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冲压成型操作前的技术准备
一,工艺制定及模具设计的工作程序
第十三章 金属塑性成型操作试验
?冲压件的图纸及技术条件完整性
?原材料的尺寸规格、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生产批量(大量、大批或小批)
?供选用的冲压设备的型号、规格、主要技术参数
及使用说明书
?模具制造条件及技术水平
?各种技术标准、设计手册等技术资料
?分析冲压的工艺性
?分析比较确定工艺方案
?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设计模具总图及零件图
?选用冲压设备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毛坯尺寸展开计算
?排样及裁板方式的经济性分析
?工序次数的确定,半成品过渡形状及尺寸计算
?工艺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综合分析比较
?选定模具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分析
?模具主要零件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公差配合、技术要求的说明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与公差的计算
?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弹性元件的选用和核算等
?选择冲压设备类型及吨位的依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制定如图 12- 1所示的矩形盒拉
深件的有关工艺参数及工艺流程
已知尺寸 ( 按板厚中心线计算 ),
A=195.5(mm); B=90.5(mm);
rp=6.75(mm); r=8.75(mm)
二冲压成型工艺制定及模具设计过程实例
( 1)毛坯尺寸展开计算
( 2 )检查能否一次拉深成型
相当毛坯直径
由已知尺寸得:
查手册得:
故, 所以不能一次拉成,需进行多次拉深。
( 3) 计算( n-1)道工序尺寸
取角间距 (不包括料厚 )
椭圆曲率半径:
椭圆的长、短半轴:
椭圆周长:
( 4) 判断能否用平板毛坯直接拉成 n-1道尺寸
相当圆筒直径:
椭圆筒高度:
( 5) n-2道工序尺寸
椭圆极限拉深系数:取 c=1.08,查手册取 [ m1] =0.57
不能进行第一次拉深。因此
取 mn-1=0.7,查手册得 K=1.13,
n-2道椭圆高度:
( 6) 检查能否用平板毛坯直接拉成 n-2道

可进行第一次拉深。
( 7) 平板毛坯尺寸的确定
查手册得 K= 1.08
毛坯长半轴
毛坯短半轴:
( 8) 核对毛坯面积,并适当调整
由于计算误差会使毛坯面积与盒形件面积不一致,
故要核对毛坯面积 。 并视情况进行调整, 使毛坯面积
基本与零件面积一致 。
毛坯面积:
而盒形件面积:
应适当放大毛坯的长短轴,毛坯长短轴变为:
毛坯面积变为:
( 9) 画出工序图
毛坯面积稍大与零件面积是合适的。
工序图如图 12- 2所示 。
第二节 冲压成型操作试验的模具安装与调试
一,模具的选择与安装调试
?测量冲模的主要安装尺寸,选定适用的冲床类型与规格。
?检查设备与模具能否正常工作。
?将速杆调至最短的位置。
?将上下模闭合,推至压力机工作台中心,使模柄对准滑块中心的模柄孔。
?用手搬动飞轮,使滑块至下死点,然后调整连杆长度,使滑块底面与模
具上平面接触,并用压板等紧固件固定好上下模。
?小心地使压力机寸动,注意模具有无障碍(尤其要注意下死点附近),
用手搬动飞轮,用厚纸试冲一次,检查模具间隙等是否合理。
?开动空车 2~ 3次,仍无异常,即可完全锁紧连杆,送入坯料试冲
第三节 锻造成型操作前的技术准备
一,工艺制定工作程序
?根据产品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及具体的生产条件,选择合理的模锻工艺方案
?锻件图设计
?确定所需的锻造工序并选择所用设备
?填写锻造工艺卡片
?锻造工艺过程管理等(如工序间检验及最终检验的安排)
二,锻模设计工作程序(以锤上锻模为例)
?计算毛坯图并画截面图
?设计模锻型槽
?确定设备吨位
?设计锻模结构
三,锻造工艺具体操作实例
热模锻压力机上轴对称类锻件 ( 变速齿轮 ) 采用模锻 。 这是第
一类第一组较复杂的圆形锻件 。
( 1) 设备选择
根据所给参数计算其变形力, 并按变形力不超过设备公称压力的
85% 选择设备 。 本锻件选用设备为 20MN模锻压力机 。
( 2) 工艺分析
变速齿轮锻件轮辐较薄而且上下不对称, 上半部形成一条较深而窄
的环形槽, 即图中的 Ф 133mm。 在模锻变形时, 要充满轮缘内侧比较
困难 。 本锻件模锻工步为:镦粗-预锻-终锻 。 见图 12- 3。
( 3) 坯料选择
经过计算,坯料选定为 Ф75× 145mm。
按公式 计算坯料体积 。
按公式 计算坯料直径。
