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大学 梁 君
第一讲 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形成和历史地位
第二讲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第三讲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第四讲 政策、策略和统一战线
第五讲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第六讲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八讲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第九讲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第一讲
毛泽东
思想的雏形、
毛泽东 思想
的形成和历
史地位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一讲 毛泽东思想的雏形,
形成和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雏形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949年 5月 7日,周恩来在中华全
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并提出
学习, 毛泽东思想, 。
, 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
加证明其正确。所以,毛主席的方向就是
中国人民正确的方向。他不断地指出真理,
坚持真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毛主席把
世界革命的真理 —— 过去现在与未来 ——
正确的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
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中所指出道
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
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毛泽东思想
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伟
大
的
革
命
先
驱
孙
中
山
先
生
孙中山 (1866∽ 1925)
旧上海殖民地
统治下的民众生活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开始萌芽
初步形成
走向成熟
继续发展
曲折发展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1) 时代背景
( 2) 客观需要
( 3) 物质基础
( 4) 思想理论条件
( 5) 实践基础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
( 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作用
( 3)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
内容和活的灵魂?
2,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一脉
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国共产党创建国民革命时期, 毛
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
( 1) 党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
同盟军等问题,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和前
途等问题,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 2) 由于中国共产党此时还处于幼年时期, 对于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缺乏完全
统一的理解, 继而被当时党内占统治地位的陈独秀
的右倾投降主义观点占了上风, 因此, 轰轰烈烈的
国民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归予失败 。
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武装起义及土
地革命, 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 1) 土地革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
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
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并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 发
动起武装起义, 进行土地革命,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 2) 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明确指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强调不唯书, 不唯上 。
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 。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标志着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
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1942年至 1945年间的延安整
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 也是
破除党内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决议和
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 。
( 2)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 。 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 毛泽东思想继续得
到发展 。
( 1) 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 提出了:政策和策略
是党的生命等一整套战略策略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人
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 2) 毛泽东等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理论策略 ( 政策 ), 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
基础上, 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创造性地开
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
思想在巨大的社会变改中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思想在曲
折中得到发展 。
( 1) 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 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矛盾的理论 。
( 2) 1957年夏季之后, 毛泽东一方面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学
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一方面又严重混淆了两类社
会矛盾, 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 。
( 3) 196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到严重挫折 。
( 4)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 三中全会后,
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恢复和重大发展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
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
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把
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
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
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毛泽
东思想。”
1、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
更长的时间,也许现在还处在黑暗的摸索中。
2,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
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
东和邓小平。其中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
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3、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
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其中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
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
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
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
思想的科学体系。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
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二讲
近代中
国社会和新
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二讲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 1)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和历史任务
( 2)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历
史事件
( 3)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
途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 4)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
重要作用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什
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对象?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
和文化纲领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础国情和历史任务
(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 南京条约, 等第一
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起点 。
( 2) 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
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
( 3) 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特点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历史事件
中华民族从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到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
战争以及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等等, 无论是农民自发的反抗, 还是有组
织的起义, 乃至先进爱国人士和革命派的
斗争, 都无一不反应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的强烈民族精神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变
( 1) 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喊出了, 振兴中华, 的口
号, 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政党 。
( 2)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 政治
及思想条件逐渐形成 。
( 3)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
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1)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
( 2)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
( 3) 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 1) 无产阶级
成为中国革命
的领导阶级;
( 2) 坚持无产
阶级对民主
革命的领导权 。
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
( 1)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 2) 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是中国革命
的动力之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根本区别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
(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属于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的范畴 。
(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
渡到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民主共和国 。
( 2) 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
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1)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 2)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 3) 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反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目
标之一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 1)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 强调的是文化
的民族形式 。
( 2)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 强调的是科学的
内容 。
( 3)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 强调的是大众的
方向 。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 1) 毛泽东指出:, 革命文化, 对于人民大众, 是
革命的有力武器 。 革命文化, 在革命前, 是革命的思想
准备;在革命中, 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重要的
战线 。 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 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
级指挥员 。, 因此, 要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 需要一大
批革命的或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 。
( 2) 毛泽东说:知识分子在革命中, 常常起着先锋的
和桥梁的作用,,,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
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 是不能成功的, 。 1939年
12月,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的,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的
决定, 强调:, 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 革命的胜利是不
可能的, 。
第三讲
农村包
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三讲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理论
三、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
略战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
形式
(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
武装斗争
( 2)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
特点和历史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
权道路的理论
( 1)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
道路
( 2) 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
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
的战略战术
( 1) 人民军队的建设
( 2) 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 3)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
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
的基本问题?
