始凭证上的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或添加内容和金额。
对于各种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怎样处理?
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职责、权限,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对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超过计划、预算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各项支出,违反制度规定的预付款项,非法出售材料、物资,任意出借、变卖、报废和处理财产物资,以及不按国家关于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划分的规定乱挤乱摊生产成本的凭证,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对于内容不完全、手续不完备、数字有差错的凭证,会计人员应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补办手续或进行更正。对于伪造或涂改等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在拒绝办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主管或上经主管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怎样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
(2)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账户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账户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账户要填写齐全。
(3)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
(4)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
(5)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
(6)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
怎样对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怎样审核记账凭证?
所有填制好的记账凭证,都必须经过其他会计人员认真的审核。在审核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如发现记账凭证填制有误,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及时加以更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经济内容是否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相同。
(2)应借应贷的会计账户(包括二级或明细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金额是否正确。
(3)记账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摘要是否清楚,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
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
(1)会计科目运用错误。
(2)合计金额计算错误。
(3)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单据不符。
(4)在汇总凭证中进行作弊。例如,在汇总若干费用报销单据时,故意多汇总,使付款凭?证上的金额大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又如,在汇总若干张?收款原始凭证时,故意少汇总,使收款凭证上的金额小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实际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
(5)记账凭证中的“摘要”失真,编造虚假记账凭证。
什么是凭证传递?凭证传递应注意哪些事项?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单位在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其传递时间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两点内容,
(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所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会计凭证中的数字书写有什么要求?
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1)阿拉伯数字应一个一个地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如人民币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币种符号。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在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
(2)所有以元为单位(其他货币种类为货币基本单位,下同)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在元位小数点后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分位可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3)汉字大写金额数字,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易于辩认、不易涂改的字样,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另、毛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4)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角为止的,在“元”或“角”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
(5)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如“人民币”三字),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6)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0”时,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人民币101.50元,汉字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佰零壹元伍角整。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1004.56,汉字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肆元伍角陆分。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为“0”,或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时,汉字大写金额可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不写“零”字。如¥1680.32,汉字大写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600.32,汉字大写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元叁角贰分,或人民币壹仟陆佰元零叁角贰分。
怎样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书写“摘要”?
会计凭证中有关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必须真实。在填写“摘要”时,既要简明,又要全面、清楚,应以说明问题为主。写物要有品名、数量、单价;写事要有过程;银行结算凭证,要注明支票号码、去向;送存款项,要注明现金、支票、汇票等。遇有冲转业务,不应只写冲转,应写明冲转某年、某月、某日、某项经济业务和凭证号码,也不能只写对方账户。要求“摘要”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切忌含糊不清。
启用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合法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明确记账责任,会计人员在启用账簿时,要填写账簿启用表(即“经管人员一览表”,见表3-1)。账簿启用表的填写要求是,
(1)填写启用日期和启用账簿的起止页数。如启用的是订本式账簿,起止页数已经印好不需再填;启用活页式账簿,起止页数可等到装订成册时再填。
(2)填写记账人员姓名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印章,以示慎重和负责。
(3)加盖单位财务公章,以示严肃。
(4)当记账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办好账簿移交手续,并在启用表上明确记录交接日期及接办人、监交人的姓名,并加盖公章。
表3-1经管人员一览表
单位名称
全宗号
账簿名称
目录号
账簿页数
自第? 页起至第? 页止共 页
案宗号
盒? 号
使用日期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保管期限
单位领导人签? 章
会计主管人员签? 章
经管人员职? 别
姓 名
接管日期
签? 章
移交日期
签? 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登记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成本计算和会计报表不出现差错,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是,
(1)内容准确完整。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计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计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此外,负责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前,应对已经专门复核人员审查过的记账凭证再复核一遍,这是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如果记账人员对记账凭证中的某些问题弄不明白,可以向填制记账凭证的人员或其他人员请教;如果认为记账凭证的处理有错误,可暂停登记,及时向会计主管人员反映,由其作出更改或照登的决定。在任何情况下,凡不兼任填制记账凭证工作的记账人员都不得自行更改记账凭证。
(2)登记账簿要及时。登记账簿的间隔时间应该多长,没有统一的规定,这要看本单位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形式而定。总的来说是越短越好。一般情况下,总账可以三五天登记一次;明细账的登记时间间隔要短于总账,日记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一般一天就要登记一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随时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经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专门人员,必须每日掌握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实有数,谨防开出空头支票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用款。
(3)注明记账符号。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应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4)书写留空。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这样,在一旦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5)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在会计上,数字的颜色是重要的语素之一,它同数字和文字一起传达出会计信息,书写墨水的颜色用错了,其导致的概念混乱不亚于数字和文字的错误。
(6)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对在登记账簿中使用红色墨水的问题,依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7)顺序连续登记。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这对避免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8)结出余额。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一般说来,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在余额栏内标注的“0”应当放在“元”位。
(9)过次承前。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也就是说,“过次页”和“承前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本页最后一行内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然后过次页并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二是只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写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不在上页最后一行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后过次页。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对“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的结计方法,根据不同需要作了规定,
第一,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这样做,便于根据“过次页”的合计数,随时了解本月初到本页末止的发生额,也便于月末结账时,加计“本月合计”数。
第二,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这样做,便于根据“过次页”的合计数,随时了解本年初到本页末止的累计发生额,也便于年终结账时,加计“本年累计”数。
第三,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如某些材料明细账户就没有必要将每页的发生额结转次页。
(10)定期打印。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提出了打印上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以机器或其他磁性介质储存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或数据的直观性不强,而且信息处理的过程不明,不便于进行某些会计操作和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也不利。
发现记账错误时怎样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制证、记账、编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错误。发现记账错误时,根据账簿错误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凡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错误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在账簿中错误文字或数字上划一红线,以示注销。划线时,要划去错误数字的整个数码,不能只划去其中个别数码。然后,在红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旁边盖章以示负责。
(2)红字更正法。当记账凭证中使用会计账户错误,或借贷方向错误,或金额记录错误,并且已经登计入账从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更正时,首先,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凭证完全相同而金额是红字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更正××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计入账,冲销原有的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份符合经济业务内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
(3)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虽然记账凭证中应错、应贷账户没有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这样,就补记了少记的数字,使全部金额符合实际。采用此法时,须在补充记账凭证的摘要栏内注明补充哪个月的哪一号记账凭证。
什么是单式记账?
单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其特点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各账户之间没有严密的对应关系,账户记录也不可能相互平衡。由于这种方法没有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目前,很少有单位采用这种记账方法。
什么是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在我国,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现在规定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一种。
复式簿记的演变,从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备形式,大约经历了300年左右(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这一演变过程都发生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当时,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很快,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发达的商品经济,特别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跃的商业(包括海上贸易)和银钱兑换业,都迫切要求从簿记中获得有关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信息。经过一段孕育时期以后,簿记的方法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的复式簿记法在意大利诞生了。这一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佛罗伦萨式——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1211—1340年)。这一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家采用的簿记为代表(这是目前保存的意大利最古老的会计账簿,现收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奇.拉乌莱芝纳图书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转账;
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人名账户);
记录形式——叙述式(借贷上下连续登记)。
(2)热那亚式——复式簿记的改良阶段(1340一1494年)。这一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为代表(这是会计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册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人名账户)外,还包括商品、现金(物名账户);
记录形式——左借右贷账户对照式(两侧型账户)。
(3)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1494一1854年)。这一阶段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著名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rithmetica,Geo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一书的正式出版为代表。本书的出版,使得复式簿记的优点及方法很快为世人所认识,并广为流传,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至1854年,爱丁堡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出现,会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现金(人名账户与物名账户)外,还包括了损益与资本(损益账户与资本账户);
记录形式——账户式。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有什么涵义?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宇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借贷记账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记账规则是记录、登记各类经济业务的科学法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有什么不同?
会计分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确定并列示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简明记录。会计分录的格式和要求是: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会计分录不同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要求要素齐全,并有严格的审核与编制程序,而会计分录则只是表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科目与金额,是记账凭证的最简化形式。会计分录通常只是为了讲解方便而出现在书本之中,在会计实务中是很少出现会计分录的。
什么是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即是将同一笔经济业务,一方面计入总账账户,另一方面也同样计入其所属的明细账账户。但对无明细账户的,不必要在总账外再设明细账,避免重复登记。
什么是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指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会计账户处理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短期投资的入账成本如何确定?
短期投资的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各种股票、债券、基金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者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不构成投资成本。具体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3)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单独核算。涉及补价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①收到补价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②支付补价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短期投资成本,
①收到补价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②支付补价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购入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如何处理,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贷: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如何记账?
(1)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余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如果涉及补价的,分别情况处理,
①收到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余额)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②支付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余额)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在“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单独核算。
以短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短期投资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以存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产成品、库存商品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存货按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下同)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库存商品等(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按支付的补价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固定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固定资产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按换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按换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按换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按支付的补价)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以无形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无形资产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按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无形资产(按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按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以长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长期投资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如何记账?
(1)收到的原已记入应收项目的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2)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如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以后又恢复,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本科目的贷方余额
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大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按其差额提取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高于成本,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企业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出售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应作如下处理,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投资收益(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成本和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的差额)
贷:短期投资(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
投资收益(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成本和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的差额)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时,其结转的短期投资成本,可以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出售部分的成本。部分出售某项短期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应收款项及坏账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和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应以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为依据,有关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参见“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应以实际发生额为依据,计价时还需要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
(1)企业发生的应收帐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确认的收入为基础计算)
(2)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需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确认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确认的收入为基础计算)
(3)在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于应收账款收回时,将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确认的收入为基础计算)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款项)
财务费用(按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
贷:应收账款
债权人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如何记账?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紧张,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票据贴现的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不带息票据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注: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加3天的划款日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贴现凭证第四联收账通知,,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如为带息应收票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即,
借:银行存款(按商业汇票的贴现收入)
财务费用(按贴现收入小于票面价值的差额)
贷:应收票据(按贴现商业汇票的面值)
财务费用(按贴现收入大于票面价值的差额)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支款通知和拒绝付款理由书或付款人未付票款通知书时,按所付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时,应按转作贷款的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时如何记账??
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价值,借记“物资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在途物资?或?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如为应付则记贷方)
贷:应收票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的背书转让,
借:在途物资?或?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如为应付则记贷方)
贷:应收票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财务费用(按尚未计提的利息)
应收票据到期被银行退票时如何记账?
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本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账款(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贷:应收票据
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
设置备用金如何记账?
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如有经常性的零星支出,为了方便支付,减少报销手续,可以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设立备用金的部门,对于领用的备用金应当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销。
拨出备用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也可单设“备用金”总账科目)
贷:现金
财务部门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时,销数和拨补数都不再通过“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核算,即,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
什么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但下列情形不属于债务重组:①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正常条件转为其股权(因为没有改变条件);②债务人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此时应按清算会计处理);③债务人改组(权利与义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④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借新债与偿旧债实际上是两个过程,旧债偿还的条件并未发生改变)。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③债务转为资本;④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其中前三种属于即期清偿债务,后一种属于延期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在债务重组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与该科目相关的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资产的减值准备等)。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账面价值。
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在债务重组日进行会计处理时,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1)基本原则。债务重组日,债权人、债务人均不得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如有收益也只能计资本公积),但确认重组损失。
(2)债权人入账价值的确认原则。①对于实际收到或将会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等,以实际收到或预计将会收到的价值入账;实际收到或预计将会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价值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②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以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入账价值,根本不产生损益。
(3)债务人重组差额的确认原则。用于偿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应付账款等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用于偿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应付款款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4)相关税费的确认。在债务重组中发生的有关税费,对于债权人,应计入收到资产的入帐价值中;对于债务人,则与用于偿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一并计算。
(5)涉及到补价时的处理原则。涉及到补价时,会计处理上可视为两笔业务处理:一是对补价的处理,二是对债权债务的处理(见(2)、(3))。
对于债权人,如支付补价,补价作为增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处理,借记相关资产,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收到补价,补价作为应收债权的部分收回,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等。
对于债务人,如支付补价,补价作为债务的部分偿还,借记应付账款等,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收到补价,补价作为非货币性资产的补偿,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相关资产等。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即债权人豁免债务人部分债务的,债权人应将给予他分人豁免的债务作为损失,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应将豁免的债务转入资本公积。
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100000元。由于甲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支付60000元货款,余款不再偿还。甲企业随即支付了60000元货款。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10000元的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乙企业(债权人)应在债务重组日作如下会计处理:?
乙企业的债务重组损失=100000-60000-10000=30000(元)?
借:银行存款 60000?
坏账准备 1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30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100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短期投资管理的,债权人应按重级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目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借:短期投资
坏帐准备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借:短期投资
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贷款80O00元,甲企业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以其持有的短期股票支付货款,甲企业短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余额为60000元,已提跌价准备为8000元。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5000元的坏账准备,对收到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核算。根据上述资料,乙企业应在债务重组日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短期投资 75000?
坏账准备 5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存货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存货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格结转债权,按债权的账面价值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存货。受让的存货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不涉及,待期末与其他资产一并考虑减值问题。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存货的入账价值或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和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坏帐准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坏帐准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受让的非现金资产中,除存货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存货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存货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700000元。由于甲企业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甲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偿还债务,该产品的销售价格550000元,实际成本440000元。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乙企业接受甲企业以产品偿还债务,将该产品作为产成品入库,并不再单独支付给甲企业增值税额;乙企业未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606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00?(550000×17%)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700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长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全权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长期投资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受让的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可暂不考虑,待期末与其他资产的减值一并考虑。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长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坏帐准备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受让的资产中,除投资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投资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用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投资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20×1年12月31日,A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B公司,含税价为468?000元。20×2年5月1日,B公司资金周转暂时发生困难。经双方协议,A公司同意B公司将其拥有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用于抵偿债务。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70?000元,计提的相关减值准备为?51?700元。B公司转让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发生相关费用2000元,A公司对相关债权提取了70?200元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A公司(债权人),
借:长期股权投资397800
坏账准备70?200
贷:应收账款468?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固定资产。受让的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可暂不考虑,待期末与其他资产一并考虑减值问题。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或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坏帐准备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受让的资产中,除固定资产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固定资产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20×1年2月10日,深广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红星公司,同时收到红星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当年8月10日,红星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兑现出据,经双方协议,深广公司同意红星公司用一台设备抵偿该应收票据。这台设备的历史成本为120000元,累计折旧为30?000元,清理费用等1000元,计提的减值准备为9000元。深广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深广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103500
贷:应收票据1035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无形资产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无形资产。受让的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可暂不考虑,待期末与其他资产的减值一并考虑。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或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受让的资产中,除无形资产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用地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无形资产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广源公司于20×1年7月10日从深大公司购得一批产品,价值200?000元(含应付的增值税),至20×2年1月尚未支付货款。经与洪大公司协商,大公司同意广源公司以一项专利技术偿还债务。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195?000元,应交的营业税为?9?750元。广源公司未对转让的专利技术计提减值准备,深大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深大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200?000
贷:应收账款200?000
债务转为资本时如何债权人记账?
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债权人而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例:20×1年2月10日,深广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红星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收到红星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8月10日,红星公司与深广公司协商,以其普通股抵偿该票据。红星公司用于抵债的普通股为?10000股,股票市价为每股?9.6元。假定印花税税率为4‰,不考虑其他税费。
深广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103884
贷:应收票据103?500
银行存款384
对于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时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1)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清偿的,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首先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
借:坏帐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已计提的坏帐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
贷:应收账款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如果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但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应按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借: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如果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在债务重组时不作帐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债权时,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当期财物费用。
(4)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收益的,根据谨慎原则,债权人在计算将来应收金额时不应将或有收益包括在内。或有收益待实际收到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例:深广公司持有红星公司的应收票据为20?000元,票据到期时,累计利息为1000元,红星公司支付了利息。由于红星公司财务陷入困境,深广公司同意将红星公司的票据期限延长二年,并减少本金5000元;票据延长期间不计算利息。深广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由于没有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差额?5?000元作为当损失。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票据——应计利息1000
借:应收账款15?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5?000
贷:应收票据——面值20?000
对于混合重组方式下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混合重组方式,指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油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根据组合方法不同混合重组可以有多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大体概括成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以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
第二类,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
第三类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并对该债务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
在混合重组方式下,债权人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以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先以收到的现金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再按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进行债务重组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处理;
(2)以及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先以收到的现金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再分别接受让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的公允价值占其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现金后的余额进行分配,以确定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
上述重组中,如果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应在按上款规定计算确定的各自入账价值范围内,就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相对比例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当然,如果重组协议本身就明确地规定了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清偿债务金额或比例,则只要直接按协议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就可以了。
(3)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并对该债务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现金后的余额先按以上(2)的规定进行处理,再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日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处理。
例:深广公司特有红星公司的应收票据为?20?000元,票据到期时,累计利息为?1000元。由于红星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经与深广协商。同意红星公司支付5?000元现金,同时转让一项无形资产以清偿该项债务。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4?000元。红星公司因转让无形资产应交纳的营业税为900元。假定红星公司没有对转让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且不考虑其他税费。
深广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5000
无形资产16000
贷:应收票据21000
以应收账款换入应收账款时如何记账?
企业以应收账款换入应收账款,或者以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换入的应收账款,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如果换入的应收账款的原账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应按换入应收账款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坏账准备。
企业以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多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多项资产的,按照换入应收账款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换入除应收账款以外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换入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的全部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换入的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后的余额进行分配,并按分配价值作为其换入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
涉及补价的,如收到的补价大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后,再按上述原则进行处理;如收到的补价大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首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再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
提取坏账准备时如何记账?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并合理地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提取坏账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冲销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时如何记账?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资本投入业务怎样记账?
为了核算投资者(股东)的资本投入,反映股东权益,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金”账户。企业收到以现金出资方式投入资本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单位”账户。
企业收到以实物出资方式投入资本时,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累计折旧”、“实收资本--××单位”账户。或借记“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单位”账户。
企业收到以无形资产出资方式投入资本时,借记“无形资产”及有关明细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单位”账户。
企业按规定增资时,应调整注册资本记录。用提留的资本公积金作为增资时,借记“资本公积”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短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短期借款”账户;归还借款时,借记“短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有关短期借款的利息参见后面的“借款利息怎样记账?”项目。
长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如将款项存入银行,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如果用借款直接购置固定资产或直接支付工程项目款,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
借款利息怎样记账?
企业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分别情况处理,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预提时,按预计应计入费用的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实际支付月份,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尚未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
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及借入外汇贷款的外币折合差额,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竣工决算以后在规定的还款期内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
发行债券怎样记账?
债券可按面值发行,也可按溢价、折价发行。
企业以面值发行债券时,按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账户,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
企业溢价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按债券的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金额的差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
企业折价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金额的差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债券的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企业如果自行发行债券,需要支付印刷债券的印刷费,如果委托代理发行,不仅要支付印刷费,还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手续费和印刷费,应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和应计利息怎样记账?
溢价或折价摊销额的计算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直线法,即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由于溢价或折价摊销是利息费用的调整,每期利息支出中应扣除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则转为利息支出,因此,债券利息的核算实际上包含着摊销的核算。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接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折价发行债券,接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
应付债券还本付息怎样记账?
债券到期应归还债券持有者本金。在债券的整个偿还期内,溢价和折价都已摊销完毕,因此,归还债券本金和利息时,可以不考虑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全部按债券的票面价值和利息归还,按票面价值和利息,借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购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固定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具体说来,
(1)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值(扣除原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3)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记账。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购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接原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记账。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什么情况下可以变动其入账价值?
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一般不得任意变动其入账价值,但发生下列情况可以变动其入账价值,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购入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全新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出的买价,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企业购入旧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售出单位的账面原值借记“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按两者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
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计入“在建工程”账户,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根据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明细表作记账凭证,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即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自行建造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按建造时实际发生的全部建造费支出,根据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等,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账户。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单据或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接受捐赠时发生的有关费用,亦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该固定资产已经使用过,还要估计其新旧程度,以确定其净值。收到捐赠固定资产时,以其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以其净值贷记“资本公积”账户,以两者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经营性租入是临时租入,资产所有权不属承租人,承租人只定期支付租金。其核算程序一般如图2-1所示,
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银行存款 待摊费用 制造费用
───┬───? ────── ───────
预付租金 各期支付租金
──────→ ──────→
第三篇 记账篇(二)
图2-1
固定资产的改良怎样记账?
固定资产的改良是指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使其质量和功能得以改进。企业对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所发生的支出,是资本性支出。改良工程所发生的成本及发生的变价收入,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完工以后,将改良工程的净支出并人原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调整其原始成本,原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不变。对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改良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固定资产的折旧怎样记账?
在会计实务中,各月计提折旧的工作是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完成的。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其中: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额,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额,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固定资产出售怎样记账?
企业将多余、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时,首先应注销被出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即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其次应按双方协定的价格,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最后,应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出售固定资产所获得的实际收入,如果高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应按其差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如果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应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怎样记账?
固定资产报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磨损或陈旧,使用期满不能继续使用;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代。固定资产报废,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退出企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在清理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清理费用,同时还可能取得一定的变价收入。因此,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注销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2)结转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3)支付清理费用。按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4)结转清理后的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固定资产毁损的核算比照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方法处理。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怎样记账?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应根据盘存凭证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凭证,经有关人员签证后送交企业会计部门,为盘盈固定资产开立固定资产卡片,并按重置价值和估计已提折旧额估价入账。
盘盈固定资产在未按规定程序批准之前,不能增加营业外收入,应先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登记在“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即按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估计已提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按重置完全价值与累计折旧的差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
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注销手续。在按规定程序批准之前,应将固定资产卡片从原来的归类中抽出,单独保管。同时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累计折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同时按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账户,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
租出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租出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租出时,将其由不需用固定资产转为租出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账户;按月提出折旧费与大修理费用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固定资产租出”账户,贷记“累计折旧”、“预提费用”等账户;收到租出固定资产的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租出”账户。
固定资产投资转出怎样记账?
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注销固定资产和已提折旧,借记“长期投资”、“累计折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修理怎样记账?
固定资产的修理分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和固定资产中小修理.固定资产大修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局部更新,其主要特点是:修理范围大、间隔时间长、修理次数少,支出费用大。
根据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不提大修理基金,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应直接计人有关费用。由于大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为了均衡成本负担,企业可根据大修理计划和预计的大修理支出,采用待摊方法或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
大修理费用如果采用待摊的方法,在大修理完工时将修理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处理。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计入“待摊费用”总账账户借方;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计入“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借方。与此同时,由辅助生产车间自营大修理的实际成本,应计入“辅助生产”总账账户和所属修理车间辅助生产明细账的贷方;支付或应付外单位承包进行大修理的工程价款,应计入“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账户的贷方。分月摊销已经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时,应按摊销期内每月平均的应摊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同时记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贷方。
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时,要事先计算各期的预提数额。
固定资产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
预计大修理费用总额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大修理费用预提额=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12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核算方便,减少核算工作量,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额。
在会计核算中,如果采用预提的方法核算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和使用,应通过“预提费用”账户进行核算,企业每月根据计划预提大修理费用时,借记有关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表示已计入产品成本,但尚未支用的大修理费用的增加;实际运用时,借记“预提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表示预提的大修理费用由于支用而减少。如果实际支用数大于预提数,少提部分应借记有关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如果实际支用数小于预提数,多提部分,应借记“预提费用”账户,贷记有关费用账户。
固定资产中小修理又称日常修理,是为了维护和保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状态所进行的经常性修理工作。其特点是:修理范围小、间隔时间短、费用支出少、修理次数多。
由于固定资产中小修理支付的费用较少,经常发生且比较均衡,为简化核算工作,固定资产中小修理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当月的有关费用账户,借记“制造费用”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如果各月发生的中小修理费用极不平衡,为了均衡企业成本负担,也可以采用预提或待摊办法进行核算,其账务处理比照大修理费用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在建工程怎样记账?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处于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按其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两种。企业采用自营方式进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应在“在建工程”账户下按不同的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1)企业购入工程用物资时,应借记“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企业自营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时,应按领用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账户。
(2)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职工工资,应接应负担的工资额,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应付工资”账户。
(3)企业进行工程施工而领用本企业的商品时,应按领用商品的售价结算,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产品销售收入”账户。
(4)企业的生产车间或经营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应按月根据实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5)企业进行工程施工发生的其他支出,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账户。
(6)企业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应根据银行的汁息通知和应计利息额,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属于在建工程的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固定资产的造价,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或出包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等账户;属于已竣工投产项目的借款利息,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长期借款”等账户。
(7)企业外币借款因外币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在工程项目尚未交付使用时发生的,应计入固定资产造价。当外汇汇率升高发生汇兑损失时,应根据汇兑损失额,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等账户,当外汇汇率降低发生汇兑收益时,应根据汇兑收益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期间费用。当外汇汇率升高发生兑换损失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当外汇汇率降低发生汇兑收益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8)工程完工,盘点工程用物资时,如果出现盘亏,应根据盘亏数,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账户;如果出现盘盈,应根据盘盈数,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9)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
企业出包工程,—般情况下,应向承包单位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工程款,然后每月根据完成的工程进度进行结算。企业按规定向承包单位预付工程款时,应借记“在建工程──出包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工程完工收到承包单位账单补付工程价款时,应借记“在建工程──出包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除以上业务外,出包工程的其他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与自营工程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相同。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无形资产按取得的成本入账。入账成本的具体内容因取得方式而异,
(1)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买价、手续费及其他资本性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自创并经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试验费用、模型制作费用、研制费、制图费、律师费、设计费、工资、申请登记费以及其他费用等全部支出。
(3)股东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或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4)接受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所附单据的金额入账,如果无法取得单据,参照同类无形资产的市价即重置成本入账
此外,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确认,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购入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其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例如:A公司从技术市场购入A专利技术,双方议定结算价格为50?000元,以支票支付。取得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A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自创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自行研制开发的无形资产(如专利),能否成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生的科研开发费,一般都列入当期损益。当研制成功,取得了专利权,并确实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有较大的确指支出时,再将确指支出本金化。项目的确指支出包括申请专利的登记费、律师费和专门为该专利发生的试验费。
例:某公司申请B专利成功,过去发生的确指支出有试验费用150?000元,专利登记费20000元,律师费30?000元,已分别计入各会计期的“管理费用”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B 200?000
贷:管理费用200?000
收到外单位投资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收到外单位投资的无形资产,按经过评估的协议价格,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例:A公司收到投资方B公司以场地使用权方式投入的资本,经各方协商场地使用权作价500?000元。办理法律手续并取得场地使用权时,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场地使用权 500?000
贷:实收资本--B公司500?000
无形资产转让怎样记账?
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可以依法转让。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有两种方式:一是转让其所有权;二是转让其使用权。
(1)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时,出让方丧失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全部注销,所得收入属于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
例:A公司将拥有的A专利权出售给B公司,协商作价100?000元,入账价值80?000元,当前摊余价值75?000元。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75?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A75?000
(2)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时,出让方仅让渡给其他企业部分使用权,出让方不丧失原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受让方只有根据合同的规定进行使用的权利。因此,出让方无须改变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让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与转让有关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例:A公司将专利权A的使用权转让给B公司,合同规定专利使用费每年10000元,本年的使用费B公司已用支票支付,转让业务发生咨询费1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无形资产摊销怎样记账?
无形资产的摊销,按月进行。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无形资产”账户。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过受益年限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而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经营期短于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经营期的年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且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
开办费怎样记账?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费用发生时,应借记“开办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日起,按不超过五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开办费不大的,也可以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开办费”账户。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怎样记账?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经济业务主要有支出和摊销两类。在发生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原材料”等账户。工程完工后,将成本转入“递延资产”账户(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账户,贷记“递延资产”账户。
存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记账”。存货实际成本的构成,因存货的取得方式而异,
(1)购入的存货。购入存货的成本是指采购成本,通常包括:①买价。指购入存货发票上所列的货款金额,不包括应负担的增值税(小规模企业除外)。②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和运输保险费。③途中合理损耗。④整理准备费。⑤交纳的税金。指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如进口关税等。增值税是否计入存货成本,要看其按税法规定是否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要计入存货成本,可以抵扣的计入“应交税金”账户而不计入存货成本。
(2)自制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自制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间接制造费用。间接制造费用应以合理的标准分配给有关的成本对象。
(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加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加工费和往返运杂费及应负担的税金。
(4)接受捐赠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缴纳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市价计价。
5、投资人投入的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投资协议确定的价值或者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6、盘盈的存货。盘盈存货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入账。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核算包括材料收入的核算和材料发出的核算。企业的材料品种不一,规格复杂,收发频繁。如果材料供应不足,生产就会受影响;相反,如果材料储备过多,又会造成材料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地组织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按材料品种、规格反映材料收发和库存数量和金额,按材料的类别反映材料资金的增减变化和占用情况。
材料明细分类核算应包括数量核算和价值核算两部分。材料收发、库存的数量核算,由仓库人员负责;价值核算由财会人员负责。根据这一要求,企业可以采用设置“两套账”或“一套账”的方式,进行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
所谓两套账方式,是指仓库设置材料卡片,核算各种材料收发结存的数量,财会部门设置材料明细分类账,核算各种材料收发结存的数量和金额。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两套账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缺点是:重复记账,工作量大。
所谓一套账方式。是指仓库按品种、规格设置的材料卡片与财会部门设置的材料明细分类账合并,实行“账卡合一”,即把材料卡片与材料明细分类账合并为一套账,由仓库负责登记数量,财会人员定期到仓库稽核收单,并在材料收发凭证上标价,登记金额,账册平时放在仓库。
材料卡片,是登记材料收发结存数量的明细记录,应按材料的品种、规格开设,根据收发料凭证,按日逐笔登记,序时地反映各种材料收发结存的实物数量。材料卡片应按材料类别和编号顺序排列,或按类别装订成活页账,以便保管。
材料明细分类账又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由财会部门按材料品种、规格设置,采用收、发、余三拦式。登记方法是:根据收料凭证序时逐笔登记“收入”拦;根据发料凭证序时逐笔登记“发出”拦。从该明细账中,不仅可以取得各种材料的数量资料,而且可以取得各种材料的资金增减和占有的核算资料。
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由于企业的各种材料是分次分批购进的,而每次购进的材料,单价又往往不同。因此,在每次发料时,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究竟按哪一批的单价计价。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计价。但是,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核算包括材料收入的核算和材料发出的核算。
(1)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企业材料收入的来源有外部购入、自制、委托加工收回和盘盈等。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凭证确认的材料收入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入材料成本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下同)账户,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②对于已支付货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运达的采购业务,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借记“在途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待收到材料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在途材料”账户。
③对于材料已到,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可以按材料的暂估价格(或合同价格等)计价,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④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根据有关规定预付材料价款时,按照实际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根据发票账单等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原材料”账户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小规模纳税企业应按价款、税额的合计数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按补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退回上项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
⑤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应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委托加工材料”账户。
⑥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原材料作价投资时,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投资方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接受投资的企业对于转入的材料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的材料价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两者之和,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⑦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等,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捐赠方也要缴纳增值税,接受捐赠的企业对其收入的材料,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的材料价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两者之和,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⑧从生产中回收的废料,应根据废料交库单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等有关账户,以冲减材料费用。
⑨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毁损的原因,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属于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视同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不另作账务处理;属于运输部门或有关单位等的责任造成的短缺毁损,应向有关单位或责任人索赔,按照赔偿请求单等所列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在材料收入业务较少的企业中,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可以根据收料凭证逐日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在材料收入业务较多的企业中,则可以根据收料凭证,整理汇总,定期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于月终一次登记总分类账,进行总分类核算。
(2)材料发出的核算。企业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记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委托加工材料”、“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如果企业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材料用于增值税的非应税项目,按照税收的有关规定,应视同对外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可见,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收发核算,从材料日常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全部是按实际成本计价的。这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材料计价工作量是极为繁重的。而且,在这种计价方式下,看不出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是节约还是超支,难以从账簿中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计价方法一般只适合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且具备材料计划成本资料的企业,则应采用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方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收发核算的主要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其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明细分类核算,应设置三种明细分类账,
(1)材料明细分类账。仓库应按材料的品种和规格设置一套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材料明细分类账或材料卡片。由于材料的收发都按固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因而这种明细分类账或材料卡片的收入和发出栏只记数量,不记金额,结存栏分别记数量和金额,但金额栏不必逐笔计算登记,可以在月末时,根据材料的结存量和计划单价计算登记。除仓库设置的材料卡片外,企业财会部门还应按仓库和材料类别设置只登记金额的材料明细账。该明细账根据仓库转来的材料收发凭证,按期归类汇总登记,反映各类材料资金的占用情况。它与仓库设置的材料卡片可以起到相互核对和相互控制的作用。
(2)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是用来提供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
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根据审核后的有关凭证,序时登记。借方金额根据付款凭证等有关单据,按实际采购成本登记;贷方金额根据计划成本计价的收料单登记。月终,将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对比的差异,一次结转到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中去。对于只有借方金额而无贷方金额即已付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应逐笔转入下月的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内,以便材料验收入库时进行账务处理。
(3)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是用来反映各类或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和差异率,为调整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提供依据。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与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口径应相一致。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率,就可以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收发核算的主要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其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1)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确定的材料成本,借记“材料采购”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入材料成本的,下同)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企业,下同)账户,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②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采购材料,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应支付的全部款项,贷记“应付票据”账户。材料验收入库时,应根据收料单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
③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根据有关规定预付材料价款时,按照实际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时,根据发票账单等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材料采购”账户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时,按补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退回多付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
④月份终了,根据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包括本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上月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根据“材料采购”账户计算材料采购业务成果,结转成本差异。当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节约额,借记“材料采购”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当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超支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
⑤对于发票账单已到,但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记载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额,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同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⑥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等单据而材料已到的业务,应在月末按材料的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账户。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⑦企业入库的自制材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⑧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毁损的原因,分别处理:属于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视同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属于供货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如果货款尚未承付,应按短缺的数量和发票的单价计算拒付金额,填写拒付理由书,向银行办理拒付手续,然后按实际承付的数量和金额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已支付货款,应向供货单位索赔,冲减采购成本,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属于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应按采购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查明原因后,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其中,经批准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超定额损耗,应借记“材料采购”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
⑨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原材料作价投资,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增值税额之和,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⑩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额两者之和,贷记“资本公积”账户;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2)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①领用和退回的材料。属于生产和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属于企业在建工程领用的,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属于独立销售机构领用的,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产品销售费用”账户,
贷记“原材料”账户;生产车间退回剩余的材料,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月末,结转生产车间已领未用下月仍需继续使用的材料,按计划成本结转(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月末结转本月耗用材料等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宇),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②交库的下脚料。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
③对外销售的材料。对外销售时,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按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额登记销项税,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
④投资转出的材料。企业对外投资转出的材料,应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按规定计算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反映投资额,借记“长期投资”账户,按投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账户,按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按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
第四篇 算账篇 (一)
1.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2.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3.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4.怎样计算奖金?
5.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6.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7.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8.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9.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10.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11.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12.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13.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14.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15.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16.在备抵坏账法下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17.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9.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20.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21.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22.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23.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24.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25.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26.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7.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28.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29.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0.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1.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2.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3.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4.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
35.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6.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7.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38.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9.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0.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1.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42.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3.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4.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45.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46.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47.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48.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四、算账篇
36.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37.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38.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39.怎样计算奖金?
40.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41.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扣?
42.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43.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44.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45.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46.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47.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48.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49.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50.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1.采用账龄分析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1.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2.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3.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54.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55.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56.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57.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58.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59.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60.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61.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62.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63.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4.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5.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6.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7.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8.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9.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
70.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1.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2.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73.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4.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5.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6.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77.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8.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9.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80.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81.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82.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83.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算帐篇
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应付职工的计时工资是根据工资标准、考勤记录和有关制度计算的。具体计算过程又因采用月薪制或采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采用月薪制计时工资时,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额×缺勤天数
其中:月标准工资可以根据工资卡片的记录取得,缺勤记录可以根据考勤记录取得,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节假日7天及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付工人的计件工资是按产量工时记录的个人(或班组)完成的合格完工产品产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的。此外,生产中产生的废品,如果是材料缺陷(材废)原因造成的,则按相应的计件单价照付工资,如果是加工失误造成的,不付计件工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如果工人(或小组)在1个月内加工多种不同产品,而且各种产品的计件单不同时,则分别按上式计算每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后汇总即为应付该职工(小组)的计件工资额。
上述公式中的计件单价,应该是某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乘以制造该种产品所需要的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求得。
实际工作中,计件工资还可以按完成定额工时乘以工时单价(经测算确定的小时工资率)计算,
首先,计算月份内完成的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公式为,
完成定额工时数=∑(每种产品完成数量×该种产品单位定额工时)
其中产品完成数包括合格产品数量和料废品数量。
其次,根据定额工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应付计件工资,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单价
在企业实行小组集体计件工资时,应按上述方法首先计算出小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分配。
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按照考勤记录的加班加点天数或加点时数和职工的日工资率或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天数×日工资率+加点小时数×小时工资率
怎样计算奖金?
各种经常性奖金,包括综合奖、单项奖等,应根据企业制定的奖金支付标准和得奖条件计算。如果是按照班组集体计算的奖金,还应按统一的标准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在班组集体内部成员间进行分配。
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职工在非工作期间如病假、工伤、公假、产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在规定的假期内按一定标准照付工资。这些工资必须按照具体规定进行计算。主要规定如下,
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公假、产假、探亲、婚丧假期间,在规定的假期时间内,照标准工资金额发放。
职工因病请假或非因公治疗期间,工资支付标准随时间长短不同而有区别。具体规定为,
病假或治疗在6个月以内,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应按工龄长短和本人的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具体规定见下表(表4-1),
表4-1
工 龄
支付标准工资的比例
不满2年
60%
满2年不满4年
70%
满4年不满6年
80%
满6年不满8年
90%
满8年及8年以上
100%
注:具体支付标准依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病假或非因公治疗在6个月以上(长休病假),按工龄长短和其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见下表(表4-2),
表4-2
工 龄
支付标准工资的比例
不满1年
40%
满1年不满3年
50%
满3年及3年以上
60%
注:具体支付标准依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伤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病假工资=日标准工资×相应的百分比×病假天数
或 应扣病假工资=日标准工资×(1-相应百分比)×病假天数
怎样计算各种代扣款项?
会计人员在计算出职工应付工资后,在工资发放时,企业财会部门需要根据有关单位和部门转来的扣款通知及有关规定代扣的一些款项,如房租、水电费、家属医药费、互助金等,再计算出实发工资。
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原价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各企业应当根据具体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必须同时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个方面的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原值(原价)为计算依据。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情理费用后的数额。由于固定资产的预计残余价值和预计清理费用难以准确计算,为了避免人为地高估或低估固定资产净残值,国家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比例在原价的3-5%内确定,净残值率低于3%或者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计算,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应根据核定的月折旧率和月初应?
固定资产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
(1)个别折旧率。是指根据某项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确定的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00%
该项固定资产原值
或=
该项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该项固定资产原值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分类折旧率。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类计算的平均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00%
该类固定资产原值
或=该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该类固定资产原值×100%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值×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3)综合折旧率。它是指按全部固定资产计算的平均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月综合折旧率=
∑各项固定资产原值×各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各项固定资产原值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它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固定资产的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的多少对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提折旧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这两个基本因素,而且应该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清理费用这两个因素。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件、器材等残余价值。这部分残值,应在计算折旧时预先估计,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去;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所需的拆卸、搬运等费用。由于这些费用是使用固定资产的一种必要的追加耗费,因此应预先估计并连同原价一起由使用期间的产品成本平均负担。固定资产残值扣除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净额为固定资产净残值。
综上所述,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1)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里程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3)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工作总台班数
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快速折旧法又称加速折旧法、递减折旧费用法,即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前期提得较多,务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年限中尽早地得到补偿的一种计算折旧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依据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我国只有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帐面上每期期初的折余价值乘以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确定各期的折旧额的,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式中,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2×
1
预计使用年限
×100%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预计残值收入剩余使用年限
>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
为了便于企业使用这一折旧方法,简化核算手续,有关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例:某项设备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残值收入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各年折旧额如下表(表4-3),
表4-3单位:元
年份
期初帐面折余价值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帐面折余价值
1
80000
40%
32000
32000
48000
2
48000
40%
19200
51200
28800
3
28800
40%
11520
62720
17280
4
17280
7640
70360
9640
5
9640
7640
78000
2000
注:表中折旧率=2×1/5×100%=40%
由于(17280-2000)/2>17280×40%
即7640>6912
所以,从第四年起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年折旧额为7640元,即(17280-2000)/2。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例: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残值为8000元,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如下,
根据公式,折旧率的分母为6+5+4+3+2+1=21;分子第一年为6,第二年为5,第三年为4,第四年为3,第五年为2,第六年为1。即,
第一年的折旧率=6/21=28.57%
第二年的折旧率=5/21=23.81%
第三年的折旧率=4/21=19.05%
第四年的折旧率=3/21=14.29%
第五年的折旧率=2/21=9.52%
第六年的折旧率=1/21=4.76%
根据各年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80000-8000)72000元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表4-4),
表4-4单位:元
年份
原值-残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1
72 000
28.57%
20 570.40
20 570.40
2
72 000
23.81%
17 143.20
37 713.60
3
72 000
19.05%
13 716
51 429.60
4
72 000
14.29%
10 288.80
61 718.40
5
72 000
9.52%
6 854.40
68 572.80
6
72 000
4.76%
3 427.20
72 000
第四篇 算账篇 (二)
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当前银行存、借款利息的计算规定及方法如下:企业单位的存款帐户、定期调整和下贷上转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计算利息,计息日为每季末20日;对工商企业实行逐笔核贷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或按贷款收回日计算利息,按季计息的计息日为每季末20日;单位撤销帐户或转移帐户,于结清帐户时随时结计利息。银行计算存、贷款利息的公式如下,
本金×时期×利率=利息
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利息
利息本金×时期=计息积数
日利率=月利率÷30
或=年利率÷360
月利率=年利率÷12
计息时期“算头不算尾”,即:存款从存入之日起,算至支付的前一日止;贷款从借入之日起,算至归还的前一日止,两者均按实际存款或贷款天数计算利息。
对逐笔计息的存、贷款,其计息时期,满月的按月计算;有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可以全部化为天数计算;满月的无论大小,均按30天计算;零头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
对活期存、借款,均按实际存款或借款的天数计算利息。如果银行利率调整,存、贷款利息则采取分段计息,银行按每段时间和利率,分别计算,然后加总。
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企业发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其计提依据是债券面值和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公式为,
每期应计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票据到期日的计算分两种情形,
(1)约定在若干月后支付的(以“月数”表示)票据。①月末出票的,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日为到期日。如:5月3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31日。②月中出票的,以到期月的同一日为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20日。
(2)约定在若干天后支付(以“天数”表示)的票据,应收票据的到期日计算为“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70天到期,则到期日为7月29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例:2000年3月23日,?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5月2日,?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计算如下,
票据到期值=10000×(1+6%/2)=10300(元)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由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30+30+31+31+23-1)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10300×8%×144/360=329.60(元)
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坏帐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企业发生坏帐,造成坏帐损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企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①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②因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③债务人较长时期内(如超过3年)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等,具体彩何种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3)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这一方法是按照会计期末应收帐款的帐面余额用一定的百分比估计坏帐损失,也就是简单地用一个估计坏帐率乘以会计期末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估计坏账率应按以往的数据资料加以确定,企业发生的坏账多,这一比率就应高些,反之,则低些。应用余额百分比法有首次计提和以后每年末调整计提两种情况。例如,某企业年末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000元,提取坏帐准备的比例为3‰,则首次计提时,应提取的坏帐准备为3000元(1000000×3‰)。在此以后,每年末坏帐准备的调整,应分别情况处理,
(1)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小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补提。
(2)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大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退回。
(3)坏帐准备的余额在借方,应按应提数额与借方余额之和提取坏帐准备。
期末坏帐准备帐户的调整,应使其贷方余额符合规定的比例。
例: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46398元,“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530元,若按5%计提坏帐准备2320元,则应补提790元,会计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790
贷:坏帐准备790
用备抵法估计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后,如发生坏帐,则不必再借记“管理费用——坏帐损失”科目,因为坏帐损失在估计时已列作当期费用。所以,只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即可。例如,某客户所欠的帐款100?000元已确认为坏帐,注销时须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帐准备100?000
贷:应收帐款100?000
51.采用账龄分析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帐龄分析法是按照应收帐款欠帐日期的长短来估计坏帐损失和计提坏帐准备的。一般认为,欠帐的时间越长即帐龄越长,帐款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应估计的坏帐损失和计提的坏帐准备也越多。通常,在估计时将应收帐款按欠帐期限的长短分成几个区段,按不同区段估计一个坏帐百分率,然后,相加后即确定应估计的坏帐损失总额和坏帐准备金额,与“坏帐准备”科目期未的帐面余额比较,以其差额作为本期应提的坏帐准备数。
例如,表4-5是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对应收帐款各客户欠帐日期的分析,表2是根据表1估计的坏帐损失数。
表4-5应收帐款账龄分析表
2001年12月31日
客户名称
账面余额
未过清偿期
拖 欠 情 况
3月以下
3-6个月
6月-1年
1-2年
2年以上
A
8900
8900
B
3470
3470
C
11000
4000
7000
D
9928
3718
6210
E
7600
7600
F
5500
5500
合计
46398
12900
10470
3718
6210
7600
5500
表4-6坏账损失估计表
2001年12月31日止
拖欠情况
账面余额
估计坏账%
估计坏账损失
未过清偿期
12900
1
129
3个月以下
10470
3
314
3-6个月
3718
5
186
6月-1年
6210
10
621
1-2年
7600
20
1520
2年以上
5500
40
2200
合计
46398
-
4970
因为4970元是万胜商厦包括至2001年12月31日止所有应收帐款46398元上估计的坏帐损失总额,所以,应将12月31日估计坏帐前的“坏帐准备”科目的余额调整至需要估计的4970元。假使调整前,“坏帐准备”科目的原有贷方余额为1530元,则经表4-6计算的估计坏帐准备应为3440元。编制的调整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3440
贷:坏帐准备(4970-1530)3440
在调整“坏帐准备”科目前,如原科目为借方余额时假定为借方360元,则须冲销原有借方金额后再贷记估计的497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应为:?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5330
贷:坏帐准备(=497+36)5330
应该看到,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法在估计坏帐损失的金额时是根据客户拖欠日期的长短分别按不同的坏帐率估算的,似乎比销售收入百分比法要细腻一些。但是,它计列坏帐损失的会计期有的并不是记载商品销售收入的同一个会计期,如本例估计的坏帐损失4970元中包括了欠帐在一年以上的应收帐款13100元上估计的3720元,而这13100元商品销售收入是1996年、1995年甚或更早的会计期内已确认的收入,显然也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51.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销售收入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销售收入金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帐损失。由于销售收入中的现销部分不会产生坏帐,所以在估计时要特别注意企业赊销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结合以往发生坏帐的经验数据不使坏帐估计过大,以免影响当期利润。实际发生坏帐时,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例:大江集团2001年全年赊销金额为560000元,如果估计坏帐损失为赊销金额的10%,则年末的分录为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56000
贷:?坏帐准备56000
企业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数与估计数总有出入。正常情况下,“坏帐准备”科目有贷方余额,但在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大于估计发生的坏帐损失时,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坏帐损失估计过低,必然少计了当期费用,使应收帐款的净变现价值偏大;而坏账损失估计过高,又会多计当期费用,低估了应收帐款的净变现价值。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费用支出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核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加强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包括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以及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的制定和修定;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与盘点;原始记录;以及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等。
(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产品成本核算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为,
(1)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2)将本月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和有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可用图4-1表示。
?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耗用的材料费用,是根据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的用途归集和分配的。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业生产用料,应按照产品品种和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用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直接材料”项目;用于生产的燃料,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燃料和动力”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予以归集,然后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项目。对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属于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账户;对于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方面的材料费用,应计入有关的资产价值,不得列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材料费用分配表”(表4-7)进行的,这种分配表应该按照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的类别,根据归类后的凭证编制。如果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还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表4-7材料费用分配表
中兴公司2001年3月
应借账户
成本项目
直接计入
分配计入
费用合计
基本生产车间
A产品
原材料
75 600
22 680
98 280
B产品
原材料
41 700
12 510
54 210
小计
117 300
35 190
152 49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机物料消耗
2 360
2360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机物料消耗
1 410
1410
运输车间
机物料消耗
1 100
1100
小计
2 510
2510
营业费用
包装物
500
500
管理费用
其他材料
860
860
合? 计
123 530
35 190
158 720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98?280
生产成本――B产品54?2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4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运输车间1?100
制造费用2?360
营业费用500
管理费用860
贷:原材料(各有关明细账)158?720
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燃料费用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直接计入或间接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所耗燃料费用,以及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取暖等耗用的燃料费用,则需先按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进行归集。在实际工作中,燃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动力费用也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用于生产的动力费,列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属于照明、取暖等用途的动力费,则按使用部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在实际工作中,动力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表4-8)进行的。
表4-8外购动力费用分配汇总表
中兴公司2001年3月
产品、部门、
项 目
产量
(件)
单位消耗定额(度)
定额耗用量(度)
分配率
应分配金额
A产品-燃料
350
1950
682 500
122 850
B产品-燃料
1200
380
456 000
82 080
C产品-燃料
1500
260
390 000
70 200
供汽车间-水电费
2 000
360
机修车间-水电费
7 500
1 350
一车间-水电费
3 200
576
二车间-水电费
4 100
738
管理部门-水电费
700
126
合? 计
1546 000
0.18
278 280
根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122?850
生产成本――B产品82?080
生产成本――C产品70?2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汽车间3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350
制造费用――一车间576
制造费用――一车间738
管理费用126
贷:银行存款278?280
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企业所发生的工资和福利费用,要划清应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应按产品品种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与分配:凡属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直接人工”项目;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予以归集,然后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项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不应记入成本与费用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则应按用途记入“应付福利费”(如医务部门人员工资)或“固定资产”(如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支出)等账户。
为了按工资的用途和发生地点归集并分配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用,月末应根据不同生产部门的工资结算单和有关的生产工时记录,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然后汇编“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汇总表”。
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本期发生或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项费用。该种费用的特点是先支付、发生,后分期摊入成本、费用。待摊费用的受益期限有的可以明确肯定,有的则不能明确肯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受益期限正确地加以估计。
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账户进行的。发生或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账户的贷方;按受益期限摊销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及“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期末为借方余额,表示已经发生或支付但尚未摊销的费用。“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
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才支付的费用。该种费用的特点是先计入成本、费用,后发生、支付费用。预提费用包括预提租金、借款利息、保险费、修理费用及其他预提费用等。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应根据该费用的受益期限确定。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账户进行的。预提计入成本、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同时按其用途分别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实际支付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期末贷方余额为预提数大于实际支付数,借方余额为实际支付数大于预提数。预提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情况。
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费,也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不单设成本项目,而是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归集,然后再与车间、部门的其他费用一起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折旧费用的分配,通过“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表4-9)。
表4-9折旧费用分配表
中兴公司2001年3月
应借项目
车间部门
2月份折旧额
2月份增加折旧额
2月份减少折旧额
本月折旧额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2970
660
240
3390
辅助生产车? 间
机修车间
1210
150
80
1280
运输车间
930
120
1050
小? 计
2140
270
80
2330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1140
230
110
1260
合? 计
6250
1160
430
6980
借:制造费用3?39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运输车间1?0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280
管理费用1?260
贷:累计折旧6?980
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和入库后发现的废品。按其报损程度和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理费用。对于降价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产品入库后因管理不善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以及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等,都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废品损失核算的根据,是经过质量检验部门填制并审核后的废品通知单。
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应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和分配表等有关凭证,通过“废品损失”账户和“废品损失计算表”来进行(表4—10)。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为了归集与分配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必须首先计算废品的成本。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另一种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计算出的废品成本,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结转废品成本(实际成本或定额成本)时
借:废品损失1?516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1?516
回收废品残料价值时,
借:原材料100
贷:废品损失100?
