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复习内容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需求与供给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四、生产成本理论
五、市场理论
六、生产要素需求
七、外部性
八、国民收入核算
九、宏观政策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基本矛盾是西方经济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欲望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性
3、选择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根据其研究的不同的具体领域、对象及角度,把有关经济问题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达到充分利用。
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 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二、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预期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二)供给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和劳务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的价格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预期
6.政府税收与政府补贴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三)弹性与总收益
TR=PQ
△ TR = △ P? Q( 1–│Ed│)
当 Ed < 1时,P↑→ △ TR > 0 → TR↑
P↓→ △ TR < 0 → TR↓
当 Ed > 1时,P↓ → △ TR > 0 → TR↑
P↑ → △ TR < 0 → TR↓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把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水的杯数 总效用 边际效用
0 0 0
1 12 12
2 18 6
3 21 3
4 22 1
5 22 0
6 20 -2
7 16 -4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几乎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或劳务的消费行为之中,当然,
也会出现例外情形一种是,嗜好成癖,;
一种是,配套成龙,。前者如具有,海量,的饮者,可能要在三杯下肚后,才能品尝出美酒的香醇来;后者如集邮爱好者,当他打算配备一套美国总统肖像邮票时,越接近成套,所获得的满足越大。这些例外情形,在理论分析中,将予以排除。
(二)消费者均衡所谓 消费者均衡 就是指消费者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满意的消费组合。
(三)价格效应当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这里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四、生产成本理论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定义
1、总产量 TPL,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2、平均产量 APL,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3、边际产量 MPL,指增加或减少 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公式根据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概念 。
1,总产量 ( TPL)
),( KLfQ?
),( KLfQTP L
2、平均产量( APL)
L
KLf
L
TPAP L
L
),(
3、边际产量( MPL)
若生产函数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TP = 9L +3L2-L3
AP = TP/L = 9+3L-L2
MP = d(TP)/dL =9+6L-3L2
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变化曲线
(二)边际与平均的关系
1、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五、市场理论
(一)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评价根据对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均衡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下的经济是最有效率的,在这一条件下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率的利用,消费者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商品。这就是亚当 ·斯密所谓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把整个社会生产组织起来,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消费者最优,对厂商最优。
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其缺点,这就在于:
第一,各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第二,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
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不利于技术发展。
第四,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完全竞争市场是理论上的抽象,在现实中只能说那个市场接近或远离完全竞争市场,而且,一般来说,
竞争也必然引起垄断。
(二)价格歧视 ——差别价格又称价格差异,指厂商销售同一产品时索取不同的价格,而且价格的差异 并不反映成本的差异 。
条件:
1、各个市场是相互分离的 (产品不能在分市场中流动 ) ;
2、各个市场都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存在消费者剩余,不同的消费者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 ) 。
价格歧视等级
1、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个消费者购进每单位商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保留价格)来确定不同的售价。也就是说,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商品量,而且这些价格可以因人而异。
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不同的购买数量采取不同的价格。即是说,垄断厂商把商品需求按购买量分成几组,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组别的商品,但是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人支付相同的价格。
第二级价格歧视成功的条件是消费者不可能再出售已折价的商品。
3,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也就是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这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企业根据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价格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里的不同市场不仅指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市场,而且指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产品用途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市场。
(四)卡特尔占据同一市场的少数几家厂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在一定情况下,往往会达成协议,这样卡特尔就形成了。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产品价格,
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
指一个行业里的几个寡头公开勾结,就产品的价格、产量、销售地、利润分配等公开而正式地签定协议,大家都遵守该协议。
卡特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减少不确定性、阻止新企业进入等。
卡特尔统一定价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组织利润最大,∑MR=∑MC
卡特尔利润分配的原则是使每个成员的 MC
相等。
卡特尔组织具有不稳定性。
六、生产要素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 派生的 需求。
派生需求 ——也称为引致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联合的 需求。
联合需求( joint demand)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
综合作用。
由于生产要素联合需求的特点,使得厂商必须权衡使用哪种要素组合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 。 因此,
