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化工过程的能量分析一、是否题
1.系统熵增加的过程必为不可逆过程。

2.绝热过程必是定熵过程。

3,热温熵即过程的熵变。
错。过程熵变的定义为,即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才是熵变。
4.对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来计算其熵变化?
否。绝热不可逆过程是自发过程,而绝热可逆过程是平衡过程,两者不能替代。但是对一个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以设计一系列可逆过程来计算有相同初、终态的过程熵变。
5,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
否。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但不可逆过程不一定是自发的。例如:理想气体的等外压压缩就不是自发过程,但是不可逆过程。
6,功可以全部转变成热,但热一定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否。功可以自发地全部变为热,热也可以全部转化为功,但一定会引起其他变化。例如,理想气体等温膨胀是ΔT=0;ΔU=0,Q=W,热全部转化为功,但系统的体积变大了,压力变小了。
7,无论流体的温度高于或低于环境温度,其有效能均为正对。根据热力学原理,一切不平衡状态均走向平衡,可以作功。因此所有偏离环境温度的状态应具有正的有效能。
二、选择题
1.理想气体流过节流阀,其参数变化为 。
A ⊿T = 0,⊿S= 0 B ⊿T = 0,⊿S> 0
C ⊿T ≠ 0,⊿S> 0 D ⊿T = 0,⊿S< 0
(B)。系统工质经历一个可逆定温过程,由于温度没有变化,故该系统不能与外界交换能量。
2.(1)孤立体系的熵永远增加。
(2)在绝热的条件下,趋向平衡的过程中,体系的熵增加。
(3)孤立体系的熵永不减少。
(4)可用体系的熵函数的增加或不变来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上述表述中全部错误的是
A (1) (4) B (2) (4) C (2) (3) D (1) (2)
A。 (1) 孤立体系的自发过程向着熵值增大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的熵具有极大值(dS = 0)时达到平衡态。(4) 熵增原理必须在孤立体系或绝热体系中应用。 
3.在△H+g△Z+0.5△u2=Q+Ws中,如果u的单位用m/s,则H的单位为:
A J/s B kJ/kg C J/kg D kJ/g
( C ) 
三、计算题
1,试确定1kmol的蒸气(1470kPa,过热到538℃,环境温度t0=16℃)在流动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最大功。
解:这是求算1kmol的蒸气由始态(538℃,1470kPa)变化到终态(16℃,101.32kPa)的液体水时所得到的最大功。
由过热水蒸气表查得初始态时的焓与熵分别为
H1=3543.34kJ/kg,S1=7.6584kJ/(kg·K)
由饱和水蒸气表可查得终态时水的焓与熵分别为
H2=67.18kJ/kg,S2=0.2389kJ/(kg·K)
所以过程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
H =M(H2-H1)=18.02(67.18-3543.34)=-62640.33(kJ/kmol)
 S=M(S2-S1)=18.02(0.2389-7.6584)=-133.6994(kJ/(kkmol·K))
若理想功为所能提供的最大有用功,则
Wid=H-T0S=-62640.33+(16+273.15)(-133.6994)
=-2.398×104(kJ/kmol)
2,1kg的水在100kPa的恒压下从20℃加热到沸点,并且在此温度下完全蒸发,如果环境温度为20℃,试问加给水的热量中最大有多少可转变成功量。
解:100kPa压力下水的沸点约为100℃,有水蒸气表查得
H1=2676.1kJ/kg,S1=7.3549kJ/(kg·K)
在环境温度(T0=t0+273.15=293.15K)下,100kPa压力下水的焓和熵为
H0=83.96kJ/kg,S0=0.2966 kJ/(kg·K)
所以加给水的热量为
Qp=H=H1-H0=2676.1-83.96=2592.1(kJ/kg)
100kPa压力下水蒸气转化为20℃的水所能产生的最大功为
Wid=H-T0S =-2592,-1293.15(0.2966-7.3549)=-523.0(kJ/kg)
加给水的热量中最大可能转变成功量部分所占的百分数为

3.确定冷却45kmol/min的空气,从初始温度305K降低到278K所需的最小功率Nmin,环境温度305K。已知空气的比热容为29.3kJ/(kmol·K)。
解:在冷却过程中,空气的焓变和熵变分别为