索取有关赔偿时,
借:?其他应收款400
贷:?废品损失400
将废品净损失转入合格品成本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1?016
贷:废品损失1?016
(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可修复废品损失,指废品在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可修复费品返修以前发生的费用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成本计算单中,不必转出,它不是废品损失。返修时发生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原材料、工资、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以及有关账户的贷方。如有残料和应收赔款,根据废料交库凭证及其他有关结算凭证,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将废品净损失(修复费用减残值和赔款)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及其有关成本明细账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废品损失467
贷:?原材料147
应付工资32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467
贷:废品损失467
表4-10废品损失计算表
项目
原材料
燃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147.00
320.00
467.00
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单位产品成本定额
112.50
23.50
32.50
21.00
189.50
定额成本(8件)
900.00
188.00
260.00
168.00
1516.00
收回残值
100.00
应索取赔偿
400.00
小 计
400.00
188.00
260.00
168.00
1016.00
废品损失合计
547.00
188.00
580.00
168.00
1483.00
第四篇 算账篇 (三)
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进行辅助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劳务作业所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折旧费和维修费,以及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等。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辅助生产由于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分配、转出的程序也不同。完工的工具、模具和各种备品备件等产品,应在完工入库时,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借方,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时,再转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辅助车间提供的电、水、汽、修理、运输等产品和劳务所发生的费用,在对外分配之前先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然后才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配转入“制造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在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般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企业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其编制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参见表4-11),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表?4-1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001年3月
劳务供应劳务耗用
机修车间
运输车间
费用合计
数量
(小时)
费用
数量
(公里)
费用
待分配的数量和费用
2300
9240
3010
8730
17970
计划单位成本
4
3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运输费
410
1230
1230
运输车间
修理费
530
2120
2120
小? 计
530
2120
410
1230
335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修理费
980
3920
3920
运输费
620
1860
1860
小? 计
980
3920
620
1860
5780
管理费用
行政部门
修理费
790
3160
3160
运输费
1980
5940
5940
小? 计
790
3160
1980
5940
9100
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2300
9200
3010
9030
18230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10470
10850
21320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1270
+1820
+3090
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燃料和动力费用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计算停工损失的时间界限,由主管企业部门规定,或由主管企业部门授权企业自行规定。停工不满1个工作日的,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设置“停工损失”账户进行的。该账户应按车间和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停工报告单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汇总表等有关凭证,将停工期内发生、应列作停工损失的费用记入“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过失单位、过失人员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应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将停工净损失从该账户贷方转出,属于自然灾害部分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部分,则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并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车间各产品成本明细账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季节性停工,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属于停工损失,不作为停工损失核算。
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终时,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确定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采用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在产品既要计算原材料费用,又要计算工资等其他费用。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它们的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应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其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完工率)
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或 =费用总额-完工产品费用
(2)如果原材料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生产进度在每一工序陆续投入,并且是在每一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也应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也就是说,根据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投料率)。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其中主要是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即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其中每一工序内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以按平均完工50%计算,计算公式为,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方法是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分配方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全部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采用这种方法,应根据各种在产品的有关定额资料,以及在产品月末结存数量,计算各种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定额比例法是指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可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它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定额比例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
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的计算有何影响?
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又必然对产品成本计算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受生产类型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3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2)对产品成本计算日期的影响。在不同生产类型中,产品成本计算日期也不同,这主要决定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产品成本有可能在某件或某批产品完工以后计算,因而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而与生产周期相一致。但在大量、大批生产中,由于生产活动连续不断地进行,因而产品成本要定期在每月月末进行,而与生产周期不一致。
(3)对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影响。生产类型的特点,还影响到月末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有没有在产品,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如下示。
(1)为了计算产品成本,应按照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用以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
(2)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明细账,根据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费用项目在明细账进行登记。
(3)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是通过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既登记应借账户,又登记本账户及明细账的贷方转出数。
(4)最后,将记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项生产费用汇总。如果月末有未完工产品,还要将归集的全部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纵向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分批法亦称定单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生产成本明细账要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者购买单位的定单来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都归集到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计算与生产周期相一致,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分批法的一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通过费用分配汇总表,接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各项生产费用记入按产品的批别设置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2)一批产品完工后,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总额和产成品数量,计算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对一批产品分次完工、分次出售的部分,可以采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亦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采用这种方法,每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将其先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再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该批完工产品累计工时×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为了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的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和累计工时(实际工时或已完成的定额工时)资料,必须设立产品成本二级账。
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而不必按月分配、登记各项间接费用,计算各批在产品成本,只有在有完工产品的那个月份,才按上列公式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成本则只以总数反映在产品成本二级账内。基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特点,因而又称其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这种方法只能在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就会影响各月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这一核算的简明程序如图4-2所示,
第一步骤甲产品 第二步骤甲产品
成本明细账 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 1000 ┌─→ 半成品 1000
其他费用 500 │ 其他费用 600
半产品成本 1000 ─────┐ │ 产成品成本 1200
在产品成本 500 │ │ 在产品成本 400
半成品明细账 ↓ │
月初余额
本月收入
本月发出
4月
1000
1000
5月
200
图4-2逐步结转分步法简明程序图
根据上图,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在验收入库时,应根据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编制借记“自制半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第二步骤领用时,再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而直接转入下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应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不编上述分录。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多项连续使用。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综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综合结转法之分。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入各该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及半成品的交库单和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产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采用分项结转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一般适用于在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各步较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其核算程序如图4-3所示。
第一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二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三(最后)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费用 5200
第一步其他费用2600
第二步费用5600
第三步费用 34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4300
在产品成本35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3700
在产品成本19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2700
在产品成本700
└───────┐ │ ┌───┘
↓ ↓ ↓
第一步份额 4300
第二步份额 3700
第三步份额 2700
产成品成本 10700
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图4-3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从成本核算程序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①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除第一步骤生产费用中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外,其他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加工费用。
②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不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
③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必须将每一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这里的在产品包括:尚未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备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
④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篇 算账篇 (三)
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进行辅助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劳务作业所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折旧费和维修费,以及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等。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辅助生产由于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分配、转出的程序也不同。完工的工具、模具和各种备品备件等产品,应在完工入库时,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借方,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时,再转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辅助车间提供的电、水、汽、修理、运输等产品和劳务所发生的费用,在对外分配之前先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然后才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配转入“制造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在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般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企业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其编制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参见表4-11),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表?4-1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001年3月
劳务供应劳务耗用
机修车间
运输车间
费用合计
数量
(小时)
费用
数量
(公里)
费用
待分配的数量和费用
2300
9240
3010
8730
17970
计划单位成本
4
3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运输费
410
1230
1230
运输车间
修理费
530
2120
2120
小? 计
530
2120
410
1230
335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修理费
980
3920
3920
运输费
620
1860
1860
小? 计
980
3920
620
1860
5780
管理费用
行政部门
修理费
790
3160
3160
运输费
1980
5940
5940
小? 计
790
3160
1980
5940
9100
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2300
9200
3010
9030
18230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10470
10850
21320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1270
+1820
+3090
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燃料和动力费用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计算停工损失的时间界限,由主管企业部门规定,或由主管企业部门授权企业自行规定。停工不满1个工作日的,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设置“停工损失”账户进行的。该账户应按车间和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停工报告单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汇总表等有关凭证,将停工期内发生、应列作停工损失的费用记入“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过失单位、过失人员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应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将停工净损失从该账户贷方转出,属于自然灾害部分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部分,则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并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车间各产品成本明细账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季节性停工,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属于停工损失,不作为停工损失核算。
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终时,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确定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采用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在产品既要计算原材料费用,又要计算工资等其他费用。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它们的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应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其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完工率)
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或 =费用总额-完工产品费用
(2)如果原材料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生产进度在每一工序陆续投入,并且是在每一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也应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也就是说,根据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投料率)。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其中主要是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即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其中每一工序内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以按平均完工50%计算,计算公式为,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方法是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分配方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全部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采用这种方法,应根据各种在产品的有关定额资料,以及在产品月末结存数量,计算各种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定额比例法是指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可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它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定额比例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
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的计算有何影响?
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又必然对产品成本计算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受生产类型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3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2)对产品成本计算日期的影响。在不同生产类型中,产品成本计算日期也不同,这主要决定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产品成本有可能在某件或某批产品完工以后计算,因而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而与生产周期相一致。但在大量、大批生产中,由于生产活动连续不断地进行,因而产品成本要定期在每月月末进行,而与生产周期不一致。
(3)对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影响。生产类型的特点,还影响到月末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有没有在产品,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如下示。
(1)为了计算产品成本,应按照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用以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
(2)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明细账,根据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费用项目在明细账进行登记。
(3)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是通过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既登记应借账户,又登记本账户及明细账的贷方转出数。
(4)最后,将记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项生产费用汇总。如果月末有未完工产品,还要将归集的全部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纵向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分批法亦称定单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生产成本明细账要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者购买单位的定单来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都归集到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计算与生产周期相一致,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分批法的一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通过费用分配汇总表,接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各项生产费用记入按产品的批别设置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2)一批产品完工后,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总额和产成品数量,计算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对一批产品分次完工、分次出售的部分,可以采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亦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采用这种方法,每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将其先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再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该批完工产品累计工时×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为了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的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和累计工时(实际工时或已完成的定额工时)资料,必须设立产品成本二级账。
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而不必按月分配、登记各项间接费用,计算各批在产品成本,只有在有完工产品的那个月份,才按上列公式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成本则只以总数反映在产品成本二级账内。基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特点,因而又称其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这种方法只能在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就会影响各月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这一核算的简明程序如图4-2所示,
第一步骤甲产品 第二步骤甲产品
成本明细账 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 1000 ┌─→ 半成品 1000
其他费用 500 │ 其他费用 600
半产品成本 1000 ─────┐ │ 产成品成本 1200
在产品成本 500 │ │ 在产品成本 400
半成品明细账 ↓ │
月初余额
本月收入
本月发出
4月
1000
1000
5月
200
图4-2逐步结转分步法简明程序图
根据上图,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在验收入库时,应根据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编制借记“自制半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第二步骤领用时,再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而直接转入下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应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不编上述分录。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多项连续使用。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综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综合结转法之分。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入各该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及半成品的交库单和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产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采用分项结转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一般适用于在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各步较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其核算程序如图4-3所示。
第一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二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三(最后)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费用 5200
第一步其他费用2600
第二步费用5600
第三步费用 34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4300
在产品成本35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3700
在产品成本19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2700
在产品成本700
└───────┐ │ ┌───┘
↓ ↓ ↓
第一步份额 4300
第二步份额 3700
第三步份额 2700
产成品成本 10700
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图4-3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从成本核算程序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①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除第一步骤生产费用中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外,其他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加工费用。
②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不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
③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必须将每一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这里的在产品包括:尚未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备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
④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篇 算账篇 (四)
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各步骤所耗半成品的成本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综合反映的,因而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当管理需要时,应进行成本还原,即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成本还原一般通过成本还原计算表进行。成本还原计算表如下表所示。
成本还原计算表金额单位:元
按第二步骤成本结构还原
按第一步骤成本结构还原
项目
还原前成本
本月生产的半成品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成本
还原前成本
本月生产半成品成本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成本
1
2
3
4=1+3
5=4
6
7
8=5+7
还原率
1.053
1.081
半成品
2560
-2560
0
2000
-2000
原材料
1900
2000
2000
1480
1600
1600
加工费
600
532
560
1160
1160
370
400
1560
合计
3160
2432
0
3160
3160
1850
0
3160
注:?2560÷2432?=1.053;2000÷1850=1.081
其中,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所耗上-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某项成本项目还原数额=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某成本项目数额×还原率
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指在产品品种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同一类产品内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数法,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下面举例说明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例: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相似,合为一类计算成本。该类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照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进行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该企业规定?B种产品为标准产品。根据各产品所耗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定额、计划单价以及费用总定额,编制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如下表(4-12)所示。
表4-12各种产品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系数
原材料名称或编号
消耗定额
(千克)
计划单价
费用定额
A
1 042
6.15
20
123
2128
2660
=0.8
2 086
25
37
925
4 011
24
45
1 080
合计
×
×
2 128
B
(标准产品)
1 042
19
20
380
1
2 086
30
37
1 110
4 011
26
45
1 170
合计
×
×
2 660
C
1 042
48.45
20
969
3458
2660
=1.3
该企业规定: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的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均按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6小时,B产品14小时,?C产品11小时。其中8月份的产量为:?A产品120件,B产品90件,C产品150件。8月份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4-13所示,
表4-13分类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类别:第一类金额单位:元
月
日
摘 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 计
7
31
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41910
13530
44550
99990
8
31
本月生产费用
53340
18500
60090
131930
8
31
生产费用累计
95250
32030
104640
231920
8
31
产成品成本
64770
19320
62790
146880
8
31
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30480
12710
41850
85040
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以及该类产品成本明细账中8月份产成品成本资料,编制该类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如下表(表4-14)所示,
表4-14同类别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产品类别:第一类199×年8月金额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原材料费用系数
原材料费用总系数
工时定额小时
定额工时小时
原材料
工资费用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费用分配率
×
×
×
×
×
170
4
13
×
产成品A
120
0.8
96
16
1920
16320
7680
24960
48960
产成品B
90
1
90
14
1260
15300
5040
16380
36720
产成品C
150
1.3
195
11
1650
33150
6600
21450
61200
合计
×
×
381
4830
64770
19320
62790
146880
注,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4770/381=170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9320/4830=4
制造费用分配率=62790/4830=13
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定额法是指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数据。
例:?某企业生产?A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产品的上月定额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投产情况如下: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产500件,本月完工550件,月末在产品50件。实际发生费用如下:原材料37200元,生产工人工资12950元,制造费用10630元。定额变动情况:本月初原材料定额成本改为73.5元/件。
表4-15上月份产品定额成本资料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
原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产成品定额成本
75
24
20
119
在产品定额成本
75
12
10
97
月初在产品成本
(100件)
定额成本
7500
1200
1000
9700
定额差异
-125
36
43
-46
定额变动
根据上述资料,A产品成本计算可列表(表4-16)如下,
表4-16A产品成本计算表(定额法)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
原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
(100件)
定额成本
7500
1200
1000
9700
定额差异
-125
36
43
-46
定额变动
0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
定额成本调整
-150
-150
定额变动
+150
+150
本月发生费用
定额成本
36750
12600
10500
59850
定额差异
450
350
130
930
合计
定额成本
44100
13800
11500
69400
定额差异
325
386
173
884
定额变动
-150
-150
分配率
定额差异
0.737%
2.797%
1.504%
定额变动
-0.340%
产成品
(550件)
定额成本
40425
13200
11000
64625
定额差异
298
369
165
832
定额变动
-137
-137
总成本
40586
13569
11165
65320
单位成本
73.79
24.67
20.30
118.76
月末在产品
(50件)
定额成本
3675
600
500
4775
定额差异
27
17
8
52
定额变动
-13
-13
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必须首先制定产品的原材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并根据各项消耗定额和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的工资率(计划每小时生产工资)或计件工资单价、制造费用率(计划每小时制造费用)等资料,计算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和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的制定,应包括零件、部件的定额成本和产成品的定额成本,通常由计划、会计等部门共同制定。假定某种产品的零部件较多,只计算编制零件定额卡、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和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其格式列示如下(表4-17,4-18,4-19),
表4-17零件定额卡
零件编号:8101零件名称:××2001年10月
材料编号
材料名称
计量单位
材料消耗定额
46225
××
千克
6.7
工序
工时定额
累计工时定额
1
1.5
1.5
2
1
2.5
3
2.5
5
4
2
7
5
3
10
表4-18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
部件编号:8100部件名称:××2001年10月
所用部件编号名称
所用部件数量
部件材料费用定额
金额合计
部件工时定额
46225
46306
消耗定额
计划单价
金额
消耗定额
计划单价
金额
8101
2
13.4
4.80
64.32
64.32
20
8102
5
9.2
7.30
67.16
67.16
15
装配
3
合计
64.32
67.16
131.48
38
定额成本项目
定额成本合 计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每小时定额
金额
每小时定额
金额
131.48
2.10
79.80
4.70
178.60
389.88
表4-19 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产品编号:8000 产品名称:×× 2001年10月所用产品编号名称
所用产品数量
部件材料费用定额
材料费用定额
工时定额
部件
产品
部件
产品
8100
3
131.48
394.44
38
114
8200
2
286.22
572.44
27
54
装配
11
合计
966.88
179
定额成本项目
产品定额成本合计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每小时定? 额
金额
每小时定? 额
金额
966.88
2.10
375.90
4.70
841.30
2184.08
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对定额差异的核算是实行定额法的重要内容。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它包括:
(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3种:
①限额法。这种方法亦叫差异凭证法。为了控制材料领用,在采用定额法时,必须实行限额领料(或定额发料)制度,符合定额的原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等定额凭证领发。由于增加产量,需要增加用料时,在追加限额手续后,也可以根据定额凭证领发。由于其他原因发生的超额用料或代用材料的用料,则应填制专设的超额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等差异凭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后领发。在差异凭证中,应填写差异的数量、金额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在每批生产任务完成以后,应根据车间余料编制退料手续(退料单)。退料单中的原材料数额和限额领料单中的原材料余额,都是原材料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
②切割核算法。即通过材料切割核算单,核算用料差异,控制用料的方法。它适用于某些贵重材料或经常大量使用的、且又需要经过在准备车间或下料工段切割后才能进一步加工的材料。材料切割核算单格式如下表(4-20)所示:
表4-20 材料切割核算单材料编号或名称:18019 材料计量单位:千克 材料计划单价:7.30元产品名称:B 零件编号或名称:9213? 图纸号:904
切割工人姓名:陈共 机床编号:307
发交切割日期:2001.10.5 完工日期:2001.10.9
发? 料? 数? 量
退回余料数量
材料实际消耗量
废料实际回收量
278
6
272
9.6
单件消耗定额
单件收回废料定额
应割成的毛坯数量
实际割成毛坯数量
材料定额消耗量
废料定额回收量
7
0.2
38
35
245
7
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废料脱离定额差异
脱离定额差异原因
责任者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位
金额
未按设计图纸切割,因而增加了边料,减少了毛坯
陈共
+27
7.3
197.1
-2.6
0.40
-1.04
③盘存法。对于不能采用切割核算法的原材料,为了更好地控制用料,除了采用限额法外,还应按期(按工作班、工作日或按周、旬等)通过盘存的方法核算用料差异。即:根据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盘存(实地盘存或账面结存)数量算出投产产品数量,乘以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根据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退料单等材料凭证和车间余料的盘存数量,计算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将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相比较,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其中投产产品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投产产品数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
对于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应分批或定期地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汇总,编制原材料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其格式如表4-21所示:
表4-21 原材料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产品名称: 年? 月? 日 单位:
原材料类别
材料编号
计量单位
计划单价
定额费用
计划价格费用
脱离定额差异
差异原因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原材料
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合计
(2)生产工时和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在计价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与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相类似。符合定额的生产工人工资,应该反映在产量记录中,脱离定额的差异通常反映在专设的补付单等差异凭证中;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的差异不能在平时按照产品直接计算,只有在月末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确定以后,才能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每小时生产工资=某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
实际每小时生产工资=该车间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该车间实际生产工时总额
某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完成的定额生产工时×计划每小时生产工资
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 × 实际每小时生产工资
该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该产品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定额生产工资
不论采用哪种工资形式,都应根据上述核算资料,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汇编定额生产工资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
(3)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制造费用差异的日常核算,通常是指脱离制造费用计划的差异核算。各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定额制造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只有在月未时才能比照上述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确定。
在定额法下,产品的生产费用既然是按照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分别计算的,因此,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产品的定额成本加上或者减去脱离定额差异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
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在月末计算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时,必须考虑所耗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即所耗原材料的价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这时,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
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可以根据定额发生变动的在产品盘存数量或在产品账面结存数量和修订前后的消耗定额,计算月初在产品消耗定额修订前和修订后的定额消耗量,从而确定定额消耗量的差异和差异金额。这种计算要按照零、部件和工序进行,工作量较大。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单位产品采用下述系数折算的方法计算:
定额变动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费用×(1-定额变动系数)
在有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时,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应补充为:
产品实际成本=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中,结合最好、适用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
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的基本做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在前后步骤之间采取综合定额结转法。这样就划清了前后步骤成本管理责任者的经济责任,避免了前步成本高低影响后步成本波动的弊病。在实际成本计算中,各步骤(车间)可以齐头并进地计算各自的成本,而不需互相等待。图式如下:
计划价格
原材料
第一步定额成本
半成品
第二步定额成本
半成品
工资
工资
工资
费用
费用
费用
第一步成本
第二步成本
第三步成本
第二步,各步骤本身采用定额差异法。定额差异法以成本管理责任者为计算对象,在计算实际成本时,先计算出定额总成本(分成本项目)作为基数,然后汇集计算实际消耗数,再将定额总成本与实际消耗数进行对比求出成本差异,据以进行考核和分析。其采用的基本格式如下,
成本项目
定额单位成本
定额总成本
实际消耗数
成本差异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
第三步,在各步骤向厂部产成品结转成本时采用平行结转差异法。即只利用平行结转法的原理,不结转产成品应负担的实际消耗数,而是结转成本差异。
产成品定额总成本
±
第一步成本差异额
产成品实际总成本
±
第二步成本差异额
=
±
第三步成本差异额
将以上三张图进行综合处理绘制成一张图,则其关系如下:
车间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
车间产品产量
=
车间定额总成本
-
车间实际消耗量
=
车间成本差异
产成品定额单位成本
×
产成品产量
=
产成品定额总成本
±
各车间成本差异及其他差异
=
产成品实际总成本
÷
产成品产量
=
产成品实际单位成本
以上介绍的是“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的基本做法。如果进一步地说明,可以发现,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相比,具有如下六个特点:
第一,车间之间半成品数量转移,定额成本的金额也相应转移。上、下车间或车间、中间库之间的半成品(或中间产品)的转移,严格履行转交手续,在半成品数量转移的同时按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价进行核算.
第二,各车间成本计算不必相互等待。由于半成品转移是按定额成本作价,所以下一车间不必等待上一车间成本转账,各车间可以齐头并进,及时完成成本计算任务。
第三,成本差异平行计算,各车间的差异直接转给产成品负担。即各车间各自按照本车间的产品产量计算本车间的成本差异,算完后一次全部转给厂部,而不转嫁给下一车间,这样有利于划清各车间的经济责任。
第四,成本计算免去了繁琐的成本“还原”之苦。由于各车间者平行结转(分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厂部又将这些差异逐项汇入产成品成本之中,故产成品成本本身就是“还原”的。
第五,计算本期成本,不受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的影响。期末在产品成本一律按原材料的计划价格和上一车间转来的自制半成品的定额成本留存,不用把本车间的发生的加工费用按产品完工程度计算出一部分留在在产品上。这样就把本期的成本差异全部及时地反映出来,并全部转给厂部。
第六,车间成本分析和厂部成本分析的数据一致。由于各车间的成本差异都是产成品成本差异的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成本分析时,厂部分析得出的各车间成本情况,也正是各车间向厂部汇报的实际成本情况
第五篇--报账篇(一)
1.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结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结账时怎样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4.结账如何划线?
5.结账时对于账户余额怎样填写?
6.结账时能否用红字?
7.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
8.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9.什么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0.什么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什么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2.什么是日记总账务处理程序?
13.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4.怎样编制资产负债表?
15.怎样编制损益表?
16.怎样编制利润分配表?
17.怎样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18.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19.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0.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21.什么是现金等价物?
22.什么是现金流量?影响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现金流量是怎样分类的?
2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2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几种?
26.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与思路是什么?
27.工作底稿法下怎样编制各项目的调整分录?
28.工作底稿法下需要对现行的账簿设置作哪些调整?
29.直接计算法下需要对账薄设置作哪些调整?
3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3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3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3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3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3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各种税费”项目?
3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37.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38.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39.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
4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4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4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47.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8.怎样填列“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49.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50.怎样填列“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51.怎样填列“长期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
52.怎样填列“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
53.怎样填列“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54.怎样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
55.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
56.怎样镇列“财务费用”项目?
57.怎样填列“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58.怎样填列“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
59.怎样填列“存货减少(减:增加)”项目?
60.怎样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61.怎样填列“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62.怎样填列“增值税增加净额”项目?
63.怎样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64.怎样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五篇报账篇
1.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应记入账簿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并将余额结转下期或新的账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结账程序及方法是,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2)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3)年度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2.结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查明在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经全部取得凭证,并已记入有关账簿。
(2)清理债权、债务,该索要的及时索要,该偿还的及时偿还。
(3)已经生产完成的产品、半成品及时结转数量、成本。
(4)通过财产清查而发现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应及时按照规定转账。
(5)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应当归属于本期的收益、费用和应该摊销或预提的费用,进行整理、计算、入账。
(6)将各种收入、成本、费用、销售、营业外收入、支出等有关计算成本和财务成果的各账户余额结转有关账户。
3.结账时怎样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也就是说,月末余额就是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的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一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划一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一条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如产品销售收入、成本明细账等,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计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一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并在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计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为了反映全年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全貌,便于核对账目,要将所有总账账户结计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一双红线。采用棋盘式总账和科目汇总表代替总账的单位,年终结账,应当汇编一张全年合计的科目汇总表和棋盘式总账。
(5)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某些账户,如果本月只发生一笔经济业务,由于这笔记录的金额就是本月发生额,结账时,只要在此行记录下通栏划一单红线,表示与下月的发生额分开就可以了,不需另结出“本月合计”数。
4.结账时如何划线?
结账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月合计数及月末余额,表示本会计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月结划单线,年结划双线。划线时,应划红线;划线应划通栏线,不应只在本账页中的金额部分划线。
5.结账时对于账户余额怎样填写?
一般说来,每月结账时,应将账户的月末余额写在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但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账户,如各种成本、费用、收入的明细账等,每月结账时,还应将月末余额与本月发生额写在同一行内,在摘要栏注明“本月合计”字样。这样做,账户记录中的月初余额加减本期发生额等于月末余额,便于账户记录的稽核。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本月合计”行已有余额的,“本年累计”行就不必再写余额了。
6.结账时能否用红字?
账簿记录中使用的红字,具有特定的涵义,它表示蓝字金额的减少或负数余额。因此,结账时,如果出现负数余额,可以用红字在余额栏登记,但如果余额栏前印有余额的方向(如借或贷),则应用蓝黑墨水书写,而不得使用红色墨水。
7.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
对于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下年,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两种不规范的方法,
(1)将本账户年末余额,以相反的方向记入最后一笔账下的发生额内。例如:某账户年末为借方余额,在结账时,将此项余额填列在贷方发生额栏内(余额如为贷方,则作相反记录),在摘要栏填明“结转下年”字样,在“借或贷”栏内填“平”字并在余额栏的“元”位上填列“0”符号,表示账目已经结平。
(2)在“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次行,将年初余额按其同方向记入发生额栏内,并在摘要栏内填明“上年结转”字样;在次行登记年末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填入贷方发生额栏内,反之记入借方,并在摘要栏填明“结转下年”字样。同时,在该行的下端加计借、贷各方的总计数,并在该行摘要栏内填列“总计”两字,在“借或贷”栏内填“平”字,在余额栏的“元”位上填列“0”符号,以示账目已结平。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账余额栏内即可,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为零。因为,既然年末是有余额的账户,余额就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这样更显得清晰、明了;否则,就混淆了有余额的账户和无余额的账户的区别。对于新的会计年度建账问题,一般说来,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重抄一遍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跨年度使用,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簿也可以连续使用。
8.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账务处理程序也叫会计核算形式,它是指账簿组织和记账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实践证明,一个适用的、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要适合本单位的性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有利于会计机构内部的分工协作和加强岗位责任制。
(2)能及时提供本单位经济活动真实、完整的资料,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综合平衡工作的需要。
(3)在保证及时和完整地提供会计资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节约核算费用。
9.什么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一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都是以它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成的。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需要设置三类记账凭证,即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便据以登记总账。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下,需要设置的账簿主要包括特种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中特种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总账采用三栏式,并按照各个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开设账页;明细账则可视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七个基本步骤,如图5-1所示(图中的序号分别与基本步骤的序号对应,后同)。
?
图5-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图中:à表示编制凭证或登记账簿;?à表示勾稽与核对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者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三类);
③根据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特种日记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④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有关的明细分类账;
⑤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⑥月末,将特种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⑦月末,根据经核对无误的总账和有关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10.什么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种类不同分别归类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采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除需设置记账凭证(收款、付款、转账凭证)之外,还应设置汇总记账凭证(包括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账的直接依据。汇总收款凭证是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格式见表5-1),它按有关对应的贷方科目归类汇总编制。汇总付款凭证是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格式见表5-2),它按有关对应的借方科目归类汇总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是按照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而按相应的借方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格式见表5-3),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转账业务。汇总记账凭证的基本格式要求:在编制转账凭证和付款凭证时,只能编制一借一贷或一贷多借的凭证,而不能编制一借多贷的凭证;编制收款凭证时,则只能编制一借一贷或一借多贷的凭证,而不能编制一贷多借的凭证。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需要设置的特种日记账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总账按总账科目设置账页,一般也采用三栏式;各种明细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程序如图5-2所示。
?
图5-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图中:à表示编制凭证或登记账簿;?à表示勾稽与核对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经审核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收、付、转三类);
②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特种日记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有关的明细账;
④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分别汇总编制转账凭证汇总表;
⑤根据定期汇总编制的特种日记账和转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⑥月末,将特种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相应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⑦月末,根据经核对无误的总账和有关的明细账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表5-1汇总收款凭证
借方科目:现金(或银行存款)2001年10月第××号
贷方科目
金? 额
总账页数
上旬凭证
×号至×号
中旬凭证
×号至×号
下旬凭证
×号至×号
全月合计
借方
合计
表5-1汇总付款凭证
贷方科目:现金(或银行存款)2001年10月第××号
借方科目
金? 额
总账页数
上旬凭证
×号至×号
中旬凭证
×号至×号
下旬凭证
×号至×号
全月合计
借方
合计
表5-1汇总转账凭证
贷方科目:现金(或银行存款)2001年10月第××号
借方科目
金? 额
总账页数
上旬凭证
×号至×号
中旬凭证
×号至×号
下旬凭证
×号至×号
全月合计
借方
贷方
合计
11.什么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样,也是由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发展而来的。在该种账务处理程序下,要先根据记账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需要设置的各种账簿与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科目汇总表是一种表格,事先将本单位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印成一排,月末(或定期)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中各个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加总填入科目汇总表该科目的借方;将各个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加总填入科目汇总表该科目的贷方;最后进行纵向加总并试算平衡。平衡以后,即可作为登记总账的依据。科目汇总表的一般格式如表5-4所示。
科目汇总表核算适应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其账务处理程序如图5-3所示。
(企业名称)
科目汇总表
年月日到年月日
记账凭证第××号至第××号
会计科目
借方
贷方
合计
图5-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
②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④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⑤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⑥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相应的总分类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⑦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各种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12.什么是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是:设置日记总账,所有经济业务都必须在日记总账中进行登记。日记总账既要根据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登记,又要将所有科目的总分类核算都集中到一张账页上。因此,它既是日记账,又是总账。日记总账的一般格式如表5-5所示。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简便易行,但所有的科目均设在一张账页内,导致账页过长,不便于记账和查阅。因此,该账务处理程序只适合于业务很少且所用会计科目也很少的单位。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如图4-4所示。
表5-5日记总账
年
记账凭证号 数
摘要
发生额
科目
科目
科目
月
日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本期发生额
月末余额
图5-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②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④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总账;
⑤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数与日记总账相应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⑥月终,根据日记总账和明细账的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篇--报账篇(二)
13.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目的,是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资料,保证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报表的便于理解、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和全面完整,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报表及时提供给使用者是信息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我国,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就是便于理解、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和编报及时。
14.怎样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例如,公历每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所以,又称为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即,有多少资源是流动资产、有多少资源是长期投资、有多少资源是固定资产,等等;可以提供其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即,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中有多少需要用当期流动资金进行偿还,等等;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之间的勾用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即,资产有多少;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各有多少;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有多少,应收账款有多少,存货有多少,等等。所有者权益有多少;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有多少,资本公积有多少,盈余公积有多少,未分配利润有多少,等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通常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反映。也就是说,资产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则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概括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列示了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项目。资产负债表正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列示资产下半部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具体排列形式又有两种:一是按“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二是按“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左右结构,左边列示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管采取什么格式,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这一等式不变。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每个项目又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分别填列。
例:大江公司2000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的余额如表5-6所示。
表5-6科目余额表单位:元
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科目名称
贷方余额
现金
3000
短期借款
200000
银行存款
750000
应付票据
120000
其他货币资金
350000
应付账款
350000
应收票据
85000
其他应付款
2000
应收账款
700000
应付工资
3000
坏账准备
-3500
应付福利费
15000
预付账款
100000
应交税金
102000
其他应收款
5000
其他应交款
21000
原材料
950000
长期借款
2000000
包装物
150000
住房周转金
500000
低值易耗品
100000
股本
5000000
库存商品
280000
盈余公积
5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250000
利润分配
286500
固定资产
5800000
累计折旧
-1160000
在建工程
440000
无形资产
250000
长期待摊费用
50000
合计
9099500
合计
9099500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编制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期末栏数)如表5-7所示。
表5-7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大江公司2000年12月31日单位:元
资产
年初数
年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货币资金
1103000
流动负债:
短期投资
短期借款
200000
应收票据
85000
应付票据
120000
应收账款净额
696500
应付账款
350000
预付账款
100000
其他应付款
2000
其他应收款
5000
应付工资
3000
应收股利
应付福利费
15000
存货
1480000
未交税金
102000
待摊费用
应付利润
1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
其他未交款
21000
流动资产合计
预提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
250000
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长期债权投资
流动负债合计
固定资产
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原价价
5800000
长期借款
2000000
减:累计折旧
1160000
住房周转金
500000
固定资产净值
4640000
长期负债合计
在建工程
440000
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合计
5080000
股本
5000000
无形及递延资产
盈余公积
500000
无形资产
250000
其中:公益金
长期待摊费用
50000
未利润分配
286500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300000
股东权益合计
5786500
合计
9099500
合计
9099500
15.怎样编制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利润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利润表分项列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
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比如分别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并加以对比,得出主营业务利润,从而掌握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成果。配比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在利润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后得出。(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接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也就是说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利润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
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压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在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补充资料:
非 常 项 目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5、债务重组损失
6、其他
16.怎样编制利润分配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对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利润分配表包括在年度会计报表中,是利润表的附表。
利润分配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分配表的主体具体说明利润分配表的各项内
容,每项内容通常还区分为“本年实际”和“上年实际”两栏分别填列。
在我国,利润分配表的“本年实际”栏,根据本年“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上年实际”栏根据上年“利润分配表填列。如果上年度利润,分配表与本年度利润分配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实际”栏内。
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如表5-9所示。
表5-9利润分配表
项 目
一、净利润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其他转入
二、可供分配的利润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提供储备基金
提供企业发展基金
利润转作投资
补充流动资本
三、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减:应付优先股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普通股股利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四、未分配利润
编制说明,
1.“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本项目的数字应与“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的“净利润”项目一致。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2.“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初未分配的利润,如为未弥补的亏损,以“—”号填列。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3.“其他转入”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转入的数额。而股份制度为“盈余公积转入”,但两者反映的内容一致。
4.“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项目和“提取法定公益金”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5.“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项目,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股份制度中没有对此项的规定。
6.“提取储备基金”项目和“提取企业发展基金”项目,分别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储备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这是新制度中新增的规定。
7.“利润归还投资”项目,反映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间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这是新规定的内容。
8.“应付优先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9.“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10.“应付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另外,新制度还规定,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反映。
11.“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票股利。另外,新制度中规定,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本项目反映。
12.“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末尚未分配的利润。如为未弥补的亏损以“-”号填列。
企业如因以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少注册资本而相应减少的未分配利润,可在本表“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减:减少注册资本减少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而对于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补充的流动资本,新制度规定,企业可在本表“利润归还投资”项目下增设“补充流动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以利润归还借款、单项留用的利润等,可在“补充流动资本”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17.怎样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新会计制度中新要求企业编制的说明企业资产减值情况的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其格式与编制说明如下(表5-10),
表5-10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项目
年初余额
本年增加数
本年转回数
年末余额
一、坏账准备合计
其中: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合计
其中: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三、存货跌价准备合计
其中:库存商品
原材料
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合计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其中:专利权
商标权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八、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编制说明,
(1)本表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
(2)本表各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8.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所称的现金均包括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依据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现金流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收支详细资料的现金流量信息的报表,即直接法下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第二部分是“补充资料”部分,主要提供不涉及现金流量的重要经济事项和提示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关系的报表,即间接法下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其基本格式与内容如表5-11所示。
表5-11现金流量表
编制单位:年度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其他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第五篇--报账篇(三)
19.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
(1)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照流入现金和流出现金项目分别反映。例如,企业当期从银行借入500万元,偿还银行利息3万元,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分别反映“借款收到的现金500万元”,“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万元”。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即现金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2)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投资者投入资金、债权人提供企业短期或长期使用的资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利。通常情况下,报表阅读者比较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并且往往以获得利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很可观,但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还有些企业虽然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但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产生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其中会计核算采用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所含的估计因素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现金流量表完全以现金的收支为基础,消除了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估计等所产生的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构成,分析企业偿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债权人收回债权的信心;通过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了解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现金偿付的能力,从而使有限的社会资源流向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3)现金流量表可以用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整体情况,说明企业现金从哪里来,又运用到哪里去。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筹资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例如,企业通过银行借款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借款时要流出现金。又如,本期应收未收的款项,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虽然没有反映为现金的流入,但意味着未来将会有现金流入。
(4)现金流量表可以用来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的状况,它所提供的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用去多少现金;利润表虽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利润表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也不能反映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支付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多少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是如何运用的,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5)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除了反映企业与现金有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外,还通过补充资料(附注)方式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方面的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或阅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6)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和国际惯例相协调。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我国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后,将对开展跨国经营、境外筹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20.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其主要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编制基础不同。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编制基础。财务状况变动表以营运资金为编制基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
(2)反映内容不同。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全貌。
(3)分类方法不同。现金流量表按照现金产生的原因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并在每一类中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构成分别项目反映。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按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分类,并在每一类中按照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构成分别项目反映。
(4)产生作用不同。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流入现金的构成和支出现金的构成情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偿付债务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变动表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的来源构成和运用构成情况,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净额的变动原因。对于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投资对象或债务人的偿付能力,因为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流入是至关重要的;而财务状况变动表由于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标准、流动资产可变现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全面提供投资者和债权人所需要的这些信息。可见,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更能反映企业的偿付能力。
21.什么是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差不多,即可视同现金,或称“准现金”。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即: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短,通常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可到期或可转换为现金。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企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也可能不同。如经营活动以短期、流动性强的投资为主的企业,可能会将所有项目都视为投资,而不是现金等价物;而不以投资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可能将其中的部分短期投资视为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确定现金等价物的会计政策,并一贯性地保持这种划分标准。这种政策的改变应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
22.什么是现金流量?影响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某一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收回投资、借入资金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投资、偿还债务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资产的变现能力等,现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是影响现金流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现金流量。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1)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用现金购买两个月到期的债券等,均属于现金各项目之间内部资金转换,不会使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
(2)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也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例如,用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原材料对外投资、用存货清偿债务、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均属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涉及现金的收支,不会使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
(3)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例如,用现金支付购买的原材料、用现金对外投资、收回长期债券等,均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这些变动会引起现金流入或现金支出。
23.现金流量是怎样分类的?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是由各种因素产生的,如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需要用现金支付购入原材料的价款,支付职工工资,购买固定资产也需要支付现金等。现金流量表首先要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分类。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以下三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缴纳税款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通过运用所拥有的资产自身创造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与企业净利润有关的现金流量。但企业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净利润并不一定都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或净损失构成净利润的一部分,则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或净损失也不是实际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现金流入和流出净额的影响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各类企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对经营活动性质的确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归类。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以及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包括取得或收回权益性证券的投资,购买或收回债券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作为现金等价物的投资属于现金自身的增减变动,如购买还有1个月到期的债券等,都属于现金内部各项目转换,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析企业通过投资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以及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程度。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借款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权益性资本、资本溢价、发行债券、借入资金、支付股利、偿还债务等。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析企业筹资的能力,以及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程度。
2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分类反映原则。为了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现金流量表应当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即现金流量表应当分别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总额以及它们相抵后的结果。
(2)总额反映与净额反映灵活运用原则。为了提供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的信息,现金流量表一般应按照现金流量总额反映。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按现金流量总额或现金流量净额反映。现金流量总额是指分别反映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而不以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现金流量净额是指以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但现金流量以总额反映比以净额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有用。因此,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应以其总额反映。但是,下述情况可对现金流量以净额反映:一是某些金额不大的项目。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相关的现金支出可以相抵后以净额列示。二是不反映企业自身的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例如,证券公司代收客户的款项用于交割买卖证券的款项,期货交易所接受客户交割实物的款项等;又如,银行吸收开户单位活期存款的承兑和偿付。这些项目不属于企业自身业务的现金流量项目,可以以净额反映。
(3)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当按照其概念进行划分,但有些交易或事项则不易划分,如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是作为经营活动,还是作为投资或筹资活动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依据人们的习惯理解,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划为投资活动,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划为筹资活动。某些现金收支可能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的特征,所属类别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加以确定。例如,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由于很难区分缴纳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所得税,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所得税,通常将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索赔,若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投资活动,流动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经营活动;若不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的保险索赔,通常归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于某些现金收支项目或特殊项目,应当根据特定情况和性质进行划分,分别归并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类别中,并一贯性地遵循这一划分标准。
(4)外币现金流量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我国,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重要性原则。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因为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影响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中不反映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是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相一致的。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一个有理性的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是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反映的。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收到的租金”项目,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也可以不设此项目,而将其纳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之中。
2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几种?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针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而言的。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另一种是间接法。
所谓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资料可以从企业会计记录直接获得,也可以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与经营活动各项目有关的增减变动,即通过调整以下项目获得,
第一,本期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变动;
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其他非现金支出项目;
第三,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其他项目。
具体运用直接法时,又有工作底稿法和直接计算法两种。
所谓间接法,即通过将企业非现金交易、过去或者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的递延或应计项目,以及与投资或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对净损益的影响进行调整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间接法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些需要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计入净利润但对经营活动无关的收益或损失,如处理固定资产收益、投资损失等;
第二类:影响净利润但与现金收支无关的项目,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预提费用等;
第三类:与净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如购买存货、支付前欠货款、收到押金等。
直接法的主要优点是显示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目流入流出的具体内容,与间接法相比较,它更能全面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收支全貌,其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间接法的优点是通过对企业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差异的揭示,有助于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原因,进而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所以,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要求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另一方面又要求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从而兼顾了两种方法的优点。
26.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与思路是什么?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结合有关的账簿资料(主要是有关的明细资料和备查账簿),对利润表项目和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进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的设计格式如表5-12。
项目
本期数
调整分录
借方
贷方
一、利润表项目
项目
本期数
调整分录
借方
贷方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
项目
本期数
调整分录
借方
贷方
三、现金流量表项目
调整分录合计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是,
第一步:将利润表的本期发生数和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有关栏目;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产品销售收入”开始,结合有关的账簿资料,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调整。其中,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主要是调整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编制调整分录时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本期损益表中发生的各项收支(净利润)均为现金收支,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应收、应付、待摊、预提项目进行调整。在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调整时,按照各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当前项目容易一次性作出调整的,一次性进行调整;当前项目难于一次性调整的,在后面的有关项目中再进行调整。
27.工作底稿法下怎样编制各项目的调整分录?
工作底稿法下调整分录的编制介绍如下,
(1)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收入”。先假设本期产品销售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即“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产品销售收入
(2)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成本”。先假设本期产品销售成本均为现金支付,即“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存货”、“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逐一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3)分析调整“营业费用”。先假设本期产品销售发生的营业费用均为现金支付,即“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逐一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费用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分析调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先假设本期发生的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均已实际支付,即“支付的各项税费”,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税金——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其他应交款”等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支付的各项税费
(5)分析调整“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所核算的主要是销售材料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性租赁收入等。先假设本期发生的其他业务收入均已实际收到现金,即先计入“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等项目,然后再在调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时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
(6)分析调整“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支出所核算的主要是与销售材料、技术转让、经营性租赁等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先假设本期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均已实际支付现金,即先计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等项目,然后再在调整“存货”、“应付工资”、“应交税金”时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7)分析调整“管理费用”。先假设本期发生的管理费用均为现金支付,即先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将那些本期实际未支付的以及不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予以剔除。调整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8)分析调整“财务费用”。先假设本期发生的财务费用均为现金支付,再依据明细项目进行调整。对于利息费用,计入“偿付股利、利润或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其他财务费用则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调整时,再将那些不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剔除。调整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贷:偿付股利、利润或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9)分析调整“投资收益”。先假设列入本期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均已实际收到现金,即“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然后再依据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贷:投资收益
(10)分析调整“营业外收入”。先假设本期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即“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项目,以及“营业外收入”项目的有关明细账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贷:营业外收入
(11)分析调整“营业外支出”。先假设本期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均为现金支出,即“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项目,以及“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有关明细账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12)分析调整“所得税”。先假设列入本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均已实际支付,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
贷:支付的各项税费
(13)分析调整“短期投资”。对于“短期投资”项目,由于现金流量表设计时是按“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单独列示的,因此,应分析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短期投资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贷:短期投资
(14)分析调整“应收票据”。“应收票据”通常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收票据”增加,表明本期销售的部分商品本期没有收到现金,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时,是假定其全部已收到现金的,因此要冲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应收票据”减少,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是前期销售的,而前期销售的这一部分商品的收入并未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中体现,因此要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存在应收票据贴现,由于票据贴现一方面使得“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财务费用,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经营性费用”时,是将其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对于这部分贴现金额,企业并未实际支付现金,因此要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予以冲回。调整分录如下(应收票据增加时作相反分录),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应收票据贴现部分)
贷:应收票据(余额的净减少)
(15)分析调整“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通常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收账款”增加,表明本期销售的部分商品本期没有收到现金,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时,是假定其全部收到现金的,因此要冲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应收账款”减少,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是前期销售的,而前期销售的这一部分商品的收入并未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中体现,因此要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存在坏账核销,由于坏账核销部分是冲减“坏账准备”的,而在调整“坏账准备”时,通常是将其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全部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故此时也应予以冲回。调整分录如下(应收账款减少时作相反分录),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应收账款——货款
(16)分析调整“坏账准备”。依据“坏账准备”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作如下调整分录(坏账准备减少作相反分录),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坏账准备
(17)分析调整“应收股利”。应收股利会因购买股票、债券或股利的分配与收回等原因而增加或减少,可依据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分析调整。如果期末余额增加,说明本期应计的股利中有一部分在本期没有收到,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是全额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反之,如果期末余额减少,说明本期收到的股利有一部分是前期的,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只是按本期应计的股利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增加“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本期“应收股利”的借方发生额中含有为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情形,则应增加“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有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增加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增加净额)
“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减少时,
借: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减少净额)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部分)
应收股利
(18)分析调整“应计利息”。应计利息会因购买债券或利息的计提与收回等原因而增加或减少,可依据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分析调整。如果期末余额增加,说明本期应计的股利中有一部分在本期没有收到,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是全额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反之,如果期末余额减少,说明本期收到的利息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前期的,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只是按本期应计的债券利息收入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增加“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本期“应收利息”的借方发生额中含有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的情形,则应增加“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增加时,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发行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增加净额)
“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减少时,
借: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减少净额)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发行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部分)
应收利息
(19)分析调整“预付账款”。预付账款与购买存货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较,如果“预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增加,说明本期预付的款项有一部分本期没有购进存货,但在收付实现制下,与购买存货有关的款项一旦支付,即算作本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故应增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反之,则应减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预付账款减少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预付账款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20)分析调整“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所核算的主要是应收、暂付的出差借款、应收的租金、应收的各种罚款、赔款及垫付款项等,主要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有关,可依据“其他应收款”总账及各明细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与期初余额相比,其他应收款期末借方余额增加,表明本期应收的各种款项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未收到,而原来在对利润表中的“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进行调整时,已将其全额视为收到现金,故此应冲减“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的租金”。调整分录如下(其他应收款借方余额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1)分析调整“存货”。“存货”通常与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存货”增加,表明本期购买的存货有一部分在本期没有销售(这里暂不考虑本期生产存货的情况,有关存货生产的情况将在调整应付工资、累计折旧、待摊、预提费用时再作调整),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时,只是将“产品销售成本”部分计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因此要增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存货”减少,表明本期销售的存货中有一部分是前期购买的,本期并未为此而支付现金,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时,已经将“产品销售成本”全额计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因此要减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当然,企业可能存在其他非经营性原因而增加或减少存货的情况,如以存货对外投资、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吸收外单位存货投资等。这类情况可以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实收资本”等项目时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从存货的增加或减少中予以剔除)。调整分录如下(存货增加作相反的分录):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贷:存货
(22)分析调整“待摊费用”。待摊费用会因多种原因增加或减少,应依“待摊费用”账户发生额的有关明细资料分析调整,对于“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如为一次性领用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导致了存货的减少,而存货的减少前面已经冲减了“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因此应追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如为缴纳的印花税,计入“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之中,其他支出部分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对于其贷方发生额,属于成本费用摊销的部分(指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部分),因为增加了存货,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属于管理费用的部分,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待摊费用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领用低值易耗品等)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待摊费用
(23)分析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依据“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收回与损失调整。
调整借方发生额时:对于“投资成本”,先计入“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然后,对于企业以存货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的情况,再从“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中冲减;对于“收益调整”,因此时并未实际收到投资收益,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成本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益调整部分)
对于以存货进行投资的部分(对于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情况将在调整“固定资产”时再作调整),
借: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时:对于“投资收回”,依其账面价值先计入“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然后对于以存货、固定资产等形式收回的股权投资,再分别进行调整;对于“损失调整”,因此时企业并未实际为这一损失而支付现金,而原来在对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调整时是一并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此部分投资损失抵减了其他投资收益),故应增加“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回部分)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损失调整)
贷: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收回的存货(对于收回的固定资产,可在调整“固定资产”项目时再作调整),
借: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
贷: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24)分析调整“长期债权投资”。依据“长期债权投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债权投资的面值、溢价、折价摊销以及到期还本付息债券的应计利息;“长期债权投资”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债权投资的收回、折价、溢价摊销。
调整借方发生额时:对于“面值”与“溢价”,计入“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对于“应计利息”和“折价”摊销,因应计利息和折价摊销引起投资收益的增加,而这部分投资收益并未使企业实际收到现金,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债权投资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面值与债券溢价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之差,或应计利息与折价摊销之和部分)
调整贷方发生额时:对于“投资收回”,依其账面价值计入“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对于“溢价”摊销,因溢价摊销引起投资收益的减少,而这种摊销只是企业的一种账务调整,并未使企业实际支付现金,故应调增“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贷:长期债权投资
(25)分析调整“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会因购建、折旧、转让、报废、投资收回等原因而增加或减少,情况比较复杂,分析调整“固定资产”时,应依其有关明细资料的借贷方发生额来进行。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加,计入“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至于收到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可在调整“实收资本”时再作调整);对于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引起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这一部分增加的投资企业本期并未支付现金,而原来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发生额时全部作为“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故应冲减“权益性投资支付的现金”;对于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与累计折旧的差额,计入“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固定资产的借方发生额,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借方发生额)
贷: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如有投资收回的固定资产,
借: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收回的固定资产原价)
贷: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收回的固定资产净值)
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调整固定资产的贷方发生额:
借: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贷: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固定资产原价)
借: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投资支付的现金
贷: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原价)
(26)分析调整“累计折旧”。依据“累计折旧”账户的明细资料分析调整,属于生产部门使用固定资产而提取的折旧(指应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的部分),因其增加本期存货,而增加的这一部分存货,本期并未支付现金,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属于管理部门使用固定资产而提取的折旧(指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属于工程部门所提取的折旧(指应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冲减“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部分)
贷:累计折旧
(27)分析调整“在建工程”。依据“在建工程”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调整。调整分录如下(期末“在建工程”增加作相反的分录),
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贷:在建工程
(28)分析调整“无形资产”。依据“无形资产”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析调整。
调整借方发生额:对于借方发生额,先计入“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如有自创无形资产转入,再进行调整。(至于本期吸收的其他单位的无形资产投资,可在调整“实收资本”时再作处理。)调整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贷: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对于本期自创无形资产转入,一方面,这部分增加的无形资产并未支付现金,而原来在调整“无形资产”借方发生额时已将其全额作为“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故应从中冲减;另一方面,由于这一业务使得存货减少,而对存货的减少原来在对“存货”项目进行调整时,已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故应予以加回。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对于贷方发生额,通常为无形资产摊销,由于其原来计入“管理费用”,而这部分费用企业本期并未实际支付现金,故应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有无形资产出售(转让产权),则计入“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对于无形资产投资转出(转让产权),则冲减“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如果只是出售或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则在调整“资本公积”项目时再作调整。有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无形资产摊销)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出售无形资产时)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无形资产
(29)分析调整“递延资产”。递延资产所核算的主要是开办费、支付的大修理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上述各项费用的摊销,主要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有关。可依据“递延资产”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时,
借:递延资产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果本期借方发生额中包括有一次性领用的大量低值易耗品(可依据备查账簿记录),则再作如下调整,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时,依据其摊销时的明细资料,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贷:递延资产
(30)分析调整“短期借款”。依据“短期借款”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短期借款
贷: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借款收到的现金
贷:短期借款
(31)分析调整“应付票据”。“应付票据”通常与购买存货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付票据”增加,表明本期购入的存货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故要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应付票据——货款”减少,则要增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期末“应付票据”增加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应付票据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32)与“应付票据”项目的调整相类似,调整分录如下(期末“应付账款”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33)分析调整“预收账款”。预收账款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较,如果“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增加,说明本期预收的款项有一部分不是本期销售收入,但在收付实现制下,与销售商品有关的款项一旦收到,即算作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故应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反之,则应减少“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预收账款减少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预收账款
(34)分析调整“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所核算的主要是应付暂收的各种款项、经营性租赁的租金、各种罚款等,主要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有关,可依据“其他应付款”账户及其明细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
(35)分析调整“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交款所核算的主要是应交的教育费附加,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有关,可依据“其他应交款”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其他应交款贷方余额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支付的各项税费
贷:其他应交款
(36)分析调整“应付工资”。支付工资在现金流量表中是单独列示的,故对“应付工资”应按其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调整。“应付工资”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工资的发放。工资的发放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发放给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这部分工资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称之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二是发放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列作为“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应付工资
贷: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发放给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发放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应付工资”的贷方发生额,表示工资的形成。计算本期应付工资时,分别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增加本期存货,而这部分存货增加并没有实际支付现金,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的支付是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的形式列示的,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无关)。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由于原来在调整“管理费用”时已全额作为“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理,这里应该冲回。同样,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也应该从“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中冲回。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
贷:应付工资
(37)分析调整“应付福利费”。与“应付工资”的调整相类似,有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
借:应付福利费
贷: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支付给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部分)
调整“应付福利费”的贷方发生额,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
贷:应付福利费
(38)分析调整“未交税金”。依据“应交税金”账户的有关明细账分别进行调整。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发生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贷方发生额,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借:支付的所得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减少作相反的分录)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期末期初余额,
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期末余额减少作相反的分录)
依据“应交税金”其他明细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应交税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9)分析调整“未付利润”。依据“应付利润”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进行调整。贷方发生额表示本期分配利润,借方发生额表示本期支付利润。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未付利润
贷: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未分配利润
贷:未付利润
通常,利息的支付是以现金形式进行的。但如果企业所支付的不是现金,而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这将使得企业的存货减少。由于原来在调整“存货减少”时是全额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因此这里要予以冲回。调整分录如下,
借:未付利润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当然,如果原来在调整“存货”时所采用的是直接扣减的办法,则此时的分录就直接记,
借:未付利润
贷:存货
(40)分析调整“预提费用”。预提费用会因多种原因增加或减少,应依“预提费用”账户发生额的有关明细资料分析调整。“预提费用”的贷方发生额,表示费用的提取。对于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提取的借款利息),因原来在调整“财务费用”时已经将其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故调整时应予以冲回;同样,对于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应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对于计入成本费用的部分(指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部分),因为增加了存货,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预提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费用的实际支付。对于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对于支付的其他费用,记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预提费用
贷: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部分)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贷:预提费用
(41)分析调整“长期借款”。依据“长期借款”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长期借款
贷: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本金部分)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利息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中的利息部分)
贷:长期借款
(42)分析调整“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因收到投资人的现金、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等而增加,可依据实收资本的备查账簿记录进行如下调整,
借: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现金投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收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部分)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收到的存货投资部分)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如有盈余公积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则,
借: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43)分析调整“资本公积”。依据“资本公积”账户的明细资料分别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对于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进行投资时的评估增值部分,
借: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资本公积
对于出售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
借: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资本公积
对于接受的捐赠资产,
借:收到的其他与筹资金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实物资产)
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相关捐赠物资价值转入为营业外收入时,由于这部分收入企业实际并未收到现金,故应冲减“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实物资产)
贷: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44)调整“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此项调整纯粹是一项结转分录,反映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期初期末余额变化的原因。调整分录如下,
结转净利润时,
借:净利润
贷:未分配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45)调整“现金净流量变化额”。依据“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增加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现金净流量
贷:货币资金
28.工作底稿法下需要对现行的账簿设置作哪些调整?
