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文本电子教案 说??? 明 ? 一、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7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实习34学时。 二、本门课程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选用全国职技高师教育类统编教材《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9月。 绪论与前言 ?目的要求:本章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动物解剖学》的基本概念。要求重点掌握动物解剖学的概论、分类、学习方法、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等。 教学方法与学时:理论讲授。学时数为1学时。 讲授主要内容: ??????? 1、畜禽解剖学的概念。 ??? ????2、畜禽解剖学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与意义。 ??????? 3、畜禽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 4、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 本章重点:要求重点掌握动物解剖学的概论、学习方法、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等。 本章难点:动物解剖学中常用的方位术语。 本章思考题: 1、????? 畜禽解剖学、正中矢状面、横断面、额面(水平面)的概念? 2、????? 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 3、????? 畜禽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前 言 一、???? 自我介绍: 二、???? 介绍本门课程教学计划安排:理论36学时,实验34学时。 三、???? 认识班级干部,并强调课堂组织纪律要求。 四、???? 简要介绍专业性质和选用的教材等。 绪论 [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五个方面问题:畜禽解剖学的概念;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目的;解剖学中常用的方位术语;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主要参考资料等。 第一节??????畜禽解剖学的概念 一、???? 定义:就解剖学而言,范围较广,包括人体解剖学、家畜解剖学、家禽解剖 学、野生动物解剖学等。针对畜禽解剖学而言,根据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的不同,可分为:大体解剖学(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和显微解剖学(组织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 定义:畜禽解剖学是借助于解剖器械(刀、剪、锯、针),采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例如:消化系统从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脏、胰腺等。 心血管系统的心脏的形态位置与结构等。 二、???? 畜禽解剖学的分类:解剖学的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研究内容可分为多种学科。 (一)??????? 系统解剖学:将机能相近的各器官,按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观察,掌握其 形态、位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根据这个要求,畜禽有机体可分为十一个系统:运动系统、被皮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 (二)??????? 局部解剖学:研究畜禽有机体某一部位的所有结构的一门学科,通常涉及 多个系统。局部解剖学多应用于临床诊疗。例如:瘤胃切开术,阑尾炎手术治疗等。 (三)??????? 比较解剖学:研究不同畜禽有机体相同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的 差异,通常采用比较手段进行观察。 例如:猪胃与牛胃比较等。 另外,还有许多种解剖学,例如:发育解剖学、动态解剖学、功能解剖学、X—射线解剖学等。 第二节? 畜禽解剖学学习的内容、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 学习内容:畜禽解剖学是研究家畜和家禽有机体各器官的解剖特征。 ????????? 家畜:牛(羊)、猪、马等。 ????????? 家禽:鸡、鸭、鹅等。 二、???? 目的意义:畜禽解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畜禽有机体正常生理状 况下各器官的解剖特征。本课程与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繁殖学、外科学、外科手术学、临床诊断学、产科学、理化检验、流行病等课程直接相关。 三、???? 学习方法:畜禽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研究畜禽有机体形态、位置、结 四、???? 构与功能关系。因此,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 (二)???????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三)??????? 形态位置与功能相结合。 (四)??????? 比较与分析相结合。 (五)??????? 要有发生与发展的观点。 综上所述,要住重点,灵活运用,掌握规律。 第三节?? 畜禽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为了准确地描述畜禽有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正确地描述和定位解剖学中通常应用的一些方位术语即:轴、面、方位等。 一、???? 轴: (一)??????? 长轴: (二)??????? 横轴: (三)??????? 垂直轴: 二、???? 面:有矢状面、横断面和水平面或额面之分。 (一)??????? 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将畜体分成左右两半的切面。矢 状面有无数个。 正中矢状面:与畜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垂直,将畜体分成左右对称的、完全相同或相等的切面。正中矢状面仅有一个。 (二)横断面:与畜体长轴和地面垂直,将畜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切面。与器官长轴垂直的面也称横断面。 (三)水平面:与畜体长轴平行,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将畜体分成背腹两部分。 三、方位术语:根据上述轴和面确定方位术语,应用于畜禽有机体的方位术语包括躯干部和四肢部。 (一)??????? 应用于躯干的方位术语: 1、??? 头侧与尾侧:相对于横断面而言,近头端的为头侧或颅侧;近尾端的为尾侧。 2、??? 背侧与腹侧:相对于水平面而言,近脊柱的为背侧;近腹部的为腹侧。 3、??? 内侧与外侧:相对于矢状面而言,靠近正中矢状面的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为外侧。 4、??? 口侧与远口侧:近口部的为口侧;远离口部的为远口侧。 5、??? 内与外:相对于体腔或器官而言,体腔或器官中央为内;外表为外。 6、??? 浅与深:近体表的为浅;远离体表的为深。 (二)??????? 应用于四肢部的方位术语: 1、??? 近端与远端:近躯干部为近端;远离躯干部为远端。 2、??? 背侧、掌侧与跖侧:四肢的前面为背侧;前肢的后面为掌侧;后肢的后面为跖侧。 3、??? 挠侧与尺侧:前肢的内侧为挠侧;前肢的外侧为尺侧。 4、??? 胫侧与腓侧:后肢内侧为胫侧;后肢外侧为腓侧。 5、??? 轴侧与远轴侧:相对于偶蹄动物而言,第3、4指或趾间面为轴侧;第3指(趾)内侧和第4指(趾)外侧为远轴侧。 第四节???? 畜体各部名称的划分 为了便于描述畜禽有机体各部位和学习需要,以骨骼为基础,把畜体划分为若干部分。家畜有机体为两侧对称,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部。 一、???? 头部:以内眼角和颧弓为界,分上方为颅部,下方为面部。 (一)颅部:主要位于颅腔周围,根据骨骼特征又分为6个小部分。 1、枕部:头颈交界处,两耳根之间。 ???2、顶部:颅腔顶壁,两角根之间。 3、额部:顶部前方,两眼眶之间。 ?????4、颞部:顶部两侧,眼与耳之间。 5、耳部:耳和耳根部位。 ?????????????6、眼部:眼和眼睑部位。 (三)??????? 面部:位于口腔、鼻腔等周围,以骨骼为基础又分为七个小部分。 1、鼻部:包括鼻孔、鼻背和鼻侧部。 ?2、唇部:包括上唇和下唇。 3、颊部:颊肌所在部位。 ???????????4、颏部:下唇腹侧。 5、咬肌部:咬肌所在部位。 ?????????6、眶下部:眼眶前下方。 7、下颌间隙部:下颌骨支之间。 二、???? 躯干部:除去头部和四肢部余下部分。根据骨骼基础分为五个部分。 (一)颈部: 1、颈背侧部:位于颈背侧,前接枕部,后达 甲前缘。 2、颈侧部:位于颈部两侧,有颈静脉沟。 3、颈腹侧部:位于颈腹侧,又分前部的喉部和气管部。 (二)??????? 胸背部:又分以下几部。 1、背部:以胸椎为基础,前部为 甲部,后部为背部。 2、胸侧部:又称肋部,以肋为基础。 3、胸腹侧部:以胸椎为基础,分前部的胸前部(胸骨柄附近)和胸后的胸骨部(达剑状软骨部)。 (三)??????? 腰腹部: 1、? 腰部:以腰椎为基础。 ????????2、腹部:软腹壁部分。 (四)??????? 荐臀部: 1、? 荐部:发荐椎为基础。 ????????2、臀部:荐部的两侧部。 (五)??????? 尾部:可分为尾根、尾体和尾尖。 三、???? 四肢部: (一)前肢:肩带部或肩部、臂部、前臂部、前脚部[腕部、掌部、指部(系部、冠部和蹄部)]。 (二)后肢:大腿部或股部、小腿部、后脚部[跗部、跖部、趾部(系部、冠部和蹄部)]。 第五节??? 主要参考资料 1、? 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家畜解剖图谱。农业出版社,1980年 2、? 和以等编.