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王天申 讲授目录
专题 1 经济学的性质
专题 2 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
专题 3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专题 4 宏观经济学
专题 5 国际经济专题 1 经济学的性质
通过经济学导论你会了解到,稀缺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加以配置是经济学关注的中心,而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经济体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及其有关概念
一、经济学与经济活动
1934年罗宾斯曾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它考察人们如何处理目的与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手段之间的关系。
具有类似思想的另一种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无论个人,企业,还是政府,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但用于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资源是稀缺的,因此,人们时刻都必须做出选择,决定将稀缺的资源用于哪一类产品与劳务的生产,满足人们哪一方面的欲望 。
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
一种资源一旦被用于某种商品的生产,
也就意味着放弃生产另外一种商品的机会 。
在图 1.1中,横坐标表示军用品,纵坐标表示民用品 。 图中的曲线被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它表示一国在既定的资源与既定的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的军用品与民用品的组合 。
A
图 1.1
民用品
B
军用品0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以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
经济活动就是各种经济单位使用资源或生产要素进行并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增加经济福利和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 个体经济单位的选择受到价格的影响,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正是这个原因,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
微观经济学的建立是以一定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第一,理性人的假设,这个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条件 。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 ( 即买者和卖者 ) 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知识 。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大经济学,,它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要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
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 。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
三、生产要素及配置
在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
劳动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 。 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 。 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它其实 是一种无形的生产要素 。 生产要素的配置其实就是经济学所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
,为谁生产,的问题,它也就是对有限的资源如何进行理性的选择的过程 。
四、经济学的本质
(一)、经济学使用科学的方法
为了解释和预测,经济学家建立了一些经济模型,用以表示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关系 。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经济现象 。 经济模型的另外一个作用是预测 。
( 二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
( 三 ),经济学和政策
经济学家在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中起很大作用,为了考察这种作用,有必要区别实证和规范的观点 。
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它要说明的是有关现象是什么的命题 。
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它要说明有关应该是什么的命题 。
第二节 不同的经济体制
一、经济体制分类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
(一)自由市场经济
这种经济类型中根本没有政府参与,由经济系统中的个人或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 。
自由市场经济由个人自由做出选择。自由市场经济一般与土地和资产私人所有的经济制度相关联。
( 1) 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
( 2)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力图使货币收入体现出最大价值 。
( 3) 每个人自由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
消费者自由决定用自己的收入去购买什么商品,工人自由决定在那里工作以及工作报酬,企业自由选择出售什么产品以及使用何种生产方式 。
( 4) 企业和消费者做出的供给和需求决策相互影响从而决定市场价格 。
( 5)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二)计划经济
在这种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 。 国家从三个层次对资源进行配置 。
1,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分配,通过牺牲现在消费,把资源用于投资,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2,在微观经济层次上计划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产量、所使用的生产技术、需要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3.计划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产出的分配,这依赖于政府特定经济目标。
二,对两种经济体制的评价
( 一)对自由市场经济的评价
实践中,自由的市场经济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限的 。
( 2) 缺乏竞争和高利润使公司失去高效率的动力 。
( 3) 权力和财富可能不会平等分配 。
( 4) 一些公司的行为对社会是有害的 。
( 5) 私有企业不会生产一个对社会有用但对自身无利的产品 。
( 6) 自由市场经济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
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自由市场经济从自我利益出发,可能会鼓励自私、贪婪、物质主义和权力至上的观念。
(二)对完全计划经济的评价
中央政府的计划就可以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使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 实践中,命令式的计划经济为达到这些目标,却是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为代价的 。
( 1) 经济越庞大和复杂,对做出计划的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任务就越大 。
( 2) 如果不存在价格体制或者由国家武断的制定价格,计划中可能包含着资源的无效使用 。
( 3) 很难给出适当的动机促使工人和管理者在不降低品质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产品 。
( 4) 在资源分配上完全由国家分配会导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个人自由 。
( 5) 政府可能会强迫执行计划,即使计划不得人心 。
如果按计划进行生产,消费者却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消费,政府会遇到产品短缺和过剩的问题。
三,混合经济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可能会对以下领域进行调控:
( 1)通过税收,补贴或直接控制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
( 2)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资、利润、房租等来调节相对收入。
( 3) 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
税收,补贴或国有化来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 。
( 4)通过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息、直接控制价格、收入和汇率来调控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社会平等,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
专题 2 微观经济学,市场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 市场机制
一,市场机制的概念
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触点。
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
行业是指为同一种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是与市场这一概念紧密联系的 。
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 。 根据这种标准,可以将厂商和市场划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
垄断竞争和寡头 。
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完成的,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来协调整个经济中各个经济主体的决策 。
价格机制能对经济起到调节作用的关键在于价格可以完全而迅速地自由变动 。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会随着供求的变化而自发地波动,最终使市场处于一种供求均衡的状态,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
,…… 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益。 ……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促进社会的利益。,
—— 亚当 ·斯密第二节 需求和需求规律
一,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
对应于一个特定的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被称为需求量。
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反之,商品价格下降,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 这一规律通常被称为需求规律 。
( 1) 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的购买力下降,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
( 2)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产品;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可以由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加以表示 。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个或所有消费者在一系列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数量的数字序列表 。
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以图形表示的在特定时期内一种产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需求表。
图 2.1 市场需求曲线价格数量0
D
三、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3,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
4,消费者的收入。
5,收入分配。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四、需求曲线的移动
图 2.2 需求的增加
P0
价格需求数量0 Q0 Q1
D0
D1
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化,而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是需求量的变化 。
五、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与决定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 需求函数可以由数学形式加以表示 。
以 QD表示需求量,P表示该商品的价格,Pr表示消费者偏好,P1,P2… 等表示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M为消费者的收入,B表示收入分配状况,P 表示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则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函数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QD=D( P,Pr,P1,P2,…,M,B,P )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简化分析过程,大多使用线形需求函数 。
QD = a - bP
其中 a,b是常数,且 a,b>0,该函数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条直线 。
e
e
第三节 供给和供给规律
一,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 。
供给规律: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
商品的供给曲线是以图形表示的特定时期内一种产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供给表。
图 2.3 市场供给曲线
0
价格数量
s
三、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
1.生产成本 。
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投入品的价格变动 。
第二,生产技术的变化 。
第三,企业组织的变化 。
第四,政府政策的变化 。
2.替代品的价格 。
3.连带产品的价格。
4.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
5,生产者的目的 。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四,供给曲线的移动
如果影响供给曲线其他因素改变,整个供给曲线就会移动,供给增加时曲线会向右移动,供给减少时供给曲线则向左移动。
图 2.4 供给曲线的移动
P
0
Q
S2
S0
S1
五,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用公式表示的某一特定时期内商品的供应量与决定这一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以 QS表示供给量,P表示该商品的价格,P1,
P2… 等表示与该商品生产有关的产品及投入品的价格,R表示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预期的因素,A表示生产者的目的,P 为生产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则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函数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QS=S( P,P1,P2,…,R,A,P )e
e
为简化分析过程,供给函数有时也以线形形式表示为
C,D是常数,并且通常 C,D>0,与该函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dpcQs
dpcQ s
第四节 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价格是使得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均衡则是指需求等于供给时的平衡点,此时需求和供给两种力量处于一致或平衡的状态,这是使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并保持下去的状态。在均衡点处,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愿意接受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调节和作用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
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与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一般来说,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渐消失,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图 2.5 市场均衡的决定数量价格
0
D
s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 一 ) 需求的变动
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价格以外的某一决定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整个需求曲线就会发生移动,这将导致市场均衡沿供给曲线移动到新的均衡点。
图 2.6 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
0
P
P2
P1
Q2Q1
D2
S
D1
Q
( 三 ) 供给的变动
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影响供给的某一因素 ( 价格以外的因素 ) 发生的变化,整个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原均衡点会沿需求曲线移动到新的均衡点,从而决定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以上概括的需求或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影响通常被称为供求定理。
供求定理的核心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形成新的均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
图 2.7 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
0
S2
Q1Q2 Q
P1
P2
P
S1
D
第五节 弹性的概念
弹性用来表示作为应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 。 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弹性系数 =应变量的相对变化 /自变量的相对变化
Y
X
Y
X
X
X
Y
Y
e?
==
一,价格弹性
( 一 ) 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概念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五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商品 价格变化 预期的需求变化需求弹性烟草 11% 4%~ 8% 0.36~ 0.72
啤酒 18% 5%~ 13% 0.28~ 0.72
葡萄酒 25% 17%~ 25% 0.68~ 1.0
酒精 7% 4%~ 7% 0.57~ 1.0
汽油 11% 2% 0.18
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公式 2.10
D
DD
D
Q
P
P
Q
P
P
Q
Q
p
e?
==
例:若某企业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Q=30-5P,求
P=2,Q=20处的点价格弹性
5.0
20
2
5
5


Q
P
dP
dQ
pE
dP
dQ
例:如果企业需求曲线上,当 p=2时,Q=20;当
p=5时,Q=5。求价格从 2元到 5元之间的弧弹性,
4.1
205
25
25
205
21
21
12
12




QQ
PP
PP
QQE
p
第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的符号 。
第二,弹性数值的大小 。
Ep=0,需求完全无弹性
0< Ep <1,需求缺乏弹性
Ep =1,需求为单一弹性
1< Ep <+∞,需求富有弹性
Ep =+∞,需求具有完全弹性
美国某些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富有弹性商品 需求的价格弹性买来的食品 2.27
金属 1.52
家具、木材 1.25
汽车 1.14
运输 1.03
缺乏弹性水、电、煤气 0.92
石油 0.91
化学制品 0.89
饮料 0.78
烟草 0.61
食品 0.58
住房 0.55
服装 0.49
书报、杂志 0.34
肉 0.2
短期和长期需求价格弹性
商品名称 短期 长期
汽油 0.2 0.5
家用电器 0.1 1.9
家用煤气 0.1 10.7
公共汽车 2.0 2.2
飞机旅行 0.1 2.4
电影 0.9 3.7
3,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 1) 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 。 这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
( 2) 用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
( 3)时间,即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人们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 二 ) 供给的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
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也可以对供给进行分类。如果 Es=0,则称供给完全无弹性,如果
0<Es<1,则称供给缺乏弹性,如果 Es =1,则称供给为单一弹性,如果 1< Es <+∞,则称供给富有弹性,Es =+∞,供给为完全弹性。
图 2.17 不同供给曲线的弹性
P S
1
S2
Q3Q2Q10
P1
P2
Q
2.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 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
( 2)时间因素。时间是影响供给是否富有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其他弹性
( 一 )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简称为收入弹性,它用来描述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 ( Y)
变动的反应程度 。 用公式表示为
公式 2.14
D
DD
D
Q
Y
Y
Q
Y
Y
Q
Q
Y
e?