按公式 计算坯料的长度。
( 4) 工步设计
a.镦粗工步
本例主要解决轮缘内侧的充满 。 轮毂上半部也具有壁厚较薄
的孔, 成型过程主要为压入充满 。 镦粗后高度为 30mm,镦粗后
坯料外径已覆盖轮缘宽度的一半以上, 在预锻模膛变形时, 金属
先与轮缘接触, 使金属流入模膛深处, 保证充满 。
b.预锻工步
轮缘部分, 预锻比终锻厚 2mm,终锻时镦粗成型 。 轮辐部分,
虽然比较薄, 但轮辐宽度并不大, 金属在终锻时, 容易从轮辐流
入轮缘 。 其厚度比终锻大 2mm。 在终锻时, 这部分压入到轮缘, 充
满模膛深处 。 轮缘内侧尺寸, 预锻工步选用同终锻工步相等或小
0.5mm。
二,推杆套筒模具的安装与调整
?锻锤模的安装与调整
?摩擦压力机锻模的安装与调整
?热模锻压力机锻模的安装与调整
?平锻模的安装与调整
?辊锻模的安装与调整
?切边模的安装与调整
第四节 锻造成型操作试验的模具安装与调试
一,锻造成型操作试验的模具选择与安装调试
?a.锤锻模的安装
将锤头抬起,并用木柱将锤头支撑在装模时要求的高度。将
已选好的键放入上模和模座的键槽中。然后将上、下模成对地搬
到锤上。用撬杠将锻模拨向靠键的一侧,并在上模的键侧面放好
垫片,落下锤头,使垫片嵌在锤头键槽与键之间打紧插入到燕尾
另一侧面的斜楔,将上、下模紧固。开动锻锤轻轻地空击,再打
紧斜楔。没有锁扣的锻模需要查看检验角,看上下模之间是否有
错移。若无错移,则预热模具和锤杆进行试锻,并检验首件。首
件合格后,装模工作才告完结。
? b.锤锻模的调整
( 1)纵向错移:可通过定位键两侧的垫片调整,应事先准备好
自 0.5到 5毫米厚的各种垫片,供调整时使用,一般只调上模,如
错移量过大时,也可上下模同时调整。
( 2) 横向错移:即左右错移, 可根据错移的大小, 退出和打紧
机架两侧的斜楔, 达到调整的目的 。
( 3) 转动:即上下模之间转动了一个角度 。 这时可采用两块专
用的斜楔状的垫片, 左右两侧前后地放在燕尾侧面, 使错移的角
度消除 。
?摩擦压力机上使用的模具与锤锻模不同,它不是用燕尾、斜楔
紧固在设备上,而是采用压板依靠螺钉紧固在摩擦压力机上。当
摩擦压力机上备有过渡垫板,而垫板上有燕尾槽时,此时可用螺
钉将垫板分别紧固于滑块及工作台面上,而具有燕尾的模具,可
像锤上锻模一样紧固。摩擦压力机上模具的调整,主要依靠调整
上、下模锁扣间隙来实现。
? 有时, 为了避免锻件发生的错移, 在模具上增设有导向机构,
如导柱及导套等 。
?热模锻压力机锻模大多采用镶块模结构,即在通用模架上,用
压板或键固定圆形或矩形镶块。 矩形镶块模后方用后挡块,前
方用斜面压板紧固。模座左右侧装有紧固螺栓。矩形镶块模的底
部亦可开十字形布置的键槽,用键固定位置,用轻型压板压紧。
对于圆形镶块可用具有符合镶块外径和镶块凹槽直径的后挡板和
压板紧固,此种镶块应配有键槽,用键防止镶块转动。
?热模锻压力机上的锻模模座上一般都设有导向装置, 故几乎不
存在水平方向的错移 。 上, 下模座分别用螺栓紧固并固定在压力
机滑块和工作台面上 。
?平锻模由凸模、凹模夹持器、活动凹模和固定凹模等组成。
?凸模夹持器有多种紧固形式, 如压盖式, 插销式, 拉紧螺栓式,
它们分别通过压盖, 插销和拉紧螺栓, 将凸模固定在夹持器上 。
凸模夹持器直接安装在主滑块的凹座中 。
?凸模有整体式的或组合式的, 它们尾柄部分的结构与凸模夹持
器相配合 。
?凹模分为活动与静止两块, 左 ( 上 ) 凹模装在平锻机的夹紧滑
块上, 右 ( 下 ) 凹模装在机架上 。
?在平锻机的凸模夹持器上, 一般都有调整用斜楔, 可用来进行
前后, 左右的调整 。 垂直分模平锻机, 可在凹模的厚度方向上,
加减垫片, 用以调整凹模的夹紧度 。
?辊锻模一般采用扇形模,用压板、螺钉直接固定在锻辊上,也
有用斜楔固定的。
?辊锻模需进行三方面的调整:
a.中心距调整:即调整两扇辊锻模之间的间隙, 以便获得在高度
方向上尺寸合格的锻件 。
b.角度调整:当两扇辊锻模产生角度位移时, 则应调整其角度,
使之能同时咬入坯料, 在锻件长度方向上不发生错模 。
c.轴向调整,两扇辊锻模左右错移时, 应进行轴向调整 。
? 辊锻机上, 都设有上述三种调整机构, 因而无需通过装拆模
具进行调整, 但对于无轴向调整装置的辊锻机, 则需通过在模
具与辊锻之间增加垫片进行调整 。
?切边通常在切边压力机(即曲柄压力机)上进行。切边模主要
由上模(凸模)和下模(凹模)两大部分组成。凹模通常固定于
紧固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的下模座内;凸模则通常固定于紧
固在滑块上的上模座内。有时凸模亦可直接紧固于滑块上。凸模
及凹模多用楔或螺钉分别紧固在其模座上。切边模也可带有导柱
及导套装置,以保证上下模的对中。
?切边模安装时, 需将压力机封闭高度调至最大 。 装好后, 需用
点动按钮 ( 或用手直接扳动飞轮-小型压力机 ), 使滑块逐步慢
速下移, 使上模接近下模 。 当滑块达到下死点时, 调整封闭高度,
以使凸模插入到凹模内一段合适的距离 。 若间隙不符合要求, 则
需前后左右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