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要素的价格,也同时取决于其它要素价格的影响 。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一样,也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由于生产要素需求的派生性和联合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远比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要复杂,它同时受到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双重影响。
七、外部性当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效应扩散或波及到当事人之外时,就出现外部经济效果,即外部性,也可称为外部效应。
外部性有两种:一种是正外部性,是好的积极的影响;另一种是负外部性,是坏的消极的影响。
由于外部性中某一商品的有益或有害影响,市场价格不能被正常反映出来。这种定价制度的缺陷,会使经济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状态。价格扭曲,信息传递失真,
会造成经济效率损失。这样,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生产可能不足,而有负外部性的商品生产可能过多。
八、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将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来衡量和表现。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和体系就称为国民收入核算。
(二)正确理解 GDP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3,国内生产总值在计量上只计算最终产品
4,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
5,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三) GNP与 GDP
GDP与 GNP关系
A B
AB
A是 GDP,B是 GNP
B-AB是常住人口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A-AB是国外要素从本国得到的收入九、宏观政策
(一)货币政策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 和信用条件来影响均衡产出水平 实现一定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及其手段货币政策的实施仍是,逆经济风向而行事”
按政策实施取向分: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 Ms—— 降低 r—— 扩大信贷
(用于经济萧条)
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 Ms—— 提高 r—— 抑制投资
(用于经济过热)
公开市场业务按政策工具分,有三种 再贴现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
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由专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决策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买进债券 ——债券价格上升 ——利率下降社会上存留的货币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卖出债券 ——债券价格下降 ——利率上升社会上存留的货币减少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变动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增加 ——
货币供给量上升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减少 ——
货币供给量降低
变动法定准备率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准备率 ——乘数上升 ——货币供给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准备率 ——乘数下降 ——货币供给减少此外,央行利用货币管理与政策制定特权运用其它方式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主要有:
道义劝说;严格或放宽信贷条件;贴息配额。
(二) 银行体系的构成主要由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构成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进行最终控制的机构。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办理活期存款和主要为大部分工商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的金融组织 。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需求与供给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四、生产成本理论
五、市场理论
六、生产要素需求
七、外部性
八、国民收入核算
九、宏观政策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基本矛盾是西方经济学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欲望的无限性
2、资源的稀缺性
3、选择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根据其研究的不同的具体领域、对象及角度,把有关经济问题的全部内容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种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达到充分利用。
区别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1、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 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 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 总量分析二、需求与供给
(一)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预期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二)供给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产品和劳务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生产要素的价格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预期
6.政府税收与政府补贴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三)弹性与总收益
TR=PQ
△ TR = △ P? Q( 1–│Ed│)
当 Ed < 1时,P↑→ △ TR > 0 → TR↑
P↓→ △ TR < 0 → TR↓
当 Ed > 1时,P↓ → △ TR > 0 → TR↑
P↑ → △ TR < 0 → TR↓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把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水的杯数 总效用 边际效用
0 0 0
1 12 12
2 18 6
3 21 3
4 22 1
5 22 0
6 20 -2
7 16 -4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几乎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或劳务的消费行为之中,当然,
也会出现例外情形一种是,嗜好成癖,;
一种是,配套成龙,。前者如具有,海量,的饮者,可能要在三杯下肚后,才能品尝出美酒的香醇来;后者如集邮爱好者,当他打算配备一套美国总统肖像邮票时,越接近成套,所获得的满足越大。这些例外情形,在理论分析中,将予以排除。
(二)消费者均衡所谓 消费者均衡 就是指消费者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满意的消费组合。
(三)价格效应当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一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这里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被定义为效用水平的变化。二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都会改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 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 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四、生产成本理论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定义
1、总产量 TPL,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2、平均产量 APL,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3、边际产量 MPL,指增加或减少 1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公式根据短期生产函数,可以得到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概念 。
1,总产量 ( TPL)
),( KLfQ?
