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
绪 论一个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
标志着这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机器代替了人的笨重的体力劳动,
那么信息革命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代替人的繁琐的脑力劳动。
3
一、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它利用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三大要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从而形成了系统型、交叉型、边缘型的学科。
我过已经把管理信息系统列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二、教学目的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觉悟,提高信息文化素质。
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体达到以下5个目的:
1,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
2,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掌握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开发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3,了解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掌握结构化开发方法。
4,了解四种重要信息系统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事物处理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5,了解信息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5
三、教学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2,认真上好实验课,独立完成系统开发任务。
四、主要参考书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
2,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4,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 Networked Enterprise”
5,邝孔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网上资源:立体化教学,国家精品课
7,配套光盘
6
五、考核方法
1,理论:期末考试*70%+平时*30%
2,实验: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和应用程序。
7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8
第一章 概论随着整个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活动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了研究和学习管理信息系统,
本章从描述信息社会的形成开始,然后讨论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最后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章学习目标:
1,懂得什么是信息社会
2,能说明在信息社会中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
3,能说明信息社会的特征和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
4,能说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5,能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6,了解诺兰阶段模型
9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我们人类社会经过数百万年的发展,从社会的基本形态划分,可以认为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种形态。
数十万年的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数千年的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农业社会,到了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形态再次发生变化,机器和能源取代了农业社会的农具和土地,大规模的、集中的、有组织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家庭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持续了300余年。
10
一、信息社会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使人们习惯的工业社会生产形态又发生了变化。
尽管物质原料、机械、能源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
但另一种无形的原料--信息却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
基本的、激活其他生产要素的战略性资源。
哲人学者们从社会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社会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物质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向着以信息为生产中心的生产方式转变。由此产生了更新的经济形态--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
11
二、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查询、
传递、存储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网络成为连接企业所有部门、所有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能力。通过跨越企业边界的计算机网络,在更大范围内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销售商场,企业与政府管理机构、
企业与消费者等都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虚拟空间。
从发送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到联机商业谈判,从分布产品广告到寻找商业合作伙伴,甚至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可以在这个空间进行。
12
三、信息社会中企业管理的特征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并致力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由此现代企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如下表: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思想组织特征驱动方式大批量、低成本获得利润人、财、物等生产资源标准、制度、服从金字塔、等级制、分工生产者驱动从信息、技术、知识中获得利润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管理其它生产资源创新、改革、权利下放扁平化、敏捷系统、协作市场需求驱动
13
四、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产业化和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创建、运行、
管理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理念、组织行为、战略规划等许多企业管理的课题。
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它们内在的规律,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
14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一、MIS从理想到现实
1946年计算机诞生以后,人们预见到他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人们进行企业管理中的数据处理。
随着工业社会中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数量和物质的流通量与日俱增;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对数据处理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产生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早期形态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EDPS)。
