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 (Colibacillosis)
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是
非致病菌,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
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 (禽 ),常引
起 严重腹泻和败血症。 随着大型集约化养畜
(禽 )业的发展,病原性大肠杆菌对畜牧业所造
成的损失已日益明显。
病原:大肠杆菌
? 血清型:菌体 (0)抗原 171种, 表面 (K)抗原近
80种, 鞭毛抗原 56种, 因而构成许多血清型 。
血清型用 O:K:H O:K O:H表示, 最近, 菌毛 (F)
抗原被用于血清学鉴定 。
? 在引起人畜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 有肠致病性
大肠 杆菌 (EPEC), 肠产毒 素性大肠杆 菌
(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 (EIEC) 和肠出血性大
肠杆菌 ( EHEC O157,H7 ) 。
? 多数 ETEC都带有 F抗原 。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致病物质
肠毒素 enterotoxin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定植因子 (菌毛)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EIEC)
?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 致病机理
–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
并繁殖
–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
毒素,引起炎症
? 婴幼儿腹泻
? 致病机理
– 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
–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
? 亦称为 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血清型为 O157:H7
? 临床表现
– 轻重不一
–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
率高
? 致病因子
– 菌毛
– 毒素 Vero毒素
– 内毒素与溶血素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ggEC)
? 婴儿持续性腹泻
? 致病因子
– 肠集聚耐热毒素( EAST)
– 菌毛
– α溶血素
引 起 腹 泻 的 大 肠 埃 希 菌
菌株 作用
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 T E 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
痛,低热
LT 和(或) ST 肠毒素,大
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E I E C 大肠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
发热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膜上皮细胞
E P E C 小肠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呕吐,发热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

E H E C 大肠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S L T - I 或 S L T - II,中断蛋白质
合成
E A ggE C 小肠 婴儿 持续性 腹泻,呕吐,
脱水,低热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液体吸收
EPEC
小肠上的 E.coil
分离培养与鉴定
? 1.肠外感染。
( 1)涂片染色检查:除血液标本外,均需作涂
片染色检查。脓、痰、分泌物可直接涂片,革
兰染色后镜检。尿液和其它液体先低速离心,
再取沉淀物作涂片。
( 2)分离培养:血液接种肉汤增菌,待生长后
再移种血琼脂平板。体液标本的离心沉淀物和
其它标本直接划线分离于血琼脂平板。 35-37℃
孵育 18-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 3)鉴定:初步鉴定根据 IMViC( ++--)试验,
最后鉴定靠系列生化反应。尿路感染尚需记数
菌落量,每毫升 ≥10万才有诊断价值。
分离培养与鉴定
? 2.肠内感染 将粪便标本接种于鉴别培养基,
挑选可疑菌落并鉴定为大肠杆菌后,再分别
检测不同类型致腹泻大肠杆菌的肠毒素、毒
力因子和血清型等特征。
? ( 1) ETEC:过去用动物或细胞培养测定 LT或
ST,较为复杂;现可用 ELISA法或基因探针检
测这些肠毒素。
? ( 2) EIEC:与志贺菌相似,多数 EIEC无动力,
乳糖不发酵或迟缓发酵。毒力试验可将被检菌
液接种于豚鼠眼结膜囊内,可产生典型的角膜
结膜炎症状,并在角膜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细菌,
