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通过对绪论讲授,使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有关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学科特点、发展前景以及在本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有明确的认识。要求学生对组织学、胚胎学等名词有准确的概念,了解教学安排,掌握教学方法,以认真的态度学好本门课。 【重点·难点】 重点:1、动物组织学、胚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常用的染色方法和基本术语 难点: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和计量单位 【教学方法】 ???? 使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幻灯片进行课堂讲授,介绍有关参考书,供学生课后查阅。 【讲授课时】??? 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一、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一)动物组织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1、概念:动物组织学(animal histology):是研究动物(主要是家畜和家禽)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亦称微视解剖学(microanatomy)。 2、微细结构的涵义:指光镜或电镜下所显示的结构,分为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 显微结构(microstructure)(光镜结构) ⑵、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电镜结构) 3、研究内容:组织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大部分: (1)细胞学(cytology) (2)组织(tissue) (3)器官(organ) (4)系统(system) (二)动物胚胎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概念:动物胚胎学(aminal embryology):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 2、研究内容:包括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及先天畸形等。 二、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一)固定组织研究法 ???? 1、组织学制片技术:组织学最基本和经常使用的技术。 (1)切片法 ?? (2)非切片法:有涂片(血液、骨髓、精液)、磨片(骨)、铺片(疏松结缔组织)和装片(鸡胚)等。 ????? 2、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技术 ????? 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 4、显微放射自显影术(microautoradiography) (二)活体组织研究法 1、组织培养术(tissue culture) 2、活体染色(vital staining) 3、细胞融合(cell fusion) 4、细胞电泳(cell electrophoresis) (三)新技术研究 ?1、冷冻蚀刻复型术(freeze etch replica) 2、细胞形态计量术(cell morphmetry) 3、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 4、显微分光光度测量术(microspectrophotometry) (四)显微镜 ?? 1、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LM) (1)生物显微镜 (2)荧光显微镜 (3)相差显微镜 (4)暗视野显微镜 (5)偏光显微镜 (6)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2、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EM) ?(1)、透射电子显微镜 (2)、扫描电子显微镜 (3)超高压电子显微镜 (五)胚胎学技术 1、描述胚胎学(descriptive embryology) 2、比较胚胎学(comparative embryology) 3、实验胚胎学(experimental embryology) 4、化学胚胎学(chemical embryology) 5、分子胚胎学(molecular embryology) 6、生殖工程学(reproductive engineering) ? 三、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动科专业中的地位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动物学、解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机体的微观结构,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免疫学等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动物科学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石。 ? 四、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1、形态联系功能 2、平面联系立体 3、静态联系动态 4、理论联系实际 5、共性联系个性 【思考题】 ??? 1、动物组织学、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2、微细结构(显微、超微结构)的概念及计量单位。 ? 第二章???? 细胞学概论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细胞的概念、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及细胞的生命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1、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2、线粒体、核糖体等六种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 3、核仁、染色质的功能; 4、细胞分化的功能和意义。 难点:1、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骨架系统和细胞的整体性。 【教学方法】 借助挂图、模型及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来讲授细胞的各种结构。 【讲授课时】? 2学时 【讲授内容】 第二章???? 细胞学概论 一、细胞的形态、大小及化学成分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方形、梭形、扁平及突起等。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如有收缩功能细胞呈长梭形;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的神经细胞是多突起的;有保护功能上皮细胞是复层的。 (二)细胞的大小 细胞大小差别很大,直径多为10~20um,小的直径只有几微米,如小脑的颗粒细胞(4~5um),大的可达数厘米,如鸟类的卵细胞。细胞大小是与细胞机能相适应的,与生物体的大小没有相关性,同类细胞的体积是相近的。 ?(三)细胞的化学成分 细胞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核酸、无机盐和水分等。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膜(cell membrane) 1、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由蛋白质、类脂和少量的糖类组成,厚度6~10nm,在光镜不能分辨,电镜下可见三层结构,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深暗),中间层电子密度(明亮),通常把具有这样三层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unit membrane)或生物膜(biomembrane)。 2、细胞膜的功能 (1)界膜作用 (2)物质交换:为细胞膜最主要的功能。交换的方式有多种: ①被动运输 ②主动运输 ③胞吞(endocytosis)与胞吐(exocytosis) (3)调节代谢 (4)信息传递与细胞识别 (二)细胞质(cytoplasm) 1、胞基质(matrix)? 细胞质中的液体部分,为半透明的均质状胶体物,主要含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水分和一些可溶性酶。内含物有糖原颗粒、脂滴、色素颗粒、分泌颗粒等。 2、细胞器(cell organelle) 线粒体(mitochondrion) 光镜下:呈杆状或粒状。 电镜下:见其有两层单位膜构成,外膜光滑,包着整个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线粒体嵴(mitochondrial crista)。 功能:由于线粒体内含有许多酶系统,通过一系列生物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所以称之为细胞的“供能站”。 ??? ?核糖体(ribosome): 游离核糖体:游离于胞质中的称主要合成细胞本身的结构蛋白。 附着核糖体:附着于膜上的称合成外输性的分泌蛋白。 ?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1)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asmic reticulum ,RER) (2)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亦称内网器。 光镜下:银染见呈网状。 电镜下:见由大泡(vacuole)、小泡(vesicle)和扁平囊(saccule)三部分组成的膜相结构。 功能:参与形成分泌颗粒和溶酶体,以及糖蛋白的合成及脂类代谢。 ??? 溶酶体(lysosome) 种类①初级溶酶体;②次级溶酶体 功能:细胞内消化作用的主要场所 ??? 6、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 (1)微丝(microfilament):为丝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具有收缩功能,与细胞的收缩、运动、变形和吞噬等活动有关。 ??? (2)微管(microtubule):为细长中空的管状结构,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构成细胞纤毛的支架,参与物质运输及细胞分裂。 ?? (3)中间丝(intermediate filament):为界于两者之间的细丝,不具有收缩的功能,主要起支持作用。如神经细胞内的神经原纤维是由其构成。 ( 4 )微梁网络(microtrabecular lattice):直径3—6的细纤维,交织成三维网络状结构,使各种细胞器固定在一定位置上进行各自的功能活动,并与其他骨架成分相连,形成细胞内的支架系统。 除了上述几种细胞器,还有微体、中心体等。 (三)、细胞核(nucleus) ???? 1、核被膜(nucleur envelope):又称核膜(nucleus membrane),由双层单位膜构成的胞在胞核表面的界膜,电镜下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隙、核孔和核纤维层内层组成。 ???? 2、核基质(nucleoplasm):又称核质,为粘稠的透明液体,主要含水分、无机盐和各种酶,为核内的功能活动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核内也有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 3、核仁(nucleolus) 化学成分:主要是RNA,少量的DNA及蛋白质。 功能:合成rRNA和组装核糖体前体。 4、染色质和染色体 (1)染色质(chromatin) 化学成分:由DNA、RNA和组蛋白、非组蛋白组成的纤维状复合物。 功能:合成RNA。 (2)染色体(chrosomome):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复制加倍,高度卷曲折叠而变短变粗,组装成光镜下可见的短线状或棒状结构。 ? 三、细胞的生命活动 (一)细胞的繁殖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称细胞增殖周期或细胞周期。 (二)细胞的分化(differentiation) 1、概念:细胞分化是指胚胎细胞或幼稚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化组成上由共性向特异性,可塑性向稳定性方向转化的过程。 (三)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生物体所有的细胞在经历了新生、分化、分裂、生长等过程,最终都会衰老死亡的,这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和必然的规律。不同类型的细胞寿命差异很大,如神经细胞,肌细胞的寿命可与个体寿命等长;红细胞在血循中存活120天,而中性粒细胞、小肠的上皮细胞寿命只有数日。细胞衰老时,表现出代谢降低,生理功能减弱,同时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体积变小,细胞器变形乃至破裂,核固缩乃至崩解等。细胞死亡后会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自溶,也可随分泌物排出(皮脂腺细胞)或自行脱落,如体表的上皮细胞。 【思考题】 ??? 1、细胞的膜性结构。 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3、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核糖体、溶酶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构造和功能。 4、核仁、染色质的结构及功能 ??? 5、细胞分化的概念;高分化细胞与低分化细胞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 第三章、上皮组织 【目的要求】 ??? 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规律及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重点·难点】 ??? 重点:被覆上皮的类型;各种上皮形态、分布及功能;腺上皮和腺的概念,腺的分类。 ??? 难点: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教学方法】 ??? ?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 【讲授课时】??? 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章?? 上皮组织 一、概述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简称上皮,由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 ?1、组成:上皮组织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 2、分类:根据分布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三类。 ? ??? ????? 被覆上皮 腺上皮 感觉上皮 3、结构特点: ? (1)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 ? (2)大多数上皮细胞有极性(细胞不同表面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差别),朝向体表或腔面的称游离面,与之相对的为基底面; ? (3)一般缺血管和淋巴管,但富含神经末梢。 ?? 4、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 ? 二、被覆上皮 (一)单层上皮 ??? 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1)细胞形态 表面观: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的扁平细胞,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相互嵌合,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 侧面观:梭形,核椭圆并外突。 ??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1)细胞形态:细胞侧面呈正方形,表面呈多边形,胞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 (2)分布:肾小管、某些外分泌腺的导管和甲状腺的滤泡等处。 (3)功能:吸收、分泌和排泄功能。 ?? 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1)细胞形态: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细胞表面呈多边形,侧面呈长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此种上皮极性明显,有的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分布,构成光镜下的纹状缘(striated border)或刷状缘。小肠和大肠等处的柱状细胞间有的夹有形似高脚酒杯的杯状细胞(goblet cell)(一种腺细胞,可分泌粘液,润滑、保护上皮)。 (2)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的粘膜表面。 (3)功能:消化、吸收、分泌等功能。 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pseudostratifide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1)细胞形态: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梭形细胞和锥体形细胞四种形态不同的细胞组成。由于这几种细胞高低不等,胞核排列参差不齐,从侧面切面上看似复层,但每一细胞基部均位于基膜上,且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故称之。 (2)分布:呼吸道粘膜。 (3)功能:保护和分泌。 5、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 (1)细胞的层数和形态随器官的功能状态而改变。表层细胞称盖细胞,双核,胞质浓染,可保护粘膜防止尿液的侵蚀。 器官收缩状态时:上皮变厚,细胞变高,层数增多; 器官扩张状态时:上皮变薄,细胞拉扁,层数减少。 (2)分布:膀胱、输尿管和肾盏和肾盂等处。 (3)功能:保护。 (二)复层上皮 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可分为表层、中间层和基底层。 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1)细胞形态 表层细胞 中间层细胞 基底层细胞 (2)分布:表皮、口腔、食管、肛门和阴道及反刍动物的前胃。 (3)种类:可分为角化的(皮肤、前胃)和非角化的两种。 (4)功能:保护;抗摩擦。 ? 三、腺上皮与腺 (一)概念: 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组织称腺上皮(组织概念)。 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称腺(器官概念)。 (二)腺的分类和发生 发生:胚胎时期原始的上皮细胞伸入深部的结缔组织形成细胞索,继之细胞索出现管腔,末端细胞分化具有分泌功能,成为分泌部,其余部分发育成导管,分泌部细胞产生的分泌物经导管排出,此类腺称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和肠腺等。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导管退化,腺细胞与表面上皮脱离,排列成团、索或泡状,腺细胞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液或淋巴,此类腺称内分泌腺,如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 (三)外分泌腺的分类 外分泌腺种类繁多,功能复杂,有几种分类法。 ???? 1、根据腺分泌部的形态结构分: ????? 管状腺、泡状腺和管泡状腺(单、复、分支) ???? 2、按分泌物性质分: 浆液腺、粘液腺和混合腺 (三)腺细胞的分泌方式 ??? 局部分泌 ?  顶浆分泌 ??? 全浆分泌 ? 三、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 (一)游离面的特化结构 ???? 1、微绒毛 ???? 2、纤毛(cilia) (二)侧面的特化结构 ???? 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又称闭锁小带(zonula occludens) ???? 2、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又称粘合小带(zonuia adherens) ???? 3、桥粒(desmosome)又称粘合斑(macula adherens) ???? 4、缝管连接(nexus)又称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5、镶嵌连接(interdigitation) (三)基底面的特化结构 1、基膜(basement membrane) 2、半桥粒(hemidesmosome) 3、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 【思考题】 ????