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计算机有三分之二被用于电子数据处理。它们主要在大型企、事业组织中发挥作用,如:
制造业、银行、石油公司、保险公司、铁路、航空政府机关等。
当时尽管数据处理还属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领域,但它引起了管理科学学者的注意。
60年代,对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始形成独特的理论。美国学者戴维斯( G,B,Davis)等人在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首先设置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开始对MIS领域的深入研究。
16
学者们认为,计算机不仅可以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而且应该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支持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工作。
70年代,IBM公司开发了一个,面向通讯的产品和信息控制系统,--( Communication Oriented Production
and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COPICS)
COPICS系统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用户定货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预测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等10多个子系统,它不仅能向管理者们报告生产状况信息,而且将计算机技术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形成了一个高度计算机化、高度信息化的组织。
17
COPICS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成为第一个全面实现了MIS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许多设想的信息系统。
18图 1- 2- 12 COPICS系统结构示意
19
二、MIS的演进
ADP IDP
MIS
DSS
MRP
MRPⅡ
OA
ERP
SCM
CRM
E-Business
年代
50 60 70 80 90 21世纪一般事务现场管理管理者经营决策者大批量低成本系统稳定内部协调信息集成加速物资周转降低管理费用看板管理 JIT
加速产品投入应变能力强业务重组优化供应链敏捷制造 AMS
环保知识含量高的产品
ADP,Automation Data Processing
IDP,Integrated Data Processing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OA,Office Automation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竞争焦点:成本 市场 质量个性需求 市场 &速度
20
21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论诺兰( Richard l,Nolan)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被成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较好地说明了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阶段预算费用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22
第二章 系统与信息系统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分不外呼使用系统的人、网络、
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工作规程等。根据这些成分的组织构成,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信息系统。
将信息系统各个成分或元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章要重点讨论的系统观点。本章还介绍信息系统的概念、
功能、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1,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2,系统的基本形式
3,系统的分解和耦合
4,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结构
23
第一节 系统系统科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贝塔朗菲( Von
Beitalanffy)提出的理论,以后由维纳( Norbert Veiner)等人加以发展在60年代得以完善和成熟。
系统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哲学、系统工程以及抽象系统科学等。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如系统的概念、子系统的划分、系统结构的表现等都是在管理信息系统概念模型设计和系统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原则。
24
一、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总是在一定环境( Environment)下存在的,区分系统内、外部的是边界( Bounder)。系统环境分为特定环境和一般环境。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外部因素就构成了企业的特定环境,如: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对企业有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称为一般环境,如:政府部门、行业、相关技术。
25
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系统的内外部仍然有系统存在。把系统内部的系统称为子系统( Subsystem),
子系统一样有它的目的、元素和边界,子系统之间又相互连接作用。我们把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子系统之间的作用点称为接口( Interface)
系统的一般模型
26
二、系统的基本形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输入、输出系统。一个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成分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信息系统也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对这个系统输入有关的企业业务数据,而它的输出就是信息。
如:EDPS向管理人员提供月报表等信息;MIS向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提供信息。
27
第二节 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系统并非单纯的元素集合,所有系统都是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这些元素服从于某种规则。如:太阳系服从万有引力定律,交通系统遵守交通规则。因此系统的反面就是紊乱、混沌、无秩序。
2,目的性人工系统通常是有目的性的,但有时并不是仅有一个目的。通过对目的进行分解,可以更详细地表达总的目的。
有时系统的子目的是相互冲突的,如:数据处理的性能和成本。这时需要设计者进行某种折衷,即在两个相互矛盾的目的的实现中寻求平衡,使得最终目的得以最优。
28
3,相关性任何系统的元素和子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脱离了关联性就无从谈起系统。系统的关联性是系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
因为复杂关系可以看作二元关系的拓展,所以对系统中的元素的关系可以用二元关系来描述。
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确定用户和部门之间究竟在信息需求有哪些关联,就是系统关联分析的例子。
4,阶层性人工系统可以用系统结构图表示,如组织结构图、软件模块图都是系统结构图的例子树状结构图中上、下元素之间可能存在支配与被支配个关系,也可能存在物质的或信息的关系。
29
30
5,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意味着在保证系统目的实现的前提下,系统需要对元素集合、关系集合、和阶层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优的效果。
系统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各子系统效果之和,如果子系统配合得好,整体效果大于部分效果之和,反之子系统最优未必整体效果最优。
信息系统中的硬件结构的决定、设备的选取、数据库的选择等,处处体现出系统的整体性。