是为 Senery试验阳性。
? ( 3) EPEC:用特异 O,H抗血清测定特异血
清型,亦可以 ELISA和细胞培养法来检测
? ( 4) EHEC,O157,H7血清型多数对山梨醇
不发酵或缓慢发酵。 VT毒素可用 ELISA法测定,
灵敏度达 60pg/ml,亦可用 PCR法结合基因探针
检测 VT基因。
? ( 5) EAEC:用液体培养 -集聚试验检测受检
菌的粘附性,或用探针技术测定 EAST基因。
流 行 病 学
? 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许多血清型可引起各种家畜
和家禽发病 。
? 08,0138,0141多见于猪常带有 K88抗原, 01,O2、
O36,O7多见于鸡 。 一个畜 (禽 )群如不由外地引
进同种家畜 (禽 ),其病原性菌株常为一定的 1
一 2种血清型 。
流 行 病 学
? 易感动物,幼龄畜禽对本病最易感 。 猪:自出
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 仔猪黄痢常发于生后 1
周下, 以 1一 3日龄者居多, 仔猪白痢多发于生
后 10一 20天, 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乳仔猪 。 牛,
生后 10天以内多发 。 羊:生后 6天至 6周多发,
鸡:常发生于 3一 6周龄 。 兔:主要侵害 20日龄
及断奶前后的仔兔和幼兔 。
? 传染源,病畜 (禽 )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 通过粪便排出病菌, 散布于外界, 污染水,
料, 以及母畜的乳头和皮肤 。
? 传播途径,当仔畜吮乳, 抵舔或饮食时, 经消
化道而感染 。 此外, 鸡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或
病菌经入孵种蛋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 。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
冬春舍饲时期 。 仔猪发生黄痢时, 常波及一窝
仔猪的 90%以上, 病死率很高, 有的达 100%;
发生白痢时, 一窝仔猪发病数可达 30%一 80%,
发生水肿病时, 多呈地方流行性, 发病率 10一
35%,发病者常为生长快的健壮猪 。 牛, 羊发
病时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
? 发病诱因:仔畜未及时吸吮初乳, 饥饿或过饱,
饲料不良, 配比不当或突然改变, 气候剧变,
易诱发本病 。 大型集约化养畜 (禽 )场畜 (禽 )群
密度过大, 通风换气不良, 消毒不彻底, 是加
速本病流行的不容忽视的因素 。 '
发 病 机 理
病原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毒力因子, 引起
不同的病理过程 。
1,定植因子,又称菌毛, 粘附素或 F抗原, 可与
粘膜表面细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定植于粘膜,
这是大肠杆菌引起的大多数疾病的先决条件 。
2,内毒素,类脂 A成份
3,外毒素,大肠杆菌可产 LT,ST。
? 4侵袭性,某些 ETEC,象各种志贺氏菌一样, 具
有直接侵入并破坏肠粘膜细胞的能力 。
? 5.大肠杆菌素,具有产生大肠杆菌素 V(Col·V)的
质粒 。 据认为, 此质粒与细菌引起败血症的能
力有关 。
? 6.过敏反应,用仔猪所作的研究表明, 仔猪在产
前由母猪子宫, 产后由初奶或接触外界大肠杆
菌, 获得或产生特异抗体, 使组织致敏 ;已被致
敏的仔猪如摄入相应的病原性大肠 杆菌, 在肠
内繁殖, 释出多量抗原作用于致敏的组织, 可
引起过敏反应, 发生腹泻, 水肿及其他症状 。
症 状
? 仔猪,因仔猪的生长期和病原菌血清型不同, 本
病在仔猪的临诊表现也有不同 。
? 黄痢型 又称仔猪黄痢 潜伏期短,生后 12小 时
以内即可发病,长的也仅 1一 3日,较以更长者
少见。一窝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经一定 时日,
突然有 1一 2头表现全身衰弱,迅速死亡,以后
其他仔猪相继发病,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
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而死。
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消瘦
病 理 变 化
? 脱水严重, 皮下常有水肿, 肠道膨胀, 有多量
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 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
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严重, 肠系膜淋巴结
有弥漫性小点出血, 肝, 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
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肿胀、充血,大体病变无特异性
症 状 及 病 变
? 2·白痢型 又称仔猪白痢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
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 糊状粪便, 具腥
