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考书目:
1.,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经济科学出版社
4.,管理学原理,杨文士,张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营销管理 ——分析、计划与控制,菲利普?
科特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
海尔的管理制度案例:
3
海尔 的发展之路
1984年张瑞敏入主青岛电冰箱总厂,当年销售收入 300万元,亏损 147万元
1985年琴岛 —利勃海尔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
1987年被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
1991年组建海尔集团,张任总裁
4
海尔 的发展之路 (续)
1991年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
成立海尔空调器和电冰柜公司,是独立利润中心
1995年正式进入洗衣机领域,同年收购武汉希岛实业的 60%的股权,首次跨地区经营
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 600亿元
5
海尔管理制度的精髓
海尔对,用户满意,理念的诠释
海尔的技术创新制度
海尔文化论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6
海尔用户满意理念
服务宗旨,顾客永远是对的
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
核心战略,用户满意战略
满意工程的内部支持系统:
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满意工程的外部拓展系统:
用户星级服务体系
OEC( 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n)
7
海尔用户满意理念
“一、二、三、四模式”
一 个结果,服务圆满
二 个理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留下海尔的真诚
三 个控制,服务投诉率小于 10PPM,服务遗漏率小于 10PPM,服务不满意率小于 10PPM。
四 个不漏,一个不漏的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
一个不漏的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的复查处理结果,一个不漏的将处理结果反映到设计、生产、经营部门。
8
海尔用户满意理念海尔用户满意理念的发展阶段
意识觉醒阶段
由有序到体系阶段
由体系到高度
由高度到延伸
9
海尔的技术创新制度海尔在诠释“用户满意”的理念过程中,得出了匠心独具的,只有淡季的思想,
没有淡季的产品,的经营理念,其基础就是海尔强有力的 技术创新制度 和相应的 科研管理模式 。
10
海尔创新实例
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打进上海市场
海尔“电冰箱”如何创新
海尔的“防电墙”热水器技术形成世界级标准
海尔平均每天发明 1.3个新产品
海尔平均每天发明并申报 2.3项专利
……
11
海尔的技术创新制度
1.海尔的技术创新体系的 核心 是其独特的技术中心
2.施行动态优化的科研管理
科研进度保证体系
开发质量保证体系
设计目标优化体系
12
海尔文化论特别介绍,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海尔理念,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企业文化统一,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海尔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集团运行模式,联合舰队
13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的用人理念: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系列赛马规则:
★ 在位监控制度
★ 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
★ 届满轮流制度
★ 海豚式升迁制度
★ 竞争上岗制度
★ 较完善的激励机制
14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1 管理活动
1.1.1管理的定义历史状况
1942年 玛丽?帕克?福莱特( Mary Parker
Follett):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1996年 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塌
( Robbins and Coultar):
“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他人一起并且通过他 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15
1997年 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阿特纳
(Plunkett and Attner):
管理者:“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管理:“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
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1998年 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 Lewis,Goodman
and Fandt):
“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
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16
1994年 杨文士和张雁: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
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998年 徐国华等: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17
本教材对“管理” 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续 )
18
(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
顾客、信息 …… )
( 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决策、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 6)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19
1.1.2 管理的职能
1916年 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955年 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内尔
( Koontz and O’Donnell):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其它提法: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
20
本教材的提法:
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1
1.1.3 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分类从管理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类:
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从专业领域来分类:
营销、财务、行政、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专业管理者
22
2,管理者角色的
⑴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⑵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⑶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23
1.1.4 管理者的技能
⑴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⑵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⑶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24
1.1.5 管理的属性
1.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25
1.2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1.2.1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明史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法家、道家、佛家史学、小说、传记、诗词、戏曲、文艺民风、民俗、民谚、民谣
26
2.管理思想要点
( 1)顺道道:治国之道 —治党治国的理论与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心道德观念客观规律判别是否的标准道家的道
27
顺道,顺道则虽小必大逆道则虽成必败
管理者,辨道顺道
28
( 2)重人人心向背(得人心)
人才归离(得人才)
人才:德才兼备谓之圣贤
司马迁的德才兼备理论: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智也。德胜才者,君子也;才胜德者,小人也。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29
( 3)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成功的三要素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强调团结(安邦定国民平家和)
求和的关键:善、诚、正、公、信温、良、恭、俭、让求同存异、舍利取义当权者起关键作用
30
( 4)法治
人治、德(仁)治、法治
法治三要素明法:
公开性 要宣传,要求人人知晓一法:
法令统一、政出一家、一视同仁常法:
固法 强调法的稳定性,取信于民,强化法的权威性
31
( 5)守信
