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荷载内容提要第一节 风的有关知识第二节 风压第三节 结构抗风计算的几个重要概念第四节 顺风向结构风效应第五节 横风向结构风效应第一节 风的有关知识
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受热量较多,气温高,空气密度小、气压小,且大气因加热膨胀,由表面向高空上升
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受热量较少,气温低,空气密度大,气压大,且大气因冷却收缩由 高空向地表上升一、风的形成
-- 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而形成
地表上存在气压差或压力梯度北极赤道大气热力学环流模型二,两类性质的大风
1,台风
弱的热带气旋性涡旋
辐合气流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涡旋内部
形成 暖心 ( 涡旋内部空气密度减小,下部海面气压下降 )
低涡增强
辐合加强
。。。。。 ( 循环 )
台风 (typoon)
台风名字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四个等级名称 属性台风
( T y phoo n )
最大风速出现 > 32,6 米 / 秒,也即 12 级以上 ( 64 海里 / 小时或以上)
强热带风暴
(Sev ere t ropical s t orm )
最大风速出现 24,5 - 32,6 米 / 秒,也即风力 10 - 11 级
( 48 - 63 海里 / 小时)
热带风暴
(T ropical s t orm )
最大风速出现 17,2 - 24,4 米 / 秒,也即风力 8 - 9 级 ( 34 - 47
海里 / 小时)
热带低压
(T ropical depre s s ion)
最大风速出现 < 17,2 米 / 秒,也即风力为 6 - 7 级 ( 22 - 33
海里 / 小时)
发布的信息 属性消 息远离或尚未影响到预报责任区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道编号热带气旋的情况,警报解除时也可用,消息,方式 发布警 报 预计未来 48 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临时发布警报紧急警报 预计未来 24 小时内将影响本责任区的沿海地区或登临时发布紧急警报
(影响是以沿海开始出现 8 级风或暴雨为标准。)
2,季风 (season wind)
冬季,大陆温度低,气压高;相邻海洋温度比大陆高,气压低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相邻海洋温度比大陆低,气压高
风从海洋吹向大陆三,风级 ( 根据 风对地面或海洋物体影响程度 )
13个等级 ( 0级?12级 ) ( P37,表 4-1)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10级 11级 12级静风 软风 轻风 微风 和风 清劲风 强风 疾风 大风 烈风 狂风 暴风 飓风第二节 风 压
1、风压与风速的关系建筑物小股气流流向 高压气幕压力线
w=?v2/2
dlw1dA (w1+dw1)dA
风压的形成风 压 221 vw 推 导合 力 dtdvd Ad lMadAdw1
dtdvdldw1
v d vdw 1 ( 因为 v d tdl? )
cvw 21 21?
边界条件:
当 0?v 时,mww?1 ( 气流冲击结构物后其截面中心点产生的最大气流压强 )
当 v 时,bww?1 ( 气流原先压力强度 )
mb wvw 221?
g
vvwww
mb 22
1 22
= 0,0 1 2 0 1 8 k N / m 3 (空气单位体积的重力),g = 9,8 m / s 2
风压,1 6 3 0
2v
w? (k N / m 2 )
2,基本风压 w0
按规定的 地貌,高度,时距 等量测的风速所确定的风压
地貌 ( 地面粗糙度 )
空旷平坦地貌
高度
10米高为标准高度
公称风速时距
=10min
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 一年
基本风速的重现期 T0
基本风速出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公称风速
o dttvv
1
0,即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风 速
每年不超过基本风压的概率或保证率 p0=1-1/T0(图中影形面积)
GB50009-2001规定:
以当地 比较空旷平坦地面 上 离地 10m高统计所得的 50年一遇 10min
内最大风速 v0为标准,按 w 0= v02/1600确定。
最大风速 --随机变量年最大风速
p
基本风速面积 p0=1-1/T0
年平均最大风速年最大风速概率密度分布第三节 结构抗风计算的几个重要概念
PL
截面风速 B PM PD
流经任意截面物体所产生的力
结构上的风力顺风向力 → PD,横风向力 → PL,扭力矩 → PM
结构的风效应
~ 由风力产生的结构 位移,速度,加速度 响应,扭转 响应一、结构的风力和风效应
v
二、顺风向平均风与脉动风