6,适应性开发系统受环境的影响,是在和环境进行物质的或信息的交换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
31
第三节 系统的分解和耦合一、系统的分解对系统的研究,通常要涉及到对系统的分解和处理。往往因为一个系统太复杂而无法把它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需要将系统分解成子系统。
对系统的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如从职能的角度可以将企业分解成生产、后勤、财务会计、人事、销售市场等子系统。从管理活动的角度,可以分解成作业控制、管理计划、战略决策。(如下页)
无论何种系统,当把它们分解成子系统时,必须明确各个子系统的边界和接口,这样才能把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32
33
二、子系统的耦合子系统之间可能是紧密耦合,也可能是松散耦合。紧密耦合的子系统是高效的,但对各子系统的协调上要求比较苛刻。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采用的及时系统( Just in Time,JIT
或 JTS,看板管理)就是紧密耦合的例子。
有时各子系统无法紧密耦合,但仍然需要采用某中办法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时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1,设立缓冲:如仓库、临时文件、内存缓冲取。
2,使用弹性资源:如UPS
3,设立标准接口:如电视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电脑的调制解调器 MODEN。
34
三、系统的熵系统有其生命周期,所有系统都有产生、成长、衰败、
灭亡的过程。系统失调、紊乱的一面可以用系统的熵来度量。
系统如果从外部得到对其秩序进行维护的能量,就可以减少系统的失调,这种外界的输入也称为负熵。
信息系统从诞生子日起,它的熵就在不断增加,所有的信息系统都需要维护。有人统计过,在信息系统运行的5年时间内,改错和功能完善所消耗的费用大约是原开发工作的
50%。
35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结构一、信息系统的概念
1,数据数据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2,信息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数据,且对其接收者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3,知识知识是规则、原理、概念、模型、记忆的综合。
知识信息数据
36
4,信息的度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性的大小。
5,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网络、
数据、工作规程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
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37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处理: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输出。
2,预测功能:利用现代数学的方法、统计方法、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
3,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不同的管理层,提供计划报告。
4,控制功能:根据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一各种方法加以控制。
38
5,辅助决策功能:
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利用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导出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地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9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战略管理:长期计划,如市场战略、产品品种管理控制:中期计划,如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招聘运行控制:作业控制,如作业计划、调度业务处理: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如出库、记帐业务处理运行处理战备管理管理控制非结化决策策决化构结行动和监控决策支持高层次基层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40
2,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
绪 论一个国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水平,
标志着这国家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机器代替了人的笨重的体力劳动,
那么信息革命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代替人的繁琐的脑力劳动。
3
一、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它利用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三大要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从而形成了系统型、交叉型、边缘型的学科。
我过已经把管理信息系统列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二、教学目的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觉悟,提高信息文化素质。
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体达到以下5个目的:
1,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
2,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掌握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开发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3,了解信息系统的三种开发方法,掌握结构化开发方法。
4,了解四种重要信息系统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事物处理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5,了解信息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5
三、教学要求
1,认真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
2,认真上好实验课,独立完成系统开发任务。
四、主要参考书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
2,李东,,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4,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Organization and
Technology in Networked Enterprise”
5,邝孔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6,网上资源:立体化教学,国家精品课
7,配套光盘
6
五、考核方法
1,理论:期末考试*70%+平时*30%
2,实验: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和应用程序。
7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8
第一章 概论随着整个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企业或组织的管理活动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为了研究和学习管理信息系统,
本章从描述信息社会的形成开始,然后讨论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最后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章学习目标:
1,懂得什么是信息社会
2,能说明在信息社会中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
3,能说明信息社会的特征和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
4,能说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
5,能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6,了解诺兰阶段模型
9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我们人类社会经过数百万年的发展,从社会的基本形态划分,可以认为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种形态。
