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场生产工艺与场地规划和布局
畜牧场是从事动物生产的主要场所,是家畜进行生产的重要外界环境条件,畜牧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舍内空气环境质量和畜牧生产的组织。良好的畜牧场环境应具备的条件是:
1.保证场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畜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2.消毒设施健全,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
3.畜牧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职工劳动生产率。
4.便于畜禽粪便和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5.便于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
因此,建立一个畜牧场,必须从场址选择、场区规划布局以及场内卫生防疫设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设计,为家畜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一节 畜牧场及其分类一、畜牧场的概念
畜牧(Animal Husbandry) 意为进行动物管理,从事动物生产经营活动。而畜牧场(Animal Farm) 就是进行动物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场所。从农业生态学角度而言,畜牧场是指以经营陆生动物为主体的场所。随着畜牧科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出现过一些新的畜牧场称谓,诸如工厂化畜牧场。工厂化畜牧场是指采用工业生产的管理方式,把畜禽当作活机器,采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饲养以获得标准化、成本低的大额畜禽产品的生产场所。工厂化畜牧场的实质仍是家畜的饲养、管理和经营,只不过其手段更先进,畜群规模更大而已。生态畜牧场,则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将生产技术与生态技术相衔接,以陆生动物饲养为中心,将农、牧、草、林、副、渔业以及畜产品加工等环节因地制宜地结合,形成生产体系,以充分挖掘场内生产潜力,进行无废弃物,无污染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
二、畜牧场的类型
畜牧场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畜牧场以封闭程度、经营方式和饲养畜禽品种来分类。畜牧场的分类,应反映畜牧场的性质、任务、封闭程度和饲养管理水平。常见畜牧场的分类方法是:
(一) 按封闭程度,畜牧场可以分为开放式畜牧场、封闭式畜牧场和半封闭式畜牧场
所谓畜牧场的封闭程度,主要指畜牧场是否有明显的与外界隔离的场界或屏障,如深沟、铁丝网、林带屏障、天然山体、河流以及各种材料砌成的围墙等。这些场界既反映与外界的封闭程度,又反映了其对防疫制度重视程度与畜牧业生产的水平。一般来说,封闭严密的畜牧场集约化经营的程度高,经济效益也大。然而以食草为主的绵羊和山羊养殖场,一般封闭程度都不太高。
1.开放式畜牧场 开放式畜牧场,也称之为草原(草山)畜牧场、游牧式畜牧场、传统式畜牧场。这类畜牧场与外界无明显的屏障,或者屏障极为简陋。这类畜牧场主要在广阔的草原、草山饲养食草家畜,如山羊、绵羊、肉牛、马匹等。这类畜牧场以放牧饲养为主要,有广阔的牧地,简单的畜舍,设备不配套,家畜的生长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家畜的生产水平不高。
2.封闭式畜牧场 封闭式畜牧场是指场外环境与场内环境具有明显屏障相隔离的畜牧场,这类畜牧场往往是集约化经营的畜牧场,用坚固而高大的砖石筑砌围墙,仅以1—2个大门与外界相通,人畜的出入受到严格的管制。在这种畜牧场,不但场内有生产性建筑和辅助建筑配套,而且具有完善的防疫措施。场内面积一般都比较小,家畜饲养密度大,劳动生产率也高。养鸡场多为此类畜牧场,其次是养猪场。
3.半封闭畜牧场 半封闭畜牧场是指利用界沟、铁丝网、林带、天然山丘,河流等作屏障与外界作简单的封闭,这些封闭屏障并不牢靠,随时都可能被破坏而成为开放牧场,场内有牧地,也有许多建筑物。这类畜牧场适用于饲养肉牛、乳牛、鹿、兔等动物。
(二)畜牧场按经营目标分类
1.商品性畜牧场 商品性畜牧场的主要任务为市场生产畜产品如肉、奶、蛋等的的畜牧场,如肥猪饲养场,肉鸡饲养场、蛋鸡场、肉牛场、奶牛场等。这类畜牧场一般生产单一,场内畜禽结构不复杂、场内建筑物专业化,家畜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要求高,劳动生产率高。
2.繁殖场 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饲养种畜繁殖商品代仔畜(禽)的畜牧场,故又称为繁殖场或父母代场,所提供的畜禽多为杂交后代。如果本场饲养自繁的商品畜禽,则多为“自繁自养商品场”,多见于猪场。3.种畜场 包括原种场、扩繁场等。其中,原种场是指以选育优良畜禽品种为目标的畜牧场,包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和维持、专门化品系的配套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等环节。扩繁场是以纯种繁殖优良品种或品系,扩大优良品种或品系规模的畜牧场。种畜场不但畜禽品种、年龄、性别结构复杂,而且建筑物多样化、配套化。
(三) 畜牧场按专业化程度高低分类
1.专业性畜牧场 只饲养一种家畜或某一年龄阶段的家畜,饲料依靠专业饲料厂提供,有的甚至除粪,清扫卫生和消毒以及产品销售都由场外职能部门负责。专业场技术水平高、畜舍建筑单一,管理人员少,劳动生产率相当高,产品规格化和商品化程度高。这类畜牧场以美国为最多,国内也有一些专业性畜牧场。由于专业性畜牧场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提倡和发展,但不同类型的专业性畜牧场需按产业化的要求彼此配合,形成完善的生产体系。
2.综合性畜牧场 综合性畜牧场是在一个畜牧场内有多种畜禽饲养分场,饲料自产自销,更有甚者畜牧场内进行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活动。这种畜牧场以小而全或大而全为特点,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延续。综合性畜牧场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水平低,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畜牧业生产。这类畜牧场主要分布于偏远的地区,其优势是自给自足、产品成本低。
(四) 畜牧场按按畜禽品种分类按饲养家畜禽家种类的不同将畜牧场划分为若干类型,包括养猪场,养禽场,实验动物场,养马场,养兔场,肉牛场,养羊场,奶牛场等。这种场从名称上看不出它的集约程度和饲养水平特征,它既可以是专业性畜牧场,又可以是综合性畜牧场。场内建筑物依专业性不同,有多有少,尽管技术水平不如专业场高,但高于综合场。目前我国许多畜牧场的名称大都以此而定。
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基本特性
畜舍环境的控制取决于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环境控制设备的选型配套、家畜的种类和数量、畜牧场生产工艺和畜舍日常的管理措施。其中,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是家畜环境控制的根本措施。而畜舍外围护结构则与建筑材料的热特性、水分特性和空气特性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有关特性,对于科学地进行畜舍环境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材料的热工特性
(一)导热性与热阻
导热性是表示热量由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本身厚度向另一侧传递的能力。导热性强的材料,保温隔热能力差。相反,导热性弱的材料,保温隔热能力强。建筑材料的导热性的大小取决于材料内部分子或原子自由活动的能力。建筑材料分子或原子受到的束缚力越小,自由振动或运动的能力越强,导热性越大,例如,金属材料的导热性一般大于非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铜、铝的导热性大于铁。在非金属材料中,玻璃的导热性大于橡胶。
1,建筑材料的导热性指标
(1) 导热系数(λ) 导热系数是表示建筑材料传递热量能力的物理指标,以“λ”表示,其单位为W/m·℃,λ值越大的材料,传热越快。导热系数定义为,当物体厚度1 m,两表面温差为1 ℃时,1 h内通过1 m2表面积的热量。λ值小于0.12W/m·℃的材料称为隔热材料。
(2) 热阻 热阻是指空气层或材料层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的热物理学指标,用R表示,单位为m2·℃/W,定义为当,当材料(空气)内外两侧表面环境温度相差为1℃时,通过每平方米表面面积,传出1J热量所需的时间(h)。
单一均质材料层的热阻R与其厚度δ成正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即:
δ
R=——
λ
其中,R为某材料层的热阻(m2·℃/W);δ为材料的厚度(m);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2·℃)。
多层不同材料的热阻则为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即
ΣR=R1+R2+R3+……Rm
在自然条件下,畜舍外围护结构内外两侧温度的作用均为周期性(24小时)的谐波热作用,热量由高温侧向低温侧传递,这种现象称为“不稳定传热”,其传热量计算十分复杂。研究表明,将畜舍外围护结构内外两侧温度视为不变,且存在温差时,则计算变得十分简单,计算结果完全可以满足建筑热工设计要求。在稳定传热条件下,沿畜舍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有流动的空气,这两层空气与其以外的空气很少混合,我们将这两层空气称为层流边界层。我们将层流边界层内表面、外表面空气层对热传递产生的阻力分别称为内、外表面热换阻(Rn和Rw)。内、外表面热换阻与内、外表面热换系数an、aw互为倒数关系,即
Rn=1/an,Rw=1/aw
2.畜舍外围护结构总热阻与总传热系数的关系
(1)总热阻(R0)外围护结构在传热过程中阻止热流通过的能力称为总热阻,单位是m2·h·℃/KJ或m2·℃/W。外围护结构层由单层或多层材料构成,材料层具有一定的热阻(R或ΣR),在贴近围护结构表面的空气层(边界层)也有一定的热阻,即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热换阻(Rn)和外表面热换阻(Rww)。外围护结构总热阻应该是内表面热换阻(Rn)、外围护结构层热阻(R或ΣR)和外表面热换阻(Rww)之和,即:
R0=Rww+ΣR+Rnw=1/an +Σ(σ/λ)+1/aw
(2) 总传热系数(K) 总传热系数是评价畜舍构件(墙、屋顶、门、窗、顶棚、地面等,统称为外围护结构)隔热能力的一个指标。总传热系数表示为,畜舍构件内外两侧表面环境温度相差1 ℃时,每小时通过1 m2面积的物体表面传导的热量,单位为KJ/m2·℃·h或W/m2·℃。总传热系数越大,畜舍构件的导热力越强,其保温隔热能力越小。
畜舍外围护结构总热阻与总传热系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 1 1
K= = =
R0 Rw +ΣR+ Rn 1 /αn +Σδ/λ+1/αw
其中,Rn表示内面热换阻,Rw表示外面热换阻,ΣR表示外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热阻之和,αn和αw表示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换热系数,分别与Rn和Rww互为倒数。
外围护结构表面换热阻Rn和Rw及换热系数αn和αw值,通常借用民用建筑推荐值,见表10—1。
表10-1 外围护结构的表面换热系数αn和αw和热阻Rn和Rw
围 护结 构
冬季
夏季
αn
αw
Rn
Rw
αn
αw
Rn
Rw
外墙屋顶吊定
8.7
8.7
5.8
23.3
23.3
5.8
0.115
0.115
0.172
0.043
0.043
0.172
8.7
7.0
5.8
18.6
18.6
5.8
0.115
0.143
0.172
0.054
0.054
0.172
* 材料表面的发射率ζ=0.9。
(引自建筑工程部北京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可见,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材料层厚度越大,热阻越大。热阻越大,则保温隔热性能越好。因此,要保证畜舍保温隔热,除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外,还必须保证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
(二) 建筑材料的蓄热性及热惰性指标
蓄热性蓄热性是指各种建筑材料蓄积热量的能力。建筑材料蓄热性可以用蓄热系数来表示。蓄热系数(S24)是指当表面温度波动1℃时,1 m2外围结构在24 h内吸收或散失的热量,单位是W/m2·℃。
在自然情况下,建筑物的热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热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围护结构和畜舍内温度也发生相同的周期性变化。当建筑材料受到周期性热波动(建筑学术语为谐波热)作用时,其表面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将按同一周期波动,并引起材料表面和内部温度发生相应周期的波动,热量波动的振幅随其向内部的传递而递减,这种现象称为“衰减”,在接受周期性热波动的材料一侧,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比室外综合温度峰值出现时间要晚,将这种现象称为“延迟”。
在建筑材料的热阻值一定时,蓄热系数越大,吸收和容纳的热量越多,对高温和低温的缓冲力越强,即建筑材料在高温情况下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不使表面温度过高,在低温情况下,又能释放更多的热量而不使表面温度过低,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波动越小,表面温度峰值比外界温度峰值出现延迟时间越长。故在炎热地区,在畜舍外围护结构外表面选择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可减少室外高温向室内的热传递,对畜舍防暑有利;在寒冷地区,将蓄热系数大的材料用于畜舍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有利于减少供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畜舍内温度的波动。建筑材料的蓄热系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S24=0.51(λCγ)1/2
其中γ为材料容重,单位为kg/m3,λ为材料导热系数,单位为w/m.℃,C为材料比热,单位为J/kg.℃
2.热惰性在建筑热工设计中,将材料层的热阻R和蓄热系数S的乘积称为“热惰性”指标,符号为D,用来表示围护结构抵御外界温度波动作用的能力。围护结构D值越大,其衰减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单层或多层围护结构D值分别为:
单层:D=RS;
多层:D= R1S1+ R2S2+ R2S2+ R3S3 ……=∑RiSi
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见表10—2。
二、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
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空气特性。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是指建筑材料贮存空气的能力。建筑材料内部空隙越多,贮存的空气数量越多,相同体积的建筑材料其重量也越小。因而,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可用材料的容重和孔隙率表示。所谓容重(γ)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是kg/m3。所谓孔隙率是指在材料中孔隙所占的百分率。
容重小的材料,孔隙多,其中充满空气。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仅为0.023 W/m·℃,所以,多孔的、轻质的材料保温隔热性能好。同样,疏松的纤维材料(芦苇、稻草等)、颗粒材料(锯末、炉渣灰等),也是由于所含孔隙多且充满空气而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是,材料的孔隙往往与材料的强度呈负相关,因此,在建筑选材时需综合考虑。常用建筑材料的容重见表10—2。
透气性也是衡量材料隔热能力的一个指标。空气的隔热作用,只有当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连通的、粗孔的材料,其保温隔热能力不如封闭的、微孔的材料好。因空气流动会以对流的形式带走热量,因而,只有密闭干燥的空气,才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
由于空气的导热性差,因而,容重越小的建筑材料,封闭的空隙率越多,其导热系数也越小。材料的空隙虽有利于保温,但却满足不了人们对材料强度的要求。
三、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
吸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并当自水中取出时能够保持这些水分的性质。材料吸水性主要取决于其孔隙率多少和孔隙特征。一般来说,在材料孔隙直径适宜的情况下,孔隙率越大,吸水性越强。但封闭孔隙水分不易渗入,粗大孔隙水分不易存留,故这两类材料孔隙率虽大,但吸水率不一定大。有很多开口,孔隙微细的材料,其吸水率往往较大。
吸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的湿度随周围空气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性质。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决定于材料本身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一定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的材料,其含水率决定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温度。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增高及结构表面温度降低时,吸湿性随之增高。物体表现的孔隙多时,吸湿性也增高。
透水性
材料透水性是指材料在水压力作用下,能使水透过的性质。孔隙率大及连通开口孔隙的材料,透水性较大。畜舍地面等受地下水、洗涤水及污水影响的结构,要求具有较高的不透水性。
耐水性
材料在长期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降低或不严重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一般材料,随含水量的增加,强度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水透入材料微粒之间,降低其联结力,软化某些不耐水成分所致。在畜舍中受水浸蚀或处于潮湿环境的结构,应选用耐水性强的材料。
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与热特性密切相关。由于水的导热系数为0.58 W/m2·℃,是空气的24倍。因而,吸水性大的材料,导热性强,保温隔热能力差。吸湿性强的材料,水分含量高,导热性大,保温隔热能力差。透水性大的材料,水分易透过,使地面和畜舍潮湿,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散热能力。
材料的水分特性不仅影响其保温隔热性能,而且也影响其强度。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采取严格的防潮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考虑建筑材料的机械性质,如强度、弹性、韧性、硬度以及耐磨性等。一种材料的性质有时很难同时满足畜舍围护结构对水分特性、强度以及热特性的要求,需要科学选择材料,进行巧妙组合,以满足围护结构对强度、热特性和水分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评价天然石料
天然石料容重大,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硬度、耐磨、耐久、抗冻、防水和耐火等优点,但导热性极大,蓄热系数也较高。因此,在寒冷地区石料不宜用于保温隔热结构,如外墙。在取材方便的山区,用其砌墙必须保证足够的厚度,以满足所要求的热阻。在南方炎热地区,石料由于具有较高的蓄热性,故用其砌墙,并保证足够的厚度,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用石料所铺地面为冷地面、硬地面。这种地面具有结实、不透水、便于清扫与消毒等优点,同时具也有太硬、太滑、导热性大等缺陷。所以,在寒冷地区不宜作畜舍地面,但可用作通道及辅助性房舍的地面。如果在取材方便的山区用作地面材料时,一定要在家畜躺卧的部位铺设垫草或木板,以加强地面保温。砌筑石料地面应严密勾缝,以防返潮和渗水。
砖
砖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较好的耐火性、耐水性,同时孔隙率较大,导热性较小,所以多用来砌墙体、砖柱、砖墩、沟道等。还可用废砖料作混凝土骨料。砖具有较强的毛细管作用和吸湿性,受潮后其隔热性能显著降低,且受潮后反复冻融,可引起砖块酥裂。所以,必须对砖围护结构采取严格的防潮措施。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墙体,可用1:1或1:2水泥砂浆勾缝、勒脚部位抹灰,并设散水和排水沟等。
满足砖墙保温要求所需的厚度远远超过了承重所要求的厚度。因此,为了减轻墙体荷载,提高墙体保温能力,广泛采用空心砖、多孔砖等轻质砖。表10—3比较了轻质砖与普通粘土砖容重和导热系数值。
砖墙从结构上可做成空心墙,其不流动的空气间层可大大提高墙体的热阻值,因此,这样的墙体不仅省砖,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砖地面亦属于冷地面、硬地面。在保持干燥的状况下,砖地面的优点是导热性较小,且不滑,便于清扫、消毒。砖地面的缺点是,易磨损出现坑凹、易吸水受潮。故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潮、防水、防渗措施。用砖铺砌地面,应立砌,不能平铺。
表10-2 常用建筑材料的容重(γ)、导热系数(λ)和蓄热系数S值材 料 名 称
容重(γ)(kg/m3)
导热系数(λ)(W/m·℃)
蓄热系数(S)(W/m2·℃)
夯实草泥或粘土墙
草泥
土坯砖墙
普通粘土砖
多孔砖(60孔)
空心砖
2000
1000
1600
1800
1300
1000-1500
0.93
0.35
0.70
0.81
0.58
0.46-0.64
10.57
5.11
9.18
9.65
6.97
5.55-8.02
硅酸盐砖
花岗岩
砂岩
1350
2800
2400
0.58
3.49
1.87
7.03
25.33
18.13
钢筋混凝土
矿渣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
矿渣砖
膨胀珍珠岩混凝土
2400
1200
600
500
1400
450
1.38
0.52
0.21
0.12
0.58
0.07
14.93
5.87
2.75
——
6.68
2.32
石棉水泥板或块
石棉水泥隔热板
1900
300
0.35
0.09
6.33
1.30
木纤维板
木纤维板
松及云杉垂直木纹
平行木纹橡木 垂直木纹
平行木纹
600
150
550
550
800
800
0.16
0.06
0.35
0.17
0.23
0.41
4.18
1.28
4.18
5.87
5.81
7.67
木锯末
稻 壳
芦 苇
稻 草
稻草板建筑用毛毡沥青、油毡、油毡纸甘蔗板
250
250
400
320
300
750
600
360
0.09
0.21
0.14
0.09
0.11
0.06
0.17
0.05
2.03
8.38
2.43
1.80
1.83
1.09
3.31
1.80
锅炉渣
煤 灰
1000
1000
750
0.29
0.29
0.22
4.4
3.02
2.91
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铝箔波形纸板橡 皮矿 棉
200
35
160
2,200
50—200
0.06
0.05
0.063
0.041
0.035—0.046
0.84
0.30
1.01
0.30
——
水(0℃)
(20℃)
冰(0℃)
雪
1000
998
917
100
300
0.56
0.59
2.21
0.07
0.20
——
——
——
——
——
(引自东北农业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139——140页,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总之,任何一种建筑材料的各种特性是相互制约的,既难兼备承重、保温、防水三种不同的性能,又难统一轻质和高强度的矛盾。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多种材料,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取长补短组成复合结构,来解决这一矛盾。
表10-3 轻质砖与普通粘土砖空气特性与热特性的比较容 重 导 热 系 数
八孔粘土空心砖 1100 0.225
多 孔 砖 1300 0.581
普 通 粘 土 砖 1800 0.813
(引自东北农业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142页,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随着建材工业的发展,各种高效轻质隔热材料大量出现,并已被广泛用于畜舍建筑。如用于畜舍墙壁、屋顶隔热层的玻璃棉,其隔热性能比普通粘土砖高十几倍,而贴铝箔的硬质聚胺脂板的隔热性能又比玻璃棉高一倍。可以设想,这些新型隔热材料的采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畜舍建筑的保温隔热能力,同时会显著缩小围护结构的厚度和重量。
土料
土料包括土坯、草泥、夯实土结构和三合土等。土料的优点是,不但材料来源广泛,便于就地取材,而且材料价格低;如果土料保持干燥,则其导热性小,例如三合土墙房舍冬暖夏凉;土料具有一定耐久性和耐火性。土料的缺点是:强度差、耐水性低、易压缩变形和干缩变形;不光滑、不易清扫与消毒,易吸水受潮。在干燥地区修建畜舍,土料不宜用于畜舍围护结构的基础、勒脚等易受潮部位。在潮湿地区,不适于用土料修建畜舍。
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将土料与石料结合使用以克服彼此的缺点,如用石料砌畜舍的基础、勒脚,用土料做勒脚以上的墙体。土料多以粘土或亚粘土做主要原料。为了改善土墙的强度,提高耐水性,减少干缩裂缝,可加入适量掺料,如掺入10%—15%的石灰,能提高强度和耐水性;掺入适量的稻草或麦秸可减少干缩裂缝;掺入适量砂子、石屑或炉渣可提高强度,减少干裂;墙体干透后用白灰粘土浆拍灰或抹灰能提高墙面耐水性。
