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第一节 城市生态概述
一、城市生态管理的含义
? 依据生态学原理,运用政策、法规、经济、
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 对城市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关系进行调节控制,
? 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协调进
行管理和调控,
? 协调城市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限制或制止损害环境的行为。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 传统的城市管理:
–经济管理
–生产管理
–将自然生态系统排除在管理对象
之外
–后果:
? 城市环境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
?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不可修复的破坏
? 国外城市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美国,
? 1973年国际城市管理协会
? 汇编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研究成果, 城市环境管
理,
–前苏联
? 1940年代:设立城市建设研究所和城市环境保护研究室
? 城市将环境保护, 和改善纳入各类城市规划设计中。
–日本
? 1974年制定国土利用计划法
? 把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 主要特点:
–将生态系统纳入管理对象之中
–关注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同要素之间,以及生
态系统与经济管理、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
–不约而同地通过立法确定城市生态管理的地
位与作用
–将城市生态管理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强
化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地位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 我国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 70年代,
? 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评价
? 主要针对城市工业三废的控制
–1979年 成都环境保护会议
? 以管促治、管治结合
? 标志城市管理步如综合防治的轨道
–20世纪 80年代,
? 由污染控制转向生态环境管理
? 措施:编制城市生态经济规划或城市生态建设
规划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管理
?水、土、气、声、和
固体废物
–自然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等的开发与管理
? 涉及的 4大领域
–生产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
–由建设开发活动引起的饿环境影响和生态
破坏
–由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源损耗和补偿
–由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保护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 10大任务)
–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组织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标准
–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环保工作和“三同时”
的执行情况
–组织推广环保先进经验和技术等
–。。。。。。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城市环境质量管理
?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综合指标
–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
? 类型指标
–是按照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
染类型划分:
? 物理污染指标
? 化学污染指标
? 生物污染指标
–是一个单项指标的集合
? 单项指标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 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
–控制污染物的流量
–控制污染物的流出浓度
? 污染源总量控制管理
–建立在污染物总量管理的基础上
–排污提出申请 —发排污许可证 —监督
检查执行情况
? 城市环境总量控制管理
–根据城市环保目标 — 确定城市污染物允
许排房总量 — 采用优化的方法使排污总
量在全市范围内最佳分配 --使城市环境
治理费用最少
–城市环境区划管理
–城市环境行业管理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 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结构
? 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工程系统
? 对大气、水资源、城市绿地的保护,
重点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 开展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落实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 将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容量的应用
–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促进良性循
环
? 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 技术政策的指定、行政法规的职责
–, 循环经济,的建设 —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
– 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开辟多种渠道,解决城市生态综合整治
的来源
–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中的投入比例
– 强化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应用
? 城市建设维护税
? 排污收费
– 社会集资
– 优惠政策、补足与奖励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城市政府强化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的领导
–领导责任制 --广东省
–宣传教育的大力强化
–发挥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
循环经济
?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
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 。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多采取末端控制、
指令性控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
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
循环经济法律。
–制定并完善鼓励支持循环经济的经济
政策、税收政策,使法律法规能真正
起到污染预防和绿色导向作用。
循环经济
? 开发研究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技术支
撑体系
– 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关键链接技术,
对现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废弃物进行回收
利用,提高生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
– 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新
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
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
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循环经济
? 加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宣传交流 。
– 目前尚有一些人对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
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 要加大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引导各级政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地区经
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中,
引导企业把工业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
循环经济
? 继续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试点 。
– 要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
生态工业试点;
– 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建成企业间的
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 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
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机制,实现消费过程
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 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 主导思想:
–在“三同步”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实
现“三效益”的统一
? 考核的内容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环境建设指标
–环境管理指标
限 值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上 限 下 限
权重 计 分 公 式 考核范围
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 mg/m
3
0.15 0.04 6
3(0.15 - x )/0.05 ( 0.1 ≤ x ≤ 0.15)
3+ 3 (0.10 - x)/0.06 (0.04 ≤ x ≤ 0.1)
