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环境是个整体,污染物进入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整个环境。因此,土壤监测必 须与大气、水体和生物监测相结合才能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实际。土壤监测中确定 土壤中优先监测物的依据是国际学术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0PE)提出的 “世界环境监测系统”草案,该草案规定,空气、水源、土壤以及生物界中的物 质都应与人群健康联系起来。土壤中优先监测物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汞、铅、镉,DDT及其代谢产物与分解产物,多氯联苯(PCB); 第二类:石油产品,DDT以外的长效性有机氯、四氯化碳醋酸衍生物、氯化 脂肪族,砷、锌、硒、铬、镍、锰、钒,有机磷化合物及其他活性物质(抗菌素、 激素、致畸性物质、催畸性物质和诱变物质)等。 我国土壤常规监测项目中,金属化合物有镉、铬、铜、汞、铅、锌;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等;有机化合物有苯并(a)芘、三氯 乙醛、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由于土壤监测属痕量分析范畴,加之土壤环境的不均一性,故土壤监测结果 的准确性是个十分令人关注的问题。土壤监测与大气、水质监测不同,大气、水 体皆为流体,污染物进入后较易混合,在一定范围内污染物分布比较均匀,相对 来说较易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土壤是固、气、液三相组成的分散体系,呈不 均一状态,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流动、迁移、混合都较困难,如当污灌水流经农田 时,污染物在各点的分布差别较大,既使多点采样,所收集的样品也往往具有局 限性。由此可见,土壤监测中采样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往往大于分析误差。 为使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能表征土壤客观情况,应把采样误差降 至最低。在实施监测方案时,首先必须对监测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主要调研的内 容包括: (1)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 (2)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土地利用、作物生长与产量情况,水利及肥 料、农药使用情况等; (3)地区的土壤性状:土壤类型及性状特征等; (4)地区污染历史及现状。 通过以上调查,选择一定量的采样单元,布设采样点。 一、土壤样品采集 (一)污染土壤样品采集 1.采样点布设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选择一定数量能代表被调查地区的地块作为采样单元 (0.13-0.2公顷),在每个采样单元中,布设一定数量的采样点。同时选择对照 采样单元布设采样点。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为减少土壤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的影响,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应在不同方位上 进行多点采样,并且均匀混合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对于大气污染物引起的土壤污染,采样点布设应以污染源为中心,并根据当 地的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系数等选择在某一方位或某几个方位上进行。采样点 的数量和间距依调查目的和条件而定,通常,在近污染源处采样点间距小些,在 远离污染源处间距大些。对照点应设在远离污染源,不受其影响的地方。由城市 污水或被污染的河水灌溉农田引起的土壤污染,采样点应根据灌水流的路径和距 离等考虑。总之,采样点的布设既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又要视污染情 况和监测目的而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采样布点方法。 (1)对角线布点法:该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乎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 灌溉的田块。布点方法是由田块进水口向对角线引一斜线,将此对角线三等分, 在每等分的中间设一采样点,即每一田块设三个采样点。根据调查目的、由块面 积和地形等条件可做变动,多划分几个等分段,适当增加采样点。图中记号“×” 作为采样点。 (2)梅花形布点法:该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中心点设在两对角线相交处,一般设5—10个采样点。 (3)棋盘式布点法: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 阔、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一般设l0个以上采样点。此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 物污染的土壤,因为固体废物分布不均匀,应设20个以上采样点。 (4)蛇形布点法:这种布点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 均匀的田块。布设采样点数目较多。 2.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视监测目的而定。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只需取0-15cm 或0-20cm表层(或耕层)土壤。使用土铲采样。