家畜解剖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91年 3、? 罗克编。家禽解剖组织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4年 4、? 张立教等编.猪解剖组织。(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4年 5、? Sison.et al.家畜解剖学。科学出版社,1972年 ? 第一章 骨及骨连结 1-1 骨学总论 一、类 型 ?1.长骨 ?2.短骨 ?3.扁骨 ?4.不规则骨 二、基本结构 ?1.骨膜 ?2.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 ?3.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4.血管、神经:神经与血管伴行。 三、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1.骨的物理特性:硬度和弹性。 ?2.骨的化学成分: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 四、骨表面的形态 ?1.突起:突、隆起、结节、棘或棘突、嵴、线、头、髁等。 2.凹陷:窝、沟、压迹、切迹、骨管或骨道、裂、裂孔、窦等。 五、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 1.中轴骨: (1)头骨:颅骨、面骨 (2)躯干骨:椎骨、肋、胸骨 2.四肢骨: (1)前肢骨:肩胛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籽骨 (2)后肢骨:髋骨(髂骨、坐骨、耻骨)、股骨、髌骨、小腿骨 (胫骨、腓骨)、跗骨、跖骨、趾骨、籽骨 3.内脏骨 1-2 头骨及连结  头骨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分颅骨和面骨2部分。 一、 颅骨 1.枕骨 2.顶间骨 3.顶骨 4.额骨 5.筛骨 6.蝶骨 7.颞骨   二、 面骨 1.上颌骨 2.颌前骨 3.鼻骨 4.泪骨 5.颧骨 6.腭骨? ?7.翼骨? 8.犁骨 ?9.鼻甲骨? 10.下颌骨 ?11.舌骨 三、鼻旁窦   在一些头骨的内、外骨板之间的腔洞,可增加头骨的体积而不增加其重量,并对眼球和脑起保护、隔热的作用,因其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为鼻旁窦。鼻旁窦内的粘膜和鼻腔的粘膜相延续,当鼻腔粘膜发炎时,常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和筛窦等。 四、头骨的连结   头骨连接多为纤维连接。只有下颌关节是可动连接。 1-3 躯干骨及连结 一、椎骨 按其位置分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所有的椎骨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排列,由软骨、关节和韧带连接一起形成身体的中轴,称为脊柱。 1.椎骨的一般构造: 各部位椎骨的形态构造虽然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椎体、椎弓和突起。 2. 椎骨的形态特征: ????(1)颈椎:一般有7枚。第l颈椎呈环形,又称寰椎(Atlas)。第2颈椎又称枢椎。第3~6颈椎形态相似,其椎体发达,椎头和椎窝明显;关节突发达,有两支横突,横突基部有横突孔,连接一起形成横突管。第7颈椎短而宽,棘突明显。 ????(2 )胸椎:马18枚,牛13枚,猪14或15枚。棘突发达,以第3~5胸椎的棘突最高。横突小,有小关节面与肋骨结节成关节。 ????(3)腰椎:马和牛6枚,驴和骡为5枚,猪和羊6或7枚。 ??? (4)荐椎:马和牛5枚,羊、猪4枚,是构成骨盆腔顶壁的基础。 ??? (5)尾椎:数目变化大,除前3或4枚.尾椎具有椎骨的一般构造外,余皆退化,仅保留有椎体。 二、肋???? 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1.肋骨:是弓形长骨,构成胸廓的侧壁,左右成对。其对数与胸椎数目相同:牛、羊13对,马18对,猪14或15对。 ?2.肋软骨:连接在肋骨的下端。 ????? 真肋:经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接的肋骨称; ????? 假肋:如果肋骨的肋软骨不与胸骨直接相连,而是连于前一肋软骨上,这些肋骨叫做假肋。 ???? 浮肋:肋软骨不与其他肋相接的肋骨称为。 ????? 肋弓:最后肋骨与各假肋的肋软骨依次连接形成的弓形结构称为肋弓,作为胸廓的后界。 三、胸骨   胸骨位于胸底部,由数个胸骨节片借软骨连接而成。其前端为胸骨柄;中部为胸骨体,两侧有肋窝,与真肋的肋软骨相接;后端为剑状软骨。 胸廓: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以及腹侧的胸骨围成胸部的轮廓。 四、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连接 ??? 1.椎体间连接:相邻椎体间借助韧带和纤维软骨盘相连。 ??? 2.椎弓间连接:包括关节突和棘突间连接,相邻的关节突或棘突借助短的韧带和关节囊相连。 ??? 3.寰枕关节:由寰椎与枕骨构成的关节,可伸、屈和侧转运动。  4.寰枢关节:由寰椎与枢椎构成的关节,可左右转动头部。 ????(二)胸廓连接 包括肋椎关节和肋胸关节。 ??? 肋椎关节:每一肋骨与相应胸椎构成的关节。 ??? 肋胸关节:是由真肋的肋软骨与胸骨两侧的关节窝形成的关节。 1-4 前肢骨及其连结 一、前肢各骨的结构特征 ????(一)肩胛骨:为三角形扁骨,外侧面有一纵形隆起,称肩胛冈。中部较粗大处称为冈结节;牛、兔和猫肩胛冈远端突出明显称为肩峰,猪的冈结节特别发达且弯向后方,肩峰不明显。冈前方称冈上窝,后方为冈下窝。 ?? (二)肱骨:又称臂骨,为管状长骨,近端后部球状关节面是肱骨头,肱骨远端有内、外侧髁,髁间是肘窝(鹰嘴窝),容纳鹰嘴(肘突)。 ????(三)前臂骨:包括位于前方较粗的桡骨和在后外侧较细的尺骨。 ??? (四)腕骨:短骨,有两列,近列腕骨自内向外为桡腕骨、中间腕骨、尺腕骨和副腕骨;远列自内向外依次为第l、第2、第3和第4腕骨。 ??? (五)掌骨:长骨,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l、第2、第3、第4和第5掌骨。马有3个。牛和羊有发达的大掌骨(第3、第4掌骨相互愈合而成),远端分别与第3指、第4指成关节,其它掌骨退化。猪有4个掌骨。犬、猫、兔和鼠有5个掌骨。 ??? (六)指骨:每一完整的指骨从上至下顺次包括系骨、冠骨和蹄骨。 ??? (七)籽骨:每一个指均包括一对近籽骨和一个远籽骨,即每指有3枚籽骨。近籽骨 位于掌骨远端掌侧(2枚),远籽骨位于冠骨和蹄骨交界部掌侧(1枚)。 二.前肢的关节 ??? (一)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肩臼和肱骨的肱骨头构成,为多轴单关节。没有侧韧带,具有松大的关节囊。关节角在后方,主要做伸屈运动。 ??? (二) 肘关节: 由肱骨远端和前臂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关节囊后壁宽松,有关节内、外侧韧带,肘关节角在前方,可做伸屈运动。 ??? ??(三) 腕关节: 由桡骨远端、近列和远列腕骨以及掌骨近端构成,为单轴复关节。 ??? (四)指关节: 包括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   1-5 后肢骨及其连结 一. 后肢各骨的结构特征 ?(一)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结合而成,3块骨在外侧中部结合处形成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 ???? 1. 髂骨:位于前上方,分髂骨体(宽而扁)和髂骨翼(三棱柱状),髂骨翼外侧角称为髋结节,内侧角为荐结节。 ??? 2. 坐骨:为不正的四边形,位于后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后部。两侧坐骨在骨盆底壁正中由软骨或骨结合在一起,称坐骨联合,是骨盆联合的一部分。 ??? 3. 耻骨:位于前下方,构成骨盆底的前半部。两侧耻骨的内侧缘由软骨或骨结合形成耻骨联合,耻骨联合和坐骨联合统称为骨盆联合;坐骨和耻骨共同围成闭孔。 (二)股骨:为长骨,近端内侧是球状的股骨头,头的外侧粗大的突起是大转子。骨干呈圆柱状,股骨远端前部是滑车关节面,与膝盖骨成关节。后部为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成关节,髁的上方有上髁。 (三)膝盖骨:呈顶端向下的楔形,后面为与股骨滑车形成关节的关节面。 (四)小腿骨: 包括胫骨和腓骨。 (五)跗骨:由近列跗骨、中央跗骨、远列跗骨组成。近列跗骨内侧是距骨,外侧是跟骨,跟骨近端粗大,称跟结节。中央跗骨仅有中央跗骨;远列跗骨由内向外依次是第1、第2、第3和第4跗骨。 (六)跖骨:与前肢掌骨相似,但较细长。 (七)趾骨:分系骨、冠骨和蹄骨,与前肢指骨相似。 (八)籽骨:近籽骨2枚,远籽骨l枚,位置、形态与前肢籽骨相似。    二. 后肢的关节 ?(一) 荐髂关节:由荐骨翼和髂骨翼构成,囊壁短,其周围有短纤维束固定,荐髂关节运动范围很小。 ?(二)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多轴关节。 ?(三) 膝关节:包括股胫关节和股膝关节。膝关节角在后方,属单轴关节,可做伸屈动作。 ? 1. 股膝关节:由膝盖骨和股骨远端前部滑车关节面组成。 ? 2. 股胫关节:由股骨远端后部的内外侧髁与胫骨近端构成。 ?(四) 跗关节:又称飞节,由小腿骨远端、跗骨和跖骨近端构成的单轴复关节。 ?(五) 趾关节:分为系关节、冠关节和蹄关节,其构造与前肢指关节相同。 第二章 肌 肉 一. 概 述 ?(一) 肌肉的构造   每一肌肉就是一个肌器官,可分为能收缩的肌腹和不能收缩的肌腱两部分, ???? 肌腹:由许多肌纤维(肌细胞)借结缔组织结合而成。 ???? 肌腱:肌腹一端或两端的直接延续,牢固地附着于骨上。肌腱的构造与肌腹相似,由腱纤维、腱纤维束、腱外膜和腱束膜等构成。 ?(二) 肌肉的形态 ???? 一般肌肉可分为纺锤形肌、多裂肌、板状肌和环形肌4种。 ???? 1.纺锤形肌:分布于四肢。 ???? 2.多裂肌:主要分布于各椎骨之间,如背最长肌、髂肋肌等。 ???? 3.板状肌:肌肉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肩带部。多呈薄板状。 ???? 4.环形肌:肌纤维环行,位于自然孔的周围,形成括约肌,如口轮匝肌,肛门括约肌等,收缩时可关闭自然孔。 (三) 肌肉起止点   肌肉一般是以其两端附着于骨,中间可能越过一个或几个关节。当其收缩时,位置不动的一端叫起点,引起骨移动的一端称止点。但有时随情况的变化,两点可互换。 (四) 肌肉的命名   主要根据肌肉的功能、形态、位置、结构及肌纤维方向等来命名。少数只据其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命名,大多数肌肉是综合几个特点来命名。 (五) 肌肉的辅助器官   它们的作用是保护和辅助肌肉的工作,包括筋膜、粘液囊和腱鞘。 ? 二. 皮 肌   属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分布于皮肤内(浅筋膜)的薄板状肌,间接附着于骨骼上。 三. 前肢主要肌肉 ?(一) 肩带肌   肩带肌是连接前肢与躯干的肌肉。多数起于躯干,止于肩部和臂部,分为背侧肌群(斜方肌、菱形肌、背阔肌、臂头肌)和腹侧肌群(胸肌和腹侧锯肌),牛、羊、猪还有肩胛横突肌。 (二) 肩部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内侧及外侧面,起自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关节。可分为外侧组和内侧组。  1.外侧组   (1)冈上肌;(2)冈下肌; (3)三角肌。  2.内侧组   (1)肩胛下肌; (2)大圆肌。 (三) 臂部肌  1.伸肌组 ????(1)臂三头肌;?(2)前臂筋膜张肌。 2.屈肌组 ????(1)臂二头肌;??(2)臂肌。 (四) 前臂及前脚部肌 1.背外侧肌群 分布于前臂骨的背侧和外侧面。它们是作用于腕、指关节的伸肌。 ????(1)腕桡侧伸肌;?(2)腕斜伸肌; (3)指总伸肌;??(4)指外侧伸肌;?(5)指内侧伸肌。 ? 2.掌侧肌群 分布于前臂骨的掌侧面,为腕和指关节的屈肌。 ????(1)腕外侧屈肌;??(2)腕尺侧屈肌;(3)腕桡侧屈肌;(4)指浅屈肌;(5)指深屈肌。 ? 四. 躯 干 肌 (一) 脊柱肌   指支配脊柱活动的肌肉,根据其位置分为脊柱背侧肌群和脊柱腹侧肌群。   1. 脊柱背侧肌群   (1)背最长肌;(2)髂肋肌;(3)夹肌;(4)头半棘肌。   2.脊柱腹侧肌群 位于椎体的腹侧,不发达,仅存在于颈、腰部。颈部有斜角肌、头长肌;腰部主要有腰大肌和腰小肌,俗称“里脊肉”。 (二) 颈腹侧肌 1.胸头肌 2.胸骨甲状舌骨肌 3.肩胛舌骨肌 (三) 胸廓肌   位于胸侧壁和胸腔后壁。参与呼吸运动,可分为吸气肌和呼气肌。 1. 吸气肌   (1) 肋间外肌   (2) 膈 2. 呼气肌   (1)后背侧锯肌   (2)肋间内肌 (四) 腹壁肌 ??? 1. 腹外斜肌 ??? 2.腹内斜肌  3. 腹直肌  4.腹横肌  5.腹股沟管: 位于腹底壁后部,耻前腱两侧,是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之间的斜行裂隙。管的内口通腹腔,称腹环,外口通皮下,称为皮下环。 五. 头 部 肌   头部肌分为面部肌和咀嚼肌。面部肌位于口和鼻腔周围,主要有鼻唇提肌、上唇固有提肌、鼻翼开肌、下唇降肌、口轮匝肌和颊肌。咀嚼肌包括闭口肌(咬肌、颞肌和翼肌)和开口肌(枕颌肌和二腹肌),以闭口肌较发达(因闭口肌是咀嚼食物的动力来源)。 六.后肢主要肌肉 (一) 臀部肌 分布于臀部,肌肉丰厚,常在此进行肌肉注射。跨越髋关节,止于股骨,可伸、屈髋关 节及外旋大腿。 ????1.臀浅肌  2.臀中肌 ????3.臀深肌 ????4. 髂肌 (二) 股部肌 分布于股骨周围,可分为股前、股后和股内侧肌群。 ????1.股前肌群   (1)阔筋膜张肌   (2)股四头肌 ????2.股后肌群 ????(1)股二头肌 ????(2)半腱肌 ????(3)半膜肌 ????3.股内侧肌群   (1) 股薄肌   (2) 耻骨肌   (3) 内收肌   (4) 缝匠肌 (三) 小腿和后脚部肌  1.小腿背外侧肌群   (1)趾长伸肌   (2)趾外侧伸肌   (3)第3腓骨肌   (4)胫骨前肌   (5)腓骨长肌   2.小腿跖侧肌   (1)腓肠肌   (2)趾浅屈肌   (3)趾深屈肌   (4)腘肌 ? 第三章 皮肤、毛 皮 肤   皮肤(Cutis)覆盖于动物体表,在天然孔(口裂、鼻孔、肛门和尿生殖道外口等)处与粘膜相接。皮肤一般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 一.表 皮   表皮:皮肤最表面的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完整的表皮可分4层,由浅向深依次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生发层。   二.真 皮   ?位于表皮深层,是皮肤最厚也是最主要的一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且富有弹性,皮革就是由真皮鞣制而成的。   三.皮下组织   又称浅筋膜,位于皮肤的最深层,其结构见肌肉的辅助器官。 毛和毛囊   毛:由表皮演化而来,起保护作用。毛露于皮肤表面的部分称毛干,埋在皮肤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末端膨大呈球状为毛球,毛球细胞分裂能力强,是毛的生长点。   毛囊:包围于毛根周围,可分成表皮层和真皮层。 ? 第四章 消化系统 一. 内脏的概念   内脏概念:广义是指身体内部的器官,狭义指绝大部分位于体腔(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内的器官,一般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器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一端或两端与外界环境相通,借以保证动物体物质代谢和种族延续。   二. 内脏器官结构特点 (一) 管状器官 大多数内脏器官属于管状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和生殖管道。其管壁结构从内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或外膜)组成。 (二) 实质性器官   包括肺、胰、肾、睾丸和卵巢等,其中有些器官,如肝、胰属于腺体。腺体以导管开口于管状器官。实质性器官的结构包括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三. 体腔与浆膜腔   体腔:是指身体内部的腔洞,一般包括胸腔、腹腔和骨盆腔。   四. 腹腔分区   为便于确切地叙述腹腔各器官的位置,一般用两个假想的横切面(一个面通过左、右最后肋骨后缘,另一个面通过髋结节前缘)将腹腔分为腹前、腹中和腹后3部分。   腹前部:沿左、右侧肋弓做一假想平面,平面以下的部分叫做剑状软骨部。平面与膈之间又被正中矢面划分为左肋部和右肋部。   腹中部:位于两个横切面之间。通过两侧腰椎横突端部做两个矢状面,又可将腹中部分为左、右髂部及中间的腰部或肾部和脐部。   腹后部:位于第2个横切面与骨盆前口之间。腹中部的两个矢状面向后延续,把腹后部分为左、右腹股沟部和中间的耻骨部。    腹腔各部分区情况如下:    腹前部 :左肋部 、剑状软骨部、右肋部    腹中部 :左髂部 、腰下部 、脐部、右髂部    腹后部 :左腹股沟部 、耻骨部 、右腹股沟部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组成。 消化腺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壁内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如胃腺、肠腺和粘膜下腺等。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壁之外,有导管通消化管,如肝、胰和唾液腺等。 一. 口 腔   消化管的起始部。口腔的前壁为唇,两侧为颊,背侧壁.是硬腭,底面有舌附着。口腔后接咽的口咽部。唇、颊与齿(齿弓)、齿 龈之间称为口腔前庭,齿弓以内的部分称为固有口腔。口腔内表面有粘膜被覆,口腔粘膜由上皮及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口腔粘膜光滑,湿润,呈粉红色。 ?(一) 唇   唇分上唇和下唇。上下唇的游离缘共同围成口裂,口裂两端会合为口角,粘膜深层有唇腺,腺管直接开口于唇粘膜表面。口唇有神经末梢,较敏感。 ?(二) 颊   位于口腔两侧,主要是颊肌,外被皮肤,内衬以粘膜,在颊肌的上缘和下缘均有颊腺,颊腺管和腮腺管直接开口于颊粘膜表面。 (三) 硬腭   构成固有口腔的顶壁,向后与软腭相延续。硬腭粘膜层厚而坚实,粘膜下层有丰富的静脉丛。硬腭正中有一条腭缝,腭缝两侧有多条横行腭褶。 (四) 口腔底和舌   1. 口腔底:大部分被舌占据。口腔底的前部,舌尖下面有一对突出物称为舌下肉埠,为下颌腺管的开口处。   2.舌:由舌骨、舌肌和舌粘膜构成。   舌可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3部分。 ?(五) 齿和齿龈   1. 齿:位于切齿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齿槽内,由于齿排列成弓状,故分别称为上齿弓和下齿弓。   (1)齿的名称:根据齿的位置和结构特征,可分为切齿,犬齿和颊齿(臼齿)。颊齿又可分为前臼齿和臼齿。切齿由内向外依次称为门齿、中间齿和隅齿。   (2)乳齿和恒齿:幼畜初生的齿叫乳齿,到一定年龄,除犬齿及臼齿外,切齿及前臼齿均先后脱换为恒齿或永久齿。 ????? ?(3)齿的分部:齿通常分为齿冠、齿颈和齿根3部分。   (4)齿的结构:齿质、釉质、齿髓。   (5)齿的分类:家畜的齿可分为长冠齿和短冠齿。 ????? 2.齿龈:是包裹在齿颈周围和邻近骨上的粘膜及结缔组织,与口腔粘膜相延续,呈粉红色。齿龈随齿伸人齿槽内,移行为齿槽骨膜,将齿固着于齿槽内。 (六) 唾液腺 ???? 1.腮腺:位于耳的下方,下颌骨后缘,为不正四边形。 ???? 2.下颌腺:马的下颌腺呈月牙形,位于下颌骨内侧;其后部被腮腺覆盖,下颌腺管在下颌支内侧前行,开口于舌下肉阜。牛下颌腺发达,腺体下缘达下颌间隙与对侧腺体几乎相接,呈V字形。   3.舌下腺: 马的舌下腺长而薄,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粘膜下,舌下腺管有30多条,均开口于口腔底舌下粘膜褶上。牛的舌下腺分上、下两部,上部以许多小管开口于口腔底,下部以一条总导管与下颌腺管伴行或全并,开口于舌下肉阜。 二. 咽和软腭 (一) 咽  ? 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公共通道,位于口腔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牛的扁桃体窦大而深,内有扁桃体。 ?(二) 软腭   位于硬腭后方,为一含肌组织和腺体的粘膜褶,前缘附着于腭骨水平部上;后缘凹人为游离缘,称为腭弓,包围在会厌之前。软腭与舌根相连的粘膜褶,称为腭舌弓;软腭向后与咽壁相连的粘膜褶称为咽腭弓。 三. 食管和胃 (一) 食管   连于咽和胃之间的肌质管。起自咽的后部、喉口背侧。其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人胃。 (二) 胃   消化管道中的膨大部分,具有收纳食物、混合食物及分泌胃液等功能。胃壁因为肌肉发达,空虚时能收缩变小,充满食物和水时可扩大到原来的数倍。胃位于腹腔内,膈和肝的后方,前端以贲门接食管,后端经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   1. 