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理论第一节生产函数一、生产、生产要素
1生产:
厂商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创造出人们愿意购买的任何商品或劳务的行为。
注意,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劳务的生产;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是生产,主要看其目的,
而非形式;从过程看,使用一定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
2生产要素:
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 劳动、资本、土地、
企业家才能(或称企业家职能)。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在 一定时期内 和一定的 技术水平 下,
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 某种组合 同它可能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 最大产量 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注意,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是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非常有效为假定前提的;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取决于设备、原材料、劳动力诸要素的技术水平,任何生产方法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
2.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 1)线性生产函数,Q=ak+bL
( 2)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kα L1-α
这种生产函数形式的优点,
A:它的对数形式是一个线性函数。它的对数形式是:
logQ=logA+αlogK+(1-α)logL,显然这有可能用回归分析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B:每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取决于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这是与实际相符的。
C:它的变量 K,L的指数 α,β正好分别是 K,L产量弹性。
这些优点决定了利用它来估计生产函数十分方便。
2.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柯布 -道格拉斯提出的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公式,Q = AK? L1-?
= 1.01L0.75 K0.25
劳动贡献为 3/4,资本贡献为 1/4(当时的情况)。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技术系数作为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可以是可变的,也可以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是可变的。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二、总产量 TP、平均产量 AP、边际产量 MP
TP: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产出量的总和,AP: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产出量。 MP:每增加一单位某种产要素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增量。
规律,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最终会绝对地减少; MP先上升,后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负值。 AP先上升,后下降。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含义,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变动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它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技术系数可变;所增加的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边际产量分为递增、递减和负值三个阶段。
因素,初期,可变要素不断增加能逐步提高固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且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自身的利用率;
达到最佳比例后,可变要素相对过多,固定要素相对不足,产量增量递减;当可变要素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起消极作用,会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减少。
土地投入劳动投入 土地 ——
劳动比率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1 0 0
1 1 1 100 100
1 2 0.5 240 120 140
1 3 0.33 390 130 150
1 4 0.25 520 130 130
1 5 0.2 610 122 90
1 6 0.167 660 110 50
1 7 0.143 660 94.29 0
1 8 0.125 640 80 -20
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农产品产出变化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 MP下降时,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MP为零时,
TP最大; MP为负值时,TP绝对减少。 AP上升时,
MP>AP;AP下降时,MP<AP;
MP=AP时,AP最大。
五、生产的 三阶段和合理投入区间,AP从零到最大,为生产阶段 Ⅰ ;AP最大到 TP最大,
为生产阶段 Ⅱ ; TP减少以后为生产阶段 Ⅲ 。
TP
O L
TP
APL
P1
P2
L1 L2 L3
P3
L1 L2 L3
Ⅰ Ⅱ Ⅲ
MPL
O L
TP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K
L 1 2 3 4 5
1
2
3
4
5
5
14
21
26
32
11
20
26
31
34
14
24
29
34
36
16
26
31
36
37
17
27
32
37
38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线
1含义,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2类型,按要素之间的替代程度分为完全可替代、完全不可替代和不完全替代
3特点,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K
L
K
L
q1q2
q3
固定比例投入的等产量线要素不完全替代时的等产量线脊线
O
O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含义,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几何意义为等产量曲线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MRTSLK=-dK/dL=MPL/MPK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要素之间不完全替代的情况下)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存在递减规律,根源在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四、等成本线
1含义,在给定时期内,在现行价格下,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2成本方程 C=rK+wL
或 K=C/r-(w/r) ·L 其斜率为 w/r
五、最优投入组合 — 生产者均衡含义,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
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
条件,MRTSLK=w/r=MPL/MPK
六、生产扩展线 — 扩张路线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即连接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K
LO
A
B
C q1
q2
q3
K
LO
C3
C2
C1
q1 q2
q3
A
B
C
E
C1 C2 C3
C0
C0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含义:一定资源用于生产不同产品最大可能性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2、边际转换率: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不同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会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一般递增。
Y
XO 1 2 3 4 5
25
24
22
19
15
10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二、等收益线含义:在两种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数量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X× Px=Y × PY
Y
XO
A
B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三、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几何描述:
代数表达:
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价格比率的倒数。
Y/X=Px/PY
或
MRX/MRY=PX/PY
MRX/ PX = MRY /PY
Y
XO
EN
M
第五节 规模经济
一、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探讨这样一种投入 — 产出关系,当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动情况。
变动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
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规模报酬递增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