3,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
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武装斗争
( 1) 国民革命时期, 党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曾参与 1924年黄埔军校的军事建设 。
( 2) 历史教训:蒋介石, 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时, 党就没有革命的武
装力量进行斗争, 结果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
( 3)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1924—
1927年 )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 4) 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错误, 决定新路线和政策 。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 1,基本特点 。
( 1)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 2)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
2,历史经验
( 1) 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 组织武装斗争, 反对内部的或
外部的反革命 。
( 2) 拿起枪杆子, 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 以革命
的战争推翻强大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 3) 中国共产党从 1921年成立到 1949年夺取政权的 28年
间, 基本上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 1) 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 。
( 2)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
( 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 2) 土地革命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
人民军队的建设
( 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
军队的绝对领导;
( 2) 人民军队的性质,
宗旨和任务 。
( 3)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
的基本原则 。
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 1) 民兵是胜利之本 。
( 2) 人民战争与革命根据地 。
( 3) 正规军, 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 1)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
敌人的方针 。
( 2) 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
( 3)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 。
( 4) 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
第四讲
政策、
策略和统一
战线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四讲 政策、策略和统一战线
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二、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
三、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
和主要经验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 1) 政策和策略是指导革命
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和斗争艺术
( 2) 中国革命的基本政治策略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
( 1)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
和理论的形成
( 2)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
地位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
方针和主要经验
( 1)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主
要方针与原则
( 2)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
经验
1,为什么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
命?
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
统一战线?
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主
要方针和经验是什么?
政策和策略是指导革命事业发展
的思想武器和斗争艺术
( 1) 1935年遵义会议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纠正了, 左,
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确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策略 。
( 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党制定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即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
( 3) 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 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策略思想, 以及其他一
系列的政策和策略, 指引全国人民战胜了美蒋反动派, 夺取了民主革
命的胜利 。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提出了, 不要四面出击, 的策略以
及外交方面的策略思想等等 。
中国革命的基本政治策略
1,依据时代的特点 。
2,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
3,依据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理论的形成
(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 即在党的二大
上就作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 民主联
合战线, 的决定 。
( 2) 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形成的工农民主统
一战线, 对革命的深入和复兴起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 。
(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是以国共第二次合
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日大联盟 。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
要地位
( 1) 关于必要性 。
( 2) 关于可能性 。
( 3) 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 。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
的主要方针与原则
( 1)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区别对待各类
同盟者 。
( 2)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或又联合又批评的基本
方针政策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 1) 必须区别对待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 。
( 2) 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发展两个联盟 。
( 3)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
( 4) 毛泽东提出了实现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若干
重要原则 。
( 5) 要实现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还必须克
服党内, 左, 的和, 右, 的错误倾向 。
第五讲
人民民
主专政理论
与人民民主
政治建设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五讲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
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体系
三、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
( 1) 苏维埃共和国与人民
共和国
( 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
形成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体系
( 1)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 2)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
实践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要实行对人民的民
主和对敌人的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优越性是什么?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优越性何在 。
苏维埃共和国与人民共和国
( 1) 理论背景 ( 条件 ) 。
( 2) 三三制政权与联合政府 。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1,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
建国主张 。
2,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的提出 。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 1)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
政体 。
( 2) 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的
关系 。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 1) 它衔接两个革命阶段 。
( 2) 它扩大人民民主范围 。
( 3) 它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组织原则 。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特点和优点 。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 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
制度 。
( 2)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
优越性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
(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
优越性 。
第一讲 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形成和历史地位
第二讲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第三讲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第四讲 政策、策略和统一战线
第五讲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第六讲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七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八讲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第九讲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第一讲
毛泽东
思想的雏形、
毛泽东 思想
的形成和历
史地位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一讲 毛泽东思想的雏形,
形成和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雏形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949年 5月 7日,周恩来在中华全
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并提出
学习, 毛泽东思想, 。
, 抗战时期,全党承认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抗战成功了。到这次解放战争,更
加证明其正确。所以,毛主席的方向就是
中国人民正确的方向。他不断地指出真理,
坚持真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毛主席把
世界革命的真理 —— 过去现在与未来 ——
正确的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就是
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与实践中所指出道
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
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是毛泽东思想
发展史上的一个
里程碑。
伟
大
的
革
命
先
驱
孙
中
山
先
生
孙中山 (1866∽ 1925)
旧上海殖民地
统治下的民众生活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开始萌芽
初步形成
走向成熟
继续发展
曲折发展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 1) 时代背景
( 2) 客观需要
( 3) 物质基础
( 4) 思想理论条件
( 5) 实践基础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1)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
( 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作用
( 3)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如何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
内容和活的灵魂?
