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混凝土斜拉桥悬臂施工要点
一、受力特点
主梁
飘浮体系:相当跨内具有弹性支承的单跨梁
半飘浮体系,相当跨内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梁
塔梁固结体系:相当于配置体外索的连续梁
刚构体系:相当于配置体外索的连续刚构
(压弯构件)
索(受拉):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承
塔(受压为主):承受索力
第四章 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斜拉桥的静力分析
?双塔斜拉桥与多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
二、计算方法概述
分析方法
一般简化为平面结构,采用杆系有限元计算
直接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方法
考虑因素
几何非线性
中小跨度
索的垂度效应
P- ?效应
大跨度:大变形理论
收缩、徐变、温度等引起的变形和内力重分布
锚下局部应力计算,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按圣维南假
定,取出局部进行局部应力分析
施工过程计算非常重要
三、斜拉索的结构特性-索垂度效应
混凝土斜拉桥的拉索一般为柔性索,高强钢丝外包的索套仅作为保护材
料,不参加索的受力,在索的自重作用下有垂度,垂度对索的受拉性能
有影响,同时索力大小对垂度也有影响。 为了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
索一般采用一直杆表示,以索的弦长作为杆长。关健问题是考虑索垂度
效应对 索的伸长与轴力的关系 影响, 这种影响 采用修正弹性模量来考虑,
其计算思路如下:
?索在恒载作用下的几何方程
设索无荷载作用时的长度为 l,如下图,由索任意截面弯矩为零有:
1、垂度对索轴向变形的影响
H
F
L
H
F
g
f
f
L
b
m
m
'
l
g
=
gcos
1
1
y
x
?
?
?
c o s
c o s
)(
)(c o s
)(
1
2
2
H
g
dx
yd
H
xM
y
xMyH
xMyF
??
?
???
??
对于索的跨中截面,有:mxx?
对上式积分可得到索的几
何方程为悬链线
H
gL
f
Llgg
FH
lgFf
m
m
8
c o s/,c o s
c o s
8
1
2
'
1
2
1
'
?
??
?
?
??
?
由
可得,3 23212 c o sFlgdF ld ?? ??
Ffl m ?? '?
由于:
l
ld
A
dF ????? ??
?索的伸长与垂度的关系
索的几何形状为悬链线,如近似按抛物线考虑,则索在自重作用下的长
度为:
2
232
2
32
1
2'
1
24
c o s
24
c o s
)(
3
8
F
Lg
H
LglLl
l
flL m
??? ????
??
则索的伸长为:
?co sFH ?
?等效弹性模量
实际上在应力 索的轴向变性由两部分组成 ( 1)索自身的弹性
变形 ;( 2)垂度效应, 则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可表示
为 e? f?
?
则用弹性模量表示有:
2
3
232
3
)(
12
c o s
12
LlAg
lF
ld
l
A
dFE
f
?
?
?
???
??
??
???
Ag /??其中 为索容重
e
e
e
f
e
e
fe
ef
ef
fe
eg
E
E
L
E
E
E
E
EE
EE
EE
E
?
?
?
??
?
??
?
?
??
?
?
?
?
?
?
?
?
?
3
2
12
)(
1
1
l
ld
A
dF ????? ??
3
52
2
2
3
2
12
c o s
1
1
)(12
)(
1
1
12
)(
1
1
H
AEG
A
F
L
g
E
L
e
e
?
??
?
?
?
?
?
?
?
?
?co sFH ?
Ag /??
?co slL ?
lgG ??
四、平面杆系有限元法(直接刚度法)计算斜拉桥内力和变形
国内对于中小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斜拉桥的内
力和变形,分析时主梁和塔采用梁单元,而索采用直杆单元,杆单
元的弹性模量采用前面推导的修正弹性模量考虑垂度效应。杆单元
和梁单元的单刚矩阵分别为:
?杆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0000
00
0000
00
l
AE
l
AE
l
AE
l
AE
K
egeg
egeg
e
ij
式中 A,l分别为斜拉索的钢丝面积和弦长
?梁单元及 P- ?效应
斜拉桥的主梁和塔都是同时存在压力和弯矩。轴力和弯矩相互作用
(如下图),考虑轴力和弯矩相互作用后弯矩平衡方程为,Q
M
N
Q
M
N
M
x
vu v v
u
i
i
i
i
i
i
j
j
j
j
j
j
0)( ????? ijjji vvNMLQM
iii MvvNxQM ????? )(
任意截面弯矩
在实际中采用稳定函数的概念来考虑弯矩和轴力的相互作用,考虑
弯矩和轴力相互作用后的单刚矩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366265463262
256155253152
544541
436235333232
226125223122
514511
00
00
0000
00
00
0000
SKSKSKSK
SKSKSKSK
SKSK
SKSKSKSK
SKSKSKSK
SKSK
K
e
ij
