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管理的理论基础
●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产生现代信息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距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
●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协同研究的产物,其中对其影响最深、最主要并对它的理论形成极具建设性的学科包括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传播学。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资源
●熵熵是关于一个物理系统信息不足的量度。
●信息信息是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
●信息的性质信息是抽象的,具有有用性和可传递性。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谓通信,在时间上的传递称谓存贮。
●信息的认识层面从人们认识信息的层次上还可以把信息的诸多定义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日常生活层面上,二是在科学或科学认识层面上,三是在哲学认识论的层面上。
●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
●信息的分类按照主体的观察过程来分,信息可以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
——实在信息是指某个事物实际所具有的信息;先验信息是指某主体在实际观察该事物之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实得信息是某主体在观察该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
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以将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语法信息是指只考虑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改变的方式本身,而不考虑信息的内容及效果,它是最抽象、最基本的层次。语义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逻辑含义,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语用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状态及状态改变方式的效用、价值与目的,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
按照信息产生的先后和加工浓度划分,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指的是信息区别于其他事物所特有的现象,是信息的本质属性。
第一,普遍性与绝对性。
第二,特殊性与相对性。
第三,可共享性。
第四,可识别性。
第五,可转换性。
第六,可存贮性。
第七,可传递性。
第八,表征性。
第九,动态性。
●信息的作用信息的作用是信息的特征的体现。通过信息,宇宙间万物得以有序运行;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中介,是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依托于信息,人类社会的文明得以创造、继承和发展;信息是智慧的源泉,是管理的灵魂。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与材料和能源一起被看作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资源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
●人们对资源发展阶段的认识根据人们的资源观的演变,对资源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资源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的原有传统观念。第二阶段则从自然资源引申释义到社会、经济资源。到了第三个阶段,则从自然资源到社会、经济资源,再到知识资源的扩展分类。人们在扩大资源范畴的认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到了以人力资源为基础或核心的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到了第四个阶段,则出现了全面资源的雏形——大资源概念的形成。
●狭义的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仅仅指信息内容,指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
●广义的信息资源广义的信息资源认为信息资源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从事信息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的多要素集合,包括信息劳动的对象——信息(数据)、信息劳动的设备——计算机等工具,信息劳动的技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劳动者——信息专业人员,如信息生产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服务人员、信息传递人员等。
●信息的利用目的信息是构成信息资源的根本要素。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信息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的特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角度是把信息资源作为一般的经济资源,另一个角度是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进行比较。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第一,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第二,稀缺性。第三,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相比较,又有诸多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这些特殊性,使信息资源具有其他经济资源无法代替的经济功能。这些特殊性包括:第一,共享性。第二,时效性。第三,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第四,不同一性。第五,驾驭性。
●信息资源的分类按照性质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自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两类。
信息资源按载体可以划分为人脑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按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与现实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按信息开发程度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次信息资源。
按构成要素,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人才资源。
●信息资源的功能根据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的过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功能;
管理与协调功能;
选择与决策功能;
研究与开发功能。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最早就是政府为了解决内部记录爆炸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记录利用低效率和政府决策低效率问题而提出来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开始进入引人注目的发展阶段,政府上网工程不停开辟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阶段,而且造就了新型的“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从而使传统的政府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狭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狭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播、保存和负责处置的那部分信息资源。
●广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广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是相对于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而言,它是政府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处理、传输、发布、使用、储存信息内容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力资源,这些信息资源不但包括产生于政府内部,而且还包括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资源。
广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
●信息内容资源信息内容资源是政务信息资源构成中的主要方面。据统计,政府部门大约聚集了全社会信息总量的80%。
●政务信息的分类政务信息按信源划分,可以分为内生信息和外生信息。
按信息流通方式和传递范围划分,政务信息资源可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和保密信息。