2,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一脉
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国共产党创建国民革命时期, 毛
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
( 1) 党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
同盟军等问题, 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动力和前
途等问题,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 2) 由于中国共产党此时还处于幼年时期, 对于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缺乏完全
统一的理解, 继而被当时党内占统治地位的陈独秀
的右倾投降主义观点占了上风, 因此, 轰轰烈烈的
国民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归予失败 。
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武装起义及土
地革命, 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 1) 土地革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
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
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并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 发
动起武装起义, 进行土地革命,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
( 2) 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明确指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强调不唯书, 不唯上 。
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 。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标志着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
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1942年至 1945年间的延安整
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 也是
破除党内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决议和
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 。
( 2)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 。 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
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 毛泽东思想继续得
到发展 。
( 1) 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 提出了:政策和策略
是党的生命等一整套战略策略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人
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 2) 毛泽东等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理论策略 ( 政策 ), 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
基础上, 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创造性地开
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
思想在巨大的社会变改中得到了新的重大发展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思想在曲
折中得到发展 。
( 1) 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
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 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
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矛盾的理论 。
( 2) 1957年夏季之后, 毛泽东一方面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学
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一方面又严重混淆了两类社
会矛盾, 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 。
( 3) 196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到严重挫折 。
( 4)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 三中全会后,
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恢复和重大发展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
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
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
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把
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
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
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
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毛泽
东思想。”
1、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
更长的时间,也许现在还处在黑暗的摸索中。
2,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
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
东和邓小平。其中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
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3、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
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其中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
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
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
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
思想的科学体系。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
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二讲
近代中
国社会和新
民主主义革
命总路线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二讲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 1)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和历史任务
( 2)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历
史事件
( 3)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
途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 4)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
重要作用
1,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什
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对象?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经济
和文化纲领是什么?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础国情和历史任务
(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 南京条约, 等第一
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起点 。
( 2) 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
,辛丑条约,, 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
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
( 3) 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特点 。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历史事件
中华民族从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到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
战争以及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等等, 无论是农民自发的反抗, 还是有组
织的起义, 乃至先进爱国人士和革命派的
斗争, 都无一不反应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主义的强烈民族精神 。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变
( 1) 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喊出了, 振兴中华, 的口
号, 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政党 。
( 2)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 政治
及思想条件逐渐形成 。
( 3)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 标志着旧民主主义
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 1)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
( 2)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
( 3) 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 1) 无产阶级
成为中国革命
的领导阶级;
( 2) 坚持无产
阶级对民主
革命的领导权 。
新民主义革命的动力
( 1)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 2) 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是中国革命
的动力之一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根本区别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 。
( b)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属于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的范畴 。
(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即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
渡到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民主共和国 。
( 2) 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
社会主义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1)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 2)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
( 3) 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反
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目
标之一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 1)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 强调的是文化
的民族形式 。
( 2)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 强调的是科学的
内容 。
( 3)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 强调的是大众的
方向 。
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 1) 毛泽东指出:, 革命文化, 对于人民大众, 是
革命的有力武器 。 革命文化, 在革命前, 是革命的思想
准备;在革命中, 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重要的
战线 。 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 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
级指挥员 。, 因此, 要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 需要一大
批革命的或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 。
( 2) 毛泽东说:知识分子在革命中, 常常起着先锋的
和桥梁的作用,,,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
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 是不能成功的, 。 1939年
12月,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的,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的
决定, 强调:, 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 革命的胜利是不
可能的, 。
第三讲
农村包
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理论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三讲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理论
三、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
略战术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
形式
(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
武装斗争
( 2)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
特点和历史经验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
权道路的理论
( 1)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
道路
( 2) 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
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
的战略战术
( 1) 人民军队的建设
( 2) 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 3)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
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
的基本问题?