),( KLfQTP L
2、平均产量( APL)
L
KLf
L
TPAP L
L
),(
3、边际产量( MPL)
若生产函数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为:
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TP = 9L +3L2-L3
AP = TP/L = 9+3L-L2
MP = d(TP)/dL =9+6L-3L2
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变化曲线
(二)边际与平均的关系
1、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五、市场理论
(一)完全自由竞争市场的评价根据对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均衡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下的经济是最有效率的,在这一条件下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和最有效率的利用,消费者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买商品。这就是亚当 ·斯密所谓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把整个社会生产组织起来,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消费者最优,对厂商最优。
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完全竞争市场也有其缺点,这就在于:
第一,各厂商的平均成本最低并不一定是社会成本最低。
第二,产品无差别,这样,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第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这样,
他们就没有能力去实现重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而不利于技术发展。
第四,在实际中完全竞争的情况是很少的,完全竞争市场是理论上的抽象,在现实中只能说那个市场接近或远离完全竞争市场,而且,一般来说,
竞争也必然引起垄断。
(二)价格歧视 ——差别价格又称价格差异,指厂商销售同一产品时索取不同的价格,而且价格的差异 并不反映成本的差异 。
条件:
1、各个市场是相互分离的 (产品不能在分市场中流动 ) ;
2、各个市场都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存在消费者剩余,不同的消费者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 ) 。
价格歧视等级
1、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每个消费者购进每单位商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保留价格)来确定不同的售价。也就是说,垄断厂商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单位的商品量,而且这些价格可以因人而异。
2,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不同的购买数量采取不同的价格。即是说,垄断厂商把商品需求按购买量分成几组,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不同组别的商品,但是每个购买相同数量的人支付相同的价格。
第二级价格歧视成功的条件是消费者不可能再出售已折价的商品。
3,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也就是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按不同的价格出售产品,这是最常见的价格歧视,企业根据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的价格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里的不同市场不仅指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市场,而且指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产品用途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市场。
(四)卡特尔占据同一市场的少数几家厂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在一定情况下,往往会达成协议,这样卡特尔就形成了。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产品价格,
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
指一个行业里的几个寡头公开勾结,就产品的价格、产量、销售地、利润分配等公开而正式地签定协议,大家都遵守该协议。
卡特尔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减少不确定性、阻止新企业进入等。
卡特尔统一定价的原则是使整个卡特尔组织利润最大,∑MR=∑MC
卡特尔利润分配的原则是使每个成员的 MC
相等。
卡特尔组织具有不稳定性。
六、生产要素需求
第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 派生的 需求。
派生需求 ——也称为引致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联合的 需求。
联合需求( joint demand)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
综合作用。
由于生产要素联合需求的特点,使得厂商必须权衡使用哪种要素组合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 。 因此,
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要素的价格,也同时取决于其它要素价格的影响 。
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一样,也具有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由于生产要素需求的派生性和联合性,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远比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要复杂,它同时受到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双重影响。
七、外部性当某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效应扩散或波及到当事人之外时,就出现外部经济效果,即外部性,也可称为外部效应。
外部性有两种:一种是正外部性,是好的积极的影响;另一种是负外部性,是坏的消极的影响。
由于外部性中某一商品的有益或有害影响,市场价格不能被正常反映出来。这种定价制度的缺陷,会使经济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状态。价格扭曲,信息传递失真,
会造成经济效率损失。这样,具有正外部性的商品生产可能不足,而有负外部性的商品生产可能过多。
八、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将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而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靠国民收入来衡量和表现。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和体系就称为国民收入核算。
(二)正确理解 GDP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
3,国内生产总值在计量上只计算最终产品
4,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
5,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三) GNP与 GDP
GDP与 GNP关系
A B
AB
A是 GDP,B是 GNP
B-AB是常住人口从国外得到的收入
A-AB是国外要素从本国得到的收入九、宏观政策
(一)货币政策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 和信用条件来影响均衡产出水平 实现一定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及其手段货币政策的实施仍是,逆经济风向而行事”
按政策实施取向分: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 Ms—— 降低 r—— 扩大信贷
(用于经济萧条)
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 Ms—— 提高 r—— 抑制投资
(用于经济过热)
公开市场业务按政策工具分,有三种 再贴现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总需求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
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由专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决策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买进债券 ——债券价格上升 ——利率下降社会上存留的货币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卖出债券 ——债券价格下降 ——利率上升社会上存留的货币减少
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变动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增加 ——
货币供给量上升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减少 ——
货币供给量降低
变动法定准备率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准备率 ——乘数上升 ——货币供给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准备率 ——乘数下降 ——货币供给减少此外,央行利用货币管理与政策制定特权运用其它方式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主要有:
道义劝说;严格或放宽信贷条件;贴息配额。
(二) 银行体系的构成主要由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构成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进行最终控制的机构。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2、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办理活期存款和主要为大部分工商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的金融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