土地面属于暖地面、软地面。土地面的优点是:有易建造、造价低、柔软、有弹性、不滑、导热性小特点;土地面的缺点是:不结实、易形成坑凹,不便清扫和消毒,易于潮湿等。所以,在潮湿地区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采用土料做地面。羊舍、马舍、鸡舍、兔舍可采用土料做地面,但牛舍、猪舍由于排出的污水较多,不宜用土料做地面。
第三节 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概念畜牧场生产工艺是指人们利用动物和饲料生产畜产品的过程、组织形式和方法,包括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设备的组装。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是进行动物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装备设计的总称,包括确定畜牧场性质、规模、主要生产指标、畜群的组成、周转形式、饲养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水电和饲料消耗、劳动力的组织安排和对环境的控制和要求、生产设备和装备的选型配套、牧场占地面积、房舍和生产建筑面积、投资概算、成本和效益概算等。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一般是用文字材料和图纸阐明畜牧场生产工艺,是进行畜牧场规划和畜舍设计的依据,也是畜牧场投产后指导生产的依据,其中涉及许多畜牧专业知识。因此,工艺设计必须有畜牧工作者参与,或者由他们承担设计。
合理的畜牧场工艺设计应该既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市场需求及经济技术水平,又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保证生产工艺的实施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畜牧场设计科学合理,在进行畜牧场设计前,必须调查拟建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和畜禽疫情,当地建筑习惯,场地周围的工厂、居民点和其他牧业情况。必须了解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畜产品市场状况、饲料及能源供应、粪污处理能力、劳动力市场情况、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能力及资金来源等情况。
二、现代畜牧生产工艺特点现代畜牧生产以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环境工程、动物繁殖、兽医卫生防疫、畜牧经营管理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现代工业仪器设备武装畜牧业企业,实现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代畜牧业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一)用优良的畜禽品种,采用最优的杂交组合
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动物生产力高,畜产品品质优,抗病力和抗逆性强,个体之间生产性能和体型大小基本一致,否则,就难以适应工厂化畜牧业生产和规范的饲养管理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的理论,应用品系杂交的方法,选育符合现代畜牧生产要求的动物品种或品系。
(二)合理分群,实行流水线作业的“全进全出”制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制订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环境控制以及其它畜牧兽医技术措施,使用工业化生产设备,实现流水线作业的“全进全出”制生产工艺,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前提。因此,根据动物生长发育速度、动物体型大小和性别特点,合理组群,是十分必要的。
(三)据不同畜群的营养需要,饲喂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
只有采用满足各种畜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的全价饲料,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遗传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四)创造适宜的舍内环境
畜禽遗传潜力的发挥与生产环境密切相关,环境过冷或过热,迫使动物动用部分能量和物质抵御环境的不良影响;环境污染则会提高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畜牧业生产成本,严重者可导致疾病流行。因此,必须从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建筑物布局、畜舍建筑热工、通风、供暖、降温、饲喂、饮水、粪污处理和利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环境,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生产。
(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现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高密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为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产生了更多的应激因子,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因此,除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外,还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实施科学的疫病免疫程序,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六)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在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尽可能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设备,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七)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畜牧业生产是高度技术密集性的产业,需要饲料生产、畜牧、兽医、机械、电子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求全体员工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职工岗位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建立责权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按贡献取酬的分配制度,是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三、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在进行畜牧场设计时,应坚持效益优先的的原则
在进行畜牧场设计时,应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即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选定的项目,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获取的经济收入最大,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对环境保护与改善最为有利。为实现效益优先的目标,必须对畜牧场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畜牧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是指对特定畜牧生产投资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对畜牧场自身的一般生产过程的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目的是确定项目产品是否有市场,项目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效果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可行性论证,使畜牧场建设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将项目投资的风险减少到最低。一项典型的畜牧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包括:
1,前言 主要介绍项目实施的目的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以及意义
2,背景 主要内容有:①建场地区及其特点,②建场地区当前的经济状况,③畜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目前的成就,④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状况。
3.项目规划 包括:①项目的规模,②项目的生产工艺,③项目的主要设备,④所占土地面积 ⑤采用技术,⑥项目特色。
4.环境保护 拟建畜牧场周围环境质量状况,畜牧场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畜牧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5.项目建设地区状况,包括:①自然特点,包括气候、土壤、水源、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②经济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③社会状况,主要是指文化、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状况。④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6.项目经费来源,包括:①费用估计,②资助,③物资采购,④能源,⑤交通,⑥电力。
7.畜牧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包括:①中心管理机构,②分支机构。
8.项目的效果预测,包括:①经济效益,②社会效益,③生态效益,④市场前景。
9.特殊问题,如:①政策问题,②在项目审查前采取的措施。
10.附件。
(二) 畜牧场建设的资金必须落实而且建设项目需一次性完成
畜牧场生产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防疫工作,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我国不少畜牧场的设计和建设由于资金困难,经常采取边施工、边生产,或者用非生产建筑代替生产用房等做法,使畜禽疾病连年流行,防疫工作难以有效实施,降低了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因此,畜牧场设计和建设工程如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管道工程以及供水、供暖、排水和绿化等工程必须一次性完成。对于需改建的畜牧场来说,在改建期间,场内不宜饲养家畜,如果是小范围的改建扩建,必须划定施工区域,饲养区和施工区应执行严密的封锁制度。
(三) 坚持专业设计,最大限度杜绝非行业设计,以确保畜牧场设计合理性。
由于在畜牧场集中饲养了大量的家畜,这就决定了畜牧场建筑物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功能。畜牧场建筑物一般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和辅助性建筑。要求这些建筑物既具有一般房屋的功能,又有适应动物饲养的特点;由于场内动物饲养密度大,所以需要有兽医卫生及防疫设施和完善的防疫制度;由于有大量的畜粪尿产生,所以畜牧场内必须具备完善的粪尿处理系统;畜牧场还必须有完善的供料贮料系统和供水系统。这些特性,决定了畜牧场的设计、施工只有在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才能使畜牧场的生产工艺和建筑设计符合畜牧生产的要求,才能保证畜牧场设计的科学性。
(四) 把创造畜牧生产适宜环境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
畜牧场设计的目的在于为畜禽生长、发育、生产和健康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据有关研究,畜禽环境条件的生产效应占畜牧生产总效应的20~40%,仅次于饲料效应,可见创造适宜于动物生产的环境十分重要。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首先是做好场址选择工作,其次是做好场内各种建筑物的布局设计,使建筑物单体与畜牧场总体设计相协调,建筑物单体与设备安装相协调,再次是科学地组织场内的道路、供排水、粪便处理、防疫、环境保护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畜禽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畜禽的健康,均衡地获得优质高效低耗的畜产品。
(五) 要尽可能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
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走集约化的道路,以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畜牧业生产,将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产品。实践还证明,传统的饲养方式和小农经济式的畜禽生产,极大地制约着畜禽生产力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热量不合理利用以及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水平低、生产周期长。国内外科学家认为,世界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的关键原因是,一是采用优良的品种和品系;二是大力发展饲料生产,推行科学饲养;三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工厂化生产,重视畜牧场和畜舍环境控制与改善;四是建立综合性的疫病防治措施。因此,集约化生态型畜禽生产工艺将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首先要求在卫生防疫上确保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的干扰和污染,同时也不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其次要求畜牧场内各功能区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种建筑物位置恰当,便于组织生产;再次要求畜牧场总体设计与畜舍单体设计相配套,畜舍单体设计与建造符合动物的卫生要求和设备安装的要求;最后要求按照“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组织畜牧业的商品化生产。
(六) 畜禽生产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必须突出因地制宜的特点
畜禽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亦不同于工业建筑。一方面,畜舍既是动物的生活场所,又是畜牧业的生产场所,舍内的空气环境诸如气温、气湿、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对畜禽影响很大。这增加了舍内环境调控的复杂性,使建筑形式和结构变得多样化。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各异,这也要求畜舍内结构及环境控制的措施因地制宜。再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种畜禽,或同种畜禽的不同生理阶段,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要求畜舍的结构、形式及环境控制措施也不同。只有针对具体的地域环境和畜禽品种、年龄、性别、个体及动物行为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才可保证畜禽的生产高效低耗地进行。
我国气候十分复杂,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畜舍建筑形式和结构应在最大限度保证舍内环境符合畜禽的要求,否则将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要积极采用各种标准化的饲养设备,畜禽舍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要与饲养设备的安装相配套。既要考虑到机械化操作的应用,又要考虑到流水作业的实施,更应该注重环境控制设备的安装及有效控制舍内环境的可靠性。应把有效地消除舍内的粪尿、污水作为畜舍建筑设计和选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 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投资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牧场排放的粪尿和污水都会污染环境,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就畜牧场环境保护而言,既要避免畜牧场废弃物对自身环境的污染,又要避免外部环境对畜牧场造成污染,更要防止畜牧场对外部环境的污染。要搞好畜牧场环境保护,合理选择畜牧场建设地点及规划畜牧场是先决条件,重视以畜禽粪尿和污水处理为中心的环境保护设计,大力进行生态畜牧场建设,充分利用畜产废弃物,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在畜牧场设计过程中,要讲求实效,突出实用性,避免贪大求洋、花而不实,所有设备、设施都要实用、美观。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爱惜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传统畜牧场生产技术落后,占用耕地面积大,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如果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饲养畜禽,将会大大降低土地的占有用面积。例如,我国的广东黄坡鸡场占地20余万平方米,而与这规模相当的大荷兰人公司鸡场占地仅有2万平方米,只相当于前者的1/10。采取科学的工艺设计,是节约土地,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
四、畜牧场工艺设计内容现代化畜牧场普遍采用的是分阶段饲养和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在制定畜牧场工艺设计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现代畜牧场的生产工艺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设计方案既科学、先进,又切合实际,能够付诸实施。工艺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依据,以及指导畜牧场管理和生产的纲领,应力求具体、详尽,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言
主要阐述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国内外市场对拟建畜牧场产品的需求,建场的目的、意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国家投资建设的畜牧场,应阐述立项报批的经过,并附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计划任务书,说明资金落实情况和来源;当地气象、地质、水文资料及拟建场场地的地形图。
(二)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不同性质的牧场,如种畜场、繁殖场、商品场,它们的公母比例、畜群组成和周转方式不同,对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所采取的畜牧、兽医技术措施也不同。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必须明确规定牧场性质,并阐明其特点和要求。
畜牧场的性质必须根据社会和生产的需要来决定。原种场、祖代场必须纳入国家或地方的良种繁育计划,并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牧场性质,还须考虑当地技术力量、资金、饲料等条件,经调查论证后方可决定。
所谓畜牧场规模一般是指畜牧场饲养家畜的数量,通常以存栏繁殖母畜头(只)数表示,或以年上市商品畜禽头(只)数表示,或以常年存栏畜禽总头(只)数表示。畜牧场规模是进行畜牧场设计的基本数据。
畜牧场规模的确定除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需求、资金投入、饲料和能源供应、技术和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还应考虑牧场劳动定额和房舍利用率。例如,某商品蛋鸡场,其管理定额为每人饲养蛋鸡5000~6000只,则每栋蛋鸡舍容量就应为5000~6000只,或为其倍数,全场规模也应是管理定额的倍数。此外,鸡场规模还应考虑蛋鸡舍与其他鸡舍的栋数比例,以提高各鸡舍利用率,并防止出现鸡群无法周转的情况。蛋鸡生产一般为三阶段饲养:育雏阶段一般为0~6或7周龄;育成阶段一般为7或8周龄至19或20周龄;产蛋阶段一般为20或21周龄至72或76周龄。为便于防疫和管理,应按三阶段设三种鸡舍,实行“全进全出制”的转群制度,每批鸡转出或淘汰后,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舍一段时间后再进新鸡群。工艺设计应调整每阶段的饲养时间(饲养日数加消毒空舍日数)恰成比例,就可使各种鸡舍的栋数也恰成比例。表10—4是制定鸡群周转计划和鸡舍比例的两种方案,供参考。
表10-4 蛋鸡场鸡群周转计划和鸡舍比例方案举例方 案 鸡群类别 周龄 饲养天数 消毒空舍天数 占舍天数 占舍天数比例 鸡舍栋数比例
Ⅰ 雏 鸡 0~7 49 19 68 1 2
育成鸡 8~20 91 11 102 1.5 3
产蛋鸡 21~76 392 16 408 6 12
雏 鸡 0~6 42 10 52 1 1
Ⅱ 育成鸡 7~19 91 13 104 2 2
产蛋鸡 20~76 399 17 416 8 8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80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三)主要工艺参数畜牧场工艺参数包括主要生产指标、耗料标准、畜群划分方式、各种畜群饲养日数、各阶段畜群死亡淘汰率以及劳动定额等。主要畜禽养殖场工艺参数如表10-5、表10-6、表10-7、表10-8和表10-9所示。
表10-5 猪场主要工艺参数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妊娠期(d)
哺乳期(d)
断奶后至发情期天数(d)
情期受胎率(%)
确认妊娠所需时间(d)
分娩率(%)
母猪年产仔窝数(头)
经产母猪窝产仔数(头)
经产母猪窝活产仔数(头)
初生仔猪个体重(kg/头)
仔猪哺乳天数(d)
仔猪哺乳期成活率(%)
哺乳仔猪断奶重(kg/头)
哺乳仔猪日增重(g/头.d)
哺乳仔猪全期耗料量(kg/头)
仔猪培育天数(d)
仔猪培育期成活率(%)
仔猪培育期末重(kg/头)
仔猪培育期日增重(g/头.d)
仔猪培育期全期耗料量(kg/头)
商品猪肥育天数(d)
114
28~35
7~10
85
21
85~95
2.1~2.4
11
10
1.1~1.2
28~35
90
8.0~9.0
180~190
5~7
35
95
20~25
400~460
17~20
100~110
肥育期成活率(%)
肥育期末重(kg/头)
肥育期平均日增重(g/头.d)
肥育猪全期耗料量(kg/头)
公母比例(本交)
种猪利用年限(年)
种猪年更新率(%)
后备种猪选留率(%)
空怀、妊娠母猪273天耗料量(kg/头)
哺乳母猪92天耗料量(kg/头)
种公猪365天耗料量(kg/头)
后备公猪180~240天耗料量(kg/头)
后备母猪180~240天耗料量(kg/头)
母猪周配种次数转群节律计算天数妊娠母猪提前进产房天数各猪群转圈后空圈消毒天数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日数每头成年母猪提供商品猪数(头/年)
生产人员平均养猪数(头/人.年)
在编人员提供商品猪数(头/人.年)
每平方米建筑提供商品猪数(头/.年)
98
90~100
640~700
200~250
1:25
3~4
25
75
800~850
450~500
1100
210
150
1.2~1.4
7
7
7
21
16~18
450~500
300~350
0.9~1.0
表10—6 鸡场主要工艺参数(一)
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来航型蛋用种母鸡
来航型蛋用种母鸡生产性能(22~73周龄)
1.雏鸡(0~6或7周龄)
(1)7周龄体重(g/只)
(2)1~7周龄耗料量(g)
2.育成期
(1)18周龄体重(g/只)
(2)8~18周龄耗料量(g/只)
3.产蛋期(19~72周龄)
(1) 25周龄体重(g/只)
(2) 19~25周龄耗料量(g/只)
(3)40周龄体重(g/只)
(4)26~40周龄耗料量(g/只)
(5)60周龄体重(g/只)
(6)41~40周龄耗料量(g/只)
(7)72周龄体重(g/只)
(8)41~40周龄耗料量(g/只)
480~560
1120~1274
1135~1270
3941~5026
1550
3820
1640
11200
1730
14600
1780
8300
1.平均饲养日产蛋率(%)
2.累计入舍鸡产蛋数(枚/只)
3.种蛋率(%)
4.累计入舍鸡产种蛋数(枚/只)
5.入孵蛋总孵化率(%)
6.累计入舍鸡产母雏数(只/只)
73.1
267
84.1
211
84.9
89.7
轻型和中型蛋鸡生产性能
1.21~30周入舍鸡产蛋率(%)
2.31~60周入舍鸡产蛋率(%)
3.61~76周入舍鸡产蛋率(%)
4.饲养日产蛋数(枚/只)
5.饲养日平均产蛋率(%)
6.入舍鸡产蛋数(枚/只)
7.入舍鸡平均产蛋率(%)
8.平均月死淘率(%)
10至90
90至75
70至62
305.8
78
288.9
73.7
小于1
表10—7 鸡场主要工艺参数(二)
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轻型蛋鸡体重及耗料量
中型蛋鸡体重及耗料量
1.雏鸡(0~6周龄或7周龄)
(1)7周龄体重(g/只)
(2)1~7周日龄耗料量(g/只)
(3)1~7周总耗料量(g/只)
(4)7周龄成活率(%)
2.育成鸡
(1)18周龄体重(g/只)
(2)18周龄成活率(%)
(3)8~18周龄日耗料量(g/只)
(4)8~18周龄总耗料量(g/只)