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我们需要在过去的会计账簿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账簿明细账的设置作一些必要的调整。需要调整的主要账簿有,
(1)“存货”账户,仍可按原来的方法设置明细账,但需设置一个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有关非经营性存货增加或减少的详细情况,如以存货进行投资、吸收外单位的存货投资、在建工程耗用存货(购进后改变用途)等。
(2)“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账户应将应付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应付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用、应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分开,单独设置各自的明细账,如“生产经营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工程人员工资”,或设置多栏式明细账。
(3)“预提费用”账户应按用途分设“预提租金”、“预提车间大修理费”、“预提利息”、“其他预提费用”明细账。
(4)“待摊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分设“领用存货”、“缴纳印花税”、“车间大修理费”、“其他管理费”、“非经营性费用”等明细账。
(5)“累计折旧”账户应按性质分设“生产经营计提折旧”、“管理部门计提折旧”、“工程部门计提折旧”、“其他折旧结转”等明细账。
(6)“财务费用”账户应分设“经营性费用”、“利息费用”、“其他非经营性费用”明细账。
(7)“营业外收入”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资产再次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转入”、“税费返还”、“其他经营性收入”等明细账。
(8)“营业外支出”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评估减值”、“非常损失”、“经营性支出”等明细账。
(9)“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性租赁收入”等明细账。
(10)“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成本”、“技术转让成本”、“经营性租赁支出”、“其他税费”等明细账。
(11)“短期投资”账户应分设“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明细账。
(12)“应收股利”账户应从原“其他应收款”账户中分开,并且“应收股利”账户应分设“购入股利”(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应计股利”明细账。
(13)“应计利息”账户应分设“购入利息”(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和“应计利息”明细账。
(14)“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中应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明细账,另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的事项。
(15)“长期债权投资”账户中的溢折价应分开,分设“债券面值”、“溢价”、“折价”、“应计利息”明细账。
(16)“固定资产”账户中应分设“固定资产购建转入”、“固定资产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出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捐赠转出”等明细账(或备查账簿)。
(17)“无形资产”账户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无形资产购入、自创无形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投资转出、无形资产出售等事项。
(18)“递延资产”账户可设置备查登记簿,专门记录一些非现金支付事项,如一次性领用大量低值易耗品等。
(19)“长期借款”账户应分设“本金”、“应付利息”明细账。
(20)“实收资本”账户如有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则应设置备查登记簿,登记本期实际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增减变动情况。
29.直接计算法下需要对账簿设置作哪些调整?
直接计算法主要是根据现金流量表表内各项目的涵义,通过从会计账簿中寻找有关数据直接进行填列的方法。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不多,或经济业务单一,采用此法较为简单。为了能够为直接计算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提供有关数据,需要在过去的会计账簿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账簿明细账的设置作一些必要的调整。需要调整的账簿主要有,
(1)“存货”账户,仍可按原来的方法设置明细账,但需设置一个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有关非经营性存货增加或减少的详细情况,如以存货进行投资、吸收外单位的存货投资、在建工程耗用存货(购进后改变用途)等。
(2)“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账户应将应付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应付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用、应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分开,单独设置各自的明细账,如“生产经营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工程人员工资”,或设置多栏式明细账。
(3)“预提费用”账户应按用途分设“预提租金”、“预提车间大修理费”、“预提利息”、“其他预提费用”明细账。
(4)“待摊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分设“领用存货”、“缴纳印花税”、“车间大修理费”、“其他管理费”、“非经营性费用”等明细账。
(5)“累计折旧”账户应按性质分设“生产经营计提折旧”、“管理部门计提折旧”、“工程部门计提折旧”、“其他折旧结转”等明细账。
(6)?“财务费用”账户应分设“经营性费用”、“利息费用”、“其他非经营性费用”明细账。
(7)“营业外收入”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资产再次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转入”、“税费返还”、“其他经营性收入”等明细账。
(8)“营业外支出”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评估减值”、“非常损失”、“经营性支出”等明细账。
(9)“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性租赁收入”等明细账。
(10)“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成本”、“技术转让成本”、“经营性租赁支出”、“其他税费”等明细账。
(11)?“应收股利”账户应从原“其他应收款”账户中分开,并且“应收股利”账户应分设“购入股利”(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应计股利”明细账。
(12)“应计利息”账户应分设“购入利息”(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和“应计利息”明细账。
(13)?“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中应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明细账,另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的事项。
(14)“长期债权投资”账户中的溢折价应分开,分设“债券面值”、“溢价”、“折价”、“应计利息”明细账。
(15)“固定资产”账户中应分设“固定资产购建转入”、“固定资产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出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捐赠转出”等明细账(或备查账簿)。
(16)“累计折旧”账户应分设“车间计提折旧”、“管理部门计提折旧”、“在建工程计提折旧”、“其他折旧结转”等明细账。
(17)“无形资产”账户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无形资产购入、自创无形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投资转出、无形资产出售等事项。
(18)“递延资产”账户可设置备查账簿,专门记录一些非现金支付事项,如一次性领用大量低值易耗品等。
(19)?“长期借款”账户应分设“本金”、“应付利息”明细账。
(20)“实收资本”账户如有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则应设置备查账簿,登记本期实际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增减变动情况。
3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该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本期销售商品(含销售商品产品、材料,下同)与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回前期销售与提供劳务的款项、本期预收的帐款、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净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租金)”增加净额(依账面余额)+“预收帐款”增加净额+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帐-“财务费用”中的“票据贴现”-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应付销售退回款”的增加净额。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本期发生额填列。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增加净额,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中有一部分并没有收到现金,故应予以扣除;
“预收帐款”增加净额,表明本期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不是本期销售实现的收入。但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本期收到现金,即确认为本期收入,故应将这一部分增加净额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
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帐,与本期应收帐款的增减无关,但在收付实现制下,它也属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依据“坏帐核销备查登记簿”中“已核销坏帐收回”栏目数字填列;
“票据贴现”并不增加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并不增加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应付销售退回款”:如果存在销售退回,情况将变得较为复杂。销售退回一般都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处理,即都减少本期销售收入。但销售退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来货款就未收,这种销售退回肯定不涉及现金的退回,一方面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减少“应收帐款”,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另一种情况是销售商品时货款已收,销售退回时可能货款立即退回,也可能本期没有退回现金。如果本期退回货款,其对“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影响已经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得到了体现,因而不存在调整问题;如果本期没有退回货款,(会计核算中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应付款——应付销售退回款”进行处理,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帐户,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销售退回款”帐户。)由于前面在计算“主营业务收入”时已将这种退回扣除,而实际上货款并未退回,不能从“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中扣除,故应对这种情况予以冲回。可以通过“其他应付款——应付销售退回款”帐户或“销售退回备查簿”进行计算。
例:某企业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19万元,“应收帐款”增加净额为19万元,则,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819万元-19万元=800万元
假设本年度退回以前年度销售收入为20万元,其中8万元因原来就没有收到货款,因而作减少应收帐款处理;另12万元原来销售时货款已收,但退回时因各种原因只退回现金7万元,另5万元货款至年底时尚未支付,计入“其他应付款——应付退货款”挂帐处理,则,
该企业2000年度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800万元-7万元=793万元
通过有关帐户计算如下,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819万元-20万元)-应收帐款增加净额(19万元-8万元)+应付退货款增加净额5万元=799万元-11万元+5万元=793万元
3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如收到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返还等。返还增值税记“补贴收入”,返还消费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等,冲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返还所得税,冲减“所得税”。
计算公式如下,
收到的税费返还=“补贴收入——税费返还”、“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税费返还”?、“所得税——税费返还”等合计
3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逾期未退还出租和出借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其他现金流入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等除外)+“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租金除外)的减少净额+“其他应付款”(押金、现金溢余)的增加净额
3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应从本项目内扣除。
计算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净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预付帐款”增加净额-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收购货退回款+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存货”增加净额,表明本期购买的存货有一部分本期并未销售,,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购买,故应予以加回;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期发生额填列。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表明本期支付的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有关的款项中有一部分是前期发生的,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支付,故应予以加回;
“预付帐款”增加净额,表明本期支付的与购买商品有关的现金中有一部分不是本期实际购买的成本。但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本期支付现金,即确认为本期支出,故应将这一部分增加净额计入“购买销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
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存货”的增加净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应收购货退回款”:如果存在购售退回,情况将变得较为复杂。购售退回一般都通过“存货”进行处理,即都减少本期存货。但购售退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来货款就未付,这种购货退回通常不涉及收取现金,一方面减少“存货”,另一方面也减少“应付帐款”,不影响“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另一种情况是购售商品时货款已付,购货退回时可能货款立即收回,也可能本期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本期收回货款,其对“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影响已经通过“存货”的减少得到了体现,因而不存在调整问题;如果本期没有退回货款,(会计核算中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进行处理,即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帐户,贷记“存货”帐户。)由于前面在计算“存货”减少时已将这种退回扣除,而实际上货款并未收到,不能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扣除,故应对这种情况予以冲回。可以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帐户或“购货退回备查簿”进行计算。
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如火灾引起的存货毁损),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但减少了前面的?“存货”的增加净额,从而减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故应予以加回。
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如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例:某企业本期购入原材料117万元,实际支付现金10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余额增加17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存货”期末余额增加7万元,则,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现金100万元
或=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增加净额17万元+存货增加净额7万元=100万元
假设本年度发生购货退回10万元,其中2万元因原来就没有支付货款,因而作减少应付帐款处理;另8万元原来购货时货款已付,但退回时因各种原因只收到现金7万元,另1万元货款至年底时尚未收回,计入“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挂帐处理,则,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现金100万元-实际收到购货退回的现金7万元=93万元
或=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增加净额(17万元-2万元)+存货增加净额(7万元-10万元)+应收购货退回款1万元=93万元
3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以及其他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其他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为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基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等。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帐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
3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各种税费”项目?
“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各种税费,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本期退回的上述税金在“收到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也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等。本项目可以根据“其他应交款”、“应交税金”、“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帐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除外)帐户的借方发生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借方发生额-消费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等的返还+“其他应交款”增加净额
3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现金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等,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制造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实物捐赠支出等除外)+“其他应付款”(应付租金除外)的增加净额+“管理费用”(?支付的工资、福利费、税金、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提坏帐除外)、“销售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财务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本期发生额+“待摊费用”(其他费用)增加净额(借方)-“预提费用”增加净额(贷方)
37.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以及收回的非现金资产。收回的非现金资产,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变动,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与筹资活动”项目中反映。处置投资收回的现金扣除投资成本后的收益,计入投资损益,构成净利润的因素,但它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反映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类别中。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帐户中的“收回投资而取得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回)贷方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收回)贷方发生额
38.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而收到的现金股利,以及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分回利润收到的现金。不包括股票股利。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帐户增加净额-“应收股利”增加净额+“长期债权投资——溢价”中的“溢价摊销”-“长期债权投资——折价”中的“折价摊销”-“应收利息”增加净额-“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增加净额
39.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扣除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清理转出固定资产等原值”-“清理转出固定资产等已提的累计折旧”+“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固定资产非现金交易而减少的净值(如资产置换)
4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借款利息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单独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帐户的“本期购建转入”明细帐发生额+“在建工程”帐户增加净额-与在建工程有关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的净增加额
4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包括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企业以非现金的固定资产、商品等进行的投资,在现金流量表的附注中单独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借方发生额+“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长期债权投资”帐户中的“债券面值”与“溢价”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及“折价”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应收股利——购入股利”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应收利息——购入利息”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
4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应付债券”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或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备查登记簿的“现金入股”栏目的记录金额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应付债券”备查登记簿的“现金入股”栏目的记录金额
4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资金。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金”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金”帐户的贷方发生额
4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偿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的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等。企业偿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在“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金”帐户的借方发生额
4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
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本期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待摊费用——利息”?、“预提费用——利息”帐户的借方发生额
4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外,支付的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以及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而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等。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现金捐赠支出”+“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减少净额+发行股票、债券的备查登记记录中的“审计、咨询费用”
第五篇--报账篇(四)
47.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 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 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 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 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 计提坏账准备
(2) 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 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 无形资产摊销
(5)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 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 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 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 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 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3) 预收帐款的减少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
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加: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
(2) 预收帐款的增加
(3) 购货退回(存货减少)
减: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
(1)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
(2) 预付帐款的增加
(3) 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
(4) 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
(5) 预提费用的减少
(6) 待摊费用的增加
(7) 应交税金的减少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
以上就是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48.怎样填列“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8项: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②存货跌价准备、③短期投资跌价准备、④长期投资减值准备、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⑦无形资产减值准备、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这两个项目的填列,严格说来,应该是“坏帐准备增加净额”、“存货跌价准备增值净额”,可分别依据“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帐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来填列。其他项目可分别依据“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来填列。
现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例进行说明。计提坏帐准备时,记入当期的管理费用,列入了利润表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为了将净利润调节为现金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应加回到净利润中。
如果年内发生了坏帐转销,比如是1000元,则情况就会复杂一些。一方面,与利润无关,另一方面,在后面计算“加:应收帐款的减少”中也包括了这一减少的数额1000元,如果以此数额进行计算,现金净流量就会增加1000元。而事实上,转销坏帐,既不会使企业现金增加,也不会使现金减少,可见,前面在计算“计提的坏帐准备”时,应该将坏帐转销的部分剔除,而这实际上就是“坏帐准备增加净额”。
49.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可依据“累计折旧——经营性计提折旧”的数据填列(即是指计入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折旧部分)。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但计提折旧并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计入管理费用部分已作为期间费用列入了当期利润表,引起利润的减少,所以应该加回;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增加存货(但不减少利润),而后面在计算“加: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时已将其作为“减项”处理,所以应在调整净利润时加回。
50.怎样填列“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无形资产摊销”依据“无形资产”账户“本期摊销”栏目或“管理费用”账户中的“无形资产摊销”栏目的数据填列。在没有发生购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处置、以无形资产投资等事项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年末、年初差额即为本年摊销额。无形资产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如果企业存在“递延资产”的情况,也依据上述方法进行类似处理。
51.怎样填列“长期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营业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对计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部分,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从中扣除,但是,却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计入制造费用中的已经变现的部分,在计算净利润时通过销售成本予以扣除,但是却没有发生现金流出;计入制造费用中的没有变现的部分,由于在调节存货时,已经从中扣除但是,却不涉及现金收支,所以,在此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这个项目可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52.怎样填列“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可以通过“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待摊费用的减少,即待摊费用的摊销。与计提折旧相类似,待摊费用摊销时记入了“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账户,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待摊费用的增加,一般是因为现金支付,也可能是一次性领用大量办公用品(一次性领用大量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不管其是一次摊销,还是五五摊销或分期摊销,均不记入“待摊费用”账户,都是通过“低值易耗品”账户或“包装物”账户进行核算的,即都通过“存货”项目,在调整“存货”项目时进行处理)。前者发生了现金流出,但不影响利润,故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时应该加回;后者引起“存货”项目的减少,通过“存货”项目进行调整。
53.怎样填列“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可以通过“预提费用——预提经营性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
预提费用的增加,即提取预提费用。提取预提费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提经营性费用(如大修理费用等),另一种是预提非经营性费用(如银行借款利息)。前者与计提折旧相类似,费用预提时记入了“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账户,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后者增加“财务费用”,通过“财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不在本项目进行调整。预提费用的减少,一般是因为现金支付,发生了现金流出,但不影响利润,故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时应该加回。
54.怎样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可用“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其他业务支出——处理无形资产支出”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处理无形资产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计算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不属于经营活动,而是投资活动,故其所产生的损益,应从净利润中转出。
55.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可依据“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列入了利润表。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应在调整净利润时加回。
56.怎样填列“财务费用”项目?
“财务费用”项目,可依据“财务费用——非经营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填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比如,应收票据贴现、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属于经营活动;购买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属于投资活动;支付的利息属于筹资活动;等等。由于财务费用的发生影响了利润,所以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时,应把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部分调整出去。
57.怎样填列“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可依据“投资收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投资损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在调整净利润时,应将这部分损益从净利润中转出。具体方法是,若为投资收益,调整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整净利润时应加回。
58.怎样填列“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可通过比较期末期初递延税款账户余额计算填列。若为“递延税款”借项增加,调整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递延税款”贷项增加,调整净利润时应加回。“递延税款”账户主要是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由于实际缴纳所得税时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递延税款这部分金额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利润表中已列入了所得税费用,所以应调整净利润。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一些特殊情况。请看下例,
某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价值1000元,所得税率为30%,则应作如下分录,
借:固定资产10000
贷:递延税款3000
资本公积7000
此项业务不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调节现金流量时,若“加:递延税款款贷项”3000,则会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3000元,而事实上接受固定资产捐赠与现金流量无关,从而造成错误。
因此,在填列此项目时,遇见此类情况应该进行扣除。
59.怎样填列“存货减少(减:增加)”项目?
“存货减少(减:增加)”项目,可依据“存货”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另依“存货项目备查登记簿”,如有非经营性原因引起存货项目增减变动的,应予以剔除。通常,“存货”项目的增减变动属于经营活动。本期存货减少,就是存货的销售(至于生产领用存货,计入了生产成本,属于“存货”各项目之间的变动,不影响“存货”项目的增减),通过“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本年利润,但存货的减少并未发生现金支付,故应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加回。本期存货增加,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本期购入,二是本期生产。从本期购入来看,在不存在赊购的情况下,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就是“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导致现金流量的减少。由于本期购入存货并不影响当期利润,故在以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应予以冲减。如果存在赊购,则“本期购进存货=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此时仍可将存货的增加金额全额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减去。至于本期实际并未支付的赊购款,即“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加”则在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时又予以加回了。
从本期生产来看,本期生产所增加的存货,一部分实际支付了现金,如办公费用、水电费用;另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主要表现为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的增加及待摊费用的减少(摊销)。实际支付现金的部分,引起了现金流量的减少,当然应该从净利润中减去;当期未支付现金的部分,没有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化,但此时仍可将这部分存货的增加金额全额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减去,因为这部分未支付现金的项目即“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的增加”以及“预提费用的增加”、“待摊费用的减少”已经在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计提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摊销”时又予以加回了。总之,调整“存货”项目时,可依据“存货”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若“存货”期末余额增加,则从净利润中减去;若“存货”期末余额减少,则应加回到净利润中。
60.怎样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本项目可依据“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帐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其他应收款”中如包含“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等非经营性应收项目,应予以剔除。
项目说明: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指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若某一期间期末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大于期初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说明本期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到现金,但在利润表中已将销售收入全数列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从净利润中减去。反之,若某一期间期末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小于期初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说明本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加回到净利润中。
预收帐款增加,说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但预收帐款的增加并不影响本期利润,故在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应予以加回;预收帐款减少,说明本期销售的商品中有一部分并未实际收到现金(会计上冲减“预收帐款”处理),而这一并未收到现金的部分销售在权责发生制下仍将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增加了利润,故在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应予以冲减。
61.怎样填列“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本项目可依据“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经营性应付工资,不包括应付工程人员工资)、“应付福利费”(经营性应付福利费,不包括应付工程人员福利费)、“应交税金”(包括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不包括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有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等帐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计算填列。
不过,在填列此项目时,如果存在非正常原因而引起的“应付项目”的减少,应该予以剔除。
例:A企业核销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5000元。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作“资本公积”的增加,
借:应付账款5000
贷:资本公积5000
此项业务不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也与现金流量无关,但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调节现金流量时,若“减:应付账款的减少”5000元,则会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5000元,从而造成错误。
62.怎样填列“增值税增加净额”项目?
“增值税增加净额”项目,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增值税增加净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应收账款——增值税”、“应收票据——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增加净额+“应付账款——增值税”、“应付票据——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具有代收代缴的性质,与净利润的计算无关。如果不存在赊购赊销事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即表示本期应付未付的增值税增加净额。如果存在赊销事项,“应收账款——增值税”、“应收票据——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增加净额,则表示本期应交的增值税中有一部分本期并未收到,在收付实现制下不需要缴纳,故应从“应交增值税”中予以扣除。“应付账款——增值税”、“应付票据——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说明本期购入存货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中有部分并没有支付,而原来在核算“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时是将其作为当期“进项税额”抵扣当期“销项税额”的,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这部分未付现的“进项税额”不能进行抵扣,故此应该加回。
63.怎样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是说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如果不交代会计报表中的这些项目是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确定的,就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又如,可比性是一项很重要的会计原则,它要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由于会计法规发生变化,或者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有可能改变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由于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中对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影响了不同期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掌握会计政策的变化,也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再如,会计报表由于形式的限制,只能按大类设置项目,反映总括情况,至于各项目内部的情况以及项目背后的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只是一个年末余额,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信息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信用资产质量却是必要的,所以往往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面的信息。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②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③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④或有事项的说明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⑤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⑥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⑦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⑧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⑨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等等。
(1)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例:本公司(东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经营分部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严重亏损,已没有扭亏希望,决定撤消该分部。本报告中有关该分部的核算均按清算价值计量。
对于上述情况,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应该予以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会计政策是指被企业选定并一贯执行的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依据不同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能够得出企业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所以,适当地表达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对于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掌握信息、作出决策至关重要。因而,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有关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披露的具体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估计会计政策一般包括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期间、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记账原则和计价基础、坏账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核算与折旧的计提方法、在建工程核算方法、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的摊销方法、收?入确认原则、外币折算方法、利润分配政策等等。会计估计通常有:坏账;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等等。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对差错更正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②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对本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③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包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以及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金额。④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变更的日期以及为什么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金额。⑥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⑦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⑧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4)或有事项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或有负债的类型及其影响: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对于或有负债而言,企业应披露以下内容;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或有负债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如果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说明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财务影响。
例:2000年10月20日本公司(黄河股份有限公司)一张未到销商业承兑汇票向开户银行进行贴现。贴现票据金额为2?000万元,到期日为?2001年?6月20日。开户银行到期不能获得付款时,本公司负有代为支付的义务。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对此企业应说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以及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等非调整事项的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作出估计,应说明其原因。
(6)债务重组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分别债务人和债权人分别披露以下内容,
对于债务人而言,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债务重组方式。包括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及混合重组方式筹。债务人需要披露债务重组是以哪一种方式进行的。②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债务人可能发生多项债务重组,并确认多项资本公积。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披露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债务重组确认的资本公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项债务重组交易都会确认资本公积,有些债务重组交易可能要确认债务重组损失。③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增加额。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是披露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增加额;对于其他企业,是披露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实收资本增加额。债务人可能有多项债务重组涉及债务转为资本,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披露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总增加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债务重组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增加顿;④或有支出。债务人可能有多项债务重组涉及或有支出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汇总披露或有支出金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或有支出差额。
对于债权人而言,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债务重组方式。与债务人的披露内容相同。②债务重组损失总额。在某些债务重组交易中,债权人可能发生债务重组损失。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披露产生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债务重组的损失金额。③债权转为股权所导致的长期投资增加额及其长期投资占债务人股权的比例。④或有收益。债权人可能有多项债务重组涉及或有收益,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汇总披露或有收益金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或有收益金额。
(7)非货币性交易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即,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以什么资产与什么资产相交换。②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金额,即,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确认的收益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8)借款费用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即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当期已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各项借款费用之和,包括应予资本化的利息、折价或进价的摊销、汇兑差额和辅助费用之和。如果企业当期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处于购置或建造过程的固定资产,应当披露这些资产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总额。②当期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对此,应注意以下问题:如果当期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固定资产,且各项固定资产适用的资本化率不同,应按固定资产项目分别披露;如果各项固定资产在确定资本化金额时适用的资本化率相同,则可以合并披露。如果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期间长于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期间,且在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各期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均不相同,应分别各组披露;如果各期计算资本化金额所使用的资本化率相同,则可以合并披露。
(9)租赁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分别承租人和出租人,并进而分别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分别披露以下内容,
对于承租人而言:①经营租赁: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以后年度将支付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额。②融资租赁:每类租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及账面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领。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还是年数总和法。
对于出租人而言:①经营租赁。每类租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②融资租赁: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收到的最低租赁收款额及以后年度将收到的最低租赁收款额总额;未实现的融资收益余额;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还是年数总和法。
此外对于售后租回交易而言,承租人和出租人还需要披露售后租回合同中规定的、区别于一船租赁交易的条款。
(10)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对此,企业应分别以下情况分别作出说明:①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说明如下事项。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②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说明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③关联方交易应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说明,类型相同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合并说明。④对于关联方交易价格的确定如果高于或低于一般交易价格的,应说明其价格的公允性。
(11)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企业转让、出售重要资产,势必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及盈利能力,为使投资者、债权人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重要资产的转让及其出售情况的信息。
(12)?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企业合并,是指两家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度变为一个企业的行为,其实质是控制,而不是法律主体的解散。如一个或几个企业成为别的企业的子公司;一家企业将其净资产转移给另一家企业;几家企业将其净资产转移给一家新建立的企业;一家企业持有另一家企业的控股权益,均可认为是实施了企业合并。具体来说,企业合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一家企业接纳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企业加入,加入方解散并取消法人资格,本企业继续存在下去,这种形式属于吸收合并;第二种是企业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企业,原企业各方解散,取消原法人资格,这种形式属于新设合并;第三种是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达到控股比例,原企业保留法人资格,这种形式属于控股合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并的目的可能有许多种:建立永久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开辟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取得先进的工艺技术、开展多样化经营,等等。企业分立,是指一家企业依法分为两个以上的企业,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以其部分财产和业务另设一个新的企业,原企业保留;二是企业以全部财产分别归入两个以上的新设企业,原企业解散。由于企业合并、分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因此,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变化情况。
(13)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会计报表由于形式的限制,它只能非常概括地反映各主要项目,至于各项目内部的具体情况及其背景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所以,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提供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通常,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有: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①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及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企业应主要说明坏账的确认标准,以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并重点说明: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单独说明计提的比例及其理由;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应收款项的披露格式如表5-13。
表5-13应收款项项目明细表
账龄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计
②存货核算方法。企业应主要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以及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的披露格式如表5-14。
表5-14存货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原材料
库存商品
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
---
合计
③投资的核算方法。企业应主要说明当期发生的投资净损益,其中重大的投资净损益项目应单独说明;说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余额,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属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的部分,应单独说明;说明当年提取的投资损失准备、投资的计价方法、以及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说明投资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还应说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的重大差异;说明投资变现及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的披露格式分别如表5-15、表5-16、表5-17、表5-18。
表5-15短期投资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一、股权投资合计
其中:股票投资
二、债券投资
其中:国债投资
其他债券
三、其他投资
合计
表5-16长期投资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一、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对子公司投资
对合营企业投资
对联营企业投资
二、长期债权投资
其中:国债投资
三、其他股权投资
合计
表5-17长期股票投资明细表被投资单位名称
股份类别
股票数量
占被投资单位股权的比例
初始投资成本
表5-18长期债券投资明细表债券种类
面值
年利率
初始投资成本
到期日
本期利息
累计应收或已收利息
④固定资产项目。企业应主要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如有在建工程转入、出售、置换、抵押和担保等情况的,应明确说明。固定资产的披露格式如表5-19。
表5-19固定资产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一、原价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二、累计折旧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三、固定资产净值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⑤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法。对此,企业需要披露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土地使用权,企业还应披露上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无形资产的披露格式如表5-20。
表5-20无形资产项目明细表
种类
实际成本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转出数
本期摊销数
期末余额
⑥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
长期待摊费用的披露格式如表5-21。
表5-21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表
种类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14)收入。
企业应主要说明当期确认的下列各项收人的金额以及确认收入所采用的会计政策: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本期分期收款确认的收入。
(15)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主要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如果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说明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
(16)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
企业应主要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本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如发生变更,企业应说明度更的内容和理由。
(17)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64.怎样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利润实现及分配等情况的综合性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扼要地提供企业和其他单位生产经营、财务活动情况,分析总结经营业绩和存在的不足,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和考核有关单位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资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②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③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企业通常需要反映以下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及经营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企业员工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情况;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知识产权的有关情况;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计划,如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及措施;开发、在建项目的预期进度;配套资金的筹措计划;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主要是指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如,实现的净利润是多少;在利润分配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各有多少;累计可分配利润有多少;此外,企业还应反映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的情况;等等。如果在本年度内没有发生利润分配情况或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情况,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说明。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对于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所以,需要企业披露有关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方面的信息。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主要反映年度内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构成项目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这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六篇--用账篇(二)
8.怎样进行会计报表的横向分析?
会计报表的横向分析,也称水平分析,是将连续数期报表中的相应项目增减情况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横向比较,即将最后一期财务报表中某一项或几项数据与前一期或前几期报表中的相应项目进行对应比较,将其增减额列示出来,同时计算出增减的百分比。如果比较两期的报表,则将较前一期报表的数据作为基数。如果比较三期以上的报表,则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种,以最早一期报表数字作基数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称为定比法。第二种,将每一期报表的有关数据分别与其前一期报表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称为环比法。
例:表6-1是某公司的利润表。按此表数据编制的比较损益表(变动差额和百分比报表)(环比法)见表6-2。
表6-1利润表
××公司单位:万元
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销售收入
2850
3135
3323
3389
减:销售成本
1425
1581
11685
1966
销售毛利
1425
15544
1638
1423
减:期间费用
400
430
600
520
营业利润
1025
1124
1038
903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
75
65
117
67
税前利润
11100
1189
1155
970
减:所得税
363
392
381
320
净利润
737
797
774
65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263
557
875
1185
可供分配利润
1000
1354
16449
1835
减:提取公积金
74
80
77
65
应付股利
369
399
387
325
年末未分配利润
557
875
1185
1445
表6-2比较损益表
(变动差额和百分比报表)
项? 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差额
%
差额
%
差额
%
销售收入
285
10
188
6
66
2
减:销售成本
156
11
104
5
281
17
销售毛利
129
9
84
7
-215
-13
减:期间费用
30
8
170
40
-80
-13
营业利润
99
10
-86
-8
-135
-13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
-10
-13
52
80
-50
-43
税前利润
89
8
-34
-3
-185
-16
减:所得税
29
8
-11
-3
-61
-16
净利润
60
8
-23
-3
-124
-16
注:表中的数据是这样计算得出的,
变动差额=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变动百分比=变动差额÷上期金额
通过表6-1、表6-2可以看出:①销售收入的增长越来越慢;②销售成本的增长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③2001年毛利的下降速度很快,应查明2001年度销售成本上升17%的具体原因;④期间费用的趋势是增长,2001年得到控制;⑤除2000年外,营业外损益基本稳定;⑥净利润趋势下降。
因此,可以认为该企业盈利能力在下降,主要原因是销售成本大幅升高。会计报表的横向分析可以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来进行。在编制比较报表时,如有三期或更多期的报表数据参加比较,则必须注明比较的基年数,因为选择不同年份作基数年会得到不同的增减金额和百分比。
9.怎样进行会计报表的纵向分析?
将同一报表中的各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趋势分析法,叫做纵向分析法。纵向分析同样是通过编制比较报表进行的,与横向分析不同的是,参加比较的各项目是同一报表中的项目,因而这一种比较报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纵向比较”;同时,在编制纵向的比较报表时,一般选定报表中的某一项目作为基数,其他各项的变化都以该项目与基数相比的百分比表示,所以,这种报表又称“共同比财务报表”。如在纵向的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各项目都以该项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而每一负债项目和业主权益项目都分别以其在权益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
10.怎样进行会计报表的趋势分析?
所谓趋势分析是通过对比分析数期财务报表中的相应数据,从而揭示企业财务发展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变化趋势。按其具体做法不同可分为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方法。
11.怎样进行财务比率分析?
所谓财务比率分析是将同一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比率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获力能力、偿债能力等。比率分析的结果是得到两类数据之间的比率,这种比率可以直接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比率分析所运用的指标种类很多,报表使用者普遍关注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变现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商品存货分析;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分析;业主权益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分析。变现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作为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尺度。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包括:销货净额与资产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资本)报酬率;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普通股每股收益额;股利报酬率;市价——收益比率等。
12.如果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所谓现金流量表分析,是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情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报表分析一般包括静态的结构百分比分析、动态的变动趋势分析以及财务比率分析等内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百分比分析
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来自哪些方面,用往哪些方面,其现金余额是如何构成的,各占总量的百分数为多少,这就是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分析。通过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分析,报表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回答企业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于何处、余额结构如何。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金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构成。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可以分为现金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结余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①收入结构分析。现金收入构成是反映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如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收入、筹资活动现金收入等在全部现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收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明确现金究竟来自何方,要增加现金收入主要依靠什么。
②支出结构分析。现金支出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现金支出占企业当期全部现金支出的百分比,它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用在哪些方面。
③余额结构分析。现金余额结构分析是指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其现金的收支净额占全部现金余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企业的现金爷额是如何构成的。
(2)变动趋势分析
企业的现金收入、支出以及结余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其变动趋势如何,这种趋势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这就是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变动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有关项目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变动是有利还是不利,并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变动趋势分析通常采用编制历年会计报表方法,将连续多年的报表,至少是最近2、3年甚至5-10年的会计报表并列在一起加以分析、以观察变化趋势。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这样分析比单看一个报告期的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信息,有利于分析变化的趋势。
(3)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将报表中具备相互关系的项目相比较,计算出一系列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投资能力、现金支付能力等财务比率。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又可分为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比率分析。
①偿债能力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A.现金比率:所谓现金比率就是指企业的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
其中,现金余额是指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现金的数饿,它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期末余额”项目查到;流动负债是指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各项流动负债的总额,它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数来查到。
例:某企业2000年末流动负债为1000万,现金余额为200万,则现金比率为:现金比率=200/1000=0.20
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现金比率对于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流动负债不同于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起码也得一年后偿还,企业有较充裕的时间筹集资金,以还本付息;而流动负债期限很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现金储备,等到债务到期时,临时筹资去偿还债务,就容易出问题。
对于债权人来说,现金比率总是越高越好。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能力越强,现金比率越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现金比率达到1,即现金余额等于或大于流动负债总额,那就是说,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如存货、应收帐款等,光靠手中的现金足以偿还流动负债。对于债权人来说,这是最安全的。
而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即其变现能力)和其盈利能力成反比,流动性越差的盈利能力越强,而流动性越好的其盈利能力越弱。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现金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同时也是盈利能力最低的资产。保持过高的现金比率,就会使资产过多的停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企业来讲,不应该保持太高的现金比率。分析该比率可以结合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并进行分析。
B.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年敬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可以利用该比率反映企业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企业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固然可以通过出售投资,长期资产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以及筹借现金来进行,但最安全而且规范的方法,仍然是利用企业的经营活动取得现金净流入,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C.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全部债务的比率,使用该比率,可以反映该企业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也是一个较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负债总额
例:某公司98年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1000万,年末流动负债为500万,长期负债为1500万,则,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1000/(500+1500)=0.5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1000/500=2
该比率越大,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②支付能力分析。支付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其它各项开支,如购买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商品等货物的支出,支付职工工资的支出,支付税金的支出,支付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支付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支出,支付投资者股利的支出等等的能力。
通常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A.普通股每股净现金流量。该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之比。用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普通股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一般来说,该值越大,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及资本支出能力越强。
B.支付现金股利的净现金流量。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年度内使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支付现金股利的经营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该比率越大,则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13.怎样整理会计档案?
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存、利用会计档案的前提,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1)会计凭证的整理。会计凭证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保管都有明确的要求。会计凭证要做到装订整齐、完整、牢固,妥善保管,便于查阅。整理会计凭证,首先,要把所有应归档的会计凭证收集齐全,并根据记账凭证分类。记账凭证一般分为现金收、付款凭证,银行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共三类五种。根据不同的种类,按时间或按顺序号逐张排放好。其次,整理记账凭证的附件,剔除不属于会计档案范围和没有必要归档的一些资料,补充遗漏的必不可少的核算资料。再次,清除订书针、曲别针等金属物。最后,将记账凭证按适当厚度分成若干本。将会计凭证整理好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计凭证的装订工作。
(2)会计凭证的归档。首先,要认真填好会计凭证的封面。封面各记事栏是事后查账和查证有关事项的最基础的索引和凭证。其次,填好卷脊上的项目。卷脊上一般应写上“×年×月凭证”和案卷号。再次,将装订好的凭证入盒,由专人负责保管。
(3)会计账簿的整理。年度终了,各种账簿(包括仓库的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的明细分类账)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整理。首先,将活页账按页码顺序排好,加封面后装订成本。然后,将各种账簿按照会计科目顺序排列,据以逐本登记会计档案(会计账簿)封面。会计账簿封面的有关内容要写全。
(4)会计报表的整理。会计报表一般在年度终了后,由专人(一般是主管报表的人员或财会机构负责人)统一收集、整理、装订,并立卷归档。平时,月(季)度报表,由主管人员负责保存。年终,将全年会计报表,按时间顺序整理装订成册,登记会计档案(会计报表)目录,逐项写明报表名称、页数、归档日期等。经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核、盖章后,由主管报表人员负责装盒归档。
(5)其他会计资料的整理。其他财会资料,包括年(季)度成本、利润计划、月度财务收支计划、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工资计算表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合同,也应随同正式会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但是,这部分资料不全部移交档案部门,有的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由财会部门保存。这就需要认真筛选,把收集起来的这些资料,逐件进行鉴别,将需移交档案部门保管存放的,按要求另行组卷装订,而后移交档案部门。会计档案的整理要规范化。封面、盒、袋要按统一的尺寸、规格制作,卷脊、封面的内容要按统一的项目印制、填写。要做到收集按范围,整理按规范,装订按标准。
14.怎样保管会计档案?
要保管好会计档案,首先要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安全,是指会计档案完好无损,做到不丢失,不破损,不被虫蛀等。安全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的保存、保护责任制,检查、监督方面的制度。保密,是指会计档案的信息不能超过规定传递的范围。保密制度,包括接受会计档案信息的范围、对象,利用会计档案时保密的程序、方法,以及各环节保密的责任等。其次要严格执行检查、保管制度。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会计档案。有关单位、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会计档案的保存情况,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技术方法处理档案保存中的问题。单位合并和建设项目竣工后的会计档案,应随同单位的全部档案一并移交上级指定的单位,并按照规定编制移交清册,办理交接手续。省级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在本单位保存20年后,省辖市(地)和县以下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在本单位保管20年后,连同案卷目录(一式三份)和有关的检索工具及参考资料,一同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
15.怎样利用会计档案?
保存会计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利用工作。调阅会计档案应履行登记手续,一般应在档案室查阅。外单位借阅档案,原件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在指定的地点查阅,归还时要清点。查阅会计档案人员,不许在会计档案上作任何记录、勾、划和涂改,更不能抽撤单据,违者应视情节轻重,进行严肃处理。
16.怎样鉴定和销毁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会计档案是否达到保存期限,其中还有没有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有没有涉及到林地、房产的产权转让契约、证券、图纸、有关货币收支的凭证,精简下放、退职还乡、公私伤亡、落实政策和救济补助的支付凭证,供给制改薪俸制、工分制改为工资制的凭证,涉及外事的凭证,以及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原始凭证。如有上述情形的会计档案,均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确无保管之必要时再销毁。建设单位对于建设时间较长而又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的会计档案,不能销毁。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是:首先,销毁会计档案要填制“会计档案销毁目录”,将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的“案卷标题、起止日期、目录号、案卷号、原凭证号、卷内文件张数”逐项登记后,交档案部门编入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按规定保存。其次,要根据审批程序审批。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销毁会计档案应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国有企业经本企业领导批准后销毁。再次,要按规定监销。各单位在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派人员监销;各级主管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有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人监销;各级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审计部门派人监销。监销人员要认真负责,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要认真清点核对,销毁时要防止泄密、丢失。销毁后,档案部门、财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监销人员要在会计档案销毁目录封面上签字盖章,归档保存,并将监销情况书面报告本单位领导。
1.什么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2.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3.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有何规定?
5.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是什么?
6.什么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什么是会计主管?
7.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是什么?
8.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9.什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0.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1.如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2.什么是会计人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
13.哪些情况下财政部门可以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4.哪些情况下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5.什么是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16.会计专业职务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7.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8.担任会计员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19.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20.担任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21.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22.怎样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3.怎样设置会计岗位?
24.会计主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5.出纳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6.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7.预算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8.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9.存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0.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1.工资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2.往来结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3.收入利润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4.税务会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5.总账报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6.稽核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7.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8.档案管理岗位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39.什么是会计交接工作?哪些情况下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40.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41.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后如何区分移交人与接交人的会计责任?
42.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
43.如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44.如何建立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
45.如何建立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46.如何建立仓储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47.如何建立成本与费用内部会计控制?
48.如何建立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49.如何建立投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50.如何建立筹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51.什么是法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两种?
52.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53.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54.什么是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什么是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55.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56.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57.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是什么?
58.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5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0.《会计法》第四十五条所称的“授意”、“指使”、“强令”的含义是什么?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1.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62.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63.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4.《会计法》对受到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65.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含义是什么?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66.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67.违反《会计法》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68.对违反《会计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1.什么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工作、处理会计业务、完成会计任务的人员。企业、事业、行政机关等单位,都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的职责,概括起来就是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认真贯彻执行和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记帐、算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及时地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满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责。
(2)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行政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
(3)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5)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2.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为了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限,会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严守职业道德;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熟悉财经制度;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精通专业知识,掌握会计技术方法;严守法纪,坚持原则,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维护国家利益,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贪污盗窃的行为,要勇于负责,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
3.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职业道德是就职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在其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对会计工作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对于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爱岗。热爱自己的职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会计人员只有为自己建立了这个出发点,才会勤奋、努力钻研业务技术,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具体从事的会计工作的要求。敬业爱岗,要求会计人员应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过硬的基本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现本来不是由于业务技术深浅的问题,而是由于粗心大意和缺乏扎实工作作风造成一些失误。会计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面较广,有的同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经济倾向和不良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有些问题处理起来十分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强烈的“追根求源”的意识,凡事要多问个问什么,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由于会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致使一些会计人员长年累月、周而复始地进行着算账、报账、报表等事务工作,天天与数字打交道,工作细致而繁琐,如果不耐劳尽责,缺乏职业责任感,就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甚至讨厌,就谈不上热爱会计工作,更谈不上精通会计业务,也就搞不好会计工作。
(2)熟悉法规。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执法守纪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不单自己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要能结合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在自己自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
(3)依法办事。严格实行会计监督,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和完整,木但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帐簿的记录上,还要体现在财务报告上,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这样做,会计人员应该继续在这一点上树立自己职业的形象和职业人格的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4)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无疑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同样重要,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
(5)搞好服务。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以便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的重要机密,如对企业说来,关键技术、工艺规程、配方、控制手段和成本资料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密,这些机密一旦泄露给明显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会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害,对被泄密的单位是非常不公正的。所以,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会计人员应当确立泄露商业秘密是大忌的观念,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保守,不能信口吐露,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向处界提供。
4.《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有何规定?
财政部在1998年1月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1)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及层次。根据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在职会计人员,具体包括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即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其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和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但未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
(2)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省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所辖范围内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对于中央单位,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分别由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铁道部财务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财务部等五家单位负责所辖部门、系统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会计人员在参加继续教育工作遇到难题需要咨询反映的,可以向上述管理部门以及县以上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反映、咨询和投诉。
(3)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其中,接受培训主要包括: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及批准的培训单位组织的培训、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国家承认的会计专业学历教育、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形式。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部门或单位自行组织的业务学习、岗位培训,承担课题研究,参加上一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也很多,既有面授,也有函授、录像;网络等。
(4)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时。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不少于68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自学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24小时,自学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8小时。对于自学小时的折算方法,由省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自行决定。对于年度内在境外工作超过6个月,或者年度内病假超过6个月的,或者生育等其他情况,其继续教育的时间可以顺延到下一年度、但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和备案。
(5)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的知识与法规。继续教育,讲究“新”和“实”,其内容必须新颖和实用。会计人员本着学什么用什么的原则,自己缺什么就去学什么,差什么就去补什么。
(6)关于对培训单位的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实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许可证制度》,凡从事这项工作的培训单位,必须向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取得许可证书后,才能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洲单位,由省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批;开展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由省级或地、市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开展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由地、市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所有审批的培训单位,都需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7)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根据规定,每一位会计人员每年必须完成规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如果未按照规定完成必要的学时,又无正当理由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将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年度内未接受继续教育或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时的会计人员,无正当理由的,予以警告。连续两年未接受继续教育或连续两年未完成规定学时的,不予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年检,不得参加上一档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得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不得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的评选,财政部门不予颁发荣誉证书。连续3年没有参加继续教育或未完成规定学时的,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行失效,按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需5年后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同时吊销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也不允许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
5.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是什么?
同从事任何技术工作一样,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在专业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持有会计证,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已经持证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工作权利。而对希望从事会计工作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为他们确立了努力的方向。
二是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至于如何考核和确认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目前来说,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专业职务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进行的。
三是要按照规定参加会计业务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这是因为,受我国会计学历教育规模的限制,目前会计人员中具备规定学历的比例还不高,要使会计人员具备必要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在职培训是重要途径之一。此外,即使是具备了规定学历的,也还有知识更新的问题,有适应法律的、经济的、政治的或者是技术上新的要求的问题,这些只有通过在职培训才能解决。一般说来,会计人员大多是认识到这一点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单位的支持。对此,《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四条还作了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规定:“各单位应当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这是对会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与各单位的根本利益一致的。
6.什么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什么是会计主管?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依据这一规定,通常我们认为,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核算与监督职权的负责人可称为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由单位指定的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行使会计核算与监督职权的负责人为会计主管。不管怎么称呼,他们都是一个单位负责组织管理会计事务的负责人,以下简称会计机构负责人。
7.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是什么?
