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水饮证定义:水饮证是指水饮停聚于胃肠、
心肺、胸胁等体腔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胸脘痞闷,呕吐清水,
涎液,苔滑,脉弦。
或见咳嗽气喘,倚息不得平卧,
甚则心悸,下肢浮肿,喉中痰鸣,
痰液清稀,或脘痞腹胀,水声漉漉,
泛吐清水,食欲减退,或胸胁胀痛,
咳喘引痛。
治疗法则:温化水饮为主,
辅以逐饮,利水、发汗、扶正。
(四)常用中药葶苈子性味归经:苦,辛,大寒。
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
用量用法,3-10克甘遂性味归经:苦,甘,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应用:
用量用法:本品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剂,每服 0.5-1克。
醋制可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反甘草 。
牵牛子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应用:
用量用法,3-10克,打碎入煎剂,
散剂 1.5-3克。
生用或炒用。炒用药性较缓注意:脾虚水肿及孕妇忌用。
大腹皮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下气宽中,利水消肿应用:
用量用法,3-10克
(五)常见证型治要(一)
寒饮停肺证临床表现:咳嗽气喘,或哮鸣有声,
胸部紧闷,不能平卧,
吐稀白痰涎,苔白滑,脉弦。
治疗方法:温肺化饮代表方剂: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细辛,
干姜,半夏,芍药,五味子。
(五)常见证型治要(二)
寒饮停胃证临床表现:胃脘痞胀,胃中有振水声,
脘腹喜温畏冷,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或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
心悸气短,头昏目眩,食少,大便或溏,舌苔白滑,脉弦或滑。
治疗方法:温化水饮,健脾利湿代表方剂: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五)常见证型治要(三)
饮停胸胁证临床表现:胸廓饱满,胸部胀闷或痛,
咳嗽气喘,苔白滑,脉弦滑。
治疗方法:逐水祛饮代表方剂: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
(五)常见证型治要(四)
水湿内停证临床表现: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或腹大痞胀,身体困重,
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
治疗方法: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代表方剂: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第六节 食滞虫积定义:食滞证是指食物停滞胃肠,传导失常而出现的证侯。
虫积证是指幼虫侵入机体,或食入虫卵而在体内发育繁殖,以致阻碍脏腑气机,耗伤营血等所致的证侯。
(二)临床表现食滞证:脘腹痞胀疼痛,呕吐酸馊,厌食,
大便不爽,臭如败卵,苔腐腻,
脉弦滑。
虫积证:腹胀腹痛,贪识易饥,体瘦乏力,
大便稀烂,面色萎黄。
(三)治疗法则消食导滞攻积杀虫
(四)常用中药山楂性味归经: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功效: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应用:
用量用法,10-15克;
大剂量 30克神曲性味归经:甘,辛,温。
归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胃应用:
用量用法,6-15克麦 芽性味归经:咸,平。
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回乳消胀应用:
用量用法,10-15克;大剂量 30-120克注意:授乳期不宜用。
鸡内金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应用:
用量用法,3-10克。
研粉服,每次 1.5-3克。
使君子性味归经:甘,温。
归脾、胃经功效:杀虫消积应用:
用量用法,6-10克。炒香嚼服。
小儿每岁每天 1-1.5粒,总量不超过 20粒。
注意事项:大量服用,能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也能引起呃逆。
一般在停药后即可缓解。
必要时可对症用药。
槟 榔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应用:
用量用法,6-15克。
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 60-120克。
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苦楝根皮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归脾,胃,肝经。
功效:沙虫,疗癣应用:
用量用法,6-15克;鲜品 15-30克。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一定毒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体虚者慎用,
肝病患者忌用。
南瓜子性味归经:甘,平。
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
应用:
用量用法,60-120克。
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用冷开水调服。
(五)常见证型治要 (一)
食滞胃肠证临床表现:脘腹痞胀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馊食,吐后腹痛得减,厌食,矢气酸臭,大便不爽或溏泄,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腐腻,脉弦 滑。
治疗方法:消食导滞代表方剂:枳实导滞丸大黄,枳实,神曲,茯苓,
黄芩,黄连,白术,泽泻。
(五)常见证型治要(二)
虫积肠道证临床表现:腹胀腹痛,时有呕恶,
贪食易饥,体瘦乏力,
大便稀烂,面色萎黄,
苔腻,脉滑。
治疗方法:驱虫止痛治疗方法:驱虫止痛代表方剂:化虫丸芜荑,使君子,鹤虱,槟榔,
苦楝根皮,枯矾,胡粉少许。
思考题
山楂、麦芽的功效?
山楂、麦芽、六 曲、鸡内金都是消食药,
其各自的 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