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CDMA的基本原理和扩频通信系统
2
主要内容
? CDMA系统的发展
? CDMA原理
? 扩频的原理
? 直扩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 跳频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3
CDMA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 80年代末,全球范围从模拟向数字蜂窝技术的突然转
变,使欧洲的 GSM数字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占据了无可争议的市
场领先地位 。 几乎与 GSM技术同时诞生的还有 CDMA技术 。 与
原来模拟通信系统所采用的 FDMA技术和 GSM系统所采用的
TDMA 技术相对应,CDMA是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的英文缩写,它是在数字技术的分支 —— 扩频通信
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 。 正
是由于它是以扩频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频谱
资源,更加有效的解决频谱短缺问题,因此被视为是实现第 3代移
动通信的首选 。
4
CDMA技术标准化发展阶段
IS - 95A
IS - 99, I S 6 5 7
I S - 9 5 B
I S - 9 5 H D R, I S - 9 5 C
C D M A 2 0 0 0 1 X R T T
C D M A 2 0 0 0 3 X R T T
C D M A 2 0 0 0
C D M A O n e
5
CDMA技术的发展,推进了 3G的实现进程 。 CDMA技术的标准化经历
了如下几个阶段 (如图 3-1所示 ),IS-95是 CDMA One系列标准中最先发布的标
准,真正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一个 CDMA 标准是 IS-95A,这一标准支持
8K编码话音服务 。 其后又分别出版了 13K话音编码器的 TSB74标准,支持
1.9GHz 的 CDMA PCS系统的 STD-008标准,其中 13K编码话音服务质量已非
常接近有线电话的话音质量 。 随着移动通信对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1998年,
IS-95B 标准应用于 CDMA基础平台 。 IS-95B可提高 CDMA系统性能,并增
加用户移动通信设备的数据流量,提供对 64 kb/s数据业务的支持 。 其后,
CDMA 2000成为窄带 CDMA系统向第三代系统过渡的标准 。 CDMA 2000在
标准研究的前期,提出了 1X和 3X的发展策略,但随后的研究表明,1X和 1X增
强型技术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
6
我国 CDMA标准的发展
中国 CDMA的发展并不迟,也有长期军用研究的技术积累,1993年国家
863计划已开展了 CDMA蜂窝技术研究 。 1994年高通首先在天津建设技术试
验网 。 1998年,具有 14万容量的长城 CDMA商用试验网在北京, 广州, 上
海, 西安建成,并开始小部分商用 。 1999年 4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无线通信
标准研究组 CWTS,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我国的标准制定工作 。 CWTS下属的
WG4即为 CDMA工作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
CDMA标准,加强中国对国际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 此后,我国向国际电信联
盟递交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规范 TD-CDMA标准,该标准在 1999年 11月结
束的有关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定会上被最终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
技术规范的系列标准之一 。 这是中国提出的电信技术标准第一次被国际电
信联盟所采用,同时也证明了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已逐渐与世界同步,我们
的民族产业也日益引起世界的瞩目 。
7
码分多址的基本原理
模拟系统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GSM系统靠
的是极其微小的时差,而 CDMA则是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
的用户 。 由于 CDMA系统采用的是二进制编码技术,编码种类
可以达到 4.4亿,而且每个终端的编码还会随时发生变化,两部
CDMA终端编码相同的可能性是, 二百年一遇,,因此,在
CDMA系统中进行盗码几乎不可能 。
8
正是因为 CDMA系统是根据编码,而不是根据频率来区分
用户的,所以,每个用户被分配的带宽可以很宽,实际上,CDMA
的编码过程也扩展了信号的频谱,因而,CDMA通常也用扩频多
址 (SSMA,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来表征 。 在信号
发送端的编码过程亦称为扩频调制,其所产生的信号也称为扩
频信号 。 在接收端,只有具有正确的码序列的接收机才能将接
收到的信号与码序列进行相应的运算,从而恢复出原始信息 。
换句话说,信号对于不具有正确码序列的接收机来讲是完全保
密的 。
9
扩频通信 基本概念
1,
扩频通信是近年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技术,它与光纤通信,
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
式 。 它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发挥出了不可取代的优势,而且广泛
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如通信, 遥测, 监控, 报警和导
航等 。
10
2,定义
所谓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是一种把信息的频谱展宽之后再进行传输的
技术。频谱的展宽是通过使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数据传输速率
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序列 (也称扩频序列 )的调制来实现的,与所
