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梁惠王下,
(节选)
一、学习聚焦
1,孟子散文的叙事风格有哪些特点?
2,在本文中,表现出孟子怎样的知识分子理想人格?
孟子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称
,亚圣,。
二、亚圣,孟子,
1,孟子的生平孟子,姓孟名轲,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其生卒年难以确考,目前比较合理的意见,认为他生于公元前 385年前后,卒于公元前 302年前后。
据东汉赵岐,孟子题辞,,唐代林宝
,元和姓纂,和明代陈镐,阙里志,
说,孟子的先世即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
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
“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以刀断织。轲惧,问其故。母曰:
“子之废学,若我断其织矣。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其知,是以居以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罹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食哉?”轲惧,旦夕勤学不息。
刘向的,列女传 ·母仪篇,,也记载了孟母三迁、择邻教子的故事: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事,踊跃筑埋。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
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二、亚圣,孟子,
2,孟子与孔子
– 孟子对孔子的继承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
为孔子思想做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使儒家思想保持了自身的活力。他以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 · 尽心上,)自诩,从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和人的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强化了孔子“仁”的理论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具有生存价值的一种理想与信念。因此,
他的理论虽然在许多方面都与孔子的思想在表述上有一些差异,但却与之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在客观上起了丰富、开拓和深化儒家理论见解作用。本文着重就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做一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 孟子有功于圣门,
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 ‘ 仁 ’ 字,孟子开口便说 ‘ 仁义 ’ ;仲尼只说一个
‘ 志 ’,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说,? 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孟子性善、
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朱熹,孟子序说,引)。
孟子的?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的文化规范 ——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人有此四心犹如身体有四肢;没有此四心,就不属于人类(,公孙丑章句上,)。人性向善,犹如水往下流,是一种自然之理,(,告子章句上,)。人性本善是一种先天的良知良能,并非后天学习而得,所以孟子称之为?不学而能?、不虑而知?(,尽心章句上,)。这样,孟子就为儒家的伦理学说找到了一个稳固的理论基础。
将人性善的理论推广到政治领域,就是? 仁政? 的学说,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他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公孙丑章句上,)即先王有同情他人的善心,所以才实行爱护百姓的? 仁政? 。
孟子极力鼓吹? 仁政?,是由于他对战国时代的社会状况极为不满,残酷的兼并战争和暴政使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孟子对这种悲惨的社会状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离娄章句上,),?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也? (,公孙丑章句上,)。
仁政? 就是国君能够? 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幸福,
其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实行井田制,使百姓有固定的? 恒产? 。二是在政治上选贤任能,宽省刑罚。三是在文化上?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使百姓知仁义,? 明人伦? 。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但他却赞同反抗暴政、救民水火的统一战争。
针对当时诸侯都想一统天下的心理,孟子指出,实行? 仁政?,
就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因而必定能够一统天下,即? 仁者无敌? 。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
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民本思想 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他认为人民要比国君重要得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章句下,)
国君若暴虐害民,那就是独夫民贼,人民完全有理由将其推翻,所以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下,
中说:武王伐纣,是?诛一夫纣?,而不是
弑君?。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虽然这种思想与现代思想尚有差异,但仍然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3,,孟子,一书
,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它在儒家典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于,孟子,一书的作者,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总结了三种说法,一是孟子自己所著的,东汉赵岐在,孟子题辞,和清代焦循在,孟子正义,中都持这种看法;
二是认为,孟子,是孟轲死后由其门人弟子万章、公孙丑之徒记述的,唐代韩愈、宋代晁公武等人都主张这种观点; 第三种看法认为,孟子,一书是由孟子和弟子们合定的,司马迁在,史记 ·孟荀列传,中说,?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七篇。 朱熹的观点与司马迁相近,他一方面认为孟子必定亲自下手,所以才? 首尾文字一体?,少有瑕疵;
另一方面又认为有些内容是? 其徒所记?,由孟子加以删定。杨伯峻和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司马迁的观点是最为可信的。
,史记 ·孟荀列传,中说,孟子,共有 7 篇,赵歧将这 7 篇都分为上下两卷。但应劭的,风俗通 ·穷通篇,和班固的,汉书 ·艺文志,却说,孟子,有
11 篇。赵歧认为,其中多出来的
,外书,4 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都是伪书,后来也渐渐亡佚了。
,孟子,一书对于儒家的重要意义,
在于它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4、鞭辟入里、气势磅礴的孟子散文
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表现为锋芒毕露、气势充沛、
鞭辟入里、犀利明快。这种风格,形成于孟子不同凡俗的论辩技巧。
A、提出问题,单刀直入,
针锋相对,直指要害。
孟子在游说诸侯时,为了申述宣扬自己的观点,常常采用设问的方式。在一问一答中,选择时机,直指要害,最后单刀直入,直至制服对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与人辩论,有时巧设机关,善于耐心地引导对方转变思路,诱使对方一步步地进入自己所设下的陷阱,
使之束手被擒。
B、善设机巧,欲擒故纵,
步步紧逼,请君入瓮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较,论语,
篇幅加长,议论增多。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善于用形象说理,好设机巧,引人入彀。
三、说文解字本文所记的,是孟子于公元前 319年左右再赴齐国以后,游说齐宣王与民同乐、
实行仁政的一段谈话。
关注点:
1,高超的辩论技巧
2.,文气磅礴,若决江河,的语言风格孟子 · 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 可得闻与?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 籥 之音,举疾首蹙 頞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 頞 而相告曰,‘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管 籥 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四、孟子散文的特色
气势浩然的重要风格特征
长于譬喻,丰富的艺术形象
巧妙灵活地运用逻辑推理五、孟子学说对後世的影响
启发宋明理学
形成「道统」观念
民本思想的影响课外拓展景春 ( 1) 曰:,公孙衍,
张仪 (2)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 ( 3) 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 ( 4) 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 ! ’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 5) 。 居天下之广居 ( 6),立天下之正位 ( 7),行天 下之大道
( 8) 。 得志,与民由之
( 9) ;不得志,独行其道
( 10) 。
富贵不能淫 ( 11),贫贱不能移 ( 12),威武不能屈
( 13) 。 此之谓大丈夫 。,
(1) 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2) 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
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他们怒则说诸侯使相攻伐,故诸侯惧也。
(3) 冠,去声。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4) 女,音汝 。 女家,夫家也 。 妇人内夫家,以嫁为归也 。
(5)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 (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 )
(6) 广居:仁。
(7) 正位:礼。
(8) 大道:义。
(9) 与民由之:推其所得于人。
(10) 独行其道:守其所得于己。
(11) 淫:荡其心。
(12) 移:变其节。
(13) 屈:挫其志。
孟子不仅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王道,,,仁政,,民贵君轻等政治理想,他还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在此篇中他把道德操守置于崇高的地位,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
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阿谀苟容,窃取权势,是妾妇顺从之道,非丈夫之事。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自我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之乡,
不能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地,不能改变人格;身处强暴威胁之时,不能丢掉气节,
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高尚人格)。
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高风亮节、
正气凛然。认真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信仰。
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才能达到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这种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篇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具有雄奇精妙的论辩艺术与修辞技巧 。 在排比,比喻,反诘等众多修辞手法中体现出文章的气势,文采飞扬 。 用譬喻来陈说事理,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
孟子善于揣摸对方心理,巧设话题,辩论是非,引人入彀,
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又加强了说服力 。
六、思考与讨论
比较本文与,论语,,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章,思考二者的语言风格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你喜欢音乐吗?喜欢哪种音乐?你认为现在的音乐都有什么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