==
CASE:
1981年约翰,韦尔奇任 GE的 CEO
调整前,300家公司,1000个工厂,30万员工,
业务分布在 10多个行业(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机制造,火车头制造),属 GNP产业。 GE的市值为 120亿美元。
调整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金融,信息。
GE的增长率高于 GNP的 3倍。 2000年,GE的市值为 5000亿美元。
恩格尔定理
如果需求函数中的其它因素都固定不变,随着收入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不断减少。
恩格尔 1857年对比利时家庭经费支出统计( %)
家 庭 食物 衣 住 燃料 文化 累计劳动家庭 62 16 12 5 5 100
中等家庭 55 18 12 5 10 100
富裕家庭 50 18 12 5 15 100
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
国家 恩格尔系数
印度 52
巴西 35
泰国 30
法国 16
美国 13
原西德 12
加拿大 11
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年份 64 81 85 88 89 90 91 92 94 99
城镇 59.2 56.7 53.3 51.3 54.4 54.2 53.8 52.9 50.0 41.9
农村 68.5 59.7 57.7 53.4 54.1 58.0 56.8 56.8 57.0 52.6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生活水平分类恩格尔系数 % 生活水平
59以上 绝对贫困
50-59 勉强度日
40-50 小康水平
30-40 富裕
30以下 最富裕
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主要因素有:
( 1) 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 。
( 2) 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 。
( 3)收入水平。
国家 人均收入与美国相比食品的收入弹性食品的价格弹性印度 5.2% 0.76 - 0.32
尼日利亚 6.7% 0.74 -0.33
印度尼西亚 7.2% 0.72 -0.34
玻利维亚 14.4% 0.68 -0.35
菲律宾 16.8% 0.67 - 0.35
波兰 34.6% 0.55 -0.33
巴西 36.8% 0.54 - 0.33
以色列 45.6% 0.49 - 0.31
西班牙 55.9% 0.43 -0.36
日本 61.6% 0.39 - 0.35
意大利 69.7% 0.34 -0.30
英国 71.7% 0.33 - 0.22
法国 81.1% 0.27 -0.19
德国 85.0% 0.25 - 0.17
加拿大 99.2% 0.15 - 0.10
美国 100.0% 0.14 - 0.10
( 二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经常被简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价格弹性,它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相关的其他商品价格变化反应程度的概念。
交叉弹性系数等于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率和与它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
公式 2.15
aD
b
b
aD
b
b
aD
aD
Q
P
P
Q
P
P
Q
Q

a
e
第六节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一,市场失灵及其原因
在市场经济中,自由竞争的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
首先,自由的市场机制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
其次,自由竞争使得每个经济当事人拥有自主选择的机会 。
第三,自由市场机制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
第四,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敏感度。
尽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具有如此优越性,但市场机制运行也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表现为三方面: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市场运行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和意识形态的要求。
市场机制运转良好需要一定的条件,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1) 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单位必须有平等的权利 。
( 2) 市场主体对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
价格及交换方式等有充足的信息 。
( 3) 市场主体有进出市场的自由 。
( 4)任何行为的成本和收益都是通过交易加以衡量。
市场经济中,竞争本身就可能会产生垄断 。
市场机制运行另一个不良后果是结果的不平等 。 市场经济赋予人们竞争的自由,但同时由于人们竞争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因而竞争的结果却未必令人接受 。
市场行为也可能与来自于道德和意识形态的要求相违背。
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市场经济有时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会对经济进行干预 。 通常,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增进效率,促进平等,稳定经济三个方面 。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常常采取如下形式: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 一 ) 价格控制
1.最低价格政策
最低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它是政府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
( 1) 保护生产者的收入 。
( 2) 制造产品的过剩 。
对于工资制定最定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
图 2.20 最低限价
P’
P
Q’D Q’sQE
E
D
S
0 Q
PE
2.最高限价政策
最高限价是政府制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 。
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原因一般是出于对公平的考虑,但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
( 1) 基于,先来先得,的分配,可能引起排长队 。
( 2) 政府被迫采用定量供给的制度 。
( 3) 最高限价会带来黑市 。
( 4)最高限价减少已经短缺的商品的生产数量。
图 2.21 最高限价
P
PE
P’
0 Q’DQEQ’s
E
S
D
Q
( 二 ) 税收政策
当对商品收税时,会引起供给曲线随税收的数量向上移动,这是因为对生产者的税收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成本,为维持企业的利润,生产者会提高商品的价格,把税收转嫁。
图 2.22 税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P
SE’
S’
P1+ T
P2
P1
0 Q1Q2 Q
E
T
D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专题 3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本专题讨论提供产品供给的生产者的行为第四章 厂商理论:生产和销售
第一节 厂商与生产
一,厂商及其目标
厂商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 。 他们和家庭一样也是经济社会中的经济单位,他们在市场中和家庭进行交易 。 传统的厂商理论认为厂商进行经济活动的唯一目的是,利润最大化,。
以 ∏ 表示总利润,TR表示总收入或总收益,
TC表示总成本,则厂商的利润可以表示为
∏ =TR-TC
二,生产:投入与产出
厂商的基本的经济活动是生产 。 生产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活动,或是将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造产品的活动 。
基本生产要素主要有以下三类:
( 1) 劳动 。
( 2) 土地 。
( 3)资本。
三,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表示一个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 。
Q=f(X1,X2,X3,…,Xn)
经济学中常用的生产函数的简化形式是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
Q=F(L,K)
L表示劳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
四,短期和长期
可变生产要素是指那些随着产量的变动可以变动的投入,不变生产要素是指那些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投入 。
在区分一种要素是可变或不变生产要素的关键是时间 。 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
短期指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 。
长期指在这个时期足够长以至于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1) 总产量 ( TP),表示一定的投入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
( 2) 平均产量 (AP):表示平均每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AP=TP/L
(3) 边际产量 ( MP)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MP=△ TP/△ L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他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 即边际产量 ) 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是逐渐减少的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条件下得到的,如果这些前提条件发生改变,收益递减规律可能不起作用。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表 4- 1 一个农场的短期生产情况
图 4.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 1) ( 2)劳动投入量 L
( 3)总产量 TP
( 4)平均产量 AP
( 5)边际产量
A 0 0 -
1 3 3 3
2 10 5 7
B 3 24 8 14
4 36 9 12
C 5 40 8 4
6 42 7 2
d 7 42 6 0
8 40 5 - 2
表 4- 1
TP
TP
APd
0
b
AP、
MP
0
b
c
L(劳动)
c
L(劳动)MP
a
图 4.1
第二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一条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
所有生产同一数量产品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组合所构成的曲线。
K
Q
L0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 1) 等产量曲线有无数多条,每一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大;
( 2) 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 3) 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图 4.4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K
Q3
Q1
Q2
L0
二,要素的边际替代率
要素的边际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生产要素可以替代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
MRTS=-△ K/△ L
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替代的资本数量逐渐减少,即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三,规模收益
规模收益的三种形式:
1.规模收益递增
2.规模收益不变
3,规模收益递减
四,最优要素组合
等成本线,它表示所有支付相同的要素组合。
K
0
L
c
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给定产量的要素组合就是最优要素组合。
简单的说,最优要素组合就是能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厂商判定最优要素组合的标准是:
MPL/PL=MPK/PK
图 4.8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产量既定
K
L0
QC
·E
图 4.9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成本既定
K
h
x
L
0
第四节 短期成本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要素的支出 。
首先,经济学中使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度量一项活动的成本 。
其次,厂商的成本与厂商生产的数量有关,
但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厂商成本中的不同部分与产量之间关系却有所不同。
二,短期成本的概念
( 1) 总成本 ( TC) 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
TC=C(Q)
在短期中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总成本也被区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其中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被称为不变成本或固定成本,而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被称为可变成本 。
TC=VC+FC
( 2) 不变成本 ( FC) 是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
( 3) 可变成本 ( VC) 是厂商花费在可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 。
( 4) 平均成本 ( AC) 是厂商在每一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成本 。
AC=TC/Q
( 5) 平均可变成本 ( AVC) 是每一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可变成本 。
AVC=VC/Q
( 6) 平均不变成本 ( AFC) 是每一单位产品上平均所花费的不变成本 。
AFC=FC/Q
AC=AVC+AFC
( 7) 边际成本 ( MC) 是增加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
MC=△ VC/△ Q
载客量 /人 1200英里航程 2500英里航程
250 4.3 3.4
300 3.8 3.0
350 3.5 2.7
波音 747飞机载客成本表单位:美分
Case:
当载客量为 250人到 300人之间时,航程为 1200
英里的航班多载一名乘客的边际成本是多少?
分析:当载客 250人,航程为 1200英里时,总营运成本为 1200× 250× 4.3美分= 12900美元;
载客 300人,航程为 1200英里时,总运营成本为 1200× 300× 3.8美分 =13680美元。
因此,增加 50人增加的成本为 13680-12900=
780美元,从而增加一名乘客的边际成本为
780÷ 50= 15.6美元。
三、短期成本的曲线的形状
m
0 产量 Q
成本
C
TFC
TC
TVC
图 4.10 总成本、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曲线图 4.11 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成本
C
y
x
MC
AC
AVC
产量 Q0
z?
AFC
第五节 长期成本
在长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长期成本只有长期总成本( LTC)、长期平均成本( LAC)和长期边际成本( LMC)三个成本的概念。
一、规模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
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
水力采煤矿井的规模经济班产量
( T)
劳动生产率( %)
班产量
( T)
劳动生产率( %)
500-1000 70% 1000-1500 25%
1500-2000 15% 2000-2500 5%
2500-3000 4% 3000-3500 1%
大公司与小国比较 (亿美元)
通用汽车 1250 挪威 950
埃克森 1070 泰国 700
福特 970 阿根廷 530
IBM 690 希腊 400
莫比 640 埃及 320
图 4.1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本
C
规模经济 不变成本 规模不经济
LAC
产量 Q
0
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有:
( 1) 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
( 2) 某些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
( 3) 容器原理 。
( 4) 大机器效率 。
( 5) 副产品 。
( 6) 多级生产 。
( 7) 管理上更经济 。
( 8) 费用分摊 。
( 9)融资成本更低。
导致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有:
( 1) 由于厂商更大,更复杂,信息交流层次过多,合作的管理难度会增加 。
( 2) 如果工人们的工作单调枯燥,他们会有被异化的感觉 。
( 3) 这些因素会使劳资关系恶化 。
( 4)生产的流水线工艺和各种生产相互依赖可以因为某一部分发生问题而导致全线停产。
二、长期边际成本及其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关系。
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就是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 。
对应于 U型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后者的最低点。
图 4.13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C
LMC
LAC
Q0
三、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第六节 利润、收益与产量
厂商的利润是销售收益和生产成本之差
∏ ( Q) =TR(Q)-TC(Q)
一,厂商的收益
(一)总收益 (TR)
总收益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总产量 (Q)所得到的全部销售收入
TR=P× Q
( 二 ) 平均收益 (AR)
平均收益是厂商平均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
AR=TR/Q
( 三 ) 边际收益 (MR)
边际收益是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
MR=△ TR/△ Q
二,价格不变条件下厂商的收益
对应于不变的价格,厂商每多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也必须按这一不变的价格出售,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也等于该价格 。 即
AR=MR=P*
图 4.16 价格不变时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P
S
= MR
D= AR
MR AR
Q 00 Q
D
( a)市场 ( b)厂商
三、价格随产量变动时厂商的收益曲线
如果厂商拥有较多的市场份额,那么厂商面临着一条向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就意味着,如果想销售更多的产品,就必须以更低的价格出售。
图 4.18 价格变动时厂商的收益曲线
Q
MR AR
AR MR
0
TR
Q0
TR
( a)总收益 ( b)平均、边际收益
四,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如果厂商的产量使得这个等式不相等,那么,厂商的利润也就不会达到最大。如果
MR>MC,厂商就会增加产量;如果 MR>MC,厂商就会减少产量。
图 4.19 厂商的最大利润
TR TC TC

TR
QQ*
第五章 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
第一节 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
一,问题的提出
二,市场结构
厂商总是某个市场中的厂商。市场就是厂商所处的,环境,,它是由这个市场中的消费者和其他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厂商构成的。市场之间特征的主要区别是市场中厂商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同类产品是否有差别。
经济学中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的结构,
分别是:完全竞争,垄断 。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
( 1) 完全竞争市场 。
( 2) 垄断: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 。
( 3) 垄断竞争 。
( 4) 寡头: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厂家,
可以阻止新的厂商的进入 。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最为充分,而垄断市场不存在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市场则是具有竞争但竞争又不充分的市场结构 。
三,绩效与竞争
市场中的竞争使得厂商追逐自身利润的行为导致的市场绩效使社会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即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消费者也得到了最大的福利。市场经济的这种竞争机制的作用竞争机制的作用常被称为,看不见的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
1,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
2,厂商进出行业完全自由 。
3,所有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
4,厂商和消费者都具有市场的完全信息。