传信息数据无关。 在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同步
接收,解扩,将宽带信号恢复成原来的窄带信号,从而获得原有
数据信息。 扩频通信与 CDMA的关系是, CDMA只能由扩频技
术来实现,而扩频通信并不意味着 CDMA。
11
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 信号的频谱被展宽了
2) 采用扩频码序列调制的方式来展宽信号频

3)
12
3,实现条件
由上述定义可知,扩频技术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 所传信号的带宽必须远大于原有信息所需的最小带宽 ;
(2) 所产生的射频信号的带宽与原有信息无关。
13
4,
扩频通信的一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 图中,在发送端输入的信息先经过
信息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
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 。 展宽后的信号再经过射频调制,调制到较高频率上
再发送出去 。
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经过射频解调,恢复到中频,然后由本地
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 。 再经信息解调,即恢复出原始
信息 。
由此可见,— 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三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 。 一次
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
息解调, 解扩和射频解调 。 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扩频通信多了扩频调制
和解扩两个部分 。
14
扩频通信工作原理
信息
调制
信息 扩频
调制
扩 频 码
发 生 器
射频
调制
射频
发 生 器
信息
解调
信息
扩频
解调
本地
扩 频 码
发 生 器
射频
解调
本地
射频
发 生 器
15
5,特点
1) 隐蔽性好,对各种窄带通信系统的干扰很小
2) 频谱利用率高,易于重复使用频率
3) 抗干扰性强,误码率低
4) 可以实现码分多址
5) 易于数字化,能够开展多种通信业务
16
信号在接收端解扩前后信噪比情况
解 扩 后
信号
干扰
信号 干扰
17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信息论中关于信息容量的仙农 (Shannon)公式为
?
?
?
?
?
? ??
N
P
WC 1b1
其中,C为信道容量 (bit/s),W为信道带宽 (Hz),P为信号平均功率
(W),N为噪声平均功率 (W)。
18
这个公式说明, 在给定的信道容量 C不变的条件下,频带宽
度 W和信噪比 P/N是可以互换的 。 也就是说可通过增加频带宽
度的方法,在较低的信噪比 (P/N)情况下以相同的信息率来可靠
地传输信息,甚至是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只要相应的增
加信号带宽,仍然能够保证可靠地通信 。
扩展频谱以换取对信噪比要求的降低,正是扩频通信的重
要特点,并由此为扩频通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19
扩频通信的性能指标
处理增益和抗干扰容限是扩频通信系统的两个重要的
性能指标 。
1,处理增益
处理增益 Gp,也称扩频增益 (Spreading Gain),指的是
频带扩展后的信号带宽 W与频谱扩展前的信息带宽 ΔF之
比,即
F
W
G p
?
?
20
在扩频通信系统中,接收端要进行扩频解调,其实质只是提
取出被伪随机编码相关处理后的带宽为 ΔF的原始信息,而排除
掉了宽频带 W中的外部干扰, 噪音和其他用户的通信影响 。 因
此,处理增益 Gp与抗干扰性能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扩频通信系统
信噪比的改善程度 。 工程上常以分贝 (dB)表示,
Gp= 10 lg(W/ ΔF)
除了系统信噪比改善程度之外,扩频系统的其他一些性能也
大都与 Gp有关 。 因此,处理增益是扩频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能指
标 。 一般来讲,处理增益值越大,系统性能越好 。
21
2,抗干扰容限
抗干扰容限是指扩频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以接收
的最小信噪比,即它反映的是系统对于噪声的容忍情况,其定义
Mj=Gp-[ (S/N)out+Ls]
其中,Mj为抗干扰容限 ; Gp为处理增益; (S/N)out为信息数据被
正确解调而要求的最小输出信噪比; Ls为接收系统的工作损耗 。
22
例如,一个扩频系统的处理增益为 35dB。 要求误码率小于
10-5的信息数据解调的最小的输出信噪比 (S/N)out< 10dB,系统
工作损耗 Ls为 3dB,
Mj= 35-(10+3)= 22dB
这说明,该系统能够在干扰输入功率电平比扩频信号功率
电平高 22dB的范围内正常工作,也就是说,该系统能够在负信噪
声比 (-22dB)的条件下,把信号从噪声的淹没中提取出来 。 由此
可见,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多强 。
23
扩频通信的实现方法
按照频谱扩展的方式不同,CDMA扩频通信系统可以
分为基本 CDMA和复合 CDMA两种 。 其中,基本 CDMA主
要包括直接序列扩频 (DS),跳频扩频 (FH)和跳时扩频 (TH)
三种方式 。 复合 CDMA包括 DS/FH,DS/TH,FH/TH等,
如图所示 。
24
CDMA扩频调制方式分类图
宽带 窄带
DS TH
快跳 频
FH
慢跳 频
基本 C D M A 复合 式 C D M A
D S / F H
D S / T H
F H / T H
D S / F H / T H
T D M A /
C D M A
M C - C D M A
M T - C D M A
C D M A
25
直接序列扩频 (DSSS或 DS)
1)
所谓直接序列扩频,就是在发端直接用具有高码率的扩频
码序列对信息比特流进行调制,从而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收端,
用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相关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
恢复成原始信息 。
26
2) 系统组成
直扩系统的原理框图
载波
振 荡 器
m ( t )
c o s ( ?