马胃:单室胃,呈弯曲的扁椭圆囊状,胃的腹缘凸出称大弯,背缘短而凹人称小弯。壁面与膈和肝相邻;脏面接大结肠、空肠和胰。   马胃粘膜分为有腺部和无腺部:   ①.胃膈韧带:是连系胃大弯和膈之间的浆膜褶。   ②.大网膜:由双层浆膜褶构成。   ④.胃脾韧带:连系于胃大弯和脾门之间,为大网膜的一部分。   ⑤.小网膜:连系于胃小弯、十二指肠起始部与肝门之间,其中连于胃的部分为胃肝韧带;连系于十二指肠的部分为肝十二脂肠韧带。   ⒉ 猪胃:单室胃,但比马胃相对容积大。胃大弯可达腹腔底壁,胃的左端大而圆凸,有一盲突称胃憩室。右端幽门部较细,在幽门处自小弯一侧胃壁向胃的内腔凸出,呈一纵向长的鞍形隆起,称为幽门圆枕,它与对侧的唇形隆起相对,具有关闭幽门的作用。猪胃粘膜的无腺部很小,仅位于贲门周围,呈苍白色。贲门腺区很大,由胃的左端达中间,呈淡灰色。   ⒊ 牛、羊胃:复胃或多室胃,由瘤胃(第l胃)、网胃(第2胃)、瓣胃(第3胃)和皱胃(第4胃)组成。前3个胃又称为前胃,粘膜面无腺体。仅皱胃为有腺胃,也称真胃。   ①.瘤胃: 最大,占腹腔的3/4。瘤胃向左、右稍压扁,前后伸长。左侧面贴腹壁称为壁面,右面与其他内脏相邻称为脏面。瘤胃表面有明显的前沟、后沟、左纵沟和右纵沟。此外,尚有左副沟和右副沟。 纵沟将瘤胃分成背囊和腹囊,由于前沟和后沟很深,故形成瘤胃房(前囊)及瘤胃隐窝(腹囊前端)、后背盲囊及后腹盲囊。在瘤胃胃壁的粘膜面,有与其外表各沟相对应的肉柱 ,肉柱由瘤胃胃壁环形肌束集中形成,在瘤胃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瘤胃粘膜面上密布大小不等的叶状、棒状乳头,瘤胃腹囊及盲囊中的乳头密而大。肉柱上无乳头,粘膜层无腺体。   ②.网胃:为一椭圆形囊,位于瘤胃的前下方,向前后稍压扁,与5~6肋间相对。前方紧贴膈,膈的胸腔面邻心包和肺。网胃粘膜面有蜂窝状褶,褶上密布波折乳头。   食管沟:由两个隆起的粘膜厚褶组成,后者称为食管沟唇,沟唇起于瘤胃贲门,沿瘤胃及网胃右侧壁下行,达网瓣胃口。当幼畜吸吮乳汁或水时,可通过食管沟两唇闭合后形成的管道,经瓣胃底直达皱胃,随着牛年龄的增大、饲料性质的改变,食管沟闭合的机能逐渐减退。   ③.瓣胃:位于腹腔右肋部的下部,瘤胃房和网胃的右侧,与第7—11肋骨(牛)或第9~10肋骨(羊)相对。牛的瓣胃外形为圆形,向左、右稍压扁。根据瓣叶的宽度,可分为大叶、中叶、小叶和最小叶四级,各级瓣叶有规律的相间排列,共约百余片,瓣叶游离缘呈弓形凹人,凹缘朝向小弯。   ④.皱胃:为有腺胃,外形长而弯曲,呈前大后小的葫芦形,可分为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3个部分。皱胃粘膜形成12~14条与皱胃长轴平行的粘膜褶,由此增加了粘膜的内表面积。粘膜内有大量胃腺存在,分泌胃液,参与消化。其中主要是胃底腺,而贲门腺(靠近瓣皱胃口附近)和幽门腺都很少。 ? 四. 肠    肠管可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起自胃的幽门,终止于肛门。 ?(一) 小 肠   1. 十二指肠 ??? 起于幽门,后接空肠,全长约1米,向背侧走,靠近肝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进而转向后行,到右侧髋结节位置折转向前内侧,重新回到肝的脏面,延接空肠。 ??? 2. 空 肠   小肠中最长的一段,空肠系膜长,盘曲多,在腹腔内活动范围大。马空肠主要位于腹腔左髂部上1/3处,一部分可达后腹部,与小结肠混在一起,由发达的空肠系膜集中固定于腰椎下方,称空肠系膜根。 ??? 3. 回肠   全长40~60cm,肠管平直,管壁较厚,回肠通人盲肠的开口称回盲口。回肠与盲肠底之间有回盲韧带。一般将回盲韧带附着于小肠的部分肠段算作回肠。 (二) 大 肠 ?1.盲肠    马的盲肠:特别发达,外形呈逗点状。盲肠后缘隆凸称大弯,前缘凹陷称小弯。回肠的人口和盲肠的出口都在小弯部分,分别称为回盲口和盲结口。盲肠上部膨大、钝圆,称为盲肠底,下部称盲肠尖,中部为盲肠体。盲肠上有4条由外纵肌层集中所形成的纵带,由于纵带的牵引,使盲肠肠壁形成许多囊状肠袋。盲肠位于腹腔右侧,自右髂部伸向腹腔底壁,盲肠尖达于剑状软骨后方。 2. 结肠   马的结肠:分为大结肠和小结肠。大结肠长3m左右,在腹腔内的自然形状,形成一个双层盘曲的马蹄形肠襻,占据整个腹腔的下半部,按照它的走向,可分成4段 3弯曲:从盲肠的小弯处开始,沿着右侧腹壁向前走,叫做右下大结肠;继续向前并向左方弯曲,横过胸骨背侧的一段叫做胸骨曲;再沿左腹壁向后伸延,至骨盆前口处,这一段叫做左下大结肠;后者向背上方折转形成骨盆曲;骨盆曲末端肠管变细,在左下大结肠的背侧(上方),向前伸延,肠管管径逐渐加粗,直到其与左下大结肠相似,该段称左上大结肠;后者向前延伸达于膈的后方,并向右方折转,位于胸骨曲上方的一段肠管称膈曲;最后,从膈曲向后沿右下大结肠的背侧延伸称为右上大结肠, 牛结肠:几乎全部位于体中线的右侧,借总肠系膜悬挂于腹腔顶壁,在总肠系膜中盘曲成一圆形肠盘(结肠圆盘),肠盘的中央为大肠,周缘为小肠。牛、羊的的结肠较细,无纵带及肠袋,盘曲成一椭圆形盘状。可人为的将结肠分为初袢、旋袢和终袢。终袢约在十二指肠末端位置转为直肠。 ??? 猪的结肠:位于腹腔左侧,胃的后方,分旋袢和终袢两部分。旋袢呈螺旋状回转,盘成圆柱体形,形成一个倒立的结肠圆锥。 3. 直肠和肛门   直肠:长30~40cm,位于盆腔荐骨的腹面,直肠前段肠管较细,外 面有浆膜被覆;后部膨大称直肠壶腹。 肛门:消化管的末端,其周壁 有内、外括约肌,以控制肛门的开张和关闭。牛的长约40cm,羊的长约20cm,肠管粗细均匀,无明显的直肠壶腹。    第二节、消化腺 一. 肝 (一) 形态和位置   肝一般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肝的表面有浆膜被覆,右上端位置最高,与右肾前端接触,形成右肾压迹,壁面隆凸,接膈;脏面凹人,与胃、肠等相接触,脏面中央有门静脉、肝动脉、神经、淋巴管和肝管出入肝,该处称为肝门。肝的背缘厚,右侧有后腔静脉通过,静脉壁与肝组织连在一起,其中多条大小不等的肝静脉支直接开口于后腔静脉;肝的腹缘较薄。由左、右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带将肝牢牢地固定在膈的腹腔面上。 (二)肝的功能:肝是体内最大的腺体,功能复杂,具有分泌胆汁,合成体内重要物质(如白蛋白),贮存糖原、维生素和铁等,形成尿素,解毒以及参与形成体内防卫体系等重要作用。在胎儿时期,肝是造血器官,可制造红细胞、白细胞等。    六. 胰   体内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由占腺体绝大部分的外分泌部和分散存在于消化腺之间的内分泌部组成,后者称为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胰位于胃及十二指肠等之间,呈淡粉灰色,外有薄层结缔组织包裹,有明显的小叶结构。胰可分为中叶(胰头)、左叶(胰尾)和右叶。胰管从胰头穿出后与肝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憩室。牛、羊的胰呈不正四边形,常有一条胰管,从右叶通出,开口于十二指肠。牛的胰管单独开口于胆管开口的后方约30cm处;羊的胰管和胆管合成一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乙状弯曲”。 ?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动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 一. 鼻 鼻包括鼻腔和鼻旁窦。 (一)、鼻 腔 1. 鼻孔 ??? 鼻腔的人口,由内、外侧鼻翼围成。鼻翼由鼻翼软骨、肌肉和皮肤组成,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 2. 鼻前庭 ??? 鼻腔前部被覆皮肤的部分。马鼻前庭背侧皮下有一盲囊,向后达鼻颌切迹,称为鼻憩室或鼻盲囊。在鼻前庭的外侧,靠近鼻粘膜的皮肤上有鼻泪管口。牛、羊、猪和犬无鼻憩室。 3. 固有鼻腔   表面衬以粘膜,每个鼻腔均被上、下鼻甲(由鼻甲骨和粘膜构成)分为上、中、下3个鼻道。上鼻道较窄,其后部主要为嗅区。中鼻道通鼻旁窦。下鼻道直接经鼻后孔通咽。上、下鼻道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总鼻道。 (二)、鼻 旁 窦   鼻腔周围骨所围成的空腔,腔的内表面衬以粘膜,与鼻粘膜相延续。鼻旁窦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鼻粘膜发炎时,可波及鼻旁窦,引起炎症。家畜的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腭窦等。窦具有减轻头骨重量、温暖和湿润吸人的空气及对发声起共鸣作用。 二. 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一). 咽 见消化系统。 (二). 喉   保证气体通过的重要器官,又是发声器。位于下颌间隙后部。以软骨为支架,有肌肉和韧带将软骨连接起来,组成喉腔。喉腔内表面衬以喉粘膜。 喉软骨包括环状软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两枚勺状软骨和楔状软骨(犬)。喉腔的人口为喉口,喉腔的侧壁各有一声韧带,为勺状软骨至甲状软骨间的韧带,外被覆粘膜形成声带褶,两声带褶间形成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褶和声门裂共同构成声门。 (三).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由50~60个借助结缔组织联接起来的软骨环构成。每个环的背侧不完全闭合,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联接。气管位于颈椎腹侧,人胸前口以后,分成左、右两个支气管(Bronchus),分别进入同侧肺内。 支气管:入肺后再行多次分支形成支气管树。    三. 肺 (一). 肺的位置、外形和分叶   呼吸系统中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是吸人空气中的氧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健康家畜的肺为粉红色,柔软而富有弹性。肺有3个面和2个缘。肺的外侧面称肋面,后面与膈相贴称膈面,内侧为纵隔面。肺的纵隔面上有肺门,其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人肺的地方。上述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肺根。肺的背缘钝而圆,腹缘薄而锐。腹缘上有心切迹,左肺心切迹较大。   肺的分叶:马肺分叶不明显,在心切迹以前的部分叫前叶,拟后的部分叫后叶。右肺有一副叶,位于后叶的内侧,纵隔和后腔静脉之间。牛、羊的肺分叶明显,左肺分前叶、中叶和后叶。右肺前叶又分为前部和后部,有副叶。猪肺分叶明显,左、右肺均分为前、中、后叶,右肺有副叶。 (二). 胸膜和纵隔 ??? 胸膜:是一层由间皮和间皮下结缔组织形成的浆膜,分别覆盖在肺的外表面和衬贴于胸壁的内表面。