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预习思考题]
1、使用螺旋测微器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棘轮如何使用?螺旋测微器用毕还回盒内时要作何处理?
答:使用螺旋测微器测物时,手要握螺旋测微器的绝热板部分,手上不能有汗渍;被测物接触测砧之前,应旋转棘轮,切不可拧微分套筒,否则会损伤测砧,测值也不准确。砧台夹住被测物时,听到棘轮发出“咯咯”声响,立刻停止旋转。螺旋测微器还回盒内时,要将微分筒退旋几转,使砧台间留有一定空隙,避免热胀使螺杆变形。
2、公式 Y= 中哪几个量是待测量?关键是测准哪几个量?这些量都是长度量,却使用了不同的量具和方法,这是根据什么考虑的?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公式中有L、R、d、b、Δn等五个待测量。测准Δn和d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由Y的不确定度传播公式:
可知,Y的不确定度是各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的总和,因而,一般考虑各量的不确定度按等影响原则分配,即每个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按照不确定度的合理分配来确定每个长度量用什么测量工具。在测量中,过高地追求某一两个量的精确度,对最后合成不确定度的影响并不大,因而无意义。比如L和R都大于50cm,用米尺测量完全能满足要求,不必考虑选用精确度更高的仪器。公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有三:① 加负荷不能超过钢丝的弹性限度;② 光杠杆偏角θ应很小,即外力F不能过大;③ 望远镜光轴水平,反射镜与标尺垂直于光轴。
[实验后思考题]
1、根据Y的不确定度公式,分析哪个量的测量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量的测量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因此测此二量尤应精细。
2、可否用作图法求钢丝的杨氏模量,如何作图?
答:本实验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也可以算出杨氏模量。由公式
Y=可得,F= Y△n=KY△n。式中K=可视为常数。以荷重F为纵坐标,与之相应的ni为横坐标作图。由上式可见该图为一直线。从图上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计算出杨氏模量。
3、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变化的灵敏度?这种灵敏度是否越高越好?
答:由Δn= ΔL可知,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适当改变R和b,可以增加放大倍数,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但这种灵敏度并非越高越好;因为ΔL=Δn成立的条件是平面镜的转角θ很小(θ≤2.5°),否则tg2θ≠2θ。要使θ≤2.5°,必须使b≥ 4cm,这样tg2θ≈2θ引起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而b尽量大可以减小这种误差。如果通过减小b来增加放大倍数将引起较大误差。
[预习思考题]
1、使用螺旋测微器的注意事项是什么?棘轮如何使用?螺旋测微器用毕还回盒内时要作何处理?
答:使用螺旋测微器测物时,手要握螺旋测微器的绝热板部分,手上不能有汗渍;被测物接触测砧之前,应旋转棘轮,切不可拧微分套筒,否则会损伤测砧,测值也不准确。砧台夹住被测物时,听到棘轮发出“咯咯”声响,立刻停止旋转。螺旋测微器还回盒内时,要将微分筒退旋几转,使砧台间留有一定空隙,避免热胀使螺杆变形。
2、公式 Y= 中哪几个量是待测量?关键是测准哪几个量?这些量都是长度量,却使用了不同的量具和方法,这是根据什么考虑的?此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公式中有L、R、d、b、Δn等五个待测量。测准Δn和d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由Y的不确定度传播公式:
可知,Y的不确定度是各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的总和,因而,一般考虑各量的不确定度按等影响原则分配,即每个直接测得量的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贡献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按照不确定度的合理分配来确定每个长度量用什么测量工具。在测量中,过高地追求某一两个量的精确度,对最后合成不确定度的影响并不大,因而无意义。比如L和R都大于50cm,用米尺测量完全能满足要求,不必考虑选用精确度更高的仪器。公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有三:① 加负荷不能超过钢丝的弹性限度;② 光杠杆偏角θ应很小,即外力F不能过大;③ 望远镜光轴水平,反射镜与标尺垂直于光轴。
[实验后思考题]
1、根据Y的不确定度公式,分析哪个量的测量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
量的测量对Y的测量结果影响最大,因此测此二量尤应精细。
2、可否用作图法求钢丝的杨氏模量,如何作图?
答:本实验不用逐差法,而用作图法处理数据,也可以算出杨氏模量。由公式
Y=可得,F= Y△n=KY△n。式中K=可视为常数。以荷重F为纵坐标,与之相应的ni为横坐标作图。由上式可见该图为一直线。从图上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可计算出杨氏模量。
3、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变化的灵敏度?这种灵敏度是否越高越好?
答:由Δn= ΔL可知,为光杠杆的放大倍率。适当改变R和b,可以增加放大倍数,提高光杠杆的灵敏度,但这种灵敏度并非越高越好;因为ΔL=Δn成立的条件是平面镜的转角θ很小(θ≤2.5°),否则tg2θ≠2θ。要使θ≤2.5°,必须使b≥ 4cm,这样tg2θ≈2θ引起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而b尽量大可以减小这种误差。如果通过减小b来增加放大倍数将引起较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