3.产蛋鸡(21~72周龄)
(1)21~40周日耗料量(g/只)
(2)21~40周总耗料量(g/只)
(3)41~72周日耗料量(g/只)
(4)41~72周总耗料量(g/只)
530
10~43
1316
93~95
1270
97~99
46~75
4550
77~114
1520
100~104
22900
1.雏鸡(0~6周龄或7周龄)
(1) 7周龄体重(g/只)
(2) 1~7周日龄耗料量(g/只)
(3) 1~7周总耗料量(g/只)
(4) 7周龄成活率(%)
2.育成鸡
(1)18周龄体重(g/只)
(2)18周龄成活率(%)
(3)8~18周龄日耗料量(g/只)
(4)8~18周龄总耗料量(g/只)
3.产蛋鸡(21~72周龄)
(1)21~40周日耗料量(g/只)
(2)21~40周总耗料量(g/只)
(3)41~72周日耗料量(g/只)
(4) 41~72周总耗料量(g/只)
515
12~43
1365
93~95
1340
97~99
48~83
5180
91~127
16.4
100~114
25000
肉用种母鸡体重及耗料量
肉种鸡生产性能(23~66周龄)
1.雏鸡(0~7周龄)
(1)7周龄体重(g/只)
(2)1~2周不限饲日耗料量(g/只)
(3)3~7周日耗料量(g/只)
2.育成鸡(8~20周龄)
(1)20周龄体重(g/只)
(2)8~20周龄日耗料量(g/只)
3.产蛋鸡(21~66周龄)
(1)25周龄体重(g/只)
(2)21~25周龄日耗料量(g/只)
(3)42周龄体重(g/只)
(4)26~42周龄日耗料量(g/只)
(5)42周龄体重(g/只)
(6)43~66周龄日耗料量(g/只)
749~845
26~28
40~56
2135~2271
59~105
2727~2863
110~140
3422~3557
161~180
3632~3768
170~136
饲养日产蛋数(枚/只)
饲养日平均产蛋率(%)
入舍鸡产蛋数(枚/只)
入舍鸡平均产蛋率(%)
入舍鸡产种蛋数(枚/只)
平均孵化率(%)
入舍鸡产雏数(只/只)
平均月死亡率和淘汰率(%)
209
68.0
199
92
183
86.8
159
小于1
肉鸡生产性能
(1)1~4周龄体重变化(g/只)
(2)1~4周龄料肉比
(3)5~7周龄体重变化(g/只)
(4)5~7周龄料肉比
(5)8~10 周龄体重变化(g/只)
(6)8~10 周龄料肉比
(7)全期死亡率(%)
150~1065
1.41
1455~2335
1.92
2780~3575
2.43
2~3
表10-8 奶牛场主要工艺参数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工艺指标
1.性成熟月龄
2.适配年龄
3.发情周期(d)
4.发情持续天数(d)
5.产后第一次发情天数
6.情期受胎率(%)
7.年产胎数
8.每胎产犊数(头)
6~12
公:2~2.5,母:1.5~2
19~23
1~2
20~30
60~65
1
1
9.泌乳期(d)
10.干乳期(d)
11.奶牛利用年限
12.犊牛饲养日数(1~60日龄)
13.育成牛饲养日数(7~18月龄)
14.青年牛饲养日数(19~34月龄)
15.成年母牛淘汰率(%)
300
60
8~10
60
365
488
8~10
表10-9 奶牛场主要工艺参数(二)
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生产性能
奶牛中等水平300d泌乳量第一胎(kg/头)
第二胎(kg/头)
第三胎(kg/头)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牛等水平体重出生重(kg/头)
6月龄体重(kg/头)
12月龄体重(kg/头)
18月龄体重(kg/头)
公:38,母:36
公:190,母:170
公:340,母:275
公:460,母:370
犊牛喂乳量(kg/头.d)
1~30日龄
31~60日龄
61~90日龄
5渐增至8
8渐减至6
5渐减至4
91~120日龄
121~150日龄
4渐减至3
2
饲料消耗定额(kg/头.年)
1.种公牛(体重900~1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2.奶牛
(体重400kg,产奶200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3.奶牛
(体重450kg,产奶300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4.奶牛
(体重500~600kg,产奶4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2800
6600
1300
400
9900
2150
900
11700
3500
1100
12900
5700
5.奶牛
(体重500~600kg,产奶5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6.大于1岁牛
(体重240~45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小于1岁牛
(体重900~1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8.犊牛(体重160~28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1100
12900
7300
365
6600
2600
365
5100
2150
400
450
200
制定牧场生产指标,不仅为设计工作提供依据,而且为投产后实行定额管理和岗位责任制提供依据。生产指标一定要高低适中,指标过高,不但不能完成任务,而且依此设计的房舍、设备也不能充分利用;如果指标过低,则不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潜力,据此设计的房舍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四)畜群组成及周转根据畜禽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或根据畜群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不同要求,应将畜禽分成不同类群,分别使用不同的畜舍设备,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在工艺设计中,应说明各类畜群的饲养时间和占栏时间,后者包括饲养时间加消毒空舍时间,分别算出各类群畜禽的存栏数和各种畜禽舍的数量,并绘出畜群周转框图,即生产工艺流程图。
(五)饲养管理方式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是指为便于饲养管理而采用的不同设备、设施(栏圈、笼具等),或每圈容纳的畜禽数量的多少、或畜禽管理的不同形式。按饲养管理设备和设施不同,饲养方式可以分为笼养、网栅饲养、缝隙地板饲养、板条地面饲养或地面平养;按每圈畜禽数量多少饲养方式可分为单体饲养和群养;按管理形式饲养方式可分为拴系饲养、散放饲养、无垫草饲养和厚垫草饲养。
饲养管理方式关系到畜舍内部设计及设备的选型配套,也关系到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劳动效率和生产水平。在设计牧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论证确定拟建牧场的饲养管理方式,在工艺设计中应加以详尽说明。
2.饲喂方式
饲喂方式是指不同的投料方式或饲喂设备,可分为手工喂料和机械给料,或分为定时限量饲喂和自由采食。饲料料型关系到饲喂方式和饲喂设备的设计,稀料、湿拌料宜采用普通饲槽进行定时限量饲喂,而干粉料、颗粒料则采用自动料箱进行自由采食。
3.饮水方式
饮水方式可分为定时饮水和自由饮水,所用设备有水槽和各式饮水器,饮水槽饮水(长流水、定时给水、贮水)不卫生、管理麻烦,目前多用于牛、羊、马生产,在猪和鸡生产中已被淘汰。饮水器可用于各种畜禽生产,具有干净卫生的优点。
4.清粪方式
清粪方式可以分为人工清粪、机械清粪、水冲清粪,对于采用板条地面或高床式笼养的鸡舍,可在一个饲养周期结束时一次性清粪。
(六)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畜牧场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工艺设计应椐此制定出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畜牧场设计还必须从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建筑物布局、绿化、生产工艺、环境管理、粪污处理利用等方面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并在工艺设计中逐项加以说明。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工作,要求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工艺设计中必须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例如,畜牧场应杜绝外面车辆进入生产区,因此,饲料库应设在生产区和管理区交界处,场外车辆由靠管理区一侧的卸料口卸料,各畜舍用场内车辆在靠生产区一侧的领料口领料。而对于产品的外运,应靠围墙处设装车台,车辆停在围墙外装车。场大门须设车辆消毒池,供外面车辆入场时消毒。各栋畜舍入口处也应设消毒池,供人员、手推车出入消毒。人员出入生产区还应经过消毒更衣室,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进行淋浴。此外,工艺设计应明确规定设备、用具要分栋专用,场区、畜舍及舍内设备要有定期消毒制度。对病畜隔离、尸体剖检和处理等也应做出严格规定,并对有关的消毒设备和处理设施提出要求。
(七)牧场环境参数和建设标准
畜牧场工艺设计应提供有关的各种参数和标准,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和投产后生产管理的参考。其中包括各种畜群要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有害气体允许浓度等环境参数;畜群大小及饲养密度、占栏面积、采食及饮水宽度、通道宽度、非定型设备尺寸、饲料日消耗量、日耗水量、粪尿及污水排放量、垫草用量等参数;以及冬季和夏季对畜舍墙壁和屋顶内表面的温度要求等设计参数。
(八)各种畜舍的样式、构造的选择和设备选型确定畜舍的样式应根据不同畜禽的要求,并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常用建材和建筑习惯,讲究实用效果。畜舍主要尺寸应根据畜群组成和周转计划,以及劳动定额,确定畜舍种类和畜舍数量,再根据饲养方式和场地地形,确定每栋畜舍的跨度和长度。畜舍主要尺寸和全场布局须同时考虑,并反复调整,方能确定畜舍尺寸和全场布局方案。
畜舍设备包括饲养设备(栏圈、笼具、网床、地板等)、饲喂设备、饮水设备、清粪设备、通风设备、供暖和降温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选型必须根据工艺设计确定的饲养管理方式(饲养、饲喂、饮水、清粪等)、畜禽对环境要求、舍内环境调控方式(通风、降温、供暖、照明等方式)、设备厂家提供的有关技术参数和价格等进行选择,必要时应对设备进行实际考察。各种设备选型配套确定后,还应分别计算出全场的设备投资及电力和燃料等的消耗量。
(九)附属建筑及设施畜牧场附属建筑一般可占总建筑面积的10%—30%,其中包括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技术业务用房、生产附属房间等。附属设施包括地秤、产品装车台、贮粪场、污水池、饮水净化消毒设施、消防设施、尸体处理设施及各种消毒设施等。在工艺设计中,应对附属建筑和设施提出具体要求。
(十)环境保护措施工艺设计应提出水源卫生防护及饮水净化消毒方法、粪便污水处理方法等环境保护措施,以保证牧场环境不被污染和牧场不污染周围环境。
除上述内容外,工艺设计还应根据劳动定额和牧场行政、技术及其他辅助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组成。在完成建筑设计之后,还应会同设计部门作出投资概算及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估算。
五、畜牧场工艺设计的方法
(一)确定牧场生产工艺及有关参数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畜群的划分方法不同,因而对畜舍种类、数量、比例等的要求不同。所以,在工艺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牧场采用的生产工艺及有关工艺参数。主要畜牧场的工艺参数如表10-4,表10-5,表10-6,表10-7,表10-8和表10-9所示。主要畜牧场生产工艺为:
猪场生产工艺目前商品猪场多采用三种生产工艺:(1)四阶段三次转群工艺,见图10-1所示。即,将生产线划分为种猪空怀妊娠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和商品猪的断奶仔猪阶段、生长肥育阶段,四个猪群分别置于空怀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产房)、断奶仔猪保育舍和肥育猪舍内饲养;(2)五阶段四次转群工艺,见图10-2所示。即,在四阶段工艺流程基础上,又将生长肥育阶段划分为育成(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分别置于不同的猪舍饲养;(3)六阶段五次转群工艺,见图10-3所示。这种工艺就是在五阶段工艺基础上把空怀母猪与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分舍饲养。
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对猪舍的利用率越高。但由于转群次数增多,所以对猪造成的应激增强,而且劳动强度也加大。在设计时,各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饲养工艺。在选定饲养工艺后,还应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图10-1 四阶段三次转群工艺流程图
图10-2 五阶段四次转群工艺流程图
图10-3 六阶段五次转群工艺流程图
2,鸡场生产工艺鸡场按繁育体系可以分为曾祖代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曾祖代场又称为原种场,主要任务是生产配套系,向外供应祖代种蛋或种鸡。祖代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原种场提供的祖代种蛋或种鸡生产父母代种蛋或种鸡。父母代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祖代场提供的父母代种蛋或种鸡生产商品代种鸡或种蛋。商品代场则是利用从父母代场中获得的种蛋活鸡苗生产商品鸡蛋或肉鸡。
蛋鸡或种鸡(包括肉用鸡种鸡)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幼雏、中雏和成鸡三个阶段,在生产管理上相应将鸡划分为育雏(0-42日玲)、育成(43-132日龄)和成鸡(132-504日龄)三个类群。在具体组群时,有些鸡场将育雏与育成阶段放在一个鸡舍。
肉仔鸡的饲养采用一段制饲养管理,即从0日龄至出栏饲养在同一幢鸡舍。
3,牛场生产工艺奶牛根据生理阶段可以分为犊牛(0-6月龄)、青年牛(7-15月龄)、后备牛(16-24月龄)和成年牛(24月龄以上)。成年牛又可以根据繁殖阶段划分为妊娠期、泌乳期和空怀期。一般来说,奶牛场基础母牛应占60%,犊牛应占12-15%,青年牛和后备牛各占8-12%。牛舍一般分为成年牛舍、青年(后备)牛舍和犊牛舍(产房)。一般奶牛场不饲养种公牛。
肉牛场可以分为原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原种场主要任务是对父本品种和母本品种进行选育提高,同时为繁殖场提供纯种种牛。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提供杂交用的纯种母牛,向商品场或农户提供母本种牛。商品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和饲养杂交牛,经肥育后向市场提供商品肉牛。肉牛场的种牛,也可以分为犊牛(0-6月龄)、青年牛(7-15月龄)、后备牛(16-24月龄)和成年牛(24月龄以上)。肉牛的肥育可以分为犊牛肥育(0-8周龄短期肥育或0-12月龄强度肥育)、青年牛肥育(对0-12月龄强度肥育的犊牛延长饲养期直至体重达到400-500kg上市)和成年牛肥育(对淘汰的役用牛、奶牛、肉用种牛经过驱虫后进行2-3个月龄肥育后上市)。
(二)确定各工艺畜群的存栏数
根据已确定的工艺,可计算出生产流程中各种畜群的存栏数,即确定畜群结构。仍以猪场为例: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的猪场,根据工艺参数计算该场各类猪群结构:
(1)年平均需要基础母猪总头数为:
计划年出栏商品肉猪数×繁殖周期
365天×窝产活仔数×从出生至出栏各阶段成活率
=(10000×163)÷(365×10×0.9×0.95×0.98)=533(头)
(2)种公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公母比例=533×1/25=22(头)
(3)后备公猪头数为:
种公猪总头数×年更新率=22×33%=7(头)
(4)后备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更新率=533×33%=176(头)
(5)年空怀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365
= [533×2.24×(14+21)]÷365 =115(头)
(6) 妊娠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365
= [533×2.24×(114-21-7)] ÷365 =281(头)
(7) 分娩哺乳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365 = [533×2.24×(7+35)] ÷365 =137(头)
(8) 哺乳仔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哺乳成活率×饲养日数
365
= (533×2.24×10×0.90×35 )÷365 = 1031(头)
(9) 35-70日龄断奶仔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哺乳成活率×断奶成活率×饲养日数
365
=(533×2.24×10×0.90×0.95×35)÷365 = 979(头)
(10) 71-180日龄肥育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成活率×饲养日数
——————————————————————————————
365
=(533×2.24×10×0.90×0.95×0.98×110)÷365
= 3015(头)
(三)确定各工艺畜群所需圈栏(笼具)数量圈栏或笼具的需要量,应根据各畜群的占栏头数(占笼只数)和每栏(笼)容纳头(只)数来确定。
占栏头数就是指存栏头数加上消毒空圈时(一般按7天计)空圈所能容纳的头数。可按存栏头数的公式计算,只是存栏头数乘以空圈系数即可。
饲养天数+消毒空舍时间空圈系数=————————————
饲养天数根据畜种、饲养阶段的不同,每栏头数应有所差异。比如,奶牛适合于拴系饲养,所以其占栏数即为其栏位数;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母猪每栏可养4头,而妊娠后期母猪宜每栏2头,分娩哺乳母猪每栏1头,仔猪、生长肥育猪适于每窝1栏;笼养鸡则应根据所采用定型笼具的饲养量来确定,如采用9LJ1-396型蛋鸡笼,其每整架笼只数为96,如采用9LJ2-264型蛋鸡笼,则每整架笼饲养64只。
在确定占栏头数(占笼只数)和每栏(笼)头(只)数后,即可计算出各工艺群所需圈栏(笼具)数量,
占栏头数(占笼只数)
圈栏(笼具)数=
每栏(笼)饲养头(只)数仔猪、生长肥育猪若一窝占一栏,则只需计算占栏窝数,即为其所需圈栏数,如前述万头猪场的生长肥育猪所需圈栏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消毒空舍日数)÷365
= [533×2.24×(110+7)] ÷365
= 382.7≈383 窝
(四)确定各工艺群畜舍的数量
各类畜舍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畜群圈栏(笼具)数量、劳动定额及各畜舍长度等几方面因素,做到既有利于提高畜舍、设备利用率和工人劳动生产率,又能在外观上整齐。这需要在设计时反复斟酌,并与生产规模的确定综合考虑。各种牧场劳动定额的参考数据见表10-10所示,供设计时参考。
表10-10 各种牧场劳动定额参考值畜 种
劳动定额
[头(只)/人]
工作条件
工作内容
牛
场
泌乳牛
种公牛育成牛育肥牛犊 牛
12-24
8-15
4-6
30-50
20-30
40-55
机械挤奶兼饲养人工挤奶兼饲养
饲养管理,挤奶饲养管理,挤奶
鸡
场
雏鸡
10000-12000
5000-6000
2500
2000-3000
1500
机械化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笼养或网养手工笼养半机械化地面平养手工地面平养
育成鸡
20000-30000
10000
5000
4000-6000
3000
机械化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笼养或网养手工笼养半机械化地面平养手工地面平养
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
产蛋鸡或种鸡
5000-6000
2500-3000
1200-1500
1200-1500
800-1000
机械化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笼养或网养手工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地面平养手工地面平养
饲养管理,收蛋,
饲养管理,收蛋饲养管理,收蛋饲养管理,收蛋饲养管理,收蛋
猪场
公猪母猪断奶仔猪肥育猪
15-20
200-300
400-500
650-800
群养,地面撒喂湿拌料,缝隙地板,人工清粪至舍外
饲养管理、护理、配种、运动等
(五)确定各工艺群畜舍的主要尺寸
畜舍的主要尺寸是指跨度和长度,应根据畜栏或笼具的尺寸、数量和排列方式,舍内横向通道、纵向通道的数量、宽度及食槽宽度等情况来确定。
确定畜栏或笼具尺寸
在设计时,如果场家计划采用工厂生产的畜栏、笼具定型产品,则必须根据定型产品的外形尺寸确定畜舍的尺寸。表10-11是北京通州长城畜牧机械厂鸡笼、猪栏定型产品外形尺寸情况,供在设计时参考。如果不采用定型产品,则需根据每栏头数和每头采食宽度,确定圈栏宽度,以保证家畜采食时减少争斗现象。进而根据占栏面积即可确定畜栏深度。猪栏尺寸的确定多采用此种方法。例如,自行设计肥猪栏,每栏头数按10头计,沿纵向饲喂通道地面撒喂湿拌料。由表9-11知,每头猪的采食宽度为27-35cm(取32cm);由表9-15知,每头占栏面积为0.8-1m2(取0.9 m2),则该猪栏宽度为3.2m,面积应为9 m2,故猪栏深应为9 m2÷3.2m≈2.8m。但若猪舍采用自动饲槽,圈栏宽度可不受采食宽度限制。
笼养鸡舍通常采用定型鸡笼,可参照表10-11确定鸡笼型号及尺寸。地面平养、网上饲养或板条地面饲养的鸡舍则需自行设计网栏,但按上述方法设计往往使栏、圈过宽或过浅,甚至无法满足采食宽度,所以在设计时可采用吊桶式喂料器或链环式料槽,安置在栏、圈中央,也可将饲槽沿饲喂通道设两层,形成立体饲喂,两层高度差0.6m,上层设踏板,宽30cm。这样,圈、栏宽度一般不受采食宽度限制,仅考虑占栏面积适宜及饲养管理操作方便即可。
表10-11 部分鸡笼、猪栏定型产品外形尺寸产品名称
型 号
外形尺寸(长×深×高mm)
饲养量(只、头)
育雏笼
9YCL
3062×1450×1720
600-1000
育成鸡笼
9LYJ-4144
9LYJ-3126
1900×2150×1670
1900×2090×1550
144
126
蛋鸡笼
9LJ1-396
9LJ2-396
9LJ2-348
9LJ2-264
9LJ2B-396
9LJ3-390
9LJ3-345
9LJ3-4120
1900×2178×1585
1900×2260×1603
1900×1155×1603
1900×1670×1153
1900×1600×1610
2000×2260×1603
2000×1155×1603
1900×2200×1770
96
96
48
64
96
90
45
120
种鸡笼
9LZMJ-260
9LZGJ-212
9LZGJ-224
9LRZMJ-248
9LRZGJ-214
9LRZGJ-228
2000×1670×1153
1900×1025×1540
1900×2050×1540
2000×1950×1350
2000×1060×1420
2000×2120×1420
60
12
24
48
14
28
母猪产仔栏仔猪保育栏
2200×1700×800
1800×1700×735
散放饲养的牛,其圈栏设计也可根据采食宽度、每圈适宜头数及占栏面积来确定。但拴系饲养的牛则可直接根据牛床尺寸参数确定其栏位尺寸。各种家畜的采食宽度、每圈(栏)适宜头数及每头占栏面积、各种牛床尺寸参数分别见表10-12、表10-13和表10-14所示。
确定畜栏或笼具的排列方式
畜栏或笼具通常是沿畜舍的长轴纵向排列的,根据畜群规模大小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畜群规模小可采用单列,规模大则采用双列或多列。排列数多,要求畜舍跨度大,可相对减少通道所占面积,节省建筑面积,并相对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尽管这种排列方式有利于畜舍的保温隔热,但不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确定舍内通道的数量和宽度
畜栏或笼具沿舍长轴纵向布置时,饲喂、清粪及管理通道也纵向布置,其宽度参考值见表10-15所示。纵向通道数量因饲养管理的机械化程度不同而异,机械化程度越高,通道数量越少。进行手工操作的畜舍,纵向通道的数量一般为畜栏或笼具列数加1。如果靠一侧或两侧纵墙布置畜栏或笼具,则可节省1-2条纵向通道,但这种布置方式使靠墙畜禽受墙面冷或热辐射影响较大,且管理也不太方便。在设计时应根据本场实际酌情确定。
对于较长的或带有运动场的双列式或多列式畜舍,为了管理方便,应每30-40m沿跨度方向设一条横向通道,其宽度一般为1.5m,马舍、牛舍较宽,为1.8-2.0m。
确定饲槽、排尿沟宽度
目前,许多牛舍、猪舍采用沿饲喂通道设置饲槽和沿清粪通道设置排尿沟的设计形式,对于这种畜舍,其饲槽和排尿沟宽度也是构成畜舍跨度的一部分。猪舍、牛舍饲槽宽度可参考表10-16,排尿沟宽度一般为25-30cm。现在也有利用饲喂通道地面兼作饲槽,排尿沟上盖铁篦可兼作清粪道,这样的设计则在计算畜舍跨度时可不考虑饲槽和排尿沟宽度。
表10-12 各类畜禽的采食宽度畜 禽 种 类
采食宽度(cm/头或只)
牛:拴系饲养,3-6月龄犊牛
青年牛
泌乳牛
散放饲养,成年乳牛
30-50
60-100
110-125
50-60
猪:20-30(kg)
30-50(kg)
50-100(kg)
自动饲槽自由采食群养
成年母猪
成年公猪
18-22
22-27
27-35
10
35-40
35-45
蛋鸡:0-4(周龄)
5-10(周龄)
11-20(周龄)
20周龄以上
2.5
5
7.5-10
12-14
肉鸡:0-3(周龄)
3-8(周龄)
8-16(周龄)
大于17周龄
3
8
12
15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139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表10-13 畜禽每圈头数及每头所需地面面积畜 禽 种 类
每圈适宜头数(头)
所需面积(m2/头)
牛:
拴系饲养的牛床:种公牛
6月龄以上青年母牛
成年母牛
散放饲养乳牛
散放饲养肉牛:
1岁犊牛
肥育牛
1
25-50
50-100
50-100
10--20
3.3-3.5
1.4-1.5
2.1-2.3
5-6
1.86
3.72
4.18-4.65
猪:
断奶仔猪
后备猪
空怀母猪
孕前期母猪
孕后期母猪
设固定防压架的母猪
带仔母猪
育肥猪
8-12
4-5
4-5
2-4
1-2
1
1-2
8-12
0.3-0.4
1
2-2.5
2.5-3
3-3.5
4
6-9
0.8-1
鸡,
地面平养蛋鸡,0-6(周龄)
7-20(周龄)
成年鸡
厚垫草地面平养肉鸡:0-6(周龄)
7-22(周龄)
成年母鸡厚垫草地面平养肉用仔鸡,0-4(周龄)
5-9(周龄)
500-1500
≤500
≤500
≤3000
≤3000
0.04-0.06
0.09-0.11
0.25-0.29
0.05-0.08