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及分布规律。 ???? 2、被覆上皮的种类及各种上皮的形态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 3、腺上皮和腺的概念有何不同?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结构有何不同?腺细胞的分泌方式。 ???? 4、上皮组织(细胞)有那些特殊结构。 ? 第四章? 结缔组织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起源、分类及各类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难点】 重点:1、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纤维和基质 ????? 2、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和功能 难点:1、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浆细胞间的关系 ????? 2、血浆与血清的不同 【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讲授学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四章?? 结缔组织 概?? 述 1、结构特点:与上皮组织比较有以下特点 ? ??(1)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排列疏松,无极性; ? ??(2)细胞间质发达,含细丝状纤维和基质; ?? ?(3)富含血管和神经。 2、起源:中胚层的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基质组成。 3、分类:? 4、功能:支持、连接、填充、营养、保护、创伤修复及防御等。 ? 第一节????? 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一)细胞 ???? 1、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形态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细胞体积大,扁平多突起,核大,椭圆形,核仁明显。胞质丰富,弱嗜碱性。 功能:形成纤维和基质,修复创伤。 ??? ?2、巨噬细胞(macrophage) 形态结构:又称组织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广,形态不规则,在活体染色标本上,可见胞质内含吞噬的染料的颗粒。 功能:? 趋化性和变形运动;吞噬作用;③分泌作用; ④参与免疫应答。 ??? ?3、浆细胞(plasma cell) 形态结构: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常偏于细胞的一侧,核仁明显,染色质粗大呈块状,在核膜下呈辐射状排列。 功能:合成与分泌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 ??? ?4、肥大细胞(mast cell) 形态结构:常沿小血管分布,圆形或椭圆形,核小,深染,胞质内含粗大的紫红色的异染性颗粒(染色时染料的颜色发生变异,蓝色—红色,被着色的物质或成分称异染性)。 ??? ?5、脂肪细胞 (fat cell) 形态结构:体积大,球形,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核被挤到一侧,细胞呈指环状。 功能:合成贮存脂肪。 ??? ?6、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 形态结构:与成纤维细胞相似,不易区别。 功能:为较幼稚的保持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 (二)纤维(fiber) ?? ??1、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 (1)形态结构: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故又称白纤维。HE染色呈粉红色波纹状,粗细不等,直径1~20um,有分支,互相交织成网。 (2)化学成分:胶原蛋白。 (3)物理特性:韧性大,抗拉性强。 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1)形态结构: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直径0.2~1um,有分支,互相交织成网,断端常卷曲。HE染色标本上折光性较强,呈淡粉红色。 (2)化学成分:弹性蛋白。 (3)物理特性:弹性强、韧性差。 3、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1)形态结构:含量少,为纤细且分支多的纤维。纤维互相连接成网状,HE染色不能显示,用银染法染成棕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 (2)化学成分:胶原蛋白。 (3)分布:主要存在网状组织,及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 (三)基质和组织液 基质(ground substance):为均质胶状物,填充于细胞和纤维间。主要化学成分为粘多糖蛋白(是由蛋白质与糖胺多糖结合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 组织液(tissue fluid):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经物质交换后由静脉端回到血液,当组织液增多时会出现组织水肿,而减少则为组织脱水。正常生理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 ?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1、结构特点:细胞基质少,纤维发达,排列紧密。 ??? 2、分类: (1)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2)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 三、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 ??? 1、组成:由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 2、分布与功能:体内没有单独存在的网状组织,其主要分布于造血器官、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构成这些组织和器官的网架。 ? 四、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脂肪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聚集而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将许多脂肪细胞分隔成小叶。脂肪组织主要分布于皮下、网膜、系膜等处,具有支持、填充,贮存脂肪、维持体温、参与代谢等作用。 ? ? 第二节???? 血? 液 一、红细胞(emthrocyte; red blood cell) (一)形态结构 单个红细胞(RBC) 新鲜时呈淡黄绿色,大量聚集时呈鲜红色。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 (二)生理特性及功能 1、功能 红细胞胞质内的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 2、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死亡的红细胞被肝、脾和红骨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分解,同时红骨髓不断产生红细胞补充。 (2)红细胞的胞膜为半透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穿过血管壁时可改变形态),渗透压与血浆等渗,与0.9%的NaCl溶液相等。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膨胀、破裂为溶血;在高渗溶液中水分外析过多则会发生细胞皱缩。 (3)红细胞的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 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neutrophil) (1)形态特点: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直径12um左右。核深染,形态多样,有肾形、杆状和分叶形(2~5叶)。胞质内含细小的淡紫红色的中性颗粒 (2)功能 ①吞噬和杀灭细菌; ②具有趋化性,可作变形运动。 2、嗜酸性粒细胞(acidophilic granulocyte) (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直径8~20um,核多分两叶,胞质内有粗大的鲜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2)功能 ①可作变形运动,选择性地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②可释放颗粒中的组胺酶,灭活组胺,减轻过敏反应; ③借助抗体或补体与寄生虫接触,并杀死之。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 (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0.5%左右,直径约10~15um,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核分叶或呈“S”形,常被颗粒遮盖。 (2)功能:抗凝血和参与过敏反应(同肥大细胞)。 4、淋巴细胞(lymphocyte) (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猪和反刍动物比例较高(60~80%),直径5~20um,依大小可分大(13~20um)(不存在于血液中,存在于骨髓、脾、淋巴结的生发中心)、中(9~12um)、小(5~8um)三种。 (2)分类和功能:根据发育部位、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淋巴细胞可分为T、B、K和NK四种 ?5、单核细胞(monocyte) (1)形态特点:占白细胞总数的3~8%,体积最大,直径14~20um。胞核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而稀疏,着色较强;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染成灰蓝色。 (2)功能:转化为巨噬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 三、血小板(blood platelet) 1、形态特点:血小板是骨髓内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无核,但有细胞器。 (2)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 四、禽类血细胞的特点 ??? 家禽血细胞与哺乳动物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不同之处。 1、红细胞:呈椭圆形,并有椭圆形的胞核。 2、异嗜性粒细胞(heterophilic granulocyte):又称假嗜酸性粒细胞(pseudoeosinophil),特点为胞质内含杆状或梭形的嗜酸性(红色)特殊颗粒。 ??? 3、血栓细胞thrombocyte):形态与红细胞相似,较红细胞小。4×8~5×10um。核椭圆形或近圆形,胞质弱嗜碱性,内含嗜酸性颗粒。数量6.7万/mm3,功能与血小板相同。 五、血细胞的发生 ??? 1、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亦称多能干细胞(multipotential stem cell), 指能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最原始的造血细胞,起源于胚外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有极少量。 ??? 2、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特定的干细胞,故也称定向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 ?【思考题】 1、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相比较结构特点有何不同? 2、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 3、致密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网状组织的组成。 4、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 5、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功能?禽类的血细胞的特点。 ???? 6、白细胞的种类及它们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和功能。 ? 第五章???? 肌组织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讲解,使学生掌握肌组织种类、结构及功能特点,各种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1、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心肌、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3、肌原纤维、肌节、肌浆网和闰盘的概念。 难点:肌原纤维的结构,肌节的概念及收缩机理。 【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 【讲授课时】?? 1.5学时 【教学内容】 ? 第五章????? 肌组织 第一节???? 骨骼肌 一、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 (一)形态结构 长圆柱形,有明显横纹,肌纤维长1~45mm,直径约10~150um;多核,可达上百个,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周缘,紧贴肌膜内面。 (二)肌原纤维(myofibril) 肌原纤维呈细丝状,直径1~2um,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呈现明暗相间的带,一个细胞内所有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整齐地对应排列,故整个肌纤维显现明暗相间的横纹。 (三)肌节(sarcomare) 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 I带+1个A带+1/2 I带,长约2~2.5um,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二、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一)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 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分支形成的小管。它包绕每条肌原纤维并与其长轴垂直,故称横小管。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明暗带交界处,两栖类的位于Z线处。横小管开口于肌纤维表面,神经冲动沿小管传入细胞内。 (二)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肌纤维内的滑面内质网,其在相邻两横小管间形成纵向包围在肌原纤维周围的小管,故又称纵小管(longitudinal tubule)。纵小管互相通连成网状,在靠近横小管处膨大成囊状,称为终池(terminal cisternae)。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triad)。在肌浆网膜上有大量钙泵,可将肌浆中Ca2+泵入网腔内贮存起来,当神经冲动传来时,又可释放Ca2+进入肌浆。 (三)肌原纤维 电镜下见粗丝、细丝构成,粗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细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固定在Z线上,另一端伸至粗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所以明带由细丝构成,H带只含粗丝,H带两侧的暗带由粗丝和细丝平行穿插构成。 ? 第二节 ??心? 肌 一、 心肌纤维的显微结构特点 短圆柱形,有分支,互相吻合成网,横纹不明显。胞核一个,居中,偶见双核(猪可多达32个)。在肌纤维连接处,胞膜特殊分化形成闰盘(intercalated disk),呈梯形横跨肌纤维,在切片上呈深染的线。胞浆内富含线粒体、糖原和脂滴。 ? 二、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 1、闰盘:相邻心肌纤维之间胞膜凹凸相嵌形成。在横向连接面上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向接触面上有缝管连接,有利于细胞间信息传递,使许多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整体,同步收缩。 ????? 2、肌丝束:心肌纤维内无典型的肌原纤维结构,由肌浆网、横小管和线粒体把肌微丝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形成肌丝束。 ????? 3、二联体:心肌纤维的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处(家禽仅形成浅的凹陷),肌浆网较稀疏,常是一侧盲端略膨大,与横小管形成二联体。由于其肌浆网不如骨骼肌发达,贮Ca2+能力较差,必须不断从细胞外摄取,故心肌纤维对Ca2+反应敏感。 ? 第三节????? 平滑肌 一、平滑肌纤维的显微结构特点 平滑肌(smooth muscle)纤维呈长梭形,长20~500um,粗部横径5~20um,无横纹。核椭圆,一个,位于细胞中部,肌纤维收缩时会扭曲成螺旋形。 ? 二、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 1、肌膜不形成横小管,内陷形成许多小凹。肌膜内面有电子密度高的密斑(dense patch),肌浆内有密体(dense body)。 ???? 2、肌微丝有三种:(1)粗肌丝:肌球蛋白以溶液态存在;(2)细肌丝:一端连于密体(斑),一端游离。(3)中间丝:连于密体和密斑,起支持作用。 ???? 3、细胞间有缝管连接。 ?4、除具收缩功能外,还能产生纤维和基质。 【思考题】 1、肌纤维的概念与肌组织的分类 2、如何在光镜下区分三种肌组织? 3、骨骼肌纤维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4、心肌、平滑肌纤维的微细结构特点。 5、肌浆网及其功能。 6、名词解释:肌原纤维、肌节、横小管、三联体、闰盘。 ? 第六章?????? 神经组织 【目的要求】 通过对神经组织的讲授,要求同学了解、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分类;神经元间的联系;神经纤维的种类与构造;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 【重点·难点】 重点: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的概。 2、神经元间的联系――突触的概念、分类和结构。 3、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4、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末梢的类型。 难点:1、突触的结构;?? 2、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 【讲授课时】?? 2学时 【讲授内容】 第六章??? 神经组织 第一节??? 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一)胞体 1、胞膜:单位膜结构,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的功能。 ??? 2、胞核:一个,大而圆,淡染,居中央,核膜清晰,核仁明显。 ??? 3、胞质:又称核周质(perikaryon),其光镜下的特征性结构是胞质内含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1)尼氏体(Nissl bodies):光镜下为粒状或块状的嗜碱性物质;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分布于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和轴丘内没有;功能是合成神经递质、神经分泌物和神经元的结构蛋白。当神经元疲劳或受损时,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其含量和形态可反映神经元的机能状态。 (2)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光镜下银染标本上呈棕黑色的细丝状结构,胞体内交织成网,突起内相互平行;功能是作为细胞的支架起支持作用和参与胞内物质的运输。 (二)突起 1、树突(dendrite):每个神经元由胞体发出一至多个树突。起始部较粗,呈树枝状反复分支。结构与胞体相似,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表面常有一些小的突起称树突棘(形成突触的部位)。树突的分支和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扩大了接受刺激的表面积。