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大学医药系 梁 君
第六讲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
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中国
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就,为有步骤
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
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进入到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 1956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定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加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
础。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
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 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矛盾,
? 毛泽东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就是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
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 ( 1)实现了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建立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
? 到 1950年 10月已经建立起 1个大行政区人民政府(东北),4个行政区的
军政委员会(华南、中南、西北、西南),1个中央直属的自治区政府
(内蒙古),28个省人民政府,2087个县人民政府。
? ( 2)通过没收官僚买办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国家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物价趋向稳定,从此结束了旧中国自抗战以来
长期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为国民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准备了
条件。
? ( 3)在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
?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
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基本完成了
土地改革。
4,新民主主义 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
要内容--“一化三改”
社会工业化(国营经济) 主体
一翼
手工业(私
营经济) 保留,发扬,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有经济、合
资经济)
和平赎卖
一翼
注:“一化三改”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即生产力落后,国家财政支出困难。只
能先发展工业(主体),为社会主义改
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作经济基础准备
? ① 在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各地广泛
发动群众参加斗争,集中打击了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
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
? ②从 1951年底开始,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对贪污、反对
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 三反, 运动。
? ③从 1952年开始,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
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窍国家经济情
报的, 五反, 运动。
? ( 5)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的同时,还
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
望,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4)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和“三反”、“五反”运动。
?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 ( 1) 1953年 12月毛泽东完整准确地表述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即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 一化三改,,, 一化, 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即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
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以及
,论人民民主专政, 等著作中,阐述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
性及重大意义,指出:, 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
巩固的社会主义。,
? ( 1)提出了, 先集体化,后机械化, 的观点,阐述了在中
国先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 毛泽东认为互相合作运动可以创造并形成新的生产力,必
将极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5年,在, 关于农业
合作化问题, 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在经济落后、生产
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
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
? ( 2)分析了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和可能性。
? 国际国内条件十分有利;在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
极性;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不断胜利是农业合作化的有力保证
? ( 3)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
? 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
合起来;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
实现过渡;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
? 2、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 经验,
? ( 1)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
农民走上互相合作道路。制止农村两极分化,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
农经济之间矛盾。
? ( 2)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
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顺利地完成农业社
会主义改造。
? ( 3)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依靠贫下中农、团结
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
? 意义,
? ( 1)由于农业合作化的推行,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
放了生产力,加上农民们迸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极大地促
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 2)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使农民生活有所改
善,还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有利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 ( 1)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 积极领导,稳步
前进, 的方针,始终采取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
提高手工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互助的基础
上联合起来。
? ( 2)毛泽东指出:国家调拨物资给合作社,要合理作价,一般以
低于国家调拨价格作价,将国营企业替换下来的机器和公私合营
并厂后多余的机器、厂房,低价拨给合作社。, 将欲取之,必先
予之,,只有待合作社的基础扩大后,国家才能多收税。
? ( 3)毛泽东还规定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即为农业生产
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他指出,下乡修理农
具,这个办法很好,农民一定欢迎。他还要求,手工业要向半机
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手工业生产要纳
入国家计划,同时,他也告诫绝不要搞掉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
如: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
3、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
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其经验、意义。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一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及其伟大意义
?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
革,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
的生活,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 2、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
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
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
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 3、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首先发展冶金工业、燃料工业、动力工
业、机械制造工业和化学工业,以保证整个工业的发展,保证现
代化农业和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证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发
展,也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也强调了要培养技术人才和发展交通运输
业。
? 思 考 题
? 1、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2、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采取和平赎买方
式?
(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