0.12-0.19
0.25-0.30
0.05
0.07-0.08
注:所需地面面积不包括运动场、排粪区、饲槽、通道等。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39-140页,1993)
确定畜舍的跨度和长度
以上数据确定后,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畜舍的跨度和长度:
畜舍净跨度=畜栏(笼具)深度×列数+饲喂道宽度×数量+清粪道宽度×数量+饲槽宽度×数量+排尿沟宽度×数量,对于鸡舍,不考虑饲槽和排尿沟两项。
畜舍净长度=畜栏(笼具)宽度×每列畜栏(笼具)数量+横向通道宽度×数量对于拴系牛舍,计算公式为:
牛舍净跨度=牛床长度×列数+饲喂道宽度×数量+清粪道宽度×数量+饲槽宽度×数量+排尿沟宽度×数量牛舍净长度=牛床宽度×每列牛床数+横向通道宽度×数量畜舍总跨度=畜舍净跨度+纵墙厚×2
畜舍总长度=畜舍净长度+端墙厚+端部附属房间长度
6.确定附属房间
畜牧场附属建筑面积一般可占建筑总面积的10~30%,其中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如办公室、会计出纳室、会议室,等)、生活用房(如食堂、宿舍,等)、技术业务用房(如技术资料室、档案室、兽医室)、生产附属用房(如人工授精室、料库、车库、产品库、配电室、杂品库、水塔、消毒更衣室、门卫室、病畜隔离室、剖解室,等)。附属设施包括地秤、产品装车台、贮粪场、污水池、饮水净化消毒设施、消防设施、尸体处理设施及各种消毒设施等。工艺设计应对附属建筑和设施提出具体要求。
表10-14 牛床的尺寸牛 别
牛床尺寸(m)
长
宽
种公牛成年母牛六个月以上青年母牛临产母牛分 娩 间
0-2月龄犊牛役牛和肥育牛
2.2
1.7-1.9
1.4-1.5
2.2
3.0
1.3-1.5
1.7-1.9
1.5
1.2
0.8-1.0
1.5
2.0
1.1-1.2
1.1-1.25
(引自东北农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页,1994)
表10-15 畜舍纵向通道宽度畜舍种类
通道用途
使用工具及操作特点
宽度(cm)
牛舍
饲 喂清粪及管理
用手工或推车饲喂精、粗、青饲料手推车清粪,放奶桶,放洗乳房的水桶等
120-140
140-180
猪舍
饲 喂清粪及管理
手推车喂料清粪(幼猪舍窄、成年猪舍宽)、接产等
100-120
100-150
鸡舍
饲喂、捡蛋、清粪、管理
用特制手推车送料、捡蛋时,可采用一个通用车盘
笼养80-90
平养100-120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41页,1993)
表10-16 猪和牛饲槽的宽度(cm)
畜 别 宽度
仔猪 20
幼猪、生长猪 30
肥育猪、种猪 40
牛 50
第四节 畜牧场场址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场,在建场之前,必须对场址进行必要的选择,因为场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产后场区小气候状况、牧场的经营管理及环境保护状况。场址选择主要应从地形地势、土壤、水源、交通、电力、物质供应及与周围环境的配置关系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畜牧场的位置。
一、地形、地势地形是指场地形状、大小和地物等情况。要求牧场场址的地形应开阔整齐,并有足够的面积。地形开阔,是指场地上原有房屋、树木、河流、沟坎等地物要少,可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或填挖土方量。地形整齐,则有利于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并可充分利用场地。要避免选择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的场地,因为地形狭长,会拉长生产作业线和各种管线,不利于场区规划、布局和生产联系;而边角太多,则会使建筑物布局零乱,降低对场地的利用率,同时也会增加场界防护设施的投资。场地面积应根据家畜种类、规模、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和饲料供应情况(自给或购进)等因素,按照初步设计来确定,在尚未作出初步设计时,可按表10-17的推荐值估算。确定场地面积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农田。我国牧场建筑物一般采取密集型布置方式,建筑系数一般为20%-35%。
地势是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牧场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地势高燥,有利于保持地面干燥,防止雨季洪水的冲击。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潮湿泥泞,这将有利于蚊蝇和微生物孳生,降低畜舍使用寿命,提高畜舍外围户结构的导热性。因此,牧场应选择高燥场地。一般要求,牧场场地至少应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场地平坦,可减少建场施工土方量,降低基建投资。场地稍有坡度,便于场地排水。在坡地建场宜选择向阳坡,因为我国冬季盛行北风或西北风,夏季盛行南风或东南风,所以向阳坡夏季迎风利于防暑,冬季背风可减弱冬季风雪的侵袭,对场区小气候有利。但场地坡度不宜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25%,否则,会加大建场施工工程量,而且也不利于场内运输。
表10-17 畜牧场所需场地面积推荐值牧场性质
规 模
所需面积
(m2/头)
备 注
奶 牛 场繁殖猪场肥 猪 场羊 场蛋 鸡 场蛋 鸡 场肉 鸡 场肉 鸡 场
100-400头成乳牛
100-600头基础母猪年上市0.5-2.0万头肥猪
10-20万只蛋鸡
10-20万只蛋鸡年上市100万只肉鸡年上市100万只肉鸡
160-180
75-100
5-6
15-20
0.65-1.0
0.5-0.7
0.4-0.5
0.7-0.8
按基础母猪计本场养母猪,按上市肥猪头数计
本场养种鸡,蛋鸡笼养,按蛋鸡计本场不养种鸡,蛋鸡笼养,按蛋鸡计本场养种鸡,肉鸡笼养,按存栏20万只肉鸡计本场养种鸡,肉鸡平养,按存栏 20万只肉鸡计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83页,1993)
二、土壤畜牧场场地的土壤情况对家畜影响很大。它不仅影响场区空气、水质和植被的化学成分及生长状态,而且影响土壤的净化作用。
透气性和透水性不良、吸湿性大的土壤,当受粪尿等有机物污染以后,往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分解,产生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场区空气受到污染。此外,土壤中的污染物还易于通过土壤孔隙或毛细管而被带到浅层地下水中,或被降水冲刷到地面水源里,从而使水源受到污染。
潮湿的土壤是微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也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蝇蛆等存活和孳生的良好场所。吸湿性强、含水量大的土壤,因抗压性低,易使建筑物的基础变形,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降低畜舍的保温隔热性能。
土壤的化学成分可通过水和植物进入畜体。土壤中某些矿物元素的缺乏或过量,可导致家畜发生某些矿物元素的地方性缺乏症或中毒症。
适合于建立畜牧场的土壤,应该是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
砂壤土由于砂粒和粘粒的比例比较适宜,兼具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既克服了砂土导热性强、热容量小的缺点,又弥补了粘土透气透水性差、吸湿性强的不足。砂壤土抗压性较好,膨胀性小,适于做畜舍地基。因此,尽管砂壤土是建立畜牧场较为理想的土壤,但在一定地区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选择最理想的土壤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在畜舍的设计、施工、使用和其他日常管理上,设法弥补当地土壤缺陷。
三、水 源建立一个畜牧场,必须要有可靠的水源。畜牧场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卫生防护(详见第八章)。
畜牧场水源的水量,必须满足畜牧场内的人、畜饮用和其它生产、生活用水,并应考虑消防、灌溉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人员用水可按每人每天24-40L计算,家畜饮用水和饲养管理用水可按表10-18估算,消防用水按我国防火规范规定,场区设地下消火栓,每处保护半径应不大于50m,消防水量按每秒10L计算,消防延迟时间按2小时考虑。灌溉用可以水根据场区绿化、饲料种植情况确定。
作为牧场人、畜饮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若水源水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经净化和消毒处理后使用。若水源水含有某些矿物性毒物,还须进行特殊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
表10-18 畜禽需水量家 畜 种 类
需水量(L/天·头)
乳
牛
成年乳牛公牛及处女牛
2岁以前的青年牛
6月龄以前犊牛
80
50
30
20
马
役用、骑乘、速步种用马、不哺乳的母马及满1.5岁的小马种用哺乳母马种公马
1.5岁以前的小马
60
80
70
45
羊
成年羊
1岁以前的羊
10
3
猪
种公猪、成年母猪带仔母猪
4月龄以上的幼猪及育肥猪断奶仔猪
25
60
15
5
禽
鸡和火鸡鸭和鹅水貂、黑貂
1
1.25
5
其他
狐狸、白狐兔
7
3
兽医院
每头大家畜每头小家畜
160
80
注:1.雏、幼禽可按表中标准的50%计;
2.表中用水量标准包括家畜饮水、冲洗畜舍、畜栏、挤奶桶、冷却牛奶、调制饲料等用水。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84页,1993)
四、社会联系社会联系是指畜牧场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如与居民区的关系,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条件等。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畜牧场不致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同时也要注意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畜牧场应选在文化、商业区及居民点的下风处且地势较低处,但要避开其污水排出口。畜牧场不能位于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此外,畜牧场与居民点及其他牧场应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牧场应不少于300-500m,大型牧场(万头猪场、十万只以上鸡场、千头奶牛场等)应不少于1000m;与其他畜牧场之间的距离,一般牧场应不少于150-300m(禽、兔等小家畜之间距离宜大些),大型牧场之间应不少于1000-1500m。
虽然畜牧场饲料和产品的出入要求交通方便,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在选择场址时,既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又要使牧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一般来说,距一、二级公路和铁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省内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县级、地方公路)不少于50-100m。
选择场址还应考虑供电条件、饲料的方便供应和废弃物的就地处理与利用,特别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畜牧场,必须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供电投资,应尽量靠近原有输电线路,缩短新线架设距离。
第五节 畜牧场场区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在牧场场址选好之后,应在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即进行畜牧场的总(平面)图设计,这是建立良好的畜牧场环境和组织高效率畜牧生产的先决条件。
一、畜牧场的分区规划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场,通常将畜牧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管理区、生产区和病畜隔离区。在进行场地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在规划时留有余地,对生产区的规划更应注意。各区的位置要从人畜卫生防疫和工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按图10—4所示的模式图顺序安排各区。畜牧场个功能区建筑物和设施功能之间的联系如图10-5所示。
文化住宅区
管 理 区
生 产 区
隔离区
主风向
坡 度
图10—4畜牧场各区依地势、风向配置示意图
这样配置,可减少或防止畜牧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声及粪尿污水因风向和地面径流对居民生活环境和管理区工作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减少疫病蔓延的机会。
(一)管理区
管理区也称场前区,是牧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功能区,与社会环境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及料库、车库、杂品库、配电室、水塔、宿舍、食堂等。此区位置的确定,除考虑风向、地势外,还应考虑将其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
为了防疫安全,又便于外面车辆将饲料运入和饲料成品送往生产区,应将饲料加工车间和料库设在该区与生产区隔墙处。但对于兼营饲料加工销售的综合型大场,则应在保证防疫安全和与生产区保持方便联系的前提下,独立组成饲料生产小区。此外,由于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棚、车库应设在管理区。同理,待出售的畜产品其仓库及其他杂品库均也应设在管理区。
(二)生产区
生产区是畜牧场的核心区,是从事动物养殖的主要场所,包括畜舍、饲料调制和贮存建筑物(其中包括青贮塔、青贮壕、干草棚)。此区应设在畜牧场的中心地带。规划时考虑是从事动物育种、繁殖、幼畜培育到商品生产全过程还是只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某一阶段或环节的生产如繁殖或者育肥。
自繁自养畜牧场应将种畜(包括繁殖群)、幼畜与生产群(商品群)家畜分开,设在不同地段,分区饲养管理。通常将种畜群、幼畜群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然后依次为青年畜群、生产(商品)畜群。以一个自繁自养的猪场为例,猪舍的布局根据主风方向和地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设置种猪舍、产房、保育猪舍、生长猪舍、育肥猪舍。
生产区内与饲料有关的建筑物,如饲料调制、贮存间和青贮塔(壕),原则上应设在生产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同时要与各畜舍保持方便的联系。设置时还要考虑与饲料加工车间保持最方便的联系。青贮塔(壕)的位置要既便于青贮原料从场外运入,又要避免外面车辆进入生产区。
由于防火的需要,干草和垫草的堆放场所必须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与其它建筑物保持60m的防火间距。由于卫生防护的需要,干草和垫草的堆放场所不但应与堆粪场、病畜隔离舍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而且要考虑避免场外运送干草、垫草的车辆进入生产区。
(三)隔离区隔离区包括兽医诊疗室、病畜隔离舍、尸坑或焚尸炉、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应设在场区的最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并与畜舍保持300m以上的卫生间距。该区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四周应有隔离屏障,如防疫沟、围墙、栅栏或浓密的乔灌木混合林带,并设单独的通道和出入口。处理病死家畜的尸坑或焚尸炉更应严密隔离。此外,在规划时还应考虑严格控制该区的污水和废弃物,防止疫病蔓延和污染环境。
图10—5 畜牧场建筑物和设施的功能联系二、运动场和放牧地的设置
(一)运动场的设置
家畜每日定时到舍外运动,可促进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运动对种用家畜尤为重要。舍外运动能改善种公畜的精液品质,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减少难产。因此,给家畜设置运动场是完全必要的。
运动场应设在向阳背风的地方,一般是利用畜舍间距,也可在畜舍两侧分别设置。如受地形限制,也可设在场内比较开阔的地方,但不宜距畜舍太远。
运动场要平坦,稍有坡度(1%—3%),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干燥。其四周应设置围栏或墙,其高度为:马1.6m、牛1.2m、羊1.1m、猪1.1m、鸡1.8m。各种公畜运动场的围栏高度可再增加20~30cm。
运动场的面积一般按每头家畜所占舍内平均面积的3—5倍计算,种鸡按鸡舍面积的2—3倍计算。每头家畜的舍外运动场面积参考数据如表10-19所示:
为了防止夏季烈日曝晒,应在运动场内设置遮荫棚或种植遮荫树木。运动场围栏外侧应设排水沟。
现代集约化饲养的育肥猪、肉鸡和笼养的蛋鸡,由于饲养期短或饲养方式的限制,一般不强调运动,不设运动场。
(二)放牧地的设置
对于适合放牧饲养的畜牧场,如牛、羊场,应考虑放牧地的设置。要求放牧地要与畜舍保持较近距离(见表10—20),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为了防止日晒雨淋,可在放牧地种植遮荫树,设遮荫棚或家畜野营舍。有条件的最好设一些分散式饮水源。
表10-19 家畜舍外运动场面积家畜种类 面积 围栏高
(m2/头) (m)
家畜种类 面积 围栏高
(m2/头) (m)
家畜种类 面积 围栏高
(m2/头)(m)
成乳牛 20 1.4-1.6
青年牛 15 1.4-1.6
犊牛 5-8 1.2-1.4
种公牛 15-25 2.0-2.5
2—6月龄猪 4—7 0.8
种公猪 30 1.2
育肥猪 5 0.8
带仔母猪 12—15 1.0
羊 4 1.0
表10—20各种家畜放牧驱赶距离畜别
驱赶距离(km)
乳牛一岁以上青年牛犊牛羊、马鹿
1—1.5
1—2.5
0.5—1.0
4—5
5—8
(引自东北农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19页,1994)
三、场内道路的规划及供水管线的配置
(一)场内道路的规划
场内道路应尽可能短而直,以缩短运输线路;主干道路因与场外运输线路连接,其宽度应能保证顺利错车,约为5.5~6.5m。支干道与畜舍、饲料库、产品库、贮粪场等连接,宽度一般为2~3.5m;生产区的道路应区分为运送产品、饲料的净道和转群、运送粪污、病畜、死畜的污道。从卫生防疫角度考虑,要求净道和污道不能混用或交叉;路面要坚实,并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度,以利排水;道路两侧应设排水明沟,并应植树。
(二)供水管线的配置
集中式供水方式是利用供水管将清洁的水由统一的水源送往各个畜舍,在进行场区规划时,必须同时考虑供水管线的合理配置。供水管线应力求路线短而直,尽量沿道路铺设在地下通向各舍。布置管线时应避开露天堆场和拟建地段。其埋置深度与地区气候有关,非冰冻地区管道埋深:金属管一般不小于0.7m,非金属管不小于1.0~1.2m;冰冻地区则应埋在最大冻土层以下,如哈尔滨地区冻土深度1.8m左右,一般的管线埋深应在2.0~2.5m以下,京津地区一般埋深应为0.8~1.2m。
四、建筑物布局畜牧场建筑物布局的任务就是合理设计各种房舍建筑物及设施的排列方式和次序,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相互间距。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牧场的生产联系和劳动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场区和房舍内的小气候状况及牧场的卫生防疫。在畜牧场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联系、场区的小气候状况以及畜舍的通风、采光、防疫、防火要求,同时兼顾节约用地、布局美观整齐等要求。
(一)建筑物的排列
牧场建筑物通常应设计为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尽量做到整齐、紧凑、美观。生产区内畜舍的布置,应根据场地形状、畜舍的数量和长度,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如图10-6,10-7,10-8所示)。要尽量避免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的布局,因为狭长形布局势必加大饲料、粪污运输距离,使管理和生产联系不便,也使各种管线距离加大,建场投资增加,而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布局可避免这些缺点。因此,如场地条件允许,生产区应采取方形或近似方形布局。
(二)建筑物的位置
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时,主要根据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和卫生防疫要求加以考虑。
畜牧场各类建筑物和设施之间的功能联系见图10—8所示。在安排其位置时,应将相互有关、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和设施就近设置,以便于生产联系。例如,某商品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种猪配种一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成—育肥—上市,因此,考虑各建筑物和设施的功能联系,应按种公猪舍、配种间、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装猪台的顺序相互靠近设置。饲料调制、贮存间和贮粪场等与每栋猪舍都发生密切联系,其位置的确定应尽量使其至各栋猪舍的线路距离最短,同时要考虑净道和污道的分开布置及其他卫生防疫要求。
图10-6 单列畜舍 图10-7 双列畜舍
图 10-8 多列畜舍示意图
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应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布置各种建筑物,这在“畜牧场的分区规划”中已述及。需要指出的是,地势与主风向相一致时较易设置,但若二者正好相反时,则可利用与主风向垂直的对角线上两“安全角”来安置防疫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例如,主风为西北风而地势南高北低时,则场地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均为安全角。
(三)建筑物的朝向
畜舍建筑物的朝向关系到舍内的采光和通风状况。我国大陆地处北纬20°—50°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畜舍宜采取南向,这样的朝向,冬季可增加射入舍内的直射阳光,有利于提高舍温;而夏季可减少舍内的直射阳光,以防止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家畜。同时,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减少冬季冷风渗入和增加夏季舍内通风量,见图10—9、图10—10。
畜舍朝向可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采取南偏东或偏西15°以内配置。
图10—9 畜舍朝向与冬季冷风渗透量的关系
a、主风与纵墙垂直,冷风渗透量大 b、主风与纵墙成0—45度角,冷风渗透量小
图10—10 畜舍朝向与夏季舍内通风效果的关系
a、主风与畜舍长轴垂直,舍内涡风区大 b、主风与畜舍长轴呈30°--45°角,舍内涡风区小
(四)建筑物的间距
相邻两栋建筑物纵墙之间的距离称为间距。确定畜舍间距主要从日照、通风、防疫、防火和节约用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间距大,前排畜舍不致影响后排光照,并有利于通风排污、防疫和防火,但势必增加牧场的占地面积。因此,必须根据当地气候、纬度、场区地形、地势等情况,酌情确定畜舍适宜的间距。
如前所述,畜舍朝向一般为南向或南偏东、偏西一定角度。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时,应使南排畜舍在冬季不遮挡北排畜舍日照,一般可按一年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日计算,而且应保证冬至日上午9点至下午15点这6个小时内使畜舍南墙满日照,这就要求间距不小于南排畜舍的阴影长度,而阴影长度与畜舍高度和太阳高度角有关。经计算,南向畜舍当南排舍高(一般以檐高计)为H时,要满足北排畜舍的上述日照要求,在北纬40°地区(北京),畜舍间距约需2.5H,北纬47°地区(齐齐哈尔)则需3.7H。可见,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间距保持檐高的3~4倍时,可满足冬至日9~15时南向畜舍的南墙满日照。纬度更高的地区,可酌情加大间距。
根据通风要求确定舍间距时,应使下风向的畜舍不处于相邻上风向畜舍的涡风区内,这样,既不影响下风向畜舍的通风,又可使其免遭上风向畜舍排出的污浊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据试验,当风向垂直于畜舍纵墙时,涡风区最大,约为其檐高H的5倍(见图10—11);当风向不垂直于纵墙时,涡风区缩小。可见,畜舍的间距取檐高的3~5倍时,可满足畜舍通风排污和卫生防疫要求。
防火间距取决于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使用特点,可参照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畜舍建筑一般为砖墙、混凝土屋顶或木质屋顶并做吊顶,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三级,防火间距为6~8m。
综上所述,畜舍间距不小于畜舍檐高的3~5倍时,可基本满足日照、通风、排污、防疫、防火等要求。
图10—11 风向垂直于纵墙时畜舍高度与涡风区的关系
第六节 畜牧场防疫和环境绿化设计一、畜牧场的防疫措施场界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
场界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图10—12),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它动物进入场区。为了更有效地切断外界污染因素,必要时可往沟内放水。场界的这种防护设施必须严密,使外来人员、车辆只能从牧场大门进入场区。
