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轴
§ 18-1轴的功用和分类一、轴的功用
1、支撑回转零件,2、传递运动和动力二、轴的分类按几何形状分直轴曲轴挠性软轴见图直轴按承载情况分转轴心轴传动轴
,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
,只承受弯矩不承受扭矩
,主要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
见图见图见图
§ 18-4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就是使轴的各个部分具有合理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轴的结构应满足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轴应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一、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1、轴的定位 见图轴由轴承支承,通过轴肩、套筒配合轴承端盖完成轴向定位。
2、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位方式
( 1)轴肩或轴环定位 见图要保证轴的过渡圆角半径 r小于相配零件的倒角尺寸 c1或圆角半径 r1;轴肩高度 h必须大于 c1或 r1,h=(2~3) r1或 c1,
非定位轴肩 h=1.5~2mm。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 2) 套筒定位,套筒不宜过长,不宜高速,无应力集中。
( 3)圆螺母定位,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但螺纹处有应力集中。 见图
( 4)轴端挡圈定位,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 见图
( 5)轴承端盖定位 见图
( 6)弹性挡圈定位
( 7)紧定螺钉定位 见图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 1) 键联接 (包括普通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见图 见图
( 2) 过盈配合 见图二、轴上零件的装拆和调整
1、轴端做成 45。倒角,过盈配合的台阶作出引导锥,便于安装。
2、轴承内圈应高于定位轴肩,便于拆卸。
3、垫片用于调整间隙。
三、轴的制造工艺轴上的圆角尽可能相同,所有键槽尽可能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磨削轴段留有砂轮越程槽,车制螺纹的轴段留有螺纹退刀槽。
见图见图见图见图四、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1、降低应力集中,轴径变化处应采用过渡圆角、
或凹切圆角,过渡肩环,开卸载槽等。
2、改善轴的表面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如辗压、
喷丸、氮化等。
见图
The End!
直轴曲轴钢丝软轴 返回转轴返回心轴返回两图传动轴返回两图轴的定位轴承端盖调整垫片返回 返回 返回轴肩或轴环定位轴承端盖调整垫片返回
r1
r
套筒与圆螺母定位返回轴端挡圈定位返回弹性挡圈定位紧定螺钉定位两图 返回普通键联接返回两图花键联接返回两图过盈配合返回轴的引导锥返回安装轴承的轴肩返回砂轮越程槽和螺纹退刀槽返回提高轴的疲劳强度返回
§ 18-1轴的功用和分类一、轴的功用
1、支撑回转零件,2、传递运动和动力二、轴的分类按几何形状分直轴曲轴挠性软轴见图直轴按承载情况分转轴心轴传动轴
,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
,只承受弯矩不承受扭矩
,主要承受扭矩而不承受弯矩(或弯矩很小)
见图见图见图
§ 18-4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就是使轴的各个部分具有合理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轴的结构应满足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轴上的零件应便于装拆和调整轴应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一、轴和轴上的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1、轴的定位 见图轴由轴承支承,通过轴肩、套筒配合轴承端盖完成轴向定位。
2、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位方式
( 1)轴肩或轴环定位 见图要保证轴的过渡圆角半径 r小于相配零件的倒角尺寸 c1或圆角半径 r1;轴肩高度 h必须大于 c1或 r1,h=(2~3) r1或 c1,
非定位轴肩 h=1.5~2mm。可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 2) 套筒定位,套筒不宜过长,不宜高速,无应力集中。
( 3)圆螺母定位,承受较大的轴向力,但螺纹处有应力集中。 见图
( 4)轴端挡圈定位,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 。 见图
( 5)轴承端盖定位 见图
( 6)弹性挡圈定位
( 7)紧定螺钉定位 见图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 1) 键联接 (包括普通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见图 见图
( 2) 过盈配合 见图二、轴上零件的装拆和调整
1、轴端做成 45。倒角,过盈配合的台阶作出引导锥,便于安装。
2、轴承内圈应高于定位轴肩,便于拆卸。
3、垫片用于调整间隙。
三、轴的制造工艺轴上的圆角尽可能相同,所有键槽尽可能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磨削轴段留有砂轮越程槽,车制螺纹的轴段留有螺纹退刀槽。
见图见图见图见图四、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1、降低应力集中,轴径变化处应采用过渡圆角、
或凹切圆角,过渡肩环,开卸载槽等。
2、改善轴的表面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进行表面强化处理,如辗压、
喷丸、氮化等。
见图
The End!
直轴曲轴钢丝软轴 返回转轴返回心轴返回两图传动轴返回两图轴的定位轴承端盖调整垫片返回 返回 返回轴肩或轴环定位轴承端盖调整垫片返回
r1
r
套筒与圆螺母定位返回轴端挡圈定位返回弹性挡圈定位紧定螺钉定位两图 返回普通键联接返回两图花键联接返回两图过盈配合返回轴的引导锥返回安装轴承的轴肩返回砂轮越程槽和螺纹退刀槽返回提高轴的疲劳强度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