岳飞治军:仁、信、智、勇、严
德者以信义布天下
信誉是国家、企业的生命
信誉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之一
美国安然事件
日本八佰伴
中国蓝田集团
南京冠生园
32
( 6)预谋
凡事豫(与预通)则立,不豫则废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强调前瞻性、强调规划性
33
( 7) 利器
( 8) 求实
( 9) 节俭
( 10)对策
34
1.2.2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查理?阿克莱特在 1769年和 1771年建立了英国最早使用机械的工厂建厂的厂址计划生产、机器、材料、人员、资本的协调工厂纪律、劳动分工等作出妥善安排管理了 5000人的大企业
35
2.亚当?斯密( Adam Smith)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第一次阐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后来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一国财富的多少取决于:
( 1)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
( 2)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判断力高低
36
附:劳动分工亚当?斯密时代,欧洲一制针厂做 劳动分工实验。每人做全部工序,平均每人每天完成
200根;采用分工协作方式,则平均每人每天完成 48000根 ——提高工效 240倍。
1.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在管理学上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是指把组织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部分,个人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的管理过程。
2.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点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灵巧性;有利于缩短时间;
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
有利于完成复合目标。
37
3.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弊端分工会带来工作的单调化;分工会阻碍组织内部成员的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应能力;专业化助长内部冲突。
4.寻求平衡组织结构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面衡量分工的利弊,决定组织分工的程度。考虑分工程度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①充分发挥职能专业化的优点
②只有存在“明显间隙”特点的工作才能分开
③要考虑组织成员的士气
38
3.小瓦特( Watt)和小博尔顿( Boulton)
19世纪初接管一家工厂,进行管理分工、编制生产计划、人事管理、工作研究、福利制度等科学管理制度。
组织市场调查
会计与成本:原材料、人工成本、成品库存进行详细统计。可计算出每台机器的成本和每个部门所获利润
人事管理方面:进行工作效率研究、制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培训计划、按成果支付工资、
改进职工福利、建立一套职工的互助保险制度
39
4.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停止雇佣 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学校学习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 10小时三刻钟禁止对工人体罚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工人住宅、修马路等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
40
5.查理?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
英国数学家,183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系统论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并强调重视人的因素。
不仅提高效率,还可按劳支付工人工资
强调不能忽视人的因素,认为企业与工人有共同的利益
主张实行一种分红制度,使提高了效率的工人分享到工厂的一份利润
奖励合理化建议已收到成效的提出者
41
6.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英国的化学家和经济学家:解决工人由熟练而产生的,不驯服的脾气,
7.汤尼的收益分配制度( 1889年发表,时为美国耶鲁 -汤尼公司的总经理)
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各部门按科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
超过定额部分,部门员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定额在 3 ~ 5年内不变
42
8,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给予每个工人每天的保证工资
以该工人过去的业绩为基础,超额者发给约为正常工资率 1/3的奖金
43
1.3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1管理理论概述
社会的进步
科技水平的提高
落后的管理水平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极不相称
利益的驱动
管理实践亟待总结
——促进了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
44
1.3.2 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的欧美,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典型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
1868 ~ 1924)
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ian Gilbreth )
亨利? L.甘特( Henry L.Gantt 1861~1919)
45
(1)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罗生平
1856年 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1875年( 19岁)恩特普利斯水力机械厂 车工
1878年( 22岁)米特维尔钢铁公司 技工后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
1884年( 28岁)总工程师
1891年( 35岁)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活动
1906年( 50岁)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1911年 ( 55岁)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 ( 59岁)去世。墓碑刻上“科学管理之父”
46
主要内容
a.工作定额: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搬铁块实验,12.5T→47 ~ 48T/40kg,30m)
b.标准化:铁锹实验( 21.5磅,8~ 10种规格)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根据需要挑选和培训工人
d.差别计件工资 (付酬 )制
e.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三项主要试验:搬生铁、铲生铁、切削加工
47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a.贡献
ⅰ 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ⅱ 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b.局限
ⅰ 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ⅱ 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ⅲ 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
48
( 2)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
(美国工程师) 1868 ~ 1924)
莉莲?吉尔布雷斯 ( Lilian Gilbreth )
a.用高速摄影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b.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规范为 17个基本动作)
c.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提高效率 2倍以上,原泥瓦匠砌砖 120块 /小时,现 350块 /小时。
1911年著,动作研究,
49
( 3)甘特亨利? L.甘特( Henry L.Gantt 1861~1919)
a.协助泰罗完成科学管理实践
b.创立甘特图
c.采用记件奖励工资制(完成量仅在定额范围内,可领取日工资,超额完成部分以记件方式发给奖金)
代表著作:
,工业的领导,( 1916年)
,工作组织,( 1919年)
50
2,组织管理理论典型代表人物:
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1841~1925)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林德尔?厄威克( Lyndall Urwick)
切斯特? Z.巴纳德
( Chester Z,Barnard,1886~1961)
51
1.法约尔( Henry Fayol)的贡献
( 1)法约尔的生平
1860年毕业于圣艾帝安国立(法)矿业学院并进入康门塔里 -福尔香堡( Comentry-
Fourchambault)采矿冶金公司担任过:技术员、采矿工程师、矿井经理
1888年( 47岁)任该公司总经理
