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  
第 8 章   化学学习策略及其实施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学习策略的涵义与特征,掌握各类化学知识的特点并学
会各类化学知识的学习策略,认识并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在教学设计中贯穿学习策略
的实施。 
教学重点: 各类化学知识的特点及学习策略 
教学难点: 各类化学知识学习策略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刘电芝主编,学习策略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吴俊明,王祖浩著,化学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刘知新主编,学科素质教育丛书·中学化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主要内容:  
8-1 化学学习策略概述 
8-2 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8-3 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8-4 技能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8-5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8-6 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8-1 化学学习策略概述 
8.1.1 学习策略的涵义与特征 
学习策略的几种界定:  
学习策略是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得、保持与提取知识和作业的各种操作与程序。 
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贮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 
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学习策略是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事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计划。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般性整体谋划。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复杂的方案。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1)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 
(2)掌握学习策略的标志不是记住了学习方法和程序本身,也不是对学习方法和程序
的机械套用,而是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目标等因素自觉
而灵活的选择、调控和应用特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 
(3)学习策略用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调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4)学习策略不能凭空产生,也难以单靠直接传授的方法获得。 
 
8.1.2  化学学习策略的构成 
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1
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技能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8-2 事实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8.2.1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特点 
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
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 
化学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 
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 
化学事实性知识也是与现代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知识; 
化学事实性知识都是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表现,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学生理解
起来一般不存在困难,但由于涉及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种类较多,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
致学生记忆的困难。 
 
8.2.2  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1、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核心: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将实验、观察与思维三者有机结合 
2、联系-预测策略 
指学生在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时,有意识地抓住与理论性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
物质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对要学习的物质的一系列性质做出自己的预
测。 
注意: 
(1)要做到尽可能多方面、多角度联系,大胆预测 
(2)要保证预测有理有据,而不是无根据地胡乱猜测 
(3)将预测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针对差异做进一步深入学习 
3、知识结构化策略 
指将事实性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
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 
事实性知识之间的联系: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种属关系、功能关系。 
阅读教材 P224-228,结合实例分组讨论上述三种学习策略 
 
8-3 理论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8.3.1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特点 
化学理论性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化学理论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着丰富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是对学生进
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8.3.2  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 
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具体事例的选择和分析、对概念关键特征的突出、学生已
有的知识经验。 
概念形成策略 
 2
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以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自己概括
得出事物关键特征的一种学习策略。 
三个阶段: ①收集足够多的与要形成的化学概念有关的具体例证;   ②自觉地对获得
的具体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提取其共同的特征信息,逐步舍弃干扰信息,然后将特
征信息进一步抽象和概括;  ③将获得的结论与同伴交流,并在练习中应用。 
概念同化策略: 
概念同化策略:指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 
理论依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概念同化策略的三个环节:①寻找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有关的已有概念,建
立联系,初步理解新概念; 
 ② 将新概念与原有概念进行精确类比; 
 ③ 将相关的概念融会贯通,使新概念以适当的方式纳入认知结构之中,形成系统的概
念网络体系。 
概念图策略: 
概念图策略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
及与其它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学生概念图策略的过程分为 3 个环节: 
 ①教师示范;  ②学生模仿; ③学生制作、交流、比较、评价,并修改补充。  
 
8-4 技能性知识学习的策略 
8.4.1  化学技能性知识的特点 
自学: 
化学技能性知识是指与化学概念、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 
1、化学用语的特点 
化学用语: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符号及术语,是对化学现象的
一种本质抽象。 
化学用语反映了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化学用语作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它本身承载了多种意义。 
化学用语的学习必须和它所反映的宏观现象、微观结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有关化
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化学用语。 
2、化学实验技能知识的特点 
化学实验技能知识的定义 
化学实验技能知识的内容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化学学习机进行探究
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化学实验技能技能的培养必须和具体的探究活动相结合,不宜孤立、机械地训练。 
3、化学计算技能知识的特点 
化学计算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基础:化学概念和原理 
核心是思维能力和计算技巧的培养 
依随其发展的是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要重视在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
方法。  
 3
 
8.4.2  化学技能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 多重联系策略 
 ? 练习--反馈策略 
 ? 可视化策略 
自学讨论 
 
8-5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8.5.1  化学情意类内容的特点 
 
化学情意类内容是指能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有关内容,它包括
科学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科学的物质观、对化学科学的认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爱国
主义情感等。具体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中。 
情意类内容是中学化学知识的“灵魂”,是学生化学知识逐步增值的“促进剂”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应避免孤立、机械地进行 
情意类内容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多学科协同运作的过程。 
8.5.2  化学情意类内容的养成策略  
1 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策略 
知识的价值  
迁移价值:先前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后继知识的学习,它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
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认知价值: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过程,这个过程本身能够提高学生
学会学习的能力。 
情意价值:知识的学习过程会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发展产生积极的
影响 
2 主动参与策略 
主动参与策略是指学习者主动地针对学习内容展开探究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来,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分析处理证据、获得结论等实践过程,
获得对问题的理解和价值体验的一种学习策略。它强调学习者全身心投入,鼓励学习者深入
探究的过程。 
P240 案例 
3 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交流策略是指学习者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参与探究活动,相互交流自己的进展,并
针对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问题解决和情感发展的一种策略。合作意
识和合作精神是科学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 
 
8-6 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8.6.1  化学问题解决机制 
 ?  问题 
 ?  问题的类型 
 ?  问题解决机制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1)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4
(2)目标:关于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3)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法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见解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
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问题的类型 
问题解决网络:把问题分解成简单信息,并把它们重新加以组合,以此来获得问题的答
案。 
 
8.6.2  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   类比策略 
 ?   分解策略 
 ?   逆推策略 
 ?   探究策略 
 ?   反思策略 
类比策略 是指设法将新问题转化为已有知识经验中相似的问题(原型),通过比较在二
者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利用已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常用的
问题解决策略,关键是找到新问题与原型之间的可类比点。 
问题情景之间的相似性 
表面关系之间的相似性 
深层关系之间的相似性 
 
分解策略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具体
问题,即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解为几个次一级的子目标,尽量不要一次处理太多信息,通过
子目标的实现使问题获得解决的一种策略。 
整体理解问题  
 分解问题 
 归纳总结 
逆推策略, 又称逆向推理策略,即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它是由于对问题不能进行整体
表征,而采取的自下而上的推理活动。 
P247 示例 
探究策略是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先提出对问题的假设,即对问题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
假定性解释,然后设法收集能够证实假设的证据,通过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抽象概括确定问
题的答案,从而达到问题目标状态的一种策略。 
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能让学习者经历获得结论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所
获得结论的正确程度较高。 
反思策略是指问题解决者适时地对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的策
略。(元认知的统摄、调节和监控) 
反思策略一方面表现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解决者不时地停下来对自己的问题解决
过程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表现为在获得问题答案后,问题解决者自觉地从更高的层次上反思
评价自己问题解决的过程。反思结果可以反思日记形式总结。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