前者称为胸膜脏层或肺胸膜,后者称为胸膜壁层。胸膜壁层贴于胸腔侧壁叫肋胸膜,贴于膈的胸腔面的部分叫做隔胸膜,参与形成纵隔的叫做纵隔胸膜。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围成左、右密闭的胸膜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在呼吸时两层胸膜间的摩擦。马属动物的左、右胸膜腔间较薄,死亡后常见有小的孔道相通。而牛、羊的胸膜腔之间无通道,一侧发生气胸,另一侧肺的功能仍可正常进行。   纵隔:位于左、右胸膜腔之间,由两侧的纵隔胸膜以及夹在其间的诸器官(心、心包、食管、气管、大血管、淋巴结、胸导管及神经)和结缔组织构成。包在心包外面的纵隔胸膜又称心包胸膜。 ? 第六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和多余的水分,由血液带到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经排尿管道排出体外。此外,肾脏还具有通过排出溶解在尿中的无机盐调节体液,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作用。肾的间质可分泌前列腺素,具有内分泌作用。    一. 肾 (一). 肾的一般结构 ??? 位于最后几个胸椎和前3个腰椎腹侧,左、右各一。营养状况良好的动物,肾周围有脂肪包裹,叫肾脂囊。肾的内侧缘凹人叫肾门,是输尿管、血管(肾动脉和肾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 肾的实质由多数肾叶组成。每个肾叶分为浅部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皮质因富含血管:故新鲜标本呈红褐色。切面上有许多细小颗粒状小体,叫肾小体。髓质颜色较浅,切面上可见许多纵向条纹由许多肾小管构成。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叫做肾锥体。伸人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在肾的切面上称为肾柱。肾锥体的顶(末端)形成肾乳头,乳头上有许多乳头孔,形成筛区。动物种类不同,肾叶的合并程度不同,由此可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 (二). 肾的类型及形态特点 1. 牛肾   有沟多乳头肾。肾叶大部分融合在一起,肾的表面有沟,肾乳头单个存在。肾盏与肾乳头相对,收集由乳头孔流出的尿液,肾盏汇合为前、后两条集收管(相当于肾大盏)。进而汇合为一条输尿管。无明显的肾盂。牛的右肾呈长椭圆形,位于第12肋间隙至第2、第3腰椎横突的腹侧。左肾呈三棱形,前端较小,后端大而钝圆,因其有较长的系膜,故位置不固定。 2. 猪肾   平滑多乳头肾。肾叶的皮质部完全合并,但肾乳头仍单独存在。左、右肾呈豆形,位于最后胸椎和前3个腰椎横突腹侧。每个肾乳头与一个肾小盏相对,肾小盏汇人两个肾大盏,后者汇成肾盂,接输尿管。 3. 马肾   平滑单乳头肾,不仅肾叶之间的皮质部完全合并,而且相邻肾叶间髓质部之间也完全合并,肾乳头融合成嵴状,称为肾嵴。从切面上观察,在皮质和髓质之间,可见有血管断面,血管之间的肾组织的髓质部分称为肾锥体。皮质部肾组织伸人肾锥体之间,形成肾柱。肾盂呈漏斗状,中部稍宽,肾盂两端接裂隙状终隐窝。肾盂延接输尿管。有肾略呈三角形,左肾呈豆形,位于最后二三肋骨椎骨端和第l~3腰椎横突腹侧。 4. 羊肾和犬肾   平滑单乳头肾。两肾均呈豆形,羊的右肾位于最后肋骨至第2腰椎下,左肾在瘤胃背囊的后方,第4、第5腰椎下。犬的右肾位置比较固定,位于前3个腰椎椎体下的下方,有的前缘可达最后胸椎。左肾位置变化较大,当胃近于空虚时,肾的位置相当于2-4腰椎椎体下方。当胃内食物充满时,左肾更向后移,左肾的前端约与右肾后端相对应。羊和犬的肾除在中央纵轴为肾总乳头突人肾盂外,在总乳头两侧尚有多个肾嵴,肾盂除有中央的腔外,并形成相应的隐窝。 二.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一). 输 尿 管 ??? 起自于集收管(牛)或肾盂(马、猪、羊、犬),出肾门后,沿腹腔顶壁向后伸延,左侧输尿管在腹主动脉的外侧,右侧输尿管在后腔静脉的外侧,横过髂内动脉的腹侧面进入骨盆腔。母马输尿管大部分位于子宫阔韧带的背侧部,公马的输尿管在骨盆腔内位于尿生殖褶中,与输尿管相交叉,向后伸达膀胱颈的背侧,斜向穿人膀胱壁。 (二). 膀 胱   随着贮存尿液量的不同,形状,大小和位置均有变化。膀胱空虚时,约拳头大小,位于骨盆腔内。充满尿液时,顶端可突人腹腔内。在膀胱两侧与盆腔侧壁之间有膀胱侧韧带。在膀胱侧韧带的游离缘有一圆索状物,称为膀胱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动脉的遗迹。 (三). 尿 道   此部分内容见生殖系统。 ? 第七章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分泌性激素,繁殖新个体,延续后代。 一. 公畜生殖器官   公畜生殖器官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阴囊、阴茎和包皮组成。 (一). 睾丸和附睾   睾丸和附睾均位于阴囊中,左、右各一,中间由阴囊中隔隔开。睾丸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睾丸:呈左、右稍压扁的椭圆形。表面有浆膜被覆,称为固有鞘膜,固有鞘膜深面为白膜,它是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一层强厚的纤维膜。睾丸可分为头、体和尾3部分。 附睾:贮存精子并使之成熟的地方,它附着在睾丸上,分为附睾头(与睾丸头相对应)、附睾体和附睾尾(与睾丸尾相对应)。附睾由睾丸输出管和附睾管构成。 各种家畜睾丸的外形和位置特点:马的呈椭圆形,长轴与地面平行,位于两股部之间的阴囊内。牛、羊的睾丸呈长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地面垂直,位置与马的相近似。猪的睾丸长轴斜向后上方,位于股部后方。犬的睾丸比较小,呈卵圆形,长轴也斜向后上方,位置与猪的相似。 (二). 输精管和精索   输精管: 起始于附睾尾,经腹股沟管人腹腔,再向后进入盆腔,在膀胱背侧形成输精管膨大部,称为输精管壶腹,末端开口于尿道起始部背侧壁的精阜上。 精索:为一扁平近圆锥状结构,在睾丸背侧较宽,向上逐渐变细,出腹股沟管内环,沿腹腔后部底壁进入骨盆腔内。精索内有输精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平滑肌束等,外包以固有鞘膜。牛、羊的输精管壶腹较小。猪无输精管壶腹。犬的输精管壶腹较细。马属动物的输精管壶腹最大。 (三). 阴 囊   阴囊借助腹股沟管与腹腔相通,相当于腹腔的突出部,容纳睾丸和附睾。阴囊壁有以下几层结构:   1. 阴囊皮肤:较薄,有少量细毛,阴囊正中有阴囊缝。   2. 肉膜:与阴囊皮肤紧贴,不易分离,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成。肉膜在阴囊中形成阴囊中隔。   3. 阴囊筋膜:位于肉膜深面,由腹壁深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延伸而来。将肉膜与总鞘膜较疏松的连接起来,其深面有睾外提肌,它来自腹内斜肌,包在总鞘膜的外侧面和后缘,可上提睾丸。   4. 鞘膜:包括总鞘膜和固有鞘膜两部分。总鞘膜由腹壁筋膜和腹膜壁层延续而来,附着在阴囊筋膜的深面,固有鞘膜包裹在精索、附睾和睾丸的表面,由腹膜脏层延续而成。固有鞘膜和总鞘膜间的空隙叫鞘膜腔。 ?(四). 尿生殖道   雄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作用,故又称为尿生殖道。它可以分为骨盆部和阴茎部两个部分,两者间以坐骨弓为界。   1.尿生殖道骨盆部:是指自膀胱颈到骨盆腔后口的一段,位于骨盆腔底壁与直肠之间。   2.尿生殖道阴茎部:是尿道经坐骨弓转到阴茎腹侧的一段,末端开口在阴茎头,开口处称尿道外口。在坐骨弓处,尿生殖道壁上的海绵体层稍变厚,形成尿道球。 (五). 副 性 腺   家畜的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有的动物还包括输精管壶腹。副性腺分泌物参与形成精液,并有稀释精子,营养精子,改善阴道内环境等作用。   1. 精囊腺   一对,位于膀胱颈背侧的尿生殖道褶中,输精管的外侧。每侧精囊腺导管与同侧输精管共同开口于精阜。马的精囊腺呈囊状。牛、羊的精囊腺较发达,呈分叶状腺体,左、右侧腺体常不对称。猪的精囊腺最发达,呈棱形三面体,有许多腺小叶组成。   2. 前列腺   位于尿生殖道起始部背侧,以多数小孔开口于精阜周围。马的前列腺发达,由左、右两侧腺叶和中间的峡部构成。无扩散部。牛的前列腺分为腺体部和扩散部,体部很小(羊的无腺体部,仅扩散部),位于尿生殖道壁内粘膜层。猪的前列腺也包括腺体部和扩散部。犬的前列腺大而坚实,呈球状,被一正中沟分为左、右两叶。   3. 尿道球腺   成对存在,位于尿道骨盆部末端,坐骨弓附近。马的尿道球腺呈卵圆形,表面被覆尿道肌,每侧腺体有6~8条导管,开口于尿生殖道背侧两列小乳头上。牛的尿道球腺为胡桃状,表面被覆薄的结缔组织和球海绵体肌,每侧腺体各有一条腺管,开口于尿生殖道背侧壁,开口处有半月状粘膜褶被盖。猪的尿道球腺很发达,呈圆柱形,位于尿道骨盆部后2/3部分,每个腺体各有一条导管,开口于坐骨弓处尿生殖道背侧壁。 (六). 阴茎和包皮   阴茎:是排尿、排精和交配器官,分为阴茎头、阴茎体和阴茎根3部分。 ? 1. 马的阴茎   马的阴茎头端膨大,头上有阴茎头窝,尿道外口开口于此。马的阴茎粗大、平直,腹侧有阴茎退缩肌。  2. 牛、羊的阴茎   牛、羊的阴茎呈圆柱状,细而长。阴茎体在阴囊后方,呈“乙”状弯曲,勃起时伸直。阴茎头长而尖,游离端形成阴茎头帽。羊的阴茎头伸出长的(3~4cm)尿道突。尿道外口位于尿道突顶端。 ? 3. 猪的阴茎   猪的阴茎体也有“乙”状弯曲,位于阴囊前方,阴茎头尖细呈螺旋状。 包皮:为皮肤折转而形成的管状鞘,以保护阴茎头。马的包皮为双层皮肤套,称内、外包皮褶,勃起时可以展平。牛、羊的包皮长而狭窄呈囊状,包皮口在脐部稍后方,周围有长毛。猪的包皮呈管状,包皮口周围也有长毛,前部背侧壁有一圆孔通包皮盲囊,盲囊呈椭圆形,腔内常有腐败的脱落上皮及尿液,具有特殊腥臭味。 二. 母畜生殖器官   母畜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和阴门。 (一). 卵 巢   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动物种类不同,卵巢的外形和结构均不相同。卵巢的解剖特征之一是没有排卵管道,卵细胞定期由卵巢破壁排出。排出的卵细胞经腹膜腔落人输卵管起始部。卵巢系膜将卵巢系于腰下。卵巢门是出入卵巢的血管、神经、淋巴管的部位。马的卵巢呈豆形,腹缘游离,有凹陷的卵巢窝,卵子只能在卵巢窝表面排出。猪的卵巢呈桑椹状。牛、羊及犬的卵巢呈椭圆形及圆形。犬的卵巢完全被卵巢囊所包裹。 (二). 输 卵 管  ? 一条多弯曲的细管,位于子宫角和卵巢之间,靠近卵巢侧的部分管径较粗,而靠近子宫角的部分,管径较细。