1916年发表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书
1918年( 77岁)退休
52
( 2)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六项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 —生产(制造、加工)与生产技术
②商业活动 —采购、销售和交换
③财务活动 —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④安全活动 —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⑤会计活动 —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⑥管理活动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3
b.管理的一般原则
⑴劳动分工,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
⑵权力与责任:,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行使权力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区分了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
⑶纪律:对协定(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等)的尊重
⑷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个人只服从一个上级及其命令
⑸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一个计划、一个领导
54
⑹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⑺合理的报酬:成绩、效率优良者合适的奖励但奖励不能取代优良的管理
⑻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⑼跳板原则:请示、汇报逐级进行;同级沟通用跳板,但事后须向各自的上级汇报
⑽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都必须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55
⑾ 公平,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
⑿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时间和金钱
⒀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⒁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
56
c.管理的要素
①计划
②组织
③指挥
④协调
⑤控制
57
( 3)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分析
a.贡献
ⅰ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ⅱ 管理的一般性(普遍适用性)
b.缺陷
ⅰ 管理原则过于僵硬
ⅱ 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58
2.韦伯( Max Weber)的贡献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
确定的工作内容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精确性、
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 (主要观点反映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
59
( 1)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三种类型的权威与组织形态
ⅰ 传统式权威
ⅱ 个人崇拜式权威
ⅲ 理性 -合法的权威
60
b.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ⅰ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法定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魅力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ⅱ 组织的建立和运作的规则:
明确分工 → 分配职责 → 授予权力 → 选用人才
(续)
61
ⅲ 特点(八个方面)
① 明确分工
② 组织结构严密
③ 根据职务要求通过考试、培训选拔员工
④ 公职人员是任命的,个别的通过选举产生
⑤ 行政人员是专职的,有固定薪金、明示的升迁制度
⑥ 管理人员属企业员工而非企业拥有者
⑦ 行政管理人员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
纪律和办事程序
⑧ 组织成员间和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62
c.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
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法理型权力
63
3.其他人的贡献
( 1)巴纳德( Chester I,Barnard)
—社会系统学派的奠基人。曾长期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职务
主要内容和观点:
a.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问题,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b.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信息沟通
64
c.组织中经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主要职能是:
制订并维持一个信息系统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作出贡献阐明并确定本企业的目标
d.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对正式组织具有双重作用可能对组织的效率有利可能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
65
(2) 厄克尔的综合管理理论
英国管理学家厄克尔 将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综合为一体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控制
指导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调查和分析
管理过程中的中间目标:秩序、稳定、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展示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全貌
( 续图)
66
管理过程 受指导于 科学调查与分析包括以下一些职能 确定以下一些原则
1.计划 1.预测
2.组织 2.协调
( 1)形成等级体系 ( 1)权力
( 2)授权 ( 2)领导
( 3)确定工作任务 ( 3)专业化
3.控制 3.指挥
( 1)配备人员 ( 1)集权
( 2)选择和安排人员 ( 2)报酬
( 3)纪律教育 ( 3)公平结果是
1.秩序 2.稳定 3.首创精神 4.集体精神
67
1.3.3 行为管理理论
1.产生的背景
①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员工的生存价值提高,工人并非,经济人,
②民主的呼声
③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④产品和市场开始繁荣,生产相对过剩
—20世纪 2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到 20世纪
50年代的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68
2.三位先驱者
( 1)雨果?芒斯特伯格( Hugo
Münsterberg,1863~1916)
1892年在哈佛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结论: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挑选和激励是重要的”
1913年发表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 2)玛丽?福莱特( Mary P,Follett,1868~1933)
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
“一个组织应该给职工和管理人员更多的民主”
著作,,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创造性的经验,
69
(3) 莉莲?吉尔布雷斯 ( Lilian Gilbreth)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的妻子,
哲学心理学博士注重研究个体行为把管理风格划分为三种类型:
传统的管理风格过渡的管理风格科学的管理风格
70
3,梅奥及霍桑试验
①基本情况介绍
梅奥 (George Elten Mayo,1880~1949)
1880年 生于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得
1899年 获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
1911~1919年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任逻辑学、
论理学、哲学课程教学。
由讲师?教授
1914~1918年 在业余时间,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治愈了
“一战”中受到战争创伤而致聋的士兵的耳聋疾病
71
1922年 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参与“效率工程师”小组活动,在费城某纺织厂研究:
原职工流动率为 250%,采用流行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工作中实行休息制度,结果职工流动率降为 5%
1926年 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哈佛大学的教学工作
1929年 升任教授,无任期限制
1947年 退休
~1949
72
霍桑工厂