如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 土壤剖面层次分层采样。土壤剖面指地面向下的垂直土体的切面。在垂直切面上 可观察到与地面大致平行的若干层具有不同颜色、性状的土层。典型的自然土壤 剖面分为A层(表层,腐殖质淋溶层)、B层(亚层,淀积层)、C层(风化母岩层、 母质层)和底岩层,见图5-2。采集土壤剖面样品时;需在特定采样地点挖掘一 个1×1.5m左右的长方形土坑,深度约在2m以内,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潜水处 即可。根据土壤剖面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温度、植物根系分布等划分土 层,并进行仔细观察;将剖面形态、特征自上而下逐一记录。随后在各层最典型 的中部自下而上逐层采样,在各层内分别用小土铲切取一片片土壤样,每个采样 点的取土深度和取样量应一致。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可获得分层试样或混合样。 用于重金属属分析的样品,应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的土样弃去。 3.采样时间 为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样品进行测定。如需同时掌握在土壤上生长的 作物受污染状况,可依季节变化或作物收获期采集。一年中在同一地点采样两次 进行对照。 4.采样量 由上述方法所得土壤样品一般是多样点均量混合而成,取土量往往较大,而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一般只需要1-2kg即可,因此对所得混合样需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 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 5.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做详细记录; (3)现场填写标签两张(地点、土壤深度、日期、采样人姓名),一张放入样 品袋内,一张扎在样品口袋上。 (二)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 1.布点原则 (1)采集土壤背景值样品时,应首先确定采样单元。采样单元的划分应根据 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及实际工作所具有的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我国各省、自治 区土壤背景值研究中,采样单元以土类和成土母质类型为主,因为不同类型的土 类母质其元素组成和含量相差较大。 (2)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设置采样点。 (3)采样点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 (4)选择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点挖掘土壤剖面,要求剖面发育完整、层次 较清楚且无侵入体。 (5)在耕地上采样,应了解作物种植及农药使用情况,选择不施或少施农药、 肥料的地块作为采样单元,以尽量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 2.样品采集 (1)在每个采样点均需挖掘土壤剖面进行采样。我国环境背景值研究协作组 推荐,剖面规格一般为长1.5m、宽0.8m、深1.0m,每个剖面采集A、B、C三层 土样。过渡层(AB、BC)一般不采样。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挖至地下水出露时止。 现场记录实际采样深度,如0-20、50-65、80一100cm。在各层次典型中心部位 自下而上采样,切忌混淆层次、混合采样。 (2)在山地土壤土层薄的地区,B层发育不完整时,只采A、C层样。 (3)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整的土壤,采集表层(0-20cm)、中土层(50cm)和 底土层(100cm)附近的样品。 二、土壤样品制备与保存 (一)土样的风干 除测定游离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等不稳定项目需要新鲜土样外, 多数项目需用风干土样。因为风干土样较易混合均匀,重复性、准确性都比较好。 从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 质,应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当达半干状态时把土 块压碎,除去石块、残根等杂物后铺成薄层,经常翻动,在阴凉处使其慢慢风干, 切忌阳光直接曝晒。样品。风干处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二)磨碎与过筛 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样品100一200g,放在木板上用圆木棍辗碎,经 反复处理使土样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将土样混均储于广口瓶内,作为土壤 颗粒分析及物理性质测定。1927年国际土壤学会规定通过2mm孔径的土壤用作 物理分析,通过1mm或0.5mm孔径的土壤用作化学分析。 作化学分析时,根据分析项目不同而对土壤颗粒细度有不同要求。土壤监测 中,称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样品混合的均匀程度和样品颗粒的粗细程度,即使对于 一个混合均匀的土样,由于土粒的大小不同,其化学成分也不同,因此,称样量 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否产生较大影响。一般常根据所测组分及称样量决定样品 细度。分析有机质、全氮项目,应取一部分已过2mm筛的土样,用玛瑙研钵继续 研细,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0.25mm)。用原子吸收光度法(AAS法)测Cd、Cu、 Ni等重金属时,土样必须全部通过100号筛(尼龙筛)。研磨过筛后的样品混匀、 装瓶、贴标签、编号、储存。 