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重点:电流、电压(电位)、功率;
欧姆定律;
电压源、电流源;
参考方向(关联、非关联);
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
实际电源的变换;
电阻串并联 Y←→ △ 变换)
1.1 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3 电阻元件
1.4 电源元件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7 实际电源模型
0)( tu
+ u
1
-
①
②
③
④
+
u
2
-
+
u
6
-
-
u
4
+
+ u
5
-
+ u
3
-
1 2 3 4 0
5 6 3 4 0
5 2 3 4 0
5 1 0
6 2 0
u u u u
u u u u
u u u
uu
uu
Ⅰ
Ⅱ
Ⅲ
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
i
1
i
4
i
3
i
2
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
2?
4?
3?
6?
o
o
电阻串并联 Y←→ △ 变换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电阻电路如图所示,求网络
N吸收的功率。
2.1 受控源
2.2 支路电流法
2.3 节点电压法
2.4 网孔电流法
2.5 叠加定理
2.6 等效电源定理
2.7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计算第 2章 电阻电路分析重点,1、能熟练、淮确地用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建立电路方程。 2、利用叠加定理、
戴维南(诺顿)定理求解电路。
3、等效电阻(含受控源)
33333232131
22323222121
11313212111
s
s
s
IuGuGuG
IuGuGuG
IuGuGuG
节点电压法
1 2 3
4
一般情况:
G11un1+G12un2+…+G 1,n-1un,n-1=iS11
G21un1+G22un2+…+G 2,n-1un,n-1=iS22
Gn-1,1un1+Gn-1,2un2+…+G n-1,nun,n-1=iSn-1,n-1
其中 Gii — 自电导,等于接在节点 i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包括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 总为 正 。
iSii — 流入节点 i的所有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包括由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的电流源 )。
Gij = Gji— 互电导,等于接在节点 i与节点 j之间的所支路的电导之和,并冠以 负 号 。
33333322311
22233222211
11133122111
Smmm
Smmm
Smmm
uRiRiRi
uRiRiRi
uRiRiRi
网孔电流法
S m mmmmmmmmm
Smmmm
Smmmmm
uRiRiRi
uRiRiRi
uRiRiRi
2211
2223222211
111122111
推广:对有 m个网孔的平面电路,有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
结论:自阻总是正的;当所有回路的假定 绕行方向一致
(同顺时针或同逆时针)时,互阻全部为负值 ;如果 绕行方向不一致,由在共有支路上 参考方向 是否相同而定,方向 相同时为正,方向 相反时为负 。
列网孔 /回路电流方程列出图所示含有受控源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及回路电流方程。
求等效电阻求电流 i
3.1 动态元件
3.2 电路变量初始值的计算
3.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5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重点:初始条件的计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动态电路分析求初值电路原己稳定,t= 0时开关闭合,求 uc(t),i1(t)。
欧姆定律;
电压源、电流源;
参考方向(关联、非关联);
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
实际电源的变换;
电阻串并联 Y←→ △ 变换)
1.1 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
1.3 电阻元件
1.4 电源元件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7 实际电源模型
0)( tu
+ u
1
-
①
②
③
④
+
u
2
-
+
u
6
-
-
u
4
+
+ u
5
-
+ u
3
-
1 2 3 4 0
5 6 3 4 0
5 2 3 4 0
5 1 0
6 2 0
u u u u
u u u u
u u u
uu
uu
Ⅰ
Ⅱ
Ⅲ
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
i
1
i
4
i
3
i
2
基尔霍夫定律( KCL,KVL)
2?
4?
3?
6?
o
o
电阻串并联 Y←→ △ 变换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电阻电路如图所示,求网络
N吸收的功率。
2.1 受控源
2.2 支路电流法
2.3 节点电压法
2.4 网孔电流法
2.5 叠加定理
2.6 等效电源定理
2.7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计算第 2章 电阻电路分析重点,1、能熟练、淮确地用节点分析法和网孔分析法建立电路方程。 2、利用叠加定理、
戴维南(诺顿)定理求解电路。
3、等效电阻(含受控源)
33333232131
22323222121
11313212111
s
s
s
IuGuGuG
IuGuGuG
IuGuGuG
节点电压法
1 2 3
4
一般情况:
G11un1+G12un2+…+G 1,n-1un,n-1=iS11
G21un1+G22un2+…+G 2,n-1un,n-1=iS22
Gn-1,1un1+Gn-1,2un2+…+G n-1,nun,n-1=iSn-1,n-1
其中 Gii — 自电导,等于接在节点 i上所有支路的电导之和 (包括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 总为 正 。
iSii — 流入节点 i的所有电流源电流的代数和 (包括由 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等效的电流源 )。
Gij = Gji— 互电导,等于接在节点 i与节点 j之间的所支路的电导之和,并冠以 负 号 。
33333322311
22233222211
11133122111
Smmm
Smmm
Smmm
uRiRiRi
uRiRiRi
uRiRiRi
网孔电流法
S m mmmmmmmmm
Smmmm
Smmmmm
uRiRiRi
uRiRiRi
uRiRiRi
2211
2223222211
111122111
推广:对有 m个网孔的平面电路,有网孔电流方程的一般形式:
结论:自阻总是正的;当所有回路的假定 绕行方向一致
(同顺时针或同逆时针)时,互阻全部为负值 ;如果 绕行方向不一致,由在共有支路上 参考方向 是否相同而定,方向 相同时为正,方向 相反时为负 。
列网孔 /回路电流方程列出图所示含有受控源电路的结点电压方程及回路电流方程。
求等效电阻求电流 i
3.1 动态元件
3.2 电路变量初始值的计算
3.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4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3.5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重点:初始条件的计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动态电路分析求初值电路原己稳定,t= 0时开关闭合,求 uc(t),i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