1920s,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有 25000名职工,生产电话机、电器设备工作环境、物质条件好(工资、奖金、福利)
安置了娱乐设施建立了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的劳动热情不高,甚至常有怨言
73
② 试验的四个阶段
ⅰ 照明阶段 ( 1924~ 1927年)
由美国科学院主持:
照明试验 ( 24烛光?10烛光?3烛光?0.06烛光 )
缩短工作周、工作日的长度增加休息时间 (上午 10点和下午 2点各 5分钟)
改变工资制度 (集体计件制?个人计件制)
改变福利 (休息时间供应咖啡、点心)
结论:所有措施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潘诺克( George Pennock)的推测。
74
ⅱ 继电器试验阶段 ( 1927~ 1928)
由梅奥主持:
五种假设:
( 1) 改善物质条件,导致产量增加
( 2)安排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有利于解除或减轻疲劳
( 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 4)个人计件工资制和集体计件工资制的促进作用
( 5)改变监督和控制方式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其中( 5)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这是整个试验的转折点。
75
ⅲ 大规模访问交谈阶段 ( 1928~ 1931年)
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访问和调查,达二万多人次
ⅳ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阶段 ( 1931~
1932年)
重要发现:
大部分成员自行限制产量工人对不同级别上司有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76
③ 梅奥的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77
4,行为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家行为科学: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78
(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 著名的激励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激励与个性,1954
自我实现尊重社交安全生理
79
(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行政与监督、薪制、
企业制度、与上级、同事、下属的关系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价值、挑战性)、发展空间、被认可、责任心
保健因素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激励因素满意 没有满意
80
( 3) 麦格雷戈 (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的 X- Y理论
( 4)维克托?H.弗鲁姆 ( Victor H,Vroom) 的期望理论
( 5)戴维?麦克莱兰(美,心理学家)的成就需要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81
1.3.4 数量管理理论
1,运筹学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管理预测与决策可靠性管理管理统计学计划评审技术
82
1.3.5 系统管理理论
1.3.6 权变管理理论
1.3.7 质量管理理论
1.不断完善
2.再造
83
1.3.8 管理理论学派简介哈罗德?孔茨( Harold Koontz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1,1960s出版著作:,走向统一的管理理论,
总结出了管理理论的六大学派:
( 1)管理过程学派
( 2)行为科学学派
( 3)经验主义学派
( 4)社会系统学派
( 5)决策理论学派
( 6)管理科学学派
84
2,1980s出版著作,再论管理理论丛林,
总结出了管理理论的十一大学派:
( 1)经验主义学派 ( 9) 权变理论学派
( 2)行为科学学派 ( 10)经理角色学派
( 3)组织行为学派 ( 11)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 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 6)决策理论学派
( 7)系统管理学派
( 8)管理科学学派
85
3,简要介绍几种主要学派
( 1)社会系统学派
a.代表人物:巴纳德( Chester I,Barnard)
b.主要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问题,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①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②这一协作系统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③指出了经理人员的职能
86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活动的复杂性,协调不同成员劳动的重要性确定和阐明经理人员的职责,并找到合适的人担任这些职务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帮助招聘到合适的工作人员维持组织的“诱因”和员工的士气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且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经理人员的职能是由协作系统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
87
( 2)决策理论学派
a.代表人物:西蒙( Herbert A,Simon 美,芝加哥大学等大学任教,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政治学、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获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b.主要观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②决策过程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及实施(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③决策的准则为满意准则
④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88
( 3)经验主义学派
a.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戴尔( E.Dale)
b.主要观点: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概括和理论化,以便于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传授并解决管理问题。
89
a.经理有两项工作别人无法取代:
必须创立一个,生产统一体,,其生产力要大于组成部分的生产力之和作每项决策、采取每个行动都必须统筹兼顾企业的目前和长远利益
b.经理都在执行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职能:
① 确立目标、如何做,并传达到与实现目标有关的人
②进行组织工作,建立组织机构,选拔人员
③进行鼓励和沟通
④确定标准,对企业和员工成果进行评价
⑤使职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90
(4)权变理论学派
a.代表人物:卢桑斯( F,Luthans)
b.主要观点:
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的具体方式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应的、
,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把众多的情况归纳为几种类型并为每种类型找出一种模式:
“如果 …… 就要 ……,
91
(5)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
应用科学方法解决生产和作业中的管理问题
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进行相互间关系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
92
(6)系统管理学派
a.系统是要素、结构、功能统一体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并相对稳定地保持某种秩序,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功能:系统在生存和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功效、
作用和能力结构表现功能 功能制约结构
93
b.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从构成看:大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 ……
从功能看: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要素功能必须符合 整体 功能从目标看:整体目标必须依靠各要素的共同协作方能达到
94
相关性系统内相互独立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系统内某一要素变动,其它要素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
有序性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层次性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向性
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本章结束)
参考书目:
1.,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经济科学出版社
4.,管理学原理,杨文士,张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营销管理 ——分析、计划与控制,菲利普?