臭, 性粘腻 。 腹泻次数不等 。 病程 2一 3天, 长
的 1周左有, 能自行康复, 死亡的很少 。
? 剖检 尸体外表苍白, 消瘦, 肠粘膜有卡他性炎
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
症 状 与 病 变
? 3.水肿型 又称猪水肿病 是小猪的一种肠毒血
症,其特征为 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发生水肿。
发病率虽不很高,但病死率很高,给小猪的培
育造成损失。与饲料及饲养方法改变、气候变
化等有关。初生时发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
本病。
水 肿 型
? 猪突然发病, 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口流白
沫病猪静卧, 肌肉震颤, 不时抽搐, 四肢划动
作游泳状, 发呻吟声或作嘶哑的叫鸣 。 步态摇
摆不稳, 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 。 水肿是本病
的特殊症状, 常见于脸部, 眼险, 结膜, 齿龈,
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 。 有些病猪没有水
肿的变化 。 病程短的仅数小时, 一般为 1一 2天,
也有长达 7天以上的 。 病死率约 90%。
剖 检 病 变
? 主要为水肿
大肠杆菌引起肠系膜水肿、血管充血
大肠杆菌引起肠系膜水肿液形成
犊牛大肠杆菌病
? 潜伏期很短, 仅几个小时 。 根据症状和病理发
生可分为三型 。
? 1·败血型 病犊表现发热, 精神不振, 间有腹泻,
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一天内急性死亡 。 有
时病犊未见腹泻即归于死亡 。 从血液和内脏易
于分离到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
? 2·肠毒血型 较少见, 常突然死亡 。 如病程稍
长, 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是不
安, 兴奋, 后来沉郁, 昏迷, 以至于死 。 死前
多有腹泻症状 。
? 3·肠型 病初体温升高达 40C,数小时后开始下
痢, 体温降至正常 。 粪便初如粥样, 黄色, 后
呈水样, 灰白色, 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凝血
及泡沫, 有酸败气味 。
病 理 变 化
? 败血症或肠毒血症死亡的病犊, 常无明显的病
理变化 。 腹泻的病犊, 真胃有大量的凝乳块,
粘膜充血, 水肿, 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
恶臭 。 小肠粘膜充血,出血, 部分粘膜肠系膜淋
巴结肿大 。 肝脏和肾脏苍白, 有时有出血点,
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 。 心内膜有出血点 。
病程长的病例在关节和肺也有病变 。
诊 断
? 根据流行病学, 临
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进行细菌学
检查 。
诊 断
? 病料:败血型为血液, 内脏组织, 肠毒血症为
小肠前部肠粘膜, 肠型为发炎的肠粘膜 。 对分
离出的大肠杆菌应进行血清型鉴定及致病性鉴
定 。 近年来, 国内外已研制出猪, 牛大肠杆菌
病的单克隆抗体诊断制剂 。
? 本病应与下列类似疾病相区别 。 猪,仔猪红痢
(魏氏梭菌性下痢 ),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由轮
状病毒, 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 犊牛副
伤寒 。
防 制
? 治疗,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不及救治, 可使用
经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血清型有效的抗
生素如氟本尼考, 氯霉素, 磺胺类, 使用活菌
制剂, 如促菌生, 调痢生等治疗畜禽下痢, 有
良好功效 。
预 防
? 怀孕母畜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 仔畜
应及时吮吸初乳, 饲料配比适当, 勿使饥饿或
过饱, 断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改变 。 对密闭关养
的畜 (禽 )群, 尤其要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不良
影响 。
预 防
? 用针对本地 (场 )流行的大肠杆菌血
清型制备的活苗或灭活苗接种妊娠
母畜或种禽,可使仔畜或雏禽获得
被动免疫。
? 在 ETEC的免疫预防研究中,发现其菌毛抗原
在自然感染和人工主动免疫中是关键抗原之一。
在家畜中,用菌毛疫苗防治新生畜崽腹泻已获
得成功。例如在孕牛产前 6个月接种大肠杆菌
K99株的菌毛抗原,则新生牛犊吮乳后可被动
获得特异菌毛抗体而受到同型菌毛型大肠杆菌
感染的免疫保护
? 近年来使用一些对病原性大肠杆菌有竞争抑制
作用的非病原性大肠杆菌 (如 NY-l0菌株, SY-
30菌株等 )预防仔猪黄痢,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
? 用重组 DNA技术研制成功的仔猪大肠杆菌病
K88基因工程苗也已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