按信息传递方向和特点划分,政务信息可以分为上情下达类信息、下情上达类信息、横向沟通类信息。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作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会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实现信息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然极大地带动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二节 信息管理中的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的发展阶段信息科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广义的信息论阶段,二是多种信息科学体系阶段,三是部门信息科学阶段,四是统一信息科学阶段。
●信息论的诞生在20世纪40年代,以申农《通讯的数学理论》、维纳《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与控制问题》的问世为标志,信息论诞生了。
●信息科学概念的诞生信息科学的概念首先于1959年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子工程学院应用,这一概念既包括信息理论又包括信息技术。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研究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第二,研究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
第三,研究信息的运动的一般规律,包括信息的感知、识别、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检测、施效等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描述及优化系统的方法和原理。
第五,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和发展智能的机制与途径。
●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八个方向在国际信息学界对信息科学研究的热潮中,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信息科研中心提出了信息科学基础研究的八个方向。
第一,信息论数学,信息过程的模拟和模型。
第二,物质管理与信息管理,人类的社会组织与文化进化,人文学科中的信息问题。
第三,计算机软件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四,领域信息学与宏观信息学。
第五,信息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
第六,生命信息进化论与宇宙信息四维模型。
第七,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控制理论。
第八,辩证唯物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信息科学方法论体系信息科学方法论体系包括一个方法两个准则,这个方法就是信息方法,两个准则是结构——功能——行为辩证统一准则、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
●信息方法的内容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取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特点是用信息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完全抛开研究对象的个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的有目的性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即信息的输入、存储、输出、反馈过程。一句话,就是把事物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的运动过程,通过对信息运动过程的认识实现对事物运动过程的把握与改造。
●信息方法的构成信息方法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信息综合方法和信息进化方法。
●结构功能行为辩证统一准则结构功能行为辩证统一准则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行为,具有同样功能的系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结构,但为了实现复杂系统的功能,总要落实一种相应的结构,虽然可能并不是唯一的结构。这为我们解决“黑箱”问题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揭示了三者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信息运动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物质与能量,信息同样重要。信息同物质、能量是密不可分、紧密相关的。没有物质和能量,就不存在事物及其运动,也就无从谈运动状态和规律,当然也就不会有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的信息,这是信息对于物质和能量的依赖性。但是,具有知识秉性的信息,作为事物及其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表征的信息,显然可以脱离原来的物质、能量而相对独立地被人们摄取、传递、加工和处理。
●一个方法两个准则构成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完备体系,是一个统一体,不过,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息方法。
第三节 信息管理中的管理科学
●形成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要素形成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五个要素:一要有管理的主体,即由谁来进行管理的问题;二要有管理的客体,即被管理的对象及内容;三是管理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管理;四是管理职能与方法,即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五是管理环境和条件,即管理中所处的内外环境。
●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或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广义的管理学广义的管理学是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的人文学科。
●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从西方主流的管理学观点来看,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之前的阶段称作史前时期,自泰勒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开始,管理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
法约尔于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标志着他的一般管理思想的诞生。
韦伯是德国的一个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被称谓“组织理论之父”。
●管理学思想的发展管理学思想虽然发展的历史时期不长,但是进展迅速,在短短的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管理环境、社会条件、技术手段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提出了顺应时代的管理思想。从重视人的操作规范的“科学管理”发展到当今盛行的“知识管理”,管理学思想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初到30年代:科学管理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二)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三)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以战略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四)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五)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于美国,其源于日本80年代初经营管理的成功。企业文化是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文化主要强调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的精神凝聚力,形成企业的合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成功的关键,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它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
●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管理学力求总结归纳包含着各类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人本原则。第二,系统原则。第三,职责原则。第四,效益原则。第五,反馈原则。第六,动力原则。第七,弹性原则。
●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第二,决策;第三,组织;第四,人事;第五,领导;第六,激励;第七,控制;第八,协调。