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给胞体。 2、轴突(axon):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细长,直径均一,少分支,侧支常呈直角分出;起始部呈圆锥形,称轴丘(axon hillock),轴突和轴丘内无尼氏体,含神经原纤维;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至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如肌纤维)。轴突表面的胞膜称轴膜,其中的胞质称轴浆(含神经原纤维和线粒体)。 二、神经元的分类 (一)按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 假单极神经元(pseudounipolar neuron) 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 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 (二)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分为 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联络神经元(interneuron) ? 第二节??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 一、突触的概念 ??????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发生机能联系的部位,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突触,神经元间、神经元与支配细胞间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二、突触的类型?????????? ?? 电性突触(electrical synapse) 化学性突触(chemical synapse) 三、突触的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导 (一)突触的结构 光镜下:化学性突触呈扣环状或蝌蚪状,多为轴突末端膨大,贴附在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上。 电镜下: 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 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 ? 第三节? 神经胶质细胞 一、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 ?????? (一)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二)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三)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四)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 二、周围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膜细胞(neurolemmal cell): 又称雪旺氏细胞Schwann cell),是周围神经系统形成髓鞘的细胞。 (二)被囊细胞(capsular cell):又称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周围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的小细胞,对神经元起营养和保护作用。 ? 第四节?? 神经纤维 一、有髓神经纤(myelinated nerve fiber) 1、轴索:轴突或长树突。表面有轴膜,内含轴浆和神经原纤维。 2、髓鞘(myelin sheath):包在轴索外面的一层鞘状结构。呈节段状,每一节段由一个神经膜细胞构成。 ?????? 3、神经膜(neurilemma):神经膜细胞的部分胞膜、胞质和胞核构成。 二、无髓神经纤维(nonmyelinated nerve fiber) ?????? 无髓鞘,一个神经膜细胞包裹多条轴索,不再缠绕,部分轴索裸露。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较慢。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及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于此类。 ? 第五节?? 神经末梢 ?????? 神经末梢(nerve ending)为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与其他组织形成的特有结构,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两类 一、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 (一)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 神经纤维的末端脱去髓鞘,裸露的部分反复分支,分布于上皮、结缔和肌组织中,如角膜、粘膜等,感受冷热和疼痛。 (二)被囊神经末梢(encapsulated nerve ending) 1、环层小体(Pacinian corpuscle) 2、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 3、肌梭(muscle spindle) 二、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 ? (一)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 (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 motor ending) ? 【思考题】 1、神经元的形态结构与分类;树突与轴突的区别。 2、突触的概念、分类和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结构。 3、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 4、神经末梢的种类。 5、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6、名词解释: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突触。 ? 第七章??? 循环系统 【目的要求】 ?????? 通过对循环系统的讲授,要求同学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毛细血管的构造与分类;中动脉的构造和特点;静脉和大动脉的结构特点;心壁的构造和心脏的传导系统;微循环的概念、组成和血流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1、毛细血管的构造、类型及物质交换; 2、中动脉管壁的组织结构和特点; 3、微循环概念、组成和血流途径。 ?????? 难点:1、各类毛细血管的电镜结构; 2、心脏的传导系统; 3、微循环的血流途径 【教学方法】 ??????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 【讲授课时】? 1.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七章? 循环系统 一、概述 ?????? 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是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两部分。心血管系统由心脏 、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淋巴管系统是个单程向心回流的辅助管道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导管组成。 ? 二、毛细血管(capillary) (一)毛细血管的结构 内皮 基膜 周细胞 (二)毛细血管的类型 1、连续毛细血管(continuous capillary) 结构特点:(1)内皮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2)内皮细胞胞质中含许多吞饮小泡,血液和组织液间以吞饮小泡方式进行物质交换。 (3)基膜完整,周细胞较常见。 2、有孔毛细血管(fenestrared capillary) 结构特点:(1)内皮连续,无核部位甚薄,有许多筛眼状的小孔,小孔处有很薄的隔膜或无隔膜;胞质内含较少的吞饮小泡。 (2)基膜完整,周细胞较少。 3、窦状毛细血管(sinusoid capillary) :亦称血窦(sinusoid) 结构特点:(1)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 (2)内皮不连续,细胞间有较大的腔隙,细胞有小孔,胞质内吞饮小泡很少。 (3)基膜不完整甚至没有,周细胞极少或无。 (4)窦壁内外有巨噬细胞附着。 ? 二、动脉(artery) (一)中动脉(medium sized artery)? 1、内膜(internal tunic):位于腔面,较薄,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下层:薄层结缔组织。 内弹性膜:弹性蛋白构成,横切面呈波浪状,可作与中膜的分 2、中膜(middle tunic) :较厚,主要由数十层环形平滑肌构成。肌纤维间夹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external tunic) :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在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外膜中含神经、自养血管和淋巴管等。 (二)大动脉(large artery)和小动脉(small artery) 1、大动脉的结构特点 大动脉的典型特征是: (1)管壁的三层膜分界不明显; (2)中膜厚,富含弹性膜(40~70层),故又称弹性动脉。 (3)内皮下层明显;外膜较薄。 2、小动脉和微动脉结构特点 ?????? 小动脉(small artery):内外弹性膜较明显;中膜为几层环行平滑肌;无外弹性膜。 微动脉(arteriole):要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三层膜均较薄,无内、外弹性膜;中膜为1~2层平滑肌。 ? 三、静脉(vein)的结构特点 ?????? 静脉也分大、中、小和微四级,其多与同级动脉伴行,管壁结构大致也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与伴行的动脉相比有以下特点: ?????? 1、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切片中,管壁常呈不规则塌陷。 ?????? 2、中膜平滑肌较少,内、外弹性膜不明显,三层分界不明显。 3、外膜较厚,大静脉的外膜含有纵行平滑肌束 ?????? 4、管径 2mm以上的静脉有静脉瓣,能阻止血液倒流。 ? 