数十万年的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数千年的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农业社会,到了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形态再次发生变化,机器和能源取代了农业社会的农具和土地,大规模的、集中的、有组织的生产方式取代了家庭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持续了300余年。
10
一、信息社会的形成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使人们习惯的工业社会生产形态又发生了变化。
尽管物质原料、机械、能源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生产资料,
但另一种无形的原料--信息却成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
基本的、激活其他生产要素的战略性资源。
哲人学者们从社会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社会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物质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向着以信息为生产中心的生产方式转变。由此产生了更新的经济形态--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
11
二、信息社会的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查询、
传递、存储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网络成为连接企业所有部门、所有生产要素的基础设施。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换能力。通过跨越企业边界的计算机网络,在更大范围内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销售商场,企业与政府管理机构、
企业与消费者等都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虚拟空间。
从发送一封普通的电子邮件到联机商业谈判,从分布产品广告到寻找商业合作伙伴,甚至所有的商务活动,都可以在这个空间进行。
12
三、信息社会中企业管理的特征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并致力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由此现代企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如下表: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思想组织特征驱动方式大批量、低成本获得利润人、财、物等生产资源标准、制度、服从金字塔、等级制、分工生产者驱动从信息、技术、知识中获得利润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管理其它生产资源创新、改革、权利下放扁平化、敏捷系统、协作市场需求驱动
13
四、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产业化和企业的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创建、运行、
管理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技术问题,也涉及到管理理念、组织行为、战略规划等许多企业管理的课题。
将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它们内在的规律,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核心内容。
14
第二节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一、MIS从理想到现实
1946年计算机诞生以后,人们预见到他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人们进行企业管理中的数据处理。
随着工业社会中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的数量和物质的流通量与日俱增;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对数据处理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产生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早期形态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EDPS)。
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计算机有三分之二被用于电子数据处理。它们主要在大型企、事业组织中发挥作用,如:
制造业、银行、石油公司、保险公司、铁路、航空政府机关等。
当时尽管数据处理还属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领域,但它引起了管理科学学者的注意。
60年代,对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始形成独特的理论。美国学者戴维斯( G,B,Davis)等人在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首先设置了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开始对MIS领域的深入研究。
16
学者们认为,计算机不仅可以应用在数据处理方面,而且应该为企业提供企业管理的全面信息。支持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工作。
70年代,IBM公司开发了一个,面向通讯的产品和信息控制系统,--( Communication Oriented Production
and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COPICS)
COPICS系统包括产品设计和生产数据管理子系统,用户定货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预测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等10多个子系统,它不仅能向管理者们报告生产状况信息,而且将计算机技术与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形成了一个高度计算机化、高度信息化的组织。
17
COPICS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成为第一个全面实现了MIS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许多设想的信息系统。
18图 1- 2- 12 COPICS系统结构示意
19
二、MIS的演进
ADP IDP
MIS
DSS
MRP
MRPⅡ
OA
ERP
SCM
CRM
E-Business
年代
50 60 70 80 90 21世纪一般事务现场管理管理者经营决策者大批量低成本系统稳定内部协调信息集成加速物资周转降低管理费用看板管理 JIT
加速产品投入应变能力强业务重组优化供应链敏捷制造 AMS
环保知识含量高的产品
ADP,Automation Data Processing
IDP,Integrated Data Processing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OA,Office Automation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竞争焦点:成本 市场 质量个性需求 市场 &速度
20
21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论诺兰( Richard l,Nolan)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被成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较好地说明了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的一般规律。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阶段预算费用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22
第二章 系统与信息系统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分不外呼使用系统的人、网络、
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工作规程等。根据这些成分的组织构成,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信息系统。
将信息系统各个成分或元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章要重点讨论的系统观点。本章还介绍信息系统的概念、
功能、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1,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2,系统的基本形式
3,系统的分解和耦合