二,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即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因而单个厂商的需求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价格水平所决定的一条水平直线。
图 5.1 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P
AR=MR
0
P*
D
S
Q
P
0 Q
( a)行业 (b)厂商
三,机会成本: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经济学使用机会成本衡量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是由相同的生产资源用于其他行业的生产所能获得的平均收益。机会成本的意义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得到某项好处而不得不放弃的其他好处。经济学中把厂商的正常利润纳入了成本之中,当厂商获得了正常利润时它的利润为零。因此,经济学中所讨论的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经济学中也把超额利润称为经济利润。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图 5.2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D=AR=MR
AC
MC
ARP*
P
0 QQ*
P
D
S
Q0
(a)行业 ( b)厂商
AC
图 5.2的 (a)幅中描述了市场的均衡状态,
P*是市场均衡价格;
(b)幅表示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优产量,即厂商选择的 Q*使得
MR(Q*)=MC(Q*)。
如果经济利润大于零,厂商获取超额利润,
这个利润是让其他行业的厂商羡慕的 。
如果经济利润小于零,厂商出现亏损,此时不仅其他行业的厂商不想进入,而且这个行业中的厂商也想退出这个行业 。
如果经济利润等于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一般情况下,厂商不会退出这个行业转而进入其他行业,同时其他行业厂商也无心进入这个行业。
在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时,
厂商按下列条件选择产量:
P*=AR=MR=SMC
五,短期供应曲线
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可以说位于 AVC曲线以上的 MC曲线正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首先,分析厂商的成本。厂商将调整其生产要素的投入,以便在每一产量上都能处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状态。这就是说,
长期中,完全竞争厂商将依照长期成本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其次,分析厂商的利润 。 如果行业中厂商的经济利润 ( ∏) 大于零,那么该行业会吸引其他行业的厂商进入 。 如果经济利润 ( ∏)
小于零,意味着这个行业中的厂商想退出这个行业 。 如果行业中的厂商的利润为零,厂商只获得正常的经济利润,不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也不会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即
P*=AR=MR=LMC=LAC
再次,讨论长期中的市场价格。在短期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厂商的进入或退出,市场短期均衡价格会下降或上升。但是,在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不再进入或退出,价格将稳定不变。
七,长期的行业供给曲线
如果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厂商的平均成本保持不变,则称这个行业为成本不变的行业;
如果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厂商的平均成本递增,则称该行业为成本递增行业,也称该行业存在着外部规模不经济;如果随着行业的扩大,厂商的平均成本递减,则称该行业为成本递减行业,同时称该行业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八、完全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
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限性:
1,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即使为了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愿意发展新技术,它们也可能不能负担必要的研究和开发 。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是无差异的,这对于消费者可能会过于单调。
完全竞争市场的优越性:
1.在完全竞争的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一般认为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
2.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市场价格均衡于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
3.竞争迫使厂商提高效率 。
4.由于在理论上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厂商的广告是无意义的,因此,可以节约资源在广告上的投入 。
第三节 垄断市场
一,垄断
垄断行业或垄断市场就是指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
一个厂商能够垄断一个行业必然有一定原因:
1.规模经济 。
2.产品差别和品牌 。
3.法律保护 。
4.其他。例如垄断厂商由于在原料供货、生产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比新厂商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垄断厂商还可以通过合并、
接管以及各种合法及不合法的手段维护其垄断地位 。
表 5.3 前苏联若干产业生产集中程度产 品 最大一家工厂产量占整个国家的比重自动洗衣机 90%
炼焦设备 100%
混凝土搅拌机 93%
缝纫机 100%
无轨电车 97%
聚丙烯 73%
强化钢铁 55%
煤矿升降机 100%
二,垄断厂商的收益
垄断行业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通常,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而厂商索要的产品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数量之间呈相反方向变动。
三,垄断厂商的均衡
短期中,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是:
MC=MR
对应于特定的市场需求,当厂商可以在长期中获得超额利润时,它就会依照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的条件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LMC=MR
图 5.10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Q*
AC
P
AR
MR AR
AC
MC
0 Q
四,垄断与公共利益
垄断市场的缺陷:
1.在均衡状态中,垄断价格要比完全竞争高 。
2.在长期均衡状态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垄断厂商并没有以可能最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量也不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 。
3.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垄断市场的优点:
1.规模经济
2.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没有竞争者,但在资本市场上它却会面临竞争 。
3.长期中获得超额利润这一点可以促使生产新产品的垄断厂商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1.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厂商 。
2.这个行业是可以自由进入的 。
3.每一个厂商生产特征相互区别的产品 。
二,厂商的收益
垄断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一样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条需求曲线同时也是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当然边际收益曲线同平均收益曲线是分离的 。
如果单个厂商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加大,它自己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左方移动,反之向右方移动。
图 5.13 垄断竞争厂商的面临的需求曲线
P
D2 D1D3
Q0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选择产量的标准是:
MR=MC
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的经济利润可以大于零、小于零或等于零:当 P=AR>AC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当 P=AR=AC时,厂商经济利润为零,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当 P=AR<AC时,厂商处于亏损状态。
图 5.14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P
AC*
P*
AR= D
Q*
MR
ACMC
Q0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行业是可以进行竞争的行业。当行业中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时,其他行业中的厂商就会进入这个行业,对超额利润进行竞争。
图 5.15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P
PL
LAC
LMC
MRL
ARL= DL
QQL0
当垄断竞争行业中出现亏损时,厂商就会退出行业,从而资源也就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资源的大量转移减少了行业中的竞争压力 。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MR=LMC
P=AR=LAC
五,非价格竞争
产品开发和广告是两种增加产品对消费者吸引力的主要手段。
亚当 ·斯密,国富论,
同行业的人即使是为了娱乐和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但他们的对话通常不是导致对付公众的阴谋,便是抬高价格的计划。
博弈论( Game Theory)
创始人,Von Neuman O.Morgenstern
1944,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Nash 钠什 普林斯顿大学
Harsanyi 海萨尼 加州大学
Selten泽尔腾 波恩大学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行动顺序信 息静 态 动 态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钠什均衡钠什( 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练钠什均衡泽尔腾
( 1975)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 1967-
1968)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练贝叶斯钠什均衡泽尔腾
( 19750Kreps和 Wilson
( 1982) Fudenberg和
Tirole(1991)
囚 徒 困 境
( Prisoner’s Dilemma)
囚徒乙坦白 不坦白囚徒甲 坦白 -5,-5 -1,-10
不坦白 -10,-1 -2,-2
纳 什 均 衡
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
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
1950-1951年发表文件
1994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定价博弈康佳的定价策略低价 高价长虹的定价策略低价 100,80 180,30
高价 50,170 150,120
囚徒困境的应用
1、公共产品的供给:公地的悲剧
2、军备竞赛:核威慑
3、制度安排的自我实施:纳什均衡
4、企业并购战:,帕克曼,战略智猪博弈( Boxed Pigs)
小猪按 不按大猪 按 5,1 4,4
不按 9,-1 0,0
性别战( Battle of the Sexes)
女足球 芭蕾男 足球 2,1 0,0
芭蕾 0,0 1,2
对硬币乙正面 反面甲 正面 1,-1 -1,1
反面 -1,1 1,1
产品选择博弈与先动优势厂商 2
脆麦片 甜麦片厂商 1 脆麦片 -1,-1 2,4
甜麦片 4,2 -1,-1
生产选择博弈卡尔公司小型车 大型车引擎公司 小发动机 3000,6000 3000,0
大发动机 1000,1000,8000,3000
斗鸡博弈 — 理性与非理性乙进 退甲 进 -3,-3 2,0
退 0,2 0,0
六,垄断竞争市场与公共利益
1.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中无超额利润,因此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 。
2.与垄断比较,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价格同样不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价格的信号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第五节 寡头市场
一,寡头市场的主要特征
1.进入障碍 。
2.厂商的相互依赖。
二,相互依赖:竞争与串谋
寡头市场可分为两种类型:串谋的寡头市场和竞争的寡头市场 。
寡头厂商的相互依赖性使得他们有可能相互勾结或者说串谋 。
寡头厂商又有同他们的竞争者相互竞争的倾向,目的是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行业利润。
三,有利于串谋的因素
( 1) 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厂商,相互之间非常了解 。
( 2) 关于生产成本和生产技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秘密 。
( 3)有类似的生产方法和平均成本使得他们愿意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比例改变价格。
( 4) 生产的产品相似,容易在价格上达成一致 。
( 5) 有一个主导厂商 。
( 6) 存在有效的进入障碍 。
( 7) 市场是稳定的 。
( 8)没有政府对厂商之间串谋进行控制。
四,串谋寡头
寡头厂商可以在价格,市场份额,广告支出等方面达成一致,从而形成串谋 。
( 一 ) 公开的串谋:卡特尔
有正式的串谋协议的串谋被称为卡特尔 。
(二)隐蔽的串谋:价格领导
价格领导模式
1、晴雨表型价格领导
2、主导厂商价格领导
3、低成本厂商价格领导
图 5.17 卡特尔的产量选择
P
P1
MC(行业)
D= AR(行业)
MR(行业)
Q1 Q0
五,非串谋寡头经济学常用对策论为理论工具来研究这种以非合作的态度相互竞争时,他们各自采取的自认为是最优的策略是什么、厂商的策略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最终导致的结果。
表 5-1 竞争寡头的策略选择
10元 8元
10元 A,X的收益为 100万;Y的收益为 100万 B,X的收益为 60万;Y的收益为 120万
8元 C,X的收益为 120元;Y的收益为 60万 D,X的收益为 80元;Y的收益为 80万
Y厂商的价格
X厂商的价格
六,寡头市场和公共利益
( 1) 寡头厂商可以利用超额利润的一部分从事研究和开发 。
( 2)产品差异方面的非价格竞争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选择。
两个魔鬼比一个天使好第六章 有关厂商的其他理论
第一节 传统厂商理论的问题
一,利润最大化的困难
1.厂商在核算中使用是会计成本的概念而不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 。
2.厂商常常不能准确的知道甚至是不能大概的估计他们的需求曲线,进而就不能得到其边际收益曲线 MR。
3.还要考虑时间的因素。
在实际的决策中,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
厂商可能很难进行利润最大化决策。
二,厂商的其他目标
经济社会中的厂商有多种形式:小型的家庭企业、合伙制公司、私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市政公司、合作型企业等。在某种意义上拍卖行、会计事务所、慈善机构、学校等也是厂商,他们也要经营才能生存。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厂商组织形式是股份制公司。作为各种利益冲突和平衡的结果,使得大公司的行为不是追求利润最大,而是寻求利润适度,公司经营者只是追求一个能让股东满意的利润即可,这个利润并不是经营者有能力达到的最大利润。
三,生存:最终目标?
经营中存在风险。厂商在追求较高利润时也面临较大的失败风险,一旦失败企业有可能破产。如果企业以生存为主要目的,它将规避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但这样不可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 委托 —— 代理理论与厂商行为理论
一,委托 —— 代理理论
利益关系存在于各种权力义务关系之中,在权力义务关系中,权力一方又可以被称为
,委托人,,而义务一方可以被称为,代理人,,这表示委托人的利益(权力)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义务)。
委托 —— 代理理论要点:
1.委托人的利益取决于代理人的行动,但是,代理人的行动动机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一定是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 。 委托人需要,激励,代理人,给代理人某种好处 。 这种委托 —— 代理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某种利益激励关系上 。
2.激励的基本方法一般是给予对方一定好处的承诺。
3.股东应该给经理多少报酬呢? 由于委托人 —— 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经理知道的信息比股东多,因此,经理有条件欺骗股东 。
4.股东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仅是要鼓励经理努力工作,还要设法鼓励经理讲实话,
讲信用 。
5.经营者的经营动机取决于职位给予他的权力 —— 义务关系(或委托 —— 代理关系)。
二,企业行为理论
企业行为理论是分析目标是什么,目标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不同目标引起冲突又是什么,以及这些冲突如何解决 。
如果目标相互冲突,经理们通过讨价还价解决冲突。
第三节 其他的最优化理论
一,长期利润最大化
这种理论看起来似乎比短期利润最大化更加合理和实际 。 但是,实际上,这种理论很难对厂商的行为作出有用的预测,也很难检验它的正确性
1.长期利润最大化可以是厂商任何先行政策的一个理由 。
2.长期利润最大化也许仅仅是经营者追求其他目标的结果,而未必是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本身的结果。
二,短期销售收益最大化
这个理论认为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是使得厂商的短期销售收益最大化 。
判定一个经理是否成功的标志常常是销售额,
特别是对销售经理的判定。销售量也是一个标志厂商健康状态的晴雨表。经理的薪水、
权力和声誉可能直接取决于销售额。这样,
销售收益最大化就可能超越了利润最大化而成为厂商占统治地位的目标。
三,增长最大化
管理者寻求的是销售收益 ( 或厂商资本价值 ) 在一定时间中的最大增长 。
管理者也许可以从一个,动态,组织的迅速增长中直接获得好处 。 在一个扩张的组织中提升的机会更大,因为会出现新的位置;更大的厂商会支付更高的薪水,管理者可以获得更大的权力 。
一般说来,厂商的增长可以通过内部扩张或兼并实现。
四,通过内部扩张的增长五、通过兼并的增长兼并的主要类型:
1,横向兼并
2.纵向兼并
3.混合兼并
企业兼并的主要原因:
1.为了增长的兼并
2.为了规模经济的兼并
3.为了垄断权力的兼并
4.为了市场价值的兼并
5.为了减少不确定的兼并
兼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增长的重要方式第七章 要素收入理论第八章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市场与政府
一,自由与干预
企业的组织结构更是同社会的关于财产权力的制度(产权制度)有直接关系。现代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决策权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 首先,政府通过法律进行干预 。 其次,政府也可以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 显然,政府干预多一些,
企业自由就少一些 。
平衡点在那里? 自由还是干预? 市场还是政府?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
现实的态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
二,市场失灵
1.公共物品
2,垄断
3,外部影响
4,非对称信息
三,政府的局限性
政府的管制毕竟是对经济决策自由的限制,
有一些因素也使得政府不得不约束其对市场的管制和干预 。
1.社会成员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个人利益是经济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 。 政府管制的目的本身就包含着对政府管制的限制 。
2.从配置资源的方式上看,政府对市场管制的原因是由于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局限性。
3.虽然维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是由政府部门制订并监督执行的,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却不仅仅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权威性。政府规章制度的改进和发展也需要给予社会成员一定的规则创新的自由,
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节 公共物品与社会成本:
交通拥挤和城市交通政策
一、政府与城市交通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
由于资源稀缺的约束,政府不能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需要 。
政府要权衡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不同项目的利益和代价。衡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成本 — 收益分析。
三,外部影响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是人们为了获得私人的利益而由他自己支付的成本。这种某人为获得一项利益而由社会(包括他自己)付出的全部成本称为社会成本。如果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经济。如果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就不存在外部不经济。
四,政府政策
政府如何满足人们使用小汽车而造成的对道路的需要呢?