科特勒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
海尔的管理制度案例:
3
海尔 的发展之路
1984年张瑞敏入主青岛电冰箱总厂,当年销售收入 300万元,亏损 147万元
1985年琴岛 —利勃海尔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
1987年被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
1991年组建海尔集团,张任总裁
4
海尔 的发展之路 (续)
1991年兼并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
成立海尔空调器和电冰柜公司,是独立利润中心
1995年正式进入洗衣机领域,同年收购武汉希岛实业的 60%的股权,首次跨地区经营
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 600亿元
5
海尔管理制度的精髓
海尔对,用户满意,理念的诠释
海尔的技术创新制度
海尔文化论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
6
海尔用户满意理念
服务宗旨,顾客永远是对的
服务理念,真诚到永远
核心战略,用户满意战略
满意工程的内部支持系统:
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满意工程的外部拓展系统:
用户星级服务体系
OEC( 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n)
7
海尔用户满意理念
“一、二、三、四模式”
一 个结果,服务圆满
二 个理念,带走用户的烦恼,留下海尔的真诚
三 个控制,服务投诉率小于 10PPM,服务遗漏率小于 10PPM,服务不满意率小于 10PPM。
四 个不漏,一个不漏的记录用户反映的问题,
一个不漏的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一个不漏的复查处理结果,一个不漏的将处理结果反映到设计、生产、经营部门。
8
海尔用户满意理念海尔用户满意理念的发展阶段
意识觉醒阶段
由有序到体系阶段
由体系到高度
由高度到延伸
9
海尔的技术创新制度海尔在诠释“用户满意”的理念过程中,得出了匠心独具的,只有淡季的思想,
没有淡季的产品,的经营理念,其基础就是海尔强有力的 技术创新制度 和相应的 科研管理模式 。
10
海尔创新实例
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打进上海市场
海尔“电冰箱”如何创新
海尔的“防电墙”热水器技术形成世界级标准
海尔平均每天发明 1.3个新产品
海尔平均每天发明并申报 2.3项专利
……
11
海尔的技术创新制度
1.海尔的技术创新体系的 核心 是其独特的技术中心
2.施行动态优化的科研管理
科研进度保证体系
开发质量保证体系
设计目标优化体系
12
海尔文化论特别介绍,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海尔理念,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企业文化统一,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海尔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集团运行模式,联合舰队
13
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的用人理念:
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系列赛马规则:
★ 在位监控制度
★ 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
★ 届满轮流制度
★ 海豚式升迁制度
★ 竞争上岗制度
★ 较完善的激励机制
14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1 管理活动
1.1.1管理的定义历史状况
1942年 玛丽?帕克?福莱特( Mary Parker
Follett):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1996年 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塌
( Robbins and Coultar):
“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他人一起并且通过他 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15
1997年 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阿特纳
(Plunkett and Attner):
管理者:“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管理:“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
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1998年 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 Lewis,Goodman
and Fandt):
“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
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16
1994年 杨文士和张雁: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
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998年 徐国华等:
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17
本教材对“管理” 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 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 (续 )
18
(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原材料、人员、资本、土地、厂房、设备、
顾客、信息 …… )
( 4)管理的职能是获取信息、决策、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 6)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19
1.1.2 管理的职能
1916年 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955年 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内尔
( Koontz and O’Donnell):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其它提法: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激励
20
本教材的提法:
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1
1.1.3 管理者的角色
1.管理者分类从管理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类:
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从专业领域来分类:
营销、财务、行政、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等专业管理者
22
2,管理者角色的
⑴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⑵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⑶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23
1.1.4 管理者的技能
⑴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⑵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⑶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24
1.1.5 管理的属性
1.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25
1.2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1.2.1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明史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法家、道家、佛家史学、小说、传记、诗词、戏曲、文艺民风、民俗、民谚、民谣
26
2.管理思想要点
( 1)顺道道:治国之道 —治党治国的理论与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心道德观念客观规律判别是否的标准道家的道
27
顺道,顺道则虽小必大逆道则虽成必败
管理者,辨道顺道
28
( 2)重人人心向背(得人心)
人才归离(得人才)
人才:德才兼备谓之圣贤
司马迁的德才兼备理论: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智也。德胜才者,君子也;才胜德者,小人也。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29
( 3)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成功的三要素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强调团结(安邦定国民平家和)
求和的关键:善、诚、正、公、信温、良、恭、俭、让求同存异、舍利取义当权者起关键作用
30
( 4)法治
人治、德(仁)治、法治
法治三要素明法:
公开性 要宣传,要求人人知晓一法:
法令统一、政出一家、一视同仁常法:
固法 强调法的稳定性,取信于民,强化法的权威性
31
( 5)守信
岳飞治军:仁、信、智、勇、严
德者以信义布天下
信誉是国家、企业的生命