顺风向风速时程曲线
平均风 → 忽略其对结构的动力影响 → 等效为静力作用
( ∵ 风的长周期结构的自振周期)
脉动风 → 引起结构动力响应
( ∵ 风的短周期 接近 结构自振周期)
顺风向的风效应:平均风效应、脉动风效应脉动风速 vf —短周期成分,周期一般只有几秒钟
平均风速 v — 长周期成分,周期一般在 10min 以上
vfv(t)
t
一,顺风向平均风效应
1,风载体型系数 (?s)
气流未被房屋干扰前的流速 v0,压力 p0
房屋表面某点的流速 v,压力 p
伯努里方程,p0+?v02/2= p+?v2/2
w = p - p0 = (1-v2/v02)?v02/2 =?sw0
s= 1-v2/v02 —风载体型系数,即风作用于建筑物上所引起的实际压力 ( 或吸力 ) 与来流风的速度压的比值,w /w0=?s。
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和尺度有关,也与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
描述建筑物表面 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 。
风载体型系数?s一般采用 相似原理,在边界层风洞内对拟建的建筑物模型进行试验确定 。
,规范,GB50009-2001表 7.3.1给出了 38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和各类结构体型及其体型系数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中的体型类同时,可 按表规定取用 ;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中的体型类不同时,可 参考有关资料采用 ;
房屋和构筑物与表中的体型类不同且无参考资料可借鉴时,宜由风洞试验确定 ;
对重要且体型复杂的房屋和构筑物,应由风洞试验确定 。
风洞试验 --在风洞中建筑物能实现大气边界层范围内风的平均风剖面、紊流和自然流动,即要求能模拟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大气 紊流纵向分量 --建筑物长度尺寸具有相同的相似常数
建筑物的风洞尺寸:宽 2?4m、高 2?3m,长 5?30m
模拟风剖面 --要求模型与原形的环境风速梯度、紊流强度和紊流频谱在几何上和运动上都相似
风洞试验:委托风工程专家和专门的实验人员费用较高(国外应用较普遍、国内应用较少)
风洞试验模型分类
( 1)刚性压力模型 --主要量测建筑物表面的风压力(吸力)
建筑模型材料:采用有机玻璃建筑模型比例:约 1,300?1,500
建筑模型本身、周围结构模型以及地形都应与实物几何相似,
与风流动有明显关系的特征(建筑外形、突出部分等)都应正确模拟。
风洞试验得到结构的平均压力、波动压力、体型系数 。
风洞试验一次需持续 60s左右,相应实际时间 1h
( 2)气动弹性模型
对高宽比大于 5,需要考虑舒适度的高柔建筑时采用精确地考虑结构的柔性和自振频率、阻尼的影响。要求模拟几何尺寸、建筑物的惯性矩、刚度和阻尼特性。
( 3)刚性高频力平衡模型
模型尺寸较小,1,500量级将一个轻质材料的模型固定在高频反应的力平衡系统上,可得到风产生的动力效应。
模拟结构刚度或高频力平衡系统模拟结构刚度的基座杆?长约 150mm的矩形钢棒与一组很薄的钢棒组合,可测倾覆力矩和扭矩等
150 300?600
s -0.6 0 +0.8
风载体型系数?s
【 例 1】 封闭式双坡屋面
【 例 2】 封闭式房屋和构筑物 (正多边形 )
+0.8 -0.5
-0.5?s
+0.8 -0.5
-0.7
-0.7
注: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
+0.8 -0.5
-0.7
-0.7
? 当建筑群,尤其是高层建筑群,房屋相互间距较近时,由于旋涡的相互干扰,房屋某些部位的局部风压会显著增大,设计时应予以考虑。
,规范,GB50009规定:将单独建筑物的体型系数?s 乘以相互干扰系数 (可参考类似条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得出 )以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 。
? 风力作用在高层建筑表面,其压力分布很不均匀,在角隅、檐口、
边棱处和在附属结构的部位(阳台、雨篷等外挑构件),局部风压会超过按表所得的平均风压
,规范,GB50009规定:对负压区可根据不同部位分别取体型系数为 -
1.0? -2.2
? 对封闭式建筑物,考虑到建筑物内实际存在的个别孔口和缝隙,以及机械通风等因素,室内可能存在正负不同的气压。
,规范,GB50009规定:对封闭式建筑物的内表面压力系数,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 -0.2或 0.2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地面的粗糙度,温度垂直梯度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随离地面高度而增大
当气压场随高度不变时,风速随高度增大的规律,主要取决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垂直梯度
