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上册P502 核酸的水解: 所有糖苷键和磷酸酯键都能被水解。 酸水解: 糖苷键比磷酸二酯键易被水解,嘌呤碱糖苷键比嘧啶碱更易水解。 碱水解: 磷酸酯键易水解,RNA比DNA易水解,因为RNA核糖上有2‘-OH,水解过程见P502。 酶水解: 为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专一水解核酸的为核酸酶。 核酸酶的分类: 按底物专一性分为RNase(核糖核酸酶)和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 按对底物作用方式分为内切酶(作用点在核糖核酸酶内部)和外切酶(作用点在末端)。 RNase:如牛胰核糖核酸酶(EC 2.7.7.16),内切酶,作用位点为嘧啶核苷(Py)-3‘-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限制性内切酶:为DNase。 剪裁DNA的工具,可用于核酸测序和基因工程。 在细菌中发现,目前已找到限制性内切酶数千种。限制性内切酶往往与甲基化酶成对存在,自身酶作用位点的碱基被甲基化,内切酶不再降解,因而可识别和降解外源DNA。 断裂位点处常有二重旋转(轴)对称性(回文结构,正读反读相同),在特定位点两条链切断后形成粘末端或平末端。 限制性内切酶命名:如E. coR Ⅰ,第1个字母E(大写),为大肠杆菌(E.coli)属名的第一个字母,第2、3两个字母co(小写)为种名头两个字母,第4个字母 R,表示菌株,最后一个罗马字为该细菌中已分离这一类酶的编号。 核酸的酸碱性质: 核苷和核苷酸都是兼性离子,碱基和磷酸基均能解离,见P505,具有酸碱性。 由于DNA酸碱变性,使酸碱滴定曲线不可逆。 核酸的紫外吸收: 嘌呤环与嘧啶环具有共轭双键,核苷和核酸的吸收波段在240~290nm,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蛋白质最大吸收值280nm)。 可用于测样品纯度(测吸光度A): A260/A280比值,纯DNA应大于1.8,纯RNA应达到2.0,若样品混有杂蛋白,比值明显降低。 对于纯样品,从260nm的A值即可算出含量。A值为1,相当于50μg/mL DNA双螺旋,或40μg/mL单链DNA(或RNA),或20μg/mL寡核苷酸。 核酸的摩尔磷吸光系数ε(P):为含有1克原子磷(30.98g)的核酸在260nm处的吸光系数。 ε(P)= A / CL. = 30.98 A / W L A:吸收值, C:每升溶液的磷摩尔数,C=W/30.98, L:比色杯内径。 一般天然DNA ε(P)为6600,RNA为7700~7800 由于双螺旋结构使碱基对的π电子云发生重叠,使紫外吸收比单链减少,由此可判断DNA是否变性。 DNA变性时ε(P)值升高,增色效应。 DNA复性时ε(P)值降低,减色效应。 核酸比所含核苷酸单体的ε(P)低40~45%。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变性: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降解:多核苷酸骨架上共价键(3‘,5‘-磷酸二酯键)断裂,分子量降低。 引起变性因素:热变性,酸碱变性,变性剂(如尿素,甲醛等)变性(竞争形成氢键)。 DNA变性温度:又称熔点或熔解温度,为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用Tm表示,DNA的Tm一般为82~950C。DNA变性是爆发式的,变性在一个很窄温度范围内发生。 P508 图14-4为DNA变性过程。 影响Tm的因素: 1. DNA的均一性:均一则Tm窄,如poly (A-T), poly d(G-C)等, Tm窄。 2. G-C含量:Tm值与G-C含量成正比,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因为G-C间三个氢键。 G-C含量与Tm关系的经验公式: G-C% = (Tm - 69.3) ×2.44 可由G-C含量计算Tm或由Tm计算G-C含量。 3. 介质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较高时,DNA的Tm值较高,DNA较稳定,因此DNA的保存在含盐(如1mol NaCl)缓冲溶液中。 RNA的变性:RNA分子中有局部双螺旋区,所以也可发生变性,只是Tm值较低,且范围较宽 双链RNA变性几乎与DNA同。 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称为复性。 变性DNA在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的过程称为退火。加热变性的DNA为防止复性,需骤冷处理。 DNA复性,浓度越大复性越快,且具有多重复序列的复性快。 核酸的杂交:不同来源的DNA热变性后慢慢冷却,若异源DNA之间某些区域有相同序列,则复性时会形成杂交DNA分子。 DNA与互补的RNA之间也可发生杂交。 核酸杂交应用广泛,可用来检测特殊核苷酸序列的一个或更多的DNA片断,将少量基因钓出,是基因芯片,基因探针的工作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