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应用较小的围墙隔离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应用较小的围墙隔离防止外来人员、车辆随意出入生产区。生产区与病畜隔离区之间也应设隔离屏障,如围墙、防疫沟、栅栏或隔离林带。
3.在牧场大门(设在管理区)、生产区入口处和各畜舍入口处,应设相应的消毒设施 在牧场大门(设在管理区)、生产区入口和各畜舍入口处,应设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槽、喷雾消毒室、更衣换鞋间、淋浴间等,对进入场区的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车辆消毒池设在牧场大门和生产区入口处,深度一般为20cm,长度应能保证大型拖拉机后车轮在消毒液中至少转一周。脚踏消毒槽应设在人行边门,其深度一般为10cm。在生产区和畜舍入口处,还可设紫外线消毒室,对进入人员衣服表面进行消毒,要求安全消毒时间为3—5分钟。
二、畜牧场的环境绿化场界林带的设置
在场界四周应种植乔木和灌木混合林带,尤其在场界的北、西侧,应加宽这种混合林带,以起到防风阻沙的作用。属于乔木的有大叶杨(北京杨和加拿大杨)、旱柳、垂柳、笔杨(钻天杨)、榆树及常绿针叶树等;属于灌木的有河柳、柽柳、紫穗槐、刺榆、醋栗和榆叶梅等。
场区隔离林带的设置
主要用以分隔场内各区及防火,结合环境绿化,应在各个功能区四周都种植这种隔离林带。一般可用北京杨、柳或大青杨(辽杨)、榆树等,其两侧种植2—3行灌木。
场内道路两旁的绿化
路旁绿化一般种1—2行,常用树冠整齐的乔木或亚乔木,如槐树、杏树、唐槭以及某些树冠呈锥形、枝条开阔、整齐的树种。
运动场的遮荫林
在家畜运动场的南、西侧,应种植1—2行遮荫林。一般可选择树干高大,枝叶开阔、生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少的树种,如北京杨、加拿大杨、辽杨、槐、枫及唐槭等。也可利用爬墙虎或葡萄树来达到同样目的。运动场内种植遮荫树时,可选用枝条开阔的果树类,以增加遮荫、观赏及经济价值,但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防家畜破坏。
图10—12 场界防疫沟断面示意图
1.孔径50×50mm铁丝网 2.孔径15×15mm铁丝网 3.场外平地
畜牧场是从事动物生产的主要场所,是家畜进行生产的重要外界环境条件,畜牧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舍内空气环境质量和畜牧生产的组织。良好的畜牧场环境应具备的条件是:
1.保证场区具有良好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畜舍内空气环境的控制。
2.消毒设施健全,便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和措施。
3.畜牧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便于合理组织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职工劳动生产率。
4.便于畜禽粪便和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5.便于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
因此,建立一个畜牧场,必须从场址选择、场区规划布局以及场内卫生防疫设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设计,为家畜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一节 畜牧场及其分类一、畜牧场的概念
畜牧(Animal Husbandry) 意为进行动物管理,从事动物生产经营活动。而畜牧场(Animal Farm) 就是进行动物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场所。从农业生态学角度而言,畜牧场是指以经营陆生动物为主体的场所。随着畜牧科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出现过一些新的畜牧场称谓,诸如工厂化畜牧场。工厂化畜牧场是指采用工业生产的管理方式,把畜禽当作活机器,采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饲养以获得标准化、成本低的大额畜禽产品的生产场所。工厂化畜牧场的实质仍是家畜的饲养、管理和经营,只不过其手段更先进,畜群规模更大而已。生态畜牧场,则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将生产技术与生态技术相衔接,以陆生动物饲养为中心,将农、牧、草、林、副、渔业以及畜产品加工等环节因地制宜地结合,形成生产体系,以充分挖掘场内生产潜力,进行无废弃物,无污染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
二、畜牧场的类型
畜牧场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大多数畜牧场以封闭程度、经营方式和饲养畜禽品种来分类。畜牧场的分类,应反映畜牧场的性质、任务、封闭程度和饲养管理水平。常见畜牧场的分类方法是:
(一) 按封闭程度,畜牧场可以分为开放式畜牧场、封闭式畜牧场和半封闭式畜牧场
所谓畜牧场的封闭程度,主要指畜牧场是否有明显的与外界隔离的场界或屏障,如深沟、铁丝网、林带屏障、天然山体、河流以及各种材料砌成的围墙等。这些场界既反映与外界的封闭程度,又反映了其对防疫制度重视程度与畜牧业生产的水平。一般来说,封闭严密的畜牧场集约化经营的程度高,经济效益也大。然而以食草为主的绵羊和山羊养殖场,一般封闭程度都不太高。
1.开放式畜牧场 开放式畜牧场,也称之为草原(草山)畜牧场、游牧式畜牧场、传统式畜牧场。这类畜牧场与外界无明显的屏障,或者屏障极为简陋。这类畜牧场主要在广阔的草原、草山饲养食草家畜,如山羊、绵羊、肉牛、马匹等。这类畜牧场以放牧饲养为主要,有广阔的牧地,简单的畜舍,设备不配套,家畜的生长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家畜的生产水平不高。
2.封闭式畜牧场 封闭式畜牧场是指场外环境与场内环境具有明显屏障相隔离的畜牧场,这类畜牧场往往是集约化经营的畜牧场,用坚固而高大的砖石筑砌围墙,仅以1—2个大门与外界相通,人畜的出入受到严格的管制。在这种畜牧场,不但场内有生产性建筑和辅助建筑配套,而且具有完善的防疫措施。场内面积一般都比较小,家畜饲养密度大,劳动生产率也高。养鸡场多为此类畜牧场,其次是养猪场。
3.半封闭畜牧场 半封闭畜牧场是指利用界沟、铁丝网、林带、天然山丘,河流等作屏障与外界作简单的封闭,这些封闭屏障并不牢靠,随时都可能被破坏而成为开放牧场,场内有牧地,也有许多建筑物。这类畜牧场适用于饲养肉牛、乳牛、鹿、兔等动物。
(二)畜牧场按经营目标分类
1.商品性畜牧场 商品性畜牧场的主要任务为市场生产畜产品如肉、奶、蛋等的的畜牧场,如肥猪饲养场,肉鸡饲养场、蛋鸡场、肉牛场、奶牛场等。这类畜牧场一般生产单一,场内畜禽结构不复杂、场内建筑物专业化,家畜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要求高,劳动生产率高。
2.繁殖场 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饲养种畜繁殖商品代仔畜(禽)的畜牧场,故又称为繁殖场或父母代场,所提供的畜禽多为杂交后代。如果本场饲养自繁的商品畜禽,则多为“自繁自养商品场”,多见于猪场。3.种畜场 包括原种场、扩繁场等。其中,原种场是指以选育优良畜禽品种为目标的畜牧场,包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和维持、专门化品系的配套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等环节。扩繁场是以纯种繁殖优良品种或品系,扩大优良品种或品系规模的畜牧场。种畜场不但畜禽品种、年龄、性别结构复杂,而且建筑物多样化、配套化。
(三) 畜牧场按专业化程度高低分类
1.专业性畜牧场 只饲养一种家畜或某一年龄阶段的家畜,饲料依靠专业饲料厂提供,有的甚至除粪,清扫卫生和消毒以及产品销售都由场外职能部门负责。专业场技术水平高、畜舍建筑单一,管理人员少,劳动生产率相当高,产品规格化和商品化程度高。这类畜牧场以美国为最多,国内也有一些专业性畜牧场。由于专业性畜牧场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大力提倡和发展,但不同类型的专业性畜牧场需按产业化的要求彼此配合,形成完善的生产体系。
2.综合性畜牧场 综合性畜牧场是在一个畜牧场内有多种畜禽饲养分场,饲料自产自销,更有甚者畜牧场内进行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活动。这种畜牧场以小而全或大而全为特点,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延续。综合性畜牧场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水平低,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畜牧业生产。这类畜牧场主要分布于偏远的地区,其优势是自给自足、产品成本低。
(四) 畜牧场按按畜禽品种分类按饲养家畜禽家种类的不同将畜牧场划分为若干类型,包括养猪场,养禽场,实验动物场,养马场,养兔场,肉牛场,养羊场,奶牛场等。这种场从名称上看不出它的集约程度和饲养水平特征,它既可以是专业性畜牧场,又可以是综合性畜牧场。场内建筑物依专业性不同,有多有少,尽管技术水平不如专业场高,但高于综合场。目前我国许多畜牧场的名称大都以此而定。
第二节 建筑材料的基本特性
畜舍环境的控制取决于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环境控制设备的选型配套、家畜的种类和数量、畜牧场生产工艺和畜舍日常的管理措施。其中,加强畜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是家畜环境控制的根本措施。而畜舍外围护结构则与建筑材料的热特性、水分特性和空气特性密切相关。因此,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有关特性,对于科学地进行畜舍环境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材料的热工特性
(一)导热性与热阻
导热性是表示热量由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本身厚度向另一侧传递的能力。导热性强的材料,保温隔热能力差。相反,导热性弱的材料,保温隔热能力强。建筑材料的导热性的大小取决于材料内部分子或原子自由活动的能力。建筑材料分子或原子受到的束缚力越小,自由振动或运动的能力越强,导热性越大,例如,金属材料的导热性一般大于非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中,铜、铝的导热性大于铁。在非金属材料中,玻璃的导热性大于橡胶。
1,建筑材料的导热性指标
(1) 导热系数(λ) 导热系数是表示建筑材料传递热量能力的物理指标,以“λ”表示,其单位为W/m·℃,λ值越大的材料,传热越快。导热系数定义为,当物体厚度1 m,两表面温差为1 ℃时,1 h内通过1 m2表面积的热量。λ值小于0.12W/m·℃的材料称为隔热材料。
(2) 热阻 热阻是指空气层或材料层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的热物理学指标,用R表示,单位为m2·℃/W,定义为当,当材料(空气)内外两侧表面环境温度相差为1℃时,通过每平方米表面面积,传出1J热量所需的时间(h)。
单一均质材料层的热阻R与其厚度δ成正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即:
δ
R=——
λ
其中,R为某材料层的热阻(m2·℃/W);δ为材料的厚度(m);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2·℃)。
多层不同材料的热阻则为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即
ΣR=R1+R2+R3+……Rm
在自然条件下,畜舍外围护结构内外两侧温度的作用均为周期性(24小时)的谐波热作用,热量由高温侧向低温侧传递,这种现象称为“不稳定传热”,其传热量计算十分复杂。研究表明,将畜舍外围护结构内外两侧温度视为不变,且存在温差时,则计算变得十分简单,计算结果完全可以满足建筑热工设计要求。在稳定传热条件下,沿畜舍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有流动的空气,这两层空气与其以外的空气很少混合,我们将这两层空气称为层流边界层。我们将层流边界层内表面、外表面空气层对热传递产生的阻力分别称为内、外表面热换阻(Rn和Rw)。内、外表面热换阻与内、外表面热换系数an、aw互为倒数关系,即
Rn=1/an,Rw=1/aw
2.畜舍外围护结构总热阻与总传热系数的关系
(1)总热阻(R0)外围护结构在传热过程中阻止热流通过的能力称为总热阻,单位是m2·h·℃/KJ或m2·℃/W。外围护结构层由单层或多层材料构成,材料层具有一定的热阻(R或ΣR),在贴近围护结构表面的空气层(边界层)也有一定的热阻,即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热换阻(Rn)和外表面热换阻(Rww)。外围护结构总热阻应该是内表面热换阻(Rn)、外围护结构层热阻(R或ΣR)和外表面热换阻(Rww)之和,即:
R0=Rww+ΣR+Rnw=1/an +Σ(σ/λ)+1/aw
(2) 总传热系数(K) 总传热系数是评价畜舍构件(墙、屋顶、门、窗、顶棚、地面等,统称为外围护结构)隔热能力的一个指标。总传热系数表示为,畜舍构件内外两侧表面环境温度相差1 ℃时,每小时通过1 m2面积的物体表面传导的热量,单位为KJ/m2·℃·h或W/m2·℃。总传热系数越大,畜舍构件的导热力越强,其保温隔热能力越小。
畜舍外围护结构总热阻与总传热系数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 1 1
K= = =
R0 Rw +ΣR+ Rn 1 /αn +Σδ/λ+1/αw
其中,Rn表示内面热换阻,Rw表示外面热换阻,ΣR表示外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热阻之和,αn和αw表示外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换热系数,分别与Rn和Rww互为倒数。
外围护结构表面换热阻Rn和Rw及换热系数αn和αw值,通常借用民用建筑推荐值,见表10—1。
表10-1 外围护结构的表面换热系数αn和αw和热阻Rn和Rw
围 护结 构
冬季
夏季
αn
αw
Rn
Rw
αn
αw
Rn
Rw
外墙屋顶吊定
8.7
8.7
5.8
23.3
23.3
5.8
0.115
0.115
0.172
0.043
0.043
0.172
8.7
7.0
5.8
18.6
18.6
5.8
0.115
0.143
0.172
0.054
0.054
0.172
* 材料表面的发射率ζ=0.9。
(引自建筑工程部北京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可见,导热系数越大,热阻越小;材料层厚度越大,热阻越大。热阻越大,则保温隔热性能越好。因此,要保证畜舍保温隔热,除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外,还必须保证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
(二) 建筑材料的蓄热性及热惰性指标
蓄热性蓄热性是指各种建筑材料蓄积热量的能力。建筑材料蓄热性可以用蓄热系数来表示。蓄热系数(S24)是指当表面温度波动1℃时,1 m2外围结构在24 h内吸收或散失的热量,单位是W/m2·℃。
在自然情况下,建筑物的热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空气温度及太阳辐射热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围护结构和畜舍内温度也发生相同的周期性变化。当建筑材料受到周期性热波动(建筑学术语为谐波热)作用时,其表面吸收和释放的热量将按同一周期波动,并引起材料表面和内部温度发生相应周期的波动,热量波动的振幅随其向内部的传递而递减,这种现象称为“衰减”,在接受周期性热波动的材料一侧,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比室外综合温度峰值出现时间要晚,将这种现象称为“延迟”。
在建筑材料的热阻值一定时,蓄热系数越大,吸收和容纳的热量越多,对高温和低温的缓冲力越强,即建筑材料在高温情况下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不使表面温度过高,在低温情况下,又能释放更多的热量而不使表面温度过低,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波动越小,表面温度峰值比外界温度峰值出现延迟时间越长。故在炎热地区,在畜舍外围护结构外表面选择蓄热系数大的材料,可减少室外高温向室内的热传递,对畜舍防暑有利;在寒冷地区,将蓄热系数大的材料用于畜舍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有利于减少供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畜舍内温度的波动。建筑材料的蓄热系数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S24=0.51(λCγ)1/2
其中γ为材料容重,单位为kg/m3,λ为材料导热系数,单位为w/m.℃,C为材料比热,单位为J/kg.℃
2.热惰性在建筑热工设计中,将材料层的热阻R和蓄热系数S的乘积称为“热惰性”指标,符号为D,用来表示围护结构抵御外界温度波动作用的能力。围护结构D值越大,其衰减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单层或多层围护结构D值分别为:
单层:D=RS;
多层:D= R1S1+ R2S2+ R2S2+ R3S3 ……=∑RiSi
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见表10—2。
二、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
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空气特性。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是指建筑材料贮存空气的能力。建筑材料内部空隙越多,贮存的空气数量越多,相同体积的建筑材料其重量也越小。因而,建筑材料的空气特性可用材料的容重和孔隙率表示。所谓容重(γ)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是kg/m3。所谓孔隙率是指在材料中孔隙所占的百分率。
容重小的材料,孔隙多,其中充满空气。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仅为0.023 W/m·℃,所以,多孔的、轻质的材料保温隔热性能好。同样,疏松的纤维材料(芦苇、稻草等)、颗粒材料(锯末、炉渣灰等),也是由于所含孔隙多且充满空气而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是,材料的孔隙往往与材料的强度呈负相关,因此,在建筑选材时需综合考虑。常用建筑材料的容重见表10—2。
透气性也是衡量材料隔热能力的一个指标。空气的隔热作用,只有当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连通的、粗孔的材料,其保温隔热能力不如封闭的、微孔的材料好。因空气流动会以对流的形式带走热量,因而,只有密闭干燥的空气,才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
由于空气的导热性差,因而,容重越小的建筑材料,封闭的空隙率越多,其导热系数也越小。材料的空隙虽有利于保温,但却满足不了人们对材料强度的要求。
三、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
吸水性
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并当自水中取出时能够保持这些水分的性质。材料吸水性主要取决于其孔隙率多少和孔隙特征。一般来说,在材料孔隙直径适宜的情况下,孔隙率越大,吸水性越强。但封闭孔隙水分不易渗入,粗大孔隙水分不易存留,故这两类材料孔隙率虽大,但吸水率不一定大。有很多开口,孔隙微细的材料,其吸水率往往较大。
吸湿性
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的湿度随周围空气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性质。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决定于材料本身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一定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的材料,其含水率决定于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温度。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增高及结构表面温度降低时,吸湿性随之增高。物体表现的孔隙多时,吸湿性也增高。
透水性
材料透水性是指材料在水压力作用下,能使水透过的性质。孔隙率大及连通开口孔隙的材料,透水性较大。畜舍地面等受地下水、洗涤水及污水影响的结构,要求具有较高的不透水性。
耐水性
材料在长期饱和水作用下,强度不降低或不严重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一般材料,随含水量的增加,强度均有所降低。这是由于水透入材料微粒之间,降低其联结力,软化某些不耐水成分所致。在畜舍中受水浸蚀或处于潮湿环境的结构,应选用耐水性强的材料。
建筑材料的水分特性与热特性密切相关。由于水的导热系数为0.58 W/m2·℃,是空气的24倍。因而,吸水性大的材料,导热性强,保温隔热能力差。吸湿性强的材料,水分含量高,导热性大,保温隔热能力差。透水性大的材料,水分易透过,使地面和畜舍潮湿,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散热能力。
材料的水分特性不仅影响其保温隔热性能,而且也影响其强度。因此,在建筑施工中采取严格的防潮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考虑建筑材料的机械性质,如强度、弹性、韧性、硬度以及耐磨性等。一种材料的性质有时很难同时满足畜舍围护结构对水分特性、强度以及热特性的要求,需要科学选择材料,进行巧妙组合,以满足围护结构对强度、热特性和水分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四、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评价天然石料
天然石料容重大,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硬度、耐磨、耐久、抗冻、防水和耐火等优点,但导热性极大,蓄热系数也较高。因此,在寒冷地区石料不宜用于保温隔热结构,如外墙。在取材方便的山区,用其砌墙必须保证足够的厚度,以满足所要求的热阻。在南方炎热地区,石料由于具有较高的蓄热性,故用其砌墙,并保证足够的厚度,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用石料所铺地面为冷地面、硬地面。这种地面具有结实、不透水、便于清扫与消毒等优点,同时具也有太硬、太滑、导热性大等缺陷。所以,在寒冷地区不宜作畜舍地面,但可用作通道及辅助性房舍的地面。如果在取材方便的山区用作地面材料时,一定要在家畜躺卧的部位铺设垫草或木板,以加强地面保温。砌筑石料地面应严密勾缝,以防返潮和渗水。
砖
砖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建筑材料,由于具有一定的强度、较好的耐火性、耐水性,同时孔隙率较大,导热性较小,所以多用来砌墙体、砖柱、砖墩、沟道等。还可用废砖料作混凝土骨料。砖具有较强的毛细管作用和吸湿性,受潮后其隔热性能显著降低,且受潮后反复冻融,可引起砖块酥裂。所以,必须对砖围护结构采取严格的防潮措施。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墙体,可用1:1或1:2水泥砂浆勾缝、勒脚部位抹灰,并设散水和排水沟等。
满足砖墙保温要求所需的厚度远远超过了承重所要求的厚度。因此,为了减轻墙体荷载,提高墙体保温能力,广泛采用空心砖、多孔砖等轻质砖。表10—3比较了轻质砖与普通粘土砖容重和导热系数值。
砖墙从结构上可做成空心墙,其不流动的空气间层可大大提高墙体的热阻值,因此,这样的墙体不仅省砖,而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砖地面亦属于冷地面、硬地面。在保持干燥的状况下,砖地面的优点是导热性较小,且不滑,便于清扫、消毒。砖地面的缺点是,易磨损出现坑凹、易吸水受潮。故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潮、防水、防渗措施。用砖铺砌地面,应立砌,不能平铺。
表10-2 常用建筑材料的容重(γ)、导热系数(λ)和蓄热系数S值材 料 名 称
容重(γ)(kg/m3)
导热系数(λ)(W/m·℃)
蓄热系数(S)(W/m2·℃)
夯实草泥或粘土墙
草泥
土坯砖墙
普通粘土砖
多孔砖(60孔)
空心砖
2000
1000
1600
1800
1300
1000-1500
0.93
0.35
0.70
0.81
0.58
0.46-0.64
10.57
5.11
9.18
9.65
6.97
5.55-8.02
硅酸盐砖
花岗岩
砂岩
1350
2800
2400
0.58
3.49
1.87
7.03
25.33
18.13
钢筋混凝土
矿渣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
加气混凝土
矿渣砖
膨胀珍珠岩混凝土
2400
1200
600
500
1400
450
1.38
0.52
0.21
0.12
0.58
0.07
14.93
5.87
2.75
——
6.68
2.32
石棉水泥板或块
石棉水泥隔热板
1900
300
0.35
0.09
6.33
1.30
木纤维板
木纤维板
松及云杉垂直木纹
平行木纹橡木 垂直木纹
平行木纹
600
150
550
550
800
800
0.16
0.06
0.35
0.17
0.23
0.41
4.18
1.28
4.18
5.87
5.81
7.67
木锯末
稻 壳
芦 苇
稻 草
稻草板建筑用毛毡沥青、油毡、油毡纸甘蔗板
250
250
400
320
300
750
600
360
0.09
0.21
0.14
0.09
0.11
0.06
0.17
0.05
2.03
8.38
2.43
1.80
1.83
1.09
3.31
1.80
锅炉渣
煤 灰
1000
1000
750
0.29
0.29
0.22
4.4
3.02
2.91
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铝箔波形纸板橡 皮矿 棉
200
35
160
2,200
50—200
0.06
0.05
0.063
0.041
0.035—0.046
0.84
0.30
1.01
0.30
——
水(0℃)
(20℃)
冰(0℃)
雪
1000
998
917
100
300
0.56
0.59
2.21
0.07
0.20
——
——
——
——
——
(引自东北农业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139——140页,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总之,任何一种建筑材料的各种特性是相互制约的,既难兼备承重、保温、防水三种不同的性能,又难统一轻质和高强度的矛盾。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采用多种材料,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取长补短组成复合结构,来解决这一矛盾。
表10-3 轻质砖与普通粘土砖空气特性与热特性的比较容 重 导 热 系 数
八孔粘土空心砖 1100 0.225
多 孔 砖 1300 0.581
普 通 粘 土 砖 1800 0.813