通常认为在离地面高度为 300m? 500m时,风速不再受地面粗糙度的影响,达到,梯度风速,,该高度称为 梯度风高度 HG
地面粗糙度等级低的地区,其梯度高度比等级高的地区为低 。
GB50009-2001地面的粗糙度类别
A类 —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 —田野,乡村,丛林,丘陵,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 —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 —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地面粗糙度类别 粗糙度指数? 梯度风高度 HG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A类 0.12 300m 1.379(z/10)0.24
B类 0.16 350m 1.000(z/10)0.32
C类 0.22 400m 0.616(z/10)0.44
D类 0.30 450m 0.318(z/10)0.6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z)=任意高度处的风压 wa(z)/基本风压 w0
~ 根据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地面粗糙度类别由 GB50009—2001表 7.2.1确定 。
【 思考题 】,规范,GB50009对远海海面和海岛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如何确定?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类别 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 m )
A B C D
5 1.17 1.00 0.74 0.62
10 1.38 1.00 0.74 0.62
15 1.52 1.14 0.74 0.62
20 1.63 1.25 0.84 0.62
30 1.80 1.42 1.00 0.62
40 1.92 1.56 1.13 0.73
50 2.03 1.67 1.25 0.84
60 2.12 1.77 1.35 0.93
70 2.20 1.86 1.45 1.02
80 2.27 1.95 1.54 1.1 1
90 2.34 2.02 1.62 1.19
100 2.40 2.09 1.70 1.27
150 2.64 2.38 2.03 1.61
200 2.83 2.61 2.30 1.92
250 2.99 2.80 2.54 2.19
300 3.12 2.97 2.75 2.68
350 3.12 3.12 2.94 2.68
400 3.12 3.12 3.12 2.91
≥ 450 3.12 3.12 3.12 3.12
地面粗糙度近似确定原则(无实测粗糙度指数? )
以拟建房 2km为半径的迎风半圆范围内的房屋高度和密集度来区分粗糙度类别,风向原则上应以该地区最大风的风向为准,但也可取其主导风;
以半圆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 h平均 来划分地面粗糙度类别,当
h平均?18m,为 D类,,9m? h平均?18m为 C类,h平均? 9m,为 B类。
影响范围内不同高度的面域可按下述原则确定,即每座建筑物向外延伸距离为其高度的面域内均为该高度,当不同高度的面域相交时,交叠部分的高度取大者;
平均高度 h平均 取各面域面积为权数计算。
3,平均风下结构的静力风载
wz=?s?z(z) w0
二,顺风向脉动风效应
脉动风 —随机动力作用 → 按 随机振动理论 进行分析 -自学
1,主要承重结构
顺风向总风效应 = 顺风向平均风效应 + 顺风向脉动风效应
w(z)=w(z)+wd(z)=(1+wd(z)/w(z))w(z)=?z?s?z(z) w0
z –高度 z处的风振系数,且?z=1+z/? P59,式 ( 4-65)
—脉动增大系数,与 w0T12,房屋结构类型;
—脉动影响系数,与地面粗糙度类型,H/B,房屋总高 H;
z—振型系数,由结构动力计算确定 ( 一般取第一振型 ) 。
GB50009规定,
基本自振周期 T1>0.25s的工程结构(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
高度 H >30m且高宽比 H/B >1.5的高柔房屋
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2、围护结构对于围护结构,由于其刚度一般较大,在结构效应中可不必考虑其共振分量,可仅在平均风的基础上,近似考虑脉动风瞬间的增大因素,通过 阵风系数?gz 来计算风效应。
即 w(z)=?gz?s?z(z) w0
gz—阵风系数,按下式确定?gz=k ( 1+2?f )
k —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k =0.92( A类) ; k =0.89( B类) ;
k =0.85( C类) ; k=0.80( D类);
f —脉动系数,根据国内实测数据,并参考国外规范资料取
f=0.5?35 1.8(?-0.16)(z/10)-?