(1)遵守国家法规,制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具体领导本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各项财务会计工作要定期研究、布置、检查、总结。要积极宣传、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把专业核算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进财务会计工作。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要贯彻经济核算的原则,以便提高经济效益。要随时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违反财经纪律、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重大问题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2)组织筹集资金,节约使用资金。组织编制本单位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资金的筹集计划和使用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以及生产、经营、供应、销售、劳动、技术措施等计划,按年、按季、按月进行编制,并根据企业的经济核算责任制将各项计划指标分解下达落实,督促执行。根据生产经营发展和节约资金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合理核定资金定额,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根据管用结合和资金归口分级管理的要求,拟定资金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并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认真研究税法,督促足额上缴。对于应该上缴的税金、费用等款项,要按照国家税法等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督促办理解缴手续,做到按期足额上缴,不挤占、不挪用、不拖欠、不截留。积极组织完成各项上缴任务。
(4)组织分析活动,参与经营决策。按月、按季、按年分析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管理中的漏洞,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参加生产经营管理会议,参与经营决策。充分运用会计资料,分析经济效果。提供可靠信息,预测经济前景,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5)参与审查合同,维护企业利益。审查或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文件。对于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以及没有资金来源的经济合同和协议,应拒绝执行,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对重要的经济合同和协议,要积极参与拟定,加强事前监督。
(6)提出财务报告,汇报财务工作。负责按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业管理当局、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或股东大会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便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要按照会计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认真审查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并及时按规定报送给有关部门。
(7)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考核调配人员。要建立学习制度,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研究工作问题。要制定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办法,按期进行考核。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配。对不适合做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提出建议,进行调整;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帮助培养提高,或者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8.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有必要对其从业资格进行严格管理。因此,《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资格作了明确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从这里可以看出,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较一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更加严格。这主要是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地位和职责所决定的。
关于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条件,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除应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即应能坚持原则,做到廉洁奉公。会计工作直接处理经济业务,经济上的问题必然会在会计处理中反映出来,不能坚持原则,就不可能揭发已经出现的漏洞,就不会去纠正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还可能犯下通同作弊的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工作经历。即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作为会计机构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显然是不行的,否则既会“误人子弟”(不能对下级实施有效的指导),更会贻误工作,造成经济损失。
(3)政策业务水平。即应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规章的规范。从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了解、不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管理知识,容易使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走入法律的“盲区”或“误区”,带来危险的后果。
(4)组织能力。即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一种基本的领导能力。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包括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它对整个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关键的。
(5)身体条件。即要求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会计工作劳动强度大、技术难度高,作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状况,以适应本职工作。
上述这些条件,是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素质的全面要求。各单位在选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时,应该坚持《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这些标准,严格把关,才有利于把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做好,从而为把本单位的整个经营管理工作做好起到积极的作用。
9.什么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是在会计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说是会计证的简称。会计证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最低要求和前提条件。持证者才能上岗,这既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对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难以对拟聘用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同时,对已经持证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他们的工作权利。而对希望从事会计工作但尚不具备条件的人员来说,这项规定为他们确立了努力的方向。会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义务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明确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凭证上岗。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经之路。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将记载本人的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经取得,全国范围内有效。
10.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依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4)热爱会计工作,秉公办事。
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
11.如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中专(含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的人员,自毕业之日起两年内(含两年)可以直接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超过两年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必须通过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对于符合条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由各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发放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由财政部统一设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主管部门负责编号、颁发和管理,并同时建立有关会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12.什么是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
注册登记制度即指会计人员因离退、解聘、停薪留职、辞职等原因离开单位的,应由本人或所在单位在对日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备案。离岗后又重新从事会计工作的。应由本人或所在单位立即到单位所在地财政部门或中央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接受管理。
年检制度即年度检查验证制度,一般—年进行一次。年检时间、年检范围和年检内容,主要由省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具体安排。对于不参加年检又无正当理由的,将给予一定的处分,直至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注册登记和年检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效管理,督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树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13.哪些情况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能会被财政部门吊销?
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会计人员被动地受单位领导指使弄虚作假,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本人认罪态度较好,有悔改行为的。
(2)连续几年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
(3)不依法设置或私设会计帐簿的。
(4)未按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以求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6)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7)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隐匿、谎报有关情况等。
14.哪些情况下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因有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帐,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除前款规定的人员外,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体来说,有关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主要有两类,
(1)因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终身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这些行为有: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②作假帐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行为。③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行为。④贪污而构成犯罪的行为。⑤挪用公款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对“与会计职务有关的犯罪”的理解。所谓会计职务是指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与会计职务有关的犯罪”是指会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实施的犯罪。所以,只有在认定会计人员所犯之罪确实与会计职务有关时,才能决定其不能取得或者重新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否则,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权利。
(2)对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违法违纪但没有构成犯罪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所作的规定。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出于有以下二点考虑:一是为了给因违法违纪的会计人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使其能够重新回归社会,服务于社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所以违法违纪的会计人员可以重新取得从业资格;二是为了教育在职的会计人员知法、守法,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不以身试法,所以要在吊销从业资格五年后才能重新取得从业资格。
15.什么是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执法或者执业的公正性,对由于某种原因可能影响其公正执法或者执业的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和业务回避的一种制度。回避制度已成为我国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亲属关系,
(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的基础和源泉,它是亲属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当然需要回避。
(2)直系血亲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指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法律上讲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生于同一祖先,有自然联系的亲属,如祖父母、父母、子女等;第二种是指本来没有自然的或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等,如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的关系。直系血亲关系是亲属关系中最为紧密的关系之一,也应当列入回避范围。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旁系血亲是指源于同一祖先的非直系的血亲。所谓三代,就是从自身往上或者往下数三代以内,除了直系血亲以外的血亲,就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与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所谓近姻亲,主要是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因为三代以内套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在亲属中也是比较亲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回避。
至于其他单位是否实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鉴于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在防范上的积极作用,其他单位应当有必要对会计人员实行必要的回避或参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6.会计专业职务是如何划分的?什么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目前,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各级国家机关对会计专业职务实行任命制,各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职务一般实行聘任制。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一种通过考试确认担任会计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制度。1992年3月,财政部、人事部制定发布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对考试的种类、科目设置、报考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不再进行相应会计专业职务的评审工作;资格考试在1998年以前分为会计员、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从1999年开始分为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和中级会计资格考试两个级别。从2000年起,初级资格考试设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二个考试科目,要求一次全部通过;中级资格考试设中级会计实务一、中级会计实务二、财务管理、经济法四个考试科目。中级资格考试成绩实行单科累计制,单科合格成绩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有效,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标准均以考试年度当年标准确定。凡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取得以上四个考试科目合格成绩者,均可取得中级资格。通过考试合格取得初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单位可根据其具体情况聘任为会计员或助理会计师;通过考试合格取得中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单位可聘任其为会计师。
17.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两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初级资格的人员,并具备上述的基本条件,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资格考试。
从事会计工作年限是指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的总年限,其截止日期为上年底。
18.担任会计员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根据《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担任会计员的基本条件是:初步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熟悉并能认真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能担任一个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大学专科或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
会计员的基本职责是:负责具体审核和办理财务收支,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其他会计事项。
19.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担任助理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能担负一个方面或某个重要岗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取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土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具备履行助理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或者大学专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两年以上,或者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担任会计员职务4年以上。
助理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一般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一般规定,分析、检查某工方面或某些项目的财务收支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20.担任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担任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并能正确贯彻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单位或管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某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
取得博士学位并具有履行会计师职责的能力,或者取得硕士学位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两年左右,或者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并担任助理会计师职务4年以上。
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比较重要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办法,解释、解答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中的重要问题,分析、检查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培养初级会计人才。
21.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职责是什么?
担任高级会计师的基本条件是: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或者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草拟和解释、解答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或在全国施行的财务会计法规、制度、办法,组织和指导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
22.怎样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作了如下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这一规定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会计业务繁简情况决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但是,无论是否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会计工作必须依法开展,不能因为没有会计机构而对会计工作放任不管,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会计机构是各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会计人员是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数量和素质都相当的、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是各单位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会计工作,保证本单位正常的经济核算,各单位原则上应设置会计机构。
第二层含义是:不能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这是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岗位责任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由会计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等特点所决定的。会计主管人员作为中层管理人员,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职权,按照规定的程序任免。
第三层含义是: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至于一个单位究竟需要配备多少会计人员,设置多少会计岗位,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和业务工作量、经营规模等因素来进行设置。
23.怎样设置会计岗位?
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1)会计主管;(2)出纳;(3)资金管理;(4)预算管理;(5)固定资产核算;(6)?存货核算;(7)成本核算;(8)工资核算;(9)往来结算;(10)收入利润核算;(11)税务会计;(12)总账报表;(13)稽核;(14)会计电算化管理;(15)档案管理等。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会计业务量和会计人员配备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需要注意的是,为贯彻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账、钱、物分管”的原则,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及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应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以便会计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熟悉各项会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离岗,要将其经管的会计账目、款项和未了事项向接办人员移交清楚,并由其上级主管人员负责监交。
24.会计主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按照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主持起草本单位具体会计制度及实施办法,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并领导、督促会计人员贯彻执行;
(2)参与经营决策,主持制定和考核财务预算;
(3)经常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工作;
(4)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考核会计人员的能力,合理调配会计人员的工作。
25.出纳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严格按照本单位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
(2)办理银行结算,规范使用支票。
(3)认真登日记账,保证日清月结,及时查询未达账项。
(4)保管库存现金和有关印章,登记注销支票。
(5)审核收入凭证,及时办理销售款项的结算,督促有关部门催收销售货款。
26.资金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反映资金预算的执行及控制状况;
(2)筹措及调度资金;
(3)办理借贷款事项及其清偿;
(4)办理投资业务;
(5)记录、保管各种有价证券;
(6)与财务调度有关的其他事项。
27.预算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编制各期资金预算;
(2)编制及考核生产预算;
(3)编制及控制成本费用预算;
(4)编制及分析销售预算;
(5)编制及执行资本预算;
(6)处理其他与预算有关事项。
28.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2)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
(3)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预提修理费用;
(4)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与报废;
(5)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29.存货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材料物资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2)审查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防止盲目采购。
(3)负责存货明细核算。对已验收入库尚未付款的材料,月终要估价入账。
(4)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材料计划成本目录。
(5)参与库存盘点,处理清查账务。
(6)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对于超过正常储备和长期呆滞积压的存货,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30.成本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核对各项原材料、物品、产成品、在产品入库领用事项及收付金额;
(2)编制材料领用转账凭证;
(3)审核委托及受托外单位加工事项;
(4)计算生产与销售成本及各项费用;
(5)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及账目之间调整;
(6)分析比较销售成本,做好成本日常控制;
(7)进行内部成本核算及业绩考核;
(8)编制公司有关成本报表;
(9)其他与成本核算、分析、控制有关的事项。
31.工资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审核有关工资的原始单据,办理代扣款项(包括计算个人所得税、住房基金、劳保基金、失业保险金等)。
(2)按照人事部门提供工资分配表,填制记账凭证。
(3)协助出纳人员发放工资。工资发放完毕后,要及时将工资和奖金计算明细表附在记账凭证后或单独装订成册,并注明记账凭证编号,妥善保管。
(4)计提应付福利费和工会经费,并进行账务处理。
32.往来结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执行往来结算清算办法,防止坏账损失。对购销业务以外的暂收、暂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债权债务及往来款项,要严格清算手续,加强管理,及时清算。
(2)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要及时催收结算;应付、暂收款项,要抓紧清偿。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和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报经批准后处理。实行备用金制度的公司,要核定备用金定额,及时办理领用和报销手续,加强管理。对预借的差旅费,要督促及时办理报销手续,收回余额,不得拖欠,不准挪用。
(3)负责往来结算的明细核算。对购销业务以外的各项往来款项,要按照单位和个人分户设置明细账,根据审核后的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并经常核对余额。年终要抄列清单,并向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
33.收入利润核算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销售核算,核实销售往来。根据销货发票等有关凭证,正确计算销售收入以及劳务等其他各项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税金。经常核对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数,核对销货往来明细账,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2)计算与分析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督促实现目标。
(3)建立投资台账,按期计算收益。
(4)结转收入、成本与费用,严格审查营业外支出,正确核算利润。对公司所得税有影响的项目,应注意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5)按规定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计算应缴所得税。
(6结账时的调整业务处理;
(7)编制利润报表,分析盈亏原因。
34.税务会计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办理公司税务上的缴纳、查对、复核等事项;
(2)办理有关的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等事项;
(3)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等有关事项;
(4)编制有关的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
(5)办理其他与税务有关的事项。
35.总账报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保管总账和明细账,年底按会计档案的要求整理与装订总账及明细账;
(2)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3)其他与账务处理有关事项。
36.稽核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审查财务收支。根据财务收支计划和财务会计制度,逐笔审核各项收支,对计划外或不符合规定的收支,应提出意见,并向领导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复核各种记账凭证。复核凭证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手续是否完备,数字是否正确,记账分录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3)对账簿记录进行抽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与会计凭证进行核对。
(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编报要求。复核中发现问题和差错,应通知有关人员查明、更正和处理。稽核人员要对审核签署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负责。
37.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1)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2)掌握计算机的性能和财务软件的特点,负责财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
(3)对计算机的文件进行日常整理,对财务数据盘进行备份,妥善保管。
(4)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
(5)经常进行杀病毒工作,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38.档案管理岗位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档案管理岗位的职责是: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39.什么是会计交接工作?哪些情况下需要办理会计工作交接?
会计人员工作交接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会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情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这是对会计人员工作交接问题作出的法律规定。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可以使会计工作前后衔接,保证会计工作连续进行;做好会计交接工作,可以防止因会计人员的更换出现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等现象;做好会计交接工作,也是分清移交人员和接管人员责任的有效措施。
除《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人员在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情形之外,会计人员在临时离职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时,也应办理会计工作交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
(1)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需要接替或代理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接替或者代理,并办理会计工作交接手续。
(2)临时离职或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恢复工作时,应当与接替或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办理移交手续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由移交人委托他人代办交接,但委托人应当对所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拉法律责任。
40.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办理会计工作交接的基本程序如下,
(1)交接前的准备工作。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②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③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④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薄、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盘、磁带等内容。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会计人员的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2)移交点收。移交人员离职前,必须将本人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全部向接管人员移交清楚。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点收。具体要求是:①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②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③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不得遗漏。如有短缺,必须查清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由移交人负责。④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涨单核对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对重要实物要实地盘点,对余额较大的往来账户要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⑤公章、收据、空白支票、发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须交接清楚。⑥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交接双方应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有关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确认有关数字正确无误后,方可交接。
(3)专人负责监交。为了明确责任,会计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监交。通过监交,保证双方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办理交接手续,防止流于形式,保证会计工作不因人员变动而受影响;保证交接双方处在平等的法律地位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允许任何一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或采取非法手段进行威胁。移交清册应当经过监交人员审查和签名、盖章,作为交接双方明确责任的证件。对监交的具体要求是:①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所谓必要时由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是指有些交接需要主管单位监交或者主管单位认为需要参与监交。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所属单位负责人不能监交,需要由主管单位派人代表主管单位监交。如因单位撤并而办理交接手续等。二是所属单位负责人不能尽快监交,需要由主管单位派人督促监交。如主管单位责成所属单位撤换不合格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所属单位负责人却以种种借口拖延不办交接手续时,主管单位就应派人督促会同监交等。三是不宜由所属单位负责人单独监交,而需要主管单位会同监交。如所属单位负责人与办理交接手续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有矛盾,交接时需要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以防可能发生单位负责人借机刁难等。此外,主管单位认为交接中存在某种问题需要派人监交时,也可派人会同监交。
(4)交接后的有关事宜:①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②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③移交清册一般应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41.办理会计工作交接后如何区分移交人与接交人的会计责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是说如果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发生的,那么他就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即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也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经交接而推卸责任;如果所发现的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问题不在原移交人员的经办期间发生,而是在其后,则不应有原移交人员承担责任,而应有接管人员承担责任。
会计交接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这不仅涉及到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而且关系到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要求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不得敷衍了事,马虎应付。
42.什么是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为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管理而制订的各种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等。它由一系列具体的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组成的,其基本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性。
制订内部会计控制时,一般要考虑以下要求,
第一,各项经济业务均需按管理部门的授权进行;
第二,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及时作出相应的会计记录;
第三,未经管理部门授权,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动用企业的资产;
第四,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仓储管理控制、固定资产控制、成本与费用控制、投资控制、筹资控制等。
43.如何建立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通常包括支付程序、现金管理、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
(1)支付程序。应该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必须按照下列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①支付申请。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使用人、款项的用途、金额、用款日期、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相关文件(如经济合同副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董事会决议、会议通知等)。②支付审批。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③支付复核。财务部应当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文件是否齐备,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④办理支付。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相关账簿。
(2)现金管理。应该要求:①库存现金实行限额管理,按银行有关规定执行,出纳应严格控制。超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以保证现金安全完整。②实行权、帐、钱分管,审批人、出纳、记帐人员应实行岗位分离;③严格按现金开支范围支付现金,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④出纳人员必须做到日清月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挪用现金和以白条抵库。⑤现金收入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因特殊情况需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⑥财务部门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以保证现金帐实相符。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3)银行存款与支票管理。应该要求:①必须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与终止需有单位负责人的正式批准手续。②银行帐户只供本公司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帐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帐套现。③领用支票要填写“支票申请单”,注明用途和预计使用金额,按规定审批权限审批。④支票领取人不得擅自将支票转借、改变用途,由此造成单位经济损失的,由经办人负责赔偿全部损失。⑤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⑥已签发的支票如果不慎丢失,丢失人应立即报告财务部门向开户行申请挂失止付。⑦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①货币资金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②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货币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③支付款项印章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办理付款业务所需的全部印章交由一人保管的现象。④票据的保管情况。重点检查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财务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44.如何建立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
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销售业务通常应包括接受订单、批准赊销、开具发货票、仓库发货、发运、确认销售与记录应收账款、催收货款等环节。销售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相关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牵制。
(2)销售部门收到客户的订货要求后,应该依据公司的一般授权(制度授权)与特别授权,及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一般授权是指公司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议授权销售部门对销售金额一定范围内(如5000元以下)的常规业务自行决定是否同意客户赊销或折扣与折让的权力。特别授权是指针对非常规业务和超过一般授权限制的常规业务,销售部门不能自行决定而需特别报请经理办公会议或董事会决定是否同意客户赊销或折扣与折让的权力。
(3)对于没有受理的订单,销售部门应该向客户说明原因。对于接受的订单,销售部门应该填制销售单通知单,并要求顾客在收款部门办理款项结算手续。
(4)销售业务必须尽可能签订合同。对于重要的销售合同,应要求财务部参加会签。对非合同销售及门市销售要建立经常的检查制度。
(5)收款部门在收到货款或收到批准部门的赊销批准后,应填制内部发货票,内部发货票中的品名、数量、单价、金额以及付款方式,应与销售合同的内容一致,并经专人复核。
(6)仓储部门只有在收到经批准的发货单,并将发货单与客户的提货单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发货。
(7)对于销售退回,销售部门必须及时查明原因;收到退回的货物必须办理入库手续;所有单证必须经有关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才可办理销帐和退款手续。
(8)财务部门在确认收入、应收款项或货币资金等之前,应进行以下必要的检查:①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②与销售有关的原始凭证(如合同、销售单、发货票、货运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③相关凭证(如合同、销售单、发货票、货运文件等)的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明原因。④是否有批准部门批准赊销或折扣与折让的书面文件或收款部门的收款凭据。⑤其他有关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⑥发票的折扣是否与合同、销售单的要求一致;销售数量、价格、加总合计、税金的计算等是否正确。
(9)财务部门应该定期编制应收帐款、应收票据明细表和账龄分析表,并报送本单位销售部门核对与确认。
(10)财务部门应定期向赊购公司寄发应收账款对账单,并根据客户的回函定期与应收账款明细账相核对。如有差异,应交销售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销售部门应将差异原因及处理结果报告财务部门。
45.如何建立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采购业务必须经过请购、批准、订货(或采购)、验收、货款结算等环节。采购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相关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牵制。
(2)计划部门应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依据公司的一般授权(制度授权)与特别授权,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通知单。采购通知单同时应报送财务部门作为将来付款的依据。
(3)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通知单,填制订购单,订购单应正确填写所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时间、厂商名称和地址等,预先予以编号,并经被授权的采购员签字。订购单同时应致送仓储部门作为将来验收的依据。
(4)物资的采购,要尽可能与供应公司签订合同。重大合同应提请财务部门会签。合同一经签订,必须及时将合同副本送财务部备案。
(5)批量物资采购,应采取竞价方式确定供应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性和经济性;
(6)采购物资到达之后,采购部门要及时通知仓储部门验收入库。仓储部门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时间等进行验收。
(7)物资验收后,仓储部门应填制验收单。验收单应及时送交财务部门进行记账;
(8)对采购业务进行财务监督与付款,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财务部门应该根据采购通知单、采购合同、验收单等有效的付款文件,确认负债或支付货款。在确认负债或支付货款之前,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采购有关的原始凭证(如采购通知单、采购合同、订购单、验收单、发票、货运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凭证(如合同、验收单、订购单、发票、货运文件等)的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了解原因。③是否有公司负责人批准签字的付款通知单。④其他有关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⑤发票的折扣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采购数量、价格、加总合计、税金的计算等是否正确。
(9)第十六条除了不足转帐起点金额的采购可以支付现金外,购货款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帐。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以现金或现金支票支付货款。
(10)财务部门应及时取得供货商对账单,并定期与应付账款明细账相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6.如何建立仓储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仓储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仓储管理包括验收、储存、发货等环节。保证物资的品质完好与安全完整,是仓储部门的责任。依据仓储管理的特点,仓储管理可以实行仓库保管员专人负责制。
(2)采购物资到达公司之后,仓储部门要及时进行验收工作。仓储部门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时间等进行验收。
(3)物资验收入库后,仓储部门应填制验收单。
(4)物资验收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必须依据其物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类管理。
(5)仓储部门必须严格出库管理。仓库保管员只有在收到经批准的发货单,并将发货单与客户的提货单核对无误后,才能进行发货。
(6)对于销售退回的物资,仓储部门应该依据有效的批准文件,及时办理退货入库手续。
(7)仓库保管员应该对其所保管的物资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定期盘点(至少每季一次),并主动与财务部进行核对,防止物资霉烂变质、毁损丢失。
(8)财务部门应该不定期对仓库保管的物资进行抽查,发现账实不符,应交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9)下列情况造成的物资损失,由仓储部门及仓库保管员负责赔偿:①未按规定程序分类保管物资而使物资霉烂变质的或降低品质的;②未按规定程序保管物资而使物资毁损丢失的;③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发货造成公司损失的;④其他不能说明原因的物资损失。
47.如何建立成本与费用内部会计控制?
成本与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生产必须依计划进行,领用材料必须办理领料手续。
(2)只有依据计划部门下达的“生产通知单”,仓储部门才能发料。
(3)月末,应对材料耗用民政部进行盘点,未用完的材料应办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续。
(4)必须按成本计算对象对耗用材料进行适应的分配。
(5)应该对费用开支实行总额控制,超过费用总额的开支,原则上不予报销。费用总额的控制标准在单位年度预算中确定。
(6)制定并实施健全有效的费用预算与控制标准是单位财务部门的职责。各单位必须建立费用核准制,严格费用开支的审批,特别是预算外的开支,必须履行特殊的审批手续。
(8)所有费用单据只有经过书面核准才能进行报销。
(9)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费用开支范围。
(10)财务部门在办理各项报销手续时,应该进行如下复核:①成本、费用的开支是否合理、合法,有无相关人员的批准签字;②成本、费用的开支是否超出开支标准或预算范围;超标准或超范围开支是否经特别授权;③相关的原始发票是否真实;计算是否正确。
48.如何建立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固定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经过请购、批准、订购、验收、货款结算等环节。购置业务的全过程不得由一个部门完全办理,相关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牵制。
(2)固定资产的购置必须按照预算进行。每年第四季度,各单位财务部门应该会同设备管理部门编制本单位下年度的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固定资产预算经董事会批准后生效。各公司遵照执行。
(3)设备使用部门应该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前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请购申请;请购申请应明确填写请购理由、设备名称、数量、规格、预计金额、需用日期等要求。
(4)设备管理部门收到请购单后,应该根据固定资产预算及批准权限,对请购申请进行处理;超越设备管理部门权限的,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报请有权批准的部门进行处理。
(5)固定资产的购置由单位设备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负责。请购单被批准后,设备管理部门或采购部门应填制订购单,订购单应正确填写所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时间、厂商名称和地址等,预先予以编号,并经被授权的采购员签字。
(6)固定资产的采购,需要预付款项的,必须与供应单位签订合同。合同一经签订,必须及时将合同副本送财务部备案。
(7)固定资产的批量采购,应采取竞价方式确定供应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性和经济性。
(8)购置的固定资产到达之后,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设备验收部门进行验收。设备管理部门及验收部门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进行验收,并填制验收单。
(9)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设备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固定资产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10)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后,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将固定资产移交给设备使用部门。移交时,应填制设备移交清单。
(11)设备管理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固定资产卡片必须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或使用人、存放地点、固定资产名称、取得方式、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已提折旧等。
(12)固定资产维修应纳入预算。因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等人为责任而引起的固定资产维修,设备管理部门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相应处理。
(13)固定资产至少每年盘点一次,由设备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进行。
(14)固定资产的内部转移、出售转让、投资转出和报废清理,应该办理申请、审批、调拨(清理)、记账等相关手续。
(15)固定资产的毁损和非正常报废,应由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进行相应处理。
(16)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购置固定资产有关的原始凭证(如合同、验收单、订购单、发票、货运文件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凭证(如调拨申请单、内部转移清单等)的内容是否一致;③其他有关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
(17)各单位应当根据具体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集团公司财务部批准。
(18)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要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对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残值应及时入帐,实物要妥加保管和统一处理。
(19)财务部门应依据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对帐,做到帐、卡、物相符。
49.如何建立投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这里所说的投资是指对外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投资业务通常经过立项申请、可行性分析、董事会决议、投入资本、会计记录、投资监督、收益计算、投资收回等环节。
(2)立项申请由投资管理部门负责。立项申请报送董事会前,投资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进行调查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董事会授权批准,投资管理部门不得擅自进行投资。
(3)董事会应及时对立项申请(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董事会形成的投资决议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便日后备查。
(4)投资项目获董事会批准后,财务部门应该依据董事会决议、投资计划书,协助有关部门办理财产转移手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投资项目有关的文件(如董事会决议、投资合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文、资产评估证明、财产转移清单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文件、账单(如投资计划书、财产转移清单等)的内容是否一致;③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
(5)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投资收益的核算与管理。对于收到的利息、股利要及时入帐。
(6)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应该定期对投资项目的投资金额、投资进度、资金投向、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向董事会提出书面报告。
50.如何建立筹资管理内部会计控制?
一般单位的筹资管理,主要是指银行借款的管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要点如下,
(1)筹资业务通常经过立项申请、可行性分析、董事会决议、借入款项、会计记录、借款使用监督、归还借款等环节。
(2)筹资业务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业务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管理需要,向财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3)财务部门收到立项申请后,应依据其管理权限及时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调查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董事会审批。未经董事会批准,财务部门及其他各部门均不得擅自向对外筹资(银行借款)。
(4)董事会应及时对筹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董事会形成的决议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便日后备查。
(5)筹资项目获董事会批准后,财务部门应该依据董事会决议,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编制借款计划书,办理银行借款手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6)财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进行以下检查:①与银行借款有关的文件(如董事会决议、借款合同、银行进账单等)是否齐全、是否合法;②相关文件、账单(如借款申请、银行借款合同)的内容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关处理。③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单证上的签字是否齐全;
(7)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与管理。
(8)银行借款必须按期及时归还。不能如期归还的,资金使用部门必须提前向财务部门提出延期还款申请。财务部应及时向银行提出延期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9)单位财务部门、内审部门应该定期对各公司筹资项目的资金投向、投资效益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向董事会提出书面报告。
51.什么是法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两种?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它是一种通过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来实施法律规则的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法》规范的有效实施,惩治会计违法行为,《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会计法》主要规定了两种责任形式:一是行政责任;二是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因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不履行行政上的义务而产生的责任。《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又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
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即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不同之处:一是追究的违法行为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的是一般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是犯罪行为;二是追究责任的机关不同:追究行政责任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追究刑事责任只能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的规定决定;三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后果不同:追究刑事责任是最严厉的制裁,可以判处死刑,比追究行政责任严厉得多。
52.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包括,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是指依法应当设置会计帐簿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设置会计帐簿、设置虚假会计帐簿或者设置不符合规定的会计帐簿及设置多套会计帐簿的行为。
(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就是指依法应当建帐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法定的会计帐簿之外私自设置会计帐簿的行为,这是对第一种违法行为的补充。俗称“二本帐”、“帐外帐”。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就是指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出具的原始凭证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凭证的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合法。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
(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
(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
(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为。
53.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上述所列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给予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什么是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什么是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1)伪造会计凭证,是指以虚假经济业务或者资金往来为前提,编制虚假的会计会计凭证的行为。主要表现有:①伪造根本不存在的经济事项的原始凭证;②以存在的会计经济事项为基础,用夸大、缩小或隐匿事实的手法进行伪造原始凭证,如制作假发货票、假收据、假工资表等假的原始凭证;③由于会计人员审核不严或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以伪造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填制记帐凭证,如根据假发票凭空编制记帐凭证的行为等;
(2)变造会计凭证,是指利用涂改、拼接、挖补或者其他方法,改变会计凭证的真实内容的行为。主要表现为:①涂改原始凭证中的日期、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②利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先进工具,对原始凭证进行二次处理;③由于会计人员审核不严或玩忽职守、丧失原则,以变造的原始凭证为基础,填制记帐凭证,如根据涂改后的发票编制记帐凭证的行为等。
(3)伪造会计帐簿,是指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伪造或者变造的虚假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或者不按要求记帐,或者对内和对外采用不同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算依据登记会计帐簿的手段,制造虚假的会计帐簿的行为。
(4)变造会计帐簿,是指利用涂改、拼接、挖补或者其他手段改变会计帐簿的真实内容的行为。如改变会计帐簿所记录的日期、单位名称、摘要、数量、金额等。
(5)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不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为基础,擅自虚构有关数据、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上述5种行为的共同特征是,都是故意违法的行为,即当事人在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而为之。这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行为,是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一般都有作弊的目的,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应从重制裁,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55.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承担行政责任,具体包括,
(1)通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采取通报的方式对违法行为人予以批评、公告。通报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送达被通报人,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布。
(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在予以通报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行政处分。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撤职、留用察看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上述所列违法行为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56.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为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多次犯有上述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2)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3)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包括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上述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此外,如果行为人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贪污、挪用公款、侵占企业财产、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应当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定罪、处罚。
57.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含义是什么?
《会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对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所谓“隐匿”,就是指用隐藏、转移、封锁等手段掩盖会计资料,不使他人知道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采用秘密手段将会计资料掩盖起来,以防止他人发现或者知道。其目的就是未了躲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掩盖犯罪事实。
所谓“故意销毁”,就是指明知销毁会计资料的后果而仍然采取烧毁、撕毁等手段,有意识地毁坏、消灭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行为人在主观上确有故意,而不是过失;在客观上必须实施了销毁行为。否则,不构成违法行为。具体表现有,
(1)故意销毁保管期未满,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2)故意销毁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
(3)故意不按照有关销毁会计档案规定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
58.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追究行政责任:通报、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追究行政责任的具体形式及标准等与前同。
5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对于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我国《刑法》未将其作为单独犯罪加以规定,而是作为犯罪的情节、手段,按照不同的罪名予以处罚的。如《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述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并且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对多次从事上述违法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如果行为人为贪污、挪用公款、侵占企业财产及其他非法目的,实施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分别定罪、处罚。
60.《会计法》第四十五条所称的“授意”、“指使”、“强令”的含义是什么?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这是对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所谓“授意”,就是指行为人通过暗示方式使他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告的违法行为。这里讲的“他人”应作广义的理解,既包括法人、自然人,同时,也应包括单位及其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是说只要有条件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都应理解为他人(下同)。
所谓“指使”,就是指行为人利用职权或者特殊的地位通过明示方式,要求他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所谓“强令”,就是指指明知其命令是违反法律的,而利用职权强迫他人执行其命令,实施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范,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应当作为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共同犯罪,定罪处罚,即对“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几个犯罪人必须有共同故意,即几个犯罪人都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同时,几个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和其他行为人在共同进行某一犯罪活动。②几个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犯罪人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在他们的共同故意支配下,围绕共同的犯罪对象,实现共同的犯罪目的而实施的,各个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同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③共同犯罪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
61.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授意、指使、强令他人伪造、变造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行为,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1)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视违法行为的情节轻重,对违法行为人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2)行政处分。对违法行为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62.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会计人员严格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会计工作实施监督,是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与完整的重要手段。会计人员依照会计法规履行职责是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本应当受到嘉奖,但是,有的反而遭到打击报复。原因是由于会计人员坚持维护国家的统一财政制度、会计制度而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使单位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某些活动受到了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为了满足私人、局部利益而不惜损害单位以致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违法的收支活动,并对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打击报复。
这里所谓“打击报复”是指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通常采取的形式主要有,
(1)实行降级处分。
(2)实行撤职处分。
(3)实行调离工作岗位处分。
(4)实行解聘处理。
(5)实行开除处理。
(6)实行谩骂、殴打。
(7)在其他方面故意刁难、歧视。就是指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在分配住房、正常晋级、进修、学习、评先进、年终奖金等方面故意刁难、歧视的一种报复行为。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行为方式本来都属于正常情况下的行政处分和纪律处分,但是这里指的是会计人员受到的处分,并非真正由于其实施了违法违纪行为,而是由于其实施了依法履行职责、抵制了违法行为,招致单位负责人采用种种借口,对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所采取的形式。所以,这里的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行为方式的涵义与《会计法》其他条中的涵义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二,在《会计法》第四十六条中已经列举了若干种打击报复的方式,鉴于实践中打击报复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难以穷尽,所以,在已列举的方式后使用了“等方式”字样。一般来讲,当会计人员确实具有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的行为(这是产生打击报复行为的前提),直接引起了单位负责人的不满(这是动机),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职务或者生活受到了直接影响(这是结果)。凡具备打击报复的前提、动机和结果的行为方式,又不是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方式的,均属于“等方式”之列。
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这里所说的有关单位,是指其上级单位和行政监察部门。
63.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构成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构成本罪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根据《会计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指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这表明,单位负责人属于《刑法》一规定的领导人的范围,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这里所说的会计人员是指在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实地组织所设置的会计机构及其他机构中,或者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总会计师也属于会计人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恶劣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情节恶劣,主要是指多次或者对多人进行打击报复,或者打击报复手段恶劣,或者打击报复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打击报复影响恶劣,等等。
根据《刑法)规定,对犯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64.《会计法》对受到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补救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对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除对单位负责人依法进行处罚外,还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主要包括,
(1)恢复其名誉。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的名誉受到损害的,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要求打击报复者向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赔礼道歉,并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恢复原有职位、级别。会计人员受到打击报复,被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的,应当在征得会计人员同意的前提下,恢复其工作;被撤职的,应当恢复其原有职务;被降级的,应当恢复其原有级别。
对受害者的法律补偿,也是一种社会补偿。因为会计人员被降级、撤职或者受到其他处分,并非因其自身的过错,而是由于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尊严,被单位负责人蓄意迫害造成的。所以,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才能有效地保护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法行为,调动他们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体现扬善抑恶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65.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私舞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含义是什么?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
所谓滥用职权,就是指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违反程序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通常表现为擅自处理、决定其无权处理、决定的事项或者自以为是、蛮横无理、随心所欲地作出处理决定。
所谓玩忽职守,就是指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违法行为。
所谓徇私舞弊,就是指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贪图钱财、袒护亲友、照顾关系,或者为其他私情私利而违背事实和法律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违法行为。
所谓泄露国家秘密,是指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其掌握或者知悉的国家秘密因故意或者过失让不应知悉者知悉的行为。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泄露国家秘密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泄露,也可以是书面泄露,可以用交给实物的方法泄露,也可以是用摄影、影印、复写、复印等方法泄露。
所谓泄露商业秘密,是指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获取的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这些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一个前提,这就是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即在执行《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同样不能构成这些违法行为。例如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外实施这些行为,就不能以此论处。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虽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规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66.财政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可能构成以下犯罪,
(1)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对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上述罪行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泄露国家秘密罪。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对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泄露其在执行职务中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我国《刑法》末明确将其规定为犯罪。但是,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保守其在执行职务中获取的商业秘密,是其法定职责。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者放弃履行这一职责,则属于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按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构成犯罪的,应当按其规定定罪处罚。
67.违反《会计法》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是各单位和公民的一项正当权利,是《会计法》和社会公德所提倡和鼓励的,有利于《会计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查处会计违法行为。为此,《会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三十条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是对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根据这一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根据《会计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收到检举的部门、负责处理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应当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68.对违反《会计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除了《会计法》以外,其他法律对相关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作出了相应的规范,并赋予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对有关会计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对相关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职权。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违反《会计法》,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也就是说,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二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一项原则。理解这一原则,应当把握以下两点,
(l)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应当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时,由某一个法律规定的处罚机关依据该法律的规定进行处罚。
(2)如果某一个处罚机关已对违法行为人给予了罚款处罚,其他机关不得再对同一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给予罚款处罚。
第二篇 建账篇(一)
17.一个企业至少应该设置几册账?
18.什么是建账?建账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9.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20.原始凭证怎样设计?
ZI.记账凭证怎样设计?
22.总账怎样设置?
23.日记账怎样设置?
24.明细账怎样设置?
25.备查账簿怎样设置?
26.账簿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27.怎样选择账簿?
28.怎样设置会计报表?
29.会计凭证装订前怎样排序、粘贴和折叠?
30.怎样装订会计凭证?
31.怎样装订会计账簿?
32.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37.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有什么特点?
38.常用的会计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
39.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40.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41.怎样选择适用的会计软件?
4.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前需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43.应建立哪些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44.什么是账务初始化?
45.会计软件的试运行阶段会计工作如何开展?
46.替代手工记账有哪些规定条件?
47.替代手工记账的申请、审批程序是什么?
48.什么是报表定义?
49.怎样进行报表定义?
建帐篇
一个企业至少应该设置几册帐?
至少应设置四册帐:一册现金日记帐;一册银行存款日记帐;一册总分类帐;一册活页明细帐。
其中,活页明细帐主要包括:库存材料分类帐(收、发、存数量金额式);库存材料多栏式分类帐(收、发、存数量金额式);低值易耗品明细分类帐(在库、在用);材料采购明细帐;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帐;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明细帐;委托加工存货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登记设备与计算折旧);生产成本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管理费用明细帐;销售费用明细帐;经营费用明细帐;工资明细帐;产品销售明细帐;应交增值税明细帐。
什么是建帐?建帐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新建单位和原有单位在年度开始时,会计人员均应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设置应用帐簿,即平常所说的“建帐”。
建帐的基本程序是,
第一步:按照需用的各种帐簿的格式要求,预备各种帐页,并将活页的帐页用帐夹装订成册。
第二步:在帐簿的“启用表”上,写明单位名称、帐簿名称、册数、编号、起止页数、启用日期以及记帐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记帐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在本年度调动工作时,应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和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第三步:按照会计科目表的顺序、名称,在总帐帐页上建立总帐帐户;并根据总帐帐户明细核算的要求,在各个所属明细帐户上建立二、三级……明细帐户。原有单位在年度开始建立各级帐户的同时,应将上年帐户余额结转过来。
第四步:启用订本式帐簿,应从第一页起到最后一页止顺序编定号码,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帐簿,应按帐户顺序编本户页次号码。各帐户编列号码后,应填“帐户目录”,将帐户名称页次登入目录内,并粘贴索引纸(帐户标签),写明帐户名称,以利检索。
会计凭证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会计凭证设计,就是根据被设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凭证的种类、内容、用途、格式、传递程序作出科学的规划,绘制出科学、规范的格式,以便为完整、及时、真实地记录经济活动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载体。同时在设计会计凭证时,还需考虑凭证的整理、审核、保管等问题,总的来说,会计凭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清晰性原则。原始凭证是对经济业务的写实,记帐凭证是对经济业务的科学分类,故清晰性原则的含义是:①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例如经济活动的发生时间、地点、内容、责任等情况,使人们一看便知而不致产生疑问;②凭证要素齐全,例如对外原始凭证中应设计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接受单位、业务内容、数量、单价、计量单位、金额大写与小写、填制人签章等内容;③中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应排列在凭证的重要位置;④对记帐凭证而言,科目对应关系要清楚,不仅要有总帐科目的位置,还要有明细科目的位置;⑤颜色显明、易于区分不同用途的联次,如收款收据一般为三联,第一联给交款人,第二联记帐,第三联为存根,各联颜色应有明显区别并标明各联联次。
(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做到:①尽量考虑一证两用或多用,以节约纸张和减少数字的转抄。如借款凭证代付款凭证,银行各种结算凭证既是原始凭证又是记帐凭证等;②凭证面积以能充分反映业务内容为原则,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浪费纸张,增加了印刷成本,过小不便于保管;③专用凭证的常用项目应事先印刷在凭证上,以免手写耽误时间且影响整洁和美观。
(3)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要求,凭证的内容和格式应尽量做到统一和标准化。全国性使用的凭证如车船票、机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有关部门设计时应做到全国统一,不能大小不一、内容不一。一个单位内部使用的凭证更应做到标准化,例如收款凭证中会计科目栏称总帐科目,而付款凭证中该栏又称一级科目,或者收款凭证面积大,付款凭证面积小,都是不符合统一性原则的。贯彻统一性原则不仅使凭证内容更清晰,同时也便于装订和归档保存,还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在全国范围内传递及使用信息。
(4)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内部控制原则。
自制的许多原始凭证是为加强经济核算和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设计时应充分注意贯彻这一原则。例如职工考勤表、产品加工单、工时记录、停工记录、产量记录、管理费用分配卡等等的设计,都要便于各种核算、控制、分析和检查,满足管理需要和内部控制的需要。
原始凭证怎样设计?
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两种。对于外来凭证,不在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范围之内。因而原始凭证的设计侧重于自制原始凭证的设计。
在设计自制原始凭证时,应着重考虑下列几个问题:每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时需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处理各类经济业务分别需要经由哪些手续;据以编制记帐凭证或登记分类帐、日记帐时各有哪些要求;审核原始凭证应把握哪些要件等。据此规定原始凭证设计的种类、内容、格式和联次等。
原始凭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名称;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经济业务所涉及到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填制凭证单位、人员的签章;凭证的编号;凭证的联次、附件等。
设计原始凭证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确定所需原始凭证的种类。
第二, 明确各种原始凭证的用途。
第三, 拟定原始凭证的格式。
第四, 规定原始凭证的传递程序。
第五, 严格原始凭证的保管制度。
在原始凭证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 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兼顾统计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业务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二, 要适应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情况,贯彻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各业务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防止错误及舞弊行为;
第三, 要保证会计凭证简便易行,促使会计信息及时、高效传递;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借鉴与改进的关系,尤其对于有统一规范格式的原始凭证,如非必要应尽量采用,以简化设计工作,保证会计实务规范统一。
以下存货收发业务为例说明有关原始凭证的设计。
记录存货收发的原始凭证如原材料入库单、领料单、材料耗用汇总表、产成品入库单、销货发票等。其格式见表2-1、表2-2、表2-3。
表2-1 材料入库单
材料类别: 年? 月? 日 第? 号
供应单位
材料名称
编号
规格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合同数量
保管仓库号,
合计
备注,
表2-2 限额领料单
年? 月? 日 限额
材料名称: 规格: 编号,
日期
领用数
累计领用
节约或超支
领料人
发料人
数量
单价
金额
表2-3 材料耗用汇总表
年? 月? 日
耗用产品或部门
领料单张数
数量
单? 价
金? 额
实际价
计划价
实际价
计划价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管理部门
车间耗用
其他部门
合 计
表2-1中的单价指实际单价,“备注”栏登记验收情况,如短缺、盈余、质量是否相符等。“合同数量”栏可记录合同中规定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等品、合格品等),以便与实收情况比较。
表2-2在右上角有限额记录,若本月合计领用数低于限额则为节约,反之为超支,记入“节约或超支”栏,超支用“-”号表示,每次领用都必须由领料人和发料人签章。
表3-3若领用某种材料,则可列示实际单价和计划单价,若领用多种材料,则可只填实际价或计划价,“实际金额”和“计划金额”两栏是汇总数字,无论领用一种或多种材料都可填列。
记帐凭证怎样设计?
记帐凭证的设计与记帐方法的采用密切相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应在借贷记帐法的基础之上设计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记帐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包括明细科目)的名称和方向;金额;凭证编号;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件数;有关经办人员和主管人员的签章等。
记帐凭证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原始凭证设计的基本步骤大致相同。首先,需要确定使用记帐凭证的种类。一个单位究竟设计什么样的记帐凭证,不能一概而论,只能根据事前调查的内容和已设计的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以及企业活动的特点来决定。如果是小型企事业单位,且设计的帐务处理程序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或日记总帐帐务处理程序,则可选择通用记帐凭证格式(表2-4);如果是大中型企业,且设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是凭证汇总的帐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和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则应选择专用记帐凭证(收、付、转凭证)和汇总记帐凭证两种格式(表2-5,表2-6,表2-7,表2-8);如果已设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是利用帐户汇总的处理程序,也应选择专用记帐凭证格式。此外,有些特殊业务还可以以单代证,即以原始凭证代替凭证(表2-9,表2-10,表2-11)。显然,只要确定了选用记帐凭证的种类,记帐凭证的用途也就随之确定下来了。紧接着就是根据记帐凭证的种类和用途,分别绘制凭证的样式,以确定记帐凭证的内容、格式及规模大小。(记帐凭证从填制到复核,直到据以登记有关帐簿,也涉及到一个凭证传递程序的问题,这个问题将在“报表篇”账务处理程序中介绍。)最后,记帐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的保管制度也是记帐凭证设计时应考虑的基本内容之一。记帐凭证应定期装订成册,在法定期限内指定专人妥为保管,期限届满再按规定程序销毁。
设计记帐凭证时,应考虑下列要求,
第一,要保证记帐凭证能在记账工作中起到分录指示作用,有关的借贷双方科目栏次应清晰醒目,简单明了;
第二,应反映填制、审核、主管等不同岗位人员的签章,以便减少错弊,加强内部牵制,保证经济业务和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第三,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作为书面依据,记帐凭证中应有标明所附原始凭证数量、概况的节目,以便查阅、核对;
第四,记帐凭证的设计应贯彻《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一律采用借贷复式记帐法,以便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
第五,记帐凭证的基本格式已经约定俗成,除非十分必要,企业可尽量采用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印制的记帐凭证,以简化设计工作,节约人力物力。
表2-4 记? 帐? 凭? 证 (通用)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借方科目
金? 额
贷方科目
附件 张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合? 计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5 收? 款? 凭? 证
借: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贷方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金? 额
附件 张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6 付? 款? 凭? 证
贷: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借方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金? 额
附件 张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7 转? 帐? 凭? 证
年? 月? 日 字? 号
摘 要
借方科目
贷方科目
附件 张
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一级科目
明细科目
合? 计
记帐: 出纳: 审核: 制证,
表2-8 汇 总 记 帐 凭 证
年? 月? 日 汇字? 号
借方科目
金? 额
贷方科目
金? 额
附件 张
合计
审核: 制表,
表2-9 收 据
(代收款凭证)
借:现金 年? 月? 日 字? 号
付款单位或人员
附件 张
收款事由,
数量
金额
合计
收款人: 审核: 制证: 出纳,
表2-10 借款单(代付款凭证)
借款单位
借款人姓名
附件 张
借款事由
摘? 要
借方科目
金额
领导批示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审核: 制证: 出纳,
表2-11:? 差旅费报销单(代记帐凭证)
年 月 日填制 字? 号
借方科目
贷方科目
金额
附件张
姓名
出差事由
起止时间与地点
月
日
起点
月
日
终点
交通工具
金额
其他项目
金额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预借金额
结算后应退
结算后补领
主管审批: 财务审核: 报销人,
总帐怎样设置?
总帐,又称总分类帐,一般采用三栏式(见表2-12),也可采用双栏式(见表2-13)、棋盘式(见表2-14),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各种形式的汇总,而采用多栏式(例如日记总帐)。其中三栏式是普遍采用的基本格式;双栏式仅适用于期末没有余额的虚帐户(收入、费用等暂记性、过渡性帐户);棋盘式的分类帐有利于体现帐户间的对应关系,但帐页庞大,工作量也很大,仅适用于业务量少、运用科目也少的企业。
表2-12 总分类帐
帐户名称: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借或贷
余? 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3 总分类帐
年? 月
帐户名称: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4 总分类帐
年? 月
第? 页
借方
贷方
甲科目
乙科目
…
…
…
贷方余额
甲科目
乙科目
…
…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月初余额
借方
贷方
月末余额
借方
贷方
第二篇 建账篇(二)
日记帐怎样设置?
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经济业务,以保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进行日记帐的设置工作,首先要确定其种类和数量。日记帐在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下,其具体用途是不同的。如果日记账用作过帐媒介(如通用日记帐、日记总帐核算组织形式),则要求设置一个严密完整的序时帐簿体系,包括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如果日记时帐不用作过帐媒介,则不必考虑其体系的完整性,只需设置某些特种日记帐即可。通常设置的特种日记帐主要包括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极少数企业还设置销货日记帐和购货日记帐。
现金日记帐是专门记录现金收付业务的特种日记帐,它一般由出纳人员负责填写。现金日记帐既可用作明细帐,也可用于过帐媒介。在现金收付业务较多的企业,也可分别设置现金收入日记帐和现金支出日记帐,它们只能是单栏式的日记帐;现金日记帐还可设置成三栏式的日记帐(分别见表2-15、表2-16、表2-17)。除非企业现金收付业务特别繁多,一般情况下,只设置三栏式的现金日记帐。
表2-15 现金收入日记帐
年? 月
借方科目:现金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贷方科目
金 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6现金支出日记帐
年? 月
贷方科目:现金 第 页
年
凭 证
摘 要
借方科目
金 额
月
日
字
号
表2-17 现金日记帐
年? 月
第? 页
年
凭证
摘 要
支票号
对方科目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余? 额
月
日
字
号
银行存款日记帐是用来记录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特种日记帐。其设计方法与现金日记帐基本相同,但须将帐簿名称分别改为“银行存款收入日记帐”、“银行存款付出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并将前两种帐页左上角的科目名称改为“银行存款”。而且一般应相应增加每笔存款收支业务所采用的结算方式一栏,以便分类提供数据和据以进行查对、汇总。一般企业也只设置三栏式的银行存款日记帐。其基本格式可参照现金日记帐,不另赘述。
在日记帐用作过帐媒介时,必须设置普通日记帐,用以记录全部转帐业务,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普通日记帐可以采用帐户两栏式,也可采用金额双栏式,但后者更为简便易行。
明细帐怎样设置?
明细帐的情况更为复杂,一般格式有收发存三栏式(见表2-18)、借贷余三栏式(见表2-19)、数量金额式(见表2-20),还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多栏式(见表2-21)。其中借贷余三拦式适用于一般帐户的明细帐;数量金额式适用于实物资产的明细帐;收发存三栏式只记数量,不记金额,适用于实物资产的保管帐;多栏式明细帐则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帐页上设置专栏,主要用于登记明细项目多、借贷方向单一的经济业务,如采购、生产以及费用帐户的明细帐户,一般采用贷方多栏式,此外,本年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类的科目以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等科目,则需采用借贷双方均多栏式(见表2-22的明细帐。
表2-18 实物保管帐
品名: 存放地点,
规格:计量单位,
年
凭 证
摘? 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月
日
字
号
表2-19 ××明细帐
明细科目,
年
凭 证
摘要
借方金额
贷方金额
借或贷
余额
月
日
字
号
表2-20××明细帐
第? 页
类 别
计量单位
品名规格
存放地点
编 号
储备定额
年
凭证
摘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月
日
字
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位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表2-21 ××明细帐 第?页
年
凭证
摘要
借方
贷方
借或贷
余额
(? )方分析
月
日
字
号
表2-22 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年
月
摘要
借? 方
贷? 方
借
或
贷
余额
月
日
字
号
合计
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
合计
销项税额
出口退税
进项税额转出
备查帐怎样设置?