第一种方法是由政府增加对公共交通和道路的建设 。
第二种方法是政府对汽车在城市的行驶进行管制 。
第三种方法是改变市场信号。
第三节 政府对产业的管制
一,竞争,垄断与公共福利
为了有效地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
政府就要对垄断性生产组织的低效率进行干预和管制,恰当地应用竞争机制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竞争虽然可以刺激经济活力,但是厂商可能使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以获得垄断地位或获得不正当利润。
这些活动都使得政府介入了对产业组织结构的干预和调整,介入了对竞争过程和方法的干预和管制。政府进行这些干预的目的是更加有效地发挥和保护市场的配置资源的功能,同时还要合理的平衡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公平。
二,政府的产业结构政策
1.反垄断
2.发展资本市场 。
3.企业改组
美国反托拉斯立法和案例:
1890年,谢尔曼法 为限制非法贸易立法
1911年,标准石油与美国烟草案 将两大公司 ( 各占所在行业的 90% 以上份额 ) 分解成小公司 。
1914年,克雷顿法 宣布不公平贸易为非法,
限制可能显著减少竞争的兼并 。
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 宣布不公平竞争手段为非法,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不公平竞争行为,签署法令加以制止。
1936年,罗宾逊,帕特曼法 加强克雷顿法的力度,宣布价格歧视为违法 。
1945年,艾尔科亚案 艾尔科亚控制 90% 的铝市场,被揭发触犯谢尔曼法 。
1946年,烟草案 烟草行业作为高度寡头垄断的产业,被揭发利用心照不宣的串谋触犯谢尔曼法 。
1950年,西勒-科索瓦法 进一步限制可能减少竞争的兼并 。
1956年,杜邦玻璃纸案 扩大市场定义,确定 20%的市场份额不足以成为市场巨人。
三,自由和管制
所有的财富首先都是社会的财富。经济学的目的是寻求如何将这些财富造福于社会的方法。
关于财富的全部的经济决策权(可称其为财产权,或产权)不过是在政府、社会中的组织
(如企业)和个人之间分配。如果在财富的决策权中增加了政府的权力,我们说政府的管制加强了。反之,如果个体的决策权增加了,就可以说个体的自由增加了,或私有化的程度加强了。所谓私有化可以看成是财富的经济决策权中个体的自由决策的权力增加了。
专题 4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国民收入分析与计算第一节 收入循环流程
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两大部分。总需求就是指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和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总供给就是指国民经济中所有部门和个人的实际供给总量,即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当一个经济处于总体均衡状态时,社会的总供给等于社会的总需求。
一,流量和存量
流量指在一定时期内 ( 在国民收入的统计中一般为一年 ) 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
而存量指某一经济量在某一时间点上的数值 。
流量和存量之间有密切关系。流量来自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
二,国民经济内部环流
假定一国经济是封闭型经济,对外贸易不占重要地位,假定一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不起什么重要作用,这样,经济中可以分为两大部门,即,企业,和,家庭,。
家庭部门向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
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企业部门则向家庭支付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如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等。企业使用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和劳务,并提供给家庭,
家庭则用其取得的要素收入向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
三,漏出和注入
( 一 ) 漏出
1.净储蓄 S
2,净税收 T
3,进口支出 M
总漏出( W)是净储蓄、净税收和进口支出的总和:
W=S+T+M
( 二 ) 注入
1,投资 I
2,政府支出 G
3,出口 X
总注入 ( J) 是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的总和:
J=I+G+X
(三)漏出和注入的关系
四,国民经济环流的均衡
当注入不等于漏出时,这个收入循环流程处于不均衡状态,国民收入将不断变动使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即注入等于漏出 。
只有当注入等于漏出时,国民收入循环流程才能处于均衡,并保持不变 。 所以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的条件是:
W=J
第二节 国民收入及其核算
一,国民收入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 ( 通常一年 ) 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
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 一 ) 用收入法核算 GDP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的间接税
5.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 二 ) 用支出法核算 GDP
1.消费支出 ( 指居民个人 ) C
2.投资支出 I
3,政府购买 G
4.净出口 ( X- M)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即 GDP=C+I+G+(X- M)
三,其他收入总量
(一 )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国民生产总值 ( 简称 GNP) 是指一个国家 ( 或地区 ) 在一定时期内本国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 商品和劳务 ) 的市场价值 。
GDP是与所谓的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
GNP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
GNP=GDP+对外要素收入净额
(二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NDP=GDP— 资本折旧
(三 ) 国民收入 NI
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
(四 ) 个人收入 PI
PI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
(五 )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DPI是指税后的个人收入
四,名义 GDP和实际 GDP
名义 GDP和实际 GDP的比率称为 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
五,国民收入核算的问题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 。
首先,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 其次,
不少地下交易只是为了逃避税收 。
2.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 。 首先,产出并不等于消费 。 其次,闲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是人们生活水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DP却不能反映这方面情况 。 再次,GDP忽略了外部影响 。
3,GDP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
第三节 其他宏观总量
一,就业与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它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在现行的价格下参加生产的状态。
( 一 ) 失业和失业率
失业是指符合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人没有找到工作的一种状况 。 正处于这种状况的人被称为失业者 。
一个经济社会的失业状况通常是通过失业率来衡量的 。 若用 N表示正在工作的人的总数,
即就业量,U表示失业者总数,即失业量,L
表示劳动力总量
L=N+U
若用 u表示失业率
u=U/L
( 二 ) 自然失业率与潜在就业量
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 。
潜在就业量是指在现有的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达到的就业量。
( 三 ) 失业的种类及其原因
1,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二,价格总水平与通货膨胀
( 一 ) 价格总水平的衡量
价格总水平通常由价格指数加以衡量 。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相当程度的普遍而持续上涨的现象,它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 通货膨胀率是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 t=Pt/Po
( 二 ) 通货膨胀的起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 9.3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AS
P2
P
Y2Y1
AD1
AD2
P1
0 Y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可分为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
图 9.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P
Y1Y2
P1
P2
AS1
AD
Y
0
AS2
3,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
4,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通货膨胀倾向于持续保持相同水平。预期对人们的经济行为有重要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
( 三 ) 通货膨胀的成本
1.菜单成本
2.形成对收入的再分配
3.不确定性增加
4.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5.对付通货膨胀的资源增加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表明当货币工资率增大时,失业率变小;货币工资率减少时,
失业率变大。
图 9.7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
P
0
失业率
P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发展
第一节 古典模型与萨伊定律
一,产出和就业的古典分析
( 一 ) 自由的市场经济会使所有市场的供求相等
( 二 ) 萨伊定律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1776- 1832)凭借其对市场经济均衡论和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赢得了很多赞誉,其主要经济思想就是,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包括:
( 1) 产品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 2) 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生产过剩 。
( 3) 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不会出现需求不足的现象,也就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全部都能销售出去。
二,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古典分析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是以货币数量为基础的 。
货币数量论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数量越多,价格水平就越高,因此,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造成的。
MV=PY
M是货币供给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Y是实际国民收入 。
V是由一些,如公众的支付习惯、使用信用范围的大小、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变化,Y取决于资源、技术条件,而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价格总水平 P就只取决于流通中货币量 M。
三,古典学派对大危机的看法
( 一 ) 关于失业
按照古典学派的理论,失业是由于劳动市场没有出清所致,即实际工资在需求减少时没降下来,从而引起劳动市场没有处于供求相等的状态 。
通俗地讲失业是由于工人工资太多所致,所以鼓励工人接受低工资,从而减少失业。
图 10.2 古典经济学对失业的解释
W
W2
W1
A E1
S
E2
D2
D1
L0 L1 L2
( 二 ) 关于公共支出
扩大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有:一是增加税收;二是政府向公众借债;三是增加货币发行 。 而这三个途径都不能解决失业问题 。
首先,增加税收只会使公众的支出减少。其次,政府向公众借债也不能扩大需求。最后,
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所带来的只能是价格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图 10.3 货币数量增加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P1
P2
AD1
0
AD2
YYf
AS
P
第二节 凯恩斯革命与失业
一,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判
( 一 ) 劳动市场
凯恩斯认为,工资具有刚性,即在经济衰退时,劳动的需求会减少,但劳动的价格工资不会随着劳动的需求减少而下降到足以使市场出清的水平,它会比劳动需求下降的幅度小,因为工人不愿意降低工资。
图 10.4 需求不足导致失业
W
S
D2
D1
L2
0 L
1
W1
L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是决定就业的关键因素,但总需求降低不一定导致工资和价格下降并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相反,它却可能导致循环流程中的收入、需求和就业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 二 ) 资金市场
凯恩斯认为,货币市场在衰退时期也处于非均衡状态 。
储蓄增加会导致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储蓄增加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从而对企业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投资需求会减少,利息率不得不继续下降,以便达到供求相等市场出清状态。
( 三 ) 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学派的货币数量论,他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一定会使价格水平提高,凯恩斯认为,需求创造供给。如果总需求增加,企业会增加生产,增加对劳动的需求;总需求减少,将会导致生产下降和失业增加。总之,凯恩斯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有足够的有效需求,以能保证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府应当干预经济活动,控制和调节总需求。
二,凯恩斯关于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分析
( 一 ) 就业
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总注入等于总漏出,
如果注入突然增加,总需求( C+ J)就会增加。对应于增加的总需求,企业就会增加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因此也会支付给公众更多报酬作为他们的收入( Y)。
进而,收入的增加会使公众的消费支出增加,企业的产品和劳务也会更多的销售出去,这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投资需求,
使产出进一步增加 。 如此循环下去,最终使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成倍上升,这种效应叫做乘数效应 。
J>W→Y↑→W↑→J = W
( 二 ) 政策含义
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增加总需求 。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支出 ( G) 和税收 ( T) 来调整总注入和总漏出的政策,并以此来调整总需求 。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息率,影响投资进而调整总需求的政策 。
由于财政政策更直接,因而它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 三 ) 通货膨胀
当面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时,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减少总需求。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的支出或增加税收,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减少货币供给量。
图 10.7 过度需求导致通货膨胀
P
Yf Y
AD4
AS
Y2Y1
P2
P1
0
AD1AD2
AD3
三,凯恩斯政策的实践
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止总需求。政府应该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行事,斟酌使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
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发展
20世纪 70年代,由于滞胀是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和政策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一些经济学派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以及后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一,货币学派及其理论
货币主义是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它的两个基本观点:第一,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第二,
认为西方国家的滞胀表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彻底失败,需要新的理论来取而代之。
( 一 ) 新货币数量论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 V在短期内可以作出轻微的波动,而在长期中是一个不变的值。从短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变动往往领先于价格的变动,因而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仅会引起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而且也会引起收入的变动。从长期来看,在 MV= PY这一等式中,货币流通速度 V和收入 Y是独立决定的,
因而也就不会受到货币供应量 M的影响。
货币主义得到如下两点重要结论:一是 20
世纪 60年代以后出现的通货膨胀完全是因为货币供给超过产出增长所致;二是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不会导致失业增加。
( 二 ) 自然率假说和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率也称为自然失业率或自然就业率,它是货币主义的又一理论基础 。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作用时,
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即与零通货膨胀率相适应的失业率。
图 10.8 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 PL
b
a
c
P1
P0
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0
P0
P1
( 三 ) 货币主义者的政策建议
1.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无效
2.货币主义者虽然承认宏观运行的小幅度的波动,但是他们反对用,微调,的办法来熨平波动 。
3.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比例增长,其增长的比例应等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即,单一的货币规则,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就是:力主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二,现代凯恩斯主义
( 一 )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后凯恩斯主流学派是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分支,它又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重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认为,应付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基本对策是收入政策,即限制各个生产要素收入的增长率、限制物价上涨的政策;应付结构性失业的基本政策是人力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当配合使用,单靠某一项政策措施收效不大。
这些政策配合使用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不仅不能取消,而且应当加强,以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