b.规模报酬不变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
c.规模报酬递减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大于产出扩大规模 。
Q
L,KO
a
b
c
(二)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更专门化的资本设备;
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有些要素必须达到一定生产水平才能更有效地使用;
提高管理效率;
广告、研发费用的相对节省以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外部环境的更加有利,如交通、通讯、信息、人才服务等。
二、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与不经济规模经济,随着企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长快于成本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
规模不经济,随着企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长慢于成本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呈上升趋势。
2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内在经济,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以其的收益的增加快于投入的增加外在经济,企业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给个别企业带来的收益的增加或成本的节约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3、适度规模
----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 2)市场条件。
第六节生产成本一、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前 者反映在会计账册上,用来反映为生产一定量产品厂商必须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后 者指一定 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种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使用中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
(二)外显成本与隐含成本,
外显成本就是会计成本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一、成本的基本概念
(三)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 ; 厂商负担的成本属私人成本。
(四)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为固定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为可变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的私人成本
=明显成本 +隐含成本
=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销售总收益( gross revenue) 1000000
减:直接成本(原料,劳动,电力等) 650000
毛利( gross profit)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的贡献
350000
减:间接成本(折旧,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管理薪金等)
140000
所得税前的“净利润” 210000
减:自有资金估算费用等(即隐含成本)
100000
所得税前的“经济利润” 110000
减:应支付的所得税 36300
所得税后的经济利润 73700
经济利润的计算二、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类型(构成)及变动规律
1总成本 STC:厂商生产中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STC=TFC+TVC.或者 C=f(q)+b
( 1)固定成本 TFC: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定不变。
( 2)变动成本 TVC: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变动规律与总成本相同。
2平均成本 SAC:平均每单位产量所分担的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 1)平均固定成本 AF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担的固定成本。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
( 2)平均变动成本 AV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担的变动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3边际成本 SMC:单位产量增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量。先下降后上升。
q FC
( 1)
VC
( 2)
TC
( 3)
MC
( 4)
AFC
( 5)
AVC
( 6)
AC
( 7)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0
34
63
90
116
145
180
230
304
420
600
120
154
183
210
236
265
300
350
424
540
720
—
34
29
27
26
29
35
50
74
116
180
—
120
60
40
30
24
20
17.14
15
13.33
12
—
34
31.5
30
29
29
30
32.86
38
46.67
60
—
154
91.5
70
59
53
50
50
53
60
72
某企业的短期成本
(二)各种短期成本的相互关系
1.STC,SFC,SVC:
STC=SFC+SVC
2.SAC,AFC,AVC:
SAC=AFC+AVC
3.SMC,AVC,SAC
随着产量的增加,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下降;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时,
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时,
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c
qo
c0
STC
TVC
TFC
c
qO
SMC
SAC
AVC
q1 q2
AFC
A
B
三、长期成本分析
(一) 长期总成本 LTC,在各种生产要素均可以调整的情况下,生产某一产量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先以递减的速率上升,后以递增的速率上升。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 LAC,长期中单位产量所摊付的总成本。一般情况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包络线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点,与生产理论中所讨论的扩张路线上的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三)长期边际成本 LMC,在所有生产要素均可调整的情况下,增加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总成本。变动规律是,先递减,后递增。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能由短期边际成本线推导出来。
三,长期成本分析
c
q
A
B
C
E
F
STC1STC2
STC3STC4
STC5
O Q1 Q2 Q3 Q4 Q5
LTC
长期总成本曲线
C
qO
c
qO q
E
Q1q1 Q2 q2 Q3 q3 Q4q4Q5
SAC1
SAC2
SAC3
SAC4
SAC5
LAC
LMC
LAC曲线是 SAC曲线的包络曲线
1生产:
厂商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创造出人们愿意购买的任何商品或劳务的行为。
注意,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劳务的生产;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是生产,主要看其目的,
而非形式;从过程看,使用一定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
2生产要素:
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 — 劳动、资本、土地、
企业家才能(或称企业家职能)。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在 一定时期内 和一定的 技术水平 下,
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 某种组合 同它可能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 最大产量 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注意,生产函数所反映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是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好,一切投入要素的使用都非常有效为假定前提的;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取决于设备、原材料、劳动力诸要素的技术水平,任何生产方法的改进都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
2.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 1)线性生产函数,Q=ak+bL
( 2)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kα L1-α
这种生产函数形式的优点,
A:它的对数形式是一个线性函数。它的对数形式是:
logQ=logA+αlogK+(1-α)logL,显然这有可能用回归分析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B:每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取决于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这是与实际相符的。
C:它的变量 K,L的指数 α,β正好分别是 K,L产量弹性。
这些优点决定了利用它来估计生产函数十分方便。
2.几种常见的生产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柯布 -道格拉斯提出的线性齐次生产函数公式,Q = AK? L1-?