过程所需的最小功为
Wid=H -T0S=-791.1-305(-2.7158)=37.2(kJ/kmol)
所以这一冷却过程所需的最小功率为
Nid=nWid=45×37.2=1674.0(kJ/min)=27.9kW
4,在一个往复式压气机的实验中,环境空气从100kPa及5℃压缩到1000kPa,压缩机的气缸用水冷却。在此特殊实验中,水通过冷却夹套,其流率为100kg/kmol(空气)。冷却水入口温度为5℃,出口温度为16℃,空气离开压缩机时的温度为145℃。假设所有对环境的传热均可忽略。试计算实际供给压气机的功和该过程的理想功的比值。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其摩尔定压热容CP=29.3kJ/(kmol·K)。
解:以被压缩的空气为系统,以1kmol空气作为基准。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在此过程中空气放出的热量为
Q=-WWCP,W(tout-tin)
式中WW为冷却水的流率;CP,W为水的热容,取值为4.18kJ/(kg·K),tout和tin分别为冷却水的出、入口温度。所以
Q=-100×4.18(16-5)=-4.598×103(kJ/kmol)
压缩过程中空气的焓变为

若忽略此压缩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则所需的功为
WS=-Q =4.102×103+4.598×103=8.700×103(kJ/kmol)
过程的熵变可以按下式计算


所以压缩过程的理想功为
Wid=H-T0S=4.102×103-278.15(-7.199)=6.104×103(kJ/kmol)
因此实际供给压气机的功与该过程的理想功的比值为
WS/Wid=8700/6104=-1.425

5,水与高温燃气进行热交换转变成260℃的恒温蒸气,在此过程中,燃气温度由1375℃降到315℃,已知环境温度为27℃。试确定1kg气体由于热交换过程,其有效能的降低值,设气体的比热容为1kJ/(kg·K)。
解:若忽略在进行热交换过程中燃气动能和位能的变化,则有效能的降低可表示为
△B=B2-B1=(H2-T0S2)-(H1-T0S1)
将上式整理可得
△B=(H2-H1)-T0(S2-S1)
其中
T0=27+273.15=300.15(K)
H2-H1=CP(T2-T1)=-1060.00kJ/kg
S2-S1=
因此该过程有效能的降低为
△B=-1060.00-300.15(-1.030)=-750.72(kJ/kg)
6,如果空气绝热节流膨胀,从2100kPa降到100kPa不做任何功。若传热以及位能和动能变化均可忽略,试提出一些假设,确定此过程所产生的功损失。
解:假设环境温度T0=25+273.15=298.15(K),并假定空气为理想气体。绝热节流膨胀,Q=0,△H=0,△T=0,所以过程的熵变为
△S=-Rln(p2/p1)=-8.314ln(100/2100)=25.312(kJ/(kmol·K))
若忽略传热以及位能和动能的变化,此过程所产生的功损失为
WL=T0△S-Q=298.15×25.312-0=7.547×104(kJ/kmol)
7,一冷冻机连续冷却一盐水溶液,使其温度有21℃降低到-7℃,热被排到温度为27℃的大气中。确定冷冻机所需绝对最小功率,如果每小时冷却25m3盐水,必须放给大气多少热量?盐水的数据为:CP=3.5kJ/(kg·K),ρ=1150kg/m3。
解:在盐水冷却过程中,其始态温度为T1=21+273.15=294.15(K),终态温度为T2=-7+273.15=266.15(K),环境温度T0=27+273.15=300.15(K),盐水的焓变为