3,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
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武装斗争
( 1) 国民革命时期, 党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曾参与 1924年黄埔军校的军事建设 。
( 2) 历史教训:蒋介石, 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
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时, 党就没有革命的武
装力量进行斗争, 结果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
( 3)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1924—
1927年 )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 4) 为了彻底清算并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错误, 决定新路线和政策 。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 1,基本特点 。
( 1)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 2)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
2,历史经验
( 1) 联合尽可能多的同盟军, 组织武装斗争, 反对内部的或
外部的反革命 。
( 2) 拿起枪杆子, 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 以革命
的战争推翻强大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
( 3) 中国共产党从 1921年成立到 1949年夺取政权的 28年
间, 基本上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 1) 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实行
,工农武装割据, 。
( 2)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
( 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
( 2) 土地革命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
人民军队的建设
( 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
军队的绝对领导;
( 2) 人民军队的性质,
宗旨和任务 。
( 3)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
的基本原则 。
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 1) 民兵是胜利之本 。
( 2) 人民战争与革命根据地 。
( 3) 正规军, 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 1)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
敌人的方针 。
( 2) 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
( 3)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 。
( 4) 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
第四讲
政策、
策略和统一
战线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四讲 政策、策略和统一战线
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二、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
三、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
和主要经验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 1) 政策和策略是指导革命
事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和斗争艺术
( 2) 中国革命的基本政治策略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
( 1)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
和理论的形成
( 2)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
地位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
方针和主要经验
( 1)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主
要方针与原则
( 2)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
经验
1,为什么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
命?
2,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建立广泛的
统一战线?
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主
要方针和经验是什么?
政策和策略是指导革命事业发展
的思想武器和斗争艺术
( 1) 1935年遵义会议后,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纠正了, 左,
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 确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策略 。
( 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党制定的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即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 。
( 3) 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
虎, 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战略策略思想, 以及其他一
系列的政策和策略, 指引全国人民战胜了美蒋反动派, 夺取了民主革
命的胜利 。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 毛泽东提出了, 不要四面出击, 的策略以
及外交方面的策略思想等等 。
中国革命的基本政治策略
1,依据时代的特点 。
2,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 。
3,依据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发展和理论的形成
(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 即在党的二大
上就作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 民主联
合战线, 的决定 。
( 2) 土地革命战争开始后形成的工农民主统
一战线, 对革命的深入和复兴起了一定的积极作
用 。
(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是以国共第二次合
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日大联盟 。
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
要地位
( 1) 关于必要性 。
( 2) 关于可能性 。
( 3) 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 。
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
的主要方针与原则
( 1)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区别对待各类
同盟者 。
( 2)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或又联合又批评的基本
方针政策 。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 1) 必须区别对待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 。
( 2) 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发展两个联盟 。
( 3)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
( 4) 毛泽东提出了实现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若干
重要原则 。
( 5) 要实现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还必须克
服党内, 左, 的和, 右, 的错误倾向 。
第五讲
人民民
主专政理论
与人民民主
政治建设
毛泽东 ( 1893∽ 1975)
第五讲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
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
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体系
三、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探索
( 1) 苏维埃共和国与人民
共和国
( 2)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
形成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体系
( 1)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 2)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人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
实践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要实行对人民的民
主和对敌人的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优越性是什么?
4,我国实行民族区域制度的优越性何在 。
苏维埃共和国与人民共和国
( 1) 理论背景 ( 条件 ) 。
( 2) 三三制政权与联合政府 。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1,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
建国主张 。
2,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的提出 。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 1)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
政体 。
( 2) 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的
关系 。
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 1) 它衔接两个革命阶段 。
( 2) 它扩大人民民主范围 。
( 3) 它概念表述准确鲜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组织原则 。
(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特点和优点 。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 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
制度 。
( 2)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
优越性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
(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
优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