= 1.01L0.75 K0.25
劳动贡献为 3/4,资本贡献为 1/4(当时的情况)。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技术系数作为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物的比例,可以是可变的,也可以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是可变的。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二、总产量 TP、平均产量 AP、边际产量 MP
TP: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产出量的总和,AP: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产出量。 MP:每增加一单位某种产要素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增量。
规律,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最终会绝对地减少; MP先上升,后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负值。 AP先上升,后下降。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含义,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变动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它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
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技术系数可变;所增加的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边际产量分为递增、递减和负值三个阶段。
因素,初期,可变要素不断增加能逐步提高固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且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自身的利用率;
达到最佳比例后,可变要素相对过多,固定要素相对不足,产量增量递减;当可变要素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起消极作用,会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减少。
土地投入劳动投入 土地 ——
劳动比率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1 0 0
1 1 1 100 100
1 2 0.5 240 120 140
1 3 0.33 390 130 150
1 4 0.25 520 130 130
1 5 0.2 610 122 90
1 6 0.167 660 110 50
1 7 0.143 660 94.29 0
1 8 0.125 640 80 -20
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农产品产出变化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 MP下降时,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MP为零时,
TP最大; MP为负值时,TP绝对减少。 AP上升时,
MP>AP;AP下降时,MP<AP;
MP=AP时,AP最大。
五、生产的 三阶段和合理投入区间,AP从零到最大,为生产阶段 Ⅰ ;AP最大到 TP最大,
为生产阶段 Ⅱ ; TP减少以后为生产阶段 Ⅲ 。
TP
O L
TP
APL
P1
P2
L1 L2 L3
P3
L1 L2 L3
Ⅰ Ⅱ Ⅲ
MPL
O L
TP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K
L 1 2 3 4 5
1
2
3
4
5
5
14
21
26
32
11
20
26
31
34
14
24
29
34
36
16
26
31
36
37
17
27
32
37
38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二、等产量线
1含义,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2类型,按要素之间的替代程度分为完全可替代、完全不可替代和不完全替代
3特点,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
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K
L
K
L
q1q2
q3
固定比例投入的等产量线要素不完全替代时的等产量线脊线
O
O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含义,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几何意义为等产量曲线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MRTSLK=-dK/dL=MPL/MPK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要素之间不完全替代的情况下)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能够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存在递减规律,根源在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四、等成本线
1含义,在给定时期内,在现行价格下,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的所有可能的组合。
2成本方程 C=rK+wL
或 K=C/r-(w/r) ·L 其斜率为 w/r
五、最优投入组合 — 生产者均衡含义,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
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
条件,MRTSLK=w/r=MPL/MPK
六、生产扩展线 — 扩张路线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即连接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K
LO
A
B
C q1
q2
q3
K
LO
C3
C2
C1
q1 q2
q3
A
B
C
E
C1 C2 C3
C0
C0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含义:一定资源用于生产不同产品最大可能性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2、边际转换率: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不同产品时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会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产出量。一般递增。
Y
XO 1 2 3 4 5
25
24
22
19
15
10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二、等收益线含义:在两种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数量不同组合点的轨迹。
X× Px=Y × PY
Y
XO
A
B
第四节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三、两种产品的最优组合:
几何描述:
代数表达:
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价格比率的倒数。
Y/X=Px/PY
或
MRX/MRY=PX/PY
MRX/ PX = MRY /PY
Y
XO
EN
M
第五节 规模经济
一、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的含义,探讨这样一种投入 — 产出关系,当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时,所引起的产出变动情况。
变动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
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a.规模报酬递增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