上式中,为未修正的刚度,按结构力学教材计算,为考虑弯矩、
轴力相互作用的稳定函数,可参考有关文献计算。
ijK iS
一、受力特点
主梁
飘浮体系:相当跨内具有弹性支承的单跨梁
半飘浮体系,相当跨内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梁
塔梁固结体系:相当于配置体外索的连续梁
刚构体系:相当于配置体外索的连续刚构
(压弯构件)
索(受拉):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承
塔(受压为主):承受索力
第四章 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斜拉桥的静力分析
?双塔斜拉桥与多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
二、计算方法概述
分析方法
一般简化为平面结构,采用杆系有限元计算
直接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方法
考虑因素
几何非线性
中小跨度
索的垂度效应
P- ?效应
大跨度:大变形理论
收缩、徐变、温度等引起的变形和内力重分布
锚下局部应力计算,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按圣维南假
定,取出局部进行局部应力分析
施工过程计算非常重要
三、斜拉索的结构特性-索垂度效应
混凝土斜拉桥的拉索一般为柔性索,高强钢丝外包的索套仅作为保护材
料,不参加索的受力,在索的自重作用下有垂度,垂度对索的受拉性能
有影响,同时索力大小对垂度也有影响。 为了简化计算,在实际计算中
索一般采用一直杆表示,以索的弦长作为杆长。关健问题是考虑索垂度
效应对 索的伸长与轴力的关系 影响, 这种影响 采用修正弹性模量来考虑,
其计算思路如下:
?索在恒载作用下的几何方程
设索无荷载作用时的长度为 l,如下图,由索任意截面弯矩为零有:
1、垂度对索轴向变形的影响
H
F
L
H
F
g
f
f
L
b
m
m
'
l
g
=
gcos
1
1
y
x
?
?
?
c o s
c o s
)(
)(c o s
)(
1
2
2
H
g
dx
yd
H
xM
y
xMyH
xMyF
??
?
???
??
对于索的跨中截面,有:mxx?
对上式积分可得到索的几
何方程为悬链线
H
gL
f
Llgg
FH
lgFf
m
m
8
c o s/,c o s
c o s
8
1
2
'
1
2
1
'
?
??
?
?
??
?
由
可得,3 23212 c o sFlgdF ld ?? ??
Ffl m ?? '?
由于:
l
ld
A
dF ????? ??
?索的伸长与垂度的关系
索的几何形状为悬链线,如近似按抛物线考虑,则索在自重作用下的长
度为:
2
232
2
32
1
2'
1
24
c o s
24
c o s
)(
3
8
F
Lg
H
LglLl
l
flL m
??? ????
??
则索的伸长为:
?co sFH ?
?等效弹性模量
实际上在应力 索的轴向变性由两部分组成 ( 1)索自身的弹性
变形 ;( 2)垂度效应, 则结构的等效弹性模量可表示
为 e? f?
?
则用弹性模量表示有:
2
3
232
3
)(
12
c o s
12
LlAg
lF
ld
l
A
dFE
f
?
?
?
???
??
??
???
Ag /??其中 为索容重
e
e
e
f
e
e
fe
ef
ef
fe
eg
E
E
L
E
E
E
E
EE
EE
EE
E
?
?
?
??
?
??
?
?
??
?
?
?
?
?
?
?
?
?
3
2
12
)(
1
1
l
ld
A
dF ????? ??
3
52
2
2
3
2
12
c o s
1
1
)(12
)(
1
1
12
)(
1
1
H
AEG
A
F
L
g
E
L
e
e
?
??
?
?
?
?
?
?
?
?
?co sFH ?
Ag /??
?co slL ?
lgG ??
四、平面杆系有限元法(直接刚度法)计算斜拉桥内力和变形
国内对于中小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计算斜拉桥的内
力和变形,分析时主梁和塔采用梁单元,而索采用直杆单元,杆单
元的弹性模量采用前面推导的修正弹性模量考虑垂度效应。杆单元
和梁单元的单刚矩阵分别为:
?杆单元
?
?
?
?
??
?
?
?
?
?
?
?
??
?
?
?
?
?
?
0000
00
0000
00
l
AE
l
AE
l
AE
l
AE
K
egeg
egeg
e
ij
式中 A,l分别为斜拉索的钢丝面积和弦长
?梁单元及 P- ?效应
斜拉桥的主梁和塔都是同时存在压力和弯矩。轴力和弯矩相互作用
(如下图),考虑轴力和弯矩相互作用后弯矩平衡方程为,Q
M
N
Q
M
N
M
x
vu v v
u
i
i
i
i
i
i
j
j
j
j
j
j
0)( ????? ijjji vvNMLQM
iii MvvNxQM ????? )(
任意截面弯矩
在实际中采用稳定函数的概念来考虑弯矩和轴力的相互作用,考虑
弯矩和轴力相互作用后的单刚矩阵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366265463262
256155253152
544541
436235333232
226125223122
514511
00
00
0000
00
00
0000
SKSKSKSK
SKSKSKSK
SKSK
SKSKSKSK
SKSKSKSK
SKSK
K
e
ij
上式中,为未修正的刚度,按结构力学教材计算,为考虑弯矩、
轴力相互作用的稳定函数,可参考有关文献计算。
ijK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