4,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结构
23
第一节 系统系统科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贝塔朗菲( Von
Beitalanffy)提出的理论,以后由维纳( Norbert Veiner)等人加以发展在60年代得以完善和成熟。
系统科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系统哲学、系统工程以及抽象系统科学等。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系统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如系统的概念、子系统的划分、系统结构的表现等都是在管理信息系统概念模型设计和系统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指导原则。
24
一、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为了达到某一目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总是在一定环境( Environment)下存在的,区分系统内、外部的是边界( Bounder)。系统环境分为特定环境和一般环境。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外部因素就构成了企业的特定环境,如: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对企业有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称为一般环境,如:政府部门、行业、相关技术。
25
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个系统的内外部仍然有系统存在。把系统内部的系统称为子系统( Subsystem),
子系统一样有它的目的、元素和边界,子系统之间又相互连接作用。我们把系统与环境的作用点、子系统之间的作用点称为接口( Interface)
系统的一般模型
26
二、系统的基本形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输入、输出系统。一个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成分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信息系统也是一个输入输出系统,对这个系统输入有关的企业业务数据,而它的输出就是信息。
如:EDPS向管理人员提供月报表等信息;MIS向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提供信息。
27
第二节 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系统并非单纯的元素集合,所有系统都是元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这些元素服从于某种规则。如:太阳系服从万有引力定律,交通系统遵守交通规则。因此系统的反面就是紊乱、混沌、无秩序。
2,目的性人工系统通常是有目的性的,但有时并不是仅有一个目的。通过对目的进行分解,可以更详细地表达总的目的。
有时系统的子目的是相互冲突的,如:数据处理的性能和成本。这时需要设计者进行某种折衷,即在两个相互矛盾的目的的实现中寻求平衡,使得最终目的得以最优。
28
3,相关性任何系统的元素和子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脱离了关联性就无从谈起系统。系统的关联性是系统中所有关系的集合。
因为复杂关系可以看作二元关系的拓展,所以对系统中的元素的关系可以用二元关系来描述。
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中,确定用户和部门之间究竟在信息需求有哪些关联,就是系统关联分析的例子。
4,阶层性人工系统可以用系统结构图表示,如组织结构图、软件模块图都是系统结构图的例子树状结构图中上、下元素之间可能存在支配与被支配个关系,也可能存在物质的或信息的关系。
29
30
5,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意味着在保证系统目的实现的前提下,系统需要对元素集合、关系集合、和阶层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优的效果。
系统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各子系统效果之和,如果子系统配合得好,整体效果大于部分效果之和,反之子系统最优未必整体效果最优。
信息系统中的硬件结构的决定、设备的选取、数据库的选择等,处处体现出系统的整体性。
6,适应性开发系统受环境的影响,是在和环境进行物质的或信息的交换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系统。
31
第三节 系统的分解和耦合一、系统的分解对系统的研究,通常要涉及到对系统的分解和处理。往往因为一个系统太复杂而无法把它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需要将系统分解成子系统。
对系统的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如从职能的角度可以将企业分解成生产、后勤、财务会计、人事、销售市场等子系统。从管理活动的角度,可以分解成作业控制、管理计划、战略决策。(如下页)
无论何种系统,当把它们分解成子系统时,必须明确各个子系统的边界和接口,这样才能把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32
33
二、子系统的耦合子系统之间可能是紧密耦合,也可能是松散耦合。紧密耦合的子系统是高效的,但对各子系统的协调上要求比较苛刻。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采用的及时系统( Just in Time,JIT
或 JTS,看板管理)就是紧密耦合的例子。
有时各子系统无法紧密耦合,但仍然需要采用某中办法将它们连接起来,这时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1,设立缓冲:如仓库、临时文件、内存缓冲取。
2,使用弹性资源:如UPS
3,设立标准接口:如电视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电脑的调制解调器 MODEN。
34
三、系统的熵系统有其生命周期,所有系统都有产生、成长、衰败、
灭亡的过程。系统失调、紊乱的一面可以用系统的熵来度量。
系统如果从外部得到对其秩序进行维护的能量,就可以减少系统的失调,这种外界的输入也称为负熵。
信息系统从诞生子日起,它的熵就在不断增加,所有的信息系统都需要维护。有人统计过,在信息系统运行的5年时间内,改错和功能完善所消耗的费用大约是原开发工作的
50%。
35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结构一、信息系统的概念
1,数据数据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2,信息信息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数据,且对其接收者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3,知识知识是规则、原理、概念、模型、记忆的综合。
知识信息数据
36
4,信息的度量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性的大小。
5,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网络、
数据、工作规程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
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37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处理: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输出。
2,预测功能:利用现代数学的方法、统计方法、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情况。
3,计划功能:根据企业提供的约束,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不同的管理层,提供计划报告。
4,控制功能:根据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一各种方法加以控制。
38
5,辅助决策功能:
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利用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导出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地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9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战略管理:长期计划,如市场战略、产品品种管理控制:中期计划,如资源的获取与组织,人员招聘运行控制:作业控制,如作业计划、调度业务处理: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如出库、记帐业务处理运行处理战备管理管理控制非结化决策策决化构结行动和监控决策支持高层次基层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型结构
40
2,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