0
t + ? )
伪 随 机 码
发 生 器
u ( t )
p ( t )

振 荡 器
s ( t )
c o s ( ?
r
t + ? )
r ( t )
信道
干 扰 与 噪 声
本地
混 频 器
c o s ?
0
t
本 地 伪 码
产 生 器
q ( t ) 中频
滤 波 器
p ( t )
本 地 载 波
振 荡 器
y ( t ))(? tr )(? tm
0 ff
i
f0 f ff
0
f
0
f ff
r
)(? tp
27
图中,m(t)是原始信号,u(t)为经载波 cos(ω0t+φ)调制 (相乘 )
后得到的中频信号,p(t)是伪随机序列信号,s(t)是 p(t)对 u(t)进行
扩频调制后产生的宽带调制信号,为了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s(t)
还要与主振荡器产生的载波 cos(ωrt+φ)相乘,得到射频调制信号
r(t),r(t)经过信道的噪声叠加后,到达接收端 。 在接收端首先进
行混频放大,得到中频信号 q(t),q(t)再经伪随机序列 p(t)的解扩,
得到信号 p(t),p(t)通过中频滤波滤除了干扰信号,得到信号 y(t),
y(t)再与载波 cosω0t相乘实现解调,最终恢复出原始信号 m(t)。
^
^
28
直扩及解扩的方法可以采用 BPSK,QPSK及 MSK,现在
的无线网络大都采用的是数字方式 QPSK调制方式 。
如上所述,直扩系统的接收除了前端的放大变频之外,还
要进行解扩和解调 。 最好是先解扩再解调,因为无线信号在空
间传播会有很大的信号衰减 。 未解扩前的信噪比很低,甚至信
号被淹没在噪音中 。 一般解调器难于在很低的信噪比条件下
正常解调,会导致高误码率 。 换句话说,先解扩,可以通过解扩
过程获得扩频增益,提高接收信号信噪比 。 然后再进行解调,
就能保证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了 。
29
直扩系统传输信号频谱变化图
0
m ( t )
f ff
0
u ( t )
f
0
f
s ( t ) r ( t )
f
r
f f
r
f
干扰
)(? tr
( a ) ( b ) ( c ) ( d ) ( e )
0 f
)(? tm
f
0
f
y ( t )
f
p ( t )
f
0
( f ) ( g ) ( h )
30
如图所示,设原始信号 m(t)为图 (a)所示的低通信号,经过载
波调制后,中心频率变为 f0且带宽加倍 (如图 (b)所示 ),再经过扩
频后产生宽带信号 s(t)(如图 (c)所示 ),s(t)的带宽取决于扩频序列
信号的带宽,最后经射频调制,中心频率被搬移到 fr(如图 (d)所示 )
后发送出去 。 经信道叠加一个干扰信号,在接收端获得信号
r(t)(如图 (e)所示 ),r(t)经过变频放大,中心频率恢复到 f0,再经过
解扩后,有用信号变为窄带信号的同时干扰信号变成宽带信号
(如图 (f)所示 ),再通过中频滤波器滤除掉多余的干扰信号,得到
信号 y(t),y(t)中的信噪比已经大大提高 (如图 (g)所示 ),最后经过
解调,还原出原始信号 m(t)。
31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接收端的解扩过程中,由于有用信号与
扩频序列码的相关性,从而使其由宽带解扩为窄带信号,而由于
干扰信号与扩频序列码的非相关性,使其由窄带信号扩展成了
宽带信号,从而使信噪比大大提高,获得了扩频增益 。
扩频系统中的多址问题的解决也是基于此道理 。 由于每个
用户都有惟一的一个码序列,只有当接收到的信号所包含的码
序列与自身的相同时,经过解扩才可能出现峰值,从而恢复出原
始信号 。 相反地,如果接收到信号的码序列与自身的不相同,经
过解扩之后其频谱会变得更宽,就会把该信号作为干扰信号来
对待,更不会恢复出其原始信号形式 。
32
3)
(1) 直扩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低,具有隐蔽性和低的截获概率,