输卵管分为3个部分:   输卵管漏斗:位于最前端,漏斗的边缘不规则,呈伞状,称输卵管伞。伞的中央有一小的输卵管腹腔口。   输卵管壶腹:较长,稍膨大,管壁薄而弯曲。   输卵管峡:较短,细而直,管壁较厚,末端以输卵管子宫口与子宫角相通连。   输卵管由输卵管系膜固定,后者与卵巢固有韧带之间形成卵巢囊。输卵管系膜位于卵巢的外侧,它是由子宫阔韧带分出的连系输卵管和子宫角之间的浆膜褶。卵巢固有韧带是位于卵巢后端与子宫角之间的浆膜褶,它位于输卵管的内侧。 (三). 子 宫   胎儿生长发育和娩出的器官。属双角子宫,分为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3部分。子宫大部分位于腹腔内,小部分位于骨盆腔内,直肠和膀胱之间。子宫被子宫阔韧带所固定。后者为一宽厚的腹膜褶,内有丰富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子宫阔韧带的外侧前部,靠近子宫角处有一向外突出的浆膜褶,称为子宫圆韧带。   马的子宫:呈“Y”字形,子宫角稍弯呈弓状,子宫角约与子宫体等长,子宫颈阴道部正明显,呈现花冠状粘膜褶。   牛、羊的子宫:子宫角长,前部呈绵羊角状,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组织连成伪体,其表面被以腹膜,子宫体很短。子宫颈由粘膜突起嵌合成螺旋状,子宫颈阴道部呈菊花瓣状。其中央有子宫外口。子宫内膜上有子宫阜,牛的子宫阜为圆形隆起,约100多个,排成四列。羊的子宫阜呈全纽扣状,中央凹陷,约60多个。   猪的子宫:子宫角很长,子宫体短,子宫颈长,子宫颈管也呈螺旋状,无子宫颈阴道部。   犬的子宫体很短,子宫角细而长,子宫角的分歧角呈“V”字形。子宫颈很短,含有厚的肌肉。 (四). 阴 道   母畜的交配器官和产道,阴道呈扁管状,位于骨盆腔内,在子宫后方,向后延接尿生殖前庭,其背侧与直肠相邻,腹侧与膀胱及尿道相邻。 (五). 尿生殖前庭   交配器官和产道,也是尿液排出的经路。位于骨盆腔内,直肠的腹侧,其前接阴道,在前端腹侧壁上有一条横行粘膜褶称为阴瓣(Hymen),可作为前庭与阴道的分界;后端以阴门与外界相通。在尿生殖前庭的腹侧壁上,靠近阴瓣的后方有尿道外口,两侧有前庭小腺的开口。前庭两侧壁内有前庭大腺,开口于前庭侧壁。   幼龄母马阴瓣发达,经产老龄母马阴瓣常不明显。母牛的阴瓣不明显,在尿道外口腹侧有尿道下憩室,长约3cm。给母牛导尿时,应注意勿使导管误人尿道下憩室。母猪的阴瓣为一环形褶。 (六). 阴 门   位于肛门腹侧,由左、右两阴唇构成,两阴唇间的裂缝称为阴门裂。阴唇上、下两端的联合,分别称为阴唇背侧联合和阴唇腹侧联合。在腹侧联合前方有一阴蒂窝,内有阴蒂,相当于公畜的阴茎。 (七). 雌性尿道   较短,位于阴道腹侧,前端与膀胱颈相接,后端开口于尿生殖前庭起始部的腹侧壁,为尿道外口。牛有明显的尿道下憩室。   马、猪、牛(羊)内脏器官的位置关系总结。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和血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进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使其中的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动脉是从心脏起始,输送血液到肺和全身各部的血管,沿途反复分支,管径越分越小,管壁越来越薄,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互相连接成网状,遍布全身各部。毛细血管壁很薄,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以利于血液和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静脉是收集血液回心脏的血管,从毛细血管起始逐渐汇集成小、中、大静脉,最后通人心脏。 ? 第一节? 心 脏 一.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是一中空的肌质器官,外有心包包裹。心脏呈左、右稍扁的倒立圆锥形,其前缘凸,后缘短而直:上部大称心基,有进出心脏的大血管,位置较固定;下部小且游离,称为心尖。 心脏表面有一环状的冠状沟和两条纵沟,在牛心的后面还有一条副纵沟。冠状沟靠近心基,是心房和心室的外表分界,上部为心房,下部为心室。左纵沟又称锥旁室间沟,位于心的左前方,几乎与心的右缘平行;右纵沟又称窦下室间沟,位于心的右后方,可伸达心尖。两室间沟是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前部为右心室,后部为左心室。在冠状沟和室间沟内有营养心脏的血管,并填充有脂肪。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约在胸腔下2/3部,或第3对肋骨(第2对肋间隙)与第6对肋骨(或第6对肋间隙)之间,夹在左、右两肺间,略偏左(马、猪心的3/5,牛心的5/7位于正中平面的左侧)o牛的心基大致位于肩关节的水平线上,心尖距膈2~5cm;马的心基大致位于胸高(髻甲最高点至胸的腹侧缘)中点之下3~4cm,心尖距膈6~8cm,距胸骨约1cm;猪的心位于第2~5肋之间,心尖与第7肋软骨和胸骨结合处相对,距膈较近。    二. 心腔的构造   心腔以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半。每半又分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各以房室口相通。 (一) 右心房:占据心基的右前部,包括右心耳和静脉窦。 右心耳:呈圆锥形盲囊,尖端向左向后至肺动脉前方,内壁有许多方向不同的肉嵴,称梳状肌。 静脉窦:接受体循环的静脉血,前、后腔静脉分别开口于右心房的背侧壁和后壁,两开口间有一发达的肉柱称静脉间嵴,有分流前、后腔静脉血,避免相互冲击的作用。后腔静脉口的腹侧有冠状窦,为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的开口。在后腔静脉人口附近的房间隔上有卵圆窝(Fossaovalis),是胎儿时期卵圆孔的遗迹。成年的牛、羊、猪约有20%的卵圆孔闭锁不全。马的右奇静脉开口于右心房背侧或前腔静脉根部,牛和猪为左奇静脉,开口于冠状窦。   右心房通过右房室口和右心室相通。 (二) 右心室:位于心的右前部,顶端向下,不达心尖。其人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右房室口:以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环为支架,环上附着有3个三角形瓣膜,称三尖瓣或右房室瓣。其游离缘向下垂人心室,通过腱索连于乳头肌。乳头肌为突出于心室壁的圆锥状肌肉。当心房收缩时,房室口打开,血液由心房流人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心室内压升高,血液将瓣膜向上推使其相互合拢,关闭房室口,由于腱索的牵引,瓣膜不致翻向右心房,从而可防止血液倒流。   肺动脉:位于右心室的左上方,也有一纤维环支持,环上附着有3个半月形的瓣膜,称半月瓣。每片瓣膜均呈袋状,袋口向着肺动脉。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开放,血液进入肺动脉;当心室舒张时,室内压降低,肺动脉内的血液倒流人半月瓣的袋口,使其相互靠拢,从而关闭肺动脉口,防止血液倒流人右心室。 心室里面,在室中隔上有横过室腔走向室侧壁的心横肌,也称隔缘肉柱,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作用。 (三) 左心房: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左心耳也呈圆锥状盲囊,向左向前突出,内壁也有梳状肌。在左心房背侧壁的后部,有6~8个肺静脉入口。左心房下方有一左房室口与左心室相通。 (四) 左心室:构成心室的左后部,室腔伸达心尖,室腔的上方有左房室口和主动脉口。左房室口纤维环上附着有两片瓣膜,称二尖瓣,也叫左房室瓣,其结构和作用同三尖瓣。主动脉口为左心室的出口,纤维环上附着有3个半月瓣,其结构及作用同肺动脉口的半月瓣。   左心室内也有心横肌。    三. 心壁的构造   心壁由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组成。 (一) 心外膜:为心包浆膜脏层,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紧贴于心肌外表面。 (二) 心肌:为心壁最厚的一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心肌由房室口的纤维环分为心房和心室两个独立的肌系,所以心房和心室可分别收缩和舒张。心房肌薄,分深、浅两层,浅层为左右心房共有,深层为各心房所独有。心室肌较厚,其中左心室壁最厚,有些地方为右心室壁的3倍,但心尖部较薄,心室壁的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 (三) 心内膜:薄而光滑,紧贴于心肌内表面,并与血管的内膜相连续,心腔内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褶叠成的皱襞及夹在其中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 心脏的血管   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心静脉组成。 (一) 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由主动脉根部发出,沿冠状沟和左、右纵沟伸延,分支分布于心房和心室,在心肌内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二) 心静脉:包括心大、心中和心小静脉。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伴随左、右冠状动脉分布,最后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心小静脉分成数支,在冠状沟附近直接开口于右心房。    五.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神经支配 (一)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心搏动的冲动至整个心脏,是调整心脏节律性运动的系统。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金野氏纤维。   (1)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脉和右心耳间界沟内的心外膜下,除分支到心房肌外,还分出数支结间束与房室结相连。   (2)房室结:位于房中隔右房侧的心内膜下、冠状窦的前面。   (3)房室束:房室结的直接延续,在室中隔上部分为一较细的右束支(右脚)和一较粗的左束支(左脚),分别在室中隔的左室侧和右室侧心内膜下延伸,分出小分支至室中隔,还分出一些分支通过心横肌到心室侧壁。