(引自东北农业大学,《家畜环境卫生学》,142页,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随着建材工业的发展,各种高效轻质隔热材料大量出现,并已被广泛用于畜舍建筑。如用于畜舍墙壁、屋顶隔热层的玻璃棉,其隔热性能比普通粘土砖高十几倍,而贴铝箔的硬质聚胺脂板的隔热性能又比玻璃棉高一倍。可以设想,这些新型隔热材料的采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畜舍建筑的保温隔热能力,同时会显著缩小围护结构的厚度和重量。
土料
土料包括土坯、草泥、夯实土结构和三合土等。土料的优点是,不但材料来源广泛,便于就地取材,而且材料价格低;如果土料保持干燥,则其导热性小,例如三合土墙房舍冬暖夏凉;土料具有一定耐久性和耐火性。土料的缺点是:强度差、耐水性低、易压缩变形和干缩变形;不光滑、不易清扫与消毒,易吸水受潮。在干燥地区修建畜舍,土料不宜用于畜舍围护结构的基础、勒脚等易受潮部位。在潮湿地区,不适于用土料修建畜舍。
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将土料与石料结合使用以克服彼此的缺点,如用石料砌畜舍的基础、勒脚,用土料做勒脚以上的墙体。土料多以粘土或亚粘土做主要原料。为了改善土墙的强度,提高耐水性,减少干缩裂缝,可加入适量掺料,如掺入10%—15%的石灰,能提高强度和耐水性;掺入适量的稻草或麦秸可减少干缩裂缝;掺入适量砂子、石屑或炉渣可提高强度,减少干裂;墙体干透后用白灰粘土浆拍灰或抹灰能提高墙面耐水性。
土地面属于暖地面、软地面。土地面的优点是:有易建造、造价低、柔软、有弹性、不滑、导热性小特点;土地面的缺点是:不结实、易形成坑凹,不便清扫和消毒,易于潮湿等。所以,在潮湿地区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采用土料做地面。羊舍、马舍、鸡舍、兔舍可采用土料做地面,但牛舍、猪舍由于排出的污水较多,不宜用土料做地面。
第三节 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一、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的概念畜牧场生产工艺是指人们利用动物和饲料生产畜产品的过程、组织形式和方法,包括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设备的组装。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是进行动物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装备设计的总称,包括确定畜牧场性质、规模、主要生产指标、畜群的组成、周转形式、饲养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水电和饲料消耗、劳动力的组织安排和对环境的控制和要求、生产设备和装备的选型配套、牧场占地面积、房舍和生产建筑面积、投资概算、成本和效益概算等。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一般是用文字材料和图纸阐明畜牧场生产工艺,是进行畜牧场规划和畜舍设计的依据,也是畜牧场投产后指导生产的依据,其中涉及许多畜牧专业知识。因此,工艺设计必须有畜牧工作者参与,或者由他们承担设计。
合理的畜牧场工艺设计应该既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市场需求及经济技术水平,又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保证生产工艺的实施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保证畜牧场设计科学合理,在进行畜牧场设计前,必须调查拟建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历史上的自然灾害和畜禽疫情,当地建筑习惯,场地周围的工厂、居民点和其他牧业情况。必须了解当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畜产品市场状况、饲料及能源供应、粪污处理能力、劳动力市场情况、交通运输条件、建设投资能力及资金来源等情况。
二、现代畜牧生产工艺特点现代畜牧生产以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环境工程、动物繁殖、兽医卫生防疫、畜牧经营管理等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现代工业仪器设备武装畜牧业企业,实现畜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代畜牧业生产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一)用优良的畜禽品种,采用最优的杂交组合
现代畜牧业生产要求动物生产力高,畜产品品质优,抗病力和抗逆性强,个体之间生产性能和体型大小基本一致,否则,就难以适应工厂化畜牧业生产和规范的饲养管理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的理论,应用品系杂交的方法,选育符合现代畜牧生产要求的动物品种或品系。
(二)合理分群,实行流水线作业的“全进全出”制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特点制订科学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环境控制以及其它畜牧兽医技术措施,使用工业化生产设备,实现流水线作业的“全进全出”制生产工艺,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前提。因此,根据动物生长发育速度、动物体型大小和性别特点,合理组群,是十分必要的。
(三)据不同畜群的营养需要,饲喂相应的全价配合饲料
只有采用满足各种畜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的全价饲料,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遗传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四)创造适宜的舍内环境
畜禽遗传潜力的发挥与生产环境密切相关,环境过冷或过热,迫使动物动用部分能量和物质抵御环境的不良影响;环境污染则会提高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畜牧业生产成本,严重者可导致疾病流行。因此,必须从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建筑物布局、畜舍建筑热工、通风、供暖、降温、饲喂、饮水、粪污处理和利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为畜禽创造适宜的环境,实现畜牧业的优质高效生产。
(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现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高密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为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产生了更多的应激因子,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因此,除改善饲养管理和环境外,还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实施科学的疫病免疫程序,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六)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在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尽可能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设备,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七)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畜牧业生产是高度技术密集性的产业,需要饲料生产、畜牧、兽医、机械、电子和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技术和人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求全体员工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法。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职工岗位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建立责权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按贡献取酬的分配制度,是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措施。
三、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在进行畜牧场设计时,应坚持效益优先的的原则
在进行畜牧场设计时,应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即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所选定的项目,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获取的经济收入最大,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对环境保护与改善最为有利。为实现效益优先的目标,必须对畜牧场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畜牧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是指对特定畜牧生产投资项目的研究,而不是对畜牧场自身的一般生产过程的研究。进行可行性论证的目的是确定项目产品是否有市场,项目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效果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可行性论证,使畜牧场建设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将项目投资的风险减少到最低。一项典型的畜牧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包括:
1,前言 主要介绍项目实施的目的以及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以及意义
2,背景 主要内容有:①建场地区及其特点,②建场地区当前的经济状况,③畜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目前的成就,④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状况。
3.项目规划 包括:①项目的规模,②项目的生产工艺,③项目的主要设备,④所占土地面积 ⑤采用技术,⑥项目特色。
4.环境保护 拟建畜牧场周围环境质量状况,畜牧场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畜牧场环境保护的措施。
5.项目建设地区状况,包括:①自然特点,包括气候、土壤、水源、植被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②经济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③社会状况,主要是指文化、技术以及相关政策状况。④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6.项目经费来源,包括:①费用估计,②资助,③物资采购,④能源,⑤交通,⑥电力。
7.畜牧场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包括:①中心管理机构,②分支机构。
8.项目的效果预测,包括:①经济效益,②社会效益,③生态效益,④市场前景。
9.特殊问题,如:①政策问题,②在项目审查前采取的措施。
10.附件。
(二) 畜牧场建设的资金必须落实而且建设项目需一次性完成
畜牧场生产过程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防疫工作,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我国不少畜牧场的设计和建设由于资金困难,经常采取边施工、边生产,或者用非生产建筑代替生产用房等做法,使畜禽疾病连年流行,防疫工作难以有效实施,降低了畜牧生产经济效益。因此,畜牧场设计和建设工程如土建工程、道路工程、管道工程以及供水、供暖、排水和绿化等工程必须一次性完成。对于需改建的畜牧场来说,在改建期间,场内不宜饲养家畜,如果是小范围的改建扩建,必须划定施工区域,饲养区和施工区应执行严密的封锁制度。
(三) 坚持专业设计,最大限度杜绝非行业设计,以确保畜牧场设计合理性。
由于在畜牧场集中饲养了大量的家畜,这就决定了畜牧场建筑物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功能。畜牧场建筑物一般可分为生产性建筑和辅助性建筑。要求这些建筑物既具有一般房屋的功能,又有适应动物饲养的特点;由于场内动物饲养密度大,所以需要有兽医卫生及防疫设施和完善的防疫制度;由于有大量的畜粪尿产生,所以畜牧场内必须具备完善的粪尿处理系统;畜牧场还必须有完善的供料贮料系统和供水系统。这些特性,决定了畜牧场的设计、施工只有在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才能使畜牧场的生产工艺和建筑设计符合畜牧生产的要求,才能保证畜牧场设计的科学性。
(四) 把创造畜牧生产适宜环境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
畜牧场设计的目的在于为畜禽生长、发育、生产和健康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据有关研究,畜禽环境条件的生产效应占畜牧生产总效应的20~40%,仅次于饲料效应,可见创造适宜于动物生产的环境十分重要。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首先是做好场址选择工作,其次是做好场内各种建筑物的布局设计,使建筑物单体与畜牧场总体设计相协调,建筑物单体与设备安装相协调,再次是科学地组织场内的道路、供排水、粪便处理、防疫、环境保护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畜禽生产力,最大限度地保证畜禽的健康,均衡地获得优质高效低耗的畜产品。
(五) 要尽可能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
实践证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走集约化的道路,以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畜牧业生产,将会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的产品。实践还证明,传统的饲养方式和小农经济式的畜禽生产,极大地制约着畜禽生产力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热量不合理利用以及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水平低、生产周期长。国内外科学家认为,世界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的关键原因是,一是采用优良的品种和品系;二是大力发展饲料生产,推行科学饲养;三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工厂化生产,重视畜牧场和畜舍环境控制与改善;四是建立综合性的疫病防治措施。因此,集约化生态型畜禽生产工艺将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首先要求在卫生防疫上确保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的干扰和污染,同时也不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其次要求畜牧场内各功能区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种建筑物位置恰当,便于组织生产;再次要求畜牧场总体设计与畜舍单体设计相配套,畜舍单体设计与建造符合动物的卫生要求和设备安装的要求;最后要求按照“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组织畜牧业的商品化生产。
(六) 畜禽生产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必须突出因地制宜的特点
畜禽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亦不同于工业建筑。一方面,畜舍既是动物的生活场所,又是畜牧业的生产场所,舍内的空气环境诸如气温、气湿、有害气体、灰尘、微生物对畜禽影响很大。这增加了舍内环境调控的复杂性,使建筑形式和结构变得多样化。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各异,这也要求畜舍内结构及环境控制的措施因地制宜。再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种畜禽,或同种畜禽的不同生理阶段,对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要求畜舍的结构、形式及环境控制措施也不同。只有针对具体的地域环境和畜禽品种、年龄、性别、个体及动物行为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才可保证畜禽的生产高效低耗地进行。
我国气候十分复杂,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畜舍建筑形式和结构应在最大限度保证舍内环境符合畜禽的要求,否则将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要积极采用各种标准化的饲养设备,畜禽舍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要与饲养设备的安装相配套。既要考虑到机械化操作的应用,又要考虑到流水作业的实施,更应该注重环境控制设备的安装及有效控制舍内环境的可靠性。应把有效地消除舍内的粪尿、污水作为畜舍建筑设计和选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七) 注意环境保护和节约投资
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牧场排放的粪尿和污水都会污染环境,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就畜牧场环境保护而言,既要避免畜牧场废弃物对自身环境的污染,又要避免外部环境对畜牧场造成污染,更要防止畜牧场对外部环境的污染。要搞好畜牧场环境保护,合理选择畜牧场建设地点及规划畜牧场是先决条件,重视以畜禽粪尿和污水处理为中心的环境保护设计,大力进行生态畜牧场建设,充分利用畜产废弃物,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在畜牧场设计过程中,要讲求实效,突出实用性,避免贪大求洋、花而不实,所有设备、设施都要实用、美观。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爱惜土地,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传统畜牧场生产技术落后,占用耕地面积大,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如果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饲养畜禽,将会大大降低土地的占有用面积。例如,我国的广东黄坡鸡场占地20余万平方米,而与这规模相当的大荷兰人公司鸡场占地仅有2万平方米,只相当于前者的1/10。采取科学的工艺设计,是节约土地,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
四、畜牧场工艺设计内容现代化畜牧场普遍采用的是分阶段饲养和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在制定畜牧场工艺设计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现代畜牧场的生产工艺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设计方案既科学、先进,又切合实际,能够付诸实施。工艺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和技术设计的依据,以及指导畜牧场管理和生产的纲领,应力求具体、详尽,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言
主要阐述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国内外市场对拟建畜牧场产品的需求,建场的目的、意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需要国家投资建设的畜牧场,应阐述立项报批的经过,并附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计划任务书,说明资金落实情况和来源;当地气象、地质、水文资料及拟建场场地的地形图。
(二)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不同性质的牧场,如种畜场、繁殖场、商品场,它们的公母比例、畜群组成和周转方式不同,对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所采取的畜牧、兽医技术措施也不同。因此,在工艺设计中必须明确规定牧场性质,并阐明其特点和要求。
畜牧场的性质必须根据社会和生产的需要来决定。原种场、祖代场必须纳入国家或地方的良种繁育计划,并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牧场性质,还须考虑当地技术力量、资金、饲料等条件,经调查论证后方可决定。
所谓畜牧场规模一般是指畜牧场饲养家畜的数量,通常以存栏繁殖母畜头(只)数表示,或以年上市商品畜禽头(只)数表示,或以常年存栏畜禽总头(只)数表示。畜牧场规模是进行畜牧场设计的基本数据。
畜牧场规模的确定除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需求、资金投入、饲料和能源供应、技术和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还应考虑牧场劳动定额和房舍利用率。例如,某商品蛋鸡场,其管理定额为每人饲养蛋鸡5000~6000只,则每栋蛋鸡舍容量就应为5000~6000只,或为其倍数,全场规模也应是管理定额的倍数。此外,鸡场规模还应考虑蛋鸡舍与其他鸡舍的栋数比例,以提高各鸡舍利用率,并防止出现鸡群无法周转的情况。蛋鸡生产一般为三阶段饲养:育雏阶段一般为0~6或7周龄;育成阶段一般为7或8周龄至19或20周龄;产蛋阶段一般为20或21周龄至72或76周龄。为便于防疫和管理,应按三阶段设三种鸡舍,实行“全进全出制”的转群制度,每批鸡转出或淘汰后,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舍一段时间后再进新鸡群。工艺设计应调整每阶段的饲养时间(饲养日数加消毒空舍日数)恰成比例,就可使各种鸡舍的栋数也恰成比例。表10—4是制定鸡群周转计划和鸡舍比例的两种方案,供参考。
表10-4 蛋鸡场鸡群周转计划和鸡舍比例方案举例方 案 鸡群类别 周龄 饲养天数 消毒空舍天数 占舍天数 占舍天数比例 鸡舍栋数比例
Ⅰ 雏 鸡 0~7 49 19 68 1 2
育成鸡 8~20 91 11 102 1.5 3
产蛋鸡 21~76 392 16 408 6 12
雏 鸡 0~6 42 10 52 1 1
Ⅱ 育成鸡 7~19 91 13 104 2 2
产蛋鸡 20~76 399 17 416 8 8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80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三)主要工艺参数畜牧场工艺参数包括主要生产指标、耗料标准、畜群划分方式、各种畜群饲养日数、各阶段畜群死亡淘汰率以及劳动定额等。主要畜禽养殖场工艺参数如表10-5、表10-6、表10-7、表10-8和表10-9所示。
表10-5 猪场主要工艺参数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妊娠期(d)
哺乳期(d)
断奶后至发情期天数(d)
情期受胎率(%)
确认妊娠所需时间(d)
分娩率(%)
母猪年产仔窝数(头)
经产母猪窝产仔数(头)
经产母猪窝活产仔数(头)
初生仔猪个体重(kg/头)
仔猪哺乳天数(d)
仔猪哺乳期成活率(%)
哺乳仔猪断奶重(kg/头)
哺乳仔猪日增重(g/头.d)
哺乳仔猪全期耗料量(kg/头)
仔猪培育天数(d)
仔猪培育期成活率(%)
仔猪培育期末重(kg/头)
仔猪培育期日增重(g/头.d)
仔猪培育期全期耗料量(kg/头)
商品猪肥育天数(d)
114
28~35
7~10
85
21
85~95
2.1~2.4
11
10
1.1~1.2
28~35
90
8.0~9.0
180~190
5~7
35
95
20~25
400~460
17~20
100~110
肥育期成活率(%)
肥育期末重(kg/头)
肥育期平均日增重(g/头.d)
肥育猪全期耗料量(kg/头)
公母比例(本交)
种猪利用年限(年)
种猪年更新率(%)
后备种猪选留率(%)
空怀、妊娠母猪273天耗料量(kg/头)
哺乳母猪92天耗料量(kg/头)
种公猪365天耗料量(kg/头)
后备公猪180~240天耗料量(kg/头)
后备母猪180~240天耗料量(kg/头)
母猪周配种次数转群节律计算天数妊娠母猪提前进产房天数各猪群转圈后空圈消毒天数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日数每头成年母猪提供商品猪数(头/年)
生产人员平均养猪数(头/人.年)
在编人员提供商品猪数(头/人.年)
每平方米建筑提供商品猪数(头/.年)
98
90~100
640~700
200~250
1:25
3~4
25
75
800~850
450~500
1100
210
150
1.2~1.4
7
7
7
21
16~18
450~500
300~350
0.9~1.0
表10—6 鸡场主要工艺参数(一)
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来航型蛋用种母鸡
来航型蛋用种母鸡生产性能(22~73周龄)
1.雏鸡(0~6或7周龄)
(1)7周龄体重(g/只)
(2)1~7周龄耗料量(g)
2.育成期
(1)18周龄体重(g/只)
(2)8~18周龄耗料量(g/只)
3.产蛋期(19~72周龄)
(1) 25周龄体重(g/只)
(2) 19~25周龄耗料量(g/只)
(3)40周龄体重(g/只)
(4)26~40周龄耗料量(g/只)
(5)60周龄体重(g/只)
(6)41~40周龄耗料量(g/只)
(7)72周龄体重(g/只)
(8)41~40周龄耗料量(g/只)
480~560
1120~1274
1135~1270
3941~5026
1550
3820
1640
11200
1730
14600
1780
8300
1.平均饲养日产蛋率(%)
2.累计入舍鸡产蛋数(枚/只)
3.种蛋率(%)
4.累计入舍鸡产种蛋数(枚/只)
5.入孵蛋总孵化率(%)
6.累计入舍鸡产母雏数(只/只)
73.1
267
84.1
211
84.9
89.7
轻型和中型蛋鸡生产性能
1.21~30周入舍鸡产蛋率(%)
2.31~60周入舍鸡产蛋率(%)
3.61~76周入舍鸡产蛋率(%)
4.饲养日产蛋数(枚/只)
5.饲养日平均产蛋率(%)
6.入舍鸡产蛋数(枚/只)
7.入舍鸡平均产蛋率(%)
8.平均月死淘率(%)
10至90
90至75
70至62
305.8
78
288.9
73.7
小于1
