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一)
自在世界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化学和物理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可知性;多样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
( 一 ) 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自在自然 )
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 类 世 界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理解人类世界的物质性的关键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2,实践的基本特点:
( 1) 客观性; ( 2) 自觉能动性; ( 3)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 1)生产实践;(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交往实践);( 3)科学实验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
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客 观 世 界主 观 世 界实践分化:
具有异质性;发展不完全同步。
同一:
内容同构;
规律同一;
相互转化。
形成接触点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三)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自然基础参与运动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既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1、决定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4、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展的观点实质、
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动力人类认识特点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
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一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联系及其特点:
1、联系的含义:
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种种关系 。
2、联系的特点:
( 1)普遍性;
( 2)客观性;
( 3)多样性;
( 4)条件性。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方向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 辩证法核心和实质
(二)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 1)同一性:
相互吸取,相互转化。
( 2)斗争性:
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同一性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对立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二)两个根本属性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3,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矛盾的复杂性:
( 1)复杂性: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 2)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 3)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
—— 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矛盾的三种解决方式。
6、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 1)相互区别:
绝对性和相对性,
共性与个性;
( 2)相互统一: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统帅和制约个性;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的发展
1、三个层次的思维方法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 1)归纳与演绎:个别 —— 一般
( 2)分析与综合:局部 —— 整体
(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实践 —— )感性具体 —— 理性抽象 —— 理性具体
( —— 实践)
( 4)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东西 —— 逻辑的东西;历史的方法 —— 逻辑的方法
3、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
层次不同;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后者的方法论前提,
后者丰富和发展了前者。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特点,
( 1) 规律的含义
( 2) 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别:
( 1) 形成机制不同 —— 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作用;人的实践活动
( 2) 作用方式不同 —— 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3) 表现形式不同 —— 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自然因素自发的、盲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认识,尊重,利用规律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1)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 2) 充分发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 能动性关键条件实 践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 1)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 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 人类意识。
( 2)社会的产物:社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使猿脑变为人脑,意识的物质器官;
●提供必要途径和途径;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次发展。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表现实现途径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认识:能动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社会实践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社会进步内在根据和最根本动力客观尺度和最高标准重要尺度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实现程度人的发展程度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个体选择性民族利益国内外交往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一)
自在世界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化学和物理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可知性;多样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
( 一 ) 人类世界,
自在世界(自在自然 )
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 类 世 界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理解人类世界的物质性的关键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2,实践的基本特点:
( 1) 客观性; ( 2) 自觉能动性; ( 3) 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
( 1)生产实践;( 2)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交往实践);( 3)科学实验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
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客 观 世 界主 观 世 界实践分化:
具有异质性;发展不完全同步。
同一:
内容同构;
规律同一;
相互转化。
形成接触点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
(三)
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实践自然基础参与运动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实践既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也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1、决定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4、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的观点永恒发展的观点实质、
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动力人类认识特点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联系,
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一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联系及其特点:
1、联系的含义:
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种种关系 。
2、联系的特点:
( 1)普遍性;
( 2)客观性;
( 3)多样性;
( 4)条件性。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方向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 辩证法核心和实质
(二)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
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三)事物发展的动力
1、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 1)同一性:
相互吸取,相互转化。
( 2)斗争性:
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同一性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对立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二)两个根本属性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 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3,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矛盾的复杂性:
( 1)复杂性: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
( 2)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 3)基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
—— 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矛盾的三种解决方式。
6、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 1)相互区别:
绝对性和相对性,
共性与个性;
( 2)相互统一: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统帅和制约个性;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的发展
1、三个层次的思维方法
2、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 1)归纳与演绎:个别 —— 一般
( 2)分析与综合:局部 —— 整体
( 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实践 —— )感性具体 —— 理性抽象 —— 理性具体
( —— 实践)
( 4)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历史的东西 —— 逻辑的东西;历史的方法 —— 逻辑的方法
3、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
层次不同;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后者的方法论前提,
后者丰富和发展了前者。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规律及其特点,
( 1) 规律的含义
( 2) 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别:
( 1) 形成机制不同 —— 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作用;人的实践活动
( 2) 作用方式不同 —— 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3) 表现形式不同 —— 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自然因素自发的、盲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认识,尊重,利用规律
1,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1)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 2) 充分发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
尊重客观规律性 发挥主观 能动性关键条件实 践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 1)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 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 人类意识。
( 2)社会的产物:社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使猿脑变为人脑,意识的物质器官;
●提供必要途径和途径;
●产生语言并为意识完善提供了必要形式;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意识向深层次发展。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表现实现途径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认识:能动创造性使物质变精神指导实践,使精神变物质能动调控人体生理机能社会实践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社会进步内在根据和最根本动力客观尺度和最高标准重要尺度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实现程度人的发展程度四、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个体选择性民族利益国内外交往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