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 李铁民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免疫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结构、功能,特别是免疫应答及其调节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免疫学功能,教学难点为理解免疫应答规律。 教学对象: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51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学形成过程,以及当代免疫学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免疫学概念。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免疫学基本概念(0.5学时) 免疫 免疫学 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学形成过程(1学时) 免疫学的开创期 传统免疫学时期 近代免疫学时期 现代免疫学时期 免疫学的发展特点(0.5学时) 广度的交叉性 深度的多层次性 发展上的高速度 复习思考题: 1、 何为免疫,免疫学? 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么? 3、当代免疫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抗原(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 性,以及免疫佐剂等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和抗原的特意性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0.2学时) 第二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0.5学时) 一 异物性 二 理化性状 三 免疫途径 四 机体应答性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 (1学时) 一 抗原特异性的研究 二 抗原决定簇 抗原的分类 (0.3学时) 重要抗原 (1学时) 一 病原微生物 二 细菌外毒素 类毒素和抗毒素 三 嗜异性抗原 四 白细胞分化抗原 五 血型抗原 六 主要组织 七 自身抗原 八 肿瘤抗原 免疫佐剂 (1学时) 一 免疫佐剂的种类 二 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三 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机制 复习题: 简述TD-Ag和TI-Ag的概念,两者引起免疫应答有何区别. 何谓嗜异性抗原?举例说明其意义. 何谓隐蔽的自身抗原?举例说明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后,可引起那些相应的临床疾病. 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有何不同? 正常情况下机体为什么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Rh抗体与ABO血型抗体有和区别?Rh抗体为什么只能在Rh ̄者体内产生?Rh抗体生成后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免疫球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基因结构和特点,以及抗体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抗体产生的多样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学时) 一 基本结构 二 肽链功能区 三 酶解片断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1学时) 一 同种型 二 同中异型 三 独特型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1学时) 一 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二 激活补体 三 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四 通过胎盘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布,特性和功能 (1学时) 一 IgG 二 IgM 三 IgA 四 IgD 五 IgE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 (1学时) 一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 二 轻(κ)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三 重(H)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四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1学时) 一 多克隆抗体 二 单克隆抗体 复习题: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生物学功 能. 简述免疫球蛋白分类和分类的依据 图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IgG分子产生的酶解片断,并简述个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何谓Ig的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它们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针对Ig同种异型决定簇(遗传标志)的抗体能否与下列Ig分子或其功能区起反映? γ2λ2 ε2κ2 δ2λ2 (μ2λ2)5 κ型L链V区 λ型L链C区 试比较各类Ig的结构及主要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何谓克隆抗体(MCAb)?简述制备MCAb的原理. 补体系统 (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补体的激活途径,生物学功能以及补体的 激活调控. 教学重点和难点:补体的激活途径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 一 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命名,生成部位和理化特征 二 几种重要的补体固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三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第三节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 一 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 二 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三 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第四节 补体受体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 补体受体 二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五节 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 一 补体含量增高 二 补体含量降低 三 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分子的遗传型缺陷 复习题: 1、比较补体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异点. 2、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3、列出膜结合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简述其作用机制 4、列出体液中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的名称,并任选其中两种说明其调节作用机制. 5、试述补体系统的组成 6、补体的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是通过何种成分引起的?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7、补体系统激活后,可产生哪些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裂解片断,可引发何种生物学效应? 8、试述补体系统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 免疫系统 (8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类免疫细胞特点和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免疫器官 一 中枢免疫器官 二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一 造血干细胞 二 淋巴细胞 三 抗原呈递细胞 四 其他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概念 细胞因子的分类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复习题 1、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T、B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和主要功能. 3、试比较TH1和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异 同点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4、简述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发育过程. 5、单核吞噬细胞具有那些主要生物学功能? 6、比较Tc、k和LAK细胞的作用特点. 7、试比较B1和B2细胞亚群的主要特征 8、何谓抗原呈递细胞?简述其组成及功能. 9.细胞因子有哪些基本特性。 10.细胞因子有那些生物学功能。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基因结构,分子功能,遗传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MHC基因组成及其产物 (1学时) 一 H-2复合体及其产物 二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第二节MHC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的结构 (1学时) 一 HLAⅠ类抗原分子的结构 二 HLAⅡ类抗原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MHC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的分布及其主要功能(1学时) 一 MHC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的分布 二 MHC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的主要功能 第四节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1学时) 一 单被体遗传 二 多态性现象 三 连锁不平衡 复习题: 简述H-2和HLA复合体的结构.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在结构,分布和功能上有和不同? 