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巧.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 29.A 30.A 31.C 32.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2,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0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A,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0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学说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A,社会主义将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0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拉
3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决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 2.AC 3.CD 4.BD 5.ABCD 6.ABC 7.ABD 8.ABCD 9,BCD 10,ABC 11,ABD 12,AB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BCD 17,AB 18,ABCD 19,ABCD 20,ABC 21.AD 22.ABC 23.ABCD 24.ABD 25.BCD 26.BC 27.CD 28.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ABCD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错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进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选项中排除出去,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它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我国不能搞这种试验。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 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最终得到实现。
5,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勿 1 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 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材料 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6 页)
[材料 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 美 〕 阿尔温 · 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2 页)
请回答,
( 1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 2 )试分析阿尔温 · 古尔德纳的观点。
〔 参考答案」
( l )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 2 )阿尔温 · 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2,[材料 1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人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24 页)
[材料 2] 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 …,(,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13 页)
请回答,
( 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2 )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 参考答案 〕
( 1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 2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3,[材料 l ]苏联从 1928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 20 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1963 年 3 月 5 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 … … 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 2004 年版)
[材料 2 ]近 20 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 · · · · · 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84 页)
〔 材料 3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 1990 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 1990 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 ― 不论以什么名义 ― 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 1993 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展,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83 页)
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 l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 2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 参考答案」
( 1 )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
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巧.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18,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理论斗争 D,议会斗争
1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4,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5,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30,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 )
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 29.A 30.A 31.C 32.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个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 )
A,南斯拉夫 B,罗马尼亚
C,奥地利 D,匈牙利
2,科学社会主义的功绩是( )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6.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0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7,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12,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4,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巧.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 )
A,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C,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D,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16,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基本形式有(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文化斗争 D,思想斗争
18,《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9,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20,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21,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2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A,16-17世纪早期科学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3,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0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4,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5,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6,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7,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学说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29,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是指( )
A,社会主义将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C,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3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3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32,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0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拉
33,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如( )
A,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B,用合作社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C,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D,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34,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决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 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D 2.AC 3.CD 4.BD 5.ABCD 6.ABC 7.ABD 8.ABCD 9,BCD 10,ABC 11,ABD 12,ABCD 13,ABCD 14,ABC 15,ABCD 16,BCD 17,AB 18,ABCD 19,ABCD 20,ABC 21.AD 22.ABC 23.ABCD 24.ABD 25.BCD 26.BC 27.CD 28.BCD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 33.ABCD 34.ABCD 35.ABCD
三、辨析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错误。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而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目标,逐步发展为仅仅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进而把社会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选项中排除出去,最后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无可取代。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既非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因为它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目标;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不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承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民主社会主义在某些方面如在提倡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民主社会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它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在我国不能搞这种试验。
4,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 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最终得到实现。
5,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 答案要点 〕
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勿 1 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 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 页)
(材料 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76 页)
[材料 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 美 〕 阿尔温 · 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2 页)
请回答,
( 1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 2 )试分析阿尔温 · 古尔德纳的观点。
〔 参考答案」
( l )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 2 )阿尔温 · 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2,[材料 1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人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24 页)
[材料 2] 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 …,(,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13 页)
请回答,
( 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 2 )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 参考答案 〕
( 1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 2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3,[材料 l ]苏联从 1928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 20 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1963 年 3 月 5 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 … … 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 2004 年版)
[材料 2 ]近 20 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 · · · · · 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84 页)
〔 材料 3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 1990 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 1990 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 ― 不论以什么名义 ― 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 1993 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展,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683 页)
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 l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 2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 参考答案」
( 1 )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