网筛规格有两种表达方法,一种以筛孔直径的大小表示,如孔径为2mm、1mm、 0.5mm;另一种以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来表示,如每英寸长度上有40孔为40目 筛(或称40号筛),每英寸有80孔为80号筛等。孔数愈多,孔径愈小。 (三)土样保存 一般土壤样品需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之用。环境监测中用以进 行质量控制的标准土样或对照土样则需常期妥善保存。储存样品应尽量避免日 光、潮湿、高温和酸碱气体等的影响。 玻璃材质容器是常用的优质贮器,聚乙烯塑料容器也属美国环保局推荐容器 之一,该类贮器性能良好、价格便宜且不易破损。 将风干土样、沉积物或标准土样等贮存于洁净的玻璃或聚乙烯容器之内。在 常温、阴凉、干燥、避阳光、密封(石腊涂封)条件下保存30个月是可行的。 三、土壤样品测定 (一)测定方法 土壤污染监测所用方法与水质、大气监测方法类同。常用方法有:重量法适 用于测土壤水分;容量法适用于浸出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测定,如Ca2+、Mg2+、 Cl-、S042-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萤光分光光度法、等离 子体发射光谱法适用于重金属如Cu、Cd、Cr、Pb、Hg、Zn等组分的测定;气相 色谱法适用于有机氯、有机磷及有机汞等农药的测定。 (二)土壤样品溶解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溶解土壤样品有两类方法:一类为碱熔法,常用的有碳酸钠碱熔法和偏硼酸 捏(LiB02)熔融法。碱熔法的特点是分解样品完全,缺点是:添加了大量可溶性 盐,易引进污染物质;有些重金属如Cd、Cr等在高温熔融易损失(如>450℃Cd 易挥发损失);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喷燃器上,有时会有盐结晶析 出并导致火焰的分子吸收,使结果偏高;另一类是酸镕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时 常选用各种酸及混合酸进行土壤样品的消化。消化的作用是:①破坏、除去土壤 中的有机物;②溶解固体物质;③将各种形态的金属变为同一种可测态。为了加 速土壤中被测物质的溶解,除使用混合酸外,还可在酸性溶液中加入其他氧化剂 或还原剂。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酸,混合酸及土壤消化方法。 (1)王水(HCl-HN03):1体积HN03和3体积HCl的混合物。可用于消化测定Pb、 Cu、Zn等组分的土壤样品。 (2)HN03-H2S04:由于HN03氧化性强,H2S04具氧化性且沸点高,故用该混 合酸消化效果较好。用此混合酸处理土样时,应先将样品润湿,再加HN03消化, 最后加H2S04若先加H2S04时,因其吸水性强易引起碳化,样品一旦碳化后则不 易溶解。另须注意在加热加速溶解时,开始低温,然后逐渐升温,以免因崩溅引 起损失。消化过程中如发现溶液呈棕色时,可再加些HN03增加氧化作用,至溶 液清亮止。 (3)HN03-HCl04使用HCl04时,因其遇大量有机物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和 崩溅,尤以加热更甚。通常先用HN03处理至一定程度后,冷却,再加HCl04, 缓慢加热,以保证操作安全。样品消化时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且应定期清洗通 风橱,避免因长期使用HCl04引起爆炸。切忌将HCl04蒸干,因无水 HCl04会爆 炸。 (4)H2S04-H3P04这两种酸的沸点都较高。H2S04具有氧化性、H3P04具有络 合性,能消除Fe等离子干扰。 (三)土壤监测实例 土壤监测结果规定用mg/kg(烘干土)表示。 1.土壤含水量测定 无论采用新鲜或风干样品,都需测定土壤含水量,以便计算土壤中各种成分 按烘干土为基准时的测定结果。 测定方法:用百分之一精度的天平称取土样20-30g,置于铝盒中,在105℃ 下烘(4—5h)至恒重。 2.土壤中锌、铜、镉的测定——AAS法 ; (1)标准溶液制备:制备各种重金属标准溶液推荐使用光谱纯试剂;用于溶解 土样的各种酸皆选用高纯或光谱纯级;稀释用水为蒸馏去离子水。使用浓度低于 0.1mg/mL的标准溶液时,应于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标准溶液在保存期间,若有 混浊或沉淀生成时须重新配制。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 (2)土样预处理:称取0.5-1g土样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用少许水润湿,加 入HC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化(<450℃,防止Cd挥发),加入HN03继续加热,再加 入HF加热分解Si02及胶态硅酸盐。最后加入HCl04加热(<200℃)蒸至近干。冷 却、用稀HN03浸取残渣、定容。同时作全程序空白实验。 (3)Cu、Zn、Cd标准系列混合溶液的配制:各元素标准工作溶液是通过逐次 稀释其标准贮备液而得。Cu、Zn、Cd三元素适宜测定的浓度范围见表5—8。标 准系列混合液各元素的浓度范围应在表5-8中所列出的浓度范围内。 注意:配制标准系列溶液时,所用酸和试剂的量应与待测液中所含酸和试剂 的数量相等,以减少背景吸收所产生的影响。 (4)采用AAS法测定Cu、Zn、Cd 3.土壤中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1)标准曲线绘制: 用铬标准工作溶液配制标准系列,测吸光值,绘制标准 曲线。 (2)土样消化: 称取土样0.5-2g于聚四氟乙烯坩埚中,加水润湿,加HN03 及H2S04剧烈反应停止后,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冷却、加入HN03、HF 继续加热至冒浓白烟除HF,加水浸取,定容。同时进行全程序试剂空白实验。 (3)显色与测定:在酸性介质中加KMn04将Cr3+氧化为Cr6+,并用NaN3除去 过KMn04。加二苯碳酰二肼显色剂,于波长54nm处比色测定。 (4)结果计算 式中:M——从标准曲线中查得铬含量(μg) W——称量土样于重量(g)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