图 10.9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
P
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UminYmax YP Y0 0
( a) ( b)
( 二 )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又称为后凯恩斯经济学,代表人物有英国琼 ·罗宾逊夫人、卡尔多、斯拉法等。
这一经济学派强调制度和行为因素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信心的作用。
从政策主张讲,新剑桥学派反对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所奉行的赤字政策、通货膨胀政策、
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他们建议削减庞大的政府开支,特别是军费支出,实行严格的进口管理制度,扶植出口产业,据说这样既可以缓和通货膨胀,又可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同时,
新剑桥学派也极力主张实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采用征收高额遗产税、所得税,
给予低收入家庭以救济,发展公共服务部门以减少失业者和增加公共的福利等手段。
三,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又称合理预期学派。代表人物有罗伯特 ·卢卡斯和萨金特 ·巴罗等。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进入市场之前,已经充分了解已往的价格变动情况,进入市场以后,又以过去的信息对未来的价格变动作出预测,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依据的,
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策 。 理性预测学派认为通货膨胀与失业在短期内也不存在交替关系,即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是垂直的 。
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是稳定经济的唯一有效方式 。
第十一章 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一,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思想
假设经济是一个产品经济,没有货币因素 。
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经济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可以表示为,投资等于储蓄,
I= S
二,消费函数
社会总消费是社会各个成员消费支出量的总和,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 消费函数:
C= C( Y)
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图 11.1 消费曲线
横轴表示收入 Y,纵轴表示消费 C,45° 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即收入与支出相等。图中曲线 C是消费曲线,它是向右上方倾向的,意味着与收入的变动同方向变动。
C
45
°
A
C
Y0
消费倾向是指人们用于消费的支出在实际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平均每单位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 。 若以 Y表示收入,C表示消费,APC代表平均消费倾向,则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就是:
APC= C/Y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实际考察变动的收入中消费的变动额,或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
MPC=△ C/△ Y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大于 0而小于 1,说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 。 从长期看,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一个常量,它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消费函数,C= a+bY
图 11.2 线形消费曲线
C
45°
C
Y0
三,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部分,而社会总储蓄是社会各成员储蓄量的总和 。 用 S表示储蓄,则收入 Y等于消费 C与储蓄 S的和,即 Y=
C+ S,由此可得到
S= Y- C
储蓄倾向是储蓄在人们实际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它区分为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表示平均每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
APS=S/Y
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重,
MPS=△ S/△ Y
城乡居民储蓄动机比较储蓄动机 城镇 农村无意储蓄 6.4% 1.4%
谨慎与预防 9.0% 3.3%
供养子女和赡养老人 31.1% 24.1%
婚丧嫁娶 31.0% 11.2%
改善生活条件 22.1% 31.9%
赚取收益 0.5% 28.1%
四,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消费和储蓄之和等于收入,即
C+ S= Y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为 1,即
APC+ APS= 1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 1,即
MPC+ MPS= 1
第二节 投资函数
一,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亦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额 。 投资有总投资与净投资之分,前者包括重置投资 。
资本边际效率 ( MEC) 是使一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该投资品的预期收益相等的贴现率或折扣率,它表示一项资本品或投资项目的收益每年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可以表示预期利润率 。 如果利息率低于预期利润率,则投资被认为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则无人投资 。
二,投资函数和投资曲线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投资项目的资本的边际效率从小到大地顺序排列,则可以认为,资本地边际效率随着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
图 11.4 投资曲线
r
r1
rc
0 I
1
MEC
I
在资本的边际效率既定的条件下,经济中投资的数量取决于利息率,并且利息率越高,投资越少,即投资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 。
I=(r)
I表示投资,r表示利息率
投资函数的线形形式:
I= e- dr
其中 e是不随利息率变动而变动的投资,
即自主投资;( — dr)是由利息率变动引发的投资,即引致投资,其中负号表示投资与利息率按相反方向变动。
第二节 国民收入决定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
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是经济处于均衡的条件 。 经济的总支出等于消费加上漏出,即
Y= C+ W,因此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
C+ J= Y

J= W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C+ I=Y
已知消费函数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数值可以根据下面方程组求得:
C= a+ bY和 Y= C+ I得到
Y*=( a+ I) /(1— b)
两部门的均衡收入决定可以由图说明图 11.5 国民收入决定:总支出等于总收入
IC
A
BE
C
C+ I(= AE)
Y* Y
45°
0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如果漏出 W保持不变,而注入 J增加,
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注入 J
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注入由投资、政府购买和(或)净出口构成。
图 11.7 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WJ W
J2
J1
Y1 Y2 Y0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乘数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首先提出,
凯恩斯在,通论,中加以运用。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当总投资增加时,投资增量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实际上是表示投资增加会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若以 △ Y表示收入变动量,△ C表示消费变动量,△ I表示投资变动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则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可以表示为
△ Y= △ I+ △ C
= △ I+ b△ I+ b( b△ I) + …
=△ I/1— b
收入的变化量是投资变化量的一个倍数,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 用 k表示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 ( k) = 1/(1— b)= 1/(1— MPC)
乘数作用与边际消费倾向关系密切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也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也越小。
第五节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
一,通货紧缩的缺口
经济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可以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Yf。现在,实际的总支出为 C+ I,
由此决定的经济的均衡点为 E,相应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YE。这时,YE<Yf。这种情况下,充分就业的产出与充分就业对应的总需求水平之间的差额被称为通货紧缩缺口。
图 11.8 紧缩缺口
C,I
E B
A
充分就业线紧缩缺口
YfYE Y( GDP)0
45°
二,通货膨胀的缺口
经济中的支出 AYf>BYf。这种情况下,
由于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因而厂商并不能扩大生产,社会总供给 Yf是表示该经济的最大产量水平。只可能价格上涨。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AB称为通货膨胀缺口。
图 11.9 通货膨胀缺口
C I
B
A
充分就业线膨胀缺口
C+ I
E
Yf YE Y( GDP)0
45°
三,消除两缺口的措施
为了消除通货紧缩的缺口,政府可以实行增加总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有:( 1)
减税;( 2)增加转移支付;( 3)增加政府支出;( 4)降低利率。
图 11.10 消除通货紧缩的措施
E
G
C,I 充分就业线
A
B
C+ I+ G
C+ I
45°
Y0
第十二章 货币市场
第一节 金融制度概述
所谓金融制度是指银行系统及其相应的制度规定。构成西方国家金融制度主体的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一,中央银行
各国的中央银行或类似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均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
担负管理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责任,并通过它们对整个国民经济发挥宏观调节作用 。
中央银行主要三大职能: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 1) 代理国库
( 2) 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 3) 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 4) 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 5)制订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也称存款货币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 它们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 。
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有准备金、证券和贷款,
负债主要是各类存款。
三,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制度规定
1.银行准备金制度
法定准备率 rd=准备金 /存款总额
2.再贴现制度
四,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债券、股票和货币等进行交易的场所,经过它储蓄可以转化为投资和消费。
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
一,货币及其职能
货币是指为公众普遍接受的对商品,劳务和债务的一种金融支付手段 。
货币的职能:
1.交换媒介
2.价值尺度
3.储藏手段
4.延期支付
二,货币的供给
M1=现金+活期存款
M2= M1+商业银行存款
M3= M2+各金融机构发行的大额定期存单
活期存款充当货币 ( 狭义货币 ) 是理解货币创造论亦即货币乘数理论的一把钥匙 。
名义货币量是无论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而实际货币量则是指货币的购买力。若用 M,m和 P依次表示名义货币量、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指数,则 m=M/P。
三,存款创造
存款总和 D同这笔原始存款 ( 用 R表示 ) 及法定准备率 rd之间关系为
D= R/rd
货币创造乘数 1/rd等于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
第三节 货币的需求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
一,货币的交易需求
个人和企业总要保留一定水平的货币和存款以备日常交易使用,因为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总是不完全同步的。货币交易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收入量,是收入的函数。
二,货币的预防需求
对货币的预防需求是指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
同交易需求一样,货币的预防需求一般同货币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它与收入大体上成正比 。
L1=L1(Y)
三,货币的投机需求
所谓货币的投机需求,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可能出现的有利生息机会而获利的目的所保持货币的动机 。
一般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与收入无关,只与利率有关 。
L2= L2( r)
四,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当利率极低时,
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
因而将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降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
,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五,货币需求函数
L= L1( Y)+ L2( r)= kY— hr
其中 L1,L2和 L都是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
图 12.1 货币需求曲线
r L1= kY
L= L1+ L2
( b)
L2=L2( Y)
( a) L2
r
00 L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利息率的决定
依照凯恩斯理论,利息率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所决定。
图 12.3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息率的决定
r
r0
m=M/P
E
L
,Lm0
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均衡利率 r0,则货币需求超过供给。这时,人们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少,就会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就要下降,亦即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一方面会减少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抑止投资,从而使国民收入 Y下降,进而减少人们对货币交易需求。
当利率高于均衡利率 r0时,说明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这时人们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太多,就会用多余的货币购进有价证券。
于是,有价证券价格上升,亦即利率下降。
利率的下降,一方面增加对货币的投资需求,
另一方面又刺激投资,从而使国民收入 Y水平上升,进而增加人们对货币供给相等时为止。因此,只有当货币供求相等时,利率才不再变动。
图 12.4 市场均衡利息率的变动
r
ms’
L’
L
r1
m,L0
r2
r0
ms
二,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三、货币供给对产出、就业和价格的影响程度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订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的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 ( 包含劳动 ) 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 一般认为存在 4% ~ 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凯恩斯认为失业分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二,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稳定。并非指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对现代开放性经济国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选择,
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
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政府购买、举办公共工程与转移支付)和税收。政府支出对于国民收入是一种扩张性的力量,
因此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可以缩小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政府税收对于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税收可以减少总需求,
减少国民收入;减少税收可以扩大总需求,
增加国民收入。
萧条时期,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总需求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收以便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灭失业 。
在膨胀时期,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政府应该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以便抑制总需求,消灭通货膨胀。
二,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有助于经济稳定,对需求管理起到自动配合作用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
1.个人所得税
2.公司所得税
3.失业救济金
4.各种福利支出
5.农产品维持价格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
一,货币政策措施
1.公开市场业务
2.再贴现率政策
3.变动法定准备率
4.其他措施:
第一,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局部的控制:垫头规定
第三,利息率的上限
第四,控制分期付款的条件
第五、控制抵押贷款的条件
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利息率的降低总有一个最低限度,超过这一限度,货币供给量无论如何增加也不会降低利息率。因此,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凯恩斯主义重视的是财政政策。
第二节 供给政策
供给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影响总供给的政策 。
一,供给政策与失业
1.供给政策与失业
2.供给政策与通货膨胀
3.供给政策与经济增长
二,以市场为取向的供给政策
以市场为取向的供给政策是指通过增加市场自由竞争的程度而增加总供给的政策 。
它的理论基础是以货币主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 。
1,降低政府开支
2,减税
3,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力
4,鼓励市场竞争
首先,自由经济学家认为公共部门效率比较低,