b.规模报酬不变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
c.规模报酬递减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大于产出扩大规模 。
Q
L,KO
a
b
c
(二)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
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更专门化的资本设备;
要素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有些要素必须达到一定生产水平才能更有效地使用;
提高管理效率;
广告、研发费用的相对节省以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外部环境的更加有利,如交通、通讯、信息、人才服务等。
二、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与不经济规模经济,随着企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长快于成本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
规模不经济,随着企业或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增长慢于成本的增加,企业长期平均成本呈上升趋势。
2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内在经济,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以其的收益的增加快于投入的增加外在经济,企业所在行业规模的扩大给个别企业带来的收益的增加或成本的节约内在不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3、适度规模
----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
( 2)市场条件。
第六节生产成本一、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前 者反映在会计账册上,用来反映为生产一定量产品厂商必须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后 者指一定 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种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使用中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
(二)外显成本与隐含成本,
外显成本就是会计成本隐含成本是厂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一、成本的基本概念
(三)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看待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 ; 厂商负担的成本属私人成本。
(四)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为固定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为可变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的私人成本
=明显成本 +隐含成本
=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销售总收益( gross revenue) 1000000
减:直接成本(原料,劳动,电力等) 650000
毛利( gross profit)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的贡献
350000
减:间接成本(折旧,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管理薪金等)
140000
所得税前的“净利润” 210000
减:自有资金估算费用等(即隐含成本)
100000
所得税前的“经济利润” 110000
减:应支付的所得税 36300
所得税后的经济利润 73700
经济利润的计算二、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类型(构成)及变动规律
1总成本 STC:厂商生产中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STC=TFC+TVC.或者 C=f(q)+b
( 1)固定成本 TFC: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定不变。
( 2)变动成本 TVC: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变动规律与总成本相同。
2平均成本 SAC:平均每单位产量所分担的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 1)平均固定成本 AF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担的固定成本。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
( 2)平均变动成本 AVC:平均每单位产量分担的变动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3边际成本 SMC:单位产量增量所引起的总成本增量。先下降后上升。
q FC
( 1)
VC
( 2)
TC
( 3)
MC
( 4)
AFC
( 5)
AVC
( 6)
AC
( 7)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0
34
63
90
116
145
180
230
304
420
600
120
154
183
210
236
265
300
350
424
540
720
—
34
29
27
26
29
35
50
74
116
180
—
120
60
40
30
24
20
17.14
15
13.33
12
—
34
31.5
30
29
29
30
32.86
38
46.67
60
—
154
91.5
70
59
53
50
50
53
60
72
某企业的短期成本
(二)各种短期成本的相互关系
1.STC,SFC,SVC:
STC=SFC+SVC
2.SAC,AFC,AVC:
SAC=AFC+AVC
3.SMC,AVC,SAC
随着产量的增加,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时,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下降;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时,
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时,
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先于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
c
qo
c0
STC
TVC
TFC
c
qO
SMC
SAC
AVC
q1 q2
AFC
A
B
三、长期成本分析
(一) 长期总成本 LTC,在各种生产要素均可以调整的情况下,生产某一产量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先以递减的速率上升,后以递增的速率上升。长期总成本曲线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 LAC,长期中单位产量所摊付的总成本。一般情况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曲线。包络线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点,与生产理论中所讨论的扩张路线上的点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三)长期边际成本 LMC,在所有生产要素均可调整的情况下,增加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总成本。变动规律是,先递减,后递增。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能由短期边际成本线推导出来。
三,长期成本分析
c
q
A
B
C
E
F
STC1STC2
STC3STC4
STC5
O Q1 Q2 Q3 Q4 Q5
LTC
长期总成本曲线
C
qO
c
qO q
E
Q1q1 Q2 q2 Q3 q3 Q4q4Q5
SAC1
SAC2
SAC3
SAC4
SAC5
LAC
LMC
LAC曲线是 SAC曲线的包络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