盐水的熵变为

冷却盐水所需的最小功为
Wid=△H -T0△S=-98.00-300.15(-0.350)=7.052(kJ/kg)
单位时间内冷却的盐水量为
m=VSρ=25×1150=28750(kg/h)=7.986kg/s
于是冷冻机所需的最小功率为
Nmin=mWid=7.986×7.052=56.32(kW)
放到大气中的热量为
Q=m(△H+Wid)=28750(-98.00-7.052)=-3.020×106(kJ/h)
8,倘若一含有30%(摩尔分数)氨的混合物在一平衡状态下蒸发,保持恒温38℃,压力100kPa,环境温度为16℃,试计算最小功Wmin。
解:环境温度为T0=16+273.15=289.15K,设温度T=38+273.15=311.15K,压力为100kPa的纯溶剂和纯液态氨的有效能为零,则蒸发前后混合物的有效能为
Bm=△Hm-T0△Sm (1)
若忽略混合热和超额熵,即
△Hm=HE=0 (2)
△Sm=-R(x1lnx1+x2lnx2) (3)
这样,氨的混合物的有效能为
Bm=RT0(x1lnx1+x2lnx2)=-1.4685×103J/mol (4)
由于设311.15K,压力为100kPa的纯溶剂和纯液态氨的有效能为零,所以蒸发后溶剂的有效能B1=0,氨在311.15K,100kPa下的气态,其有效能为
B2=()-T0() (5)
但在311.15K,100kPa下不可能存在液态的氨。若忽略压力对液态氨的性质的影响,则可用311.15K时饱和液体氨的焓与熵代替,即由式(5)得
B2=()-T0() (6)
由饱和氨的性质表[13]可查得311.15K时饱和液体氨的焓与熵为
=1141.4kJ/kg=19403.8J/mol
=6.304kJ/(kg·K)=107.2J/(mol·K)
由气态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性质表[12]可查得311.15K,100kPa时
=2332.4kJ/kg=39650.8J/mol
=11.382kJ/(kg·K)=193.5J/(mol·K)
将各数据代入式(6)便可得氨气的有效能为
B2=(39650.8-19403.8)-289.15(193.15-107.2)=-4706.6(J/mol)
所以蒸发过程的最小分离功为
Wmin=△B=x1B1+x2B2-Bm=0.3(-4706.6)-(-1468.5)=56.5(J/mol)
9,将含有氧气和氮气各50%(摩尔分数)的混合气体于4Mpa和298.15K下连续地分离为同温度和同压力下的气体产品,氧气产品中含气为10%(摩尔分数),氧气的回收率为90%,试计算此过程所需的最小分离功。
解:由题中所给条件,知原料中氧气的摩尔分数为=0.5;氧气产品中氧气的含量为=0.9,氮气的含量为=0.1;氮气产品中氧气的含量为=0.1,氮气的含量为=0.9。由物料衡算知,由1mol原料可分离为0.5mol 的氧气产品和0.5mol的氮气产品。
方法一:
以4Mpa和298.15K条件下的纯氧气和纯氮气为基准计算有效能,根据有效能差得到最小分离功。进料的有效能为
Bf=(Hf-H0)-T0(Sf-S0)
其中
Hf=(H1+H2+△H)
H0= H1+H2
Sf=+-R(ln+ln)+△SE
S0=+
设原料及产品为理想混合物,即△H=0,△SE=0,于是原料的有效能变为
Bf=RT0(ln+ln)=-1718.19J/mol
同样可得出氧气产品和氮气产品的有效能分别为
Ba=RT0()=-805.82J/mol
Bb=RT0()=-805.82J/mol
这样对于1mol的氧气与氮气的混合物所需的最小分离功为
Wmin=△B=aBa+bBb-fBf=912.37J/mol
方法二:
完成气体分离过程所消耗的最小功,就是压缩气体时所消耗的等温可逆压缩功。压缩氧气和氮气产品中的氧气时的等温可逆压缩功分别为
Wa1=0.5RT0ln(/)=655.66J/mol
Wb1=0.5RT0ln(/)=-199.48J/mol
压缩两种产品中的氮气所需的等温可逆压缩功分别为
Wa2=0.5RT0ln(/)=-199.48J/mol
Wb2=0.5RT0ln(/)=655.66J/mol
所以该分离过程所需的最小分离功为
Wmin=Wa1+Wa2+Wb1+Wb2=912.36J/mol