只有对这些行业进行完全或部分私有化才能提高生产的效率,以更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其次,对于公共部门内部,供给政策也包括引入市场关系。例如,要求公立学校部分地自主经营,以便鼓励他们削减成本。
第三,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推行更为自由的国际贸易政策。
总之,以市场为取向的供给政策侧重于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潜在产出水平,而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三,干预主义的供给政策
干预主义的供给政策是指政府为了矫正市场的低效率而采用的增加总供给的干预政策,
它的理论基础是后凯恩斯主义理论 。
1.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
2.提供基础设施
3.为研究与开发和新技术提供资助或进行直接投资
4.规范行业行为,进行行业重组 。
干预主义的供给政策也是主张政府提供市场运行所需要的信息等措施,以便市场更有效的运转。
四,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政策之间的关系
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政策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项政策可以既是需求管理政策,又是供给政策。
专题 5 国际经济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国际贸易基本的分析和对国际结果的分析。所谓对国际贸易基本分析主要是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于生产、消费、价格以及贸易利益等方面。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用一国中不同的职业分工和交换来解释国际贸易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
自己生产成本太高,不如购买别国产品来的便宜,
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之间存在的生产技术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二,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的贸易都能使两国都受益。
表 14- 2 假定的生产变化国家或地区 玫瑰(万枝) 计算机(万台)
美国 - 1000 + 10
南美 + 1000 - 3
合计 0 + 7
三、对外贸易利益的计算表 14.3 LDC的生产可能性表产品组合点 小麦 衣服
a 1000 0
b 800 100
c 600 200
d 400 300
e 200 400
f 0 500
表 14.4 DC的生产可能性表产品组合点 小麦 衣服
a 1200 0
b 1000 400
c 800 800
d 600 1200
e 400 1600
f 200 2000
g 0 2400
图 14.1 贸易对消费可能性的影响

1200
小麦
400200
800
600
400
200
0
1000
1000800600
a 进口
x
出口衣服
f
e
d
c
b 斜率 2/1
( a)
2400
2000
1600
800 2000400
a
小麦
240016001200
1200
800
400
0

b
衣服进口出口
yd
f
e
c
g
( b)
斜率 1/2
斜率 1/1
图 14.1 贸易对消费可能性的影响
LDC DC 总计生产消费进口(-)
出口(+)
生产消费进口(-)
出口(+)
生产 消费贸易前小麦 200 200 0 400 400 0 600 600
衣服 400 400 0 1600 1600 0 2000 2000
贸易后小麦 1000 400 + 600 0 600 - 600 1000 1000
衣服 0 600 - 600 2400 1800 + 600 2400 2400
第二节 保护主义
一,贸易保护的理论
( 一 ) 保护幼稚工业论
保护幼稚工业论着眼于一国的长期利益。其基本假设是,保护这些工业在短期内虽然有代价,
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必要的。第一,这些被保护的,新生儿必须有长大的潜力,;第二,
保护只是短期的;第三,,被保护的新生儿,
在长大后给社会带来的收益足以弥补社会为保护它所付出的,抚养费,。
( 二 ) 比较优势变动论
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或者由于自然原因或者政策原因,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
( 三 ) 增加政府收入
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 。
( 四 ) 民族自尊
(五)国家安全
二,保护主义的代价与计算
现实中,自由贸易出于各种原因受到许多国家各种政策干预 。 其中最主要的是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 。
限制进口主要有两个: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
进口关税是指产品运抵一国时所须缴纳的税款 。
进口配额则是一国对特定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的限制 。
鼓励出口手段有补贴现金,或是间接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
图 14.2 保护的代价
t
Q1 Q4Q3
D
P
Q2
S(=MC)
Pw C
0
E
Pw+t
Q
A
1 2 43
三,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国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关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种,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也是管理社会和国民生活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的特征。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出口的各种措施。主要包括进出口限额、自愿出口限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的限制等。
第三节 国际贸易发展的格局
一,国际贸易发展概况
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各国都希望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好处,使得一体化的过程日益加快 。
世界贸易增长的同时,以区域为基础的贸易份额也在增长。因为一国总是很自然的倾向于同邻国进行更多的贸易往来 。
表 14.6 1870~ 1995年世界 GDP商品贸易的增长
GDP 贸易
1870~1900 2.9 3.8
1900~1913 2.5 4.3
1913~1950 2.0 0.6
1950~1973 5.1 8.2
1973~1995 2.8 3.9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PEC)
2,东南亚自由贸易区 ( ASEAN)
3,中美洲共同市场 ( CACM)
4,中非经济共同体 ( ECCAS)
5,西非经济共同体 ( ECOWAS)
6,欧洲联盟 ( EU)
7,南美共同体 ( SCCM)
8,世界贸易组织 ( WTO)
9,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二,欧洲联盟
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为了集中管理六国的煤和钢铁资源,六国包括法国,
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德国和卢森堡 。
随着,统一欧洲法案,于 1993年 1月变成法律,欧洲共同体发展成为欧盟 。
欧盟主要有三个机构,1.部长理事会 2.欧洲议会 3.欧洲委员会,由成员国政府任命,
行使日常管理职能。
三,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加深,
因此,从宏观角度看,任何一国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是开放经济,通过贸易(商品和劳务)和金融这两个渠道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加以系统记录的报表,它是所有有关对国外收支项目的概览。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张国际通用、有标准格式的收支平衡表,
是一个会计帐目表,每年公布一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贸易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分析一国国际收支结构的重要指标。
采用复式记帐,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主要记录商品、劳务和转移支付的收支状况。资本项目主要反映国家和私人投资及借贷活动以及官方储备的变动。
一,经常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把进出口分为,1.商品贸易; 2.劳务贸易; 3.其他收入,包括投资收入
(国际利息、股息和本国在国外经营的企业返回的利润)以及转移支付余额。
二,资本项目
资本帐户记录对外国人销售的资产与向外国购买的资产的情况,即资本交易情况 。
国际收支平衡的中心要点非常简单:个人和企业必须为他们在国外的购买而支付 。
如果一个人的花费大于他的收入,他的赤字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或借贷来支付,国家也是 。
经常项目赤字+净资本流入 =0
净资本流入是一国资本流入额和资本流出额之差
三,官方储备
官方储备,又称官方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是由一个国家官方的货币机构所持有的黄金和外汇,通常被称为储备资产 。
资本项目一般划分为,1.该国私人部门的交易; 2.官方储备的交易,它对应于中央银行的行为。有时也把官方储备看成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以外的第三个项目。
官方储备的增加也称为总体的国际收支盈余 。
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经常项目盈余+净资本流入
如果经常项目和私人资本项目都发生赤字,
那么总的国际收支就是赤字的,也就是说,
中央银行正在损失储备。如果国际收支盈余为零,即经常项目盈余加净资本流入为零,
则是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一,本国储蓄,国内投资与资本输入或输出的关系
以 Y表示一国的国民收入,AE为一国的总支出,S为储蓄,C为居民消费,Id为国外投资,
If为向国外投资的净值,X为进口,M为出口,
G为政府开支,T为税收 。
Y= C+ S和 AE= C+ Id
得到
Y— AE= S— Id
另一方面,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储蓄=
国内投资+国外投资净值,即
S= Id+ If
从而有
Y— AE= S— Id= If
表示出一国的国民收入,支出以及国外投资净值的关系 。
如果一个国家的收入高于支出,则该国向国外投资的净值为正数,这时,或者是国家资本输出超过外国资本输入,或者是本国的官方储备增加。
二,贸易盈余与资本流动的关系
Y— AE= X— M
X— M= If
可以分析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国家具有贸易顺差时,
该国就是资本输出国。相反,当一国贸易出现逆差时,这个国家就是资本的输入国。
三,贸易盈余与国家财政盈余的关系
一国的国内支出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
国内支出=家庭消费支出+私人投资+政府支出
AE= 【 Y— ( S+ T) 】 + Id+ G
上式可变形为
AE- Y=( Id— S)+( G— T)
一国的国内支出和收入是否平衡取决于,1.
国家储蓄是否可以支持本国的投资; 2.政府的税收是否大于政府的支出 。
X— M=( S— Id) — ( G— T)
上式说明一国总的进帐与出帐之间的关系。
出口、国内储蓄、税收是三大财源;而进口、
国内投资、政府支出则是一国用钱的三大方面。一国在国内取得收入与用钱的方式,是这个国家在国内的金融活动行为。而这一行为将影响到这个国家在国外的金融活动行为,
贸易的顺差(或逆差)就是其中一部分。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交易所引起的收入总额与支出总额的对比关系 。
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通称为国际收支失衡 。
引起一国收支失去平衡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内外突发事件、各国经济周期所处的不同阶段、
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等都可能导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去平衡。
二,政府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政策
当一国的收支出现长期或巨额盈余时,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某些不良影响。收支盈余会造成官方储备增加,从而引起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并有可能引起国内货币膨胀加剧,如果是出口过多引起会使生产资源减少,长期势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速度。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而需要调整时政府可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主要有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货币政策有提高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证券等 。
紧缩性经济政策可以通过三方面影响国际收支:
1.它通过乘数效应减少国民收入,由此造成本国居民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水平下降 。
2.它通过诱发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价格的下降,提高本国贸易品生产部门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 从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
3.紧缩性货币政策还会通过本国利息率的上升,吸引国外资金流入增加和减少本国资金流出,从而改善资本项目收支状况。
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另一个选择是汇率政策 。
一国的货币贬值也会对非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一般条件下,一国汇率的下跌,有利于外国资本的流入。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一,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
1980年我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地位后,按照会员国的义务,
向上述国际组织报送国际收支平衡表等有关资料。
表 10.1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览年度 经常项目 /亿美元资本金融帐户 /亿美元净错误与遗漏 /亿美元储备资产变动 /亿美元年
1993 - 119.02 234.72 - 98.04 - 17.67
1994 76.57 326.44 - 97.74 - 305.27
1995 16.18 386.74 - 178.10 - 224.81
1996 72.43 399.67 - 155.59 - 316.51
1997 297.17 229.59 - 169.52 - 357.24
1998 293.24 - 63.21 165.76 - 64.26
1999 156.67 76.42 - 148.04 - 85.05
平均 111 170.08 - 119.48 - 161.59
二,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
1.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
2,国际收支的构成发生较显著的变化 。
3,国际收支波动第五节 汇率
在国际贸易中,要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就必须使用该国的货币。
一,汇率及其标价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因此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
它是以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2.间接标价法,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二,汇率制度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 。
三,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决定
( 一 ) 汇率的短期决定
(二)汇率的长期决定图 15.1 汇率的决定
S(英镑供给)
E0
英镑价格英镑数量
D(英镑需求)
0
J
( 二 ) 汇率的长期决定
一价定律:如果两个国家都生产某种完全相同的商品,则无论哪国生产,该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价格都应相同 。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有名的汇率决定理论,即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会调整到能反映这两个国家之间价格水平变动的程度。
在长期中影响汇率的因素:
1.相对价格
2.关税和限额
3.对本国商品的偏好
4,生产率
四,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汇率与进出口
2.汇率与物价
3.汇率与资本流出和流入
五,国际金融机构简述
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大致分:
1.全球性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半区域性的,如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
3.区域性的,如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货币基金、伊斯兰发展银行等
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订协议,成为联合国 11个专门机构中,独立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 。
( 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维持汇率的稳定、消除外汇管制、平衡国际收支以及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 二 )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全称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世界银行宗旨是:
1.对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生产资源的开发;
2.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 。
3.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式,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
4.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
第六节 人民币汇率问题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回顾
1.1949年 1月 19日至 1953年初为人民币汇率安排的第一阶段 。
2.1953年初至 1970年,人民币对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进入基本稳定期,实际上实行人民币刚性汇率制度 。
3.1970年至 1979年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盯住汇率制度。
4,1979年至 1993年 12月 30日,一方面政府对外贸企业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即当一个外贸企业通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获得外汇收入以后,可按一定比例获得外汇留成并归其使用;另一方面,在汇率制度上实行复汇制度: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 。
5,1994年 1月 1日开始,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制度:第一,取消外汇留成制度;第二,
取消人民币官方汇率,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官方汇率制度。
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
我国的汇率政策面临的基本问题:一是汇率制度的选择,人民币实行的是单一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二是汇率水平,通常认为中央银行应该根据国内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尤其是出口状况等因素,与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协调配合,
灵活调整目标汇率。
外汇管制又称外汇管理,是指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
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基本上属于部分外汇管制,对经常项目实行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实行一定的管制。
现阶段世界各国外汇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种:
1,实行比较全面的外汇管制
2,实行部分外汇管制
3,基本不实行外汇管制
三,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开放,
推进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 。
所谓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属于经常项目下的各类交易,包括进口货物、支付运输费、
劳务、出境旅游、投资利润、借债利息等,
在向银行购汇或从外汇帐户上支付不受限制。
第十六章 经济发展
世界上有 3/4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述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把世界上的国家按人均收入水平分为三种类型:例如,在 198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值在 580美元以下的国家为低收入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值在 6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
