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总论
?学习目标
?1.1 财务会计概述
?1.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3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4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思考题
?1.1 财务会计概述
?1.1.1财务会计的涵义
财务会计是以会计准则或制度为主要依据,
确认、计量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
减变动,记录营业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和
归属,以及收益的形成和分配,定期以财务报
告的形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
流转,并分析报表,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获
利能力等的一套信息处理系统。财务会计信息
主要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等
与企业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外部使用者的需要,
同时也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有关信息的
需要。
?1.1.2财务会计的目的
1.满足企业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正
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的需要 。
2.满足企业管理者考核和分析财务成本计划或预
算的完成情况, 评价经济效益的需要 。
3.满足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
要 。
?1.1.3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
会计要素,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 是设
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 也是进行确认
和计量的依据 。 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的定义,
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 会计要素主
要包括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和利润 。
1.资产
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并由企业
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 。 它具有一下特征:
第一,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经济利
益 。
第二, 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 或者即使不为企
业所拥有, 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
第三, 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
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比较常
见的是按照流动性和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 。
2.负债
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除非发生减资, 清算, 企业不需要偿还所
有者权益 。
第二, 企业清算时, 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
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
第三, 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
4.收入
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及让渡资
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
流入 。 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 而
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
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从资产的增加,或负
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第三,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第四,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
包括为第三放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按照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收入有三种来
源,一是销售商品;二是提供劳务;三是让渡
资产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对外贷款、对外投资
或者对外出租等。
按照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可分为主
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5.费用
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等日常活
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 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
的流出, 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
经济利益的流出 。
第二, 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 或负债的增
加, 或二者兼而有之 。
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6.利润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
括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利润实际上
就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 若收入大
于费用, 其净额为利润;若收入小于费用, 其
净额为亏损 。
?1.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
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
定, 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依
这一系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 。 会计核算的基本
前提包括: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
?1.2.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 又称为会计实体, 会计个体, 是指会
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它规范了
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
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 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
方面作出决策服务 。 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
的对象, 只有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对象, 将会
计所要反映的对象与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其他经
济实体区别开来, 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
常开展, 实现会计的目标 。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
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
最后,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够将会计主体的经济
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
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
?1.2.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将会按
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不会停业,
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 正常的生产经营活
动为前提 。
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
的设定,而任何企业都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
也就是说,企业不能持续经营的可能性总是存
在的。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
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
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1.2.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 又称会计期间,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
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
短相同的期间 。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
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
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
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
信息。
明确会计分期基本前提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影响 。
由于会计分期, 才产生了应收, 应付, 递延,
预提, 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
?1.2.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
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计量, 记录和报告会计主
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
在货币计量前提下, 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
记账本位币 。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
主的企业, 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
位币, 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
民币 。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
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
?1.3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
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 具体包括三个方
面, 即,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确认
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
?1.3.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
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会计信息质
量的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 评价会
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主要有客观性, 可比性, 一
贯性, 相关性, 及时性, 明晰性等 。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
或事项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
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相互可比 。
3.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 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
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
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
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
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以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
5.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不得提前或延后。
6.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
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理解和利用 。
1.3.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
发生制为基础 。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
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
期的收入和费用, 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 也
不应该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
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
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
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
之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
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
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
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
是因果配比, 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
如, 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
将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相配比;二是
时间配比, 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
相配比, 如, 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 财务
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
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
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 其后, 各项财产如果发生
减值, 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 除
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
定者外, 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 其账
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 企业
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要求企业的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
出的界限 。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
( 或一个营业周期 ) 的, 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 ( 或几个营业
周期 ) 的, 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
如果企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没有正确划分资本
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将原本应计入资本性支
出的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
益;将原本应计入收益性支出的计入资本性支
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
?1.3.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
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少计负债或费用, 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
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
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
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
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
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和事项的法律
形式和认为形式进行, 而且法律形式和认为形
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 那么其
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
决策, 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
?1.4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事项的标准, 是进行会计工
作的规范, 是评价会计工作的准绳 。 会计制度
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 方法,
程序的总称, 主要是指企业会计制度 。 虽然会
计准则与会计制度都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规范,
但是, 会计准则是统驭性的高层次的会计规范;
会计制度则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会计规范 。
?1.4.1会计准则
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
次 。
第一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指适
用面最广、对会计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
则,主要就会计核算基本内容作出原则性的规
定。
第二层次: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是根
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会计核算的基本业
务和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作出的规定。
?1.4.2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根据会计法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及
法规制定的,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
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会计制度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管理工作
的规则、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事项处理
程序、记账方法、会计核算规程、会计监督和
检查方法、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会计人员的职
业道德标准及其他会计事务的规定等。狭义的
会计制度主要是指财政部颁布的行业会计制度。
?思考题
?1,简述财务会计的涵义 。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 其具体内容
是什么?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其具体内容
是什么?
4,简述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