信誉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之一
美国安然事件
日本八佰伴
中国蓝田集团
南京冠生园
32
( 6)预谋
凡事豫(与预通)则立,不豫则废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强调前瞻性、强调规划性
33
( 7) 利器
( 8) 求实
( 9) 节俭
( 10)对策
34
1.2.2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查理?阿克莱特在 1769年和 1771年建立了英国最早使用机械的工厂建厂的厂址计划生产、机器、材料、人员、资本的协调工厂纪律、劳动分工等作出妥善安排管理了 5000人的大企业
35
2.亚当?斯密( Adam Smith)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第一次阐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后来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一国财富的多少取决于:
( 1)该国从事有用劳动的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
( 2)这些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判断力高低
36
附:劳动分工亚当?斯密时代,欧洲一制针厂做 劳动分工实验。每人做全部工序,平均每人每天完成
200根;采用分工协作方式,则平均每人每天完成 48000根 ——提高工效 240倍。
1.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概念在管理学上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是指把组织的任务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部分,个人专门从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的管理过程。
2.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点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灵巧性;有利于缩短时间;
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
有利于完成复合目标。
37
3.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弊端分工会带来工作的单调化;分工会阻碍组织内部成员的流动,降低其对组织变化的适应能力;专业化助长内部冲突。
4.寻求平衡组织结构所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面衡量分工的利弊,决定组织分工的程度。考虑分工程度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①充分发挥职能专业化的优点
②只有存在“明显间隙”特点的工作才能分开
③要考虑组织成员的士气
38
3.小瓦特( Watt)和小博尔顿( Boulton)
19世纪初接管一家工厂,进行管理分工、编制生产计划、人事管理、工作研究、福利制度等科学管理制度。
组织市场调查
会计与成本:原材料、人工成本、成品库存进行详细统计。可计算出每台机器的成本和每个部门所获利润
人事管理方面:进行工作效率研究、制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培训计划、按成果支付工资、
改进职工福利、建立一套职工的互助保险制度
39
4.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9世纪初期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只有处在适宜的物质和道德环境下,人才能培养出好的品德停止雇佣 10岁以下的童工,将原童工送学校学习员工每天工作不超过 10小时三刻钟禁止对工人体罚为工人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工人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建造工人住宅、修马路等呼吁关注工人,改善劳动条件,用这种方法提高利润
40
5.查理?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
英国数学家,183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经济学,,系统论述了劳动分工理论并强调重视人的因素。
不仅提高效率,还可按劳支付工人工资
强调不能忽视人的因素,认为企业与工人有共同的利益
主张实行一种分红制度,使提高了效率的工人分享到工厂的一份利润
奖励合理化建议已收到成效的提出者
41
6.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英国的化学家和经济学家:解决工人由熟练而产生的,不驯服的脾气,
7.汤尼的收益分配制度( 1889年发表,时为美国耶鲁 -汤尼公司的总经理)
每个职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然后各部门按科学方法制订工作标准,并确定生产成本。
超过定额部分,部门员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定额在 3 ~ 5年内不变
42
8,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给予每个工人每天的保证工资
以该工人过去的业绩为基础,超额者发给约为正常工资率 1/3的奖金
43
1.3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1管理理论概述
社会的进步
科技水平的提高
落后的管理水平与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极不相称
利益的驱动
管理实践亟待总结
——促进了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
44
1.3.2 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与 19世纪末到 20世纪初的欧美,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典型代表人物: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
1868 ~ 1924)
莉莲?吉尔布雷斯( Lilian Gilbreth )
亨利? L.甘特( Henry L.Gantt 1861~1919)
45
(1) 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罗生平
1856年 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1875年( 19岁)恩特普利斯水力机械厂 车工
1878年( 22岁)米特维尔钢铁公司 技工后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
1884年( 28岁)总工程师
1891年( 35岁)独立从事工厂管理咨询活动
1906年( 50岁)当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席
1911年 ( 55岁)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1915年 ( 59岁)去世。墓碑刻上“科学管理之父”
46
主要内容
a.工作定额: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搬铁块实验,12.5T→47 ~ 48T/40kg,30m)
b.标准化:铁锹实验( 21.5磅,8~ 10种规格)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根据需要挑选和培训工人
d.差别计件工资 (付酬 )制
e.计划与执行相分离
三项主要试验:搬生铁、铲生铁、切削加工
47
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a.贡献
ⅰ 在管理中提倡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ⅱ 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b.局限
ⅰ 对工人有错误的看法,假定其为“经济人”
ⅱ 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ⅲ 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该如何管理的问题 (关注操作过程和计划及现场管理 )
48
( 2)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
(美国工程师) 1868 ~ 1924)
莉莲?吉尔布雷斯 ( Lilian Gilbreth )
a.用高速摄影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b.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规范为 17个基本动作)
c.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提高效率 2倍以上,原泥瓦匠砌砖 120块 /小时,现 350块 /小时。
1911年著,动作研究,
49
( 3)甘特亨利? L.甘特( Henry L.Gantt 1861~1919)
a.协助泰罗完成科学管理实践
b.创立甘特图
c.采用记件奖励工资制(完成量仅在定额范围内,可领取日工资,超额完成部分以记件方式发给奖金)
代表著作:
,工业的领导,( 1916年)
,工作组织,( 1919年)
50
2,组织管理理论典型代表人物:
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1841~1925)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
林德尔?厄威克( Lyndall Urwick)
切斯特? Z.巴纳德
( Chester Z,Barnard,1886~1961)
51
1.法约尔( Henry Fayol)的贡献
( 1)法约尔的生平
1860年毕业于圣艾帝安国立(法)矿业学院并进入康门塔里 -福尔香堡( Comentry-