四、心脏(heart) (一)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endocardium):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下层: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蒲氏纤维。 2、心肌膜(myocardium):主要由心肌纤维呈螺旋形排列构成,大致分为内纵、中环、外斜三层。 3、心外膜(epicardium) ?4、心瓣膜(cardiacvalve) (二 )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 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 2、蒲氏纤维(purkinje fiber) ?3、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 ?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概念 ??????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 )组成 ?????? 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6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三)血流通路 ?????? 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血液流经微循环的通路不同: 1、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相对静息时,血流较快,物质交换不充分。 ?????? 2、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代谢旺盛时,血流缓慢,物质交换充分。 ?????? 3、微动脉→动静脉吻合→ 微静脉:无物质交换作用,主要是调节体温和局部血流量。 ? 【思考题】 1、毛细血管的结构、类型及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分布。 2、中动脉的管壁结构。 3、 大动脉的管壁结构特点。 4、心壁的组织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细胞及各种细胞的功能。 5、微循环的概念、组成。 ? 第八章?? 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讲授,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重点·难点】 ?????? 重点:1、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的概念及分类。 2、胸腺、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 难点:??? 血—胸腺屏障;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血循特点。 【教学方法】 ??????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 【讲授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八章? ??免疫系统 一、概述 (一)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组成。核心部分是淋巴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识别、清除入侵动物体内的抗原性异物,如病原微生物、异体细胞等; 2、监视并清除体内蜕变的细胞,如肿瘤细胞、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 二、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一)概念 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的组织。 ? (二)类型 ?????? 1、中枢淋巴组织:以上皮性网状细胞为支架,网眼中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可分泌激素,构成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微环境,促使淋巴细胞的发育。这类淋巴组织只分布于中枢淋巴器官 。 ?????? 2、周围淋巴组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可构成周围淋巴器官,或分散存在于消化、呼吸等器官的粘膜内。主要有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淋巴索(lymphoid cord)三种。 ? 三、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 ??? ??根据淋巴器官发生、结构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初级)淋巴器官(central lymphoid organ)和周围(次级)淋巴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 (一)胸腺(thymus) ?? ??中枢淋巴器官,其大小和结构有明显的年龄性变化,初生时相对重量最大,性成熟前体积重量均最大,以后逐渐退化,被脂肪组织代替。 1、胸腺的组织结构 (1)间质 (2)实质:每个胸腺小叶都有皮质(周边)和髓质(中央)。 ①皮质:由上皮性网状细胞(epithelial reticular cell)、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构成。其中淋巴细胞密集,故着色较深。 ②髓质:上皮性网状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故染色较淡,常见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胸腺小体是胸腺的特征性结构。 (3)血一胸腺屏障(blood thymus barrier):胸腺小叶皮质内,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形成的血液与胸腺实质间的屏障结构。包括:①连续的内皮、②完整的基膜、③血管周隙、④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膜、⑤上皮性网状细胞的胞突等五层结构。功能是阻止血液内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保证淋巴细胞的发育不受抗原刺激。 2、胸腺的功能 (1)培育T淋巴细胞 (2)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长素 ? (二)??? 淋巴结(lymph node) 1、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1)间质 (2)实质:分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 ①皮质:位于被膜下方,包括: 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 副皮质区(paracortex zone) 皮质淋巴窦(cortical sinus)????????????????????????????????????????? ②髓质:由髓索(medullary cord)和髓窦(medullary sinus)构成 髓索 髓窦 (3)淋巴液流经淋巴结的途径 输入淋巴管?????? 皮窦????? 髓窦????? 输出淋巴管 (被膜)? ????(皮质) ?(髓质)?? ??(门部) 2、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离开淋巴结进入血循后,又可穿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度回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不断循环称淋巴细胞再循环。 3、淋巴结的功能 (1)滤过淋巴液:淋巴结象个过滤器,通过淋巴窦内巨噬细胞的吞噬,对细菌的清除率达90%以上。 (2)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 (3)参与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副皮质区)和体液免疫(淋巴小结、髓索)。 4、猪淋巴结的组织结构特点 (1)无明显的皮、髓质之分,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位于淋巴结的中央,周围为不明显的索和窦,并有淋巴小结混居。 (2)淋巴管直达中央区,数条输出淋巴管由被膜穿出离开淋巴结。   ?????? (三)脾(spleen) ?????? 1、脾的组织结构 ?????? (1)间质 (2)实质:无皮质和髓质之分,而是分为白髓(喻为小岛)、红髓(喻为海洋)和边缘区(喻为沙滩)。 ①白髓(white pulp):新鲜脾切面上呈白色的点状,故称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和脾小结(splenic nodule)组成。 ?????? ②红髓(red pulp):位白髓之间。含大量红细胞,在新鲜脾切面上呈暗红色,故称红髓。红髓由脾索(splenic cord)和脾窦(splenic sinusoid)构成。 ③边缘区(marginal zone):白髓与红髓之间的移行区域。结构较白髓疏松,较红髓致密。含T、B细胞,以B细胞为主,另外还有K细胞和NK细胞以及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2)血循特点 在边缘区和红髓,有部分毛细血管开口于淋巴组织,为开放循环,利于接触抗原物质,引起免疫反应。 3、脾的功能 (1)滤血 ②造血   ③储血 ④免疫 ? 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一)概念   指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分散于许多器官、组织中,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具有强烈吞噬功能和活体染色反应的细胞群体,统称为单核吞噬(巨噬)细胞系统。    (二)组成 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内)、Kupffer细胞(肝内)、尘细胞(肺内),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和破骨细胞(骨组织)。 (三)功能:   ? 1、吞噬:主动地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病毒、异物及衰老、突变的细胞。    ? 2、免疫:捕获处理抗原,传递免疫信息,活化淋巴细胞,使之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 3、分泌:可分泌5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干扰素、凝血因子、肿瘤生长抑制因子等。   ? 4、参与代谢: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合成,吞噬红细胞后将铁贮存于胞体或运至红骨髓参与红细胞形成。 ? 四、家禽淋巴器官的特点  腔上囊      1、组织结构   ①囊壁:四层,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十几个皱襞,鸭、鹅为两个大的皱襞,大的皱襞上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皱襞。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立方上皮。固有层很厚,其中含有大量淋巴上皮滤泡。(性成熟后退化)。   ②淋巴上皮滤泡:中枢淋巴组织。形态多样,有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结构为    皮质:外层,主要含上皮性网状细胞,中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髓质:中央,含上皮性网状细胞,中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皮髓质交界处:有一层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完整的基膜及毛细血管网。上皮与粘膜上皮相连。   ③弥散浸润区:位于近导管背侧,主要含T细胞,为胸腺依赖区,可进行免疫反应。   2、功能: ①培育B淋巴细胞。 ?②细胞免疫功能。 【思考题】 1、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的概念有何不同? 2、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区别。 3、胸腺、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4、血—胸腺屏障;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血循特点。 5、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6、禽类腔上囊的结构。 7、如何在光镜下区别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组织切片。 ? 第九章? ??消化系统 【目的要求】 ??? 通过对消化系统讲授,要求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功能;肝、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禽类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1、胃、小肠、肝、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 2、肝的血循特点。 难点:1、胃底腺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和功能; 2、小肠绒毛和肠腺的组成; 3、小肠三段组织结构的特点; 4、肝小叶的结构; 【讲授方法】 ????? 利用模型与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授。 【讲授课时】???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九章???? 消化系统 概 ??述 一、组成: 消化管:从口腔到肛门的一条粗细不等的管道系统。 ????? 消化腺: 二、主要功能:摄取食物,消化分解,吸收营养,排出残渣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 第一节??? 消化管 一、消化管(digestive tract,tube)的一般结构 ? (一)粘膜(mucous membrane;mucosa)?? 1、上皮(epithelium) 2、固有膜(lamina propria) 3、粘膜肌(muscularis mucosa) (二)粘膜下层(submucosa) (三)肌层(tunica muscularis) ??? (四)外膜(tunica adventitia) ????? 二、食管(esophagus) (一)粘膜的结构特点 1、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浅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 2、粘膜肌:为分散的纵行平滑肌束,由前向后逐渐增多,在近胃处方形成完整的一层。猪狗的前半段无。 (二)其他各层的结构特点 1、粘膜下层:有食管腺(esophageal gland)(粘液腺细胞为主的混合腺),分泌粘液,润滑粘膜。 2、肌层:多为骨骼肌,反刍动物和狗的全部是骨骼肌;猪的颈段为骨骼肌,腹段为平滑肌,胸段为混合存在;人的各1/3分布。肌纤维的排列呈内环外纵,有时两层间有副肌层,故分层不明显。 3、外膜:颈段为纤维膜,胸、腹段为浆膜。 ? 三、胃(单室胃)(stomach; ventriculus) (一)粘膜层的结构特点 ?1、上皮:无腺部的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有腺部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能分泌粘液故也称表面粘液细胞)。 2、固有膜:较厚,由富含网状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典型特征是含有胃腺(分为胃底腺、贲门限和幽门腺)。 (1)胃底腺(fundic gland): ①主细胞(chief cell):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数量最多,分布在腺的体部或底部,细胞柱状或锥体形,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嗜碱性,细胞顶部含有粗大的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在幼畜还分泌凝乳酶。 ②壁细胞(parietal cell):又称泌酸细胞(oxyntic cell),分布于腺的体部和颈部。胞体较大,圆形或锥体形,胞质强嗜酸性(被染成鲜红色)。核圆,居中,常见双核。 功能:合成和分泌盐酸。 ③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数量少,位腺的颈部,细胞立方形或矮柱状,胞质淡染,核扁平或新月形,位于细胞基部,分泌粘液。 ④未分化细胞:第五版人医组织胚胎学上定义为干细胞(stem cell),较小,位腺的颈部,柱状,能增殖分化形成胃的粘膜上皮和胃底腺的各种细胞。 ⑤内分泌细胞(后述) (2)贲门腺(cardiac gland)和幽门腺(pyloric gland):均为分支管状的粘液腺,分泌粘液和溶菌酶。 (二)其他层的结构特点 1、粘膜下层:较发达,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2、肌层: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 3、外膜:大部分为浆膜,韧带附着处为纤维膜。 ? 四、小肠(small intestine) (一)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特征 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特点是有:环形皱襞(policae cirulane)、肠绒毛、微绒毛和小肠腺。 ??? ??1、上皮(epithelium):单层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的内分泌细胞构成。 (1)柱状细胞:又称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数量最多,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细胞基部。细胞游离面有大量微绒毛,构成光镜下所见的纹状缘。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散在于柱状细胞间,分泌粘液,起润滑和保护作用,杯状细胞丛十二指肠到回肠逐渐增多。 (3)内分泌细胞(后述) 2、固有层:富含网状纤维的细密结缔组织,分布于肠腺之间及构成绒毛的中轴。特征性结构是含有小肠腺和淋巴组织。 (1)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单管状腺,开口于绒毛之间,与绒毛上皮连续,由5种细胞组成。 ? 柱状细胞:主要细胞(与绒毛上皮相似) ? 杯状细胞:(同绒毛上皮相似) ? 潘氏细胞: ? 未分化细胞(undiffenrentiated cell) ? 内分泌细胞:后述。 ?? (2)淋巴组织:富含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弥散淋巴组织和孤立淋巴小结;回肠多为集合淋巴小结,且常伸入到粘膜下层。 ? (二)小肠其它各层的组织结构特点 ?? 粘膜下腺(submucosal gland):主要分布在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故又称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分支管泡状腺,分泌粘液(含有粘蛋白的碱性液体),保护肠粘膜免受胃液的侵蚀)。 ? (三)小肠各段的组织结构特点 ?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绒毛 密集、多呈叶状 密集、细长、多呈指状 较前两段少,多呈锥状  杯状细胞 较少 较多 最多  淋巴组织 (固有层) 弥散淋巴组织或孤立淋巴小结 孤立淋巴小结或弥散淋巴组织 集合淋巴小结  粘膜下腺 (粘膜下层) 有 见于马、牛和猪空肠前段 无  ? 五、大肠(large intestine)的组织结构特点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纤维素的发酵和分解,分泌粘液,排出残渣。大肠有以下结构特点: 1、粘膜无皱襞和绒毛,柱状细胞的微绒毛不发达。 2、大肠腺发达,上皮和腺体中杯状细胞特别多,无潘氏细胞。分泌物不含消化酶,为含溶菌酶的碱性粘液,中和粪便发酵产生的酸性产物。 3、肌层发达,马和猪的外纵肌形成肌带。 ? 六、消化管的内分泌细胞 ???? 消化管的上皮和腺体内散在存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细胞总数可能超过任何一种内分泌腺。他们分泌肽类和胺类激素(统称胃肠激素),调节胃肠运动、腺体分泌及有关器官的功能活动。 (一)形态结构 细胞呈锥体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细胞基部的胞质内含分泌颗粒,故又称基底颗粒细胞(basal granular cell),颗粒具有嗜银(又称嗜银细胞和嗜铬细胞)和嗜铬性。电镜下胞质内可见一些粗面内质网和不太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二)类型 根据细胞游离面是否到达腔面,细胞分为两类。 开放型:多数;细胞锥体形,游离面有微绒毛伸至腔面,可感受消化管内食物、消化液及酸碱变化的刺激而引起细胞分泌。 闭合型:少数;细胞卵圆形,顶部被相邻细胞覆盖不暴露于腔面,通过感受粘膜伸张等机械刺激而分泌激素。 (三)功能 分泌胃肠激素(目前所知有40多种)。 ?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肝(liver;hepar) (一)肝小叶(hepatic lobule) 1、中央静脉(central vein):直径约50um,位于肝小叶中央并纵贯其长轴,管壁不完整,壁上有许多肝血窦的开口。汇集成小叶下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 2、肝板(hepatic plate):排列不规则的单行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相邻肝板有分支吻合,形成迷路样结构;在切面上肝板呈条索状,故称肝细胞索(hepatic cord)。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且通过肝板上的孔互相通连。肝小叶周边有一层环形的肝板称界板。 3、肝细胞(hepatocyte):呈多面体形,胞体较大,轮廊清晰,直径20~30μm,多为单核(约有25%的细胞有双核)核大而圆,居中,胞质新鲜时呈黄色,HE染色呈嗜酸性的粉红色。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功能复杂的细胞,电镜下可见胞质内富含多种细胞器和内含物(糖原、脂滴和色素颗粒等),它们在肝细胞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1)线粒体:数量多,可达2000多个,肝细胞功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饥饿、中毒、肝炎或胆汁淤积时,极度膨胀,出现巨大型线粒体。 (2)粗面内质网:很发达,成群分布,能合成多种血浆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补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 (3)滑面内质网:广泛分布,管状或泡状,膜上规律地分布有多种酶系,具合成胆汁(主要)、解毒、参与脂类和激素代谢及生物转化等作用。 (4)高尔基复合体:每个细胞约50个,分布于核附近及胆小管周围,参与胆汁的形成和分泌;加工浓缩粗面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 (5)溶酶体:位于胆小管和高尔基复合体附近,含多种水解酶,消化水解肝细胞吞噬的物质及退化的细胞器。肝炎、饥饿和缺氧时明显增多。 (6)过氧化物酶体:圆形,散在分布,含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消除过氧化氢对肝细胞的毒害作用。 4、肝血窦(hepatic sinusoid) (1)窦壁内皮 (2)枯否氏细胞(Kupffer cell):一种巨噬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常伸出伪足附于内皮细胞表面或伸到内皮细胞之间。 (3)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又称狄氏间隙(Disse间隙),为肝血窦内皮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宽约0.4um。 (4)贮脂细胞(fat-storing cell):位于窦周隙内,胞体小,形态不规则,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功能为贮存脂肪和维生素A;产生基质和网状纤维。 5、胆小管(bile canaliculus):相邻肝细胞间部分胞膜凹陷成槽并相互对接形成的微细管道,管径0.5~1μm。管壁为肝细胞的胞膜。 ? (二)门管区(portal area) 1、概念:肝实质内,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伴行分布的角形区域。称为门管区或汇管区。在小叶界限不清的情况下,常以中央静脉和门管区所在的位置来判定肝小叶的界限。 ? (三)肝的血循特点 (1)双重血液供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75%;汇集胃、肠、脾和胰腺等处的静脉学);肝动脉是肝的营养性血管(腹腔动脉分支而来,含氧量高)。 (2)肝血窦内是混合血。 ? (四)肝的生理功能 1、分泌作用:合成与分泌胆汁。 2、合成作用:可合成糖原、胆固醇、胆盐及多种血浆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等。 3、贮存作用:贮存糖原、脂滴和多种维生素(A、B、D、E)。 4、解毒作用:滑面内质网膜上酶的作用,可灭活或转化内源性及外源性的有毒物质。 5、防御功能:血窦内的枯否氏细胞可吞噬细菌、异物等。 6、造血功能:胚胎早期有造血功能,在病理情况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 二、胰腺(pancreas) ???? 胰腺表面覆有薄层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分实质为许多界限不甚明显的小叶。胰腺实质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部分构成。 (一)外分泌部(exocrine portion) 构成腺实质的绝大部分,为浆液性的复管泡状腺,由腺泡和导管组成。是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含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起消化食物的作用。 1、腺泡:由一层锥体形的浆液性腺细胞围成,管状或泡状。腺细胞核圆,位于细胞基部,基部的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大量的核糖体和纵行排列的线粒体,是合成酶的部位;细胞顶部含大量嗜酸性酶原颗粒。腺泡腔狭小,腔内有一种小而扁平淡染的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为闰管伸入腺泡腔内形成的。 2、导管:包括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胰管。 闰管 小叶内导管 小叶间导管 胰管  细长 变粗 较粗 粗大,含杯状C  单扁 单立 低柱状 高柱状  胰管开口于十二脂肠。胰导管不仅有排泄功能,还可以分泌水和重碳酸盐等电解质。 ? (二)内分泌部(endocrine portion) 为大小不等的淡染的细胞团。不规则地散在于外分泌部中,形如岛屿,故称胰岛(pancreasislet),胰腺的尾部分布较多。胰岛的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条索状或团块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在HE染色的标本上,各种细胞难以分辩,用特殊染色可区分出不同功能的细胞。 1、A细胞(α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5%左右(初生仔猪可达50%),多分布于胰岛的边缘,胞质内含粗大的被染成鲜红色的分泌颗粒。 功能: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s)。 2、B细胞(β细胞):最多,约占75%,绵羊可高达98%,多分布于胰岛的中央部,胞体较小,胞质内含大小不等被染成桔黄色的分泌颗粒。 功能:分泌胰岛素,。 3、D细胞(δ细胞):数量较少,仅占5%左右,分散在A、B细胞间。胞质内的分泌颗粒被染成蓝色。 功能: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控制A、B细胞的分泌功能。 ? 第三节 ???家禽消化器官的特点 一、食管和嗉囊 (一)食管 腔大壁薄,粘膜形成发达的纵行皱襞,粘膜下层内无腺体,而固有膜内则有大型粘液性的囊状食管腺。分泌物润滑粘膜。肌层全部是平滑肌。 (二)嗉囊(ingluvies) 嗉囊壁薄,固有膜内富含弹性纤维和淋巴组织。鸭、鹅只形成一纺缍形的膨大部,膨大部的固有层内有粘液腺分布。 家鸽很特殊,有两个对称的嗉囊,粘膜内含混合腺,分泌粘液和淀粉酶、蛋白酶。在孵卵后期和育雏早期,雌鸽和雄鸽的嗉囊粘膜上皮都迅速增生,浅层细胞的胞体内聚集大量脂肪,脱落于囊腔中形成所谓“鸽乳”,用于哺育雏鸽。 ? 二、腺胃和肌胃 (一)腺胃(glandular stomach)    亦称前胃,纺锤形,其壁厚,粘膜表面分布许多皱襞和肉眼可见的圆形乳头,中央为深层腺胃腺的开口。上皮为单柱,能分泌粘液。 固有膜含有管状腺和较多的淋巴组织,管状腺由上皮向固有膜内凹陷形成,分泌粘液。 粘膜下层:较厚,内含较多的腺胃腺(前胃腺),相当于家畜的胃底腺,为复管状腺,每个腺体的中央为集合窦,窦的周围有呈辐射状分布的腺小管,小管由单层立方至柱状的腺细胞构成,腺细胞兼有分泌胃蛋白酶和盐酸的功能,其分泌物由腺小管汇入集合窦,经导管排至粘膜乳头表面。 (二)肌胃(砂囊)(muscular stomach)  ?? 肌胃粘膜表面覆盖一层厚而多皱襞的类角质膜(kera tinoid layer),俗称肫皮,中药称鸡内金(由上皮分泌物、腺体的分泌物及脱落上皮在酸性环境中粘合硬化而成),具保护粘膜、抵抗蛋白酶、稀酸和稀碱的作用。 上皮:单柱,上皮下陷形成许多漏斗状的隐窝。 固有层:分布有许多肌胃腺,腺顶部开口于隐窝。腺上皮多为立方形,腺底部的细胞有分裂增殖能力,腺体分泌物参与类角膜的形成及更新。 肌层:发达,由平滑肌构成。主要为两块很厚的侧肌和两块较薄的中间肌组成。腱组织连接四肌,在肌胃两侧形成中央腱膜称腱镜。肌胃以发达的肌层、胃内砂砾及坚韧的类质膜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 ? 三、小肠和大肠   ?(一)小肠   禽类小肠管壁亦为四层,粘膜表面有发达的绒毛,但无明显的皱襞,绒毛中轴不含中央乳糜管;平滑肌丰富,成束,十二指肠无粘膜下腺;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内淋巴组织发达,有淋巴集结分布。在空回肠中部有卵黄囊憩室,为卵黄柄的遗迹,囊壁内充满大量淋巴组织。   (二)大肠    有皱襞和绒毛,皱襞较小肠发达,盲肠的基部和盲端淋巴组织特别发达,形成盲肠扁桃体,有免疫功能。在盲肠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以利于纤维素的分解。 ? 四、肝和胰腺   肝小叶较小,小叶间结缔组织不发达,肝小叶的分界不明显。肝板由双排肝细胞构成。相邻肝细胞膜围成毛细胆管(胆小管),切面为双行或4~7个细胞围成。 胰腺细长,分背叶、腹叶和中间叶。其实质也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外分泌部的结构与家畜相似。胰岛的数量以中间叶较多,背叶次之,腹叶较少,胰岛的细胞也是由A、B、D三种构成,但分布不均,主要含B细胞及少量D细胞者称B胰岛或亮胰岛,三个叶都有分布,主要分泌胰岛素。主要含A细胞者称A胰岛或暗胰岛,多分布于中间叶,分泌胰高血糖素。 ? 【思考题】 1、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2、胃底腺细胞的种类及功能。 3、小肠绒毛和肠腺的组织结构。 4、分布于消化管固有膜和粘膜下层内的腺体有那些?小肠三段组织结构有何不同? 5、肝小叶的结构;肝的血循特点和胆汁排泄途径。 6、胰岛细胞种类、染色特点和功能。 7、禽类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织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