因此抗侦察, 抗截获的能力强 ; 另外,功率污染小,即对其他系
统引起的电磁环境污染小,有利于多种系统共存 。
(2) 直扩伪随机序列的伪随机性和密钥量使信息具有保密
性,即系统本身具有加密的能力 。 因为用伪随机序列对信息比
特流进行扩展频谱,就相当于对信息的加密 ; 而所拥有的码型不
同的伪随机序列的数目,就相当于密钥量 。 当不知道直扩系统
所采用的码型时,就无法破译 。
33
(3) 利用直扩伪随机序列码型的正交性,可构成直接序列扩
展频谱码分多址系统 。 在这样的码分多址系统中,每个通信站
址分配一个地址码 (一种伪随机序列 ),利用地址码的正交性通过
相关接收来识别出来自不同站址的信息 。 码分多址系统中的用
户是共享频谱资源的 。
(4) 直接扩展频谱系统具有抗宽带干扰, 抗多频干扰及单
频干扰的能力,这是因为直接扩展频谱系统具有很高的处理增
益,对有用信号进行相关接收,对干扰信号进行频谱扩展,使其
大部分的干扰功率被接收机中频带通滤波器所滤除 。
34
(5) 直接扩展频谱信号的相关接收具有抗多径效应的能力 。
当直扩伪随机序列的码片宽度 (持续时间 )小于多径时延时,利用
相关接收可以消除多径时延的影响,因而直接扩展频谱系统具
有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
(6) 利用直接扩展频谱信号可实现精确的测距定位 。 直接扩
展频谱系统除可进行通信外,还可利用直接扩展频谱信号的发
送时刻与返回时刻的时间差,测出目标物的距离 。 因此,在同时
具有通信和导航能力的综合信息系统中显示了直接扩展频谱系
统的优势 。
35
(7) 直接扩展频谱系统适用于数字话音和数据信息的传输 。
这是由于扩频系统本身是数字系统所决定的 。
其缺陷在于,
(8) 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系统是两个宽带系统,虽然可与窄带
系统电磁兼容, 但不能与其建立通信 。 另外,对模拟信源 (如话
音 )需作预先处理 (如语音编码 )后,才可接入直扩系统 。
36
(9) 直接扩展频谱系统的接收机存在明显的远近效应 。 所谓
远近效应是指大功率的信号 (近端的电台 )抑制小功率信号 (远端
的电台 )的现象 。 对此,需要在系统中采用自动功率控制以保证
远端和近端电台到达接收机的有用信号是同等功率的 。 这一点,
增加了直接扩展频谱系统在移动通信环境中应用的复杂性 。
(10) 直接扩展频谱系统的处理增益受限于码片 (chip)速率和
信源的比特率,即码片速率的提高和信源比特率的下降都存在困
难 。 处理增益受限,意味着抗干扰能力受限,多址能力受限 。
37
频率跳变 (FH,Frequency Hopping)技术
1)
所谓跳频,简单来讲,就是用一定的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频
率频移键控 。 具体来讲,跳频就是给载波分配一个固定的宽频
段并且把这个宽频段分成若干个频率间隙 (称为频道或频隙 ),然
后用扩频码序列去进行频移键控调制,使载波频率在这个固定
的频段中不断地发生跳变 。 由于这个跳变的频段范围远大于要
传送信息所占的频谱宽度,故跳频技术也属于扩频 。
38
由上述可见,跳频的实质是频移键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频
移键控 。 简单的频移键控,如 2FSK只有两个频率,分别代表传
号和空号 。 而跳频系统却可能有几个, 几十个, 甚至上千个
频率,由所传信息与扩频码的组合去进行选择控制,不断跳变 。
另外,跳频技术也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不同,是另一种意义
上的扩频 。 它不像直扩技术那样直接对被传送信息进行扩谱,
从而获得处理增益 。 跳频相当于瞬时的窄带通信系统,只是由
于跳频速率很快,跳变的频谱范围比实际信息带宽更宽,从而在
