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驱虫剂
概述
? 含义:
凡以安蛔、驱虫药物为主组成,用于治疗
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 适应范围:
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
概述
? 使用注意:
1.驱虫剂宜在空腹时服用,尤以临睡前服用为妥,并应
忌食油腻香甜之物。
2.有时还需要适当配伍泻下药物,以助排除虫体。有的
驱虫药(如槟榔、使君子等)本身就有缓下作用,一
般无需配用泻药。
3.服药后应检查大便内有无虫体排出。虫去之后,可适
当调补脾胃,增加营养,使虫去而正不伤。尤其是脾
虚的患者,纵有虫病,还当以健脾为主,若专事驱虫,
恐虫去而正气亦伤,招致它变。
概述
4.讲究卫生,注意饮食,避免重复感染。一定时间后,
当复查大便,必要时可反复使用驱虫之剂。
5.在运用安蛔驱虫剂时,还应根据人体寒热虚实的不
同,适当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柏,温里药如干姜、
附子,消导药如神曲、麦芽,补益药如人参、当归
等。
6.驱虫药多系攻伐或有毒之品,对年老、体弱、孕妇
宜慎用或禁用。同时还要注意用量,剂量过大或连
续服用则易伤正或中毒,剂量不足则难以达到驱虫
之目的。
概述
?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驱虫剂的概念、适用范围、使用注意
掌握:乌梅丸
概述 ? 适应证:人体消化道的寄生虫病种类很
多,本章主要讨论蛔虫病的治法
与代表方剂。其成因多由饮食不
洁,虫卵随饮食入口而引起。多
见脐腹作痛,时发时止,痛定能
食,面色萎黄,或面白唇红,或
面生干癣样的白色虫斑,或睡中
齘 齿,或胃中嘈杂,呕吐清水,
舌苔剥落,脉象乍大乍小等证。
概述
? 图示
概述
? 方剂配伍特点:
常以安蛔的 乌梅
驱虫的 川椒、使君子、槟榔 等为主组方。
?代表方:
乌梅丸
乌梅丸
,伤寒论,
乌梅丸
? 组成:
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当归, 附子,
蜀椒, 肉桂, 人参,
黄柏
? 用法:
上十味,导捣筛,合法之,
以苦酒(即酸醋),渍乌梅
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
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
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
如梧桐子大,食前以炊送下,
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
二十丸。禁食生冷,滑物,
臭食等。
乌梅丸
? 主治:
主治脏寒蛔厥证。症见脘腹阵痛,
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
甚则吐蛔,手足厥冷。
或久泻久痢。
乌梅丸
? 病因病机:
蛔厥之证,是因患者素有蛔虫,
复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
? 功用:
温脏安蛔
乌梅丸
? 方解:
君 — 乌梅 酸能安蛔,蛔静痛止;
又能和胃,涩肠止泻
臣 — 蜀椒、细辛:辛可伏蛔,温脏祛寒
黄连、黄柏:苦能下蛔,寒能上热
佐 附子、桂枝、干姜 既可增强温脏祛寒功,
亦有辛可制蛔之力
当归、人参:补养气血,合桂枝以养血通脉,
以解四肢厥冷
使 — 蜜: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乌梅丸
? 配伍特点:
( 1)酸苦辛并进,使, 蛔得酸则静,得辛则
伏,
得苦则下, ;
( 2)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 辩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脏寒蛔厥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
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常自吐蛔,手足厥冷为
辨证要点。
乌梅丸
? 加减应用:
本方以安蛔为主,杀虫之力较弱,临床运用时
可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榧子、槟榔等以增
强驱虫作用。
若热重者,可去附子、干姜;寒重者,可减黄
连、黄柏;
口苦、心下疼热甚者,重用乌梅、黄连,并加
川楝子、白芍;
无虚者,可去人参、当归;
呕吐者,可加吴茱萸、半夏;
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槟榔。
乌梅丸
[药理研究 ]
( 1)麻痹蛔虫作用;
( 2)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松弛奥狄氏
括约肌作用;
( 3)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
[现代运用 ]
本方常用于治疗 胆道蛔虫症、慢性菌痢、慢性胃
肠炎、结肠炎,辨证属寒热错杂,气血虚弱者。
小结
? 驱虫剂选正方 1首,附方 2首。
? 三方均能安蛔,其中 乌梅丸 长于温脏补虚,
清热安蛔,适用于寒热错杂之蛔厥证。
理中安蛔汤 长于温安蛔,
主治中阳不振之蛔虫腹痛。
连梅安蛔汤 功能清热安蛔,
擅治肝胃郁热之虫积痛。下一章
乌梅
? [药性 ] 酸、涩、平。
归肝、脾、肺、大肠经。
? [功效 ]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
? [应用 ] 1.肺虚久咳;
2.久泻,久痢;
3.蛔厥腹痛,呕吐;
4.虚热消渴。
黄连
? [药性 ]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 [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应用 ]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蜀椒 (花椒 )
? [药性 ] 辛、温。
归脾、胃、肾经。
? [功效 ]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应用 ]
1.中寒腹痛,寒湿吐泻;
2.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黄柏
? [药性 ] 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 [功效 ]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 [应用 ]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当归
? [药性 ] 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 [功效 ]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 [应用 ] 1.血虚诸证;
2.血虚血瘀,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3.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风寒痹痛;
4.血虚肠燥便秘。
细辛 ? [药性 ]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 [功效 ]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通窍,温肺化饮。
? [应用 ]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肺寒咳喘。
干姜
? [药性 ]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 [功效 ]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应用 ]
1.腹痛,呕吐,泄泻;
2.亡阳证;
3.寒饮喘咳。
肉桂
? [药性 ] 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 [功效 ]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 [应用 ]
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
白附子 (禹白附)
[药性 ] 苦、甘、温,有毒。
归胃、肝经。
[功用 ]祛风痰,止痉,止痛,
解毒散结
[应用 ]
1、中风痰壅,口眼喎斜,
惊风癫痫,破伤风;
2、痰厥头痛,眩晕;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人参
[药性 ] 甘、微苦,平。
归肺、脾、心经。
[功效 ] 大补元气,
补脾 益肺,生津,
安神益智。
[应用 ]
1.元气虚脱证;
2.肺脾心肾气虚证;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