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及其实质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政体进 入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进 入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进 入四,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征进 入本节内容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政体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它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
( 1) 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 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 。,
( 2) 农民是个体劳动者,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教育 。
( 3)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两面性,可以参加国家政权,但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
( 4)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 还应该包括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2,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决定着能否有效地反对敌人和保护自己,决定着国家政权的职能发挥和运行效率 。
最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即,在真正平等的普选制的基础上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然后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机构的职能,制定法律,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并监督政府依法处理一切国家事务的制度 。
任何国家都应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体 。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的 职能
( 1)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因为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系中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 。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证和实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 。
( 2) 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专政的作用,一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 。,二是,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 。,
专政的方式,一是镇压;二是改造和给出路 。
2,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相互关系,辩 证统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紧密联合而不可分割 。
首先,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不能将二者混淆 。 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 。 专政的对象只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 。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与专政两种方法,
对于敌人来说,是用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即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对于人民来说,则是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
其次,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 一方面,对人民的民主,是对敌人专政的基础和前提 。 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形成团结,强大的阶级统治力量,以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 。
另一方面,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又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保障,只有对敌人实行坚决有效的专政,坚决镇压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才能保障人民享有充分,广泛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 。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1,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属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范畴 。
(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经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也是工人阶级 ( 经过共产党 )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政权 。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也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统一的国家政权,它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 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又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与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样的 。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 主要特征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1,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相适应,跨越和衔接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并逐步实现了自身性质的转变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起来,就范围来看,属于局部性或地区性的政权 。 虽然在这个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参加政权的阶级,阶层有所差异,但是政权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始终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人民的解放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虽然参加政权的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与前一个时期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政权所担负的任务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开始担负起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也就是要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劳动群众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相适应,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逐步实现了自身性质的转变,即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或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的政权,转变为实质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
2,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历史相适应,始终具有工人阶级 ( 通过共产党 ) 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性质,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结构中,包括了两个联盟,即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和全体劳动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其成员的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作为人民的一员参加国家政权 。 这时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结构中的工农联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而全体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则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
3,采取了适合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我国具体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这个制度的主要优越性在于:首先,它最全面,直接地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
其次,它能够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民民主权利的至高权威 。 再次,它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最基本的形式,
是人民管理国家和其他社会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组织形式和途径 。
4,采取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党制度 。 在这种制度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主要包括:
其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主要是通过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作为共同的行动纲领来体现的 。
其二,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
其三,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根本一致的利益,关系的总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国家结构上,根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状,根据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采取了单一制下的普通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
5,人民民主专政既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内容,又符合我国的国情 。
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直接标明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双重职能,表达了国家的阶级构成状况和广泛的民主性质,既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内容,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
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运行中,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
① 在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同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又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工作制度上在讨论和决定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③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在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掌握统一全权的前提下,其他各级国家机关又依照法定分工行使各自的职权 。
④ 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地方要服从中央,下级要服从上级;同时,中央,上级又要照顾地方,下级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
(
本节放映结束
)
点击进入,学习第六章谢谢观看!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它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
( 1) 工人阶级是领导力量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 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 。,
( 2) 农民是个体劳动者,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教育 。
( 3)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两面性,可以参加国家政权,但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
( 4)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 还应该包括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
2,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它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决定着能否有效地反对敌人和保护自己,决定着国家政权的职能发挥和运行效率 。
最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即,在真正平等的普选制的基础上产生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然后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机构的职能,制定法律,选举各级人民政府,并监督政府依法处理一切国家事务的制度 。
任何国家都应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体 。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1,人民民主专政的 职能
( 1) 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因为在人民民主专政的体系中人民是主体,人民是国家政权的主人 。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证和实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 。
( 2) 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专政的作用,一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 。,二是,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 。,
专政的方式,一是镇压;二是改造和给出路 。
2,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相互关系,辩 证统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紧密联合而不可分割 。
首先,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不能将二者混淆 。 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 。 专政的对象只是占人口极少数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 。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与专政两种方法,
对于敌人来说,是用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即强迫他们服从人民政府的法律,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对于人民来说,则是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
其次,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 一方面,对人民的民主,是对敌人专政的基础和前提 。 只有在人民内部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形成团结,强大的阶级统治力量,以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 。
另一方面,对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又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保障,只有对敌人实行坚决有效的专政,坚决镇压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才能保障人民享有充分,广泛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实现 。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1,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属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范畴 。
(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经转变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也是工人阶级 ( 经过共产党 )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政权 。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一样,也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统一的国家政权,它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 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又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与无产阶级专政担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样的 。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 主要特征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1,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相适应,跨越和衔接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并逐步实现了自身性质的转变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起来,就范围来看,属于局部性或地区性的政权 。 虽然在这个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参加政权的阶级,阶层有所差异,但是政权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始终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人民的解放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虽然参加政权的阶级,阶层及其相互关系与前一个时期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政权所担负的任务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开始担负起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也就是要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劳动群众的个体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的变化相适应,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逐步实现了自身性质的转变,即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或向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的政权,转变为实质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
2,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革命历史相适应,始终具有工人阶级 ( 通过共产党 ) 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性质,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结构中,包括了两个联盟,即工人,农民,
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和全体劳动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其成员的大多数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作为人民的一员参加国家政权 。 这时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结构中的工农联盟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而全体劳动人民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则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
3,采取了适合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我国具体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这个制度的主要优越性在于:首先,它最全面,直接地反映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
其次,它能够决定国家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民民主权利的至高权威 。 再次,它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最基本的形式,
是人民管理国家和其他社会事务,实现当家作主的最基本,最直接的组织形式和途径 。
4,采取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和国家结构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党制度 。 在这种制度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主要包括:
其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主要是通过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作为共同的行动纲领来体现的 。
其二,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
其三,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政治基础,根本一致的利益,关系的总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国家结构上,根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状,根据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采取了单一制下的普通行政区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
5,人民民主专政既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内容,又符合我国的国情 。
人民民主专政,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直接标明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的双重职能,表达了国家的阶级构成状况和广泛的民主性质,既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内容,又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
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运行中,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
① 在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同时,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又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工作制度上在讨论和决定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
③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在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掌握统一全权的前提下,其他各级国家机关又依照法定分工行使各自的职权 。
④ 在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地方要服从中央,下级要服从上级;同时,中央,上级又要照顾地方,下级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
(
本节放映结束
)
点击进入,学习第六章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