Fourchambault)采矿冶金公司担任过:技术员、采矿工程师、矿井经理
1888年( 47岁)任该公司总经理
1916年发表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书
1918年( 77岁)退休
52
( 2)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六项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 —生产(制造、加工)与生产技术
②商业活动 —采购、销售和交换
③财务活动 —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
④安全活动 —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保护
⑤会计活动 —货物盘点、成本统计和核算
⑥管理活动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3
b.管理的一般原则
⑴劳动分工,专业化分工可提高效率
⑵权力与责任:,指挥他人的权以及促使他人服从的力,;行使权力时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区分了职务权利和个人权力
⑶纪律:对协定(服从、勤勉、积极、举止和尊敬等)的尊重
⑷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个人只服从一个上级及其命令
⑸统一领导:目标相同的活动,一个计划、一个领导
54
⑹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⑺合理的报酬:成绩、效率优良者合适的奖励但奖励不能取代优良的管理
⑻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⑼跳板原则:请示、汇报逐级进行;同级沟通用跳板,但事后须向各自的上级汇报
⑽秩序:,有地方放置每件东西,而每件东西都必须放在该放置的地方;有职位安排每个人,而每个人都安排在应安排的职位上,
55
⑾ 公平,由,善意和公道,而产生公平
⑿人员稳定:尽可能降低人员的流动率,特别是管理人员。因培养一个人胜任目前的工作需要时间和金钱
⒀首创精神:领导者需要有首创精神,同时鼓励全体员工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⒁集体精神:在组织内要形成团结、和谐和协作的气氛
56
c.管理的要素
①计划
②组织
③指挥
④协调
⑤控制
57
( 3)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分析
a.贡献
ⅰ 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整套科学的理论框架
ⅱ 管理的一般性(普遍适用性)
b.缺陷
ⅰ 管理原则过于僵硬
ⅱ 也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58
2.韦伯( Max Weber)的贡献等级、权威和行政制(包括明确的规则、
确定的工作内容和纪律)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具有精确性、
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 (主要观点反映于,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一书)
59
( 1)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三种类型的权威与组织形态
ⅰ 传统式权威
ⅱ 个人崇拜式权威
ⅲ 理性 -合法的权威
60
b.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ⅰ 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法定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魅力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ⅱ 组织的建立和运作的规则:
明确分工 → 分配职责 → 授予权力 → 选用人才
(续)
61
ⅲ 特点(八个方面)
① 明确分工
② 组织结构严密
③ 根据职务要求通过考试、培训选拔员工
④ 公职人员是任命的,个别的通过选举产生
⑤ 行政人员是专职的,有固定薪金、明示的升迁制度
⑥ 管理人员属企业员工而非企业拥有者
⑦ 行政管理人员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
纪律和办事程序
⑧ 组织成员间和组织与外界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62
c.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
高度结构化、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法理型权力
63
3.其他人的贡献
( 1)巴纳德( Chester I,Barnard)
—社会系统学派的奠基人。曾长期担任美国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职务
主要内容和观点:
a.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问题,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b.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信息沟通
64
c.组织中经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主要职能是:
制订并维持一个信息系统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作出贡献阐明并确定本企业的目标
d.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对正式组织具有双重作用可能对组织的效率有利可能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
65
(2) 厄克尔的综合管理理论
英国管理学家厄克尔 将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综合为一体
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控制
指导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调查和分析
管理过程中的中间目标:秩序、稳定、首创精神和集体精神
——展示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全貌
( 续图)
66
管理过程 受指导于 科学调查与分析包括以下一些职能 确定以下一些原则
1.计划 1.预测
2.组织 2.协调
( 1)形成等级体系 ( 1)权力
( 2)授权 ( 2)领导
( 3)确定工作任务 ( 3)专业化
3.控制 3.指挥
( 1)配备人员 ( 1)集权
( 2)选择和安排人员 ( 2)报酬
( 3)纪律教育 ( 3)公平结果是
1.秩序 2.稳定 3.首创精神 4.集体精神
67
1.3.3 行为管理理论
1.产生的背景
①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员工的生存价值提高,工人并非,经济人,
②民主的呼声
③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④产品和市场开始繁荣,生产相对过剩
—20世纪 2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到 20世纪
50年代的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68
2.三位先驱者
( 1)雨果?芒斯特伯格( Hugo
Münsterberg,1863~1916)
1892年在哈佛大学创办心理学实验室。实验结论: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挑选和激励是重要的”
1913年发表著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 2)玛丽?福莱特( Mary P,Follett,1868~1933)
在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
“一个组织应该给职工和管理人员更多的民主”
著作,,作为一种职业的管理,,,创造性的经验,
69
(3) 莉莲?吉尔布雷斯 ( Lilian Gilbreth)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Frank Gilbreth)的妻子,
哲学心理学博士注重研究个体行为把管理风格划分为三种类型:
传统的管理风格过渡的管理风格科学的管理风格
70
3,梅奥及霍桑试验
①基本情况介绍
梅奥 (George Elten Mayo,1880~1949)
1880年 生于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得
1899年 获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
1911~1919年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任逻辑学、
论理学、哲学课程教学。
由讲师?教授
1914~1918年 在业余时间,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治愈了
“一战”中受到战争创伤而致聋的士兵的耳聋疾病
71
1922年 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参与“效率工程师”小组活动,在费城某纺织厂研究:
原职工流动率为 250%,采用流行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工作中实行休息制度,结果职工流动率降为 5%
1926年 工业研究副教授,参加哈佛大学的教学工作
1929年 升任教授,无任期限制
1947年 退休
~1949
72
霍桑工厂
1920s,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有 25000名职工,生产电话机、电器设备工作环境、物质条件好(工资、奖金、福利)