备查帐簿的作用是对序时帐簿和分类帐簿进行补充说明。根据实际需要,其设计方式可以灵活机动,不拘一格。备查帐簿的设计,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1)所有权对不属于本企业,但由企业暂使用或代为保管的财产物资,应设计相应的备查帐簿,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受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代销商品登记簿等;
(2)对同一业务需要进行多方面登记的备查帐簿,一般适用于大宗、贵重物资,如固定资产保管登记卡、使用登记卡等;
(3)对某些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而必须予以反映的事项的备查簿,如经济合同执行情况记录、贷款还款情况记录、重要空白凭证记录等。
备查账簿的设计参见表2-23、表2-24、表2-25。
表2-23 应收票据查登记簿
种类
号数
出票日期
出票人
票面金额
到期日期
利率
付款人
承兑人
背书人
贴? 现
收回
注销
备注
日期
贴现率
贴现额
日期
金额
表2-24 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
资产名称
规格
合同号
租出单位
租入日期
租期
租金
使用地点
备注
表2-25 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
计量单位,
材料名称
规格
合同号
委托单位
接收数量
成品名称
消耗定额
预计成品量
接收日
加工日
完工日
完工量
交付日期
加工费用
备注
帐簿设计原则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帐簿设计应做到总分结合、序时与分类相结合,层次清楚,便于分工,具体说在设计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与企业规模和会计分工相适应的原则。企业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必然较多,会计人员的数量也相应地多,其分工较细,会计帐簿也较复杂,册数也多,在设计时考虑这些特点以适应其需要。反之,企业规模小,经济业务量少,一个会计足够处理全部经济业务,在设计帐簿时没有必要设多本帐,所有的明细分类帐可以集合成一、二本即可。
(2)既满足管理需要又避免重复设帐的原则。帐簿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取得管理所需要的资料,因此帐簿设置也以满足需要为前提,避免重复设帐、记帐、浪费人力物力。例如材料帐,一些企业在财务科设了总帐和明细帐,在供应科又设一套明细帐,在仓库还设三级明细帐,就是重复设帐的典型例子。事实上若在财务科只设总帐,供应科设二级明细帐(按类别)、仓库设二级明细帐(按品名规格),一层控制一层,互相核对,数据共享,既省时又省力。
(3)帐簿设计与帐务处理程序紧密配合原则。帐务处理程序的设计实质上已大致规定了帐簿的种类,在进行帐簿的具体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已选定的帐务处理程序。例如若设计的是日记总帐帐务处理程序,就必须设计一本日记总帐,再考虑其他帐簿;又如果设计的是多栏式日记帐帐务处理程序,就必须设计四本多栏式日记帐,分别记录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然后再考虑设其他帐簿。
(4)帐簿设计与会计报表指标相衔接的原则。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编制的,报表中的有关指标应能直接从有关总分类帐户或明细分类帐户中取得和填列,以加速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尽量避免从几个帐户中取得资料进行加减运算来填报。
怎样选择帐簿?
不同企业单位所需用的帐簿是不尽相同的。但不管帐簿的格式如何,从其所起的作用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序时帐簿、分类帐簿、序时与分类相结合的联合帐簿、备查帐薄。序时帐簿是指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和转帐日记帐;分类帐簿包括总分类帐簿和明细分类帐簿;联合帐簿是指既是序时记录又分类记录,既是日记帐又是总帐的帐簿,如日记总帐;备查帐簿如前述是记录非本企业资产或其他重要事项的帐簿。
会计帐簿从外表形式分,有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三种。订本式帐簿可防止帐面散失和随意抽换,活页式帐簿可视经济业务的多寡随时增添帐页或抽取多余的空白帐页,避免浪费,卡片式帐簿也具备活页式帐簿的优点,但容易失散,必须严加管理。
一个企业究竟应设计和使用何种帐簿,要视企业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的繁简、会计人员的分工、采用的核算形式以及记帐的机械化程度等因素而定。但是为了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要设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这种序时帐簿,只是在多栏特种日记帐核算形式下,要将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都分割为专栏的收入日记帐和支出日记帐两本,至于分类帐簿的设计,在采用记帐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以及多栏式日记帐核算形式时,则应设计一本总分类帐簿和多本明细分类帐簿,而在采用日记总帐核算形式时,则只设计一本既序时记录又分类记录的日记总帐帐簿和必要的明细分类帐簿。下表列示了不同情况下帐簿的选择,
单位特点
应采用的核算形式
可设置的帐簿体系
小规模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记帐凭证核算形式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固定资产、材料、费用、明细帐;总帐。
日记总帐核算形式
序时帐同上;日记总帐;固定资产、材料明细帐。
大中型企业单位(一般纳税人)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帐凭证核算形式
序时帐同上;固定资产、材料、应收(付)帐款、其他应收应付款、长(短)期投资、实收资本、生产成本、费用等明细帐;总帐。(购货簿、销货簿)。
收付款业务多、转帐业务少的大中型企业
多栏式日记帐核算形式
四本多栏式日记帐;明细分类帐同上;总帐。(购货簿、销货簿)。
收付款业务多、转帐业务亦多的大中型企业
多栏式日记帐兼汇总转帐凭证核算形式
四本多栏式日记帐;其他帐簿同上。
大中型企业,但转帐业务较少
科目汇总表兼转帐日记帐核算形式
序时帐簿;必要的明细帐、转帐日记帐;总帐。
第二篇 建账篇(三)
怎样设置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根据帐簿记录对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的归集、加工、汇总,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编制的报告文书,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文件。
对外公布的三张主要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因此会计报表的设置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会计报表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通常应该包括如下各项:①报表名称;②报表的编制时间;③货币单位;④编制单位;⑤栏目;⑥填表人;⑦审核人;⑧财务主管。
向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报表的封面上应注明:企业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企业领导、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签章或盖章。
会计凭证装订前怎样排序、粘贴和折叠?
凭证记帐后,应及时装订。装订的范围:原始凭证、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银行对帐单等等。科目汇总表的工作底稿也可以装订在内,作为科目汇总表的附件。使用计算机的企业,还应将转帐凭证清单等装订在内。
装订前首先应将凭证进行整理。会计凭证的整理工作,主要是对凭证进行排序、粘贴和折叠。
对于纸张面积大于记帐凭证的原始凭证,可按记帐凭证的面积尺寸,先自右向后,再自下向后两次折叠。注意应把凭证的左上角或左侧面让出来,以便装订后,还可以展开查阅。
对于纸张面积过小的原始凭证,一般不能直接装订,可先按一定次序和类别排列,再粘在一张同记账凭证大小相同的白纸上,粘贴时以胶水为宜。小票应分张排列,同类同金额的单据尽量粘在一起,同时,在一旁注明张数和合计金额。如果是板状票证(如火车票),可以将票面票底轻轻撕开,厚纸板弃之不用。
对于纸张面积略小于记帐凭证的原始凭证,可以用回形针或大头针别在记帐凭证后面,待装订凭证时,抽去回形针或大头针。
有的原始凭证不仅面积大,而且数量多,可以单独装订,如工资单,耗料单。但在记帐凭证上应注明保管地点。
原始凭证附在记帐凭证后的顺序应与记帐凭证所记载的内容顺序一致,不应按原始凭证的面积大小来排序。
经过整理后的会计凭证,为汇总装订打好了基础。
所有汇总装订好会计凭证都要加具封面。会计凭证装订前,要先设计和选择会计凭证的封面。封面应用较为结实、耐磨、韧性较强的牛皮纸等。一般的封面格式如下,
东 风 商 场
××凭证
年 月 日 共 册 本册为第 册?
本册起止号码: 自 号至 号
会计主管, ? 装订人:?
怎样装订会计凭证?
装订就是将一札一札的会计凭证装订成册,从而方便保管和利用。装订之前,要设计一下,看一个月的记帐凭证究竟订成几册为好。每册的厚薄应基本保持一致,不能把几张应属一份记帐凭证附件的原始凭证拆开装订在两册之中,要做到既美观大方又便于翻阅。
一本凭证,厚度一般以1.5一2.0厘米为宜。过薄,不利于戳立放置;过厚,不便于翻阅核查。凭证装订的各册,一般以月份为单位,每月订成一册或若于册。凭证少的单位,可以将若干个月份的凭证合并订成一册,在封皮注明本册所含的凭证月份。
由于原始凭证往往大于记账凭证,从而折叠过多,这样一本凭证就显得中间厚,装订线的位置薄,订出的一本凭证象条鱼一样。这时可以用一些纸折成许多三角形,均匀地垫在装订线的位置。这样的装订出来的凭证就显得整齐了。
装订前,要以会计凭证的左上侧为准,放齐,准备好铁锥、装订机或小手电钻,还有线绳、铁夹、胶水、凭证封皮、包角纸。
下面介绍一种角订法,
(1)将凭证封皮和封底裁开,分别附在凭证前面和后面,再拿一张质地相同的纸(可以再找一张凭证封皮,裁下一半用,另一半为订下一本凭证备用)放在封皮上角,做护角线。
(2)在凭证的左上角画一边长为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用夹子夹住,用装订机在底线上分布均匀地打两个眼儿。
(3)用大针引线绳穿过两个眼儿,如果没有针,可以将回形别针顺直,然后两端折向同一个方向,折向时将线绳夹紧,即可把线引过来,因为一般装订机打出的眼儿是可以穿过的。
(4)在凭证的背面打结。线绳最好把凭证两端也系上。
(5)将护角向左上侧面折,并将一侧剪开至凭证的左上角,然后抹上胶水。
(6)向上折叠,将侧面和背面的线绳扣粘死。以上参见下图。
(7)待晾干后,在凭证本的侧脊上面写上“某年某月第几册共几册”的字样。装订人在装订线封签处签名或者盖章。现金凭证、银行凭证和转帐凭证最好依次顺序编号,一个月从头编一次序号,如果单位的凭证少,可以全年顺序编号。
目前,有的帐簿商店有一种传票盒,将装订好的凭证装入盒中码放保管,显得整齐。
怎样装订会计帐簿?
帐簿在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帐簿的封面颜色,同一年度内力求统一,逐年更换颜色,便于区别年度。这样,在找帐查帐时就会比较方便。帐簿内部,应编好目录,建立索引。注意贴上相应数额的印花税票。
活页帐本时可以用线绳系起来。下面介绍活页摇夹使用方法,
(1)用摇手插入帐簿测面的孔中,向右旋转,开启摇夹。
(2)旋去螺帽,取去簿盖。
(3)将账簿活页装入,可随意装用,最多可装300页。
(4)复上簿盖,旋上螺帽,再用摇手向左旋转,锁紧摇夹。以上方法的使用可见图1-2。活页摇夹的络链条长50毫米,帐页在装入取出过程中,摇手旋转链条时要注意帐页轧住链条节头,当帐页被轧住时,摇手旋转不动,千万不要强旋,请用手轻轻摇动链条节头,不使帐页轧住,然后开启或锁紧摇夹。这样可保持长期使用。
摇夹使用的特点是比较安全,因为帐簿摇紧后,其他人员如果没有专门工具,不容易随意抽取、更换帐页,从而使得帐页不易散失;其缺点是成本相对高。
账簿在过次年后,应将账簿装订整齐,活页帐要编好科目目录、页码,用线绳系死,然后贴上封皮,在封皮上写明帐簿的种类、单位、时间,在帐簿的脊背上,也要写明账簿种类、时间。
会计业务量小的公司,账簿可以不贴口取纸;会计业务量大的公司,帐簿上应该贴口取纸,可以按一级科目或材料大类,按帐页顺序由前往后,自上而下地粘贴,当合起账簿时,全部口取纸应该整齐,均匀,并能够显露出科目名称,不要在帐簿上下两侧贴口取纸,而应在右侧粘贴,这样,可保证整齐,存档时可以戳立放置,以便抽取。
什么是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帐务处理有什么特点?
核算使用计算机处理与传统手工方式相比有以下特点,
(1)数据处理一体化。在手工方式下,从编制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到登帐、结帐、编制会计报表,要经过很多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而计算机则不同,数据一旦进入系统,记帐、对帐、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在一个一体化处理过程中。
(2)信息存放磁盘化。在手工方式下,一切信息都记录在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媒介上;而计算机方式下,除原始凭证,其他所有信息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磁性介质(硬盘、软盘)中,同时,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将信息打印到纸介质上。磁盘可以进行拷贝,使会计数据的保存更加安全。
(3)查询高速自动化。在手工方式下,要查询一个数据,特别是收集某一汇总或加总数据时速度很慢,而用计算机查询,可以设定查询的条件,很快地查到所需要的数据;另外,在查阅时,还可以归类,打印查询结果。
常用的会计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软件是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替代人工,实现会计核算任务。
会计核算系统是以帐务处理功能为核心,包括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体。大部分的会计核算软件将会计核算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于系统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了并相对独立,各子系统的会计信息相互传递与交流。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软件中具备相对独立地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的各个部分,称之为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部分,
(1)帐务处理模块。帐务处理模块主要是以会计凭证为原始数据,按会计科目,统计指标体系对记帐凭证所载的经济内容,进行记录、分类、计算、加工、汇总,输出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日记帐及其他辅助帐簿、凭证和报表。
帐务处理模块主要包括:①帐务初始(建帐);②凭证处理(输入、审核、汇总);③查询;④对帐;⑤结帐;⑧打印输出;⑦其他辅助功能。
帐务初始是根据程序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自定义会计科目体系、记帐凭证格式、帐簿体系的过程。相当于手工状态下设立一套新的帐务核算体系,是用计算机建帐的过程。
凭证处理包括凭证的输入、修改、审核、汇总、打印等内容。
查询是设定查询条件标志,灵活迅速查询某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及有关明细分类帐、总帐的有关内容。例如:寻找特定内容的会计凭证,查找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或余额等。
对帐功能一部分是由会计核算软件在设计时由程序自动检查核对,如总帐、明细帐、日记帐之间的帐帐核对;另一部分则提供给用户进行核对,如与银行对帐单核对,与往来帐核对,与其他辅助帐核对等,并能做出调节表等相关资料。
结帐功能由程序完成,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按会计科目分级进行计算、汇总,结出借贷发生额和余额,结束当期核算,开始下一个会计核算循环。结帐还包括会计信息跨年度结转,开始一个新的会计年度的特殊内容。
打印输出功能是打印记帐凭证、帐簿等会计信息资料,以便用户使用和归档保管。
(2)报表处理模块。报表处理模块是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根据会计资料而编制会计报表,向公司管理者和政府部门提供财务报告。会计报表按其汇编范围可分为个别报表、汇总报表以及合并报表。
报表处理模块包括:①报表定义;②报表计算;③报表汇总;④报表查询;⑤报表输出。
报表定义是依据会计软件,建立一个新的报表体系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定义报表名称,描述空白表格的格式,定义报表项目填写内容的数据来源和报表项目及运算关系,确定表格项目审核校验及报表间项目的勾稽关系,检查公式以及汇总报表的汇总范围等步骤。
经过报表定义之后,就可以按规定计算或汇总产生所需要的会计报表,通过审核校验确认后,可以打印、复制、查询,输出会计报表。
(3)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主要是用于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及管理。
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包括:①建立固定资产卡片;②建立固定资产账簿;③录入固定资产变动情况;④计提固定资产折旧;⑤汇总计算;⑥查询及打印输出;⑦编制转帐凭证。
此模块主要是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确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系数、方法,录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汇总计算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净值。按预先设计自动编制转帐分录,完成转帐的记录,打印输出固定资产明细帐和资料卡片,详细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状况。
(4)工资核算模块。工资核算模块以计提发放职工个人工资的原始数据为基础,计算职工工资,处理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模块包括:①设计工资项目及项目计算公式;②录入职工工资基础资料;③增减变动及修改;④计算汇总;⑤查询;⑥打印输出。
工资核算模块,首先设计工资的项目及项目计算公式,按项目录入职工应发、扣减、实发金额,按使用者的要求计算配发不同面值的零、整钱数。
该模块应具备自行定义工资的项目,选择分类方式,灵活修订工资项目,调整职工个人基础资料,定义工资计算公式(如代扣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进行汇总计算。自动制作转帐凭证,填制分录,进行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福利费。
(5)其他模块。其他模块主要包括:存货核算,成本核算系统,应收应付款核算、销售核算和财务分析等等。根据行业的特点,又有:零售业进销存核算系统、批发业进销存核算系统等。根据管理的需要,又有:劳资人事管理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
会计电算化核算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依据《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这是《会计法》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即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使用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软件应达到的标准并经过相应机关的评审。因为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人员的习惯,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和会计核算工作正常秩序的前提,所以,法律上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二,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因为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会计软件可以为生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数据提供前提条件,但由于技术上、设备上、操作人员水平上的原因,生成的会计数据仍有可能不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尤其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对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人为因素导致会计数据的失真、失准。所以,法律上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其他会计资料,在格式、内容以及数据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前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企业在决定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建立会计核算系统前,需要做以下准备,
(1)人员方面。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首先要考虑人员的组织。会计电算化的组织成员,主要由本企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组成。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常采用几种方式,
第一,定点开发(包括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他单位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形式);
第二,选择通用商品会计软件;
第三,通用和定点开发相结合。
一般企业,以外购通用会计软件为主。应选择对计算机有兴趣的会计人员作为骨干,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主管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职责是确认电算化信息的需求,监督会计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的选配是否满足会计业务要求,并确定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岗位分工。
(2)硬件方面。硬件方面应考虑工作方式和硬件配制。
工作方式包括单机式、多机式和网络式。单机式是指每一时刻计算机只能接受一个人的指令,即只能供一个人使用,每次只能完成一项任务的工作方式。单机式主要配制一台主机、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多机式是指在一台主机上通过特定硬件,连接若干台终端设备,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的多用户多任务的工作方式。网络式是按一定方式,通过通讯设备,将不同区域的不同计算机联结起来的一种工作方式。网络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会计信息资料共享,即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信息通过网络联结提供给同一网络的不同计算机用户。
硬件配制主要是指主机,主机决定了机器的性能,即决定了机器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由于会计软件复杂,处理的信息量大,企业通常应选择PII以上机型,才能满足需要。购买计算机,应关注以下指标,
①内存。内存一般以 KB、MB为单位。一般 PC档次的机器,其内存大多为64MK。内存的大小决定存储数据的能力。存储容量越大,运算速度越快;运算速度越快,处理数据的范围也越大。
②硬盘。硬盘固定在主机箱上,以提供大容量的存储能力。 PC机中每一扇区的容量一般为512个宇节。
③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是对软盘上存放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的机械装置。
④显示器。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用来显示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显示器分单显和彩显两大类,彩显又按其适配器不同分为 CGA、EGA和VGA等不同类型,大部分会计软件是在 VGA显示器上开发的,用户最好选择这样的显示器。
⑤打印机。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由于打印机的输出规格不同,在选择时要考虑是否能满足需要。
(3)软件方面。在选择通用会计软件时,应考虑本单位的行业核算特点和业务规模。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例如:工业与商业,运输业与旅游业),尽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是一致的,但是各行业的会计核算对象和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即使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也会有许多差异,例如:流通企业中的批发与零售,施工企业中的工程施工与工程总承包。不同的企业,业务规模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大、中、小型企业,单一生产和兼营,一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产品流水和人员流水等。
通用会计软件的开发者,在产品的通用性方面做了大量的技术处理工作,即通过增加软件功能和允许用户自定义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项目,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用户的要求。通用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适用性是一对矛盾。通用性强的软件,针对某一企业核算的适用性就可能差一些;反之,非常适合某一行业的软件在通用性上就可能差一些。因此,软件制造商就要考虑其开发成本了。制造商为了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通常采取自定义方式,自定义的内容少,简单易学,操作者很快就能熟悉操作过程,但适用性差;自定义的内容多,且较难理解和掌握,但通用性强,容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如何选择适用的会计软件?
目前,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市场迅速扩大,其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的通用会计软件呢?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软件服务的便利,软件的功能应满足本单位当前的实际需要,并考虑到今后工作发展的要求。
(l)合法性。合法性是指会计软件提供的功能,必须符合会计核算的规定。例如:软件中采用的总分类会计科目名称,编号方法,输入的记帐凭证的格式等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软件应当同时提供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使用的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以供用户选择;软件应当提供机内记帐凭证打印输出功能,可以提供原始凭证的打印输出功能,必须提供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打印输出功能,打印输出的格式和内容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另外应当考虑版本的合法性。盗版软件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还可能出现数据丢失现象,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会带来难以找回的损失。所以,用户应取得合法的会计软件,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会计软件提供的功能,能防止误操作和作弊行为。例如:对于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软件应当有必要的加密或者其他保护措施,以防被非法篡改;软件应当具有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者由于强行关机及其他原因引起内存和外存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尽量恢复到破坏前状态的功能。
(3)正确性。正确性是指计算正确和防止输入错误。例如:当输入的记帐凭证重号,输入的记帐凭证金额借贷方不相等,软件应提示或者拒绝执行;软件应当提供自动进行银行对帐的功能,根据机内银行存款日记帐与输入的银行对帐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机内数据进行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汇总的计算结果,应正确无误;软件应当提供机内会计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进行结帐的功能等。
(4)查询性。查询性功能是指能查询机内总分类会计科目的名称、科目代号、年初余额、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和余额,能查询记帐凭证。另外,设计复合条件查询,模糊查询,为使用会计信息人员提供方便。灵活的界面切换功能,可以使会计信息人员很灵活地寻找凭证、明细分类帐、总帐的信息资料。
(5)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会计软件的日常维护、用户培训、二次开发、相关技术支持和软件版本的升级换代。目前,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还不高,靠自身的能力,无法排除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全部故障,所以,还需要销售单位派出人员加以解决。如果拖延,会计核算工作就会被迫停止。所以要了解培训的内容、方式是否可行;维修服务人员是否充足;二次开发的方式是否具体;版本升级是否及时。
(6)价格。会计软件售价中,一般包括软件价格、售后服务与培训价格。销售报价时,有时按软件价格报价,有时按两部分总计全额报价。所以,要注意报价含义。
怎样建立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以下管理制度,
(l)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等。
(2)操作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明确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对操作密码要严格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更换密码,杜绝未经授权人员操作会计软件;②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记机内帐簿;③操作人员离开机房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④由专人保存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记录操作人、操作时间、操作内容、故障情况等内容。
(3)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①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②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③对正使用的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升级等要有审批手续;④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出现故障时进行排除的管理措施;⑤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 及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以书面形式保存的会计数据。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由专人负责;②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重要的会计档案应有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③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④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5年。
什么是帐务初始化?
从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水平来看,计算机帐务处理与手工帐务处理基本一致,因为计算机的帐务处理是模仿手工帐务处理而形成的。
手工帐务处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帐户;填制和审核记张凭证;录入凭证;试算平衡;错帐修改;对帐;结帐。
相应地,计算机帐务处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凭证处理;记帐;结帐;查询;对帐;系统管理(包括帐务初始);打印输出。
与手工建帐相类似,计算机帐务初始化主要包括会计科目和帐户的设置及自动转帐设置。
(1)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主要设置以下项目,
①会计科目的级别。一般应设到三级,多的可以设到五级。②会计科目代码。会计科目的代码是指会计科目统一规定的代码。目前,行业会计制度将一级会计科目代码确定,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会计科目和科目代码。自定的会计科目的代码,应与财政部规定的代码的设定相吻合,例如:工业企业的资产为100,负债为200等等。二级以下的代码可以自己设定,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统一考虑,设定统一的代码,以便会计信息共享。③会计科目名称。会计科目名称应按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不应随意简化,例如:将“应付福利费”设置成“福利费”;将“应收帐款”设置成“应收款”等等,都是不规范的。④会计科目的类型。会计科目的类型是指使用的会计科目属于哪一类,即资产类、负债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以明确该科目在计算机处理中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在具体操作中用代号来实现,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中的 l、2、3、4、5来代替。⑤帐户的定义。帐户定义就是对帐户的格式和帐户余额进行规定。帐户的格式分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帐户余额是指设置帐户的年初数、累计发生额和本期余额的借贷方向和金额。如果已记录过手工帐,将手工帐转为计算机记帐,那么,要将手工帐转入计算机的数据是在帐户定义这一环节完成,也就是将帐簿上要结转的数据的借贷方向,发生额和余额,在此环节输入计算机,以便以后按期输入凭证。
(2)自动转帐设置。企业的一些帐务处理往往是固定的,只是不同期间的发生额不同而已。例如:每期结束时,要做如下分录:借记“产品销售收入”帐户,贷记“本年利润”帐户;借记“本年利润”帐户,贷记“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帐户。因此,多数财务软件都能提供了自动转帐功能。这项功能的实现是按照事先的设置来进行的。自动转帐设置包括:①业务凭证顺序号;②经济业务摘要;③科目代号或名称;④借贷方向;⑤金额来源;⑥计算公式。
什么是报表定义?
会计报表是由报表格式和报表数据构成的。报表定义就是对会计报表的格式和数据来源的设定过程。会计报表的格式多种多样,除会计制度规定的报表种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外,各行业、各企业还可能根据国家不同的管理机构和本企业的需要设置其他报表,如管理费用表、主要产品成本表、流动资产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工资计算表、制造成本表等等。在通用会计软件中,报表系统只是为用户提供了自定义空白格式的功能,系统生成报表时,只能按用户定义的格式生成。
报表的数据是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已输入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汇总、计算出来的。各报表的各个空白位置的数据,是依据设定的取数公式而形成的。数据的来源主要有,
(l)从帐中取数。从某帐户中取某一时期或某一会计期间的某项数据。例如:通过科目代码,确定获取某一帐户的余额,借方累计发生额或贷方累计发生额等;或者从几个帐户中取数,进行会计汇总,填入报表中的某一行某一列中,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来源于“材料采购”、“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借贷方余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2)从报表中取数。从报表中取数是指从已形成的当前报表或其他报表中获取数据填入某行某列中,例如:合计栏是由以上的栏目数据汇总加计;资产负债表的“本年利润”可以从损益表中获取。
(3)手工输入数。计算机尚未联网时,下属单位已有报表,为了汇总或分析,需要将下属单位的报表中数据录入计算机中。所以要手工输入。
怎样进行报表定义?
报表程序主要有三大系统:一是报表定义,即建立描述文件;二是报表输出,即根据描述文件计算并打印报表、汇总表、分析表等多种报表;三是报表维护,它是为了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而做的辅助工作。
进行报表定义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有一张空表的格式,即这张表的表头是什么样,表的栏目有多少,栏目的名称是什么,有多少行,表尾有什么,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画一张空白的表格,并将其保存在一个文件里。我们称这个文件为报表格式文件。二是要知道这张表的每栏数据是怎么来的,可以有两个来源:其一是从帐目中取得某个科目的余额或发生额或年初数,我们称之为“取数公式”;其二是从前期的报表或其他报表或本表中经过加减乘除等计算而来,我们称之为“计算公式”。把两个公式分别存在两个文件中,一个叫“取数公式文件”,一个叫“计算公式文件”。最后,还要对各栏目横平竖直检查勾稽关系进行描述,将其存在一个文件中,称之为“校验公式文件”。因此,要建立一张报表,就要有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计算公式和校验公式这样四个文件。因为这些文件都是描述某张报表的,故而统称为“描述文件”。
一张报表就要有四个文件来描述它,如果要出多种报表,就要有许多描述文件。那么,到底哪四个文件是用来描述同一个文件的?为了使这些描述文件与实际打印的报表建立起联系,就要建立一个表格信息文件,即让操作者告诉计算机打印哪张报表,使用哪些描述文件,这就要建立一个管理文件,我们称之“表格管理文件”。
这样,进行报表定义时,就需要建立“报表格式”、“取数公式”、“计算公式”、“校验公式”、“表格管理”等五个文件。
进行会计报表定义时还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为了取数方便,应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根据需要,多设明细科目。因为有些会计报表栏目中的数值,是根据一个或几个一级会计科目的余额相加而形成的,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填列的。有的会计报表栏目中的数据要进行分析才能填列,例如:现金流量表中的“固定资折旧”项目,反映企业年度内累计提取的折旧,本项目应根据“累计折旧”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中属于本期提取的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数分析填列。如果是手工记帐,编制报表时可以把帐簿中的“累计折旧”帐翻出来一页一页地看,通过查看摘要内容,将本年度购买的旧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中所含的折旧结转数剔除,填列到现金流量表即可,而使用计算机时情况就不同了,公式很难根据摘要来设定;从“累计折旧”的贷方发生额中,又很难进行逻辑判断,哪些是本年计提的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哪些是增加设备转入的折旧。这样就需要增设三个二级科目:“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非经营性计提的折旧”、“其他折旧结转”,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栏就可以根据“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数来填列。
第二,应细致认真地描述公式。运算符号除了主要的+、-、×、÷、=等以外,还有<(小于)、>(大于)、≠(不等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等逻辑运算符,在定义时不应出现错误。同时也要注意取数的借方贷方。例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年初数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年初数;“资产总计”的年初数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年初数;“资产总计”的期末数应等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期末数。
第三篇 记账篇(一)
一、记账规则
1.怎样填制原始凭证?
2.怎样审核原始凭证?
3.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4.对于各种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怎样处理?
5.怎样填制记账凭证?
6.怎样对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7.怎样审核记账凭证?
8.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9.什么是凭证传递?凭证传递应注意哪些事项?
10.会计凭证中的数字书写有什么要求?
11.怎样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书写“摘要”?·
12.启用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13.登记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14.发现记账错误时怎样处理?
15.什么是单式记账?
16.什么是复式记账?
17.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记账符号有什么涵义?
18.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19.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有什么不同?
20.什么是平行登记?
21.什么是试算平衡?
103.什么是对账?对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4.账实不符怎样处理?
二、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的成本如何确定?
购入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出售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三、应收款项及坏账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和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债权人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如何记账?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时如何记账?
应收票据到期被银行退票时如何记账?
设置备用金如何记账?
什么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长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部分现金资产和部分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转为资本时如何债权人记账?
对于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对于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提取坏账准备时如何记账?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时如何记账?
四、存货
53.存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54.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5.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6.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7.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58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存货怎样记账?
59.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免税产品怎样记账?
小规模纳税人购入存货如何记账?
60.企业购进商品在货到未付款时怎样记账?
61.企业发生进货退出怎样记账?
62.存货购入过程中发生短缺毁损时怎样记账?
63.企业进出口货物怎样记账?
接受捐赠的材料物资如何记账?
64.企业用存货对外投资怎样记账?
65.企业将存货分配给个人,应缴的增值税怎样记账?
66.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怎样记账?
67.进项税额转出怎样记账?
68.增值税减免怎样记账?
69.生产领用材料怎样记账?
70.在建工程领用材料怎样记账?
71.生产领用包装物怎样记账?
72.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怎样记账?
73.出租、出借包装物怎样记账?
74.低值易耗品怎样记账?
75.委托加工材料怎样记账?
76.购入货物直接用于免税项目怎样记账?
77.购入货物直接用于非应税项目怎样记账?
78.购入货物直接用于集体福利项目怎样记账?
79.购入货物直接用手个人消费项目怎样记账?
80.发生的进货退出怎样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存货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存货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81.存货盘盈怎样记账?
82.存货盘亏和毁损怎样记账?
五、长期股权投资
认购股票或其他股权时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分派利润时如何记账?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如何记账?
当被投资单位权益发生变化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出售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六、长期债权投资
认购债券时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债权投资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长期债权投资时如何记账?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利息时如何记账?
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长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长期债权投资收回时如何记账?
七、委托贷款
企业委托贷款时如何记账?
委托贷款利息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八、固定资产
29.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30.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什么情况下可以变动其入账价值?
3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3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33.自行建造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3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无偿调入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时如何记账?
35.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41.租出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42.固定资产投资转出怎样记账?
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转出的固定资产如何记账?
36.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怎样记账?
37.固定资产折旧怎样记账?
40.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怎样记账?
39.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而减少时怎样记账?
43.固定资产修理怎样记账?
如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8.固定资产清理怎样记账?
九、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29.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的如何记账?
30.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如何记账?
34.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以应收债权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短期投资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存货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固定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无形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以长期投资换入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捐赠转出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转出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对外投资转出的无形资产如何记账?(参见“长期股权投资”)
出售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出租无形资产如何记账?
无形资产摊销如何记账?
如何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如何确定?
不能如期支付的应付票据如何处理?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短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存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长期投资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部分现金资产和部分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债务转为资本时债务人如何记账?
对于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如何记账?
对于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如何记账?
十一、其他流动负债
23.短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25.短期借款利息怎样记账?
应付工资如何记账?
应付福利费如何记账?
应付股利如何记账?
预提费用如何记账?
教育费附加如何记账?
应付统筹退休金如何记账?
其他暂收及应付款如何记账?
十二、长期负债
24.长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25.长期借款利息怎样记账?(借款费用资本化计算问题参见后面“算账篇”)
正常情况下归还借款怎样记账?
债务重组情况下归还借款怎样记账?
26.发行债券怎样记账?
27.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和应计利息怎样记账?
28.应付债券还本付息怎样记账?
债务重组情况下兑付债券怎样记账?
专项拨款的拨入与使用如何记账?
十三、所有者权益
22.投资者投入资本怎样记账?
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制企业如何记账?
独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如何记账?
资本公积转为股本时如何记账?
盈余公积转为股本时如何记账?
国家拨款转入时如何记账?
提取盈余公积时如何记账?
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如何记账?
利润弥补亏损时如何记账?
发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如何记账?
十三、收入、费用与利润
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83.一般商品销售业务怎样记账?
84.商品销售折扣怎样记账?
85.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商品零售企业怎样记账?
86.委托代销商品按进价核算怎样记账?
87.委托代销商品按售价核算怎样记账?
89.采取买断方式下接受代销商品怎样记账?
90.收取手续费方式下接受代销商品怎样记账?
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如何记账?
售后回购业务如何记账?
售后租回业务如何记账?
以旧换新业务如何记账?
销售退回业务如何记账?
买××送××业务如何记账?
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的押金时如何记账?
收到先征后返的增值税如何记账?
收到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如何记账?
收到先征后返的所得税如何记账?
开办费如何记账?
营业利润的结转如何记账?
利润分配如何记账?
记账篇
怎样填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始依据。原始凭证的填制必须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记录真实。必须实事求是地填写经济业务,原始凭证上填制的日期、业务内容、数量、金额等必须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确保凭证内容真实可靠。
(2)内容完整。原始凭证必须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逐项填写齐全,同时必须由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签字盖章,对凭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负完全的责任。
(3)填制及时。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及时填制原始凭证。
(4)书写清楚。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和数字都要认真填好,要求字迹清楚,易于辨认,不得任意涂改、刮擦或挖补。一般凭证如果发现错误,应当按规定方法更正。而有关现金、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凭证,如果填写错误,不能在凭证上更正,应加盖“作废”戳记,重新填写,以免错收错付。
怎样审核原始凭证?
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国家赋予财会人员的监督权限。只有经审核无误后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会计人员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即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和计划、合同等为依据,审核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财经制度规定,是否按计划预算办事,是否按成本开支范围办事,是否贯彻专款专用原则,有无贪污盗窃、虚报冒领、伪造凭证等违纪行为。
(2)审查原始凭证的完整性、正确性。即审查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手续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首先应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具备作为合法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其次审核原始凭证上有关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无误。
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原始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
(1)内容记载含糊不清,或故意掩盖事情真象,进行贪污作弊。
(2)单位台头不是本单位。
(3)数量、单价与金额不符。
(4)无收款单位签章。
(5)开具阴阳发票,进行贪污作弊。
(6)在整理和粘贴原始凭证过程中进行作弊。例如:利用单位原始凭证粘贴、整理不规范?的弱点,在进行粘贴、整理时,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故意将个别原始凭证抽出,等以后再?重复报销;或在汇总原始凭证金额时,故意多汇或少汇,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
(7)模仿领导笔迹签字冒领。
(8)涂改原始凭证上的时间、数量、单价、金额,或添加内容和金额。
对于各种有问题的原始凭证怎样处理?
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职责、权限,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对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超过计划、预算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各项支出,违反制度规定的预付款项,非法出售材料、物资,任意出借、变卖、报废和处理财产物资,以及不按国家关于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划分的规定乱挤乱摊生产成本的凭证,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对于内容不完全、手续不完备、数字有差错的凭证,会计人员应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补办手续或进行更正。对于伪造或涂改等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在拒绝办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主管或上经主管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怎样填制记账凭证?
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
(2)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账户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账户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账户要填写齐全。
(3)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
(4)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
(5)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
(6)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
怎样对记账凭证进行编号?
怎样审核记账凭证?
所有填制好的记账凭证,都必须经过其他会计人员认真的审核。在审核记账凭证的过程中,如发现记账凭证填制有误,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及时加以更正。只有经过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才能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记账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经济内容是否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相同。
(2)应借应贷的会计账户(包括二级或明细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晰、金额是否正确。
(3)记账凭证中的项目是否填制完整,摘要是否清楚,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
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哪些?
记账凭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
(1)会计科目运用错误。
(2)合计金额计算错误。
(3)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单据不符。
(4)在汇总凭证中进行作弊。例如,在汇总若干费用报销单据时,故意多汇总,使付款凭?证上的金额大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又如,在汇总若干张?收款原始凭证时,故意少汇总,使收款凭证上的金额小于所附原始凭证的实际金额,以达到?贪污其差额的目的。
(5)记账凭证中的“摘要”失真,编造虚假记账凭证。
什么是凭证传递?凭证传递应注意哪些事项?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单位在制定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规定其传递时间时,通常要考虑以下两点内容,
(1)根据各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企业内部机构组织、人员分工情况,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从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的角度出发,规定各种会计凭证的联次及其流程,使经办业务的部门及其人员及时办理各种凭证手续,既符合内部牵制原则,又提高工作效率。
(2)根据有关部门和人员办理经济业务的必要时间,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商制定会计凭证在各经办环节的停留时间,以便合理确定办理经济业务的最佳时间,及时所映、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
会计凭证中的数字书写有什么要求?
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
(1)阿拉伯数字应一个一个地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如人民币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币种符号。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在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
(2)所有以元为单位(其他货币种类为货币基本单位,下同)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在元位小数点后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分位可写“00”或符号“--”,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写“0”,不得用符号“--”代替。
(3)汉字大写金额数字,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易于辩认、不易涂改的字样,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另、毛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4)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角为止的,在“元”或“角”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
(5)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如“人民币”三字),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6)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0”时,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人民币101.50元,汉字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佰零壹元伍角整。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1004.56,汉字大写金额应写成壹仟零肆元伍角陆分。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为“0”,或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元位也是“0”,但角位不是“0”时,汉字大写金额可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不写“零”字。如¥1680.32,汉字大写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600.32,汉字大写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元叁角贰分,或人民币壹仟陆佰元零叁角贰分。
怎样根据会计业务的特点书写“摘要”?
会计凭证中有关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必须真实。在填写“摘要”时,既要简明,又要全面、清楚,应以说明问题为主。写物要有品名、数量、单价;写事要有过程;银行结算凭证,要注明支票号码、去向;送存款项,要注明现金、支票、汇票等。遇有冲转业务,不应只写冲转,应写明冲转某年、某月、某日、某项经济业务和凭证号码,也不能只写对方账户。要求“摘要”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和资金变化的来龙去脉,切忌含糊不清。
启用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合法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明确记账责任,会计人员在启用账簿时,要填写账簿启用表(即“经管人员一览表”,见表3-1)。账簿启用表的填写要求是,
(1)填写启用日期和启用账簿的起止页数。如启用的是订本式账簿,起止页数已经印好不需再填;启用活页式账簿,起止页数可等到装订成册时再填。
(2)填写记账人员姓名和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印章,以示慎重和负责。
(3)加盖单位财务公章,以示严肃。
(4)当记账人员或会计主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办好账簿移交手续,并在启用表上明确记录交接日期及接办人、监交人的姓名,并加盖公章。
表3-1经管人员一览表
单位名称
全宗号
账簿名称
目录号
账簿页数
自第? 页起至第? 页止共 页
案宗号
盒? 号
使用日期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保管期限
单位领导人签? 章
会计主管人员签? 章
经管人员职? 别
姓 名
接管日期
签? 章
移交日期
签? 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登记账簿有哪些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成本计算和会计报表不出现差错,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进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是,
(1)内容准确完整。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计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对于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计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计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记账凭证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有关自制凭证上的日期填列。此外,负责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在登记账簿前,应对已经专门复核人员审查过的记账凭证再复核一遍,这是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如果记账人员对记账凭证中的某些问题弄不明白,可以向填制记账凭证的人员或其他人员请教;如果认为记账凭证的处理有错误,可暂停登记,及时向会计主管人员反映,由其作出更改或照登的决定。在任何情况下,凡不兼任填制记账凭证工作的记账人员都不得自行更改记账凭证。
(2)登记账簿要及时。登记账簿的间隔时间应该多长,没有统一的规定,这要看本单位所采用的具体会计核算形式而定。总的来说是越短越好。一般情况下,总账可以三五天登记一次;明细账的登记时间间隔要短于总账,日记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一般一天就要登记一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随时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经管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专门人员,必须每日掌握银行存款和现金的实有数,谨防开出空头支票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用款。
(3)注明记账符号。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符号,表示已经记账。在记账凭证上设有专门的栏目应注明记账的符号,以免发生重记或漏记。
(4)书写留空。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这样,在一旦发生登记错误时,能比较容易地进行更正。同时也方便查账工作。
(5)正常记账使用蓝黑墨水。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在会计上,数字的颜色是重要的语素之一,它同数字和文字一起传达出会计信息,书写墨水的颜色用错了,其导致的概念混乱不亚于数字和文字的错误。
(6)特殊记账使用红墨水。对在登记账簿中使用红色墨水的问题,依据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可以用红色墨水记账:①按照红字冲账的记账凭证,冲销错误记录;②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③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如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内登记负数余额;④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7)顺序连续登记。各种账簿应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这对避免在账簿登记中可能出现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防范措施。
(8)结出余额。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没有余额的账户,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平”字,并在余额栏内用“0”表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一般说来,对于没有余额的账户,在余额栏内标注的“0”应当放在“元”位。
(9)过次承前。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也就是说,“过次页”和“承前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本页最后一行内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然后过次页并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二是只在次页第一行承前页写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不在上页最后一行结出发生额合计数及余额后过次页。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对“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的结计方法,根据不同需要作了规定,
第一,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这样做,便于根据“过次页”的合计数,随时了解本月初到本页末止的发生额,也便于月末结账时,加计“本月合计”数。
第二,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这样做,便于根据“过次页”的合计数,随时了解本年初到本页末止的累计发生额,也便于年终结账时,加计“本年累计”数。
第三,对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如某些材料明细账户就没有必要将每页的发生额结转次页。
(10)定期打印。对于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提出了打印上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以机器或其他磁性介质储存的状态下,各种资料或数据的直观性不强,而且信息处理的过程不明,不便于进行某些会计操作和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对会计信息的安全和完整也不利。
发现记账错误时怎样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制证、记账、编表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错误。发现记账错误时,根据账簿错误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更正方法,
(1)划线更正法。凡在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文字或数字错误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在账簿中错误文字或数字上划一红线,以示注销。划线时,要划去错误数字的整个数码,不能只划去其中个别数码。然后,在红线上方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旁边盖章以示负责。
(2)红字更正法。当记账凭证中使用会计账户错误,或借贷方向错误,或金额记录错误,并且已经登计入账从而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更正时,首先,填制一张内容与错误凭证完全相同而金额是红字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内注明“更正××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计入账,冲销原有的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份符合经济业务内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
(3)补充登记法。记账以后,虽然记账凭证中应错、应贷账户没有错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时,可采用此法。更正时,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计入账。这样,就补记了少记的数字,使全部金额符合实际。采用此法时,须在补充记账凭证的摘要栏内注明补充哪个月的哪一号记账凭证。
什么是单式记账?
单式记账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其特点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各账户之间没有严密的对应关系,账户记录也不可能相互平衡。由于这种方法没有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目前,很少有单位采用这种记账方法。
什么是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复式记账法较好地体现了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来龙去脉及经营成果,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和保证账簿记录结果的正确性。在我国,复式记账曾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三种,但现在规定使用的只有借贷记账法一种。
复式簿记的演变,从它的萌芽到接近于完备形式,大约经历了300年左右(13世纪初至15世纪末)。这一演变过程都发生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当时,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很快,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发达的商品经济,特别是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中十分活跃的商业(包括海上贸易)和银钱兑换业,都迫切要求从簿记中获得有关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信息。经过一段孕育时期以后,簿记的方法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学的复式簿记法在意大利诞生了。这一演变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佛罗伦萨式——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1211—1340年)。这一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家采用的簿记为代表(这是目前保存的意大利最古老的会计账簿,现收藏于佛罗伦萨梅迪奇.拉乌莱芝纳图书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转账;
记账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人名账户);
记录形式——叙述式(借贷上下连续登记)。
(2)热那亚式——复式簿记的改良阶段(1340一1494年)。这一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为代表(这是会计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册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人名账户)外,还包括商品、现金(物名账户);
记录形式——左借右贷账户对照式(两侧型账户)。
(3)威尼斯式——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1494一1854年)。这一阶段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著名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rithmetica,Geo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一书的正式出版为代表。本书的出版,使得复式簿记的优点及方法很快为世人所认识,并广为流传,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至1854年,爱丁堡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出现,会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其主要特点是,
记账方法——复式;
记账对象——除债权、债务、现金(人名账户与物名账户)外,还包括了损益与资本(损益账户与资本账户);
记录形式——账户式。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有什么涵义?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宇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第二,具有一定的确切的深刻的经济涵义。“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出发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短暂停留点,因资金运动在理论上没有终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这是由资金运动的内在本质决定的。会计既然要全面反映与揭示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在记账方法上就必须体现资金运动的本质要求。
借贷记账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记账规则是记录、登记各类经济业务的科学法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有什么不同?
会计分录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时,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确定并列示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简明记录。会计分录的格式和要求是:先借后贷;借和贷要分行写,并且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在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情况下,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会计分录不同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要求要素齐全,并有严格的审核与编制程序,而会计分录则只是表明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科目与金额,是记账凭证的最简化形式。会计分录通常只是为了讲解方便而出现在书本之中,在会计实务中是很少出现会计分录的。
什么是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即是将同一笔经济业务,一方面计入总账账户,另一方面也同样计入其所属的明细账账户。但对无明细账户的,不必要在总账外再设明细账,避免重复登记。
什么是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就是指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来检查会计账户处理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一种方法。
短期投资的入账成本如何确定?
短期投资的投资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各种股票、债券、基金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者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不构成投资成本。具体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投资成本。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2)投资者投入的短期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3)企业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单独核算。涉及补价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①收到补价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②支付补价的,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4)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短期投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涉及补价的,按照以下规定确定换入短期投资成本,
①收到补价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②支付补价的,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购入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作如何处理,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贷: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
贷: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按实际支付的价款)
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或以应收债权换入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如何记账?
(1)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余额)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如果涉及补价的,分别情况处理,
①收到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余额)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②支付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后的余额)
坏账准备(按该项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在“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单独核算。
以短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短期投资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以存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以产成品、库存商品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存货按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下同)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库存商品等(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等(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按支付的补价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以固定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固定资产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按换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按换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累计折旧(按换出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
贷:固定资产(按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按支付的补价)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以无形资产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无形资产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按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无形资产(按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按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以长期投资换入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1)以长期投资换入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不涉及补价的,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2)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按收到的补价)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应确认的收益)
(3)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的企业,
借: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补价和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按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按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按应支付的相关税金)
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如何记账?
(1)收到的原已记入应收项目的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2)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如何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企业应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以后又恢复,应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范围内转回,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可以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本科目的贷方余额
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大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按其差额提取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小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如果当期短期投资市价高于成本,应将本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企业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
出售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应作如下处理,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金额)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投资收益(实际收到的金额小于成本和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的差额)
贷:短期投资(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
投资收益(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成本和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的差额)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时,其结转的短期投资成本,可以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出售部分的成本。部分出售某项短期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三、应收款项及坏账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和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应收账款的入账时间应以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为依据,有关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参见“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应以实际发生额为依据,计价时还需要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
(1)企业发生的应收帐款,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确认的收入为基础计算)
(2)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需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确认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确认的收入为基础计算)
(3)在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于应收账款收回时,将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按确认的收入为基础计算)
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款项)
财务费用(按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
贷:应收账款
债权人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如何记账?
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如果出现资金紧张,可以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票据贴现的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不带息票据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注: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加3天的划款日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年利率×票据到期天数÷360)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根据银行盖章退回的贴现凭证第四联收账通知,,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如为带息应收票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即,
借:银行存款(按商业汇票的贴现收入)
财务费用(按贴现收入小于票面价值的差额)
贷:应收票据(按贴现商业汇票的面值)
财务费用(按贴现收入大于票面价值的差额)
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因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申请贴现的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应收票据、支款通知和拒绝付款理由书或付款人未付票款通知书时,按所付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银行作逾期贷款处理时,应按转作贷款的本息,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时如何记账??
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时,按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价值,借记“物资采购”或“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在途物资?或?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如为应付则记贷方)
贷:应收票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的背书转让,
借:在途物资?或?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如为应付则记贷方)
贷:应收票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财务费用(按尚未计提的利息)
应收票据到期被银行退票时如何记账?
因付款人无力支付票款,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本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账款(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
贷:应收票据
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
设置备用金如何记账?
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如有经常性的零星支出,为了方便支付,减少报销手续,可以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设立备用金的部门,对于领用的备用金应当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销。
拨出备用金时,
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也可单设“备用金”总账科目)
贷:现金
财务部门根据报销数用现金补足备用金定额时,销数和拨补数都不再通过“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核算,即,
借:管理费用
贷:现金
什么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但下列情形不属于债务重组:①债务人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按正常条件转为其股权(因为没有改变条件);②债务人破产清算时发生的债务重组(此时应按清算会计处理);③债务人改组(权利与义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④债务人借新债偿旧债(借新债与偿旧债实际上是两个过程,旧债偿还的条件并未发生改变)。
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③债务转为资本;④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其中前三种属于即期清偿债务,后一种属于延期清偿债务。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在债务重组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账面价值”与“账面余额”。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账面余额是指某科目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与该科目相关的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资产的减值准备等)。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账面价值。
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在债务重组日进行会计处理时,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1)基本原则。债务重组日,债权人、债务人均不得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如有收益也只能计资本公积),但确认重组损失。
(2)债权人入账价值的确认原则。①对于实际收到或将会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如现金、应收账款等,以实际收到或预计将会收到的价值入账;实际收到或预计将会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价值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②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以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收到资产的入账价值,根本不产生损益。
(3)债务人重组差额的确认原则。用于偿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应付账款等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用于偿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应付款款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4)相关税费的确认。在债务重组中发生的有关税费,对于债权人,应计入收到资产的入帐价值中;对于债务人,则与用于偿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一并计算。
(5)涉及到补价时的处理原则。涉及到补价时,会计处理上可视为两笔业务处理:一是对补价的处理,二是对债权债务的处理(见(2)、(3))。
对于债权人,如支付补价,补价作为增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处理,借记相关资产,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收到补价,补价作为应收债权的部分收回,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等。
对于债务人,如支付补价,补价作为债务的部分偿还,借记应付账款等,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收到补价,补价作为非货币性资产的补偿,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相关资产等。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如何记账?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即债权人豁免债务人部分债务的,债权人应将给予他分人豁免的债务作为损失,转入当期营业外支出。债务人应将豁免的债务转入资本公积。
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100000元。由于甲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支付60000元货款,余款不再偿还。甲企业随即支付了60000元货款。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10000元的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乙企业(债权人)应在债务重组日作如下会计处理:?
乙企业的债务重组损失=100000-60000-10000=30000(元)?
借:银行存款 60000?
坏账准备 1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30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100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短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短期投资管理的,债权人应按重级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如果所接受的短期投资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目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借:短期投资
坏帐准备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
借:短期投资
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贷款80O00元,甲企业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乙企业同意甲企业以其持有的短期股票支付货款,甲企业短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余额为60000元,已提跌价准备为8000元。乙企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5000元的坏账准备,对收到的股票作为短期投资核算。根据上述资料,乙企业应在债务重组日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短期投资 75000?