表10—7 鸡场主要工艺参数(二)
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轻型蛋鸡体重及耗料量
中型蛋鸡体重及耗料量
1.雏鸡(0~6周龄或7周龄)
(1)7周龄体重(g/只)
(2)1~7周日龄耗料量(g/只)
(3)1~7周总耗料量(g/只)
(4)7周龄成活率(%)
2.育成鸡
(1)18周龄体重(g/只)
(2)18周龄成活率(%)
(3)8~18周龄日耗料量(g/只)
(4)8~18周龄总耗料量(g/只)
3.产蛋鸡(21~72周龄)
(1)21~40周日耗料量(g/只)
(2)21~40周总耗料量(g/只)
(3)41~72周日耗料量(g/只)
(4)41~72周总耗料量(g/只)
530
10~43
1316
93~95
1270
97~99
46~75
4550
77~114
1520
100~104
22900
1.雏鸡(0~6周龄或7周龄)
(1) 7周龄体重(g/只)
(2) 1~7周日龄耗料量(g/只)
(3) 1~7周总耗料量(g/只)
(4) 7周龄成活率(%)
2.育成鸡
(1)18周龄体重(g/只)
(2)18周龄成活率(%)
(3)8~18周龄日耗料量(g/只)
(4)8~18周龄总耗料量(g/只)
3.产蛋鸡(21~72周龄)
(1)21~40周日耗料量(g/只)
(2)21~40周总耗料量(g/只)
(3)41~72周日耗料量(g/只)
(4) 41~72周总耗料量(g/只)
515
12~43
1365
93~95
1340
97~99
48~83
5180
91~127
16.4
100~114
25000
肉用种母鸡体重及耗料量
肉种鸡生产性能(23~66周龄)
1.雏鸡(0~7周龄)
(1)7周龄体重(g/只)
(2)1~2周不限饲日耗料量(g/只)
(3)3~7周日耗料量(g/只)
2.育成鸡(8~20周龄)
(1)20周龄体重(g/只)
(2)8~20周龄日耗料量(g/只)
3.产蛋鸡(21~66周龄)
(1)25周龄体重(g/只)
(2)21~25周龄日耗料量(g/只)
(3)42周龄体重(g/只)
(4)26~42周龄日耗料量(g/只)
(5)42周龄体重(g/只)
(6)43~66周龄日耗料量(g/只)
749~845
26~28
40~56
2135~2271
59~105
2727~2863
110~140
3422~3557
161~180
3632~3768
170~136
饲养日产蛋数(枚/只)
饲养日平均产蛋率(%)
入舍鸡产蛋数(枚/只)
入舍鸡平均产蛋率(%)
入舍鸡产种蛋数(枚/只)
平均孵化率(%)
入舍鸡产雏数(只/只)
平均月死亡率和淘汰率(%)
209
68.0
199
92
183
86.8
159
小于1
肉鸡生产性能
(1)1~4周龄体重变化(g/只)
(2)1~4周龄料肉比
(3)5~7周龄体重变化(g/只)
(4)5~7周龄料肉比
(5)8~10 周龄体重变化(g/只)
(6)8~10 周龄料肉比
(7)全期死亡率(%)
150~1065
1.41
1455~2335
1.92
2780~3575
2.43
2~3
表10-8 奶牛场主要工艺参数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工艺指标
1.性成熟月龄
2.适配年龄
3.发情周期(d)
4.发情持续天数(d)
5.产后第一次发情天数
6.情期受胎率(%)
7.年产胎数
8.每胎产犊数(头)
6~12
公:2~2.5,母:1.5~2
19~23
1~2
20~30
60~65
1
1
9.泌乳期(d)
10.干乳期(d)
11.奶牛利用年限
12.犊牛饲养日数(1~60日龄)
13.育成牛饲养日数(7~18月龄)
14.青年牛饲养日数(19~34月龄)
15.成年母牛淘汰率(%)
300
60
8~10
60
365
488
8~10
表10-9 奶牛场主要工艺参数(二)
指标
参数
指标
参数
生产性能
奶牛中等水平300d泌乳量第一胎(kg/头)
第二胎(kg/头)
第三胎(kg/头)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牛等水平体重出生重(kg/头)
6月龄体重(kg/头)
12月龄体重(kg/头)
18月龄体重(kg/头)
公:38,母:36
公:190,母:170
公:340,母:275
公:460,母:370
犊牛喂乳量(kg/头.d)
1~30日龄
31~60日龄
61~90日龄
5渐增至8
8渐减至6
5渐减至4
91~120日龄
121~150日龄
4渐减至3
2
饲料消耗定额(kg/头.年)
1.种公牛(体重900~1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2.奶牛
(体重400kg,产奶200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3.奶牛
(体重450kg,产奶300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4.奶牛
(体重500~600kg,产奶4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2800
6600
1300
400
9900
2150
900
11700
3500
1100
12900
5700
5.奶牛
(体重500~600kg,产奶5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6.大于1岁牛
(体重240~45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小于1岁牛
(体重900~1000 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8.犊牛(体重160~280kg)
混合精料青饲料、青贮料及青干草块根
1100
12900
7300
365
6600
2600
365
5100
2150
400
450
200
制定牧场生产指标,不仅为设计工作提供依据,而且为投产后实行定额管理和岗位责任制提供依据。生产指标一定要高低适中,指标过高,不但不能完成任务,而且依此设计的房舍、设备也不能充分利用;如果指标过低,则不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潜力,据此设计的房舍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四)畜群组成及周转根据畜禽在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或根据畜群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不同要求,应将畜禽分成不同类群,分别使用不同的畜舍设备,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在工艺设计中,应说明各类畜群的饲养时间和占栏时间,后者包括饲养时间加消毒空舍时间,分别算出各类群畜禽的存栏数和各种畜禽舍的数量,并绘出畜群周转框图,即生产工艺流程图。
(五)饲养管理方式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是指为便于饲养管理而采用的不同设备、设施(栏圈、笼具等),或每圈容纳的畜禽数量的多少、或畜禽管理的不同形式。按饲养管理设备和设施不同,饲养方式可以分为笼养、网栅饲养、缝隙地板饲养、板条地面饲养或地面平养;按每圈畜禽数量多少饲养方式可分为单体饲养和群养;按管理形式饲养方式可分为拴系饲养、散放饲养、无垫草饲养和厚垫草饲养。
饲养管理方式关系到畜舍内部设计及设备的选型配套,也关系到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劳动效率和生产水平。在设计牧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论证确定拟建牧场的饲养管理方式,在工艺设计中应加以详尽说明。
2.饲喂方式
饲喂方式是指不同的投料方式或饲喂设备,可分为手工喂料和机械给料,或分为定时限量饲喂和自由采食。饲料料型关系到饲喂方式和饲喂设备的设计,稀料、湿拌料宜采用普通饲槽进行定时限量饲喂,而干粉料、颗粒料则采用自动料箱进行自由采食。
3.饮水方式
饮水方式可分为定时饮水和自由饮水,所用设备有水槽和各式饮水器,饮水槽饮水(长流水、定时给水、贮水)不卫生、管理麻烦,目前多用于牛、羊、马生产,在猪和鸡生产中已被淘汰。饮水器可用于各种畜禽生产,具有干净卫生的优点。
4.清粪方式
清粪方式可以分为人工清粪、机械清粪、水冲清粪,对于采用板条地面或高床式笼养的鸡舍,可在一个饲养周期结束时一次性清粪。
(六)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有效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畜牧场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工艺设计应椐此制定出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畜牧场设计还必须从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建筑物布局、绿化、生产工艺、环境管理、粪污处理利用等方面全面加强卫生防疫,并在工艺设计中逐项加以说明。经常性的卫生防疫工作,要求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工艺设计中必须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例如,畜牧场应杜绝外面车辆进入生产区,因此,饲料库应设在生产区和管理区交界处,场外车辆由靠管理区一侧的卸料口卸料,各畜舍用场内车辆在靠生产区一侧的领料口领料。而对于产品的外运,应靠围墙处设装车台,车辆停在围墙外装车。场大门须设车辆消毒池,供外面车辆入场时消毒。各栋畜舍入口处也应设消毒池,供人员、手推车出入消毒。人员出入生产区还应经过消毒更衣室,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进行淋浴。此外,工艺设计应明确规定设备、用具要分栋专用,场区、畜舍及舍内设备要有定期消毒制度。对病畜隔离、尸体剖检和处理等也应做出严格规定,并对有关的消毒设备和处理设施提出要求。
(七)牧场环境参数和建设标准
畜牧场工艺设计应提供有关的各种参数和标准,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和投产后生产管理的参考。其中包括各种畜群要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有害气体允许浓度等环境参数;畜群大小及饲养密度、占栏面积、采食及饮水宽度、通道宽度、非定型设备尺寸、饲料日消耗量、日耗水量、粪尿及污水排放量、垫草用量等参数;以及冬季和夏季对畜舍墙壁和屋顶内表面的温度要求等设计参数。
(八)各种畜舍的样式、构造的选择和设备选型确定畜舍的样式应根据不同畜禽的要求,并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常用建材和建筑习惯,讲究实用效果。畜舍主要尺寸应根据畜群组成和周转计划,以及劳动定额,确定畜舍种类和畜舍数量,再根据饲养方式和场地地形,确定每栋畜舍的跨度和长度。畜舍主要尺寸和全场布局须同时考虑,并反复调整,方能确定畜舍尺寸和全场布局方案。
畜舍设备包括饲养设备(栏圈、笼具、网床、地板等)、饲喂设备、饮水设备、清粪设备、通风设备、供暖和降温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选型必须根据工艺设计确定的饲养管理方式(饲养、饲喂、饮水、清粪等)、畜禽对环境要求、舍内环境调控方式(通风、降温、供暖、照明等方式)、设备厂家提供的有关技术参数和价格等进行选择,必要时应对设备进行实际考察。各种设备选型配套确定后,还应分别计算出全场的设备投资及电力和燃料等的消耗量。
(九)附属建筑及设施畜牧场附属建筑一般可占总建筑面积的10%—30%,其中包括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技术业务用房、生产附属房间等。附属设施包括地秤、产品装车台、贮粪场、污水池、饮水净化消毒设施、消防设施、尸体处理设施及各种消毒设施等。在工艺设计中,应对附属建筑和设施提出具体要求。
(十)环境保护措施工艺设计应提出水源卫生防护及饮水净化消毒方法、粪便污水处理方法等环境保护措施,以保证牧场环境不被污染和牧场不污染周围环境。
除上述内容外,工艺设计还应根据劳动定额和牧场行政、技术及其他辅助工作需要,确定人员组成。在完成建筑设计之后,还应会同设计部门作出投资概算及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估算。
五、畜牧场工艺设计的方法
(一)确定牧场生产工艺及有关参数不同的生产工艺,对畜群的划分方法不同,因而对畜舍种类、数量、比例等的要求不同。所以,在工艺设计时,首先要确定牧场采用的生产工艺及有关工艺参数。主要畜牧场的工艺参数如表10-4,表10-5,表10-6,表10-7,表10-8和表10-9所示。主要畜牧场生产工艺为:
猪场生产工艺目前商品猪场多采用三种生产工艺:(1)四阶段三次转群工艺,见图10-1所示。即,将生产线划分为种猪空怀妊娠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和商品猪的断奶仔猪阶段、生长肥育阶段,四个猪群分别置于空怀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产房)、断奶仔猪保育舍和肥育猪舍内饲养;(2)五阶段四次转群工艺,见图10-2所示。即,在四阶段工艺流程基础上,又将生长肥育阶段划分为育成(生长)阶段和肥育阶段,分别置于不同的猪舍饲养;(3)六阶段五次转群工艺,见图10-3所示。这种工艺就是在五阶段工艺基础上把空怀母猪与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分舍饲养。
生产工艺流程的阶段划分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对猪舍的利用率越高。但由于转群次数增多,所以对猪造成的应激增强,而且劳动强度也加大。在设计时,各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饲养工艺。在选定饲养工艺后,还应确定有关工艺参数。
图10-1 四阶段三次转群工艺流程图
图10-2 五阶段四次转群工艺流程图
图10-3 六阶段五次转群工艺流程图
2,鸡场生产工艺鸡场按繁育体系可以分为曾祖代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曾祖代场又称为原种场,主要任务是生产配套系,向外供应祖代种蛋或种鸡。祖代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原种场提供的祖代种蛋或种鸡生产父母代种蛋或种鸡。父母代场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祖代场提供的父母代种蛋或种鸡生产商品代种鸡或种蛋。商品代场则是利用从父母代场中获得的种蛋活鸡苗生产商品鸡蛋或肉鸡。
蛋鸡或种鸡(包括肉用鸡种鸡)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幼雏、中雏和成鸡三个阶段,在生产管理上相应将鸡划分为育雏(0-42日玲)、育成(43-132日龄)和成鸡(132-504日龄)三个类群。在具体组群时,有些鸡场将育雏与育成阶段放在一个鸡舍。
肉仔鸡的饲养采用一段制饲养管理,即从0日龄至出栏饲养在同一幢鸡舍。
3,牛场生产工艺奶牛根据生理阶段可以分为犊牛(0-6月龄)、青年牛(7-15月龄)、后备牛(16-24月龄)和成年牛(24月龄以上)。成年牛又可以根据繁殖阶段划分为妊娠期、泌乳期和空怀期。一般来说,奶牛场基础母牛应占60%,犊牛应占12-15%,青年牛和后备牛各占8-12%。牛舍一般分为成年牛舍、青年(后备)牛舍和犊牛舍(产房)。一般奶牛场不饲养种公牛。
肉牛场可以分为原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原种场主要任务是对父本品种和母本品种进行选育提高,同时为繁殖场提供纯种种牛。繁殖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提供杂交用的纯种母牛,向商品场或农户提供母本种牛。商品场的主要任务是繁殖和饲养杂交牛,经肥育后向市场提供商品肉牛。肉牛场的种牛,也可以分为犊牛(0-6月龄)、青年牛(7-15月龄)、后备牛(16-24月龄)和成年牛(24月龄以上)。肉牛的肥育可以分为犊牛肥育(0-8周龄短期肥育或0-12月龄强度肥育)、青年牛肥育(对0-12月龄强度肥育的犊牛延长饲养期直至体重达到400-500kg上市)和成年牛肥育(对淘汰的役用牛、奶牛、肉用种牛经过驱虫后进行2-3个月龄肥育后上市)。
(二)确定各工艺畜群的存栏数
根据已确定的工艺,可计算出生产流程中各种畜群的存栏数,即确定畜群结构。仍以猪场为例: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的猪场,根据工艺参数计算该场各类猪群结构:
(1)年平均需要基础母猪总头数为:
计划年出栏商品肉猪数×繁殖周期
365天×窝产活仔数×从出生至出栏各阶段成活率
=(10000×163)÷(365×10×0.9×0.95×0.98)=533(头)
(2)种公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公母比例=533×1/25=22(头)
(3)后备公猪头数为:
种公猪总头数×年更新率=22×33%=7(头)
(4)后备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更新率=533×33%=176(头)
(5)年空怀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365
= [533×2.24×(14+21)]÷365 =115(头)
(6) 妊娠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365
= [533×2.24×(114-21-7)] ÷365 =281(头)
(7) 分娩哺乳母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365 = [533×2.24×(7+35)] ÷365 =137(头)
(8) 哺乳仔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哺乳成活率×饲养日数
365
= (533×2.24×10×0.90×35 )÷365 = 1031(头)
(9) 35-70日龄断奶仔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哺乳成活率×断奶成活率×饲养日数
365
=(533×2.24×10×0.90×0.95×35)÷365 = 979(头)
(10) 71-180日龄肥育猪头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数×成活率×饲养日数
——————————————————————————————
365
=(533×2.24×10×0.90×0.95×0.98×110)÷365
= 3015(头)
(三)确定各工艺畜群所需圈栏(笼具)数量圈栏或笼具的需要量,应根据各畜群的占栏头数(占笼只数)和每栏(笼)容纳头(只)数来确定。
占栏头数就是指存栏头数加上消毒空圈时(一般按7天计)空圈所能容纳的头数。可按存栏头数的公式计算,只是存栏头数乘以空圈系数即可。
饲养天数+消毒空舍时间空圈系数=————————————
饲养天数根据畜种、饲养阶段的不同,每栏头数应有所差异。比如,奶牛适合于拴系饲养,所以其占栏数即为其栏位数;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母猪每栏可养4头,而妊娠后期母猪宜每栏2头,分娩哺乳母猪每栏1头,仔猪、生长肥育猪适于每窝1栏;笼养鸡则应根据所采用定型笼具的饲养量来确定,如采用9LJ1-396型蛋鸡笼,其每整架笼只数为96,如采用9LJ2-264型蛋鸡笼,则每整架笼饲养64只。
在确定占栏头数(占笼只数)和每栏(笼)头(只)数后,即可计算出各工艺群所需圈栏(笼具)数量,
占栏头数(占笼只数)
圈栏(笼具)数=
每栏(笼)饲养头(只)数仔猪、生长肥育猪若一窝占一栏,则只需计算占栏窝数,即为其所需圈栏数,如前述万头猪场的生长肥育猪所需圈栏数为:
基础母猪总头数×年产窝数×(饲养日数+消毒空舍日数)÷365
= [533×2.24×(110+7)] ÷365
= 382.7≈383 窝
(四)确定各工艺群畜舍的数量
各类畜舍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畜群圈栏(笼具)数量、劳动定额及各畜舍长度等几方面因素,做到既有利于提高畜舍、设备利用率和工人劳动生产率,又能在外观上整齐。这需要在设计时反复斟酌,并与生产规模的确定综合考虑。各种牧场劳动定额的参考数据见表10-10所示,供设计时参考。
表10-10 各种牧场劳动定额参考值畜 种
劳动定额
[头(只)/人]
工作条件
工作内容
牛
场
泌乳牛
种公牛育成牛育肥牛犊 牛
12-24
8-15
4-6
30-50
20-30
40-55
机械挤奶兼饲养人工挤奶兼饲养
饲养管理,挤奶饲养管理,挤奶
鸡
场
雏鸡
10000-12000
5000-6000
2500
2000-3000
1500
机械化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笼养或网养手工笼养半机械化地面平养手工地面平养
育成鸡
20000-30000
10000
5000
4000-6000
3000
机械化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笼养或网养手工笼养半机械化地面平养手工地面平养
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饲养管理,清粪
产蛋鸡或种鸡
5000-6000
2500-3000
1200-1500
1200-1500
800-1000
机械化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笼养或网养手工笼养或网养半机械化地面平养手工地面平养
饲养管理,收蛋,
饲养管理,收蛋饲养管理,收蛋饲养管理,收蛋饲养管理,收蛋
猪场
公猪母猪断奶仔猪肥育猪
15-20
200-300
400-500
650-800
群养,地面撒喂湿拌料,缝隙地板,人工清粪至舍外
饲养管理、护理、配种、运动等
(五)确定各工艺群畜舍的主要尺寸
畜舍的主要尺寸是指跨度和长度,应根据畜栏或笼具的尺寸、数量和排列方式,舍内横向通道、纵向通道的数量、宽度及食槽宽度等情况来确定。
确定畜栏或笼具尺寸
在设计时,如果场家计划采用工厂生产的畜栏、笼具定型产品,则必须根据定型产品的外形尺寸确定畜舍的尺寸。表10-11是北京通州长城畜牧机械厂鸡笼、猪栏定型产品外形尺寸情况,供在设计时参考。如果不采用定型产品,则需根据每栏头数和每头采食宽度,确定圈栏宽度,以保证家畜采食时减少争斗现象。进而根据占栏面积即可确定畜栏深度。猪栏尺寸的确定多采用此种方法。例如,自行设计肥猪栏,每栏头数按10头计,沿纵向饲喂通道地面撒喂湿拌料。由表9-11知,每头猪的采食宽度为27-35cm(取32cm);由表9-15知,每头占栏面积为0.8-1m2(取0.9 m2),则该猪栏宽度为3.2m,面积应为9 m2,故猪栏深应为9 m2÷3.2m≈2.8m。但若猪舍采用自动饲槽,圈栏宽度可不受采食宽度限制。
笼养鸡舍通常采用定型鸡笼,可参照表10-11确定鸡笼型号及尺寸。地面平养、网上饲养或板条地面饲养的鸡舍则需自行设计网栏,但按上述方法设计往往使栏、圈过宽或过浅,甚至无法满足采食宽度,所以在设计时可采用吊桶式喂料器或链环式料槽,安置在栏、圈中央,也可将饲槽沿饲喂通道设两层,形成立体饲喂,两层高度差0.6m,上层设踏板,宽30cm。这样,圈、栏宽度一般不受采食宽度限制,仅考虑占栏面积适宜及饲养管理操作方便即可。
表10-11 部分鸡笼、猪栏定型产品外形尺寸产品名称
型 号
外形尺寸(长×深×高mm)
饲养量(只、头)
育雏笼
9YCL
3062×1450×1720
600-1000
育成鸡笼
9LYJ-4144
9LYJ-3126
1900×2150×1670
1900×2090×1550
144
126
蛋鸡笼
9LJ1-396
9LJ2-396
9LJ2-348
9LJ2-264
9LJ2B-396
9LJ3-390
9LJ3-345
9LJ3-4120
1900×2178×1585
1900×2260×1603
1900×1155×1603
1900×1670×1153
1900×1600×1610
2000×2260×1603
2000×1155×1603
1900×2200×1770
96
96
48
64
96
90
45
120
种鸡笼
9LZMJ-260
9LZGJ-212
9LZGJ-224
9LRZMJ-248
9LRZGJ-214
9LRZGJ-228
2000×1670×1153
1900×1025×1540
1900×2050×1540
2000×1950×1350
2000×1060×1420
2000×2120×1420
60
12
24
48
14
28
母猪产仔栏仔猪保育栏
2200×1700×800
1800×1700×735
散放饲养的牛,其圈栏设计也可根据采食宽度、每圈适宜头数及占栏面积来确定。但拴系饲养的牛则可直接根据牛床尺寸参数确定其栏位尺寸。各种家畜的采食宽度、每圈(栏)适宜头数及每头占栏面积、各种牛床尺寸参数分别见表10-12、表10-13和表10-14所示。
确定畜栏或笼具的排列方式
畜栏或笼具通常是沿畜舍的长轴纵向排列的,根据畜群规模大小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畜群规模小可采用单列,规模大则采用双列或多列。排列数多,要求畜舍跨度大,可相对减少通道所占面积,节省建筑面积,并相对减少外围护结构面积,尽管这种排列方式有利于畜舍的保温隔热,但不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确定舍内通道的数量和宽度
畜栏或笼具沿舍长轴纵向布置时,饲喂、清粪及管理通道也纵向布置,其宽度参考值见表10-15所示。纵向通道数量因饲养管理的机械化程度不同而异,机械化程度越高,通道数量越少。进行手工操作的畜舍,纵向通道的数量一般为畜栏或笼具列数加1。如果靠一侧或两侧纵墙布置畜栏或笼具,则可节省1-2条纵向通道,但这种布置方式使靠墙畜禽受墙面冷或热辐射影响较大,且管理也不太方便。在设计时应根据本场实际酌情确定。
对于较长的或带有运动场的双列式或多列式畜舍,为了管理方便,应每30-40m沿跨度方向设一条横向通道,其宽度一般为1.5m,马舍、牛舍较宽,为1.8-2.0m。
确定饲槽、排尿沟宽度
目前,许多牛舍、猪舍采用沿饲喂通道设置饲槽和沿清粪通道设置排尿沟的设计形式,对于这种畜舍,其饲槽和排尿沟宽度也是构成畜舍跨度的一部分。猪舍、牛舍饲槽宽度可参考表10-16,排尿沟宽度一般为25-30cm。现在也有利用饲喂通道地面兼作饲槽,排尿沟上盖铁篦可兼作清粪道,这样的设计则在计算畜舍跨度时可不考虑饲槽和排尿沟宽度。
表10-12 各类畜禽的采食宽度畜 禽 种 类
采食宽度(cm/头或只)
牛:拴系饲养,3-6月龄犊牛
青年牛
泌乳牛
散放饲养,成年乳牛
30-50
60-100
110-125
50-60
猪:20-30(kg)
30-50(kg)
50-100(kg)
自动饲槽自由采食群养
成年母猪
成年公猪
18-22
22-27
27-35
10
35-40
35-45
蛋鸡:0-4(周龄)
5-10(周龄)
11-20(周龄)
20周龄以上
2.5
5
7.5-10
12-14
肉鸡:0-3(周龄)
3-8(周龄)
8-16(周龄)
大于17周龄
3
8
12
15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139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表10-13 畜禽每圈头数及每头所需地面面积畜 禽 种 类
每圈适宜头数(头)
所需面积(m2/头)
牛:
拴系饲养的牛床:种公牛
6月龄以上青年母牛
成年母牛
散放饲养乳牛
散放饲养肉牛:
1岁犊牛
肥育牛
1
25-50
50-100
50-100
10--20
3.3-3.5
1.4-1.5
2.1-2.3
5-6
1.86
3.72
4.18-4.65
猪:
断奶仔猪
后备猪
空怀母猪
孕前期母猪
孕后期母猪
设固定防压架的母猪
带仔母猪
育肥猪
8-12
4-5
4-5
2-4
1-2
1
1-2
8-12
0.3-0.4
1
2-2.5
2.5-3
3-3.5
4
6-9
0.8-1
鸡,
地面平养蛋鸡,0-6(周龄)
7-20(周龄)
成年鸡
厚垫草地面平养肉鸡:0-6(周龄)
7-22(周龄)
成年母鸡厚垫草地面平养肉用仔鸡,0-4(周龄)
5-9(周龄)
500-1500
≤500
≤500
≤3000
≤3000
0.04-0.06
0.09-0.11
0.25-0.29
0.05-0.08
0.12-0.19
0.25-0.30
0.05
0.07-0.08
注:所需地面面积不包括运动场、排粪区、饲槽、通道等。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39-140页,1993)
确定畜舍的跨度和长度
以上数据确定后,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畜舍的跨度和长度:
畜舍净跨度=畜栏(笼具)深度×列数+饲喂道宽度×数量+清粪道宽度×数量+饲槽宽度×数量+排尿沟宽度×数量,对于鸡舍,不考虑饲槽和排尿沟两项。
畜舍净长度=畜栏(笼具)宽度×每列畜栏(笼具)数量+横向通道宽度×数量对于拴系牛舍,计算公式为:
牛舍净跨度=牛床长度×列数+饲喂道宽度×数量+清粪道宽度×数量+饲槽宽度×数量+排尿沟宽度×数量牛舍净长度=牛床宽度×每列牛床数+横向通道宽度×数量畜舍总跨度=畜舍净跨度+纵墙厚×2
畜舍总长度=畜舍净长度+端墙厚+端部附属房间长度
6.确定附属房间
畜牧场附属建筑面积一般可占建筑总面积的10~30%,其中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如办公室、会计出纳室、会议室,等)、生活用房(如食堂、宿舍,等)、技术业务用房(如技术资料室、档案室、兽医室)、生产附属用房(如人工授精室、料库、车库、产品库、配电室、杂品库、水塔、消毒更衣室、门卫室、病畜隔离室、剖解室,等)。附属设施包括地秤、产品装车台、贮粪场、污水池、饮水净化消毒设施、消防设施、尸体处理设施及各种消毒设施等。工艺设计应对附属建筑和设施提出具体要求。
表10-14 牛床的尺寸牛 别
牛床尺寸(m)
长
宽
种公牛成年母牛六个月以上青年母牛临产母牛分 娩 间
0-2月龄犊牛役牛和肥育牛
2.2
1.7-1.9
1.4-1.5
2.2
3.0
1.3-1.5
1.7-1.9
1.5
1.2
0.8-1.0
1.5
2.0
1.1-1.2
1.1-1.25
(引自东北农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页,1994)
表10-15 畜舍纵向通道宽度畜舍种类
通道用途
使用工具及操作特点
宽度(cm)
牛舍
饲 喂清粪及管理
用手工或推车饲喂精、粗、青饲料手推车清粪,放奶桶,放洗乳房的水桶等
120-140
140-180
猪舍
饲 喂清粪及管理
手推车喂料清粪(幼猪舍窄、成年猪舍宽)、接产等
100-120
100-150
鸡舍
饲喂、捡蛋、清粪、管理
用特制手推车送料、捡蛋时,可采用一个通用车盘
笼养80-90
平养100-120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41页,1993)
表10-16 猪和牛饲槽的宽度(cm)
畜 别 宽度
仔猪 20
幼猪、生长猪 30
肥育猪、种猪 40
牛 50
第四节 畜牧场场址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场,在建场之前,必须对场址进行必要的选择,因为场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产后场区小气候状况、牧场的经营管理及环境保护状况。场址选择主要应从地形地势、土壤、水源、交通、电力、物质供应及与周围环境的配置关系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确定畜牧场的位置。
一、地形、地势地形是指场地形状、大小和地物等情况。要求牧场场址的地形应开阔整齐,并有足够的面积。地形开阔,是指场地上原有房屋、树木、河流、沟坎等地物要少,可减少施工前清理场地的工作量或填挖土方量。地形整齐,则有利于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并可充分利用场地。要避免选择过于狭长或边角太多的场地,因为地形狭长,会拉长生产作业线和各种管线,不利于场区规划、布局和生产联系;而边角太多,则会使建筑物布局零乱,降低对场地的利用率,同时也会增加场界防护设施的投资。场地面积应根据家畜种类、规模、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程度和饲料供应情况(自给或购进)等因素,按照初步设计来确定,在尚未作出初步设计时,可按表10-17的推荐值估算。确定场地面积应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农田。我国牧场建筑物一般采取密集型布置方式,建筑系数一般为20%-35%。
地势是指场地的高低起伏状况。牧场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地势高燥,有利于保持地面干燥,防止雨季洪水的冲击。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潮湿泥泞,这将有利于蚊蝇和微生物孳生,降低畜舍使用寿命,提高畜舍外围户结构的导热性。因此,牧场应选择高燥场地。一般要求,牧场场地至少应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场地平坦,可减少建场施工土方量,降低基建投资。场地稍有坡度,便于场地排水。在坡地建场宜选择向阳坡,因为我国冬季盛行北风或西北风,夏季盛行南风或东南风,所以向阳坡夏季迎风利于防暑,冬季背风可减弱冬季风雪的侵袭,对场区小气候有利。但场地坡度不宜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25%,否则,会加大建场施工工程量,而且也不利于场内运输。
表10-17 畜牧场所需场地面积推荐值牧场性质
规 模
所需面积
(m2/头)
备 注
奶 牛 场繁殖猪场肥 猪 场羊 场蛋 鸡 场蛋 鸡 场肉 鸡 场肉 鸡 场
100-400头成乳牛
100-600头基础母猪年上市0.5-2.0万头肥猪
10-20万只蛋鸡
10-20万只蛋鸡年上市100万只肉鸡年上市100万只肉鸡
160-180
75-100
5-6
15-20
0.65-1.0
0.5-0.7
0.4-0.5
0.7-0.8
按基础母猪计本场养母猪,按上市肥猪头数计
本场养种鸡,蛋鸡笼养,按蛋鸡计本场不养种鸡,蛋鸡笼养,按蛋鸡计本场养种鸡,肉鸡笼养,按存栏20万只肉鸡计本场养种鸡,肉鸡平养,按存栏 20万只肉鸡计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83页,1993)
二、土壤畜牧场场地的土壤情况对家畜影响很大。它不仅影响场区空气、水质和植被的化学成分及生长状态,而且影响土壤的净化作用。
透气性和透水性不良、吸湿性大的土壤,当受粪尿等有机物污染以后,往往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分解,产生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使场区空气受到污染。此外,土壤中的污染物还易于通过土壤孔隙或毛细管而被带到浅层地下水中,或被降水冲刷到地面水源里,从而使水源受到污染。
潮湿的土壤是微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也是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以及蝇蛆等存活和孳生的良好场所。吸湿性强、含水量大的土壤,因抗压性低,易使建筑物的基础变形,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降低畜舍的保温隔热性能。
土壤的化学成分可通过水和植物进入畜体。土壤中某些矿物元素的缺乏或过量,可导致家畜发生某些矿物元素的地方性缺乏症或中毒症。
适合于建立畜牧场的土壤,应该是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
砂壤土由于砂粒和粘粒的比例比较适宜,兼具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既克服了砂土导热性强、热容量小的缺点,又弥补了粘土透气透水性差、吸湿性强的不足。砂壤土抗压性较好,膨胀性小,适于做畜舍地基。因此,尽管砂壤土是建立畜牧场较为理想的土壤,但在一定地区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选择最理想的土壤是不容易的。这就需要在畜舍的设计、施工、使用和其他日常管理上,设法弥补当地土壤缺陷。
三、水 源建立一个畜牧场,必须要有可靠的水源。畜牧场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卫生防护(详见第八章)。
畜牧场水源的水量,必须满足畜牧场内的人、畜饮用和其它生产、生活用水,并应考虑消防、灌溉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人员用水可按每人每天24-40L计算,家畜饮用水和饲养管理用水可按表10-18估算,消防用水按我国防火规范规定,场区设地下消火栓,每处保护半径应不大于50m,消防水量按每秒10L计算,消防延迟时间按2小时考虑。灌溉用可以水根据场区绿化、饲料种植情况确定。
作为牧场人、畜饮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若水源水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需经净化和消毒处理后使用。若水源水含有某些矿物性毒物,还须进行特殊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
表10-18 畜禽需水量家 畜 种 类
需水量(L/天·头)
乳
牛
成年乳牛公牛及处女牛
2岁以前的青年牛
6月龄以前犊牛
80
50
30
20
马
役用、骑乘、速步种用马、不哺乳的母马及满1.5岁的小马种用哺乳母马种公马
1.5岁以前的小马
60
80
70
45
羊
成年羊
1岁以前的羊
10
3
猪
种公猪、成年母猪带仔母猪
4月龄以上的幼猪及育肥猪断奶仔猪
25
60
15
5
禽
鸡和火鸡鸭和鹅水貂、黑貂
1
1.25
5
其他
狐狸、白狐兔
7
3
兽医院
每头大家畜每头小家畜
160
80
注:1.雏、幼禽可按表中标准的50%计;
2.表中用水量标准包括家畜饮水、冲洗畜舍、畜栏、挤奶桶、冷却牛奶、调制饲料等用水。
(引自李震钟,《家畜环境卫生学附牧场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84页,1993)
四、社会联系社会联系是指畜牧场与周围社会的关系,如与居民区的关系,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条件等。
畜牧场场址的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使畜牧场不致成为周围社会的污染源,同时也要注意不受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畜牧场应选在文化、商业区及居民点的下风处且地势较低处,但要避开其污水排出口。畜牧场不能位于化工厂、屠宰场、制革厂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的下风处或附近。此外,畜牧场与居民点及其他牧场应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与居民点之间的距离,一般牧场应不少于300-500m,大型牧场(万头猪场、十万只以上鸡场、千头奶牛场等)应不少于1000m;与其他畜牧场之间的距离,一般牧场应不少于150-300m(禽、兔等小家畜之间距离宜大些),大型牧场之间应不少于1000-1500m。
虽然畜牧场饲料和产品的出入要求交通方便,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在选择场址时,既要考虑到交通方便,又要使牧场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卫生间距。一般来说,距一、二级公路和铁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三级公路(省内公路)应不少于150-200m,距四级公路(县级、地方公路)不少于50-100m。
选择场址还应考虑供电条件、饲料的方便供应和废弃物的就地处理与利用,特别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畜牧场,必须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减少供电投资,应尽量靠近原有输电线路,缩短新线架设距离。
第五节 畜牧场场区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在牧场场址选好之后,应在选定的场地上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和建筑物布局,即进行畜牧场的总(平面)图设计,这是建立良好的畜牧场环境和组织高效率畜牧生产的先决条件。
一、畜牧场的分区规划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场,通常将畜牧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管理区、生产区和病畜隔离区。在进行场地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在规划时留有余地,对生产区的规划更应注意。各区的位置要从人畜卫生防疫和工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按图10—4所示的模式图顺序安排各区。畜牧场个功能区建筑物和设施功能之间的联系如图10-5所示。
文化住宅区
管 理 区
生 产 区
隔离区
主风向
坡 度
图10—4畜牧场各区依地势、风向配置示意图
这样配置,可减少或防止畜牧场产生的不良气味、噪声及粪尿污水因风向和地面径流对居民生活环境和管理区工作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减少疫病蔓延的机会。
(一)管理区
管理区也称场前区,是牧场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功能区,与社会环境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饲料加工车间及料库、车库、杂品库、配电室、水塔、宿舍、食堂等。此区位置的确定,除考虑风向、地势外,还应考虑将其设在与外界联系方便的位置。
为了防疫安全,又便于外面车辆将饲料运入和饲料成品送往生产区,应将饲料加工车间和料库设在该区与生产区隔墙处。但对于兼营饲料加工销售的综合型大场,则应在保证防疫安全和与生产区保持方便联系的前提下,独立组成饲料生产小区。此外,由于负责场外运输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其车棚、车库应设在管理区。同理,待出售的畜产品其仓库及其他杂品库均也应设在管理区。
(二)生产区
生产区是畜牧场的核心区,是从事动物养殖的主要场所,包括畜舍、饲料调制和贮存建筑物(其中包括青贮塔、青贮壕、干草棚)。此区应设在畜牧场的中心地带。规划时考虑是从事动物育种、繁殖、幼畜培育到商品生产全过程还是只从事畜牧业生产的某一阶段或环节的生产如繁殖或者育肥。
自繁自养畜牧场应将种畜(包括繁殖群)、幼畜与生产群(商品群)家畜分开,设在不同地段,分区饲养管理。通常将种畜群、幼畜群设在防疫比较安全的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然后依次为青年畜群、生产(商品)畜群。以一个自繁自养的猪场为例,猪舍的布局根据主风方向和地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设置种猪舍、产房、保育猪舍、生长猪舍、育肥猪舍。
生产区内与饲料有关的建筑物,如饲料调制、贮存间和青贮塔(壕),原则上应设在生产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同时要与各畜舍保持方便的联系。设置时还要考虑与饲料加工车间保持最方便的联系。青贮塔(壕)的位置要既便于青贮原料从场外运入,又要避免外面车辆进入生产区。
由于防火的需要,干草和垫草的堆放场所必须设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与其它建筑物保持60m的防火间距。由于卫生防护的需要,干草和垫草的堆放场所不但应与堆粪场、病畜隔离舍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而且要考虑避免场外运送干草、垫草的车辆进入生产区。
(三)隔离区隔离区包括兽医诊疗室、病畜隔离舍、尸坑或焚尸炉、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等,应设在场区的最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并与畜舍保持300m以上的卫生间距。该区应尽可能与外界隔绝,四周应有隔离屏障,如防疫沟、围墙、栅栏或浓密的乔灌木混合林带,并设单独的通道和出入口。处理病死家畜的尸坑或焚尸炉更应严密隔离。此外,在规划时还应考虑严格控制该区的污水和废弃物,防止疫病蔓延和污染环境。
图10—5 畜牧场建筑物和设施的功能联系二、运动场和放牧地的设置
(一)运动场的设置
家畜每日定时到舍外运动,可促进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运动对种用家畜尤为重要。舍外运动能改善种公畜的精液品质,提高母畜的受胎率,促进胎儿的正常发育,减少难产。因此,给家畜设置运动场是完全必要的。
运动场应设在向阳背风的地方,一般是利用畜舍间距,也可在畜舍两侧分别设置。如受地形限制,也可设在场内比较开阔的地方,但不宜距畜舍太远。
运动场要平坦,稍有坡度(1%—3%),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干燥。其四周应设置围栏或墙,其高度为:马1.6m、牛1.2m、羊1.1m、猪1.1m、鸡1.8m。各种公畜运动场的围栏高度可再增加20~30cm。
运动场的面积一般按每头家畜所占舍内平均面积的3—5倍计算,种鸡按鸡舍面积的2—3倍计算。每头家畜的舍外运动场面积参考数据如表10-19所示:
为了防止夏季烈日曝晒,应在运动场内设置遮荫棚或种植遮荫树木。运动场围栏外侧应设排水沟。
现代集约化饲养的育肥猪、肉鸡和笼养的蛋鸡,由于饲养期短或饲养方式的限制,一般不强调运动,不设运动场。
(二)放牧地的设置
对于适合放牧饲养的畜牧场,如牛、羊场,应考虑放牧地的设置。要求放牧地要与畜舍保持较近距离(见表10—20),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为了防止日晒雨淋,可在放牧地种植遮荫树,设遮荫棚或家畜野营舍。有条件的最好设一些分散式饮水源。
表10-19 家畜舍外运动场面积家畜种类 面积 围栏高
(m2/头) (m)
家畜种类 面积 围栏高
(m2/头) (m)
家畜种类 面积 围栏高
(m2/头)(m)
成乳牛 20 1.4-1.6
青年牛 15 1.4-1.6
犊牛 5-8 1.2-1.4
种公牛 15-25 2.0-2.5
2—6月龄猪 4—7 0.8
种公猪 30 1.2
育肥猪 5 0.8
带仔母猪 12—15 1.0
羊 4 1.0
表10—20各种家畜放牧驱赶距离畜别
驱赶距离(km)
乳牛一岁以上青年牛犊牛羊、马鹿
1—1.5
1—2.5
0.5—1.0
4—5
5—8
(引自东北农学院,《家畜环境卫生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19页,1994)
三、场内道路的规划及供水管线的配置
(一)场内道路的规划
场内道路应尽可能短而直,以缩短运输线路;主干道路因与场外运输线路连接,其宽度应能保证顺利错车,约为5.5~6.5m。支干道与畜舍、饲料库、产品库、贮粪场等连接,宽度一般为2~3.5m;生产区的道路应区分为运送产品、饲料的净道和转群、运送粪污、病畜、死畜的污道。从卫生防疫角度考虑,要求净道和污道不能混用或交叉;路面要坚实,并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弧度,以利排水;道路两侧应设排水明沟,并应植树。
(二)供水管线的配置
集中式供水方式是利用供水管将清洁的水由统一的水源送往各个畜舍,在进行场区规划时,必须同时考虑供水管线的合理配置。供水管线应力求路线短而直,尽量沿道路铺设在地下通向各舍。布置管线时应避开露天堆场和拟建地段。其埋置深度与地区气候有关,非冰冻地区管道埋深:金属管一般不小于0.7m,非金属管不小于1.0~1.2m;冰冻地区则应埋在最大冻土层以下,如哈尔滨地区冻土深度1.8m左右,一般的管线埋深应在2.0~2.5m以下,京津地区一般埋深应为0.8~1.2m。
四、建筑物布局畜牧场建筑物布局的任务就是合理设计各种房舍建筑物及设施的排列方式和次序,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朝向和相互间距。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牧场的生产联系和劳动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场区和房舍内的小气候状况及牧场的卫生防疫。在畜牧场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联系、场区的小气候状况以及畜舍的通风、采光、防疫、防火要求,同时兼顾节约用地、布局美观整齐等要求。
(一)建筑物的排列
牧场建筑物通常应设计为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尽量做到整齐、紧凑、美观。生产区内畜舍的布置,应根据场地形状、畜舍的数量和长度,酌情布置为单列、双列或多列(如图10-6,10-7,10-8所示)。要尽量避免横向狭长或竖向狭长的布局,因为狭长形布局势必加大饲料、粪污运输距离,使管理和生产联系不便,也使各种管线距离加大,建场投资增加,而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布局可避免这些缺点。因此,如场地条件允许,生产区应采取方形或近似方形布局。
(二)建筑物的位置
确定每栋建筑物和每种设施的位置时,主要根据它们之间的功能联系和卫生防疫要求加以考虑。
畜牧场各类建筑物和设施之间的功能联系见图10—8所示。在安排其位置时,应将相互有关、联系密切的建筑物和设施就近设置,以便于生产联系。例如,某商品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是:种猪配种一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成—育肥—上市,因此,考虑各建筑物和设施的功能联系,应按种公猪舍、配种间、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产房、保育舍、育成猪舍、育肥猪舍、装猪台的顺序相互靠近设置。饲料调制、贮存间和贮粪场等与每栋猪舍都发生密切联系,其位置的确定应尽量使其至各栋猪舍的线路距离最短,同时要考虑净道和污道的分开布置及其他卫生防疫要求。
图10-6 单列畜舍 图10-7 双列畜舍
图 10-8 多列畜舍示意图
考虑卫生防疫要求时,应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布置各种建筑物,这在“畜牧场的分区规划”中已述及。需要指出的是,地势与主风向相一致时较易设置,但若二者正好相反时,则可利用与主风向垂直的对角线上两“安全角”来安置防疫要求较高的建筑物。例如,主风为西北风而地势南高北低时,则场地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均为安全角。
(三)建筑物的朝向
畜舍建筑物的朝向关系到舍内的采光和通风状况。我国大陆地处北纬20°—50°之间,太阳高度角冬季小、夏季大,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畜舍宜采取南向,这样的朝向,冬季可增加射入舍内的直射阳光,有利于提高舍温;而夏季可减少舍内的直射阳光,以防止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家畜。同时,这样的朝向也有利于减少冬季冷风渗入和增加夏季舍内通风量,见图10—9、图10—10。
畜舍朝向可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特点,采取南偏东或偏西15°以内配置。
图10—9 畜舍朝向与冬季冷风渗透量的关系
a、主风与纵墙垂直,冷风渗透量大 b、主风与纵墙成0—45度角,冷风渗透量小
图10—10 畜舍朝向与夏季舍内通风效果的关系
a、主风与畜舍长轴垂直,舍内涡风区大 b、主风与畜舍长轴呈30°--45°角,舍内涡风区小
(四)建筑物的间距
相邻两栋建筑物纵墙之间的距离称为间距。确定畜舍间距主要从日照、通风、防疫、防火和节约用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间距大,前排畜舍不致影响后排光照,并有利于通风排污、防疫和防火,但势必增加牧场的占地面积。因此,必须根据当地气候、纬度、场区地形、地势等情况,酌情确定畜舍适宜的间距。
如前所述,畜舍朝向一般为南向或南偏东、偏西一定角度。根据日照确定畜舍间距时,应使南排畜舍在冬季不遮挡北排畜舍日照,一般可按一年内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冬至日计算,而且应保证冬至日上午9点至下午15点这6个小时内使畜舍南墙满日照,这就要求间距不小于南排畜舍的阴影长度,而阴影长度与畜舍高度和太阳高度角有关。经计算,南向畜舍当南排舍高(一般以檐高计)为H时,要满足北排畜舍的上述日照要求,在北纬40°地区(北京),畜舍间距约需2.5H,北纬47°地区(齐齐哈尔)则需3.7H。可见,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间距保持檐高的3~4倍时,可满足冬至日9~15时南向畜舍的南墙满日照。纬度更高的地区,可酌情加大间距。
根据通风要求确定舍间距时,应使下风向的畜舍不处于相邻上风向畜舍的涡风区内,这样,既不影响下风向畜舍的通风,又可使其免遭上风向畜舍排出的污浊空气的污染,有利于卫生防疫。据试验,当风向垂直于畜舍纵墙时,涡风区最大,约为其檐高H的5倍(见图10—11);当风向不垂直于纵墙时,涡风区缩小。可见,畜舍的间距取檐高的3~5倍时,可满足畜舍通风排污和卫生防疫要求。
防火间距取决于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使用特点,可参照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畜舍建筑一般为砖墙、混凝土屋顶或木质屋顶并做吊顶,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三级,防火间距为6~8m。
综上所述,畜舍间距不小于畜舍檐高的3~5倍时,可基本满足日照、通风、排污、防疫、防火等要求。
图10—11 风向垂直于纵墙时畜舍高度与涡风区的关系
第六节 畜牧场防疫和环境绿化设计一、畜牧场的防疫措施场界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
场界四周应建较高的围墙或坚固的防疫沟,(图10—12),以防止场外人员及其它动物进入场区。为了更有效地切断外界污染因素,必要时可往沟内放水。场界的这种防护设施必须严密,使外来人员、车辆只能从牧场大门进入场区。
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应用较小的围墙隔离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应用较小的围墙隔离防止外来人员、车辆随意出入生产区。生产区与病畜隔离区之间也应设隔离屏障,如围墙、防疫沟、栅栏或隔离林带。
3.在牧场大门(设在管理区)、生产区入口处和各畜舍入口处,应设相应的消毒设施 在牧场大门(设在管理区)、生产区入口和各畜舍入口处,应设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槽、喷雾消毒室、更衣换鞋间、淋浴间等,对进入场区的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车辆消毒池设在牧场大门和生产区入口处,深度一般为20cm,长度应能保证大型拖拉机后车轮在消毒液中至少转一周。脚踏消毒槽应设在人行边门,其深度一般为10cm。在生产区和畜舍入口处,还可设紫外线消毒室,对进入人员衣服表面进行消毒,要求安全消毒时间为3—5分钟。
二、畜牧场的环境绿化场界林带的设置
在场界四周应种植乔木和灌木混合林带,尤其在场界的北、西侧,应加宽这种混合林带,以起到防风阻沙的作用。属于乔木的有大叶杨(北京杨和加拿大杨)、旱柳、垂柳、笔杨(钻天杨)、榆树及常绿针叶树等;属于灌木的有河柳、柽柳、紫穗槐、刺榆、醋栗和榆叶梅等。
场区隔离林带的设置
主要用以分隔场内各区及防火,结合环境绿化,应在各个功能区四周都种植这种隔离林带。一般可用北京杨、柳或大青杨(辽杨)、榆树等,其两侧种植2—3行灌木。
场内道路两旁的绿化
路旁绿化一般种1—2行,常用树冠整齐的乔木或亚乔木,如槐树、杏树、唐槭以及某些树冠呈锥形、枝条开阔、整齐的树种。
运动场的遮荫林
在家畜运动场的南、西侧,应种植1—2行遮荫林。一般可选择树干高大,枝叶开阔、生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少的树种,如北京杨、加拿大杨、辽杨、槐、枫及唐槭等。也可利用爬墙虎或葡萄树来达到同样目的。运动场内种植遮荫树时,可选用枝条开阔的果树类,以增加遮荫、观赏及经济价值,但必须采取保护措施,以防家畜破坏。
图10—12 场界防疫沟断面示意图
1.孔径50×50mm铁丝网 2.孔径15×15mm铁丝网 3.场外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