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结构 P478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核苷和磷酸组成,核苷由戊糖和碱基组成。 碱基:在RNA中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等四种;在DNA中,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代替尿嘧啶),也是四种。 核苷酸: 由所含戊糖不同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所含戊糖分别为D-核糖和D-2-脱氧核糖。 碱基:携带遗传信息,5种基本碱基化学组成,见 P478 表13-1,结构式见 P479。 嘧啶碱: 胞嘧啶 2-氧-4-氨基嘧啶 Cyt C 尿嘧啶 2,4-二氧嘧啶 Ura U 胸腺嘧啶 5-甲基尿嘧啶 Thy T 嘌呤碱: 腺嘌呤 6-氨基嘌呤 Ade A 鸟嘌呤 2-氨基-6-氧嘌呤 Gua G 稀有碱基: 除以上5种基本碱基外,核酸中还有的一些含量甚少的碱基,大多数为甲基化碱基,tRNA中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可高达10%。 P479 表13-2为核酸中一部分稀有碱基的名称,注意缩写: hm5 U 5-羟甲基尿嘧啶 m5 C 5-甲基胞嘧啶 DH U 5,6-二氢尿嘧啶 mo5 U 5-甲氧基尿嘧啶 m26 U N6,N 6-二甲基腺嘌呤 次黄嘌呤 6-氧嘌呤 Ⅰ 核苷:由核糖和碱基组成,糖环上编号右上角加一撇。糖与碱基间连键是N-C键,为β-糖苷键。 碱基与糖环平面互相垂直。 结构式见 P480,如 腺嘌呤核苷 A 胞嘧啶脱氧核苷 dc 另外还有C-C糖苷键的核苷,如假尿嘧啶核苷 Ψ, 结构式见 P481, 为尿嘧啶C5与核糖1‘-位碳相连。此外在tRNA中还含有碱基不是嘌呤环,而为鸟嘌呤衍生物的W(Y)和Q核苷,见P481。 常见的核苷 P480 表13-3 核(糖核)苷 腺(嘌呤核)苷 adenosine A 鸟(嘌呤核)苷 guanosine G 胞(嘧啶核)苷 Cytidine C 尿(嘧啶核)苷 Uridine U 脱氧核(糖核)苷 脱氧腺苷 deoxyadenosine dA 脱氧鸟苷 deoxyguanosine dG 脱氧胞苷 deoxycytidine dC 脱氧胸苷 deoxythymidine dT (3)核苷酸:核苷的磷酸酯: 核糖核苷糖环上有3个自由羟基,可生成三种核苷酸。 脱氧核糖糖环上有2个自由羟基,可生成二种核苷酸。 生物体内游离存在多为5‘-核苷酸。 常见核苷酸见 P481 表13-4,为核糖-5‘-一磷酸。 AMP GMP CMP UMP dAMP dGMP dTMP dCMP 若为核苷-3‘-磷酸或-2‘磷酸,应标出3‘或2‘,如3‘-AMP,2‘-AMP。 核糖-5‘-二磷酸:如ADP,核糖-5‘-三磷酸:如ATP。 环核苷酸一般为3‘,5‘-环化,如c-AMP。 核酸的共价结构 (1)核酸中核苷的连接方式: P482 核酸中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彼此相连,走向为3‘→5‘。简写时从5‘→3‘,从左到右书写: 如 pACTG pG表示p在5‘位,Gp表示p在3‘位 5‘ 3’ 因此ACTG与GTCA不一样,一个5‘端为A,A上有游离的5‘-OH,一个5‘端为G,G上有游离的5‘-OH。 (2) DNA一级结构: DNA中D-核糖没有2‘-OH,所以只能形成3‘,5‘-磷酸二酯键,DNA无支链。 P483 图13-2表示DNA多核苷酸的一个小片段及竖线式缩写和文字式缩写。 DNA相对分子量非常大,分子量可超过108bp(碱基对),可编码信息量十分巨大。为阐明生物的遗传信息,首先要测定生物基因组的序列。 原核生物基因序列是连续的,常组成操纵子,很少重复序列;真核生物基因序列是断裂的, 有内含子,不组成操纵子,含有较高比例的重复序列,调控序列比占比例大。人类基因组大小为32亿碱基对,真正用于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仅占基因组的1.1%到1.4%,编码蛋白质基因大约为3.1万个。 (3) RNA一级结构: 虽有2‘-OH,但仍为无分支线型多聚核糖核苷酸,组成RNA核苷酸仍为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 1. tRNA:通常由73~93个核苷酸组成,沉降系数45。3‘端为CpCpAOH,5‘端多为pG,也有为pC的。 2. rRNA:含有较多甲基化的核糖。