坏账准备 5000?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80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存货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存货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格结转债权,按债权的账面价值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存货。受让的存货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不涉及,待期末与其他资产一并考虑减值问题。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存货的入账价值或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和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坏帐准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库存商品
坏帐准备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受让的非现金资产中,除存货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存货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存货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甲企业欠乙企业购货款700000元。由于甲企业财务发生困难,短期内不能支付货款。经协商,甲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偿还债务,该产品的销售价格550000元,实际成本440000元。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乙企业接受甲企业以产品偿还债务,将该产品作为产成品入库,并不再单独支付给甲企业增值税额;乙企业未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根据上述资料,乙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 606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3500?(550000×17%)
贷:应收账款——甲企业 700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长期投资时如何记账?
全权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长期投资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受让的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可暂不考虑,待期末与其他资产的减值一并考虑。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长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坏帐准备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受让的资产中,除投资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投资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用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投资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20×1年12月31日,A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B公司,含税价为468?000元。20×2年5月1日,B公司资金周转暂时发生困难。经双方协议,A公司同意B公司将其拥有的一项长期股权投资用于抵偿债务。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70?000元,计提的相关减值准备为?51?700元。B公司转让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时发生相关费用2000元,A公司对相关债权提取了70?200元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A公司(债权人),
借:长期股权投资397800
坏账准备70?200
贷:应收账款468?0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固定资产。受让的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可暂不考虑,待期末与其他资产一并考虑减值问题。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或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坏帐准备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
应交税金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借:固定资产
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和相关费用)
应交税金
受让的资产中,除固定资产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固定资产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20×1年2月10日,深广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红星公司,同时收到红星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当年8月10日,红星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兑现出据,经双方协议,深广公司同意红星公司用一台设备抵偿该应收票据。这台设备的历史成本为120000元,累计折旧为30?000元,清理费用等1000元,计提的减值准备为9000元。深广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深广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103500
贷:应收票据103500
债权人接受债务人抵债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无形资产时如何记账?
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作为无形资产管理的,债权人应按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认无形资产。受让的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在重组日可暂不考虑,待期末与其他资产的减值一并考虑。
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或实际成本;
(1)收到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受让的资产中,除无形资产外,如果还涉及其他非现金资产,则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用地权的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以确定无形资产和其他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例:广源公司于20×1年7月10日从深大公司购得一批产品,价值200?000元(含应付的增值税),至20×2年1月尚未支付货款。经与洪大公司协商,大公司同意广源公司以一项专利技术偿还债务。该项专利技术的账面价值为195?000元,应交的营业税为?9?750元。广源公司未对转让的专利技术计提减值准备,深大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深大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借:无形资产200?000
贷:应收账款200?000
债务转为资本时如何债权人记账?
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的,债权人而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
例:20×1年2月10日,深广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红星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收到红星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8月10日,红星公司与深广公司协商,以其普通股抵偿该票据。红星公司用于抵债的普通股为?10000股,股票市价为每股?9.6元。假定印花税税率为4‰,不考虑其他税费。
深广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103884
贷:应收票据103?500
银行存款384
对于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时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1)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清偿的,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的,首先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
借:坏帐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已计提的坏帐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
贷:应收账款
(2)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如果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但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应按未来应收金额小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和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
借:坏帐准备
贷:应收账款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如果未来应收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在债务重组时不作帐务处理,但应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债权时,实际收到的金额大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当期财物费用。
(4)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收益的,根据谨慎原则,债权人在计算将来应收金额时不应将或有收益包括在内。或有收益待实际收到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例:深广公司持有红星公司的应收票据为20?000元,票据到期时,累计利息为1000元,红星公司支付了利息。由于红星公司财务陷入困境,深广公司同意将红星公司的票据期限延长二年,并减少本金5000元;票据延长期间不计算利息。深广公司应作会计处理如下,
由于没有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差额?5?000元作为当损失。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应收票据——应计利息1000
借:应收账款15?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5?000
贷:应收票据——面值20?000
对于混合重组方式下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如何记账?
混合重组方式,指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油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根据组合方法不同混合重组可以有多不同的方式。这些方式可以大体概括成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以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
第二类,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
第三类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并对该债务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
在混合重组方式下,债权人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以现金、非现金资产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先以收到的现金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再按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进行债务重组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处理;
(2)以及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先以收到的现金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再分别接受让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的公允价值占其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现金后的余额进行分配,以确定非现金资产、股权的入账价值。
上述重组中,如果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应在按上款规定计算确定的各自入账价值范围内,就非现金资产按公允价值相对比例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当然,如果重组协议本身就明确地规定了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清偿债务金额或比例,则只要直接按协议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就可以了。
(3)以现金、非现金资产、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组合清偿某项债务的一部分,并对该债务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现金后的余额先按以上(2)的规定进行处理,再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日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处理。
例:深广公司特有红星公司的应收票据为?20?000元,票据到期时,累计利息为?1000元。由于红星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经与深广协商。同意红星公司支付5?000元现金,同时转让一项无形资产以清偿该项债务。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4?000元。红星公司因转让无形资产应交纳的营业税为900元。假定红星公司没有对转让的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且不考虑其他税费。
深广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5000
无形资产16000
贷:应收票据21000
以应收账款换入应收账款时如何记账?
企业以应收账款换入应收账款,或者以应收账款和其他资产换入的应收账款,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如果换入的应收账款的原账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应按换入应收账款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坏账准备。
企业以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多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多项资产的,按照换入应收账款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换入除应收账款以外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换入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入的全部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换入的应收账款入账价值后的余额进行分配,并按分配价值作为其换入的各项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
涉及补价的,如收到的补价大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后,再按上述原则进行处理;如收到的补价大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首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再按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
提取坏账准备时如何记账?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并合理地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提取坏账准备时,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冲销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时如何记账?
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同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资本投入业务怎样记账?
为了核算投资者(股东)的资本投入,反映股东权益,企业应设置“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金”账户。企业收到以现金出资方式投入资本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单位”账户。
企业收到以实物出资方式投入资本时,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累计折旧”、“实收资本--××单位”账户。或借记“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单位”账户。
企业收到以无形资产出资方式投入资本时,借记“无形资产”及有关明细账户,贷记“实收资本--××单位”账户。
企业按规定增资时,应调整注册资本记录。用提留的资本公积金作为增资时,借记“资本公积”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短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企业借入各种短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短期借款”账户;归还借款时,借记“短期借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有关短期借款的利息参见后面的“借款利息怎样记账?”项目。
长期借款业务怎样记账?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如将款项存入银行,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如果用借款直接购置固定资产或直接支付工程项目款,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
借款利息怎样记账?
企业发生的短期借款利息,应分别情况处理,
(1)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是按期支付的(按季?按半年),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并且数额较大的,可以采用预提的办法,按月预提计入费用。预提时,按预计应计入费用的借款利息,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实际支付月份,按照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预提数的差额(尚未提取的部分),借记“财务费用”账户,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2)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是按月支付的,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时连同本金一起归还,但是数额不大的,可以不采用预提的方法,而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
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及借入外汇贷款的外币折合差额,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竣工决算以后在规定的还款期内发生的利息支出和外币折合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
发行债券怎样记账?
债券可按面值发行,也可按溢价、折价发行。
企业以面值发行债券时,按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现金”账户,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
企业溢价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按债券的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金额的差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
企业折价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账户,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金额的差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债券的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账户。企业如果自行发行债券,需要支付印刷债券的印刷费,如果委托代理发行,不仅要支付印刷费,还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手续费和印刷费,应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和应计利息怎样记账?
溢价或折价摊销额的计算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直线法,即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平均分摊于各期的一种摊销方法。由于溢价或折价摊销是利息费用的调整,每期利息支出中应扣除债券溢价,债券折价则转为利息支出,因此,债券利息的核算实际上包含着摊销的核算。溢价发行债券,按应摊销的溢价金额,借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账户,按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额的差额,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接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折价发行债券,接应摊销的折价金额和应计利息之和,借记“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账户,按应摊销的折价金额,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折价”账户,按应计利息,贷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
应付债券还本付息怎样记账?
债券到期应归还债券持有者本金。在债券的整个偿还期内,溢价和折价都已摊销完毕,因此,归还债券本金和利息时,可以不考虑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全部按债券的票面价值和利息归还,按票面价值和利息,借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购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固定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具体说来,
(1)购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值(扣除原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此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3)其他单位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记账。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购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接原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记账。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
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什么情况下可以变动其入账价值?
企业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一般不得任意变动其入账价值,但发生下列情况可以变动其入账价值,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
购入不需要安装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全新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出的买价,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企业购入旧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售出单位的账面原值借记“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按两者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
购入需要安装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计入“在建工程”账户,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根据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明细表作记账凭证,再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即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时,应做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安装完成交付使用时,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自行建造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按建造时实际发生的全部建造费支出,根据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等,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账户。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单据或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入账价值。接受捐赠时发生的有关费用,亦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该固定资产已经使用过,还要估计其新旧程度,以确定其净值。收到捐赠固定资产时,以其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以其净值贷记“资本公积”账户,以两者的差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经营性租入是临时租入,资产所有权不属承租人,承租人只定期支付租金。其核算程序一般如图2-1所示,
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银行存款 待摊费用 制造费用
───┬───? ────── ───────
预付租金 各期支付租金
──────→ ──────→
第三篇 记账篇(二)
图2-1
固定资产的改良怎样记账?
固定资产的改良是指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使其质量和功能得以改进。企业对自有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所发生的支出,是资本性支出。改良工程所发生的成本及发生的变价收入,通过“在建工程”账户核算。完工以后,将改良工程的净支出并人原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调整其原始成本,原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不变。对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改良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固定资产的折旧怎样记账?
在会计实务中,各月计提折旧的工作是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完成的。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其中: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额,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所提取的折旧额,应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固定资产出售怎样记账?
企业将多余、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时,首先应注销被出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即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其次应按双方协定的价格,借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最后,应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出售固定资产所获得的实际收入,如果高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应按其差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如果低于该项固定资产的净值,应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怎样记账?
固定资产报废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磨损或陈旧,使用期满不能继续使用;二是由于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代。固定资产报废,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退出企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少,另一方面在清理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清理费用,同时还可能取得一定的变价收入。因此,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注销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值和已提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固定资产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2)结转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按收回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3)支付清理费用。按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4)结转清理后的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账户;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账户,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账户。
固定资产毁损的核算比照固定资产报废的核算方法处理。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怎样记账?
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经查明确属企业所有,应根据盘存凭证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凭证,经有关人员签证后送交企业会计部门,为盘盈固定资产开立固定资产卡片,并按重置价值和估计已提折旧额估价入账。
盘盈固定资产在未按规定程序批准之前,不能增加营业外收入,应先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登记在“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即按盘盈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账户,按估计已提折旧额贷记“累计折旧”账户,按重置完全价值与累计折旧的差额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贷记“营业外收入”账户。
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注销手续。在按规定程序批准之前,应将固定资产卡片从原来的归类中抽出,单独保管。同时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按已提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账户,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累计折旧、过失人及保险公司赔款后的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同时按过失人及保险公司应赔偿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等账户,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净值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账户。
租出固定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租出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进行核算。固定资产租出时,将其由不需用固定资产转为租出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账户;按月提出折旧费与大修理费用时,借记“其他业务支出──固定资产租出”账户,贷记“累计折旧”、“预提费用”等账户;收到租出固定资产的租金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租出”账户。
固定资产投资转出怎样记账?
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应注销固定资产和已提折旧,借记“长期投资”、“累计折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修理怎样记账?
固定资产的修理分为固定资产大修理和固定资产中小修理.固定资产大修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局部更新,其主要特点是:修理范围大、间隔时间长、修理次数少,支出费用大。
根据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不提大修理基金,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应直接计人有关费用。由于大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为了均衡成本负担,企业可根据大修理计划和预计的大修理支出,采用待摊方法或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
大修理费用如果采用待摊的方法,在大修理完工时将修理费用作为待摊费用处理。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计入“待摊费用”总账账户借方;分摊期在一年以上的计入“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借方。与此同时,由辅助生产车间自营大修理的实际成本,应计入“辅助生产”总账账户和所属修理车间辅助生产明细账的贷方;支付或应付外单位承包进行大修理的工程价款,应计入“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账户的贷方。分月摊销已经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时,应按摊销期内每月平均的应摊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同时记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贷方。
大修理费用采用预提方法进行核算时,要事先计算各期的预提数额。
固定资产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
预计大修理费用总额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大修理费用预提额=年大修理费用预提额÷12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核算方便,减少核算工作量,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计算确定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额。
在会计核算中,如果采用预提的方法核算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的预提和使用,应通过“预提费用”账户进行核算,企业每月根据计划预提大修理费用时,借记有关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表示已计入产品成本,但尚未支用的大修理费用的增加;实际运用时,借记“预提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表示预提的大修理费用由于支用而减少。如果实际支用数大于预提数,少提部分应借记有关费用账户,贷记“预提费用”账户;如果实际支用数小于预提数,多提部分,应借记“预提费用”账户,贷记有关费用账户。
固定资产中小修理又称日常修理,是为了维护和保持固定资产正常工作状态所进行的经常性修理工作。其特点是:修理范围小、间隔时间短、费用支出少、修理次数多。
由于固定资产中小修理支付的费用较少,经常发生且比较均衡,为简化核算工作,固定资产中小修理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当月的有关费用账户,借记“制造费用”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如果各月发生的中小修理费用极不平衡,为了均衡企业成本负担,也可以采用预提或待摊办法进行核算,其账务处理比照大修理费用的账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在建工程怎样记账?
在建工程是指企业处于施工前期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按其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两种。企业采用自营方式进行的固定资产工程,应在“在建工程”账户下按不同的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1)企业购入工程用物资时,应借记“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企业自营工程领用工程物资时,应按领用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账户。
(2)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职工工资,应接应负担的工资额,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应付工资”账户。
(3)企业进行工程施工而领用本企业的商品时,应按领用商品的售价结算,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产品销售收入”账户。
(4)企业的生产车间或经营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电、设备安装、修理、运输等劳务,应按月根据实际成本,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5)企业进行工程施工发生的其他支出,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账户。
(6)企业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应根据银行的汁息通知和应计利息额,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属于在建工程的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固定资产的造价,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或出包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等账户;属于已竣工投产项目的借款利息,计入当期期间费用,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长期借款”等账户。
(7)企业外币借款因外币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在工程项目尚未交付使用时发生的,应计入固定资产造价。当外汇汇率升高发生汇兑损失时,应根据汇兑损失额,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长期借款”等账户,当外汇汇率降低发生汇兑收益时,应根据汇兑收益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后发生的,计入期间费用。当外汇汇率升高发生兑换损失时,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长期借款”账户,当外汇汇率降低发生汇兑收益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8)工程完工,盘点工程用物资时,如果出现盘亏,应根据盘亏数,借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贷记“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账户;如果出现盘盈,应根据盘盈数,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9)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成本,借记“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在建工程──自营工程”账户。
企业出包工程,—般情况下,应向承包单位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工程款,然后每月根据完成的工程进度进行结算。企业按规定向承包单位预付工程款时,应借记“在建工程──出包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工程完工收到承包单位账单补付工程价款时,应借记“在建工程──出包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除以上业务外,出包工程的其他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与自营工程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相同。
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无形资产按取得的成本入账。入账成本的具体内容因取得方式而异,
(1)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买价、手续费及其他资本性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2)自创并经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试验费用、模型制作费用、研制费、制图费、律师费、设计费、工资、申请登记费以及其他费用等全部支出。
(3)股东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合同、协议约定的金额或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
(4)接受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应按所附单据的金额入账,如果无法取得单据,参照同类无形资产的市价即重置成本入账
此外,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的计价应当经法定评估机构确认,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购入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其发生的实际支出,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例如:A公司从技术市场购入A专利技术,双方议定结算价格为50?000元,以支票支付。取得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A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自创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自行研制开发的无形资产(如专利),能否成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生的科研开发费,一般都列入当期损益。当研制成功,取得了专利权,并确实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有较大的确指支出时,再将确指支出本金化。项目的确指支出包括申请专利的登记费、律师费和专门为该专利发生的试验费。
例:某公司申请B专利成功,过去发生的确指支出有试验费用150?000元,专利登记费20000元,律师费30?000元,已分别计入各会计期的“管理费用”账户。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B 200?000
贷:管理费用200?000
收到外单位投资的无形资产怎样记账?
企业收到外单位投资的无形资产,按经过评估的协议价格,借记“无形资产”账户,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例:A公司收到投资方B公司以场地使用权方式投入的资本,经各方协商场地使用权作价500?000元。办理法律手续并取得场地使用权时,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场地使用权 500?000
贷:实收资本--B公司500?000
无形资产转让怎样记账?
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可以依法转让。企业转让无形资产有两种方式:一是转让其所有权;二是转让其使用权。
(1)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时,出让方丧失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全部注销,所得收入属于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
例:A公司将拥有的A专利权出售给B公司,协商作价100?000元,入账价值80?000元,当前摊余价值75?000元。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75?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权A75?000
(2)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时,出让方仅让渡给其他企业部分使用权,出让方不丧失原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受让方只有根据合同的规定进行使用的权利。因此,出让方无须改变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转让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与转让有关的费用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例:A公司将专利权A的使用权转让给B公司,合同规定专利使用费每年10000元,本年的使用费B公司已用支票支付,转让业务发生咨询费1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0000
借:其他业务支出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无形资产摊销怎样记账?
无形资产的摊销,按月进行。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无形资产”账户。关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过受益年限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而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经营期短于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经营期的年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且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
开办费怎样记账?
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费用发生时,应借记“开办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日起,按不超过五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开办费不大的,也可以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开办费”账户。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怎样记账?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经济业务主要有支出和摊销两类。在发生支出时,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原材料”等账户。工程完工后,将成本转入“递延资产”账户(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摊销时,借记“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账户,贷记“递延资产”账户。
存货的入账价值怎样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应当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记账”。存货实际成本的构成,因存货的取得方式而异,
(1)购入的存货。购入存货的成本是指采购成本,通常包括:①买价。指购入存货发票上所列的货款金额,不包括应负担的增值税(小规模企业除外)。②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和运输保险费。③途中合理损耗。④整理准备费。⑤交纳的税金。指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如进口关税等。增值税是否计入存货成本,要看其按税法规定是否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要计入存货成本,可以抵扣的计入“应交税金”账户而不计入存货成本。
(2)自制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自制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间接制造费用。间接制造费用应以合理的标准分配给有关的成本对象。
(3)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加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半成品的实际成本、加工费和往返运杂费及应负担的税金。
(4)接受捐赠的存货。接受捐赠的存货按照发票账单所列金额加企业负担的运输费、保险费、缴纳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无发票账单的,按照同类存货的市价计价。
5、投资人投入的存货。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按投资协议确定的价值或者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6、盘盈的存货。盘盈存货按照同类存货的实际成本入账。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核算包括材料收入的核算和材料发出的核算。企业的材料品种不一,规格复杂,收发频繁。如果材料供应不足,生产就会受影响;相反,如果材料储备过多,又会造成材料积压,影响资金周转。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地组织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按材料品种、规格反映材料收发和库存数量和金额,按材料的类别反映材料资金的增减变化和占用情况。
材料明细分类核算应包括数量核算和价值核算两部分。材料收发、库存的数量核算,由仓库人员负责;价值核算由财会人员负责。根据这一要求,企业可以采用设置“两套账”或“一套账”的方式,进行材料的明细分类核算。
所谓两套账方式,是指仓库设置材料卡片,核算各种材料收发结存的数量,财会部门设置材料明细分类账,核算各种材料收发结存的数量和金额。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两套账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缺点是:重复记账,工作量大。
所谓一套账方式。是指仓库按品种、规格设置的材料卡片与财会部门设置的材料明细分类账合并,实行“账卡合一”,即把材料卡片与材料明细分类账合并为一套账,由仓库负责登记数量,财会人员定期到仓库稽核收单,并在材料收发凭证上标价,登记金额,账册平时放在仓库。
材料卡片,是登记材料收发结存数量的明细记录,应按材料的品种、规格开设,根据收发料凭证,按日逐笔登记,序时地反映各种材料收发结存的实物数量。材料卡片应按材料类别和编号顺序排列,或按类别装订成活页账,以便保管。
材料明细分类账又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由财会部门按材料品种、规格设置,采用收、发、余三拦式。登记方法是:根据收料凭证序时逐笔登记“收入”拦;根据发料凭证序时逐笔登记“发出”拦。从该明细账中,不仅可以取得各种材料的数量资料,而且可以取得各种材料的资金增减和占有的核算资料。
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时,由于企业的各种材料是分次分批购进的,而每次购进的材料,单价又往往不同。因此,在每次发料时,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究竟按哪一批的单价计价。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进行计价。但是,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核算包括材料收入的核算和材料发出的核算。
(1)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企业材料收入的来源有外部购入、自制、委托加工收回和盘盈等。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凭证确认的材料收入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入材料成本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下同)账户,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②对于已支付货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运达的采购业务,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借记“在途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待收到材料后,再根据收料单,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在途材料”账户。
③对于材料已到,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可以按材料的暂估价格(或合同价格等)计价,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按正常程序,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④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根据有关规定预付材料价款时,按照实际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根据发票账单等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原材料”账户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小规模纳税企业应按价款、税额的合计数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按补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退回上项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
⑤自制、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应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委托加工材料”账户。
⑥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原材料作价投资时,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投资方要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接受投资的企业对于转入的材料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的材料价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两者之和,贷记“实收资本”账户。
⑦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等,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捐赠方也要缴纳增值税,接受捐赠的企业对其收入的材料,应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的材料价格,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两者之和,贷记“资本公积”账户。
⑧从生产中回收的废料,应根据废料交库单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等有关账户,以冲减材料费用。
⑨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毁损的原因,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属于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视同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不另作账务处理;属于运输部门或有关单位等的责任造成的短缺毁损,应向有关单位或责任人索赔,按照赔偿请求单等所列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贷记“应收账款”等账户。
在材料收入业务较少的企业中,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可以根据收料凭证逐日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在材料收入业务较多的企业中,则可以根据收料凭证,整理汇总,定期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于月终一次登记总分类账,进行总分类核算。
(2)材料发出的核算。企业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记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委托加工材料”、“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如果企业将自制或委托加工的材料用于增值税的非应税项目,按照税收的有关规定,应视同对外销售计算缴纳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
可见,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材料收发核算,从材料日常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全部是按实际成本计价的。这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的企业,材料计价工作量是极为繁重的。而且,在这种计价方式下,看不出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相比是节约还是超支,难以从账簿中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计价方法一般只适合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对于材料收发业务频繁,且具备材料计划成本资料的企业,则应采用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方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明细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收发核算的主要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其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材料明细分类核算,应设置三种明细分类账,
(1)材料明细分类账。仓库应按材料的品种和规格设置一套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材料明细分类账或材料卡片。由于材料的收发都按固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因而这种明细分类账或材料卡片的收入和发出栏只记数量,不记金额,结存栏分别记数量和金额,但金额栏不必逐笔计算登记,可以在月末时,根据材料的结存量和计划单价计算登记。除仓库设置的材料卡片外,企业财会部门还应按仓库和材料类别设置只登记金额的材料明细账。该明细账根据仓库转来的材料收发凭证,按期归类汇总登记,反映各类材料资金的占用情况。它与仓库设置的材料卡片可以起到相互核对和相互控制的作用。
(2)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是用来提供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
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根据审核后的有关凭证,序时登记。借方金额根据付款凭证等有关单据,按实际采购成本登记;贷方金额根据计划成本计价的收料单登记。月终,将借方合计数与贷方合计数对比的差异,一次结转到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中去。对于只有借方金额而无贷方金额即已付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应逐笔转入下月的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内,以便材料验收入库时进行账务处理。
(3)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是用来反映各类或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和差异率,为调整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提供依据。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与材料采购明细分类账的设置口径应相一致。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材料成本差异率,就可以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收发的总分类核算怎样记账?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进行收发核算的主要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总账及其明细分类账按计划成本登记,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1)材料收入的总分类核算。
①对于结算凭证等单据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在支付货款,材料验收入库后,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确定的材料成本,借记“材料采购”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不计入材料成本的,下同)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企业,下同)账户,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②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采购材料,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确定的材料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账户,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应支付的全部款项,贷记“应付票据”账户。材料验收入库时,应根据收料单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
③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根据有关规定预付材料价款时,按照实际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已经预付货款的材料验收入库时,根据发票账单等所列的价款、税额等,借记“材料采购”账户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预付款项不足,补付货款时,按补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退回多付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预付账款”账户。
④月份终了,根据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包括本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上月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根据“材料采购”账户计算材料采购业务成果,结转成本差异。当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节约额,借记“材料采购”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当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应按超支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
⑤对于发票账单已到,但尚未付款或尚未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根据结算凭证、发票账单等记载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额,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同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⑥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等单据而材料已到的业务,应在月末按材料的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账户。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账凭证,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序,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等账户。
⑦企业入库的自制材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⑧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短缺和毁损,应根据造成短缺毁损的原因,分别处理:属于定额内的合理损耗,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视同提高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属于供货单位的责任造成的,如果货款尚未承付,应按短缺的数量和发票的单价计算拒付金额,填写拒付理由书,向银行办理拒付手续,然后按实际承付的数量和金额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已支付货款,应向供货单位索赔,冲减采购成本,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属于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应按采购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贷记“材料采购”账户,查明原因后,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其中,经批准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超定额损耗,应借记“材料采购”账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
⑨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原材料作价投资,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增值税额之和,贷记“实收资本”账户;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⑩企业接受捐赠的原材料,应按照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账户,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增值税额两者之和,贷记“资本公积”账户;同时,按照收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2)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
①领用和退回的材料。属于生产和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属于企业在建工程领用的,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在建工程”账户,贷记“原材料”账户;属于独立销售机构领用的,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产品销售费用”账户,
贷记“原材料”账户;生产车间退回剩余的材料,按计划成本结转,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月末,结转生产车间已领未用下月仍需继续使用的材料,按计划成本结转(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月末结转本月耗用材料等应分摊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宇),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
②交库的下脚料。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借记“原材料”账户,贷记“生产成本”账户。
③对外销售的材料。对外销售时,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按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额登记销项税,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账户,贷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记“其他业务支出”账户,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
④投资转出的材料。企业对外投资转出的材料,应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按规定计算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反映投资额,借记“长期投资”账户,按投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账户,按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按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贷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
第四篇 算账篇 (一)
1.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2.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3.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4.怎样计算奖金?
5.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6.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7.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8.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9.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10.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11.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12.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13.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14.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15.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16.在备抵坏账法下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17.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9.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20.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21.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22.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23.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24.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25.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26.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7.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28.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29.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0.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1.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2.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3.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4.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
35.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6.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7.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38.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9.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0.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1.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42.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3.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4.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45.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46.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47.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48.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四、算账篇
36.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37.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38.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39.怎样计算奖金?
40.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41.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扣?
42.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43.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44.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45.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46.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47.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48.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49.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50.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1.采用账龄分析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1.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2.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3.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54.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55.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56.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57.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58.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59.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60.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61.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62.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63.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4.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5.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6.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7.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8.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9.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
70.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1.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2.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73.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4.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5.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6.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77.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8.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9.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80.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81.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82.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83.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算帐篇
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应付职工的计时工资是根据工资标准、考勤记录和有关制度计算的。具体计算过程又因采用月薪制或采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采用月薪制计时工资时,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额×缺勤天数
其中:月标准工资可以根据工资卡片的记录取得,缺勤记录可以根据考勤记录取得,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节假日7天及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付工人的计件工资是按产量工时记录的个人(或班组)完成的合格完工产品产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的。此外,生产中产生的废品,如果是材料缺陷(材废)原因造成的,则按相应的计件单价照付工资,如果是加工失误造成的,不付计件工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如果工人(或小组)在1个月内加工多种不同产品,而且各种产品的计件单不同时,则分别按上式计算每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后汇总即为应付该职工(小组)的计件工资额。
上述公式中的计件单价,应该是某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乘以制造该种产品所需要的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求得。
实际工作中,计件工资还可以按完成定额工时乘以工时单价(经测算确定的小时工资率)计算,
首先,计算月份内完成的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公式为,
完成定额工时数=∑(每种产品完成数量×该种产品单位定额工时)
其中产品完成数包括合格产品数量和料废品数量。
其次,根据定额工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应付计件工资,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单价
在企业实行小组集体计件工资时,应按上述方法首先计算出小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分配。
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按照考勤记录的加班加点天数或加点时数和职工的日工资率或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天数×日工资率+加点小时数×小时工资率
怎样计算奖金?
各种经常性奖金,包括综合奖、单项奖等,应根据企业制定的奖金支付标准和得奖条件计算。如果是按照班组集体计算的奖金,还应按统一的标准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在班组集体内部成员间进行分配。
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职工在非工作期间如病假、工伤、公假、产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在规定的假期内按一定标准照付工资。这些工资必须按照具体规定进行计算。主要规定如下,
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公假、产假、探亲、婚丧假期间,在规定的假期时间内,照标准工资金额发放。
职工因病请假或非因公治疗期间,工资支付标准随时间长短不同而有区别。具体规定为,
病假或治疗在6个月以内,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应按工龄长短和本人的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具体规定见下表(表4-1),
表4-1
工 龄
支付标准工资的比例
不满2年
60%
满2年不满4年
70%
满4年不满6年
80%
满6年不满8年
90%
满8年及8年以上
100%
注:具体支付标准依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病假或非因公治疗在6个月以上(长休病假),按工龄长短和其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见下表(表4-2),
表4-2
工 龄
支付标准工资的比例
不满1年
40%
满1年不满3年
50%
满3年及3年以上
60%
注:具体支付标准依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伤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病假工资=日标准工资×相应的百分比×病假天数
或 应扣病假工资=日标准工资×(1-相应百分比)×病假天数
怎样计算各种代扣款项?
会计人员在计算出职工应付工资后,在工资发放时,企业财会部门需要根据有关单位和部门转来的扣款通知及有关规定代扣的一些款项,如房租、水电费、家属医药费、互助金等,再计算出实发工资。
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原价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各企业应当根据具体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必须同时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个方面的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原值(原价)为计算依据。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情理费用后的数额。由于固定资产的预计残余价值和预计清理费用难以准确计算,为了避免人为地高估或低估固定资产净残值,国家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比例在原价的3-5%内确定,净残值率低于3%或者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计算,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应根据核定的月折旧率和月初应?
固定资产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
(1)个别折旧率。是指根据某项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确定的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00%
该项固定资产原值
或=
该项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该项固定资产原值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2)分类折旧率。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类计算的平均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00%
该类固定资产原值
或=该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该类固定资产原值×100%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值×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3)综合折旧率。它是指按全部固定资产计算的平均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月综合折旧率=
∑各项固定资产原值×各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各项固定资产原值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它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固定资产的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的多少对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提折旧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这两个基本因素,而且应该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清理费用这两个因素。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件、器材等残余价值。这部分残值,应在计算折旧时预先估计,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去;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所需的拆卸、搬运等费用。由于这些费用是使用固定资产的一种必要的追加耗费,因此应预先估计并连同原价一起由使用期间的产品成本平均负担。固定资产残值扣除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净额为固定资产净残值。
综上所述,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1)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里程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3)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工作总台班数
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快速折旧法又称加速折旧法、递减折旧费用法,即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前期提得较多,务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年限中尽早地得到补偿的一种计算折旧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依据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我国只有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帐面上每期期初的折余价值乘以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确定各期的折旧额的,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式中,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2×
1
预计使用年限
×100%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预计残值收入剩余使用年限
>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
为了便于企业使用这一折旧方法,简化核算手续,有关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例:某项设备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残值收入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各年折旧额如下表(表4-3),
表4-3单位:元
年份
期初帐面折余价值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帐面折余价值
1
80000
40%
32000
32000
48000
2
48000
40%
19200
51200
28800
3
28800
40%
11520
62720
17280
4
17280
7640
70360
9640
5
9640
7640
78000
2000
注:表中折旧率=2×1/5×100%=40%
由于(17280-2000)/2>17280×40%
即7640>6912
所以,从第四年起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年折旧额为7640元,即(17280-2000)/2。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例: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残值为8000元,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如下,
根据公式,折旧率的分母为6+5+4+3+2+1=21;分子第一年为6,第二年为5,第三年为4,第四年为3,第五年为2,第六年为1。即,
第一年的折旧率=6/21=28.57%
第二年的折旧率=5/21=23.81%
第三年的折旧率=4/21=19.05%
第四年的折旧率=3/21=14.29%
第五年的折旧率=2/21=9.52%
第六年的折旧率=1/21=4.76%
根据各年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80000-8000)72000元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表4-4),
表4-4单位:元
年份
原值-残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1
72 000
28.57%
20 570.40
20 570.40
2
72 000
23.81%
17 143.20
37 713.60
3
72 000
19.05%
13 716
51 429.60
4
72 000
14.29%
10 288.80
61 718.40
5
72 000
9.52%
6 854.40
68 572.80
6
72 000
4.76%
3 427.20
72 000
第四篇 算账篇 (二)
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当前银行存、借款利息的计算规定及方法如下:企业单位的存款帐户、定期调整和下贷上转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计算利息,计息日为每季末20日;对工商企业实行逐笔核贷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或按贷款收回日计算利息,按季计息的计息日为每季末20日;单位撤销帐户或转移帐户,于结清帐户时随时结计利息。银行计算存、贷款利息的公式如下,
本金×时期×利率=利息
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利息
利息本金×时期=计息积数
日利率=月利率÷30
或=年利率÷360
月利率=年利率÷12
计息时期“算头不算尾”,即:存款从存入之日起,算至支付的前一日止;贷款从借入之日起,算至归还的前一日止,两者均按实际存款或贷款天数计算利息。
对逐笔计息的存、贷款,其计息时期,满月的按月计算;有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可以全部化为天数计算;满月的无论大小,均按30天计算;零头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
对活期存、借款,均按实际存款或借款的天数计算利息。如果银行利率调整,存、贷款利息则采取分段计息,银行按每段时间和利率,分别计算,然后加总。
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企业发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其计提依据是债券面值和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公式为,
每期应计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票据到期日的计算分两种情形,
(1)约定在若干月后支付的(以“月数”表示)票据。①月末出票的,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日为到期日。如:5月3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31日。②月中出票的,以到期月的同一日为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20日。
(2)约定在若干天后支付(以“天数”表示)的票据,应收票据的到期日计算为“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70天到期,则到期日为7月29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例:2000年3月23日,?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5月2日,?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计算如下,
票据到期值=10000×(1+6%/2)=10300(元)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由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30+30+31+31+23-1)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10300×8%×144/360=329.60(元)
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坏帐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企业发生坏帐,造成坏帐损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企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①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②因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③债务人较长时期内(如超过3年)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等,具体彩何种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3)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这一方法是按照会计期末应收帐款的帐面余额用一定的百分比估计坏帐损失,也就是简单地用一个估计坏帐率乘以会计期末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估计坏账率应按以往的数据资料加以确定,企业发生的坏账多,这一比率就应高些,反之,则低些。应用余额百分比法有首次计提和以后每年末调整计提两种情况。例如,某企业年末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000元,提取坏帐准备的比例为3‰,则首次计提时,应提取的坏帐准备为3000元(1000000×3‰)。在此以后,每年末坏帐准备的调整,应分别情况处理,
(1)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小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补提。
(2)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大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退回。
(3)坏帐准备的余额在借方,应按应提数额与借方余额之和提取坏帐准备。
期末坏帐准备帐户的调整,应使其贷方余额符合规定的比例。
例: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46398元,“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530元,若按5%计提坏帐准备2320元,则应补提790元,会计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790
贷:坏帐准备790
用备抵法估计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后,如发生坏帐,则不必再借记“管理费用——坏帐损失”科目,因为坏帐损失在估计时已列作当期费用。所以,只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即可。例如,某客户所欠的帐款100?000元已确认为坏帐,注销时须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帐准备100?000
贷:应收帐款100?000
51.采用账龄分析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帐龄分析法是按照应收帐款欠帐日期的长短来估计坏帐损失和计提坏帐准备的。一般认为,欠帐的时间越长即帐龄越长,帐款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应估计的坏帐损失和计提的坏帐准备也越多。通常,在估计时将应收帐款按欠帐期限的长短分成几个区段,按不同区段估计一个坏帐百分率,然后,相加后即确定应估计的坏帐损失总额和坏帐准备金额,与“坏帐准备”科目期未的帐面余额比较,以其差额作为本期应提的坏帐准备数。
例如,表4-5是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对应收帐款各客户欠帐日期的分析,表2是根据表1估计的坏帐损失数。
表4-5应收帐款账龄分析表
2001年12月31日
客户名称
账面余额
未过清偿期
拖 欠 情 况
3月以下
3-6个月
6月-1年
1-2年
2年以上
A
8900
8900
B
3470
3470
C
11000
4000
7000
D
9928
3718
6210
E
7600
7600
F
5500
5500
合计
46398
12900
10470
3718
6210
7600
5500
表4-6坏账损失估计表
2001年12月31日止
拖欠情况
账面余额
估计坏账%
估计坏账损失
未过清偿期
12900
1
129
3个月以下
10470
3
314
3-6个月
3718
5
186
6月-1年
6210
10
621
1-2年
7600
20
1520
2年以上
5500
40
2200
合计
46398
-
4970
因为4970元是万胜商厦包括至2001年12月31日止所有应收帐款46398元上估计的坏帐损失总额,所以,应将12月31日估计坏帐前的“坏帐准备”科目的余额调整至需要估计的4970元。假使调整前,“坏帐准备”科目的原有贷方余额为1530元,则经表4-6计算的估计坏帐准备应为3440元。编制的调整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3440
贷:坏帐准备(4970-1530)3440
在调整“坏帐准备”科目前,如原科目为借方余额时假定为借方360元,则须冲销原有借方金额后再贷记估计的497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应为:?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5330
贷:坏帐准备(=497+36)5330
应该看到,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法在估计坏帐损失的金额时是根据客户拖欠日期的长短分别按不同的坏帐率估算的,似乎比销售收入百分比法要细腻一些。但是,它计列坏帐损失的会计期有的并不是记载商品销售收入的同一个会计期,如本例估计的坏帐损失4970元中包括了欠帐在一年以上的应收帐款13100元上估计的3720元,而这13100元商品销售收入是1996年、1995年甚或更早的会计期内已确认的收入,显然也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51.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销售收入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销售收入金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帐损失。由于销售收入中的现销部分不会产生坏帐,所以在估计时要特别注意企业赊销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结合以往发生坏帐的经验数据不使坏帐估计过大,以免影响当期利润。实际发生坏帐时,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例:大江集团2001年全年赊销金额为560000元,如果估计坏帐损失为赊销金额的10%,则年末的分录为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56000
贷:?坏帐准备56000
企业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数与估计数总有出入。正常情况下,“坏帐准备”科目有贷方余额,但在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大于估计发生的坏帐损失时,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坏帐损失估计过低,必然少计了当期费用,使应收帐款的净变现价值偏大;而坏账损失估计过高,又会多计当期费用,低估了应收帐款的净变现价值。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费用支出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核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加强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包括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以及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的制定和修定;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与盘点;原始记录;以及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等。
(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产品成本核算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为,
(1)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2)将本月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和有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可用图4-1表示。
?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耗用的材料费用,是根据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的用途归集和分配的。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业生产用料,应按照产品品种和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用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直接材料”项目;用于生产的燃料,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燃料和动力”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予以归集,然后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项目。对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属于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账户;对于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方面的材料费用,应计入有关的资产价值,不得列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材料费用分配表”(表4-7)进行的,这种分配表应该按照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的类别,根据归类后的凭证编制。如果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还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表4-7材料费用分配表
中兴公司2001年3月
应借账户
成本项目
直接计入
分配计入
费用合计
基本生产车间
A产品
原材料
75 600
22 680
98 280
B产品
原材料
41 700
12 510
54 210
小计
117 300
35 190
152 49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机物料消耗
2 360
2360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机物料消耗
1 410
1410
运输车间
机物料消耗
1 100
1100
小计
2 510
2510
营业费用
包装物
500
500
管理费用
其他材料
860
860
合? 计
123 530
35 190
158 720
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98?280
生产成本――B产品54?2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1?4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运输车间1?100
制造费用2?360
营业费用500
管理费用860
贷:原材料(各有关明细账)158?720
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燃料费用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直接计入或间接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所耗燃料费用,以及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取暖等耗用的燃料费用,则需先按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进行归集。在实际工作中,燃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动力费用也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用于生产的动力费,列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属于照明、取暖等用途的动力费,则按使用部门分别记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在实际工作中,动力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表4-8)进行的。
表4-8外购动力费用分配汇总表
中兴公司2001年3月
产品、部门、
项 目
产量
(件)
单位消耗定额(度)
定额耗用量(度)
分配率
应分配金额
A产品-燃料
350
1950
682 500
122 850
B产品-燃料
1200
380
456 000
82 080
C产品-燃料
1500
260
390 000
70 200
供汽车间-水电费
2 000
360
机修车间-水电费
7 500
1 350
一车间-水电费
3 200
576
二车间-水电费
4 100
738
管理部门-水电费
700
126
合? 计
1546 000
0.18
278 280
根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A产品122?850
生产成本――B产品82?080
生产成本――C产品70?2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供汽车间36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350
制造费用――一车间576
制造费用――一车间738
管理费用126
贷:银行存款278?280
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企业所发生的工资和福利费用,要划清应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应按产品品种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与分配:凡属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直接人工”项目;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予以归集,然后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项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账户。不应记入成本与费用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则应按用途记入“应付福利费”(如医务部门人员工资)或“固定资产”(如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所发生的工资及福利费支出)等账户。
为了按工资的用途和发生地点归集并分配工资及提取的福利费用,月末应根据不同生产部门的工资结算单和有关的生产工时记录,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然后汇编“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汇总表”。
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本期发生或支付的,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共同负担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项费用。该种费用的特点是先支付、发生,后分期摊入成本、费用。待摊费用的受益期限有的可以明确肯定,有的则不能明确肯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受益期限正确地加以估计。
待摊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账户进行的。发生或支付各项待摊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同时记入“银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交税金”等账户的贷方;按受益期限摊销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及“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期末为借方余额,表示已经发生或支付但尚未摊销的费用。“待摊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待摊费用的发生和摊销情况。
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预提费用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在以后月份才支付的费用。该种费用的特点是先计入成本、费用,后发生、支付费用。预提费用包括预提租金、借款利息、保险费、修理费用及其他预提费用等。预提费用的预提期限应根据该费用的受益期限确定。
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是通过“预提费用”账户进行的。预提计入成本、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同时按其用途分别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实际支付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等账户的贷方;期末贷方余额为预提数大于实际支付数,借方余额为实际支付数大于预提数。预提费用按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分别反映和监督各种预提费用的预提和支付情况。
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费,也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不单设成本项目,而是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归集,然后再与车间、部门的其他费用一起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折旧费用的分配,通过“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表4-9)。
表4-9折旧费用分配表
中兴公司2001年3月
应借项目
车间部门
2月份折旧额
2月份增加折旧额
2月份减少折旧额
本月折旧额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2970
660
240
3390
辅助生产车? 间
机修车间
1210
150
80
1280
运输车间
930
120
1050
小? 计
2140
270
80
2330
管理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
1140
230
110
1260
合? 计
6250
1160
430
6980
借:制造费用3?39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运输车间1?0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机修车间1?280
管理费用1?260
贷:累计折旧6?980
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生产中的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和入库后发现的废品。按其报损程度和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理费用。对于降价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产品入库后因管理不善而损坏变质的损失以及实行“三包”的企业产品出售以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等,都不包括在废品损失内。废品损失核算的根据,是经过质量检验部门填制并审核后的废品通知单。
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应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和分配表等有关凭证,通过“废品损失”账户和“废品损失计算表”来进行(表4—10)。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为了归集与分配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必须首先计算废品的成本。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另一种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计算出的废品成本,从“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结转废品成本(实际成本或定额成本)时
借:废品损失1?516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1?516
回收废品残料价值时,
借:原材料100
贷:废品损失100?
索取有关赔偿时,
借:?其他应收款400
贷:?废品损失400
将废品净损失转入合格品成本时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1?016
贷:废品损失1?016
(2)可修复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可修复废品损失,指废品在修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修复费用。可修复费品返修以前发生的费用在“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及有关的成本计算单中,不必转出,它不是废品损失。返修时发生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原材料、工资、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分配表记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以及有关账户的贷方。如有残料和应收赔款,根据废料交库凭证及其他有关结算凭证,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原材料”、“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将废品净损失(修复费用减残值和赔款)从“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及其有关成本明细账的废品损失成本项目。根据“废品损失计算表”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废品损失467
贷:?原材料147
应付工资320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467
贷:废品损失467
表4-10废品损失计算表
项目
原材料
燃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
147.00
320.00
467.00
不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
单位产品成本定额
112.50
23.50
32.50
21.00
189.50
定额成本(8件)
900.00
188.00
260.00
168.00
1516.00
收回残值
100.00
应索取赔偿
400.00
小 计
400.00
188.00
260.00
168.00
1016.00
废品损失合计
547.00
188.00
580.00
168.00
1483.00
第四篇 算账篇 (三)
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进行辅助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劳务作业所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折旧费和维修费,以及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等。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辅助生产由于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分配、转出的程序也不同。完工的工具、模具和各种备品备件等产品,应在完工入库时,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借方,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时,再转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辅助车间提供的电、水、汽、修理、运输等产品和劳务所发生的费用,在对外分配之前先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然后才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配转入“制造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在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般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企业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其编制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参见表4-11),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表?4-1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001年3月
劳务供应劳务耗用
机修车间
运输车间
费用合计
数量
(小时)
费用
数量
(公里)
费用
待分配的数量和费用
2300
9240
3010
8730
17970
计划单位成本
4
3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运输费
410
1230
1230
运输车间
修理费
530
2120
2120
小? 计
530
2120
410
1230
335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修理费
980
3920
3920
运输费
620
1860
1860
小? 计
980
3920
620
1860
5780
管理费用
行政部门
修理费
790
3160
3160
运输费
1980
5940
5940
小? 计
790
3160
1980
5940
9100
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2300
9200
3010
9030
18230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10470
10850
21320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1270
+1820
+3090
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燃料和动力费用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计算停工损失的时间界限,由主管企业部门规定,或由主管企业部门授权企业自行规定。停工不满1个工作日的,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设置“停工损失”账户进行的。该账户应按车间和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停工报告单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汇总表等有关凭证,将停工期内发生、应列作停工损失的费用记入“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过失单位、过失人员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应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将停工净损失从该账户贷方转出,属于自然灾害部分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部分,则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并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车间各产品成本明细账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季节性停工,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属于停工损失,不作为停工损失核算。
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终时,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确定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采用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在产品既要计算原材料费用,又要计算工资等其他费用。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它们的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应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其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完工率)
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或 =费用总额-完工产品费用
(2)如果原材料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生产进度在每一工序陆续投入,并且是在每一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也应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也就是说,根据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投料率)。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其中主要是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即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其中每一工序内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以按平均完工50%计算,计算公式为,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方法是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分配方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全部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采用这种方法,应根据各种在产品的有关定额资料,以及在产品月末结存数量,计算各种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定额比例法是指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可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它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定额比例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
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的计算有何影响?
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又必然对产品成本计算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受生产类型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3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2)对产品成本计算日期的影响。在不同生产类型中,产品成本计算日期也不同,这主要决定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产品成本有可能在某件或某批产品完工以后计算,因而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而与生产周期相一致。但在大量、大批生产中,由于生产活动连续不断地进行,因而产品成本要定期在每月月末进行,而与生产周期不一致。
(3)对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影响。生产类型的特点,还影响到月末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有没有在产品,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如下示。
(1)为了计算产品成本,应按照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用以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
(2)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明细账,根据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费用项目在明细账进行登记。
(3)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是通过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既登记应借账户,又登记本账户及明细账的贷方转出数。
(4)最后,将记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项生产费用汇总。如果月末有未完工产品,还要将归集的全部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纵向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分批法亦称定单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生产成本明细账要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者购买单位的定单来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都归集到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计算与生产周期相一致,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分批法的一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通过费用分配汇总表,接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各项生产费用记入按产品的批别设置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2)一批产品完工后,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总额和产成品数量,计算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对一批产品分次完工、分次出售的部分,可以采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亦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采用这种方法,每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将其先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再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该批完工产品累计工时×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为了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的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和累计工时(实际工时或已完成的定额工时)资料,必须设立产品成本二级账。
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而不必按月分配、登记各项间接费用,计算各批在产品成本,只有在有完工产品的那个月份,才按上列公式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成本则只以总数反映在产品成本二级账内。基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特点,因而又称其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这种方法只能在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就会影响各月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这一核算的简明程序如图4-2所示,
第一步骤甲产品 第二步骤甲产品
成本明细账 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 1000 ┌─→ 半成品 1000
其他费用 500 │ 其他费用 600
半产品成本 1000 ─────┐ │ 产成品成本 1200
在产品成本 500 │ │ 在产品成本 400
半成品明细账 ↓ │
月初余额
本月收入
本月发出
4月
1000
1000
5月
200
图4-2逐步结转分步法简明程序图
根据上图,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在验收入库时,应根据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编制借记“自制半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第二步骤领用时,再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而直接转入下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应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不编上述分录。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多项连续使用。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综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综合结转法之分。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入各该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及半成品的交库单和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产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采用分项结转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一般适用于在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各步较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其核算程序如图4-3所示。
第一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二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三(最后)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费用 5200
第一步其他费用2600
第二步费用5600
第三步费用 34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4300
在产品成本35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3700
在产品成本19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2700
在产品成本700
└───────┐ │ ┌───┘
↓ ↓ ↓
第一步份额 4300
第二步份额 3700
第三步份额 2700
产成品成本 10700
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图4-3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从成本核算程序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①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除第一步骤生产费用中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外,其他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加工费用。
②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不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
③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必须将每一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这里的在产品包括:尚未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备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
④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篇 算账篇 (三)
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进行辅助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劳务作业所耗用的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折旧费和维修费,以及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等。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进行。辅助生产由于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分配、转出的程序也不同。完工的工具、模具和各种备品备件等产品,应在完工入库时,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别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账户的借方,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时,再转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辅助车间提供的电、水、汽、修理、运输等产品和劳务所发生的费用,在对外分配之前先要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然后才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分配转入“制造费用”等账户的借方。在实际工作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般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进行。企业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其编制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参见表4-11),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表?4-1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按计划成本分配法)
2001年3月
劳务供应劳务耗用
机修车间
运输车间
费用合计
数量
(小时)
费用
数量
(公里)
费用
待分配的数量和费用
2300
9240
3010
8730
17970
计划单位成本
4
3
辅助生产成本
机修车间
运输费
410
1230
1230
运输车间
修理费
530
2120
2120
小? 计
530
2120
410
1230
3350
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
修理费
980
3920
3920
运输费
620
1860
1860
小? 计
980
3920
620
1860
5780
管理费用
行政部门
修理费
790
3160
3160
运输费
1980
5940
5940
小? 计
790
3160
1980
5940
9100
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2300
9200
3010
9030
18230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10470
10850
21320
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1270
+1820
+3090
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内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内支付的生产工人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所耗燃料和动力费用以及应负担的制造费用等。计算停工损失的时间界限,由主管企业部门规定,或由主管企业部门授权企业自行规定。停工不满1个工作日的,可以不计算停工损失。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设置“停工损失”账户进行的。该账户应按车间和成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根据停工报告单和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汇总表等有关凭证,将停工期内发生、应列作停工损失的费用记入“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进行归集。过失单位、过失人员或保险公司的赔款,应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借方。将停工净损失从该账户贷方转出,属于自然灾害部分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应由本月产品成本负担的部分,则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并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车间各产品成本明细账停工损失成本项目。
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不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季节性生产企业的季节性停工,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不属于停工损失,不作为停工损失核算。
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在产品占用的资金,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终时,根据实际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确定在产品成本,以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采用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在产品既要计算原材料费用,又要计算工资等其他费用。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它们的数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应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其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百分比(完工率)
某项费用分配率=该项费用总额÷(完工产品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该项费用=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在产品该项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
或 =费用总额-完工产品费用
(2)如果原材料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而是随生产进度在每一工序陆续投入,并且是在每一工序开始时一次投入,原材料费用也应按照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也就是说,根据各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计算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投料率)。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必须正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其中主要是测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即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其中每一工序内各件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以按平均完工50%计算,计算公式为,
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方法是将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它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或者产品已经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这种分配方法是按照预先制定的定额成本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全部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其余额作为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
采用这种方法,应根据各种在产品的有关定额资料,以及在产品月末结存数量,计算各种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定额比例法是指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其中,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分配;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可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它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定额比例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
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费用=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原材料单价(或单位工时工资、费用)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的计算有何影响?
