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蕨类植物
Pteridophyta
第一节 维管植物
维管系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
维管植物 — 具维管系统的植物
中柱类型:
原生中柱(单中柱 — 星状中柱 — 编织中柱)
管状中柱(外韧管状中柱 — 双韧管状中柱)
网状中柱
真中柱
散生中柱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A.不同于苔藓植物,
( 1)、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
( 2)、具根、茎、叶的分化
( 3)、有较原始的维管组织
B.与苔藓相同点,
( 1)、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
( 2)、无性生殖产生孢子
( 3)、有性生殖具精子器和颈卵器
C.与种子植物的不同点,产生孢子、不产生种子
D.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均不相同点,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一、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一)、孢子体(大都为多年生草本)
1.根,不定根(原始种类仅具假根)
2.茎,多数为根状茎(直立、横走或斜生)(少数为其他类型或地上茎)
木质部:主为管胞,少数具导管
韧皮部:筛胞、筛管及韧皮薄壁组织
3.叶
按大小分 小型叶:无叶隙和叶柄,仅单一不分枝叶脉
大型叶:有叶柄和维管束,叶脉多分枝
按功能分 营养叶或不育叶
孢子叶或能育叶
按形态分 同型叶
异型叶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4.孢子囊
分 孢子叶穗 (或孢子叶球),一叶一囊,如石松
孢子囊穗,一叶多囊,如紫箕
孢子囊群 (或孢子囊堆),囊托上生囊群,如蕨
孢子囊果 (又称孢子荚),水生蕨类
5.孢子 孢子同型(多数)
孢子异型(卷柏,少数水生蕨类)
两面型孢子
四面型孢子
(二)、配子体(又称原叶体)
形态,多数为绿色,具背、腹分化的叶状体(少数原始种类为块状或圆柱状体)
构造,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并具假根,能独立生活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二、生活史孢子体 孢子囊 孢子母细胞 孢子 配子体
幼孢子体 胚 合子 精子 精子器
×
卵 颈卵器三,生境、习性
1.喜阴湿,温暖,除海洋和沙漠外,广布
2.大都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水生或亚水生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四,分类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水韭亚门 Isoephytina
蕨类植物门 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Pteridophyta 楔叶亚门 Sphenophytina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第三节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一,亚门特征
1.孢子体有根茎叶分化
2.茎:二叉分枝,原生中柱,木质部外始式
3.叶:小型叶,仅 1条叶脉,无叶隙存在,有些具叶舌
4.孢子囊生叶腋处,形成孢子叶穗
5.孢子同型或异型
6.配子体两性或单性第三节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二、分类
石松目 卷柏目
根 无根托 有根托
茎 辐射对称 有背腹之分
叶 叶同型、少二型,叶二型,
钻形或披针形,通常鳞片形,
螺旋状排列,为二列式 (即四行) 排列
不具叶舌,具叶舌
孢子囊 同型 二型第三节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一)、石松目 石松科
石杉科
常见,石松科
( 1),石松 (药名:伸筋草)(石松的孢子黄色,称石松粉,为冶金工业上优良脱模剂。茎、叶入药,有活经络的功效)
我省仅石松 1种,只具 1变型(颈直树状石松)
( 2),地刷子石松
( 3),灯笼草
石杉科,
( 1),蛇足石杉 (千层塔)
( 2),黄山石杉第三节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二)、卷柏目 我国 50种,我省 14种(全世界约 700种)
仅一科一属
常见,
( 1),卷柏 (又称还魂草),具止血功能(吐血、
血崩、脱肛)
( 2),中华卷柏
( 3),江南卷柏
( 4),伏地卷柏
( 5),翠云草第四节 水韭亚门 Isoephytina
仅 1科,1属
全世界约 70余种,我国有 3种
水韭属 特征要点,
1.孢子体似韭菜或禾秧
2.茎短块状,下部具三纵沟,沟内生不定根
3.叶细长丛生,略扁圆。螺旋状紧密排列
4.孢子囊生于孢子叶叶舌下方的一个特殊的凹穴中
5.配子体无叶绿素,异型,极度退化
常见,中华水韭 (长江中下游),水韭 (西南)