上述的小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散成浦金野氏纤维,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二).心脏的神经 心脏的运动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前者可兴奋窦房结,使心肌活动加强,因此称为心加强神经;后者作用正好相反,所以称为心抑制神经。心的感觉神经分布于心壁各层,其纤维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进入脊髓和脑。 六. 心 包   为包在心脏周围的锥形囊,囊壁由浆膜和纤维膜组成,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纤维膜是坚韧的结缔组织,在心基部与出人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连,在心尖部折转而附着于胸骨背侧,与心包胸膜共同构成胸骨心包韧带,使心脏附着于胸骨。浆膜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衬于纤维膜的里面,在心基折转后成为脏层,覆盖于心肌表面形成心外膜。壁层和脏层之间的裂隙称为心包腔,腔内有少量浆液,可润滑心脏,减少其搏动时产生的摩擦。心包位于纵隔内,被覆在心包外面的纵隔胸膜称为心包胸膜。 第二节? 血? 管 一. 血管的种类及分布规律   血管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3种。 动脉:管壁厚,富有收缩性和弹性,是将血液由心脏引出,流向畜体各部器官的血管。 毛细血管:壁很薄,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是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在器官组织内分支互相吻合成网。 静脉:管壁薄,管腔较大,有些部位的静脉内有静脉瓣(膜),尤以四肢部的静脉瓣较多,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静脉是将全身各部的血液引入心脏的血管。   二. 肺循环的血管   肺循环血管包括肺动脉、毛细血管和肺静脉。   肺动脉干:起始于右心室,在主动脉的左侧向上方延伸,至心基的后上方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与同侧支气管·一起经肺门人肺,牛、羊和猪的右肺动脉在人肺前还分出一支到右肺的尖叶。 肺动脉:在肺内随支气管而分支,最后在肺泡周围形成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 肺静脉:由肺内毛细血管网汇合而成,和肺动脉、支气管伴行,最后汇合成6~8支肺静脉,由肺门出肺后注入左心房。    三. 体循环的血管 (一) 体循环的动脉系   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全身所有的动脉支都直接或间接自此发出。主动脉起于左心室的主动脉口,可分为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动脉弓为主动脉的第一段,自主动脉口斜向背后侧,呈弓状延伸至第6胸椎腹侧;然后主动脉沿胸椎腹侧向后延续至膈,此段称胸主动脉;胸主动脉穿过膈上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腹腔,即成为腹主动脉。   1.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与肺动脉间有一圆柱状的连结物,称动脉导管索,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主动脉弓的主要分支有:   (1)左、右冠状动脉:由主动脉的根部分出,大部分分布到心脏,只有少量小的分支到大血管的起始部。   (2)臂头动脉干:为供血液至头、颈、前肢和胸壁前部的总动脉干。在牛、羊和马,臂头动脉干出心包后沿气管腹侧向前延伸,分出左锁骨下动脉后,移行为臂头动脉。臂头动脉分出短而粗的双颈动脉干后,移行为右锁骨下动脉。猪的左锁骨下动脉则与臂头动脉干同起于主动脉弓,臂头动脉干只发出右锁骨下动脉。   (3)锁骨下动脉:向前下方及外侧呈弓状延伸,绕过第l肋骨前缘出胸腔,延续为到前肢的腋动脉。在胸腔内左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分支有:肋颈动脉、颈深动脉、椎动脉(在牛、猪总称为肋颈动脉干)、胸内动脉和颈浅动脉;右侧的肋颈动脉、颈深动脉和椎动脉自臂头动脉干发出,胸内动脉和颈浅动脉自右锁骨下动脉发出。   ①肋颈动脉:分出第2、第3、第4肋间背侧动脉,主干出胸腔分布于髻甲部的肌肉和皮肤。   ②颈深动脉:在胸腔内分出第l肋间背侧动脉,出胸腔沿头半棘肌的内侧面向前上方延伸,分布到颈背侧部和侧部的肌肉及皮肤。   ③椎动脉:出胸腔后进人颈椎横突管内,向头侧伸延,主要分布于脑、脊髓、脊膜。   ④胸内动脉:为一较大的分支,沿胸骨背侧向后伸延,有分支到胸腺、纵隔、心包、胸壁肌肉和膈,向后到剑状软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穿出胸腔,延续为腹壁前动脉,在腹直肌和腹横肌间继续向后延伸,与腹壁后动脉吻合。   ⑤颈浅动脉:即肩颈动脉。分布于胸前和肩前方的肌肉和皮肤。   ⑥双颈动脉干:在胸前口处气管的腹侧分为左、右颈总动脉,为分布于头、颈和脑的动脉干。   2.胸主动脉主要分支如下:   (1)支气管食管动脉:马由第6胸椎处起自胸主动脉,后分为一支气管动脉和一食管动脉,分别分布于肺内支气管和食管。牛的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通常分别起始于胸主动脉的起始部,有时以一总干起于胸主动脉,称为支气管食管动脉。猪的支气管动脉起自于胸主动脉。   (2)肋间背侧动脉:其数目与肋骨数一致。马肋间背侧动脉的第1-对起自颈深动脉,第2、第3、第4对起自肋颈动脉,其余各对起自于胸主动脉;牛肋间背侧动脉前3对由肋颈动脉干发出,其余均起自于胸主动脉。每一支肋间背侧动脉在肋间隙的上端均分为背侧支和腹侧支,背侧与分出脊髓支人椎间孔,肌支分布于脊柱背侧的肌肉和皮肤;腹侧支较粗,沿肋骨后缘向下延伸,与胸内动脉的分支吻合,分布于胸侧壁的肌肉和皮肤。   3.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位于腰椎腹侧,向后延伸到第5、第6腰椎处分成左、右髂内动脉。牛的腹主动脉在分出左、右髂内动脉后,还延续为到荐部和尾部的荐中动脉。腹主动脉在腹腔内的分支主要有:   (1)腹腔动脉:不成对,短而粗,在主动脉裂孔后方起自腹主动脉。   马的腹腔动脉:   ①脾动脉:是最粗的一支,向左伸延,主要分布于脾,并有分支到胰、胃大弯和网膜。   ②胃左动脉:是最细的一支,向贲门延伸,主要分布于胃,并有分支到胰和食管。   ③肝动脉:由肝门人肝,并有分支到胰、十二指肠、胃大弯和网膜。      牛的腹腔动脉:   ①除脾动脉分布于脾外,还分出一支较大的瘤胃右动脉,沿瘤胃右纵沟向后延伸至瘤胃左纵沟,与瘤胃左动脉吻合。   ②瘤胃左动脉:沿瘤胃左纵沟延伸,并有分支到网胃。   ③胃左动脉:也称瓣皱胃动脉。在右侧进入瘤胃和网胃之间而至瓣胃,分支分布于瓣胃、皱胃和网膜。   ④肝动脉:由肝门人肝,并有分支分布到胆囊、胰、十二指肠、皱胃和网膜。      (2)肠系膜前动脉:不成对,为腹主动脉最粗的分支。在第一腰椎腹侧起于主动脉。   马的肠系膜前动脉分支如下:   ①空肠动脉为18~20支,分布于小肠。   ②上结肠动脉和结肠中动脉分别分布于上大结肠和小结肠起始部。   ③回盲结肠动脉分布于回肠、盲肠和下大结肠。      牛的肠系膜前动脉:   ①胰十二指肠动脉相当于马的第一支空肠动脉,分布于腹及十二指肠。   ②结肠中动脉分布于结肠终袢。   ③回盲结肠动脉分布于回肠、盲肠和结肠旋袢。   ④肠干为肠系膜前动脉的延续干,在空肠系膜内伸延,分出许多空肠支到空肠,此外还分出一侧副支(羊没有),在肠干背侧与肠干平行,末端相吻合,也有分支到空肠。      猪的肠系膜前动脉:   与牛的肠系膜前动脉分支相似, 但无侧副支。      (3)肾动脉:成对,由肾门人肾,人肾前尚有分支到肾上腺。   (4)睾丸动脉或子宫卵巢动脉:成对,由肠系膜后动脉附近起于腹主动脉。睾丸动脉经腹股沟进入精索,分布于精索、睾丸和附睾。子宫卵巢动脉又分出卵巢动脉和子宫前动脉,分别分布于卵巢和子宫角。   (5)肠系膜后动脉:不成对,在第3、第4腰 椎腹侧起于腹主动脉,分为2支,一支(结肠左动脉)分布于小结肠(马)或结 肠后部(牛),另一支(直肠前动脉)分布于直肠。   (6)腰动脉:共6对,前5对起自腹主动脉,第6对起自髂外动脉。分布于腰腹部的肌肉、皮肤和脊髓。   4.骨盆部动脉:腹主动脉在第6腰椎腹侧分成左、右髂内动脉,髂内动脉是骨盆 部动脉的主干。主要分支有阴部内动脉和闭孔动脉,牛无闭孔动脉,仅有一些小的闭孔支。分布于骨盆内器官、荐臀部及尾部的肌肉和皮肤。   5.头颈部动脉:由臂头动脉分出的双颈动脉干是头颈部动脉的主干。双颈动脉干在胸前口分为左、右颈总动脉,在颈静脉沟的深部,沿气管(右颈总动脉)或食管(左颈总动脉)的外侧向前上方伸延,在环枕关节处分为3支:枕动脉、颈内动脉(成年牛退化)和颈外动脉。猪的枕动脉和颈内动脉以一总干起于颈总动脉。   (1)枕动脉:在下颌腺的深面向环椎窝延伸,分布于脑、脊髓、脑硬膜及头后部的皮肤和肌肉。   (2)颈内动脉:为3个分支中最小的一支,经破裂孔人颅腔,分布于脑和脑硬膜。   (3)颈外动脉:为3个分支中最粗的一支,又可分为颌外动脉、颞浅动脉和颌内动脉等较大的分支,分布于面部、口腔、咽、腮腺、牙齿、眼球、泪腺等。   6.前肢动脉 锁骨下动脉延续至肩关节内侧的一段称腋动脉,是前肢动脉的主干。依据位置的不同,前肢动脉可分为以下几段   (1)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出胸腔后即成为腋动脉,位于肩关节内侧,分出肩胛上动脉和肩胛下动脉,分布于肩部的腽肉和皮肤。   (2)臂动脉:为腋动脉向下的延续,位于臂部内侧,沿途除分支分布于喙臂肌、臂二头肌、胸深肌和肱骨外,还分出臂深动脉、尺侧副动脉、桡侧副动脉和骨间总动脉等,分布于臂部和前臂部的肌肉和皮肤。   (3)正中动脉:为臂动脉的延续,位于前臂内侧,分布于前臂部的肌肉和皮肤。   (4)指总动脉:正中动脉在前臂远端延续为指总动脉,位于掌骨的掌内侧,分布于前肢远端的皮肤和肌肉。   7.后肢动脉 ?由腹主动脉分出的髂外动脉是后肢动脉的主干。依据部位可分成以下几段:   (1)髂外动脉:在腹膜和髂筋膜覆盖下,沿髂骨前缘向后下方伸延,至耻骨前缘出腹腔。髂外动脉分出旋髂深动脉、精索外动脉或子宫中动脉、股深动脉、腹壁后动脉和阴部外动脉等,分布于腰、腹及臀部肌肉和皮肤,公畜的阴茎、阴囊、包皮及母畜的子宫和乳房等。   (2)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在股薄肌深面向后肢远端伸延,可分股前动脉、股后动脉及分布到股内侧皮下的隐动脉。牛的隐动脉发达,下行到趾部。   (3)蝈动脉:股动脉延续至膝关节后方为胭动脉,被蝈肌覆盖。蝈动脉在小腿近端分出胫后动脉后,主干延续为胫前动脉。  ??