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两部门经济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简单的国民收入
决定模型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模型
一、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
收入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
收入;
?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潜在的国民收入( YF)是固定不变的。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C = a + bYd
?或,C = a + bY
?其中,C代表消费; a代表自发性消费
( a>0); Yd(或 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0<b<1)。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
收入增量(?Y)的比值。( 0<b<1)
?MPC= ?C / ?Y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
曲线的斜率值。
平均消费倾向( 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 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 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0.8
?APC,1
450图和消费曲线
O
C
Y
450
A
C0
Y1
C1
Y2
C2
C3
Y3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
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
平移”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 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
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 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
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
?财富( wealth);
?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
?价格水平;
?收入分配;
?税收;
?利率。
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
O
C
Y
450
C1
a1
C2
a2 C3
a3
二、储蓄函数
?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a+bY
?因为 S=Y—C
?所以 S=-a+( 1—b) Y
?其中,( 1—b) 代表 边际储蓄倾向
MPS与 APS
?边际储蓄倾向( MPS):储蓄增量与收入
增量的比值。
?MPS= ?S/ ?Y
? = ?( Y—C) / ?Y
? =1—?C/ ?Y
? =1—MPC=1—b
?平均储蓄倾向( APS):储蓄总量与收入
总量的比值。
?APS = S/Y=( Y—C) / Y=1—APC
储蓄曲线的推导
O Y
C
450
a
C=a+bYA
O
S
Y
-a
B
S= -a +( 1-b) Y
储蓄曲线的推导
O Y
C
450
a
C=a+bYA
O
S
Y
-a
B
S= -a +( 1-b) Y
三、投资支出
?投资( 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
加的资本存量。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投资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即认为
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I=I0 。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
和存货投资。
投资曲线
O Y
I
I0 I=I0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
?利用消费函数,即( C+I)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 I=S分析法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S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Y=C+I
?C=a+bY
?I=I0
?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 a+I0) /( 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消费函数)
O Y
AE
450
a
C=a+bY
a+I0
AE= ( a+I0) +bY
YE
( 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储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
?S=-a+( 1-b) Y
?I=I0
?解方程组得:
?Ye=( a+I0) /( 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 )
O Y
S/I
-a
S=-a+( 1-b) Y
I=I0
YE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比较)
AE
YO
C
AE
YE
O Y
S/I S
I
YE
五、乘数模型 ( Multiplier model)
?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 Hahn)
在 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
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
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
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
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
?本节仅介绍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
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e=( a+I0) / 1-b
?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 I0增加到( I0+?I),那么国
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
?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dY/dI= 1 / 1-b
即,?Y =( 1 / 1-b) ? ?I
?投资乘数,?I= ?Y / ?I= 1 / 1-b
图解中的投资乘数
O Y
450
AE
a
Ca+I
0
AE1A
Y1
?I
AE2B
Y2
?Y
注:增加自发投资
量会使消费曲线上
移至 AE1,此时均
衡国民收入为 Y1。
如果在原有的投资
I0的基础上增加投
资 ?I,AE1曲线就
会上移到 AE2的位
置,这时均衡国民
收入就增加到 Y2。
(二)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O Y
450
AE
a
Ca+I
0
AE1A
Y1
?a
AE2B
Y2
?Y
注,1、增加自发
消费量会使 AE1曲
线就会上移到 AE2
的位置,这时均衡
国民收入就增加到
Y2。
2、自发消费支出
乘数, ?a=1/1-b
两部门经济模型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简单的国民收入
决定模型
?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乘数模型
一、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消费支出决定因素的几种理论
?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
收入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
?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
收入;
?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潜在的国民收入( YF)是固定不变的。
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C = a + bYd
?或,C = a + bY
?其中,C代表消费; a代表自发性消费
( a>0); Yd(或 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
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0<b<1)。
边际消费倾向( MPC)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
收入增量(?Y)的比值。( 0<b<1)
?MPC= ?C / ?Y
?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
曲线的斜率值。
平均消费倾向( APC)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 C)同可支配收
入总量( Y)的比值。
?APC= C / Y
例题
?设消费函数为 C=200+0.8Y,Y=1000,请
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
消费倾向各是多少?