●管理学思想演进的主要线索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学发展总的趋势是科学化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是推动管理学发展演变的根本动力。第一,沿着科学化、理性化的轨迹发展。第二,重视人的趋势。第三,管理过程线索。第四,实证分析线索。
第四节 信息管理中的传播学
●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信息管理与传播学的联系第一,传播学为社会信息的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信息对传播学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两者追求功能一致。
所以说,信息管理与传播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播学对信息交流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信息管理来说是具有促进与推动作用的,认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特点与内容,可以大大加强信息管理学科的建设。
●模式模式是对真实世界所作的理论化与简单化的表达形式或再现。
●模式方法模式方法具有双重性质:一是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的性质;二是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对应。
●拉斯韦尔的直线模式及其缺陷在传播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理论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学过程中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所谓的“5W”模式。
所谓的5W代表的含义如下: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了,有什么效果),如下图所示:
一些传播学学者批评该模式过于简化,忽略了一些传播中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它的传播模式是单向的,没有考虑到传播者和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该模式忽略了信息的传播过程不是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对于传播过程——比如传播者编辑和传递信息、信息在媒介中的传递,以及受者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加以理解等等环节——的影响。
●申农——韦弗数学模式信源 发射器 接收到的信息号 接收器 信宿
信息 信号 信息
噪音来源
●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类型社会信息交流有五种主要类型;人内信息交流,人际信息交流,群体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大众信息交流。
●人际信息交流的定义、特点、功能和手段人际信息交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新的信息交流系统。
人际信息交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人际信息交流的方法灵活,渠道多。第二,正因为其采用手段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其所表达意思的丰富多彩。第三,人际信息交流的双方互动频度高、反馈及时。第四,人际交流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交流方式。第五,人际信息交流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第六,人际信息交流的随意性较大、保密性强。
人际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完善发展自我、协调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感情,统一社会态度,支配他人行动,传承社会文化等。
人际信息交流的手段多种多样,其最主要的手段是语言交流,这里包括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
●组织从广义上讲,任何由若干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
狭义上讲,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
●组织信息交流的定义、功能、特点及分类组织信息交流是指组织成员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信息交流是组织结构的核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信息交流就没有组织。因此,组织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协调行动,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发展组织生命力,应付外部环境变化。
组织信息交流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交流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进行的;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交流活动有一定的规模,参加者少者十几个人,多者上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
一般来说,组织信息交流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与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是指组织内部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交流。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主要是为了达到沟通思想、沟通感情和沟通工作的目的,其又分为两种形式:正规的信息交流和非正规的信息交流。
●组织与外部的信息交流组织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义和宗旨的交流;二是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交流;三是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交流。
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可以分为组织从外界输入信息和向外界输出信息两个方面。
就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关宣传;广告宣传;标识系统(IS)宣传。
●大众信息交流的定义、媒体、特点、职能和分类大众信息交流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大众信息交流媒体主要有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大类。印刷媒介包括第一传媒报纸、杂志等;电子媒介包括第二传媒广播、第三传媒电视及第四传媒网络等。
大众信息交流与其他类型的信息交流活动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众信息交流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二是大众信息交流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传播的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三是大众信息交流的对象是社会上一般大众,它不受性别、职业、年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等的影响,受众量大、分布广泛,这直接导致大众信息交流的反馈迟缓、零散、间接、具有积聚性;四是大众信息交流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五是从交流的过程来看,大众信息交流属于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信息交流的双方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六是大众信息交流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七是对信息接受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由此,大众信息交流就有报道型信息流、引导型信息流、教育型信息流和娱乐型信息流四种类型。
●网络信息交流的定义、媒体、特点和功能网络信息交流是指通过网络这种新型媒体类型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方式。
网络媒体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尤其是Internet为物质基础的,以计算机为媒介,尤其是以CMC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传播数字化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体,它是一种人际信息交流媒体、组织信息交流媒体和大众信息交流媒体相结合产生的新的媒体类型。
从技术角度看,网络信息交流具有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本特征;从传播角度来看,网络信息交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元化;第二,个性化;第三,交互性;第四,快捷性;第五,开放性;第六,全球性和广泛性;第七,丰富性和无限性。
网络信息交流对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的功能一方面全面地吸收并推广,另一方面依托于各种技术和手段的支持,使得网络信息交流强化了这些功能。除此之外,网络信息交流可以实现传统信息交流手段不能实现的一些其他功能:信息储存和信息检索功能,电子商务功能,信息分析与计量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