二,经济发展的涵义
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意味着贫困、失业、
收入不均等问题的改善。
经济发展涉及:
1.一国生产中投入产出的构成与分布、技术进步、组织管理、工农业部门结构、外贸结构与格局、人口与就业结构等结构性的变化;
2.经济与政治体制、分配制度和分配状况的改善;
3.公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
生产性就业的普及和贫困的消除等等。
三,经济发展的衡量
最常提到的一种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人均实际 GDP,即按一国人口平均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 优点:
1.GDP的核算方法和规则已被广泛接受
2.GDP的持续增加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3.人均 GDP水平与诸如死亡率、升学率、营养摄取量等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其他指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缺点:
1.由于 GDP核算范围的限制,许多经济活动并没有通过 GDP反映出来
2,GDP忽略了收入分配问题
3,GDP是基于市场价格得到的,而市场价格由于经济中的各种因素有时可能被扭曲
4.使用 GDP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涉及到汇率,而汇率的变动可能并不一定能反映一国的购买力情况。
还有一种根据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而编制的人力发展指标,这是一种按人类基本需要而设计的指标。这些基本指标包括:食品、住房和衣物、受教育程度、健康保障、社会交往时间、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等。
四,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1.资本 。 资本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资本很少 。
2.人口增长和劳动供给 。 尽管发展中国家的总人口增长得过快,但是这些国家中受过训练的工人供给不足,人力资本出现短缺 。
3.自然资源和技术匮乏。发展中国家通常不能很好的使用它们有限的资源。部分原因是缺乏专有技术,这实际也是缺少人力资本的另一个表现。
代表性国家出生率的比较欧洲国家 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率非洲国家 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率爱尔兰 2.3 埃塞俄比亚 7.5
英国 1.8 尼日尔 7.1
法国 1.8 马里 7.0
西班牙 1.6 索马里 6.8
比利时 1.6 坦桑尼亚 6.7
欧洲国家 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率非洲国家 育龄妇女平均生育率荷兰 1.6 尼日利亚 6.6
希腊 1.6 布基纳法索 6.5
葡萄牙 1.6 苏丹 6.4
德国 1.5 莫桑比克 6.3
丹麦 1.5 扎伊尔 6.0
意大利 1.3 乍得 5.9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一,进口替代战略
( 一 ) 进口替代的涵义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目的出发,减少或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政策,
(二 ) 进口替代内容和措施
初级阶段,通常应该限制或禁止的那些进口产品,几乎都是消费品,
至于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最关键措施,则是实施保护政策,具体措施是,在关税方面实行差别关税制度,对限制或禁止进口的消费品征收高额税率阻止其进口,对实行进口替代所需求的资本品或中间产品的进口采用优惠税率 ;在外汇管理方面,实行外汇管理制,不提供需要替代的消费品的进口外汇,
同时也可以把本国货币对外币的币值定得很高,即以外币表示的本国货币汇率很高,
(三 ) 进口替代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强调通过以国内的产品替代以前进口的产品来发展国内市场,为了保护国内厂商而设立的贸易壁垒可能最终保护了那些缺乏效率的生产者,如果一个受到保护的行业所生产的产品被其他部门中的厂商用作投入,那么贸易保护就会增加这些厂商的生产成本,并进而降低它们的竞争能力,
二,出口导向战略
(一 ) 出口导向战略的涵义
出口导向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 )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支持出口导向战略的经济家认为,由于产品用于出口,因而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需求不会受到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另外,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率和促进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
(三 ) 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
首先,如果一个国家只是发挥出现有的比较优势,那么,它就会专门生产那些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具有气候条件相对优势的产品,其次,发展出口市场可能并不容易,
最后,这一战略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畸形,具有出口能力的部门处于发达水平,而其他部门仍维持着不发达状况,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发展中国家通常没有可用于筹措投资所需要的大量积累,在本世纪 80年代至 90年代初,几乎所有遭受严重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存在相当庞大的外债,并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通常可以追溯到 1982年的 8月,当时墨西哥政府宣布了一个震惊金融界的声明,它们不能按期履行偿债义务,
一,债务危机的起源
(一 ) 外部因素
1973年至 1974年世界性石油价格上涨,使中东的石油输出国将巨额的石油收入存入欧洲的国际银行,这些银行则将钱贷给发展中国家,
要圆满地解决债务问题,主要依赖于低利率,
并能维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高增长。
高利率和低出口价格意味着债务国必须对其外债支付高额的实际利率,这对债务国而言是毁灭性的,
(二 ) 国内政策
债务国所采取的国内政策对危机的产生也负有重大责任,对于那些实行过度扩张性政策以及高度扭曲的外贸政策的国家而言,债务危机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尤其是那些本来对出口就不重视的国家更是如此,拉美国家普遍存在所谓的,民粹主义政策,倾向,就是说政府为了获得公众支持实施庞大的支出计划,即使这些项目的成本超出政府的偿还能力也再所不惜,
由于拉美国家不重视出口的政策,20世纪 70年代的外国贷款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一地区在 80年代的出口能力,债务却无法通过出口创汇的增长来偿还,陷入债务偿还问题的大多数国家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普遍高估本国货币,从而进一步地阻碍了出口,
二,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他们减少国内支出以偿还部分债务 ;另一方面,他们与债权人重新谈判债务合同条款,以便将债务负担减至一个合理水平,
第四节 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资本输出可分为直接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两种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公司是进行直接投资的重要机构,成为国际经济中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首先看生产要素转移所发生的问题,由于掌握这些技术管理知识对于发展过程至关重要,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时,
一般要求跨国公司培训本国工作人员学会技术管理工作,但这种培训工作往往成为跨国公司装点门面的手段,它们给本地人员各种头衔,但却只让他们担任和本国政府进行联络的工作,
跨国公司一般要求子公司按照最可能的生产方法,实现最低成本,因此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东道国的子公司不一定就采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
其次,东道国在经济利益方面可能受到损害,
大致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开始谈判接受直接投资,准许跨国公司在自己境内开设子公司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权益上作了过多的让步,二是对经济租的控制,三是转移定价法对接受投资的国家产生损害。
第三是国际收支方面的沉重负担,
第四是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损害,
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东道国和跨国公司在政策目标方面的冲突,作为超级垄断组织的跨国公司,为了企业本身的利益,在全球范围内追求最大利润,它漠视甚至破坏东道国的政策目标,因此,直接投资能有益于东道国,也能有害于东道国,
二,发展中国家对直接投资所采取的对策
通过外国投资法,发展中国家限制或减少跨国公司取得本国境内企业所有权的主要规定有,
1.禁止外国人投资到本国的关键部门,一般认为的关键部门大致包括公用事业,航空,航运,电视,广播,出版,银行和保险等部门,
2.合资经营,分享所有权,
3.禁止外国公司购买本国企业,
4.征用,征用就是由东道国政府取得外国业主的企业或财产,通过征用,东道国剥夺了外国母公司对在该国中的子公司的全部所有权和管理权,
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建立合资企业是体现互利原则,并把跨国公司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的较好形式,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企业内行使国家主权,可以进行经济监督,跨国公司的子公司终究是所在国的异己力量,而合资企业则是利用和限制这个异己力量的有效手段,
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复习指导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本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
1.经济学的定义
2.经济学研究问题
3.生产要素及其报酬
4.生产可能性边缘与机会成本
5.不同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的方式
一,什么是经济学?
二,什么是机会成本?
三,微观经济的涵义?
四,宏观经济学
五,生产要素的涵义
六,生产要素的配置
七,经济体制的分类
八,自由市场经济如何实现资源的配置?
九,计划经济中资源如何配置?
十,自由市场经济好吗?
十一、在混合经济中,政府都调节什么?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本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政府为什么要干预市场?
一,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
二,何为市场机制? 它有什么作用?
三,什么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
四,需求的定义 。
五、需求规律。
六,需求量与价格之间为什么会遵循需求规律?
七,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
八,什么原因引起需求曲线移动? 如何移动?
九,线性需求函数
十,供给的涵义
十一,供给规律
十二,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按供给规律变动的主要原因?
十三,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
十四,供给函数的线性形式
十五、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十六,均衡价格的变动
十七,何为供求定理?
十八,弹性的定义
十九,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二十,如果市场上大米价格上涨 10%,引起大米需求量降低了 0.1%,试求大米的需求弹性 。
二十一,决定需求的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
二十三,供给价格弹性的涵义 。
二十四、如果某商品价格上涨了 10%,引起该商品供给数量增加 25%,该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为多少?
二十五,供给的价格弹性受那些因素影响?
二十六,需求收入弹性的涵义 。
二十七,影响需求收入弹性的因素
二十八,需求交叉弹性的涵义
二十九,如何通过交叉弹性判断商品之间关系?
三十,市场失灵原因?
三十一,政府对市场干预形式
三十二,政府为什么制定最低价格政策?
三十三,政府制定最低价格好吗?
三十四、政府制定最高价格的利与弊
第四章 厂商理论:生产和销售
本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
( 1) 各种产量,短期成本,长期成本,边际替代率,规模经济的概念
( 2) 理解收益递减规律
( 3) 理解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的确定
( 4) 各种短期成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 5) 厂商面对不同市场时的收益状况
( 6)厂商决定最优产量的决策原则
一,生产要素投入有那几种?
二,什么是经济学中所说的生产?
三,生产函数的表达式
四,经济学中的短期有多短,长期有多长?
五,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六,短期生产受到生产规律的制约,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七,如何确定劳动这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合理区域?
八,等产量曲线的定义
九,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十、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的涵义
十一,规模收益
十二,最优要素组合
十三,厂商如何判断所选择的要素组合是否最优?
十四,成本
十五,短期成本
十六,长期成本
十七,长期平均成本
十八,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十九,利润
二十,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二十一、利润最大化原则
第五章 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
本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
1.行业及市场结构的不同类型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3.分析垄断厂商,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状态,以及它们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4.寡头厂商的类型以及对公共利益的影响
一,经济学如何划分市场结构?
二,竞争
三,完全竞争
四,机会成本,正常利润,超额利润的区别
五,长期中,完全竞争的厂商和行业中会出现哪些调整?
六,区别规模经济 ( 或规模不经济 ) 和外部经济 ( 外部不经济 )
七,完全竞争市场的优点
八,垄断
九,一个厂商是如何垄断一个行业,其他厂商的进入壁垒如何形成?
十,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之间关系
十一,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
十二,垄断的优点
十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十四,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十五,什么是非价格竞争?
十六,寡头市场的两个特征
十七,寡头市场中的厂商如何对待其他厂商?
十八,为什么寡头厂商会形成串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十九、公开串谋和隐蔽串谋
第六章 有关厂商的其他理论
本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
1.传统厂商理论面临问题
2.委托 — 代理理论与厂商行为理论
3.其他的最优化理论
一,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障碍
二,委托 — 代理理论
三,短期销售收益最大化目标
四,兼并的三种类型
五、企业兼并的原因?
第七章 要素收入理论
本章目的与要求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使用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
第八章 政府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什么是市场失灵?
二,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及其外部经济影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四,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对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五,你认为用交通管制的方案解决交通拥挤如何?
六,你认为向行使在公共道路上的车收费这一方案如何?
七,垄断的弊端?
八、政府对产业结构的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管制和调整促进竞争,鼓励产业的发展。如何实现?
第九章 国民收入分析与计算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列出漏出和注入的内容,并分别标入国民收入环流图 。
二,GDP的涵义?
三,什么是收入法,支出法? 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四,一国 GDP的变动由什么因素造成?
五,什么是名义 GDP? 什么是实际 GDP?
六,什么是 GDP折算指数? 若以 1990年作为基年,某国 1998年的名义 GDP为 300亿元,1998年的实际为 250亿元,GDP折算指数为多少? 根据这个,你能写出名义 GDP与实际 GDP关系吗?
七,你能指出采用 GDP衡量经济活动的缺陷吗?
八,你能准确说出失业的定义吗?
九,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然失业率是如何解释的?
什么是潜在就业量? 你是如何理解的?
十,非自愿失业的分类?
十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十二、通货膨胀的成本?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与发展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
三,凯恩斯对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的分析有明显的政策涵义 。 他建议,在经济萧条状态下,政府该干预经济,增加总需求 。
他提出了两个政策手段,是什么? 你能说明这两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过程吗?
四、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看看你对货币主义了解多少?
六,新货币量论的主要内容?
七,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货币主义得到几点政策建议,它们是什么?
八,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两大分支?
九,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十、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十一章 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投资的定义
二,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
三,厂商投资的原则?
四,什么是投资乘数?
五,假定一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0.5,而且现在投资增加 16亿英镑,试计算该国最终增加的国民收入并计算乘数
六,如何消除两缺口?
第十二章 货币市场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什么是金融制度?
二,什么是中央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四,什么是商业银行?
五,什么是银行准备金
六,什么是再贴现制度?
七,什么是金融市场? 其作用是什么?
八,通常在货币供给中区分 M1,M2和 M3,它们包含哪些项目?
九,为什么人们持有货币?
十,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十一,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十二、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图说明利息率是如何被决定的?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什么是经济政策?
二,充分就业?
三,为什么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四,什么是价格指数?
五,财政政策的运用?
六,财政政策有那些具体手段?
七,什么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八,什么是,内在稳定器,?
九,货币政策?
十,中央银行主要运用的政策有哪些?
十一,为解决失业问题,为什么还要借用供给政策?
十二,解决就业的供给政策有哪些?
十三,供给政策对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有益吗?
十四,什么是以市场为取向的供给政策?
十五,以竞争为取向的政策主要包括哪些?
十六、什么是干预主义的供给政策?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姚明该不该自己修剪草坪?
二,举例说明贸易保护主义的依据
三,谈谈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政策
四,关税的特征是什么?