第五节 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特征,原始性
1.孢子体分根状茎和气生枝,无根,仅具假根
2.气生枝二叉分,三角形,具原生中柱
3.叶退化为二叉小钻形,无叶绿素,无叶脉,
或仅单一叶脉
4.孢子囊生枝端,孢子同型
5.我国仅产一种,松叶蕨 (产西南)
第六节 楔叶亚门 Sphenophytina
(又称木贼亚门)
一,主要特征
1.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2.茎有明显的节与节间之分,节间中空,茎上有纵肋,具节中柱( P145)
3.小型叶,不发达,环生节上
4.孢子囊生于特殊的孢子叶 — 孢子囊柄上
5.孢子:同型或异型,周壁具弹丝
6.仅存:木贼科、木贼属
二,常见
问荆(植株异型)、笔管草、节节草、木贼第七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主要特征,
1.孢子体 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
2.根,不定根
3.茎,( 1)、根状茎(直立、匍匐或中间形式)
( 2)、中柱:原生 —— 管状 —— 多环网状
( 3)、木质部(管孢为主,少数具导管)
( 4)、茎表皮常具鳞片或毛
4.叶,大型,幼时拳卷
单叶 开放脉序
1-多回羽状复叶 中间型脉序
闭合脉序第七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5.孢子囊 Sporangia
孢子囊群 有盖、无盖
园形、条形或肾形
孢子囊壁 原始:多层细胞,无环带
进化:一层细胞,有环带(顶、横、斜、
纵)
6.配子体,小,腹背性叶状体,心脏形,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在腹面,精子螺旋状,具多数鞭毛。
第七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分三个纲 56科,2500多种(我国)
厚囊蕨纲 原始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孢子囊发生 几个细胞(原始 一个原始细胞,但 一个原始细胞
细胞) 囊柄可由多数细胞孢子囊壁 厚、几层细胞 薄,一层细胞 薄,一层细胞环带 无 盾形 各式孢子囊 孢子囊穗或囊群 孢子囊穗或囊群 多数孢子囊群孢子 多,同型 较多,同型 少,有定数,
第七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一,厚囊蕨纲 Eusporanyiopsida
分类:
1.瓶尔小草目,瓶尔小草科、瓶尔小草属
常见,瓶尔小草,狭叶瓶尔小草
2.观音座莲目,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
我国有 60多种,分布于云南、广东、台湾等省。
常见,福建莲座蕨第七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二,原始薄囊蕨纲
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紫箕科,紫箕属
常见,紫箕,分枝紫箕,华南紫箕
茅状紫箕 (紫箕的变种),南方紫箕
(变种)(九华)
第七节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三,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分三个目
(一)、水龙骨目或称真蕨目,占真蕨类的 95%
蕨科、蕨属
注意:囊群、囊群盖,孢子囊的开裂情况环带,唇细胞)
常见,海金沙、芒箕、井口边草、贯众、狗脊、石韦、瓦韦等
(二)、苹目 孢子果的壁是由羽片变态所形成的
仅苹科,含三个属,我国只有苹属。 常见,苹
( 三)、槐叶苹目 孢子果壁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
槐叶苹属:属槐叶苹科。 常见,槐叶苹
满江红属:属满江红科。 常见,满江红第八节 古代蕨类举例
地质年代
1.太古代
2.元古代 震旦纪
3.古生代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盘纪、石炭纪、
二叠纪
4.中生代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5.新生代 第三纪、第四纪
附,志留纪,4.35亿年 下泥盆纪(早),3.9亿年
中泥盆纪,3.7亿年 上泥盆纪(晚),3.6亿年
石炭纪,3.45亿年 二叠纪,2.6亿年第八节 古代蕨类举例
古代蕨类植物的总特点,
1、发生和大量出现:志留纪到泥盆纪
2、绝灭:二叠纪
3、整个特征表现了原始性
4、绝大多数是高大的乔木,是形成石炭纪煤层的主要成分。
第九节 蕨类植物的植物和演化
一般认为:裸蕨 (志留纪末 ----下泥盆泥) 古代蕨类
现存蕨类
也有认为:蕨类植物不完全是起源于裸蕨植物,而是起源于比它更原始的类型或是共同的祖先。
裸蕨起源 藻类 绿藻
褐藻
苔藓
裸蕨 星木属 刺石松 石松
古芦木属和叉叶属 木贼
古蕨属 真蕨第十节 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
古代蕨类:煤炭
现代蕨类:
医药、食用、工业、林业(指示作用)、农业(饲料、肥料)、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