细菌的rRNA有5S、16S和23S三种,哺乳动物rRNA有5S、5.8S、16S和28S四种。rRNA除作为核糖体骨架外,还分别与mRNA和tRNA作用,催化肽键的形成,促使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进行。 3. mRNA: 原核生物一条mRNA链上有多个编码区,5‘端和3‘端各有一段非翻译区;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通式如P484 图13-4所示,5‘端有帽子,Ⅰ型帽子结构见P485,可记作m7G5’ppp5’NmpNp,(m在字母左,表示碱基被甲基化,右上角数字表示甲基化位置,m在字母右侧表示核糖被甲基化,G-鸟苷,N为任意核苷,p磷酸)。这种结构有抗5‘-核酸外切酶的降解作用,并有助于核糖体对mRNA的识别和结合,使翻译得以正确开始。3‘端大多有一尾巴,为20~250个A的聚腺苷酸poly(A),与mRNA的半寿期有关。 (三)DNA的高级结构: 1953年Watson与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主要有三方面依据: 核酸化学结构和核苷酸键长和键角数据。 DNA X-射线衍射分析。 DNA碱基组成的Chargaff规则;同一物种不同组织和器官,DNA碱基组成 具有生物种特异性。且摩尔数为A=T, G=C, A+C=G+T。 DNA二级结构: W-C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见P480 图13-5,要点如下: 两条反向平向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核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骨架。碱基平面与纵轴重直,糖环平面与纵轴平行。多核苷酸链方向3‘→5‘为正向(P487 图13-6),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双螺旋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碱基对之间相距高度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夹角为360,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每一转的高度(螺距)为3.4nm。 两条链被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成一体,互相匹配,A与T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三个氢键。 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一条链序列确定后则决定另一条互补链序列。遗传信息由碱基序列所携带。 DNA结构可受环境影响而改变,有A、B、C、D、E和Z型等不同构象存在。 B型是DNA基本构象,E型为左手双螺旋。 B型:为W-C双螺旋结构,DNA钠盐在较高湿度下(92%)制得的纤维结构。 A型:螺体较宽而短,RNA分子双螺旋区以及RNA-DNA杂交双链具有与A-DNA相似结构。 P489 表13-6 A、B和Z型DNA的比较。 DNA二级结构主要是形成双螺旋,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形成三股螺旋,第三股的碱基可与W-C碱基对中嘌呤碱形成配对。P489 图13-10三股螺旋DNA碱基配对。 H-DNA是通过分子内折叠形成的三股螺旋(P490 图13-11 H-DNA结构),它存在于基因调控区,因而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DNA三级结构: DNA三级结构指DNA分子(双螺旋),通过扭曲和折叠形成的特定构象,包括不同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单链与二级结构单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NA的拓扑特征。 超螺旋是DNA三级结构的一种形式,是双螺旋的螺旋。 将环状DNA分子再额外多转几圈或少转几圈,都会使双螺旋中存在张力,为抵消张力,环状DNA分子的轴再曲绕而形成超螺旋,左旋为负,右旋为正。 DAN分子十分巨大,要组装到有限的空间,压缩比达1000-2000,组装成染色体则高达8000-10000(p492表13-7)。为此绝大多数DNA以超螺旋形式存在,把很长的DNA压缩成很小的体积内。