五,非关税壁垒的措施与运用
六,国际贸易的趋势
七、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作用
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汇率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净出口对资本输入或输出有何影响?
二,生产,消费,出口和对外投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
四,引起一国收支失衡的原因?
五,从国内因素看,导致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六,针对国际收支逆差,政府的政策选择是什么?
七,指出并比较主要的汇率制度
八,讨论汇率的短期和长期决定问题
九,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十,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
十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第十六章 经济发展
本章目的与要求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区别是什么?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哪些?
三,指出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出口导向战略的涵义
五,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优劣
六,何为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七,谁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八,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方案
九,发展中国家接受国外直接投资的利与弊
十、发展中国家趋利避害的对策是什么?
模拟试题 A
一,单选题
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 )
A 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需求的收入弹性等于 ( )
A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B 收入的变化除以需求量的变化
C 收入变化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D 需求量的变化除以收入的变化
3.生产过程中,短期内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生产要素被称为 ( )
A 不变投入 B 可变投入 C 可变收益
D 边际成本
4.表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 ( 投入 ) 和产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是 ( )
A 生产函数 B生产可能性曲线 C 平均成本 D 边际成本
5.微观经济学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 ( )
A某一要素使用量的多少 B 生产周期的长短
C 产量的多少 D 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否全部可以改变
6.不会提高一个经济社会生产能力 ( 即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 的因素是
A 劳动总量增加 B 投资增加 C 技术进步 D 失业率上升
7.经济学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之一是
A 产品数量多少 B 产品差别大小 C 生产周期长短 D 价格水平高低
8.在下列市场类型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重合的是
A垄断市场 B寡头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
完全竞争市场
9.下列市场结构中,一个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明显的取决于其对手行为的是
A垄断市场 B寡头市场 C完全竞争市场 D
垄断竞争市场
10.在国民收入循环流程中属于漏出部分的是
A政府支出 B出口 C消费 D 进口
11.应计人 GDP的项目
A工厂购买厂房设备 B某人获得一笔遗产 C
政府支付公债利息 D政府发放基金
12.古典经济学家关于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
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失业增加 B过度供给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现金和活期存款
13.经济学中狭义货币量 M1是指
A通货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现金和活期存款
14.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如果投资增加 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 0.8,则收入水平将增加
A 190亿元 B 150亿元 C 750亿元
D 120亿元
15.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A 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提高 B 货币供给量减少和利率提高 C 货币供给量增加和利率降低 D 货币供给量减少和利率降低
16.在经济萧条时期,为增加国民收入水平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17.假设 A国对 B国某种商品征收进口关税,从中受益的将是这种商品的
A A国消费者 B A国的生产者 C
B国的消费者 D B国的生产者
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A 人均收入水平低 B 人口增长率高
C 工业基础雄厚 D 收入差距大
19.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出口量增加将引起
A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贸易赤字增加 B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贸易赤字减少 C国民生产总值减少,贸易赤字增加 D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贸易赤字减少
20.如果 A国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
那么它与其它国家之间
A 不可能发生交易,因为 A国在所有商品上都有绝对优势 B 不可能发生交易,因为其他国家在所有商品上都不会有比较优势 C 可能发生交易,而且使各交易国家都从中受益
D 可能发生交易,但 A国无法从中受益
二,多项选择
21.厂商的长期成本概念包括
A 长期总成本 B 长期边际成本
C 长期平均成本 D 长期不变成本
E 长期平均不变成本
2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
A 公共物品 B 产品无差异 C 垄断
D外部影响 E 非对称信息
23.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被描述为
A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B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C中央银行是发放企业贷款的银行
D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E 中央银行是吸收居民存款的银行
24.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多种,其中包括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 经济结构因素的推动 D货币发行量减少 E政府的紧缩性经济政策
25.经济理论中干预主义的供给政策包括
A在教育和培训上进行投资 B提供基础设施
C为研究与开发和新技术开发提供资助或进行直接投资 D规范行业行为,进行行业重组
E推进经济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
三,名词解释
26.横向兼并
27.幼稚工业论
28.货币的投机需求
29.菲利普斯曲线
四,计算题
30.根据有关成本的定义,计算并填写下列表格产量 总成本 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0 50 — — —
1 60
2 68
3 75
4 80
五,简答题
3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32.作为描述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指标,
GDP有哪些缺陷?
33.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六,论述题
34.请阐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成立条件,并结合边际产量曲线进行说明 。
35.试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利与弊。
模拟试题 B
一,单项选择
1.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A MR>MC B MR=MC C AC=MC D MR=MP
2.如果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等于 2,价格由 1.00元上升至 1.02元会导致供给量
A 增加 4% B 增加 2% C 减少 4% D 减少 2%
3,政府对某种商品的最高限价低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会
A 产生短缺 B 产生过剩 C 使价格下降
D 使供给增加
4.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
A 失业问题 B 通货膨胀问题 C 价格问题 D 经济增长问题
5.企业部门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的角色分别是
A 供给者,需求者 B 需求者,供给者
C 供给者,供给者 D 需求者,需求者
6.经济学中不被计入厂商成本的项目是
A 正常利润 B 经济利润 C 显性成本 D 隐性成本
7.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位于下列那条曲线的最低点
A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B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C 长期总成本曲线 D 长期总收益曲线
8.下面那个项目不应计入 GDP?
A 公司所得税 B 工资收入 C 专利,
版权收入 D 消费与习俗的关系
9.消费函数主要反映的是失业率被定义为
A 消费与利率的关系 B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C 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D 消费与习俗的关系
10.失业率被定义为
A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 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C 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 没有工作的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11,当法定准备率为 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 1000亿元时,银行体系将会使存款总额扩大到
A 2000亿元 B 6000亿元 C 5000亿元 D8000亿元
12,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买卖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
A 调节债券价格 B 调节价格水平
C 调节货币供应量 D 调节利润率
13.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措施的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 C
降低法定准备率 D 提高法定准备率
14,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A 利率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B 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C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D 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15,属于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是
A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B 货币主义
C 古典学派 D 理性预期学派
16,如果美元对马克的汇率 1美元兑换 2马克,
那么马克对美元的汇率是 1马克兑换
A 0.2美元 B 0.5美元 C 1美元
D 2美元
17,实行进口替代贸易发展战略的国家通常会
A 把本国货币贬值 B 降低进口关税
C 提高进口关税 D 取销进口配额
18,经常项目帐户出现赤字,一般是指
A 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 B 出口大于进口 C 资本流入小于资本流出 D 出口小于进口
19,1995年之后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成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之一的是
A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B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联合国
20,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可以
A 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减少外贸流入
B减少出口,抑制进口,减少外资流入
C 促进出口,抑制进口,鼓励外资流入
D 促进出口和进口,鼓励外资流入
二,多项选择
21.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A AR=MR B AR=LMC C MR=LMC
D AR=LAC E LMC=LAC
2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
A 有大量的厂商 B 厂商可自由进出
C 存在产品差别 D 厂商可以控制价格
E 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完全信息
23.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货币的需求动机主要有
A 交易需求 B 储蓄需求 C 预防需求
D 投机需求 E 生产需求
24.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A 充分就业 B 推进国有化 C 价格稳定
D 经济增长 E 国际收支平衡
25.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是
A 商品贸易 B 劳务贸易 C 长期资本交易 D 短期资本流动 E 官方储备
三,名词解释
26.生产函数
27.商品的供给
28.投资乘数
29.盯住汇率制度
四,计算题
30.已知某商品的市场数据(其中价格 P
单位为元,需求量 Qd和供应量 Qs的单位为千克)
( 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 2)求商品价格从 3元下降到 2.5元时的需求价格弧弹性。
P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Qd 30 35 40 45 50 55 60
Qs 80 68 62 55 50 45 38
五,简答题
31.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简述市场失灵的原因
32.简要说明政府如何在萧条时期运用财政政策
33.简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
六,论述题
34.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那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需求的?
35,画图说明两部门条件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经济学试题 A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A 5.D 6.D
7.B 8.D 9.B 10.D 11.A 12.D
13.D 14.C 15.B 16.A 17.B 18.C
19.B 20.C
二,21.ABC 22.ACDE 23.ABD 24.ABC
25.ABCD
三,26.两个(或多个)在同一行为并在生产经营上处于同一阶段的企业的兼并。
27.主张以禁止进口和征收高额关税的办法对发展中国家新兴的工业进行保护,以避免被发达国家工业挤垮从而实现工业化的理论 。
28.是指出于随时利用市场机会而获利的目的保持货币的一种动机 。
29.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的曲线。
四,30.
产量 总成本 不变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0 50 50 — — —
1 60 50 10 60 10
2 68 50 18 34 8
3 75 50 25 25 7
4 80 50 30 20 5
五,31.(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它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那些因素影响,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要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进行分析。
( 2)分析的中心问题不同,由于个体经济单位的选择受到价格的影响,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正是如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32.( 1) 不能反应真实产出 。 非市场交易,
地下交易等项目得不到反映 。
( 2) 不能反应真实生活水平,产出不同于消费和当前生活水平 。 闲暇与工作条件得不到反应,它忽视了外部影响 。
( 3)不能反应收入分配状况。
33.(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
( 2) 消费与储蓄之和等于收入 。
( 3)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为 1。
( 4)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 1。
六,3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其它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即边际产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最终会等于零甚至小于零。此后,
可变投入的增加将不再使总产量增加,甚至会使总产量下降。
如图所示,当投入量小于 L1时,边际产量不断增加;投入量 L1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投入量超过 L1时,边际产量下降 。
MP
LL
1 L20
MP
35.( 1) 出口导向战略的涵义:着眼于出口对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进行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替代原先初级产品的出口 。
( 2)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A.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需求不会受到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 。
B.可以增强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率。
C,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实行专业化
( 3) 出口导向战略的缺点:
A.不易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B.发展出口市场有较大难度
C.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畸形
经济学试题 2答案
一,1 B 2.A 3.A 4.C 5.B 6.B 7.A
8.D 9.B 10.A 11.C 12.C 13.D
14.C
15.A 16.B 17.C 18.D 19.C 20.C
二,21.CD 22.ABE 23.ACD 24.ACDE
25.AB
三,26,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
27.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
28.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加会使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29.即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
四,30.( 1) P*= 2.00; Q*= 50( 2) ep=
( ΔQD/ΔP ) × ( P/Q) = (- 5/0.5)× (3/40)
=- 0.75
五,31.原因一般有四: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和非对称信息。
32.萧条时期,政府应该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灭失业。
33.主要障碍:资本短缺,人均资本很少;总人口增长过快,但在这些国家中受过训练的工人供给不足,人力资本出现短缺;自然资源和技术匮乏;其它比如失业,缺少资本家,不平等等原因 。
六,34.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它由许多因素决定:
( 1)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越喜好某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消费者的偏好受广告、时尚、对其它消费者的观察、对健康的考虑和原来购买这种商品的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2) 替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消费者转过来对原商品的需求越大 。
( 3) 互补品的价格和数量 。 商品的互补品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互补品的数量就会越少 。
从而对原商品的需求也就越少 。
( 4)消费者的收入。正常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而低档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 5) 收入分配 。 比如当国内收入从穷人流向富人时,对昂贵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同时穷人变得更穷,对低档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
( 6) 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 消费者如果预期商品将来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商品价格上涨之前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它的需求就会上升 。
35.只存在两部门的情况下,总支出 AE= C+
I,总收入 Y= C+ S;
根据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则 C+ I= Y。
将 C= a+ bY及 Y= C+ I联立求解的均衡国民收入 Y*= ( a+ I) /(1- b)
两部门的均衡收入可以由下图 45° 线分析加以说明:
C+I(=AE)E
B
Y*
C
C I
A
45°
0 Y
横轴表示消费和投资,45° 线上任何一点到纵轴和横轴的距离都相等,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根据消费函数得到消费曲线 C。假定投资为自主投资,则在消费曲线上垂直相加投资,便得到总支出曲线 C+ I。总支出曲线与 45° 线的交点 E表明总支出等于总收入,
这点决定的收入水平 Y*即是均衡收入水平。
偏离均衡点 E,国民收入不处于均衡状态。
在 E点之左的 A点,现有的社会支出大于收入,
企业部门销售出去的产量会大于生产出来的产量,从而企业增加产量,国民收入增加直至到均衡水平。相反在 E点的右边。比如图中的 B点,现有的社会支出小于收入,企业部门销售出去的产量就会小于产出量,从而企业库存增加,将引起生产缩小,国民收入减少,直至回到均衡水平。
只有在 E点,社会总支出正好等于社会正在生产或提供的收入,厂商生产的产量正好等于它们销售出去的产量,经济才处于均衡状态,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因此,这点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