生产类型不同,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而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又必然对产品成本计算产生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受生产类型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影响,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有3种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2)对产品成本计算日期的影响。在不同生产类型中,产品成本计算日期也不同,这主要决定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在单件和小批生产中,产品成本有可能在某件或某批产品完工以后计算,因而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而与生产周期相一致。但在大量、大批生产中,由于生产活动连续不断地进行,因而产品成本要定期在每月月末进行,而与生产周期不一致。
(3)对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影响。生产类型的特点,还影响到月末在进行成本计算时有没有在产品,是否需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品种法亦称简单法,是按照产品品种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品种法成本计算程序如下示。
(1)为了计算产品成本,应按照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立专栏或专行,用以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
(2)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等明细账,根据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费用项目在明细账进行登记。
(3)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是通过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进行的。根据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既登记应借账户,又登记本账户及明细账的贷方转出数。
(4)最后,将记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项生产费用汇总。如果月末有未完工产品,还要将归集的全部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纵向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分批法亦称定单法,是按照产品的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生产成本明细账要按照产品的批别或者购买单位的定单来设置,有关的成本费用都归集到该批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计算与生产周期相一致,计算方法也比较简单。分批法的一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通过费用分配汇总表,接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各项生产费用记入按产品的批别设置的生产成本明细账。
(2)一批产品完工后,根据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成本费用总额和产成品数量,计算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对一批产品分次完工、分次出售的部分,可以采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定额单位成本或近期相同产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从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简化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亦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采用这种方法,每月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将其先分别累计起来,到产品完工时,按照完工产品累计工时的比例,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再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全部产品累计工时
某批完工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该批完工产品累计工时×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为了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的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和累计工时(实际工时或已完成的定额工时)资料,必须设立产品成本二级账。
采用这种方法,仍应按照产品批别设立产品成本明细账,但在各批产品完工之前,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而不必按月分配、登记各项间接费用,计算各批在产品成本,只有在有完工产品的那个月份,才按上列公式计算、登记完工产品成本。而全部产品的在产品成本则只以总数反映在产品成本二级账内。基于这种方法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费用,而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特点,因而又称其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这种方法只能在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采用,否则就会影响各月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就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在这种分步法下,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的成本,要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从上一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转入下一步骤相同产品的成品成本明细账中,以便逐步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和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这一核算的简明程序如图4-2所示,
第一步骤甲产品 第二步骤甲产品
成本明细账 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 1000 ┌─→ 半成品 1000
其他费用 500 │ 其他费用 600
半产品成本 1000 ─────┐ │ 产成品成本 1200
在产品成本 500 │ │ 在产品成本 400
半成品明细账 ↓ │
月初余额
本月收入
本月发出
4月
1000
1000
5月
200
图4-2逐步结转分步法简明程序图
根据上图,第一步骤完工半成品在验收入库时,应根据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编制借记“自制半成本”,贷记“生产成本”的会计分录;第二步骤领用时,再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如果半成品完工后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而直接转入下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应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不编上述分录。逐步结转分步法,实际上是品种法的多项连续使用。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两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综合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用的半成品成本,综合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综合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综合结转法,又有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综合结转法之分。
(1)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由于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为了提高各步骤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在半成品月初余额较大,本月所耗半成品全部或者大部分是以前月份所产的情况下,本月所耗半成品费用也可按上月末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①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一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一车间的半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半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车间──甲种产品
②根据计价后的第一车间半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领用半成品的领用单(单中所列半成品按领用数量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的累计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甲种半成品
③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产成品交库单,以及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根据第二车间产成品交库单(单中所列产成品按交库数量和该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计价),编制结转产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产成品──甲种产成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车间──甲种产品
(2)按计划成本综合结转法。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累计的成本差异、成本差异率和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累计成本差异=累计实际成本-累计计划成本
累计成本差异率=累计成本差异÷累计计划成本×100%
本月减少的实际成本=本月减少的计划成本×(1+成本差异率)
本月所耗半成品应分配的成本差异=本月所耗半成品的计划成本×成本差异率
各个生产步骤领用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相当于领用原材料。因此,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核算,相当于各生产步骤领用原材料的核算。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采用分项结转法,是将各生产步骤所耗半成品费用,按照成本项目分项结入各该生产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那么,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计算。两个车间月末的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其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根据第一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以及半成品的交库单和领用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半成品领用单、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产成品交库单和第二车间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登记第二车间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采用分项结转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一般适用于在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而要求按原始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采用分步法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有的企业各生产步骤所产半成品的种类很多,但并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在计算各步较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各步成本的方法,称为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其核算程序如图4-3所示。
第一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二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第三(最后)生产步骤甲产品成本明细账
原材料费用 5200
第一步其他费用2600
第二步费用5600
第三步费用 34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4300
在产品成本35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3700
在产品成本1900
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2700
在产品成本700
└───────┐ │ ┌───┘
↓ ↓ ↓
第一步份额 4300
第二步份额 3700
第三步份额 2700
产成品成本 10700
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图4-3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程序图
从成本核算程序中,可以看出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①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除第一步骤生产费用中包括所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费用外,其他各步骤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加工费用。
②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不通过“自制半成品”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
③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必须将每一步骤发生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这里的在产品包括:尚未在本步骤加工中的在产品;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备步骤进一步加工、尚未最后制成的半成品。这是就整个企业而言的广义在产品。
④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篇 算账篇 (四)
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各步骤所耗半成品的成本是以“半成品”或“原材料”项目综合反映的,因而不能据以从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当管理需要时,应进行成本还原,即将产成品成本还原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成本还原一般通过成本还原计算表进行。成本还原计算表如下表所示。
成本还原计算表金额单位:元
按第二步骤成本结构还原
按第一步骤成本结构还原
项目
还原前成本
本月生产的半成品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成本
还原前成本
本月生产半成品成本
按耗用半成品成本还原
还原后成本
1
2
3
4=1+3
5=4
6
7
8=5+7
还原率
1.053
1.081
半成品
2560
-2560
0
2000
-2000
原材料
1900
2000
2000
1480
1600
1600
加工费
600
532
560
1160
1160
370
400
1560
合计
3160
2432
0
3160
3160
1850
0
3160
注:?2560÷2432?=1.053;2000÷1850=1.081
其中,
成本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所耗上-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某项成本项目还原数额=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某成本项目数额×还原率
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指在产品品种繁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同一类产品内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在分类法中,按照系数分配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也叫系数法,是一种简化的分类法。下面举例说明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例: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相似,合为一类计算成本。该类产品的原材料费用按照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进行分配;原材料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确定。该企业规定?B种产品为标准产品。根据各产品所耗各种原材料的消耗定额、计划单价以及费用总定额,编制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如下表(4-12)所示。
表4-12各种产品原材料费用系数计算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原材料费用
原材料费用系数
原材料名称或编号
消耗定额
(千克)
计划单价
费用定额
A
1 042
6.15
20
123
2128
2660
=0.8
2 086
25
37
925
4 011
24
45
1 080
合计
×
×
2 128
B
(标准产品)
1 042
19
20
380
1
2 086
30
37
1 110
4 011
26
45
1 170
合计
×
×
2 660
C
1 042
48.45
20
969
3458
2660
=1.3
该企业规定: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的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均按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6小时,B产品14小时,?C产品11小时。其中8月份的产量为:?A产品120件,B产品90件,C产品150件。8月份产品成本明细账如下表4-13所示,
表4-13分类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类别:第一类金额单位:元
月
日
摘 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 计
7
31
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41910
13530
44550
99990
8
31
本月生产费用
53340
18500
60090
131930
8
31
生产费用累计
95250
32030
104640
231920
8
31
产成品成本
64770
19320
62790
146880
8
31
在产品成本
(定额成本)
30480
12710
41850
85040
根据各种产品的产量、原材料费用系数,以及该类产品成本明细账中8月份产成品成本资料,编制该类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如下表(表4-14)所示,
表4-14同类别各种产成品成本计算表
产品类别:第一类199×年8月金额单位:元
项目
产量(件)
原材料费用系数
原材料费用总系数
工时定额小时
定额工时小时
原材料
工资费用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费用分配率
×
×
×
×
×
170
4
13
×
产成品A
120
0.8
96
16
1920
16320
7680
24960
48960
产成品B
90
1
90
14
1260
15300
5040
16380
36720
产成品C
150
1.3
195
11
1650
33150
6600
21450
61200
合计
×
×
381
4830
64770
19320
62790
146880
注,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64770/381=170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19320/4830=4
制造费用分配率=62790/4830=13
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定额法是指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特点是: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数据。
例:?某企业生产?A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该产品的上月定额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投产情况如下:月初在产品100件,本月投产500件,本月完工550件,月末在产品50件。实际发生费用如下:原材料37200元,生产工人工资12950元,制造费用10630元。定额变动情况:本月初原材料定额成本改为73.5元/件。
表4-15上月份产品定额成本资料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
原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产成品定额成本
75
24
20
119
在产品定额成本
75
12
10
97
月初在产品成本
(100件)
定额成本
7500
1200
1000
9700
定额差异
-125
36
43
-46
定额变动
根据上述资料,A产品成本计算可列表(表4-16)如下,
表4-16A产品成本计算表(定额法)金额单位:元
成本项目
原材料
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
月初在产品
(100件)
定额成本
7500
1200
1000
9700
定额差异
-125
36
43
-46
定额变动
0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
定额成本调整
-150
-150
定额变动
+150
+150
本月发生费用
定额成本
36750
12600
10500
59850
定额差异
450
350
130
930
合计
定额成本
44100
13800
11500
69400
定额差异
325
386
173
884
定额变动
-150
-150
分配率
定额差异
0.737%
2.797%
1.504%
定额变动
-0.340%
产成品
(550件)
定额成本
40425
13200
11000
64625
定额差异
298
369
165
832
定额变动
-137
-137
总成本
40586
13569
11165
65320
单位成本
73.79
24.67
20.30
118.76
月末在产品
(50件)
定额成本
3675
600
500
4775
定额差异
27
17
8
52
定额变动
-13
-13
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必须首先制定产品的原材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并根据各项消耗定额和原材料的计划单价、计划的工资率(计划每小时生产工资)或计件工资单价、制造费用率(计划每小时制造费用)等资料,计算产品的各项费用定额和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的制定,应包括零件、部件的定额成本和产成品的定额成本,通常由计划、会计等部门共同制定。假定某种产品的零部件较多,只计算编制零件定额卡、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和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其格式列示如下(表4-17,4-18,4-19),
表4-17零件定额卡
零件编号:8101零件名称:××2001年10月
材料编号
材料名称
计量单位
材料消耗定额
46225
××
千克
6.7
工序
工时定额
累计工时定额
1
1.5
1.5
2
1
2.5
3
2.5
5
4
2
7
5
3
10
表4-18部件定额成本计算表
部件编号:8100部件名称:××2001年10月
所用部件编号名称
所用部件数量
部件材料费用定额
金额合计
部件工时定额
46225
46306
消耗定额
计划单价
金额
消耗定额
计划单价
金额
8101
2
13.4
4.80
64.32
64.32
20
8102
5
9.2
7.30
67.16
67.16
15
装配
3
合计
64.32
67.16
131.48
38
定额成本项目
定额成本合 计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每小时定额
金额
每小时定额
金额
131.48
2.10
79.80
4.70
178.60
389.88
表4-19 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表产品编号:8000 产品名称:×× 2001年10月所用产品编号名称
所用产品数量
部件材料费用定额
材料费用定额
工时定额
部件
产品
部件
产品
8100
3
131.48
394.44
38
114
8200
2
286.22
572.44
27
54
装配
11
合计
966.88
179
定额成本项目
产品定额成本合计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每小时定? 额
金额
每小时定? 额
金额
966.88
2.10
375.90
4.70
841.30
2184.08
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对定额差异的核算是实行定额法的重要内容。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它包括:
(1)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3种:
①限额法。这种方法亦叫差异凭证法。为了控制材料领用,在采用定额法时,必须实行限额领料(或定额发料)制度,符合定额的原材料应根据限额领料单等定额凭证领发。由于增加产量,需要增加用料时,在追加限额手续后,也可以根据定额凭证领发。由于其他原因发生的超额用料或代用材料的用料,则应填制专设的超额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等差异凭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后领发。在差异凭证中,应填写差异的数量、金额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在每批生产任务完成以后,应根据车间余料编制退料手续(退料单)。退料单中的原材料数额和限额领料单中的原材料余额,都是原材料脱离定额的节约差异。
②切割核算法。即通过材料切割核算单,核算用料差异,控制用料的方法。它适用于某些贵重材料或经常大量使用的、且又需要经过在准备车间或下料工段切割后才能进一步加工的材料。材料切割核算单格式如下表(4-20)所示:
表4-20 材料切割核算单材料编号或名称:18019 材料计量单位:千克 材料计划单价:7.30元产品名称:B 零件编号或名称:9213? 图纸号:904
切割工人姓名:陈共 机床编号:307
发交切割日期:2001.10.5 完工日期:2001.10.9
发? 料? 数? 量
退回余料数量
材料实际消耗量
废料实际回收量
278
6
272
9.6
单件消耗定额
单件收回废料定额
应割成的毛坯数量
实际割成毛坯数量
材料定额消耗量
废料定额回收量
7
0.2
38
35
245
7
材料脱离定额差异
废料脱离定额差异
脱离定额差异原因
责任者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位
金额
未按设计图纸切割,因而增加了边料,减少了毛坯
陈共
+27
7.3
197.1
-2.6
0.40
-1.04
③盘存法。对于不能采用切割核算法的原材料,为了更好地控制用料,除了采用限额法外,还应按期(按工作班、工作日或按周、旬等)通过盘存的方法核算用料差异。即:根据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盘存(实地盘存或账面结存)数量算出投产产品数量,乘以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根据限额领料单、超额领料单、退料单等材料凭证和车间余料的盘存数量,计算原材料实际消耗量;将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相比较,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其中投产产品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投产产品数量=本期完工产品数量+期末在产品数量-期初在产品数量
对于原材料的定额消耗量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应分批或定期地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汇总,编制原材料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其格式如表4-21所示:
表4-21 原材料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产品名称: 年? 月? 日 单位:
原材料类别
材料编号
计量单位
计划单价
定额费用
计划价格费用
脱离定额差异
差异原因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原材料
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
合计
(2)生产工时和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在计价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与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相类似。符合定额的生产工人工资,应该反映在产量记录中,脱离定额的差异通常反映在专设的补付单等差异凭证中;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的差异不能在平时按照产品直接计算,只有在月末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确定以后,才能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每小时生产工资=某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计划产量的定额生产工时
实际每小时生产工资=该车间实际生产工人工资总额÷该车间实际生产工时总额
某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完成的定额生产工时×计划每小时生产工资
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 × 实际每小时生产工资
该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该产品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定额生产工资
不论采用哪种工资形式,都应根据上述核算资料,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汇编定额生产工资和脱离定额差异汇总表。
(3)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制造费用差异的日常核算,通常是指脱离制造费用计划的差异核算。各种产品所应负担的定额制造费用和脱离定额的差异,只有在月未时才能比照上述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确定。
在定额法下,产品的生产费用既然是按照定额费用和脱离定额差异分别计算的,因此,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产品的定额成本加上或者减去脱离定额差异计算求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
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在月末计算产品的实际原材料费用时,必须考虑所耗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即所耗原材料的价差。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该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这时,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
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可以根据定额发生变动的在产品盘存数量或在产品账面结存数量和修订前后的消耗定额,计算月初在产品消耗定额修订前和修订后的定额消耗量,从而确定定额消耗量的差异和差异金额。这种计算要按照零、部件和工序进行,工作量较大。为了简化计算工作,也可以按照单位产品采用下述系数折算的方法计算:
定额变动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旧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费用×(1-定额变动系数)
在有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时,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应补充为:
产品实际成本=按现行定额计算的产品定额成本±脱离现行定额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
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中,结合最好、适用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
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的基本做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在前后步骤之间采取综合定额结转法。这样就划清了前后步骤成本管理责任者的经济责任,避免了前步成本高低影响后步成本波动的弊病。在实际成本计算中,各步骤(车间)可以齐头并进地计算各自的成本,而不需互相等待。图式如下:
计划价格
原材料
第一步定额成本
半成品
第二步定额成本
半成品
工资
工资
工资
费用
费用
费用
第一步成本
第二步成本
第三步成本
第二步,各步骤本身采用定额差异法。定额差异法以成本管理责任者为计算对象,在计算实际成本时,先计算出定额总成本(分成本项目)作为基数,然后汇集计算实际消耗数,再将定额总成本与实际消耗数进行对比求出成本差异,据以进行考核和分析。其采用的基本格式如下,
成本项目
定额单位成本
定额总成本
实际消耗数
成本差异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
第三步,在各步骤向厂部产成品结转成本时采用平行结转差异法。即只利用平行结转法的原理,不结转产成品应负担的实际消耗数,而是结转成本差异。
产成品定额总成本
±
第一步成本差异额
产成品实际总成本
±
第二步成本差异额
=
±
第三步成本差异额
将以上三张图进行综合处理绘制成一张图,则其关系如下:
车间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
车间产品产量
=
车间定额总成本
-
车间实际消耗量
=
车间成本差异
产成品定额单位成本
×
产成品产量
=
产成品定额总成本
±
各车间成本差异及其他差异
=
产成品实际总成本
÷
产成品产量
=
产成品实际单位成本
以上介绍的是“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的基本做法。如果进一步地说明,可以发现,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相比,具有如下六个特点:
第一,车间之间半成品数量转移,定额成本的金额也相应转移。上、下车间或车间、中间库之间的半成品(或中间产品)的转移,严格履行转交手续,在半成品数量转移的同时按定额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价进行核算.
第二,各车间成本计算不必相互等待。由于半成品转移是按定额成本作价,所以下一车间不必等待上一车间成本转账,各车间可以齐头并进,及时完成成本计算任务。
第三,成本差异平行计算,各车间的差异直接转给产成品负担。即各车间各自按照本车间的产品产量计算本车间的成本差异,算完后一次全部转给厂部,而不转嫁给下一车间,这样有利于划清各车间的经济责任。
第四,成本计算免去了繁琐的成本“还原”之苦。由于各车间者平行结转(分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厂部又将这些差异逐项汇入产成品成本之中,故产成品成本本身就是“还原”的。
第五,计算本期成本,不受期初期末在产品成本的影响。期末在产品成本一律按原材料的计划价格和上一车间转来的自制半成品的定额成本留存,不用把本车间的发生的加工费用按产品完工程度计算出一部分留在在产品上。这样就把本期的成本差异全部及时地反映出来,并全部转给厂部。
第六,车间成本分析和厂部成本分析的数据一致。由于各车间的成本差异都是产成品成本差异的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成本分析时,厂部分析得出的各车间成本情况,也正是各车间向厂部汇报的实际成本情况
第五篇--报账篇(一)
1.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结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结账时怎样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4.结账如何划线?
5.结账时对于账户余额怎样填写?
6.结账时能否用红字?
7.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
8.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9.什么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0.什么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1.什么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2.什么是日记总账务处理程序?
13.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4.怎样编制资产负债表?
15.怎样编制损益表?
16.怎样编制利润分配表?
17.怎样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18.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19.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20.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21.什么是现金等价物?
22.什么是现金流量?影响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现金流量是怎样分类的?
2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2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几种?
26.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与思路是什么?
27.工作底稿法下怎样编制各项目的调整分录?
28.工作底稿法下需要对现行的账簿设置作哪些调整?
29.直接计算法下需要对账薄设置作哪些调整?
3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3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3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3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3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3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各种税费”项目?
3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37.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38.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39.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
4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4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4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4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47.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8.怎样填列“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49.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50.怎样填列“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51.怎样填列“长期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
52.怎样填列“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
53.怎样填列“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54.怎样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
55.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
56.怎样镇列“财务费用”项目?
57.怎样填列“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58.怎样填列“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
59.怎样填列“存货减少(减:增加)”项目?
60.怎样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61.怎样填列“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62.怎样填列“增值税增加净额”项目?
63.怎样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64.怎样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五篇报账篇
1.什么是结账?结账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应记入账簿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据以编制会计报表,并将余额结转下期或新的账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的结账程序及方法是,
(1)结账前,必须将本期内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2)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当月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3)年度终了,要把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并在摘要栏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在下一会计年度新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栏内填写上年结转的余额,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
2.结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查明在这个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经全部取得凭证,并已记入有关账簿。
(2)清理债权、债务,该索要的及时索要,该偿还的及时偿还。
(3)已经生产完成的产品、半成品及时结转数量、成本。
(4)通过财产清查而发现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应及时按照规定转账。
(5)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应当归属于本期的收益、费用和应该摊销或预提的费用,进行整理、计算、入账。
(6)将各种收入、成本、费用、销售、营业外收入、支出等有关计算成本和财务成果的各账户余额结转有关账户。
3.结账时怎样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于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的账户,如各项应收款明细账和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等,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每月最后一笔余额即为月末余额。也就是说,月末余额就是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的余额。月末结账时,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一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划一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通栏划一条单红线。
(3)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如产品销售收入、成本明细账等,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计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一单红线。12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并在全年累计发生额下通栏划双红线。
(4)总账账户平时只需结计月末余额。年终结账时,为了反映全年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全貌,便于核对账目,要将所有总账账户结计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通栏划一双红线。采用棋盘式总账和科目汇总表代替总账的单位,年终结账,应当汇编一张全年合计的科目汇总表和棋盘式总账。
(5)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某些账户,如果本月只发生一笔经济业务,由于这笔记录的金额就是本月发生额,结账时,只要在此行记录下通栏划一单红线,表示与下月的发生额分开就可以了,不需另结出“本月合计”数。
4.结账时如何划线?
结账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本月合计数及月末余额,表示本会计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月结划单线,年结划双线。划线时,应划红线;划线应划通栏线,不应只在本账页中的金额部分划线。
5.结账时对于账户余额怎样填写?
一般说来,每月结账时,应将账户的月末余额写在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但在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账户,如各种成本、费用、收入的明细账等,每月结账时,还应将月末余额与本月发生额写在同一行内,在摘要栏注明“本月合计”字样。这样做,账户记录中的月初余额加减本期发生额等于月末余额,便于账户记录的稽核。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本月合计”行已有余额的,“本年累计”行就不必再写余额了。
6.结账时能否用红字?
账簿记录中使用的红字,具有特定的涵义,它表示蓝字金额的减少或负数余额。因此,结账时,如果出现负数余额,可以用红字在余额栏登记,但如果余额栏前印有余额的方向(如借或贷),则应用蓝黑墨水书写,而不得使用红色墨水。
7.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至下年?
对于怎样把有余额的账户余额结转下年,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两种不规范的方法,
(1)将本账户年末余额,以相反的方向记入最后一笔账下的发生额内。例如:某账户年末为借方余额,在结账时,将此项余额填列在贷方发生额栏内(余额如为贷方,则作相反记录),在摘要栏填明“结转下年”字样,在“借或贷”栏内填“平”字并在余额栏的“元”位上填列“0”符号,表示账目已经结平。
(2)在“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次行,将年初余额按其同方向记入发生额栏内,并在摘要栏内填明“上年结转”字样;在次行登记年末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填入贷方发生额栏内,反之记入借方,并在摘要栏填明“结转下年”字样。同时,在该行的下端加计借、贷各方的总计数,并在该行摘要栏内填列“总计”两字,在“借或贷”栏内填“平”字,在余额栏的“元”位上填列“0”符号,以示账目已结平。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账余额栏内即可,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变为零。因为,既然年末是有余额的账户,余额就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这样更显得清晰、明了;否则,就混淆了有余额的账户和无余额的账户的区别。对于新的会计年度建账问题,一般说来,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务明细账,由于材料品种、规格和往来单位较多,更换新账,重抄一遍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跨年度使用,不必每年更换一次。各种备查簿也可以连续使用。
8.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哪些?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账务处理程序也叫会计核算形式,它是指账簿组织和记账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常见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实践证明,一个适用的、合理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要适合本单位的性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特点,有利于会计机构内部的分工协作和加强岗位责任制。
(2)能及时提供本单位经济活动真实、完整的资料,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宏观综合平衡工作的需要。
(3)在保证及时和完整地提供会计资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节约核算费用。
9.什么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它是最基本的一种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其他各种账务处理程序,都是以它为基础发展演化而成的。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需要设置三类记账凭证,即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便据以登记总账。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下,需要设置的账簿主要包括特种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中特种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总账采用三栏式,并按照各个总账科目(一级科目)开设账页;明细账则可视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七个基本步骤,如图5-1所示(图中的序号分别与基本步骤的序号对应,后同)。
?
图5-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图中:à表示编制凭证或登记账簿;?à表示勾稽与核对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者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付款和转账凭证三类);
③根据收、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特种日记账(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④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有关的明细分类账;
⑤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⑥月末,将特种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⑦月末,根据经核对无误的总账和有关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10.什么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定期将全部记账凭证按照种类不同分别归类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采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除需设置记账凭证(收款、付款、转账凭证)之外,还应设置汇总记账凭证(包括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作为登记总账的直接依据。汇总收款凭证是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借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格式见表5-1),它按有关对应的贷方科目归类汇总编制。汇总付款凭证是按“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的贷方分别设置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格式见表5-2),它按有关对应的借方科目归类汇总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是按照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而按相应的借方科目进行归类汇总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格式见表5-3),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转账业务。汇总记账凭证的基本格式要求:在编制转账凭证和付款凭证时,只能编制一借一贷或一贷多借的凭证,而不能编制一借多贷的凭证;编制收款凭证时,则只能编制一借一贷或一借多贷的凭证,而不能编制一贷多借的凭证。在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下,需要设置的特种日记账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总账按总账科目设置账页,一般也采用三栏式;各种明细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程序如图5-2所示。
?
图5-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图中:à表示编制凭证或登记账簿;?à表示勾稽与核对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经审核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收、付、转三类);
②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特种日记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有关的明细账;
④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分别汇总编制转账凭证汇总表;
⑤根据定期汇总编制的特种日记账和转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⑥月末,将特种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账中相应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
⑦月末,根据经核对无误的总账和有关的明细账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表5-1汇总收款凭证
借方科目:现金(或银行存款)2001年10月第××号
贷方科目
金? 额
总账页数
上旬凭证
×号至×号
中旬凭证
×号至×号
下旬凭证
×号至×号
全月合计
借方
合计
表5-1汇总付款凭证
贷方科目:现金(或银行存款)2001年10月第××号
借方科目
金? 额
总账页数
上旬凭证
×号至×号
中旬凭证
×号至×号
下旬凭证
×号至×号
全月合计
借方
合计
表5-1汇总转账凭证
贷方科目:现金(或银行存款)2001年10月第××号
借方科目
金? 额
总账页数
上旬凭证
×号至×号
中旬凭证
×号至×号
下旬凭证
×号至×号
全月合计
借方
贷方
合计
11.什么是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同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一样,也是由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发展而来的。在该种账务处理程序下,要先根据记账凭证填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需要设置的各种账簿与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相同。
科目汇总表是一种表格,事先将本单位会计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印成一排,月末(或定期)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中各个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加总填入科目汇总表该科目的借方;将各个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加总填入科目汇总表该科目的贷方;最后进行纵向加总并试算平衡。平衡以后,即可作为登记总账的依据。科目汇总表的一般格式如表5-4所示。
科目汇总表核算适应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其账务处理程序如图5-3所示。
(企业名称)
科目汇总表
年月日到年月日
记账凭证第××号至第××号
会计科目
借方
贷方
合计
图5-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转账凭证;
②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④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⑤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⑥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相应的总分类账户余额核对相符;
⑦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各种明细分类账的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12.什么是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是:设置日记总账,所有经济业务都必须在日记总账中进行登记。日记总账既要根据业务发生的时间顺序登记,又要将所有科目的总分类核算都集中到一张账页上。因此,它既是日记账,又是总账。日记总账的一般格式如表5-5所示。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简便易行,但所有的科目均设在一张账页内,导致账页过长,不便于记账和查阅。因此,该账务处理程序只适合于业务很少且所用会计科目也很少的单位。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如图4-4所示。
表5-5日记总账
年
记账凭证号 数
摘要
发生额
科目
科目
科目
月
日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本期发生额
月末余额
图5-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各基本步骤说明:
①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②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③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④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总账;
⑤月终,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数与日记总账相应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⑥月终,根据日记总账和明细账的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篇--报账篇(二)
13.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目的,是向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资料,保证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能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报表的便于理解、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和全面完整,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报表及时提供给使用者是信息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我国,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就是便于理解、真实可靠、相关可比、全面完整和编报及时。
14.怎样编制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例如,公历每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所以,又称为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即,有多少资源是流动资产、有多少资源是长期投资、有多少资源是固定资产,等等;可以提供其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即,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中有多少需要用当期流动资金进行偿还,等等;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之间的勾用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即,资产有多少;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各有多少;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有多少,应收账款有多少,存货有多少,等等。所有者权益有多少;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有多少,资本公积有多少,盈余公积有多少,未分配利润有多少,等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通常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反映。也就是说,资产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则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概括地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列示了用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各个项目。资产负债表正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列示资产下半部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具体排列形式又有两种:一是按“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二是按“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理排列。账户式资产负债表是左右结构,左边列示资产,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不管采取什么格式,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这一等式不变。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每个项目又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分别填列。
例:大江公司2000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的余额如表5-6所示。
表5-6科目余额表单位:元
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科目名称
贷方余额
现金
3000
短期借款
200000
银行存款
750000
应付票据
120000
其他货币资金
350000
应付账款
350000
应收票据
85000
其他应付款
2000
应收账款
700000
应付工资
3000
坏账准备
-3500
应付福利费
15000
预付账款
100000
应交税金
102000
其他应收款
5000
其他应交款
21000
原材料
950000
长期借款
2000000
包装物
150000
住房周转金
500000
低值易耗品
100000
股本
5000000
库存商品
280000
盈余公积
500000
长期股权投资
250000
利润分配
286500
固定资产
5800000
累计折旧
-1160000
在建工程
440000
无形资产
250000
长期待摊费用
50000
合计
9099500
合计
9099500
根据上述所给资料,编制该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期末栏数)如表5-7所示。
表5-7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大江公司2000年12月31日单位:元
资产
年初数
年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年初数
期末数
货币资金
1103000
流动负债:
短期投资
短期借款
200000
应收票据
85000
应付票据
120000
应收账款净额
696500
应付账款
350000
预付账款
100000
其他应付款
2000
其他应收款
5000
应付工资
3000
应收股利
应付福利费
15000
存货
1480000
未交税金
102000
待摊费用
应付利润
1年内到期的长期投资
其他未交款
21000
流动资产合计
预提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
250000
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长期债权投资
流动负债合计
固定资产
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原价价
5800000
长期借款
2000000
减:累计折旧
1160000
住房周转金
500000
固定资产净值
4640000
长期负债合计
在建工程
440000
所有者权益:
固定资产合计
5080000
股本
5000000
无形及递延资产
盈余公积
500000
无形资产
250000
其中:公益金
长期待摊费用
50000
未利润分配
286500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300000
股东权益合计
5786500
合计
9099500
合计
9099500
15.怎样编制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经营成果的利润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的情况,所以,又称为动态报表。有时,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利润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即,净利润的实现情况,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将利润表中的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中的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将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进行比较,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将净利润与资产总额进行比较,计算出资产收益率等,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利润表分项列示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对外投资等所取得的各种收入以及与各种收入相对应的费用、损失并将收入与费用、损失加以对比结出当期的净利
润。这一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损失进行对比,结出净利润的过程,会计上称为配比。其目的是为了衡量企业在特定时期或特定业务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为取得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价,为考核经营效益和效果提供数据。比如分别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并加以对比,得出主营业务利润,从而掌握一个企业主营业务活动的成果。配比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在利润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通常,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从主营业务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主营业务利润。(2)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减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得出。(3)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损失)、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后得出。(4)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在利润表中,企业通常接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也就是说收入按其重要性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费用按其性质进行列示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利润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利润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表的主体,反映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和计算过
程所以,曾经将这张表称为损益计算书。
利润表正表的格式一份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多压式利润表是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如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
在我国,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每个项目通常又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用列。“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减: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四、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五、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补充资料:
非 常 项 目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利润总额
5、债务重组损失
6、其他
16.怎样编制利润分配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对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利润分配表包括在年度会计报表中,是利润表的附表。
利润分配表一般有表首、正表两部分。其中,表首说明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报表编号、货币名称、计量单位等;正表是利润分配表的主体具体说明利润分配表的各项内
容,每项内容通常还区分为“本年实际”和“上年实际”两栏分别填列。
在我国,利润分配表的“本年实际”栏,根据本年“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上年实际”栏根据上年“利润分配表填列。如果上年度利润,分配表与本年度利润分配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则按编报当年的口径对上年度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实际”栏内。
利润分配表的基本格式如表5-9所示。
表5-9利润分配表
项 目
一、净利润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其他转入
二、可供分配的利润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提供储备基金
提供企业发展基金
利润转作投资
补充流动资本
三、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减:应付优先股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普通股股利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四、未分配利润
编制说明,
1.“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本项目的数字应与“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的“净利润”项目一致。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2.“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初未分配的利润,如为未弥补的亏损,以“—”号填列。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3.“其他转入”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转入的数额。而股份制度为“盈余公积转入”,但两者反映的内容一致。
4.“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项目和“提取法定公益金”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对于该项目新制度与股份制度反映的内容一致。
5.“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项目,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股份制度中没有对此项的规定。
6.“提取储备基金”项目和“提取企业发展基金”项目,分别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储备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这是新制度中新增的规定。
7.“利润归还投资”项目,反映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规定在合作期间以利润归还投资者的投资。这是新规定的内容。
8.“应付优先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9.“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10.“应付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另外,新制度还规定,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反映。
11.“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票股利。另外,新制度中规定,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本项目反映。
12.“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末尚未分配的利润。如为未弥补的亏损以“-”号填列。
企业如因以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少注册资本而相应减少的未分配利润,可在本表“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下增设“减:减少注册资本减少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而对于国有工业企业按规定补充的流动资本,新制度规定,企业可在本表“利润归还投资”项目下增设“补充流动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以利润归还借款、单项留用的利润等,可在“补充流动资本”项目下单列项目反映。
17.怎样编制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新会计制度中新要求企业编制的说明企业资产减值情况的报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其格式与编制说明如下(表5-10),
表5-10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项目
年初余额
本年增加数
本年转回数
年末余额
一、坏账准备合计
其中: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合计
其中:股票投资
债券投资
三、存货跌价准备合计
其中:库存商品
原材料
四、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合计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其中:专利权
商标权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八、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编制说明,
(1)本表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增减变动情况。
(2)本表各项目应根据“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8.什么是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所称的现金均包括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依据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现金流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收支详细资料的现金流量信息的报表,即直接法下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第二部分是“补充资料”部分,主要提供不涉及现金流量的重要经济事项和提示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关系的报表,即间接法下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其基本格式与内容如表5-11所示。
表5-11现金流量表
编制单位:年度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其他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债务转为资本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的期初余额
加: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第五篇--报账篇(三)
19.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
(1)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照流入现金和流出现金项目分别反映。例如,企业当期从银行借入500万元,偿还银行利息3万元,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分别反映“借款收到的现金500万元”,“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万元”。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即现金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2)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投资者投入资金、债权人提供企业短期或长期使用的资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利。通常情况下,报表阅读者比较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并且往往以获得利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很可观,但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还有些企业虽然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但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产生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其中会计核算采用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所含的估计因素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现金流量表完全以现金的收支为基础,消除了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估计等所产生的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构成,分析企业偿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债权人收回债权的信心;通过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了解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现金偿付的能力,从而使有限的社会资源流向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3)现金流量表可以用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整体情况,说明企业现金从哪里来,又运用到哪里去。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筹资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例如,企业通过银行借款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借款时要流出现金。又如,本期应收未收的款项,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虽然没有反映为现金的流入,但意味着未来将会有现金流入。
(4)现金流量表可以用来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的状况,它所提供的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用去多少现金;利润表虽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利润表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也不能反映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支付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多少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是如何运用的,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5)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除了反映企业与现金有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外,还通过补充资料(附注)方式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方面的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或阅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6)编制现金流量表,便于和国际惯例相协调。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要求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我国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后,将对开展跨国经营、境外筹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20.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较,其主要区别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编制基础不同。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编制基础。财务状况变动表以营运资金为编制基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
(2)反映内容不同。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的全貌。
(3)分类方法不同。现金流量表按照现金产生的原因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并在每一类中按照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构成分别项目反映。财务状况变动表主要按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分类,并在每一类中按照营运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构成分别项目反映。
(4)产生作用不同。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流入现金的构成和支出现金的构成情况,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偿付债务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变动表提供企业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的来源构成和运用构成情况,说明企业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净额的变动原因。对于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投资对象或债务人的偿付能力,因为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流入是至关重要的;而财务状况变动表由于流动和非流动的划分标准、流动资产可变现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不能全面提供投资者和债权人所需要的这些信息。可见,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更能反映企业的偿付能力。
21.什么是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等价物虽然不是现金,但其支付能力与现金差不多,即可视同现金,或称“准现金”。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即: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其中,期限短,通常是指从购买日起,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即可到期或可转换为现金。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企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也可能不同。如经营活动以短期、流动性强的投资为主的企业,可能会将所有项目都视为投资,而不是现金等价物;而不以投资为主要经营活动的企业,可能将其中的部分短期投资视为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确定现金等价物的会计政策,并一贯性地保持这种划分标准。这种政策的改变应视为会计政策的变更。
22.什么是现金流量?影响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现金流量是指企业某一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收回投资、借入资金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投资、偿还债务等,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资产的变现能力等,现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是影响现金流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影响现金流量。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主要包括,
(1)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例如,从银行提取现金、将现金存入银行、用现金购买两个月到期的债券等,均属于现金各项目之间内部资金转换,不会使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
(2)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也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例如,用固定资产清偿债务、用原材料对外投资、用存货清偿债务、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均属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涉及现金的收支,不会使现金流量增加或减少。
(3)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例如,用现金支付购买的原材料、用现金对外投资、收回长期债券等,均涉及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这些变动会引起现金流入或现金支出。
23.现金流量是怎样分类的?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是由各种因素产生的,如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需要用现金支付购入原材料的价款,支付职工工资,购买固定资产也需要支付现金等。现金流量表首先要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产生或运用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分类。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以下三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缴纳税款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通过运用所拥有的资产自身创造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与企业净利润有关的现金流量。但企业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净利润并不一定都构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或净损失构成净利润的一部分,则不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或净损失也不是实际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现金流入和流出净额的影响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各类企业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对经营活动性质的确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归类。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以及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包括取得或收回权益性证券的投资,购买或收回债券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作为现金等价物的投资属于现金自身的增减变动,如购买还有1个月到期的债券等,都属于现金内部各项目转换,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通过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析企业通过投资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以及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程度。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借款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权益性资本、资本溢价、发行债券、借入资金、支付股利、偿还债务等。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析企业筹资的能力,以及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程度。
24.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分类反映原则。为了给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对企业作出正确的评价,现金流量表应当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即现金流量表应当分别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总额以及它们相抵后的结果。
(2)总额反映与净额反映灵活运用原则。为了提供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的信息,现金流量表一般应按照现金流量总额反映。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通常可按现金流量总额或现金流量净额反映。现金流量总额是指分别反映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额,而不以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现金流量净额是指以现金流入和流出相抵后的净额反映。但现金流量以总额反映比以净额反映所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有用。因此,通常情况下,现金流量应以其总额反映。但是,下述情况可对现金流量以净额反映:一是某些金额不大的项目。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相关的现金支出可以相抵后以净额列示。二是不反映企业自身的交易或事项的现金流量项目。例如,证券公司代收客户的款项用于交割买卖证券的款项,期货交易所接受客户交割实物的款项等;又如,银行吸收开户单位活期存款的承兑和偿付。这些项目不属于企业自身业务的现金流量项目,可以以净额反映。
(3)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当按照其概念进行划分,但有些交易或事项则不易划分,如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是作为经营活动,还是作为投资或筹资活动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依据人们的习惯理解,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划为投资活动,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划为筹资活动。某些现金收支可能具有多类现金流量的特征,所属类别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加以确定。例如,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由于很难区分缴纳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所得税,还是投资或筹资活动产生的所得税,通常将其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索赔,若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投资活动,流动资产损失的保险索赔,通常作为经营活动;若不能分清属于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的保险索赔,通常归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划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于某些现金收支项目或特殊项目,应当根据特定情况和性质进行划分,分别归并到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类别中,并一贯性地遵循这一划分标准。
(4)外币现金流量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我国,企业外币现金流量以及境外子公司的现金流量,以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
(5)重要性原则。本来,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应反映在现金流量表内,因为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影响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中不反映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是与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相一致的。但是,如果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数额很大,若不反映将会导致一个有理性的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并作出不正确的决策,这时,就需要在现金流量表中以某种形式恰当地予以揭示。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对于不涉及现金的重要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是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或附注)中反映的。此外,重要性原则对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编制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收到的租金”项目,如果企业此类业务不多,也可以不设此项目,而将其纳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之中。
2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几种?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针对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而言的。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法,另一种是间接法。
所谓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有关企业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资料可以从企业会计记录直接获得,也可以在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与经营活动各项目有关的增减变动,即通过调整以下项目获得,
第一,本期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和应付项目的变动;
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其他非现金支出项目;
第三,不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其他项目。
具体运用直接法时,又有工作底稿法和直接计算法两种。
所谓间接法,即通过将企业非现金交易、过去或者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的递延或应计项目,以及与投资或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对净损益的影响进行调整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间接法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得出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些需要调整的项目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计入净利润但对经营活动无关的收益或损失,如处理固定资产收益、投资损失等;
第二类:影响净利润但与现金收支无关的项目,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预提费用等;
第三类:与净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如购买存货、支付前欠货款、收到押金等。
直接法的主要优点是显示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各项目流入流出的具体内容,与间接法相比较,它更能全面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收支全貌,其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揭示企业的偿债能力、投资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间接法的优点是通过对企业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差异的揭示,有助于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原因,进而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所以,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要求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另一方面又要求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提供按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从而兼顾了两种方法的优点。
26.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与思路是什么?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就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结合有关的账簿资料(主要是有关的明细资料和备查账簿),对利润表项目和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进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的设计格式如表5-12。
项目
本期数
调整分录
借方
贷方
一、利润表项目
项目
本期数
调整分录
借方
贷方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
项目
本期数
调整分录
借方
贷方
三、现金流量表项目
调整分录合计
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程序是,
第一步:将利润表的本期发生数和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有关栏目;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编制调整分录时,要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产品销售收入”开始,结合有关的账簿资料,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调整。其中,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调整主要是调整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编制调整分录时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本期损益表中发生的各项收支(净利润)均为现金收支,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对应收、应付、待摊、预提项目进行调整。在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调整时,按照各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当前项目容易一次性作出调整的,一次性进行调整;当前项目难于一次性调整的,在后面的有关项目中再进行调整。
27.工作底稿法下怎样编制各项目的调整分录?
工作底稿法下调整分录的编制介绍如下,
(1)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收入”。先假设本期产品销售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即“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产品销售收入
(2)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成本”。先假设本期产品销售成本均为现金支付,即“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存货”、“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逐一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成本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3)分析调整“营业费用”。先假设本期产品销售发生的营业费用均为现金支付,即“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累计折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逐一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产品销售费用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分析调整“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先假设本期发生的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均已实际支付,即“支付的各项税费”,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应交税金——应交城市建设维护税”、“其他应交款”等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支付的各项税费
(5)分析调整“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所核算的主要是销售材料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性租赁收入等。先假设本期发生的其他业务收入均已实际收到现金,即先计入“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等项目,然后再在调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时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贷:其他业务收入
(6)分析调整“其他业务支出”。其他业务支出所核算的主要是与销售材料、技术转让、经营性租赁等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先假设本期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均已实际支付现金,即先计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等项目,然后再在调整“存货”、“应付工资”、“应交税金”时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其他业务支出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各项税费
(7)分析调整“管理费用”。先假设本期发生的管理费用均为现金支付,即先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付款”、“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将那些本期实际未支付的以及不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予以剔除。调整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8)分析调整“财务费用”。先假设本期发生的财务费用均为现金支付,再依据明细项目进行调整。对于利息费用,计入“偿付股利、利润或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其他财务费用则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调整时,再将那些不属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剔除。调整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贷:偿付股利、利润或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9)分析调整“投资收益”。先假设列入本期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均已实际收到现金,即“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然后再依据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贷:投资收益
(10)分析调整“营业外收入”。先假设本期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即“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项目,以及“营业外收入”项目的有关明细账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贷:营业外收入
(11)分析调整“营业外支出”。先假设本期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均为现金支出,即“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等项目,以及“营业外支出”项目的有关明细账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12)分析调整“所得税”。先假设列入本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均已实际支付,然后再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项目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
贷:支付的各项税费
(13)分析调整“短期投资”。对于“短期投资”项目,由于现金流量表设计时是按“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和“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单独列示的,因此,应分析其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短期投资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贷:短期投资
(14)分析调整“应收票据”。“应收票据”通常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收票据”增加,表明本期销售的部分商品本期没有收到现金,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时,是假定其全部已收到现金的,因此要冲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应收票据”减少,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是前期销售的,而前期销售的这一部分商品的收入并未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中体现,因此要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存在应收票据贴现,由于票据贴现一方面使得“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财务费用,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经营性费用”时,是将其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对于这部分贴现金额,企业并未实际支付现金,因此要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予以冲回。调整分录如下(应收票据增加时作相反分录),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应收票据贴现部分)
贷:应收票据(余额的净减少)
(15)分析调整“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通常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收账款”增加,表明本期销售的部分商品本期没有收到现金,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时,是假定其全部收到现金的,因此要冲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应收账款”减少,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是前期销售的,而前期销售的这一部分商品的收入并未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中体现,因此要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存在坏账核销,由于坏账核销部分是冲减“坏账准备”的,而在调整“坏账准备”时,通常是将其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全部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故此时也应予以冲回。调整分录如下(应收账款减少时作相反分录),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应收账款——货款
(16)分析调整“坏账准备”。依据“坏账准备”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作如下调整分录(坏账准备减少作相反分录),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坏账准备
(17)分析调整“应收股利”。应收股利会因购买股票、债券或股利的分配与收回等原因而增加或减少,可依据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分析调整。如果期末余额增加,说明本期应计的股利中有一部分在本期没有收到,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是全额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反之,如果期末余额减少,说明本期收到的股利有一部分是前期的,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只是按本期应计的股利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增加“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本期“应收股利”的借方发生额中含有为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情形,则应增加“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有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增加时,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增加净额)
“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减少时,
借: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股利期末余额减少净额)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部分)
应收股利
(18)分析调整“应计利息”。应计利息会因购买债券或利息的计提与收回等原因而增加或减少,可依据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分析调整。如果期末余额增加,说明本期应计的股利中有一部分在本期没有收到,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是全额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反之,如果期末余额减少,说明本期收到的利息收入中有一部分是前期的,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项目时只是按本期应计的债券利息收入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故应增加“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当然,如果本期“应收利息”的借方发生额中含有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的情形,则应增加“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增加时,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发行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增加净额)
“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减少时,
借: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收利息期末余额减少净额)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发行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部分)
应收利息
(19)分析调整“预付账款”。预付账款与购买存货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较,如果“预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增加,说明本期预付的款项有一部分本期没有购进存货,但在收付实现制下,与购买存货有关的款项一旦支付,即算作本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故应增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反之,则应减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预付账款减少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预付账款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20)分析调整“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所核算的主要是应收、暂付的出差借款、应收的租金、应收的各种罚款、赔款及垫付款项等,主要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有关,可依据“其他应收款”总账及各明细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与期初余额相比,其他应收款期末借方余额增加,表明本期应收的各种款项有一部分实际上并未收到,而原来在对利润表中的“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进行调整时,已将其全额视为收到现金,故此应冲减“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到的租金”。调整分录如下(其他应收款借方余额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贷: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21)分析调整“存货”。“存货”通常与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存货”增加,表明本期购买的存货有一部分在本期没有销售(这里暂不考虑本期生产存货的情况,有关存货生产的情况将在调整应付工资、累计折旧、待摊、预提费用时再作调整),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时,只是将“产品销售成本”部分计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因此要增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存货”减少,表明本期销售的存货中有一部分是前期购买的,本期并未为此而支付现金,而原来在调整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时,已经将“产品销售成本”全额计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因此要减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当然,企业可能存在其他非经营性原因而增加或减少存货的情况,如以存货对外投资、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吸收外单位存货投资等。这类情况可以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实收资本”等项目时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从存货的增加或减少中予以剔除)。调整分录如下(存货增加作相反的分录):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贷:存货
(22)分析调整“待摊费用”。待摊费用会因多种原因增加或减少,应依“待摊费用”账户发生额的有关明细资料分析调整,对于“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如为一次性领用大量的低值易耗品,导致了存货的减少,而存货的减少前面已经冲减了“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因此应追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如为缴纳的印花税,计入“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之中,其他支出部分计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对于其贷方发生额,属于成本费用摊销的部分(指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部分),因为增加了存货,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属于管理费用的部分,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待摊费用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领用低值易耗品等)
支付的各项税费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待摊费用
(23)分析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依据“长期股权投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收回与损失调整。
调整借方发生额时:对于“投资成本”,先计入“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然后,对于企业以存货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的情况,再从“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中冲减;对于“收益调整”,因此时并未实际收到投资收益,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成本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益调整部分)
对于以存货进行投资的部分(对于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情况将在调整“固定资产”时再作调整),
借: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时:对于“投资收回”,依其账面价值先计入“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然后对于以存货、固定资产等形式收回的股权投资,再分别进行调整;对于“损失调整”,因此时企业并未实际为这一损失而支付现金,而原来在对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调整时是一并计入“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的(此部分投资损失抵减了其他投资收益),故应增加“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回部分)
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损失调整)
贷: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收回的存货(对于收回的固定资产,可在调整“固定资产”项目时再作调整),
借: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
贷: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24)分析调整“长期债权投资”。依据“长期债权投资”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债权投资的面值、溢价、折价摊销以及到期还本付息债券的应计利息;“长期债权投资”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长期债权投资的收回、折价、溢价摊销。
调整借方发生额时:对于“面值”与“溢价”,计入“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对于“应计利息”和“折价”摊销,因应计利息和折价摊销引起投资收益的增加,而这部分投资收益并未使企业实际收到现金,故应冲减“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长期债权投资
贷: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面值与债券溢价部分)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应计利息与溢价摊销之差,或应计利息与折价摊销之和部分)
调整贷方发生额时:对于“投资收回”,依其账面价值计入“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对于“溢价”摊销,因溢价摊销引起投资收益的减少,而这种摊销只是企业的一种账务调整,并未使企业实际支付现金,故应调增“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贷:长期债权投资
(25)分析调整“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会因购建、折旧、转让、报废、投资收回等原因而增加或减少,情况比较复杂,分析调整“固定资产”时,应依其有关明细资料的借贷方发生额来进行。对于固定资产的增加,计入“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至于收到其他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可在调整“实收资本”时再作调整);对于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引起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这一部分增加的投资企业本期并未支付现金,而原来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借方发生额时全部作为“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故应冲减“权益性投资支付的现金”;对于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与累计折旧的差额,计入“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净额”。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固定资产的借方发生额,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借方发生额)
贷: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如有投资收回的固定资产,
借: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收回的固定资产原价)
贷: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收回的固定资产净值)
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调整固定资产的贷方发生额:
借: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
贷: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固定资产原价)
借: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投资支付的现金
贷: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原价)
(26)分析调整“累计折旧”。依据“累计折旧”账户的明细资料分析调整,属于生产部门使用固定资产而提取的折旧(指应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的部分),因其增加本期存货,而增加的这一部分存货,本期并未支付现金,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属于管理部门使用固定资产而提取的折旧(指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属于工程部门所提取的折旧(指应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冲减“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部分)
贷:累计折旧
(27)分析调整“在建工程”。依据“在建工程”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调整。调整分录如下(期末“在建工程”增加作相反的分录),
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贷:在建工程
(28)分析调整“无形资产”。依据“无形资产”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析调整。
调整借方发生额:对于借方发生额,先计入“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如有自创无形资产转入,再进行调整。(至于本期吸收的其他单位的无形资产投资,可在调整“实收资本”时再作处理。)调整分录如下,
借:无形资产
贷: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对于本期自创无形资产转入,一方面,这部分增加的无形资产并未支付现金,而原来在调整“无形资产”借方发生额时已将其全额作为“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故应从中冲减;另一方面,由于这一业务使得存货减少,而对存货的减少原来在对“存货”项目进行调整时,已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故应予以加回。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对于贷方发生额,通常为无形资产摊销,由于其原来计入“管理费用”,而这部分费用企业本期并未实际支付现金,故应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有无形资产出售(转让产权),则计入“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对于无形资产投资转出(转让产权),则冲减“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如果只是出售或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则在调整“资本公积”项目时再作调整。有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无形资产摊销)
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到的现金净额(出售无形资产时)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无形资产
(29)分析调整“递延资产”。递延资产所核算的主要是开办费、支付的大修理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上述各项费用的摊销,主要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有关。可依据“递延资产”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时,
借:递延资产
贷: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果本期借方发生额中包括有一次性领用的大量低值易耗品(可依据备查账簿记录),则再作如下调整,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时,依据其摊销时的明细资料,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贷:递延资产
(30)分析调整“短期借款”。依据“短期借款”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短期借款
贷: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借款收到的现金
贷:短期借款
(31)分析调整“应付票据”。“应付票据”通常与购买存货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期末“应付票据”增加,表明本期购入的存货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故要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反之,若期末“应付票据——货款”减少,则要增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期末“应付票据”增加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应付票据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32)与“应付票据”项目的调整相类似,调整分录如下(期末“应付账款”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33)分析调整“预收账款”。预收账款与销售商品有关。与期初余额相比较,如果“预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增加,说明本期预收的款项有一部分不是本期销售收入,但在收付实现制下,与销售商品有关的款项一旦收到,即算作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故应增加“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反之,则应减少“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预收账款减少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预收账款
(34)分析调整“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所核算的主要是应付暂收的各种款项、经营性租赁的租金、各种罚款等,主要与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有关,可依据“其他应付款”账户及其明细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其他应付款贷方余额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其他应付款
(35)分析调整“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交款所核算的主要是应交的教育费附加,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有关,可依据“其他应交款”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其他应交款贷方余额减少时作相反的调整分录),
借:支付的各项税费
贷:其他应交款
(36)分析调整“应付工资”。支付工资在现金流量表中是单独列示的,故对“应付工资”应按其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调整。“应付工资”的借方发生额,表示工资的发放。工资的发放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发放给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这部分工资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列示,称之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二是发放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列作为“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应付工资
贷: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发放给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发放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应付工资”的贷方发生额,表示工资的形成。计算本期应付工资时,分别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增加本期存货,而这部分存货增加并没有实际支付现金,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的支付是以“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的形式列示的,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无关)。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由于原来在调整“管理费用”时已全额作为“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处理,这里应该冲回。同样,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也应该从“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中冲回。调整分录如下,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
贷:应付工资
(37)分析调整“应付福利费”。与“应付工资”的调整相类似,有关的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
借:应付福利费
贷: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支付给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部分)
调整“应付福利费”的贷方发生额,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的部分)
贷:应付福利费
(38)分析调整“未交税金”。依据“应交税金”账户的有关明细账分别进行调整。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借方发生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贷方发生额,
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借:支付的所得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减少作相反的分录)
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期末期初余额,
借: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期末余额减少作相反的分录)
依据“应交税金”其他明细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
借: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应交税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9)分析调整“未付利润”。依据“应付利润”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进行调整。贷方发生额表示本期分配利润,借方发生额表示本期支付利润。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未付利润
贷: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未分配利润
贷:未付利润
通常,利息的支付是以现金形式进行的。但如果企业所支付的不是现金,而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这将使得企业的存货减少。由于原来在调整“存货减少”时是全额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因此这里要予以冲回。调整分录如下,
借:未付利润
贷: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当然,如果原来在调整“存货”时所采用的是直接扣减的办法,则此时的分录就直接记,
借:未付利润
贷:存货
(40)分析调整“预提费用”。预提费用会因多种原因增加或减少,应依“预提费用”账户发生额的有关明细资料分析调整。“预提费用”的贷方发生额,表示费用的提取。对于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提取的借款利息),因原来在调整“财务费用”时已经将其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故调整时应予以冲回;同样,对于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应冲减“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对于计入成本费用的部分(指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部分),因为增加了存货,故应冲减“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预提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表示费用的实际支付。对于支付的借款利息,记入“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对于支付的其他费用,记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预提费用
贷: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部分)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计入财务费用的部分)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
贷:预提费用
(41)分析调整“长期借款”。依据“长期借款”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分别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调整借方发生额,
借:长期借款
贷: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本金部分)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调整贷方发生额,
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计入财务费用中的利息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计入在建工程中的利息部分)
贷:长期借款
(42)分析调整“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因收到投资人的现金、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等而增加,可依据实收资本的备查账簿记录进行如下调整,
借: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现金投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收到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部分)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收到的存货投资部分)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如有盈余公积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则,
借: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43)分析调整“资本公积”。依据“资本公积”账户的明细资料分别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对于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进行投资时的评估增值部分,
借: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资本公积
对于出售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
借: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贷:资本公积
对于接受的捐赠资产,
借:收到的其他与筹资金活动有关的现金
购建固定资产等所支付的现金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实物资产)
累计折旧——其他折旧结转
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相关捐赠物资价值转入为营业外收入时,由于这部分收入企业实际并未收到现金,故应冲减“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分录如下,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实物资产)
贷: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44)调整“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此项调整纯粹是一项结转分录,反映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期初期末余额变化的原因。调整分录如下,
结转净利润时,
借:净利润
贷:未分配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时,
借: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45)调整“现金净流量变化额”。依据“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进行调整。调整分录如下(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增加时作相反的分录),
借:现金净流量
贷:货币资金
28.工作底稿法下需要对现行的账簿设置作哪些调整?