简述MHC抗原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简述HLA高度多态性的形成原因. 第七章 免疫应答 (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应答的规律,特点,类型及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免疫细胞活化机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概述 (0.5学时) 一 免疫应答的概念 二 免疫应答的类型 三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四 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体产生的细胞学基础 (2学时) 一 T细胞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二 巨噬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作用 三 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识别中的相互作 用 四 抗体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 MHC限制性 五 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 呈递 六 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的相互作用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5学时) 一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二 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 三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 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2学时) 一 CD4+TH细胞活化及CD4+TH1细胞的形成 和作用 二 CD8+致敏Tc细胞的形成和作用 复习题: 什么是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有哪些基本类型? 简述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 简述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试比较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有哪些主要异同点 简述CD4+TH1细胞(炎症T细胞)和CD8+致敏TC细胞(CD8+效应T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 第八章 免疫耐受 (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耐受的形成条件和细胞学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免疫耐受形成的细胞学基础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0.5学时) 一 天然免疫耐受现象 二 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0.5学时) 一 抗原因素 二 机体因素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1学时) 一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二 T,B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 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0.5学时) 一 克隆清除 二 克隆无能 三 抑制性T细胞的作用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0.5学时) 复习题: 什么是免疫耐受?诱导免疫耐受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T细胞和B细胞产生免疫耐受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性?它是如何形成的? 简述免疫耐受的维持,终止条件和形成机制. 第九章 免疫调节(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各种免疫调节因素及其机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胞及分子调节机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0.5学时) 一 高浓度抗体产生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二 低浓度IgG抗体介导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三 高浓度抗独特型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独特型网络的调节作用 (1学时) 免疫细胞的负调节作用 (1.5学时) 一 抑制性T细胞的负调节作用 二 抑制性B细胞的负调节作用 三 抑制性巨噬细胞的负调节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1学时) 复习题: 1简述高浓度抗体,高浓度抗独特型抗体和低浓度IgG抗体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2 哪些免疫细胞具有负调节作用?简述其作用机制 第十章 超敏反应 (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4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教学难点和重点:4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各自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概述 (0.5学时) 一 超敏反应的概念 二 超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三 超敏反应的分型 第二节Ⅰ型超敏反应 (1学时) 一 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二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和机制 三 Ⅰ型超敏反应的调节 四 动物实验性过敏反应 五 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六 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三节 Ⅱ型超敏反应 (0.5学时) 一 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和成分 二 Ⅱ型超敏反应中靶细胞损伤的机制 三 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四节 Ⅲ型超敏反应(1学时) 一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 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Ⅳ型超敏反应 (0.5学时) 一 概述 二 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三 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和相互关系 (0.5学时) 一 超敏反应分型及其特征比较 二 皮肤超敏反应试验及其特征 三 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复习题: 1 什么是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分几型?各型超敏反应有何主要异同点? 2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后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是什么。 3 简述嗜酸性粒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的反馈调节作用机制 4 血清过敏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是什么? 5 血细胞减少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是什么? 6 简要说明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7 以接触性皮炎为例,说明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怎样发生的。 第十一章 抗感染免疫 (3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的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非特异性免疫及其抗感染作用 (2学时) 一 屏障结构 二 吞噬细胞 三 NK细胞 四 正常体液和组织液中的抗感染物质 特异性免疫及其抗感染作用 (1学时) 一 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二 细胞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复习题: 1 何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它们如何发挥非特异性/特异性抗感染作用? 2 简述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3 简述细胞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第十二章 免疫学防治 (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免疫学理论在免疫防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原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特异性免疫防治 (2学时) 一 人工免疫 二 用于防治的生物制品 三 生物制品的应用 四 应用生物制品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的禁忌症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2学时) 一 免疫调节剂 二 免疫抑制剂 复习题: 什么是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两者有何不同? 举出几种常用的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名称,并简述其用途 各举出三种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名称,并简述两 者的优缺点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哪些?简述它们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Lydyard P.M, Whelan And Fanger MW. IMMUNOLOGY. 科学出版社,2001 余传霖,叶天星,陆德源,章谷生.现代医学免疫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 杨贵贞.医学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安云庆.免疫学基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