10,两股热水在绝热条件下相混合,其中一股水的温度为353.15K,流量为25kg/s;另一股水的温度为313.15K,流量为30kg/s。以知环境温度为298.15K,试计算这一混合过程有效能的降低。
解:设温度为353.15K的水的流量用a表示,下标a表示其性质;用小标b表示温度为313.15K的水的性质,b表示其流量;下标m表示混合后水流的性质,m表示混合后水的流量。由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表可查得两股水的焓和熵为
Ha=334.91kJ/kg,Sa=1.0753kJ/(kg·K)
Hb=167.57kJ/kg,Sb=0.5725kJ/(kg·K)
由此可计算出混合前两股水的有效能函数为
Ba=Ha-T0Sa=334.91-298.15×1.0753=14.309(kJ/kg)
Bb=Hb-T0Sb=167.57-298.15×0.5725=-3.121(kJ/kg)
由于混合过程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其焓平衡方程为
aHa+bHb=mHm
所以混合后水流的焓为
Hm==243.63(kJ/kg)
根据Hm的值由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表可查得混合后水流的温度为331.36K,进而可查得混合后水流的熵为Sm=0.8085kJ/(kg·K),这样混合后水流的有效能函数为
Bm=Hm-T0Sm=243.63-298.15×0.8085=2.576(kJ/kg)
于是这一混合过程的有效能降低为
△B=mBm-aBa-bBb=55×2.576-25×14.309-30(-3.121)=-122.42(kJ/s)
11,压力为1500kPa,温度为673.15K的水蒸汽通过如图6-2所示的喷管膨胀到100kPa,其喷管效率为90%,环境温度为298.15K,试计算水蒸汽通过喷管膨胀后有效能降低的百分数(相对于初态)。
解:如图所示,在T-S图上水蒸汽在通过喷管钱在点1处,通过喷管后由于喷管效率不是100%而到达终态2;如果是完全绝热(的喷管效率为100%),则应沿等熵线到达a点。所以对于喷管效率为90%的膨胀过程,我们可设它先经过绝热膨胀到a,然后由a等压膨胀到2。在初态1时,由过热水蒸汽表查得
H1=3255.8kJ/kg,S1=7.2690kJ/(kg·K)
若忽略初态1时的流速,则其有效能函数为
B1=H1-T0S1=3255.8-298.15×7.2690=1088.6(kJ/kg) (1)
由状态1到状态a是完全可逆绝热过程,所以
Sa=S1=7.2690kJ/(kg·K)
由Sa的数值知道在100kPa时,状态a为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由饱和水和饱和蒸汽表查得100kPa时
Hf=417.46kJ/kg,Sf=1.3026kJ/(kg·K)
Hg=2675.5kJ/kg,Sg=7.3594kJ/(kg·K)
设状态a的汽液混合物中含液体水的摩尔分数为xw,则有
Sa=Sfxw+Sg(1-xw) (2)
由式(2)得
xw=
所以状态a的焓值为
Ha=Hfxw+(1-xw)Hg=417.46×0.0149+(1-0.0149)×2675.5=2641.8(kJ/kg)
对于稳定流动过程,在没有轴功和位能变化时,其能量方程为
H2-H1+()/2g=0 (3)
Ha-H1+()/2g=0 (4)
忽略初态1时过热水蒸汽的流速,即u1=0,结合喷管效率的定义,由式(3)和式(4)可得
(H2-H1)/(Ha-H1)= (5)
于是终态2的焓值为
H2=(Ha-H1)+H1=0.9(2641.8-3255.8)+3255.8=2703.2(kJ/kg)
根据H2的数值由过热水蒸汽表可查得
T2 386.52K,S2 7.4318kJ/(kg·K)
由式(3)可以得到
 (6)
所以状态2时水蒸汽的有效能函数为
B2=H2-T0S2+=H1-T0S2 (7)
由式(1)和式(7)可以得到有效能的降低为
△B=B2-B1=T0(S1-S2)=298.15(7.2690-7.4318)=-48.54(kJ/kg)
相对于初态,有效能降低的百分率为