(4)胫前动脉:穿过小腿间隙,沿胫骨背外侧向下伸延,至跗关节背侧分出跗穿动脉后,转为跖背外侧动脉(马)或跖背侧动脉(牛)。   (5)跖背外侧动脉:沿跖骨背外侧向下伸延,分支分布于后趾。   (6)跖背侧总动脉:沿跖骨背侧面的沟内向下伸延,至跖骨远端转为跖背侧总动脉,分支分布于后趾。 (二) 体循环的静脉系    体循环静脉系包括心静脉系、前腔静脉系、后腔静脉系和奇静脉系。  ??1.心静脉系 心脏的静脉血通过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注入右心房。   2.前腔静脉系:前腔静脉是汇集头、颈、前肢和部分胸壁血液的静脉干。在胸前口处由左、右腋静脉和左、右颈内、外静脉(牛、猪)或左、右颈静脉(马)汇合而成,位于气管和臂头动脉总干的腹侧,在心前纵隔内向后延伸,注入右心房。   3.后腔静脉系:后腔静脉是引导腹部、骨盆部、尾部和后肢静脉血入右心房的静脉干。其主要属支有:   (1)门静脉:由胃十二指肠静脉、脾静脉、肠系膜前、后静脉汇集而成,位于后腔静脉腹侧,为引导胃、脾、胰、小肠和大肠(除直肠后段外)静脉血的静脉干,经肝门人肝后反复分支至窦状隙,然后再汇集成数条肝静脉注入后腔静脉。因此,门静脉与一般静脉不同,两端均为毛细血管网。   (2)腹腔内其他属支:腰静脉、睾丸或卵巢静脉、肾静脉和肝静脉。   (3)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和髂外静脉汇成。有收集后肢、骨盆及尾部的静脉血的作用。   4.奇静脉:接受部分胸壁和腹壁的静脉血,也接受支气管和食管的静脉血。右奇静脉(马)位于胸椎腹侧偏右面,与胸主动脉和胸导管伴行向前伸延,注入右心房;左奇静脉(牛)位于胸主动脉的左侧向前伸延,注入右心房。 第三节?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一. 心血管结构特点   (1). 胎儿心脏的房中隔上有一卵圆孔,使左、右心房相互沟通。但血液只能由右心房流向左心房。   (2).胎儿的主动脉与肺动脉间有动脉导管相通。因此,采自右心房的大部分血液由肺动脉通过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仅有少量血液经肺动脉进人肺内。   (3).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及物质交换的特有器官,借助脐带与胎儿相连。脐带内有两条脐动脉和一条(马、猪)或两条(牛)脐静脉。   脐动脉由髂内动脉(牛)或阴部内动脉(马)分出,沿膀胱侧韧带到膀胱顶,再沿腹腔底壁向前伸延至脐孔,进入脐带,经脐带到胎盘,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脐静脉由胎盘毛细血管汇集而成,经脐带由脐孔进入胎儿腹腔(牛的两条脐静脉人腹腔后则合成一支),沿肝的镰状韧带延伸,经肝门人肝。 二. 胎儿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出生后,肺和胃肠道都开始了功能活动,同时脐带中断,胎盘循环停止,血液循环随之发生改变。   脐动脉和脐静脉闭锁,分别形成膀胱圆韧带和肝圆韧带,牛的静脉导管成为静脉导管索;动脉导管闭锁,形成动脉导管索或称动脉韧带;卵圆孔闭锁形成卵圆窝,左、右心房完全分开,左心房内为动脉血,右心房内为静脉血。 第四节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和淋巴组成。淋巴管道是起始于组织间隙,最后注入静脉的管道系;淋巴组织为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包括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弧结和集结;被膜包裹淋巴组织即形成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器官)可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活动,因而淋巴系统是机体内主要的防卫系统。 一、淋巴管   淋巴管道为淋巴液通过的管道,根据汇集顺序、口径大小及管壁薄厚,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1. 毛细淋巴管   以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其结构似毛细血管,管壁只有一层内皮细胞,且相邻细胞以叠瓦状排列。毛细淋巴管的管径较毛细血管的大,粗细不一,通透性也比毛细血管大,因此一些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菌等由毛细淋巴管收集后回流。 2. 淋 巴 管   毛细淋巴管汇集而成淋巴管,其形态结构与静脉相似,但管壁较薄,管径较细且粗细不均,常呈串珠状,瓣膜较多。在其行程中,通过一个或多个淋巴结。   按所在位置,淋巴管可分为浅层淋巴管和深层淋巴管。 3. 淋 巴 干   淋巴干为身体一个区域内大的淋巴集合管,由淋巴管汇集而成,多与大血管伴行。主要淋巴干有: ?? (1) 气管淋巴干:伴随颈总动脉,分别收集左、右侧头颈、肩胛和前肢的淋巴,最后注入胸导管(左)和右淋巴导管或前腔静脉或颈静脉(右)。 ?? (2) 腰淋巴干:伴随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前行,收集骨盆壁、部分腹壁、后肢、骨盆内器官及结肠末端的淋巴,注入乳糜池。 ?? (3) 内脏淋巴干:由肠淋巴干和腹腔淋巴干形成,分别汇集空肠、回肠、盲肠、大部分结肠和胃、肝、脾、胰、十二指肠的淋巴,最后注入乳糜池。 4. 淋巴导管   淋巴导管由淋巴干汇集而成,包括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 (1) 胸导管:为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道,起始于乳糜池,穿过膈上的主动脉裂孔进人胸腔,沿胸主动脉的右上方,右奇静脉的右下方向前行,然后越过食管和气管的左侧向下行,在胸腔前口处注人前腔静脉。胸导管收集除右淋巴导管以外的全身淋巴。 ?? (2) 右淋巴导管:短而粗,为右侧气管干的延续,收集右侧头颈、右前肢、右肺、心脏右半部及右侧胸下壁的淋巴,末端注入前腔静脉。   二、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 1. 淋巴组织   淋巴组织分布很广,存在形式多种多样。 (一).弥散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分布弥散,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常分布于咽、消化道及呼吸道等与外界接触较频繁的部位或器官的粘膜内。 (二).淋巴小结:致密淋巴组织,呈球形或卵圆形,轮廓清晰。单独存在时称淋巴孤结,成群存在时称淋巴集结,如回肠粘膜内的淋巴孤结和淋巴集结。 2. 淋巴器官   淋巴器官是由被膜包裹的淋巴组织,包括中枢淋巴器官或初级淋巴器官(胸腺、腔上囊)和外周淋巴器官或次级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和血淋巴结)。   中枢淋巴器官发育较早,其原始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干细胞,在此类器官的影响下,分化成T细胞和B细胞。外周淋巴器官发育较迟,其淋巴细胞由中枢淋巴器官迁移而来,定居在特定区域内,就地繁殖,再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参与机体免疫。 ?? (1).胸腺:位于胸腔前部纵隔内,分颈胸两部,呈红色或粉红色,单蹄类和肉食类动物的胸腺主要在胸腔内,猪和反刍动物的胸腺除胸部外,颈部也很发达,向前可到喉部。胸腺在幼畜发达,性成熟后退化,到老年几乎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胸腺是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场所,是机体免疫活动的重要器官。 ?? (2).脾:是动物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前部、胃的左侧。脾有造血、灭血、滤血、贮血及参与机体免疫活动等功能。   (1)猪脾:狭而长,上宽下窄,呈紫红色,质软,以胃脾韧带与胃大弯相连。   (2)牛脾:长而扁的椭圆形、蓝紫色、质硬,位于瘤胃背囊左前方。   (3)羊脾:扁平略呈钝三角形,红紫色,质软,位于瘤胃左侧。   (4)马脾:扁平镰刀形,上宽下窄,蓝红或铁青色,位于胃大弯左侧。 ?? (3).扁桃体:位于舌、软腭和咽的粘膜下组织内,形状和大小因动物种类而不同,仅有输出管,注入附近的淋巴结,没有输人管。 ?? (4).血淋巴结: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紫红色,直径5一12mm,结构似淋巴结,但无淋巴输入管和输出管,其中充盈血液而非淋巴。主要分布于主动脉附近,胸腹腔脏器的表面和血液循环的通路上,有滤血的作用。血淋巴结多见于牛、羊,但灵长类和马属动物也有分布。 ?? (5).淋巴结: 淋巴结大小不一,直径从lmm到几cm不等,形状多样,有球形、卵圆形、肾形、扁平状等。淋巴结一侧凹陷为淋巴门,是输出淋巴管、血管及神经出入之处,另一侧隆凸,有多条输入淋巴管进入(猪淋巴结输入管和输出管的位置正好相反)。它是位于淋巴管径路上唯一的淋巴器官。机体淋巴结单个或成群分布,多位于凹窝或隐蔽之 处,如腋窝、关节屈侧、内脏器管门及大血管附近。身体每一个较大器官或局部均有一个主要的淋巴结群。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反映其收集区域有病变,对临床诊断如 兽医卫生检疫有重要实践意义。   淋巴结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清除侵入体内的细菌和异物以及产生抗体等,是机体的防卫器官。   畜体主要浅在淋巴结:   ①下颌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牛的在下颌间隙后部,其外侧与颌下腺前端相邻;在猪位置更加靠后,表面有腮腺覆盖;在马则与血管切迹相对。   ②腮腺淋巴结:位于颞下颌关节后下方,部分或全部被腮腺覆盖。   ③颈浅淋巴结:又称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前,在肩关节上方,被臂头肌和肩胛横突肌(牛)覆盖。猪的颈浅淋巴结分背侧和腹侧两组,背侧淋巴结相当于其他家畜的颈浅淋巴结,腹侧淋巴结则位于腮腺后缘和胸头肌之间。   ④髂下淋巴结:又称股前淋巴结,位于膝关节上方,在股阔筋膜张肌前缘皮下。   ⑤腹股沟浅淋巴结:位于腹底壁皮下,大腿内侧,腹股沟皮下环附近。公畜的位于阴茎两侧,称阴茎背侧淋巴结;母畜的位于乳房的后上方,称乳房上淋巴结。此淋巴结在母猪位于倒数第2对乳头的外侧。   ⑥咽淋巴结:位于臀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腓肠肌外侧头的脂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