如人类第一号染色体DNA长7.2cm,经弯曲缠绕后只有近10μm(压缩约7700倍)。 由于DNA双螺旋为右旋,负超螺旋(左旋)有利于双螺旋解旋,自然界存在的环状DNA几乎全是负超螺旋。 DNA复制、重组或转录时,必须解旋解链,暴露出DNA结合位点,使各种调控蛋白发挥作用,随后再形成超螺旋,存在拓扑学问题。生物过程需负超螺旋程度不同,可通过DNA拓扑异构来调节其功能。 环状DNA的一些重要拓扑学性质: (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变形后仍保留下的结构特性。) 连环数L: 为一条链以右手螺旋绕另一条链缠绕次数,为一个整数。 L值不同,则为拓扑异构。 扭转数T: 指DNA分子中的Watson-Crick螺旋数。天然DNAT变化不大,变化时有张力。 超螺旋数W: 为超螺旋的超绕数,右旋为正,左旋为负。 L、T、W三者关系: L=T+W L为整数,T、W可带小数。 比连环差λ: 表示超螺旋程度 λ=L-L0/L0 L0为松弛环形DNA(无超螺旋)的L值。 P491 图13-12 环状DNA不同构象: A:线型DNA。 B:环状DNA,松弛型DNA,L=25,T=25,W=0。 C:解链环状:拧松两周后,可形成两种环状DNA,一种即为解链环状L=23,T=23,W=0 有张力;另一种为超螺旋DNA,为D。 D:负超螺旋:形成超螺旋(左旋)消除解链影响,在力能学上有利,为自发过程,L=23,T=25,W=-2。 DNA拓扑异构:除连环数不同外(如上述L=25,L=23),其他性质均相同的DNA分子。 双螺旋DNA在拓扑异构变化中T相同,是W不同导致L不同。 DNA拓扑异构现象:为DNA超螺旋状态与解旋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不发生碱基组成或顺序(一级结构)的任何变化,是DNA复制、重组或转录时所必需的。 拓扑异构酶:引起DNA拓扑异构之间转变的酶,可改变DNA拓扑异构体的L值,有两类: Ⅰ类:使双链超螺旋DNA转变成松弛型环状DNA,每一次催化作用可消除一个负超螺旋,L值增加1。 Ⅱ类:使松弛型环状DNA转变成负超螺旋型DNA,每次催化作用使L减少2,又称促旋酶。 两类酶含量严格控制,使细胞内DNA保持一定超螺旋水平。 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四级结构) 病毒、细菌拟核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都存在DNA的组装和一定程度的压缩。核小体是真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小体链形成纤维,进而折叠螺旋化,组装成不同层次结构的染色质和染色体。 病毒:通常只有几个至几十个基因,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时还含有脂质和糖类。病毒的侵染性由核酸决定。核酸位于内部,蛋白质包裹着核酸为衣壳,有的还有脂蛋白被膜。 由宿主不同,病毒分为噬菌体(宿主细菌与放线菌),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动物病毒含DNA或含RNA,有的还有被膜,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表面有许多突起,见P494图13-14,流感病毒为RNA病毒。 RNA的高级结构: RNA通常是单链线型分子,但可自身回折形成局部双螺旋(二级结构),进而折叠(三级结构),除tRNA外,几乎全部细胞中的RNA都与蛋白质形成核蛋白复合物(四级结构)。RNA病毒是具有感染性的RNA复合物。 tRNA的高级结构: 二级结构都是呈三叶草形,P496 图13-18,双螺旋区构成叶柄,另外有几个突环区。 氨基酸臂:3‘-末端CCA,可接受活化的氨基酸。 二氢尿嘧啶环:有两个DHU。 反密码环:环中部为反密码子,由3个碱基组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常出现于反密码子中,反密码子可识别mRNA的密码子。 额外环:是tRNA分类重要指标。 TψC环:几乎所有tRNA在此环中都含有TψC,tRNA折叠形成三级结构,呈倒L型。 rRNA的高级结构: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核糖体是一种核酶,催化肽键合成的是rRNA。 所有生物核糖体都是有大小不同两个亚基组成,大小亚基分别由几种rRNA和数十种蛋白质组成,见P498 表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