—地面粗糙度,? =0.12 ( A类);? =0.16 ( B类);
=0.22 ( C类);? =0.30 ( D类)。
注意:
对低矮房屋围护结构风荷载,规范,暂时未作具体规定,但容许设计者参照国外对低矮房屋的边界层风洞试验资料或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五节 横风向结构风效应一,横风向风振 ( 对细柔性结构应考虑 )
横风向风振
由不稳定的空气动力特性形成的,其中包括旋涡脱落,弛振,颤振,
扰振等空气动力现象 。
与 结构截面形状 和 雷诺数 Re有关
vBlvl
v
Flv
FvR
e 6 9 0 0 0
2


粘性力惯性力雷诺数
sm 251045.1,- 空气动力粘性系数粘性力 =粘性应力 ·面积 F =(粘性系数? ·速度梯度 dv/dy) ·面积 F
惯性力 =单位面积上的压力?v2/2 ·面积 F
横向风振的产生 (圆截面柱体结构 )
沿上风面 AB速度逐渐增大( v?),B点压力达到最小值 ;
沿下风面 BC速度逐渐降低( v ↓ ),压力重新增大。
气流在 BC中间某点 S处速度停滞( v =0),生成 旋涡,并在外流的影响下以一定周期脱落( 脱落频率 fs) ---Karman 涡街当气流旋涡 脱落频率 fs与结构 横向自振频率 接近时,结构发生共振,即发生 横向风振 。
雷诺数 Re=
圆筒式结构三个临界范围跨临界范围,Re? 3.5? 106?强风共振超临界范围,3.0?105? Re? 3.5? 106?呈随机性亚临界范围,3.0?102? Re? 3.0? 105?微风共振
3.5? 106
跨临界
3.0? 105
超临界
3.0?102
亚临界二,结构横向风力和风效应
1,结构横向风力
PL=?L(?v2/2)B
L -横风向风力系数,与 雷诺数 Re有关
跨临界范围,亚临界范围的结构横风向作用具有周期性,结构横向风作用力
PL(z,t)= (?v2(z)/2)B(z)?Lsin?st
风旋涡脱落圆频率?s=2?fs= 2?St v(z)/B(z) P62 (4-68)
St-斯脱罗哈数,对圆形截面结构取 0.2
结构横风向共振现象横风向风作用力频率( fs )与结构横向自振基本频率( f1)接近时,结构横向产生共振反应
锁住( look-in)区域风旋涡脱落频率 fs保持常数( =结构横向自振频率 f1)的风速区域跨临界范围(确定性振动)
锁住区域,PL(z)sin?1t
其它区域,PL(z)sin?s(z)t
亚临界范围(确定性振动) PL(z)sin?s(z)t
超临界范围(随机振动) PL(z)f (t)
PL(z)sin?s(z)t
跨临界范围 PL(z)sin?st
z (确定性振动)?s =?1 锁住区域
y
PL(z)sin?s(z)t
x 超临界范围
v (随机振动) PL f(t)
亚临界范围
(确定性振动) PL(z)sin?s(z)t
结构横风向风力分布
对竖向细长结构,结构横风向受三种不同性质的风作用力
St
Dfv
cr 1=
02 0 0 0 wv Hw
H =
2、结构横风向风效应对圆形截面的结构,应根据 雷诺数 Re的不同情况进行横向风振 (旋涡脱落 )的校核。
当 Re? 3.0? 105 时(亚临界的微风共振)
应控制结构顶部风速 vH不超过临界风速 vcr,即 vH?vcr。
(4-70)
f1—结构基本自振频率;
St—斯脱罗哈数,St =fsD/v,圆截面结构取 St =0.2;
w—风荷载分项系数,取?w =1.4;
H—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0—基本风压 (kN/m2);
—空气密度 (kg/m3)。
当 Re? 3.5? 106 且结构顶部风速 vH?vcr 时 ( 跨临界的 强风共振 )
设计时必须按不同振型对结构予以验算跨临界强风共振引起在 z 高处振型 j 的等效风荷载 wczj:
wczj = ︱?j ︱ v2cr?zj/12800? j (kN/m2)
j—计算系数,是对振型情况下考虑与共振分布有关的折算系数,
按规范表 7.6.2确定;
zj—在 z高处结构的 j振型系数;
j —第 j振型的阻尼比,对第一振型,混凝土结构取? j =0.05。
当结构顶部风速超过 vcr时,可在构造上采取防振措施,或控制结构的临界风速 vcr?15m/s。
22 dLdDs SSSS ++=
三、结构总效应
考虑顺风向动力作用效应( 脉动效应 )与横风向动力作用效应
( 风振效应 )的最大值不一定在同一时刻发生
采用 平方和开方 近似估算总的风动力效应结构总风效应 →
↓结构顺风向静力效应结构顺风向 脉动效应 ↑ ↖ 结构横风向 风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