12,温度为393.15K的水(流量为2×105kg/h)在绝热的条件下,通过过热蒸汽降温器与温度为573.15K,压力为700kPa的过热水蒸汽(流量为5×105kg/h)相混合。选择基准态温度为288K,试计算相对于初态有效能降低的百分率。
解:设393.15K时水的性质用下标a表示,573.15K时过热水蒸汽的性质用小标b表示,混合后的性质用小标m表示。由饱和水、饱和水蒸汽表及过热水蒸汽表可查得
Ha=503.71kJ/kg,Sa=1.5276kJ/(kg·K)
Hb=3059.0kJ/kg,Sb=7.2965kJ/(kg·K)
若过热蒸汽降温器中的混合是绝热的,则
Hm==2328.9(kJ/kg)
根据Hm的数值可知混合后降温器中是压力为700kPa的液体水和蒸汽的混合物,此时由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汽表查得水及蒸汽的焓与熵分别为
Hf=697.21kJ/kg,Sf=1.9922kJ/(kg·K)
Hg=2763.5kJ/kg,Sg=6.7080kJ/(kg·K)
在水和蒸汽混合物中,水的摩尔分数xw为

混合后湿蒸汽的熵为
Sm=xwSf+(1-xw)Sg
=0.2103×1.9922+(1-0.2103)×6.7080=5.7163(kJ/(kg·K))
于是混合前水和过热水蒸汽的有效能函数分别为
Ba=Ha-T0Sa=503.71-288×1.5276=63.76(kJ/kg)
Bb=Hb-T0Sb=3059.0-288×7.2965=957.61(kJ/kg)
这样混合前总的有效能为
B1t=aBa+bBb=2×105×63.76+5×105×957.61=4.9156×108(kJ/h)
混合后水和蒸汽混合物的有效能函数为
Bm=Hm-T0Sm=2328.9-288×5.7163=682.60(kJ/kg)
因此这一过程的总的有效能的降低为
△Bt=mBm-B1t=(2+5)×105×682.60-4.9156×108=-1.374×107(kJ/h)
有效能相对于初态时降低的百分率为


13.某工厂一工段需要流量为10 m3·h-1,温度为80℃的热水。现有0.3MPa的饱和水蒸汽和30℃的循环回水可供调用。请你设计一个热水槽,进入该槽的蒸汽和冷水各为多少流率?相应的蒸汽管和冷水管尺寸如何?
解:这是一个稳定流动系统,动能及势能不是很突出,可以忽略不计。若忽略混合时的热量损失,而混合过程无机械轴功产生,即Q=0,Ws=0。
稳流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ΔH=Q +Ws=0,即进出焓相等
冷水的热力学性质:30℃,近似为饱和液体,H冷水=125.79 kJ·kg-1,比容1.0043l*10-3m3·kg-1
饱和蒸汽的热力学性质:0.3MPa,饱和温度为133.55℃,H蒸汽=2725.3 kJ·kg-1,比容 606℃10-3 m3·kg-1
热水的热力学性质:80℃,近似为饱和液体,H热水=334.91 kJ·kg-1
比容为 
设冷水的流量为m水,蒸汽的质量流量为m汽。
热水流量为
则 

解得 

查阅“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可知:一般工业用水在管中的流速要求在1.0m/s左右,低压蒸汽流速为20m/s左右。
则  即
式中A为管道截面积,D为管径,U为流速,V为比容。

冷水管径 
按照管道规格尺寸,选取DN50的冷水管道。
蒸汽管径 
选取DN100的蒸汽管道。
14.用液体输送泵,将温度为25℃的水,从0.1Mpa加压到1.0Mpa,进入锅炉去产生蒸汽,假设加压过程是绝热的,泵的实际效率相当于绝热可逆过程效率的0.6,求需要的功为多少?
解:按题意,稳流过程中Q=0,忽略动能和势能的影响,ΔH=-Ws
由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知,dH=TdS+VdP
对绝热可逆过程,即等熵过程,dS=0
,水可近似为不可压缩液体,

实际功率 
15.试求将1kg,0.6MPa的空气,按如下条件变化时的热量变化,以及有效能变化。取环境温度为25℃(298K)。
(1)等压下由-38℃加热至30℃;
(2)等压下由30℃冷却至-170℃。
解:由空气的T—S图可查得0.6MPa下各温度状态的焓及熵值如下:
-38℃(235K),H1=11620 J·mol-1
S1=104 J·mol-1·K-1
30℃(303K),H2=13660 J·mol-1
S2=111 J·mol-1·K-1
-170℃(103K),H3=7440 J·mol-1
S3=77 J·mol-1·K-1
(1)等压加热热量 
有效能变化