宏观上实现频谱的扩展 。
39
2) 跳频技术指标与抗干扰的关系
(1) 跳频带宽 。 跳频带宽的大小与抗部分频带的干扰能力有关 。
跳频带宽越宽,抗宽带干扰的能力越强 。 所以希望能全频段跳频 。
例如,在短波段,从 1.5 MHz到 3 MHz全频段跳频 ; 在甚高频段,从
30 MHz到 80 MHz全频段跳频 。
(2) 跳频频率的数目 。 跳频频率的数目与抗单频干扰及多频干
扰的能力有关 。 跳变的频率数目越多,抗单频, 多频以及梳状干
扰的能力就越强 。 在一般的跳频电台中,跳频的频率数目不超过
100个 。
40
(3) 跳频的速率 。 跳频的速率是指每秒钟频率跳变的次数,它与抗跟踪
式干扰的能力有关 。 跳频的速率越快,抗跟踪式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一般
在短波跳频电台中,目前其跳速不超过 100跳/秒 。 在甚高频电台中,一般跳
速在 500跳/秒 。 对某些更高频段的跳频系统可工作在每秒几万跳的水平 。
(4) 跳频码的长度 (周期 )。 跳频码的长度决定跳频图案延续时间的长短,
这个指标与抗截获 (破译 )的能力有关 。 跳频图案延续时间越长,敌方破译越
困难,抗截获的能力也越强 。 跳频码的周期可长达 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
41
(5) 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 。 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是指系统使收 /发双方
的跳频图案完全同步并建立通信所需要的时间 。 系统同步时间的长短将影
响该系统的顽存程度 。 因为同步过程一旦被破环,不能实现收 /发跳频图案
的完全同步,则将使通信系统瘫痪 。 因此,希望同步建立的过程越短越好,
越隐蔽越好 。 根据使用的环境不同,目前跳频电台的同步时间可在秒或几
百毫秒的量级 。
总的来讲,希望跳频带宽要宽,跳频的频率数目要多,跳频的速率要快,
跳频码的周期要长,跳频系统的同步时间要短 。 当然,一个跳频系统的各项
技术指标应依照使用的目的, 要求以及性能价格比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做
出最佳的选择 。
42
3)
跳频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跳频图案的伪随机性和跳频图案的密钥量使跳频系统具有保密性 。
即使是模拟话音的跳频通信,只要不知道所使用的跳频图案, 那么它就具有
一定的保密能力 。 当跳频图案的密钥足够大时,就具有抗截获的能力 。
(2) 由于载波频率是跳变的,具有抗单频及部分带宽干扰的能力, 因此
当跳变的频率数目足够多时,跳频带宽足够宽时,其抗干扰能力是很强的 。
(3) 利用载波频率的快速跳变和具有频率分集的作用,可使系统具有抗
多径衰落的能力 。 条件是跳变的频率间隔要大于相关带宽 。
43
(4) 利用跳频图案的正交性可构成跳频码分多址系统,共享频
谱资源,并具有承受过载的能力 。
(5) 跳频系统为瞬时窄带系统,能与现有的窄带系统兼容 。 即
当跳频系统处于某一定载频时,可与现有的定频窄带系统建立通
信 。 另外,跳频系统对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均适用 。
(6) 跳频系统无明显的无近效应, 这是因为当大功率信号只
在某个频率上产生远近效应,当载波频率跳变至另一个频率时则
不再受其影响 。 这一点,使跳频系统在移动通信中易于得到应用
与发展 。
44
同时,跳频系统也具有如下缺陷,
(1) 信号的隐蔽性差。
(2) 跳频系统抗多频干扰及跟踪式干扰能力有限。
(3) 快速跳频器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