?答:
?自发性消费量,200
?MPC,0.8
?APC,1
450图和消费曲线
O
C
Y
450
A
C0
Y1
C1
Y2
C2
C3
Y3
消费曲线的平移
?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消费量的变
化”和“消费的变化”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
平移”的区别:
?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 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
之间的关系;
?消费曲线的平移 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
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
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
?财富( wealth);
?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
?价格水平;
?收入分配;
?税收;
?利率。
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
O
C
Y
450
C1
a1
C2
a2 C3
a3
二、储蓄函数
?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
?储蓄函数的推导;
?设消费函数 C=a+bY
?因为 S=Y—C
?所以 S=-a+( 1—b) Y
?其中,( 1—b) 代表 边际储蓄倾向
MPS与 APS
?边际储蓄倾向( MPS):储蓄增量与收入
增量的比值。
?MPS= ?S/ ?Y
? = ?( Y—C) / ?Y
? =1—?C/ ?Y
? =1—MPC=1—b
?平均储蓄倾向( APS):储蓄总量与收入
总量的比值。
?APS = S/Y=( Y—C) / Y=1—APC
储蓄曲线的推导
O Y
C
450
a
C=a+bYA
O
S
Y
-a
B
S= -a +( 1-b) Y
储蓄曲线的推导
O Y
C
450
a
C=a+bYA
O
S
Y
-a
B
S= -a +( 1-b) Y
三、投资支出
?投资( 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
加的资本存量。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
投资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即认为
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I=I0 。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
和存货投资。
投资曲线
O Y
I
I0 I=I0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
?利用消费函数,即( C+I)分析法;
?利用储蓄函数,即 I=S分析法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
?利用储蓄函数得,I=S
(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消费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Y=C+I
?C=a+bY
?I=I0
?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
?Y=( a+I0) /( 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消费函数)
O Y
AE
450
a
C=a+bY
a+I0
AE= ( a+I0) +bY
YE
( 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
(利用储蓄函数)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I=S
?S=-a+( 1-b) Y
?I=I0
?解方程组得:
?Ye=( a+I0) /( 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利用储蓄函数 )
O Y
S/I
-a
S=-a+( 1-b) Y
I=I0
YE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
(比较)
AE
YO
C
AE
YE
O Y
S/I S
I
YE
五、乘数模型 ( Multiplier model)
?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 Hahn)
在 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
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
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乘数效应通常是指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
数作用,即因变量的改变量是自变量增量的倍数。
乘数效应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
?本节仅介绍投资乘数和消费乘数。
(一)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改变投资量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
的国民收入的增量。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e=( a+I0) / 1-b
?现假定自发投资量由 I0增加到( I0+?I),那么国
民收入会增加多少呢?
?通过对均衡国民收入解求偏导得,dY/dI= 1 / 1-b
即,?Y =( 1 / 1-b) ? ?I
?投资乘数,?I= ?Y / ?I= 1 / 1-b
图解中的投资乘数
O Y
450
AE
a
Ca+I
0
AE1A
Y1
?I
AE2B
Y2
?Y
注:增加自发投资
量会使消费曲线上
移至 AE1,此时均
衡国民收入为 Y1。
如果在原有的投资
I0的基础上增加投
资 ?I,AE1曲线就
会上移到 AE2的位
置,这时均衡国民
收入就增加到 Y2。
(二)自发消费支出乘数
O Y
450
AE
a
Ca+I
0
AE1A
Y1
?a
AE2B
Y2
?Y
注,1、增加自发
消费量会使 AE1曲
线就会上移到 AE2
的位置,这时均衡
国民收入就增加到
Y2。
2、自发消费支出
乘数, ?a=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