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一、感 受 器
(一 )感受器的分类感受器外感受器内感受器皮肤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味觉、嗅觉 )
声感受器 (听觉 )
光感受器 (视觉 )
本体感受器 (如肌梭、肌腱、关节、迷路 )
内脏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 (压力、牵拉、渗透压 )
痛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 (压觉触觉 )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及其换能作用
3.刺激强度与神经冲动的关系
4.感受器的适应
5.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一 )浅感觉传导路
(二 )深感觉传导路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一 )丘脑核团的分类
1.第一类 (感觉接替核 )
2.第二类
3.第三类 (主要是髓板内核群 )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u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感觉传导向大脑皮质投射时,即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然后在网状结构内通过短轴突多次换元而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此系统的作用
① 激动大脑皮质的兴奋活动,使机体处于醒觉状态,所以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又叫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ascending activating system)。
② 调节皮质各感觉区的兴奋性,使各种特异性感觉的敏感度提高或降低。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躯体感觉在大脑皮质的投影有以下规律
① 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但头面部的感觉投影是双侧性的。
② 前后倒置,即后肢投影在大脑皮质顶部,且转向大脑半球内侧面,而头部投影在底部。
③ 投影区的大小决定于感觉的灵敏度、机能重要程度和动物特有的生活方式。
1.躯体感觉区五、痛 觉
(一 )
一是快痛,也叫刺痛。它的特点是感觉鲜明、
定位清楚、发生迅速、消失也迅速 。
二是慢痛,也叫灼痛。其表现为痛觉形成缓慢、
呈烧灼感,是一种弥漫性而定位较差、持续时间长、强烈而难以忍受的疼痛,这类疼痛常伴以心血管和呼吸反应,临床上遇到的疼痛大部分属于慢痛。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动物 (spinal animal)
(一 )牵张反射无论屈肌或伸肌,当其被牵张时,肌肉内的肌梭就受到刺激,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引起被牵拉的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从而解除被牵拉状态,这叫做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
1.腱反射 (tendon reflex) 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2.肌紧张 是指缓慢地持续牵拉肌腱时所发生的牵张反射。即被牵拉的肌肉发生缓慢而持久的收缩,
以阻止被拉长。
(二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以伤害性刺激施与一侧后肢的下部,如针刺激左 (或右 )侧后肢跖部皮肤时,就可引起该肢屈曲,这种现象叫做屈肌反射。
如果刺激很强,除本侧肢体发生屈曲外,同时引起对侧肢体伸直,以支持体重,这种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叫做对侧伸肌反射 (crossed extensor reflex)。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一 )脑干网状结构对牵张反射的调节
1.脑干网状结构后行系统的机能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 )大脑皮质运动区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与骨骼肌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如刺激哺乳动物大脑皮质十字沟周围的皮质部分,可引起躯体的广泛部位的肌肉收缩,这个部位叫做运动区。
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如下特点
① 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② 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对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
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呈倒置的支配关系。
③ 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有大小不同的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群 (如头部 ),占有较广泛的定位区,而运动较简单而粗糙的肌群 (如躯干、四肢 )只有较小的定位区。
左右交叉,前后倒置,定位精细,大小不同。
(二 )锥体系统锥体系统 (pyramidal system)是指由大脑皮质发出并经延髓锥体而后行达脊髓的传导束。即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皮质脑干束虽不通过锥体,但它在功能上与皮质脊髓束相同,故也包括在锥体系统的概念中。
锥体系统的后传冲动既可兴奋 α运动神经元,使肌肉发生随意运动,又可通过 γ环路兴奋 α运动神经元,
来调整肌梭的敏感性以配合运动。通过两者的协同活动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完成精细的动作。
(三 )锥体外系统皮质下某些核团 (如尾核、壳核、苍白球、黑质、红核等 )有后行通路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其通路在延髓锥体之外,故叫锥体外系统
(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外系统的机能主要是协调全身各肌肉群的运动,保持正常姿势。由于锥体外系统后行路径中多次更换神经元,因此不像锥体系统那样指挥肢端的精细运动。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内脏运动与躯体运动调节的不同点
① 内脏反射弧的传出途径总是包括两个相连接的传出神经元,而且多数内脏效应器常同时接受双重神经支配 。
② 高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常常不是“有意识”
的 。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1.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腰段 (从胸部第 1至腰部第 2或第
3节段 )侧角,副交感神经的起源比较分散,其中一部分起自脑干有关的副交感神经核,另一部分起自脊髓荐部,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
2.植物性神经的纤维离开中枢神经系统后,不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先终止于神经节并换神经元,再发出轴突到达器官。
交感神经节离效应器较远,其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交感神经一条节前纤维往往和交感神经节内的几十个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所以交感神经兴奋反应比较弥散。
副交感神经节都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内部。其节前纤维较长,节后纤维短,副交感神经一条节前纤维常与副交感神经节内 1~ 2个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所以副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的范围比较局限。
3.当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效应器发生反应的潜伏期长。刺激停止后,它的作用可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引起效应器活动时,
其潜伏期短。刺激停止后,作用持续时间也短。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1,植物性神经的生理作用器 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循环系统心率加快、收缩加强 心率减慢、收缩减弱腹腔内脏血管,皮肤血管,唾液腺血管等收缩,肌肉血管可收缩 ( 肾上腺素能 ) 或舒张 ( 胆碱能 )
部分血管 ( 软脑膜动脉及外生殖器血管等 ) 舒张呼吸系统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粘液腺分泌消化系统抑制胃运动,促进括约肌收缩 增强胃运动,促进消化腺分泌,使括约肌舒张分泌少量粘稠唾液,含酶多,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肝糖元合成泌尿系统 膀胱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 膀胱平滑肌收缩,括约肌舒张眼 瞳孔散大 ( 扩瞳肌收缩 ) 瞳孔缩小 ( 缩瞳肌收缩 )
皮肤 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肾上腺髓质促进分泌
2,植物性神经作用的特点
① 双重神经支配,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具有相互颉颃的性质。
② 一般具有持久的紧张性作用。
③ 植物性神经的外周性作用与效应器本身的机能状态有关。
④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一般较广泛往往不是波及个别神经纤维及其所支配的效应器,而常以整个系统来参与反应。
⑤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就其整体来说,其主要机能在于休整、促进消化、保存能量以及增加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一 )脊髓
(二 )脑干
(三 )下丘脑
1.体温调节
2.水平衡调节
3.摄食行为调节
4.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
1.试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及其作用特点 。
2.何谓去大脑僵直?其发生机制如何?
3.大脑皮质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的支配有哪些特点 。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