安置了娱乐设施建立了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的劳动热情不高,甚至常有怨言
73
② 试验的四个阶段
ⅰ 照明阶段 ( 1924~ 1927年)
由美国科学院主持:
照明试验 ( 24烛光?10烛光?3烛光?0.06烛光 )
缩短工作周、工作日的长度增加休息时间 (上午 10点和下午 2点各 5分钟)
改变工资制度 (集体计件制?个人计件制)
改变福利 (休息时间供应咖啡、点心)
结论:所有措施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潘诺克( George Pennock)的推测。
74
ⅱ 继电器试验阶段 ( 1927~ 1928)
由梅奥主持:
五种假设:
( 1) 改善物质条件,导致产量增加
( 2)安排工间休息,缩短工作日,有利于解除或减轻疲劳
( 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 4)个人计件工资制和集体计件工资制的促进作用
( 5)改变监督和控制方式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其中( 5)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这是整个试验的转折点。
75
ⅲ 大规模访问交谈阶段 ( 1928~ 1931年)
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访问和调查,达二万多人次
ⅳ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阶段 ( 1931~
1932年)
重要发现:
大部分成员自行限制产量工人对不同级别上司有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76
③ 梅奥的结论
a.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
c.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77
4,行为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家行为科学:指利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78
(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 著名的激励理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激励与个性,1954
自我实现尊重社交安全生理
79
( 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工作条件、工作环境、行政与监督、薪制、
企业制度、与上级、同事、下属的关系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价值、挑战性)、发展空间、被认可、责任心
保健因素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激励因素满意 没有满意
80
( 3) 麦格雷戈 (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的 X- Y理论
( 4)维克托?H.弗鲁姆 ( Victor H,Vroom) 的期望理论
( 5)戴维?麦克莱兰(美,心理学家)的成就需要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81
1.3.4 数量管理理论
1,运筹学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管理预测与决策可靠性管理管理统计学计划评审技术
82
1.3.5 系统管理理论
1.3.6 权变管理理论
1.3.7 质量管理理论
1.不断完善
2.再造
83
1.3.8 管理理论学派简介哈罗德?孔茨( Harold Koontz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1,1960s出版著作:,走向统一的管理理论,
总结出了管理理论的六大学派:
( 1)管理过程学派
( 2)行为科学学派
( 3)经验主义学派
( 4)社会系统学派
( 5)决策理论学派
( 6)管理科学学派
84
2,1980s出版著作,再论管理理论丛林,
总结出了管理理论的十一大学派:
( 1)经验主义学派 ( 9) 权变理论学派
( 2)行为科学学派 ( 10)经理角色学派
( 3)组织行为学派 ( 11)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 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 6)决策理论学派
( 7)系统管理学派
( 8)管理科学学派
85
3,简要介绍几种主要学派
( 1)社会系统学派
a.代表人物:巴纳德( Chester I,Barnard)
b.主要内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问题,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①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②这一协作系统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③指出了经理人员的职能
86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活动的复杂性,协调不同成员劳动的重要性确定和阐明经理人员的职责,并找到合适的人担任这些职务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帮助招聘到合适的工作人员维持组织的“诱因”和员工的士气
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且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经理人员的职能是由协作系统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
87
( 2)决策理论学派
a.代表人物:西蒙( Herbert A,Simon 美,芝加哥大学等大学任教,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政治学、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有较深造诣。获 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b.主要观点:
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②决策过程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及实施(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③决策的准则为满意准则
④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88
( 3)经验主义学派
a.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戴尔( E.Dale)
b.主要观点: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概括和理论化,以便于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传授并解决管理问题。
89
a.经理有两项工作别人无法取代:
必须创立一个,生产统一体,,其生产力要大于组成部分的生产力之和作每项决策、采取每个行动都必须统筹兼顾企业的目前和长远利益
b.经理都在执行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职能:
① 确立目标、如何做,并传达到与实现目标有关的人
②进行组织工作,建立组织机构,选拔人员
③进行鼓励和沟通
④确定标准,对企业和员工成果进行评价
⑤使职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90
(4)权变理论学派
a.代表人物:卢桑斯( F,Luthans)
b.主要观点:
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的具体方式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应的、
,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把众多的情况归纳为几种类型并为每种类型找出一种模式:
“如果 …… 就要 ……,
91
(5)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
应用科学方法解决生产和作业中的管理问题
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进行相互间关系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
92
(6)系统管理学派
a.系统是要素、结构、功能统一体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
并相对稳定地保持某种秩序,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功能:系统在生存和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功效、
作用和能力结构表现功能 功能制约结构
93
b.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从构成看:大系统、子系统、子子系统 ……
从功能看: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要素功能必须符合 整体 功能从目标看:整体目标必须依靠各要素的共同协作方能达到
94
相关性系统内相互独立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互依存系统内某一要素变动,其它要素必然要作相应的调整
有序性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层次性系统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向性
与外部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