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我们需要在过去的会计账簿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账簿明细账的设置作一些必要的调整。需要调整的主要账簿有,
(1)“存货”账户,仍可按原来的方法设置明细账,但需设置一个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有关非经营性存货增加或减少的详细情况,如以存货进行投资、吸收外单位的存货投资、在建工程耗用存货(购进后改变用途)等。
(2)“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账户应将应付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应付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用、应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分开,单独设置各自的明细账,如“生产经营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工程人员工资”,或设置多栏式明细账。
(3)“预提费用”账户应按用途分设“预提租金”、“预提车间大修理费”、“预提利息”、“其他预提费用”明细账。
(4)“待摊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分设“领用存货”、“缴纳印花税”、“车间大修理费”、“其他管理费”、“非经营性费用”等明细账。
(5)“累计折旧”账户应按性质分设“生产经营计提折旧”、“管理部门计提折旧”、“工程部门计提折旧”、“其他折旧结转”等明细账。
(6)“财务费用”账户应分设“经营性费用”、“利息费用”、“其他非经营性费用”明细账。
(7)“营业外收入”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资产再次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转入”、“税费返还”、“其他经营性收入”等明细账。
(8)“营业外支出”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评估减值”、“非常损失”、“经营性支出”等明细账。
(9)“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性租赁收入”等明细账。
(10)“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成本”、“技术转让成本”、“经营性租赁支出”、“其他税费”等明细账。
(11)“短期投资”账户应分设“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明细账。
(12)“应收股利”账户应从原“其他应收款”账户中分开,并且“应收股利”账户应分设“购入股利”(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应计股利”明细账。
(13)“应计利息”账户应分设“购入利息”(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和“应计利息”明细账。
(14)“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中应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明细账,另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的事项。
(15)“长期债权投资”账户中的溢折价应分开,分设“债券面值”、“溢价”、“折价”、“应计利息”明细账。
(16)“固定资产”账户中应分设“固定资产购建转入”、“固定资产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出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捐赠转出”等明细账(或备查账簿)。
(17)“无形资产”账户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无形资产购入、自创无形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投资转出、无形资产出售等事项。
(18)“递延资产”账户可设置备查登记簿,专门记录一些非现金支付事项,如一次性领用大量低值易耗品等。
(19)“长期借款”账户应分设“本金”、“应付利息”明细账。
(20)“实收资本”账户如有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则应设置备查登记簿,登记本期实际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增减变动情况。
29.直接计算法下需要对账簿设置作哪些调整?
直接计算法主要是根据现金流量表表内各项目的涵义,通过从会计账簿中寻找有关数据直接进行填列的方法。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不多,或经济业务单一,采用此法较为简单。为了能够为直接计算法下编制现金流量表提供有关数据,需要在过去的会计账簿体系的基础上,对有关账簿明细账的设置作一些必要的调整。需要调整的账簿主要有,
(1)“存货”账户,仍可按原来的方法设置明细账,但需设置一个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有关非经营性存货增加或减少的详细情况,如以存货进行投资、吸收外单位的存货投资、在建工程耗用存货(购进后改变用途)等。
(2)“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账户应将应付生产经营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应付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用、应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分开,单独设置各自的明细账,如“生产经营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工资”、“工程人员工资”,或设置多栏式明细账。
(3)“预提费用”账户应按用途分设“预提租金”、“预提车间大修理费”、“预提利息”、“其他预提费用”明细账。
(4)“待摊费用”账户应按费用项目分设“领用存货”、“缴纳印花税”、“车间大修理费”、“其他管理费”、“非经营性费用”等明细账。
(5)“累计折旧”账户应按性质分设“生产经营计提折旧”、“管理部门计提折旧”、“工程部门计提折旧”、“其他折旧结转”等明细账。
(6)?“财务费用”账户应分设“经营性费用”、“利息费用”、“其他非经营性费用”明细账。
(7)“营业外收入”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资产再次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转入”、“税费返还”、“其他经营性收入”等明细账。
(8)“营业外支出”账户应分设“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资产评估减值”、“非常损失”、“经营性支出”等明细账。
(9)“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收入”、“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性租赁收入”等明细账。
(10)“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应分设“出售材料成本”、“技术转让成本”、“经营性租赁支出”、“其他税费”等明细账。
(11)?“应收股利”账户应从原“其他应收款”账户中分开,并且“应收股利”账户应分设“购入股利”(购入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应计股利”明细账。
(12)“应计利息”账户应分设“购入利息”(购入债券时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发行日至购买日的利息)和“应计利息”明细账。
(13)?“长期股权投资”账户中应设置“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明细账,另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投资的事项。
(14)“长期债权投资”账户中的溢折价应分开,分设“债券面值”、“溢价”、“折价”、“应计利息”明细账。
(15)“固定资产”账户中应分设“固定资产购建转入”、“固定资产投资转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出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固定资产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捐赠转出”等明细账(或备查账簿)。
(16)“累计折旧”账户应分设“车间计提折旧”、“管理部门计提折旧”、“在建工程计提折旧”、“其他折旧结转”等明细账。
(17)“无形资产”账户应设置备查账簿,专门登记无形资产购入、自创无形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投资转出、无形资产出售等事项。
(18)“递延资产”账户可设置备查账簿,专门记录一些非现金支付事项,如一次性领用大量低值易耗品等。
(19)?“长期借款”账户应分设“本金”、“应付利息”明细账。
(20)“实收资本”账户如有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则应设置备查账簿,登记本期实际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增减变动情况。
3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该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包括本期销售商品(含销售商品产品、材料,下同)与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回前期销售与提供劳务的款项、本期预收的帐款、本期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净额-“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租金)”增加净额(依账面余额)+“预收帐款”增加净额+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帐-“财务费用”中的“票据贴现”-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应付销售退回款”的增加净额。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本期发生额填列。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增加净额,表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中有一部分并没有收到现金,故应予以扣除;
“预收帐款”增加净额,表明本期收到的现金中有一部分不是本期销售实现的收入。但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本期收到现金,即确认为本期收入,故应将这一部分增加净额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
本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帐,与本期应收帐款的增减无关,但在收付实现制下,它也属于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依据“坏帐核销备查登记簿”中“已核销坏帐收回”栏目数字填列;
“票据贴现”并不增加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并不增加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应付销售退回款”:如果存在销售退回,情况将变得较为复杂。销售退回一般都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处理,即都减少本期销售收入。但销售退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来货款就未收,这种销售退回肯定不涉及现金的退回,一方面减少“主营业务收入”,另一方面也减少“应收帐款”,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另一种情况是销售商品时货款已收,销售退回时可能货款立即退回,也可能本期没有退回现金。如果本期退回货款,其对“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影响已经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得到了体现,因而不存在调整问题;如果本期没有退回货款,(会计核算中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应付款——应付销售退回款”进行处理,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帐户,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销售退回款”帐户。)由于前面在计算“主营业务收入”时已将这种退回扣除,而实际上货款并未退回,不能从“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中扣除,故应对这种情况予以冲回。可以通过“其他应付款——应付销售退回款”帐户或“销售退回备查簿”进行计算。
例:某企业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19万元,“应收帐款”增加净额为19万元,则,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819万元-19万元=800万元
假设本年度退回以前年度销售收入为20万元,其中8万元因原来就没有收到货款,因而作减少应收帐款处理;另12万元原来销售时货款已收,但退回时因各种原因只退回现金7万元,另5万元货款至年底时尚未支付,计入“其他应付款——应付退货款”挂帐处理,则,
该企业2000年度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800万元-7万元=793万元
通过有关帐户计算如下,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819万元-20万元)-应收帐款增加净额(19万元-8万元)+应付退货款增加净额5万元=799万元-11万元+5万元=793万元
3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如收到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返还等。返还增值税记“补贴收入”,返还消费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等,冲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返还所得税,冲减“所得税”。
计算公式如下,
收到的税费返还=“补贴收入——税费返还”、“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税费返还”?、“所得税——税费返还”等合计
3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逾期未退还出租和出借包装物没收的押金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其他现金流入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营业外收入”、“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等除外)+“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租金除外)的减少净额+“其他应付款”(押金、现金溢余)的增加净额
3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实际支付的现金,包括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本期支付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的未付款项和本期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应从本项目内扣除。
计算公式如下,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净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预付帐款”增加净额-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本期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减少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收购货退回款+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
公式说明,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依据利润表中的数据填列;
“存货”增加净额,表明本期购买的存货有一部分本期并未销售,,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购买,故应予以加回;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加净额依据“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本期发生额填列。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减少净额,表明本期支付的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有关的款项中有一部分是前期发生的,而在前面计算时是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的数据确认的,并没有包括这部分支付,故应予以加回;
“预付帐款”增加净额,表明本期支付的与购买商品有关的现金中有一部分不是本期实际购买的成本。但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在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本期支付现金,即确认为本期支出,故应将这一部分增加净额计入“购买销售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
因计算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计提折旧、待摊费用摊销等原因而引起的存货的增加,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存货”的增加净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而减少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应收购货退回款”:如果存在购售退回,情况将变得较为复杂。购售退回一般都通过“存货”进行处理,即都减少本期存货。但购售退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来货款就未付,这种购货退回通常不涉及收取现金,一方面减少“存货”,另一方面也减少“应付帐款”,不影响“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另一种情况是购售商品时货款已付,购货退回时可能货款立即收回,也可能本期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本期收回货款,其对“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的影响已经通过“存货”的减少得到了体现,因而不存在调整问题;如果本期没有退回货款,(会计核算中可以通过设置“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进行处理,即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帐户,贷记“存货”帐户。)由于前面在计算“存货”减少时已将这种退回扣除,而实际上货款并未收到,不能从“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中扣除,故应对这种情况予以冲回。可以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帐户或“购货退回备查簿”进行计算。
特殊原因引起的存货的非正常减少(如火灾引起的存货毁损),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但减少了前面的?“存货”的增加净额,从而减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故应予以加回。
特殊原因引起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非正常减少(如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并不减少企业的现金,而在前面的计算中是将“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减少额全部计入“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之中的,故应予以冲减。
例:某企业本期购入原材料117万元,实际支付现金10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余额增加17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存货”期末余额增加7万元,则,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现金100万元
或=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增加净额17万元+存货增加净额7万元=100万元
假设本年度发生购货退回10万元,其中2万元因原来就没有支付货款,因而作减少应付帐款处理;另8万元原来购货时货款已付,但退回时因各种原因只收到现金7万元,另1万元货款至年底时尚未收回,计入“其他应收款——应收购货退回款”挂帐处理,则,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实际支付的现金100万元-实际收到购货退回的现金7万元=93万元
或=主营业务成本110万元-应付帐款期末增加净额(17万元-2万元)+存货增加净额(7万元-10万元)+应收购货退回款1万元=93万元
3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以及其他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包括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其他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基金、为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基金、支付给职工的住房困难补助等。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帐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
3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各种税费”项目?
“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各种税费,不包括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等,本期退回的上述税金在“收到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也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等。本项目可以根据“其他应交款”、“应交税金”、“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帐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除外)帐户的借方发生额+“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借方发生额-消费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等的返还+“其他应交款”增加净额
3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支付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如捐赠现金支出、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现金支出、支付的保险费等,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制造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应收款”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实物捐赠支出等除外)+“其他应付款”(应付租金除外)的增加净额+“管理费用”(?支付的工资、福利费、税金、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计提坏帐除外)、“销售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财务费用”(支付的其他费用)本期发生额+“待摊费用”(其他费用)增加净额(借方)-“预提费用”增加净额(贷方)
37.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而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回长期债权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以及收回的非现金资产。收回的非现金资产,不涉及现金流量的变动,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的“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与筹资活动”项目中反映。处置投资收回的现金扣除投资成本后的收益,计入投资损益,构成净利润的因素,但它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反映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类别中。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帐户中的“收回投资而取得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回)贷方发生额+“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收回)贷方发生额
38.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而收到的现金股利,以及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分回利润收到的现金。不包括股票股利。本项目可以根据“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帐户增加净额-“应收股利”增加净额+“长期债权投资——溢价”中的“溢价摊销”-“长期债权投资——折价”中的“折价摊销”-“应收利息”增加净额-“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增加净额
39.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扣除所发生的现金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清理转出固定资产等原值”-“清理转出固定资产等已提的累计折旧”+“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固定资产非现金交易而减少的净值(如资产置换)
40.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借款利息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单独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帐户的“本期购建转入”明细帐发生额+“在建工程”帐户增加净额-与在建工程有关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的净增加额
41.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投资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包括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企业以非现金的固定资产、商品等进行的投资,在现金流量表的附注中单独反映,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借方发生额+“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长期债权投资”帐户中的“债券面值”与“溢价”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及“折价”明细帐的贷方发生额+“应收股利——购入股利”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应收利息——购入利息”明细帐的借方发生额
42.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可以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应付债券”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或根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备查登记簿的“现金入股”栏目的记录金额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应付债券”备查登记簿的“现金入股”栏目的记录金额
43.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
“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资金。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金”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金”帐户的贷方发生额
44.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偿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的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等。企业偿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在“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计算公式如下,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本金”帐户的借方发生额
45.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
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本期借方发生额+“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帐户的借方发生额+“待摊费用——利息”?、“预提费用——利息”帐户的借方发生额
46.怎样利用公式计算填列“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外,支付的如捐赠现金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以及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而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费用等。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现金捐赠支出”+“长期应付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减少净额+发行股票、债券的备查登记记录中的“审计、咨询费用”
第五篇--报账篇(四)
47.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而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间接法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经过对有关项目的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方法(基本格式如表5-12)。
表5-12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
补充资料
行次
金额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这种转换可以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即“利润表”中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第二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的净利润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第三步,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具体过程列示如下,
第一步——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
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损失
(2)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3) 财务费用(利息及融资手续费等)
(4) 六项准备(不包括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
(1) 处理固定资产等的收益
(2) 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财务费用)
(3) 投资收益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权责发生制下)①
第二步——将①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
(1) 计提坏账准备
(2) 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
(3) 固定资产折旧(减:存货增加部分)
(4) 无形资产摊销
(5)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6) 本期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增加(减:存货增加)
(7) 待摊费用摊销(减:存货增加)
(8) 计提经营性预提费用(减:存货增加)
(9) 产品销售成本(存货减少)
(10)递延税款贷项
(11)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2) 应收票据的增加(减:应交税金(增值税)的增加)
(3) 预收帐款的减少因净利润而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②
第三步——将②调整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加: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增加现金的项目
(1) 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减:财务费用——贴现)、其他应收款等的减少
(2) 预收帐款的增加
(3) 购货退回(存货减少)
减: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减少现金的项目
(1) 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的减少
(2) 预付帐款的增加
(3) 购进存货支付的现金(存货增加)
(4) 应付工资、福利费的减少
(5) 预提费用的减少
(6) 待摊费用的增加
(7) 应交税金的减少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三步)
以上就是间接法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
48.怎样填列“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8项: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②存货跌价准备、③短期投资跌价准备、④长期投资减值准备、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⑦无形资产减值准备、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其中,“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这两个项目的填列,严格说来,应该是“坏帐准备增加净额”、“存货跌价准备增值净额”,可分别依据“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帐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来填列。其他项目可分别依据“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本期借方发生额来填列。
现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为例进行说明。计提坏帐准备时,记入当期的管理费用,列入了利润表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为了将净利润调节为现金制下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应加回到净利润中。
如果年内发生了坏帐转销,比如是1000元,则情况就会复杂一些。一方面,与利润无关,另一方面,在后面计算“加:应收帐款的减少”中也包括了这一减少的数额1000元,如果以此数额进行计算,现金净流量就会增加1000元。而事实上,转销坏帐,既不会使企业现金增加,也不会使现金减少,可见,前面在计算“计提的坏帐准备”时,应该将坏帐转销的部分剔除,而这实际上就是“坏帐准备增加净额”。
49.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折旧”项目?
“固定资产折旧”项目,可依据“累计折旧——经营性计提折旧”的数据填列(即是指计入成本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折旧部分)。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但计提折旧并不影响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计入管理费用部分已作为期间费用列入了当期利润表,引起利润的减少,所以应该加回;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增加存货(但不减少利润),而后面在计算“加:存货的减少(减:增加)”时已将其作为“减项”处理,所以应在调整净利润时加回。
50.怎样填列“无形资产摊销”项目?
“无形资产摊销”依据“无形资产”账户“本期摊销”栏目或“管理费用”账户中的“无形资产摊销”栏目的数据填列。在没有发生购入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处置、以无形资产投资等事项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年末、年初差额即为本年摊销额。无形资产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如果企业存在“递延资产”的情况,也依据上述方法进行类似处理。
51.怎样填列“长期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营业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对计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中的部分,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净利润时从中扣除,但是,却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计入制造费用中的已经变现的部分,在计算净利润时通过销售成本予以扣除,但是却没有发生现金流出;计入制造费用中的没有变现的部分,由于在调节存货时,已经从中扣除但是,却不涉及现金收支,所以,在此处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予以加回。这个项目可根据“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52.怎样填列“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
“待摊费用减少(减:增加)”项目,可以通过“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待摊费用的减少,即待摊费用的摊销。与计提折旧相类似,待摊费用摊销时记入了“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账户,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待摊费用的增加,一般是因为现金支付,也可能是一次性领用大量办公用品(一次性领用大量低值易耗品或包装物,不管其是一次摊销,还是五五摊销或分期摊销,均不记入“待摊费用”账户,都是通过“低值易耗品”账户或“包装物”账户进行核算的,即都通过“存货”项目,在调整“存货”项目时进行处理)。前者发生了现金流出,但不影响利润,故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时应该加回;后者引起“存货”项目的减少,通过“存货”项目进行调整。
53.怎样填列“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可以通过“预提费用——预提经营性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
预提费用的增加,即提取预提费用。提取预提费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提经营性费用(如大修理费用等),另一种是预提非经营性费用(如银行借款利息)。前者与计提折旧相类似,费用预提时记入了“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账户,但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在调整时应将本年摊销额加回到净利润中;后者增加“财务费用”,通过“财务费用”项目进行调整,不在本项目进行调整。预提费用的减少,一般是因为现金支付,发生了现金流出,但不影响利润,故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时应该加回。
54.怎样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项目,可用“营业外支出——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其他业务支出——处理无形资产支出”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处理无形资产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计算填列。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不属于经营活动,而是投资活动,故其所产生的损益,应从净利润中转出。
55.怎样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可依据“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填列。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列入了利润表。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出,所以应在调整净利润时加回。
56.怎样填列“财务费用”项目?
“财务费用”项目,可依据“财务费用——非经营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填列。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比如,应收票据贴现、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属于经营活动;购买固定资产所产生的汇兑损益属于投资活动;支付的利息属于筹资活动;等等。由于财务费用的发生影响了利润,所以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时,应把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部分调整出去。
57.怎样填列“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
“投资损失(减:收益)”项目,可依据“投资收益”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投资损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不属于经营活动,所以在调整净利润时,应将这部分损益从净利润中转出。具体方法是,若为投资收益,调整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整净利润时应加回。
58.怎样填列“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可通过比较期末期初递延税款账户余额计算填列。若为“递延税款”借项增加,调整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递延税款”贷项增加,调整净利润时应加回。“递延税款”账户主要是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由于实际缴纳所得税时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递延税款这部分金额并没有发生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利润表中已列入了所得税费用,所以应调整净利润。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一些特殊情况。请看下例,
某企业接受固定资产捐赠,价值1000元,所得税率为30%,则应作如下分录,
借:固定资产10000
贷:递延税款3000
资本公积7000
此项业务不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但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调节现金流量时,若“加:递延税款款贷项”3000,则会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加3000元,而事实上接受固定资产捐赠与现金流量无关,从而造成错误。
因此,在填列此项目时,遇见此类情况应该进行扣除。
59.怎样填列“存货减少(减:增加)”项目?
“存货减少(减:增加)”项目,可依据“存货”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另依“存货项目备查登记簿”,如有非经营性原因引起存货项目增减变动的,应予以剔除。通常,“存货”项目的增减变动属于经营活动。本期存货减少,就是存货的销售(至于生产领用存货,计入了生产成本,属于“存货”各项目之间的变动,不影响“存货”项目的增减),通过“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本年利润,但存货的减少并未发生现金支付,故应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加回。本期存货增加,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本期购入,二是本期生产。从本期购入来看,在不存在赊购的情况下,本期购入存货的金额就是“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导致现金流量的减少。由于本期购入存货并不影响当期利润,故在以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应予以冲减。如果存在赊购,则“本期购进存货=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此时仍可将存货的增加金额全额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减去。至于本期实际并未支付的赊购款,即“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增加”则在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时又予以加回了。
从本期生产来看,本期生产所增加的存货,一部分实际支付了现金,如办公费用、水电费用;另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主要表现为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的增加及待摊费用的减少(摊销)。实际支付现金的部分,引起了现金流量的减少,当然应该从净利润中减去;当期未支付现金的部分,没有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化,但此时仍可将这部分存货的增加金额全额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计算现金流量时减去,因为这部分未支付现金的项目即“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的增加”以及“预提费用的增加”、“待摊费用的减少”已经在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计提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摊销”时又予以加回了。总之,调整“存货”项目时,可依据“存货”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若“存货”期末余额增加,则从净利润中减去;若“存货”期末余额减少,则应加回到净利润中。
60.怎样填列“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本项目可依据“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帐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其他应收款”中如包含“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等非经营性应收项目,应予以剔除。
项目说明: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指应收帐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若某一期间期末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大于期初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说明本期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到现金,但在利润表中已将销售收入全数列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的增加额从净利润中减去。反之,若某一期间期末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小于期初应收帐款或应收票据余额,说明本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销售收入,所以应在调整时将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的减少额加回到净利润中。
预收帐款增加,说明本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但预收帐款的增加并不影响本期利润,故在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应予以加回;预收帐款减少,说明本期销售的商品中有一部分并未实际收到现金(会计上冲减“预收帐款”处理),而这一并未收到现金的部分销售在权责发生制下仍将计入“主营业务收入”从而增加了利润,故在以利润为起点调整现金流量应予以冲减。
61.怎样填列“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本项目可依据“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经营性应付工资,不包括应付工程人员工资)、“应付福利费”(经营性应付福利费,不包括应付工程人员福利费)、“应交税金”(包括所得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不包括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有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等帐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计算填列。
不过,在填列此项目时,如果存在非正常原因而引起的“应付项目”的减少,应该予以剔除。
例:A企业核销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5000元。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作“资本公积”的增加,
借:应付账款5000
贷:资本公积5000
此项业务不会引起利润的变化,也与现金流量无关,但在以净利润为起点调节现金流量时,若“减:应付账款的减少”5000元,则会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5000元,从而造成错误。
62.怎样填列“增值税增加净额”项目?
“增值税增加净额”项目,可依据下列公式计算填列,
增值税增加净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应收账款——增值税”、“应收票据——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增加净额+“应付账款——增值税”、“应付票据——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具有代收代缴的性质,与净利润的计算无关。如果不存在赊购赊销事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即表示本期应付未付的增值税增加净额。如果存在赊销事项,“应收账款——增值税”、“应收票据——增值税”期末借方余额增加净额,则表示本期应交的增值税中有一部分本期并未收到,在收付实现制下不需要缴纳,故应从“应交增值税”中予以扣除。“应付账款——增值税”、“应付票据——增值税”期末贷方余额增加净额,说明本期购入存货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中有部分并没有支付,而原来在核算“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时是将其作为当期“进项税额”抵扣当期“销项税额”的,依据收付实现制原则,这部分未付现的“进项税额”不能进行抵扣,故此应该加回。
63.怎样编制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对于一种经济业务,可能存在不同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也就是说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供选择。如果不交代会计报表中的这些项目是采用什么原则和方法确定的,就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又如,可比性是一项很重要的会计原则,它要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由于会计法规发生变化,或者为了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有可能改变会计报表中某些项目的会计政策,由于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中对同一个项目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政策,影响了不同期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为了帮助会计报表使用者掌握会计政策的变化,也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再如,会计报表由于形式的限制,只能按大类设置项目,反映总括情况,至于各项目内部的情况以及项目背后的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比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只是一个年末余额,至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就无从得知,而这方面信息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信用资产质量却是必要的,所以往往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方面的信息。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②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③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④或有事项的说明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⑤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⑥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⑦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⑧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⑨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等等。
(1)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例:本公司(东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经营分部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严重亏损,已没有扭亏希望,决定撤消该分部。本报告中有关该分部的核算均按清算价值计量。
对于上述情况,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应该予以说明。
(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会计政策是指被企业选定并一贯执行的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依据不同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能够得出企业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所以,适当地表达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对于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掌握信息、作出决策至关重要。因而,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有关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披露的具体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估计会计政策一般包括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期间、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记账原则和计价基础、坏账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核算与折旧的计提方法、在建工程核算方法、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的摊销方法、收?入确认原则、外币折算方法、利润分配政策等等。会计估计通常有:坏账;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等等。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对差错更正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简要阐述、变更的日期、变更前采用的会计政策和变更后所采用的新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②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包括采用追溯调整法时,计算出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对本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其他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额;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③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包括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以及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金额。④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变更的日期以及为什么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包括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各项目的影响金额。⑥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⑦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包括重大会计差错事项陈述和原因以及更正方法。⑧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包括重大会计差错对净损益的影响金额以及对其他项目的影响金额。
(4)或有事项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或有负债的类型及其影响: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对于或有负债而言,企业应披露以下内容;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说明理由);或有负债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如果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说明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财务影响。
例:2000年10月20日本公司(黄河股份有限公司)一张未到销商业承兑汇票向开户银行进行贴现。贴现票据金额为2?000万元,到期日为?2001年?6月20日。开户银行到期不能获得付款时,本公司负有代为支付的义务。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对此企业应说明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以及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等非调整事项的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作出估计,应说明其原因。
(6)债务重组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分别债务人和债权人分别披露以下内容,
对于债务人而言,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债务重组方式。包括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及混合重组方式筹。债务人需要披露债务重组是以哪一种方式进行的。②因债务重组而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债务人可能发生多项债务重组,并确认多项资本公积。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披露确认的资本公积总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债务重组确认的资本公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项债务重组交易都会确认资本公积,有些债务重组交易可能要确认债务重组损失。③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增加额。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是披露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增加额;对于其他企业,是披露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实收资本增加额。债务人可能有多项债务重组涉及债务转为资本,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披露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总增加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债务重组所导致的股本(实收资本)增加顿;④或有支出。债务人可能有多项债务重组涉及或有支出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汇总披露或有支出金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或有支出差额。
对于债权人而言,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债务重组方式。与债务人的披露内容相同。②债务重组损失总额。在某些债务重组交易中,债权人可能发生债务重组损失。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披露产生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债务重组的损失金额。③债权转为股权所导致的长期投资增加额及其长期投资占债务人股权的比例。④或有收益。债权人可能有多项债务重组涉及或有收益,企业会计制度仅要求汇总披露或有收益金额,不要求分别披露每项或有收益金额。
(7)非货币性交易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类别,即,企业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以什么资产与什么资产相交换。②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金额,即,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补价、应确认的收益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8)借款费用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披露以下内容:①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金额,即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当期已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的各项借款费用之和,包括应予资本化的利息、折价或进价的摊销、汇兑差额和辅助费用之和。如果企业当期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处于购置或建造过程的固定资产,应当披露这些资产当期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总额。②当期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对此,应注意以下问题:如果当期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固定资产,且各项固定资产适用的资本化率不同,应按固定资产项目分别披露;如果各项固定资产在确定资本化金额时适用的资本化率相同,则可以合并披露。如果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期间长于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期间,且在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各期用于确定资本化金额的资本化率均不相同,应分别各组披露;如果各期计算资本化金额所使用的资本化率相同,则可以合并披露。
(9)租赁的说明
对此,企业需要分别承租人和出租人,并进而分别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分别披露以下内容,
对于承租人而言:①经营租赁: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以后年度将支付的不可撤销经营租赁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额。②融资租赁:每类租入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及账面净值;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以及以后年度将支付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总领。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还是年数总和法。
对于出租人而言:①经营租赁。每类租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面价值。②融资租赁:资产负债表日后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每年将收到的最低租赁收款额及以后年度将收到的最低租赁收款额总额;未实现的融资收益余额;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所采用的方法,如实际利率法、直线法还是年数总和法。
此外对于售后租回交易而言,承租人和出租人还需要披露售后租回合同中规定的、区别于一船租赁交易的条款。
(10)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对此,企业应分别以下情况分别作出说明:①在存在控制关系的情况下,关联方如为企业时,不论他们之间有无交易,都应说明如下事项。企业经济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②在企业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情况下,企业应说明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③关联方交易应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予以说明,类型相同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的情况下可以合并说明。④对于关联方交易价格的确定如果高于或低于一般交易价格的,应说明其价格的公允性。
(11)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
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企业转让、出售重要资产,势必会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及盈利能力,为使投资者、债权人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重要资产的转让及其出售情况的信息。
(12)?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企业合并,是指两家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定程度变为一个企业的行为,其实质是控制,而不是法律主体的解散。如一个或几个企业成为别的企业的子公司;一家企业将其净资产转移给另一家企业;几家企业将其净资产转移给一家新建立的企业;一家企业持有另一家企业的控股权益,均可认为是实施了企业合并。具体来说,企业合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一家企业接纳一家或一家以上的企业加入,加入方解散并取消法人资格,本企业继续存在下去,这种形式属于吸收合并;第二种是企业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企业,原企业各方解散,取消原法人资格,这种形式属于新设合并;第三种是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达到控股比例,原企业保留法人资格,这种形式属于控股合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合并的目的可能有许多种:建立永久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开辟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取得先进的工艺技术、开展多样化经营,等等。企业分立,是指一家企业依法分为两个以上的企业,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以其部分财产和业务另设一个新的企业,原企业保留;二是企业以全部财产分别归入两个以上的新设企业,原企业解散。由于企业合并、分立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因此,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变化情况。
(13)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会计报表由于形式的限制,它只能非常概括地反映各主要项目,至于各项目内部的具体情况及其背景情况,往往难以在表内反映,所以,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提供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通常,会计报表中的重要项目有: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①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及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企业应主要说明坏账的确认标准,以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并重点说明:本年度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计提比例一般超过40%及以上的,下同),应单独说明计提的比例及其理由;以前年度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额或部分收回的,或通过重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应说明其原因,原估计计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计计提比例的合理性;对某些金额较大的应收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或计提坏账比例较低(一般为5%或低于5%)的理由;本年度实际冲销的应收款项及其理由,其中,实际冲销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款项应单独披露。应收款项的披露格式如表5-13。
表5-13应收款项项目明细表
账龄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金额
比例(%)
坏账准备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计
②存货核算方法。企业应主要说明存货分类、取得、发出、计价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以及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的披露格式如表5-14。
表5-14存货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原材料
库存商品
低值易耗品
包装物
---
合计
③投资的核算方法。企业应主要说明当期发生的投资净损益,其中重大的投资净损益项目应单独说明;说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余额,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中属于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投资的部分,应单独说明;说明当年提取的投资损失准备、投资的计价方法、以及短期投资的期末市价;说明投资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还应说明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会计政策的重大差异;说明投资变现及投资收益汇回的重大限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方法、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摊销方法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的披露格式分别如表5-15、表5-16、表5-17、表5-18。
表5-15短期投资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一、股权投资合计
其中:股票投资
二、债券投资
其中:国债投资
其他债券
三、其他投资
合计
表5-16长期投资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一、长期股权投资
其中:对子公司投资
对合营企业投资
对联营企业投资
二、长期债权投资
其中:国债投资
三、其他股权投资
合计
表5-17长期股票投资明细表被投资单位名称
股份类别
股票数量
占被投资单位股权的比例
初始投资成本
表5-18长期债券投资明细表债券种类
面值
年利率
初始投资成本
到期日
本期利息
累计应收或已收利息
④固定资产项目。企业应主要说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和折旧率,如有在建工程转入、出售、置换、抵押和担保等情况的,应明确说明。固定资产的披露格式如表5-19。
表5-19固定资产项目明细表
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余额
一、原价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二、累计折旧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三、固定资产净值合计
其中:房屋、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
⑤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法。对此,企业需要披露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土地使用权,企业还应披露上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无形资产的披露格式如表5-20。
表5-20无形资产项目明细表
种类
实际成本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数
本期转出数
本期摊销数
期末余额
⑥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法
长期待摊费用的披露格式如表5-21。
表5-21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表
种类
期初数
本期增加
本期摊销
期末数
(14)收入。
企业应主要说明当期确认的下列各项收人的金额以及确认收入所采用的会计政策: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本期分期收款确认的收入。
(15)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应主要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如果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应说明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
(16)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
企业应主要说明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本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如发生变更,企业应说明度更的内容和理由。
(17)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64.怎样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和利润实现及分配等情况的综合性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扼要地提供企业和其他单位生产经营、财务活动情况,分析总结经营业绩和存在的不足,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和考核有关单位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资料。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②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③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1)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企业通常需要反映以下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及经营情况;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企业员工的数量和专业素质情况;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及解决方案;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知识产权的有关情况;经营环境的变化;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计划,如生产经营的总目标及措施;开发、在建项目的预期进度;配套资金的筹措计划;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
(2)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主要是指企业本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如,实现的净利润是多少;在利润分配中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各有多少;累计可分配利润有多少;此外,企业还应反映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的情况;等等。如果在本年度内没有发生利润分配情况或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情况,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明确说明。企业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情况,对于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所以,需要企业披露有关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方面的信息。
(3)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主要反映年度内企业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构成项目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这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六篇--用账篇(二)
8.怎样进行会计报表的横向分析?
会计报表的横向分析,也称水平分析,是将连续数期报表中的相应项目增减情况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横向比较,即将最后一期财务报表中某一项或几项数据与前一期或前几期报表中的相应项目进行对应比较,将其增减额列示出来,同时计算出增减的百分比。如果比较两期的报表,则将较前一期报表的数据作为基数。如果比较三期以上的报表,则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种,以最早一期报表数字作基数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称为定比法。第二种,将每一期报表的有关数据分别与其前一期报表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这种方法称为环比法。
例:表6-1是某公司的利润表。按此表数据编制的比较损益表(变动差额和百分比报表)(环比法)见表6-2。
表6-1利润表
××公司单位:万元
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销售收入
2850
3135
3323
3389
减:销售成本
1425
1581
11685
1966
销售毛利
1425
15544
1638
1423
减:期间费用
400
430
600
520
营业利润
1025
1124
1038
903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
75
65
117
67
税前利润
11100
1189
1155
970
减:所得税
363
392
381
320
净利润
737
797
774
65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263
557
875
1185
可供分配利润
1000
1354
16449
1835
减:提取公积金
74
80
77
65
应付股利
369
399
387
325
年末未分配利润
557
875
1185
1445
表6-2比较损益表
(变动差额和百分比报表)
项? 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差额
%
差额
%
差额
%
销售收入
285
10
188
6
66
2
减:销售成本
156
11
104
5
281
17
销售毛利
129
9
84
7
-215
-13
减:期间费用
30
8
170
40
-80
-13
营业利润
99
10
-86
-8
-135
-13
加:营业外收支净额
-10
-13
52
80
-50
-43
税前利润
89
8
-34
-3
-185
-16
减:所得税
29
8
-11
-3
-61
-16
净利润
60
8
-23
-3
-124
-16
注:表中的数据是这样计算得出的,
变动差额=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变动百分比=变动差额÷上期金额
通过表6-1、表6-2可以看出:①销售收入的增长越来越慢;②销售成本的增长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③2001年毛利的下降速度很快,应查明2001年度销售成本上升17%的具体原因;④期间费用的趋势是增长,2001年得到控制;⑤除2000年外,营业外损益基本稳定;⑥净利润趋势下降。
因此,可以认为该企业盈利能力在下降,主要原因是销售成本大幅升高。会计报表的横向分析可以通过采用上述方法编制比较财务报表来进行。在编制比较报表时,如有三期或更多期的报表数据参加比较,则必须注明比较的基年数,因为选择不同年份作基数年会得到不同的增减金额和百分比。
9.怎样进行会计报表的纵向分析?
将同一报表中的各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趋势分析法,叫做纵向分析法。纵向分析同样是通过编制比较报表进行的,与横向分析不同的是,参加比较的各项目是同一报表中的项目,因而这一种比较报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纵向比较”;同时,在编制纵向的比较报表时,一般选定报表中的某一项目作为基数,其他各项的变化都以该项目与基数相比的百分比表示,所以,这种报表又称“共同比财务报表”。如在纵向的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各项目都以该项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而每一负债项目和业主权益项目都分别以其在权益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
10.怎样进行会计报表的趋势分析?
所谓趋势分析是通过对比分析数期财务报表中的相应数据,从而揭示企业财务发展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变化趋势。按其具体做法不同可分为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方法。
11.怎样进行财务比率分析?
所谓财务比率分析是将同一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比率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获力能力、偿债能力等。比率分析的结果是得到两类数据之间的比率,这种比率可以直接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比率分析所运用的指标种类很多,报表使用者普遍关注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变现能力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商品存货分析;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比率分析;业主权益与负债总额的比率分析。变现力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作为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尺度。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主要包括:销货净额与资产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资本)报酬率;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普通股每股收益额;股利报酬率;市价——收益比率等。
12.如果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所谓现金流量表分析,是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情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报表分析一般包括静态的结构百分比分析、动态的变动趋势分析以及财务比率分析等内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百分比分析
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来自哪些方面,用往哪些方面,其现金余额是如何构成的,各占总量的百分数为多少,这就是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分析。通过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分析,报表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回答企业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于何处、余额结构如何。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金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构成。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可以分为现金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结余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①收入结构分析。现金收入构成是反映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如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收入、筹资活动现金收入等在全部现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收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明确现金究竟来自何方,要增加现金收入主要依靠什么。
②支出结构分析。现金支出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现金支出占企业当期全部现金支出的百分比,它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用在哪些方面。
③余额结构分析。现金余额结构分析是指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其现金的收支净额占全部现金余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企业的现金爷额是如何构成的。
(2)变动趋势分析
企业的现金收入、支出以及结余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其变动趋势如何,这种趋势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这就是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变动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有关项目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变动是有利还是不利,并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变动趋势分析通常采用编制历年会计报表方法,将连续多年的报表,至少是最近2、3年甚至5-10年的会计报表并列在一起加以分析、以观察变化趋势。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这样分析比单看一个报告期的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信息,有利于分析变化的趋势。
(3)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将报表中具备相互关系的项目相比较,计算出一系列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投资能力、现金支付能力等财务比率。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又可分为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比率分析。
①偿债能力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A.现金比率:所谓现金比率就是指企业的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
其中,现金余额是指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现金的数饿,它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期末余额”项目查到;流动负债是指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各项流动负债的总额,它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数来查到。
例:某企业2000年末流动负债为1000万,现金余额为200万,则现金比率为:现金比率=200/1000=0.20
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现金比率对于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流动负债不同于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起码也得一年后偿还,企业有较充裕的时间筹集资金,以还本付息;而流动负债期限很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现金储备,等到债务到期时,临时筹资去偿还债务,就容易出问题。
对于债权人来说,现金比率总是越高越好。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能力越强,现金比率越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现金比率达到1,即现金余额等于或大于流动负债总额,那就是说,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如存货、应收帐款等,光靠手中的现金足以偿还流动负债。对于债权人来说,这是最安全的。
而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即其变现能力)和其盈利能力成反比,流动性越差的盈利能力越强,而流动性越好的其盈利能力越弱。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现金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同时也是盈利能力最低的资产。保持过高的现金比率,就会使资产过多的停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企业来讲,不应该保持太高的现金比率。分析该比率可以结合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并进行分析。
B.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年敬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可以利用该比率反映企业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企业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固然可以通过出售投资,长期资产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以及筹借现金来进行,但最安全而且规范的方法,仍然是利用企业的经营活动取得现金净流入,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C.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全部债务的比率,使用该比率,可以反映该企业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也是一个较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负债总额
例:某公司98年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1000万,年末流动负债为500万,长期负债为1500万,则,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1000/(500+1500)=0.5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1000/500=2
该比率越大,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②支付能力分析。支付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其它各项开支,如购买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商品等货物的支出,支付职工工资的支出,支付税金的支出,支付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支付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支出,支付投资者股利的支出等等的能力。
通常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A.普通股每股净现金流量。该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之比。用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普通股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一般来说,该值越大,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及资本支出能力越强。
B.支付现金股利的净现金流量。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年度内使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支付现金股利的经营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该比率越大,则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13.怎样整理会计档案?
对会计档案进行整理是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存、利用会计档案的前提,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做好。
(1)会计凭证的整理。会计凭证是会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凭证的整理、装订、保管都有明确的要求。会计凭证要做到装订整齐、完整、牢固,妥善保管,便于查阅。整理会计凭证,首先,要把所有应归档的会计凭证收集齐全,并根据记账凭证分类。记账凭证一般分为现金收、付款凭证,银行收、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共三类五种。根据不同的种类,按时间或按顺序号逐张排放好。其次,整理记账凭证的附件,剔除不属于会计档案范围和没有必要归档的一些资料,补充遗漏的必不可少的核算资料。再次,清除订书针、曲别针等金属物。最后,将记账凭证按适当厚度分成若干本。将会计凭证整理好后,应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会计凭证的装订工作。
(2)会计凭证的归档。首先,要认真填好会计凭证的封面。封面各记事栏是事后查账和查证有关事项的最基础的索引和凭证。其次,填好卷脊上的项目。卷脊上一般应写上“×年×月凭证”和案卷号。再次,将装订好的凭证入盒,由专人负责保管。
(3)会计账簿的整理。年度终了,各种账簿(包括仓库的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的明细分类账)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整理。首先,将活页账按页码顺序排好,加封面后装订成本。然后,将各种账簿按照会计科目顺序排列,据以逐本登记会计档案(会计账簿)封面。会计账簿封面的有关内容要写全。
(4)会计报表的整理。会计报表一般在年度终了后,由专人(一般是主管报表的人员或财会机构负责人)统一收集、整理、装订,并立卷归档。平时,月(季)度报表,由主管人员负责保存。年终,将全年会计报表,按时间顺序整理装订成册,登记会计档案(会计报表)目录,逐项写明报表名称、页数、归档日期等。经会计机构负责人审核、盖章后,由主管报表人员负责装盒归档。
(5)其他会计资料的整理。其他财会资料,包括年(季)度成本、利润计划、月度财务收支计划、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工资计算表及一些重要的经济合同,也应随同正式会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但是,这部分资料不全部移交档案部门,有的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由财会部门保存。这就需要认真筛选,把收集起来的这些资料,逐件进行鉴别,将需移交档案部门保管存放的,按要求另行组卷装订,而后移交档案部门。会计档案的整理要规范化。封面、盒、袋要按统一的尺寸、规格制作,卷脊、封面的内容要按统一的项目印制、填写。要做到收集按范围,整理按规范,装订按标准。
14.怎样保管会计档案?
要保管好会计档案,首先要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安全,是指会计档案完好无损,做到不丢失,不破损,不被虫蛀等。安全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的保存、保护责任制,检查、监督方面的制度。保密,是指会计档案的信息不能超过规定传递的范围。保密制度,包括接受会计档案信息的范围、对象,利用会计档案时保密的程序、方法,以及各环节保密的责任等。其次要严格执行检查、保管制度。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会计档案。有关单位、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会计档案的保存情况,要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技术方法处理档案保存中的问题。单位合并和建设项目竣工后的会计档案,应随同单位的全部档案一并移交上级指定的单位,并按照规定编制移交清册,办理交接手续。省级以上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在本单位保存20年后,省辖市(地)和县以下机关应将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在本单位保管20年后,连同案卷目录(一式三份)和有关的检索工具及参考资料,一同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
15.怎样利用会计档案?
保存会计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利用工作。调阅会计档案应履行登记手续,一般应在档案室查阅。外单位借阅档案,原件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在指定的地点查阅,归还时要清点。查阅会计档案人员,不许在会计档案上作任何记录、勾、划和涂改,更不能抽撤单据,违者应视情节轻重,进行严肃处理。
16.怎样鉴定和销毁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档案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会计档案是否达到保存期限,其中还有没有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有没有涉及到林地、房产的产权转让契约、证券、图纸、有关货币收支的凭证,精简下放、退职还乡、公私伤亡、落实政策和救济补助的支付凭证,供给制改薪俸制、工分制改为工资制的凭证,涉及外事的凭证,以及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原始凭证。如有上述情形的会计档案,均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确无保管之必要时再销毁。建设单位对于建设时间较长而又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的会计档案,不能销毁。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是:首先,销毁会计档案要填制“会计档案销毁目录”,将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的“案卷标题、起止日期、目录号、案卷号、原凭证号、卷内文件张数”逐项登记后,交档案部门编入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按规定保存。其次,要根据审批程序审批。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销毁会计档案应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国有企业经本企业领导批准后销毁。再次,要按规定监销。各单位在按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档案部门和财务会计部门派人员监销;各级主管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有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人监销;各级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同级审计部门派人监销。监销人员要认真负责,在销毁会计档案以前要认真清点核对,销毁时要防止泄密、丢失。销毁后,档案部门、财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监销人员要在会计档案销毁目录封面上签字盖章,归档保存,并将监销情况书面报告本单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