(2)等压冷却热量 
有效能变化

16,试求1kmol,300K的空气,由0.1MPa等温可逆压缩到10MPa的轴功和理想功。环境温度取T0为298K。
解:由空气的T—S图可查得,在300K下,各压力状态下的焓值和熵值如下:
0.1MPa,H1=13577 kJ·kmol-1
S1=126 kJ·kmol-1·K-1
10MPa,H2=1300 kJ·kmol-1
S2=87 kJ·kmol-1·K-1
稳流系统 ΔH=Q+WS
可逆过程 WS=Qrev+ΔH
其中可逆热Qrev=TΔS=T(S2—S1)=300×(87—126)=-11700 kJ·kmol-1
所以 
理想功 

计算结果表明,等温下将空气从0.1MPa压缩至10MPa时,其消耗的理想功比可逆轴功要少一些,这是因为压缩时放出的热量可逆地传递给环境,环境获到了部分功,消耗的功最少。
17,试比较如下几种水蒸汽,水和冰的有效能大小。设环境温度为298K。
0.15MPa,160℃,过热蒸汽;
0.3MPa,160℃,过热蒸汽;
0.07MPa,100℃,过冷蒸汽;
100℃,饱和蒸汽;
0.1MPa,100℃,饱和水;
0.1MPa,0℃,冰。
解:由水和水蒸汽性质表可查得各状态点的焓和熵值,设298K,液态水为基准态,有效能为另。
根据有效能计算式:

计算结果见下表所列。
序号
t,℃
P,MPa
H,kJ·kg-1
S,kJ·kg-1·K-1
B,kJ·kg-1
0
25
0.1
104.89
0.3674
0
1
160
0.15
2792.8
7.4665
572.4
2
160
0.3
2782.3
7.1276
662.9
3
100
0.07
2680.0
7.5341
439.4
4
100
0.1
2676.2
7.3614
487.1
5
100
0.1
419.04
1.3069
34.2
6
0
0.1
-334.4
-1.2247
35.2
判断水蒸汽的价值,应当用有效能而不是焓,从表中1,2可见,相同温度下,高压蒸汽的焓值虽不如低压蒸汽高,但是其有效能却比低压蒸汽为高。实际使用中,当然高压蒸汽的使用价值高,相对称为高品质能量。
18.求将室温空气由常压压缩至0.6MPa的有效能为多少?
假设环境温度为298K。
解:若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则压力对焓变化无影响,压力对熵变化为

则有效能变化 

19.某人称其能用100℃的饱和水蒸汽,提供140℃的热能,且每公斤水蒸汽可供热量1800kJ·kg-1。请验证其可靠性。
解:热泵可以提高热能的温度,其原理采用某工质,使其在低于环境的温度下蒸发,即从环境吸入热量,再压缩到较高压力,在高于环境温度下冷凝放热,达到供热的目的。0.1MPa,100℃的饱和水蒸汽,若取298K,液态水为基准态,其有效能


热能的有效能为:

487.1<501.2,显然这一说法是不可行的,实际过程中热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二者之间的差距更大。
20.有一台空气压缩机,为气动调节仪表供应压缩空气,平均空气流量为500m3·h-1,进气初态为25℃,0.1Mpa,压缩到0.6Mpa,假设压缩过程可近似为绝热可逆压缩,试求压缩机出口空气温度,以及消耗功率为多少?
解:对绝热过程 ΔH=-Ws
初、终态的焓值可以查空气的有关图表得到,也可以从气体的P-V-T关系式求得。由于压力不高,此时空气可当成理想气体处理。多变指数k
可导出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轴功式


压缩时温度变化关系式为:

即为224℃,可见出口温度太高,需要在压缩机的出口装上冷却器,通常在压缩机出口有一缓冲罐,在此对空气进行冷却降温。
如果出口压力较高,则不能当成理想气体处理,真实气体的PVT性质是可以通过状态方程准确计算的。
21.某人称其设计了一台热机,该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kg-1的燃料30kg·h-1,可以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该热机的高温与低温热源分别为670K和330K。试判断此热机是否合理。
解:从已知的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该热机的效率,以及卡诺热机的效率,然后比较两者的大小。
热机的效率 
卡诺热机效率 
卡诺热机是效率最高的热机,显然该人设计的热机不合理。
22.某动力循环的蒸汽透平机,进入透平的过热蒸汽为2.0MPa,400℃,排出的气体为0.035MPa饱和蒸汽,若要求透平机产生3000kW功率,问每小时通过透平机的蒸汽流量是多少?等熵膨胀效率的多少?假设透平机的热损失相当于轴功的5%。
解:进出透平机的蒸汽状态见下图所示,焓、熵值从附录水蒸汽表中查到,
按稳流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对透平机进行能量衡算,ΔH=Q-Ws
则
蒸汽流量
按本题意,等熵膨胀后应该是湿蒸汽,即为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混合物,此时熵值,即为饱和蒸汽和饱和水的熵按比例混合,从附录查得饱和蒸汽的熵,从饱和水性质表查得饱和液体的熵,
设湿蒸汽中气相重量百分含量为x,
则 7.1271=7.7153×x+(1-x)×0.9875
解得 x=0.9126
湿蒸汽的焓值 H=x×Hg+(1-x)Hl
=0.9126×2631.4+(1-0.9126)×304.25=2428.0kJ·kg-1
定熵效率 
23,0.1013Mpa的饱和水蒸汽被绝热压缩至0.3Mpa,280℃,蒸汽流率为1000Kg/h,环境温度25℃,计算,(1)压缩机的功率 (2)理想功和热力学效率
0.1013MPa饱和水蒸汽的焓值和熵值分别为:
H1=2676.1kJ·kg-1 S1=7.3549 kJ·kg-1·K-1。
0.3MPa和280℃过热蒸汽的焓值和熵值分别为:
H2=3028.6kJ·kg-1 S2=7.6299 kJ·kg-1·K-1
Ws= H2- H1=3028.6 - 2676.1-3028.6=352.5 kJ·kg-1
Wid=△H - T0△S=(3028.6-2676.1) - 298.15(7.6299-7.3549)=270.4 kJ·kg-1

24,1.5MPa、500℃的过热水蒸气推动透平机作功,乏汽压力50kPa,温度148℃。每千克蒸汽通过透平机时有6.32kJ的热量散失于25℃的环境。求此过程的实际功、理想功、损失功和热力学效率。已知1.5 MPa、500℃水蒸气的焓值H1=3473.1kJ·Kg-1,熵值S1=7.5698kJ·kg-1·K-1和下列数据
35 kPa
70 kPa
120℃
H
2723.1
H
2719.6
S
7.9644
S
7.6375
160℃
H
2800.6
H
2798.2
S
8.1519
S
7.8279
120℃ 50kPa H=2721.6 kJ·Kg-1 S=7.8243 kJ·kg-1·K-1
160℃ 50kPa H=2799.6 kJ·Kg-1 S=8.0130 kJ·kg-1·K-1
148℃ 50kPa H2=2776.2 kJ·Kg-1 S2=7.9564 kJ·kg-1·K-1
-Ws=H1-H2+Q=3473.1-2776.2-6.23=690.7 kJ·Kg-1
-Wid=T0△S-△H=298.15×(7.9564-7.5698)-(2776.2-3473.1)=812.2 kJ·Kg-1
WL=Ws-Wid=812.2-690.7=121.5 kJ·Kg-1

25,设一高速喷管,其中流过压力为700kPa,温度为304℃的蒸汽。已知在喷管入口处速度为30.5m/s。试计算在压力为560,490,420,350,280,210,及140kPa处的截面积比F/F1(其中F为计算压力处的截面积,F1是喷管入口处的截面积)。假设喷管绝热操作且无摩擦。
解:查过热水蒸气表,当p1=700kPa,t=304℃时
H1=3068.41Kj/kg,S1=7.3206kJ/,V1=0.38m3/kg
由连续性方程得
 (1)
因为喷管绝热操作,Q=0,则

对于绝热无摩擦的等熵过程,在p=560kPa时,

H =3010.5kJ/kg
V =0.45m3/kg
因此有式(2)得

由式(1)得

可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其它压力下的F/F1数值,所得结果列于下表:

700
560
490
420
350
280
210
140

0.38
0.45
0.50
0.57
0.65
0.77
0.96
1.30

30.5
341.7
426.8
506.1
582.3
661.6
747.0
841.5
F/F1
1.000
0.106
0.094
0.091
0.089
0.093
0.103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