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火焰炉的生产率和热效率 4.1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 定义式 单位  符号意义  炉子生产率  t(kg)/h;t(kg)/周期 N:炉子装入量t(kg)/炉 τ:完成工艺所需加热时间h  炉子单位生产率 炉底强度  kg/(m2·h) :炉底面积m2   有效炉底强度 (钢压炉底强度)  kg/(m2·h) :有效炉底面积m2 (钢坯所覆盖的面积)   4.2 工艺因素对炉子生产率的影响 N↑τ↓ → G ↑ (实际情形 N↑τ↑ ) 升温速度,表面温度,内部温度,断面温差等 4.3热工因素对炉子生产率的影响 热工因素:影响物料加热外部传热和内部传热的诸因素。 4.3.1影响因素的确定 ①忽略氧化反应的炉膛热平衡关系为   ηT·Xi=(BQ低+Q带入-Q烟气-ΣQ损失)/(BQ低+Q带入) =1-(Q烟气+ΣQ损失)/(BQ低+Q带入) 影响因素: 炉子热负荷BQ低 空气、煤气预热带入的热量Q带入 钢加热所需单位焓增量△I 处炉废气带走的热量Q烟气 炉膛各项热损失ΣQ损失 ②影响物料加热外部传热和内部传热的因素 外部传热:N=const,τ→G 关于τ的经验公式: 式中各项符号的意义   内部传热:  影响因素: 平均辐射温压 综合导来辐射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 料坯厚度δ 被加热物料的热物理性质 λ,ρ,a,c等 影响因素归类: 先决因素——Q低,δ,λ,ρ,a,c,炉子构造尺寸等 操作因素——B,n, 烟道闸板位置等 控制因素(热过程因素)——T炉,T烟,气体成分等 4.3.2热工因素作用分析 ⑴炉子供热负荷BQ低 B↑ G↑ 注意事项:充分燃烧,稳定压力,回收热量,防止高温副作用 三个术语: 炉子最大热负荷 炉子最小热负荷(空炉热负荷) (BQ低)KL=ΣQ损失/ηli 炉膛容积热负荷(W/m3) ⑵炉子温度制度和供热制度的影响 供热制度→温度制度 一段或一期温度制度 多段温度制度 ⑶废气出炉温度的影响  其它因素一定的条件下,t烟主要受BQ低和ΣQ损失的影响。 BQ低ΣQ损失 ↓ t烟↑ G b↑ 应加强热量回收 ⑷物料入炉温度和出炉温度的影响  ↓ τ↓ G↑ ⑸料坯厚度的影响 δ↑ τ↑ P↓  ⑹布料情况及装入量的影响  4.4炉子附属设备对生产率及热效率的影响 4.5炉子生产率、热效率及单位燃料消耗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