认证点位
2 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
mg/m
3
0.1 0 0.02 5 5 (0.10 - x)/0.08 认证点位
3 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
mg/m
3
0.08 0.04 5 5 (0.08 - x)/0.04 认证点位
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80 6 6(x - 80)/20 城市市区
6(x - 60)/40
*
4 ( x - 60 ) /40+2(y - 60)/40
*
5(x - 60)/40 + z
**
5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60
6
*
( 5+1 )
**
3 ( x - 60 ) /40+2(y - 60)/40+z
**
认证点位
6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62 56 4 4(62 - x)/6 认证点位
环
境
质
量
7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74 68 4 4(74 - x)/6 认证点位
8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及清洁能源使用率 % 100, 3 0 30, 0 5+1 5(x - 30)/70 + y/30 建成区
9 汽车尾气达标率 % 80 50 4 4(x - 50)/30 城市市区
1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90 50 4 4 (x - 50)/40 城市地区
11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 100 20 3 3 (x - 20)/80 城市市区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 00 60 3 3 (x - 60)/40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 - 60)/4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 - 60)/40
污
染
控
制
12
工业企业
排放达标率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 - 60)/40
城市地区
1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率 % 60, 30 0 7 6 x/60+y/30 城市市区
14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1 0 7 7 ( x - 10 ) / 70 城市市区
1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0 10 5 5(x - 10)/30 建成区
16 生态建设 暂 不 考 核 6 城市地区
环
境
建
设
17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 8 0 4 4x/8 城市地区
18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 2 0 4 4 x/2 城市地区
1 9 污染防治设施及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率 暂 不 考 核 5 城市地区
环境
管理
20 环境保护机构建设 国家考核 3 见指标解释 城市地区
* 既有海域又有地表水考核点位但无出入境水质变化考核点位的城市按该公式计算得分。 ** 考核出入境水质变化的城市按此分值计 分,水质变化考核分值
1 分,此时其它水域功能达标率考核分值为 5 分,该项指标考核分值总分仍为 6 分
第三节 城市自然资源管理
一、城市土地资源
? 城市土地资源的特点
–区位条件的重要性
–开发利用的集约性
–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分为 10大类,46中类,73
小类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工业用地
– 一类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
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 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
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 二类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
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 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
纺织工业等用地
– 三类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
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用地,
? 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
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
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
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居住用地:
–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
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
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
或零星的用地 。
– 共分 4类,每类下分为:
? 住宅用地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道路用地
? 绿地
? 一类居住用地
–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
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
为主的用地
? 二类居住用地
–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
整、环境较好,以多、中、
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 三类居住用地
–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
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
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
的用地
? 四类居住用地
–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城市土地综合评价
? 评价因素体系
城
市
土
地
综
合
评
价
因
素
体
系
地质地貌条件
水文及水文地质
城市景观
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
通达性
商业集聚度
自然条件
环境质量
城市设施
土地区位
? 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 国外
– 国内
?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 改造和集约利用市中心
– 成片开发、整体利用
– 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
三、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改造和集约利用市中心
? 城市土地集约化:
– 是指将较多的资本投入强
化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适
应不断增长的 人口和生活
水平的需要。
? 集约化途径,
–使建筑向高空发展
–使建筑向地下发展
成片开发、整体利用
? 成片开发模式始于上 20世纪 60年代
? 成片开发的概念,
– 把住宅、小型工厂、文教、休息娱乐设施、商业服
务设施,尽可能地集中配置在一个区域
– 以增加绿地、绿带作为屏障或隔离,
– 形成功能区既相互隔离有溶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 我国,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
? 按城市功能来展开城市布局始城市建设
的一项重要原则
? 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合理
– 节省用地
– 有效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益 ]
– 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
? 卫星城镇的发展
第四节 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
评价和预测
一、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种类
?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评价
? 城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二、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
? 确定指标体系
? 选择评价模型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评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
? 针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环境优
美和持续性问题
? 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 评价因子
? 生物及其生境
? 生态效应
– 着重生态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评价
?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始城市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
纳能力 。其大小对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 应该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划分的各环境要素来全
面进行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
– 环境标准
– 人口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SEA)
? 主要针对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
综合评价
? 对生态要素影响大的因素
–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
– 规划、短期和长期计划
– 城市开发
– 经济建设
三、城市生态环境的预测
? 趋势预测
– 趋势外推预测
– 投入产出分析预测
– 回归预测
– 类推预测
– 灰色预测
? 对策性预测
? 城市大气污染预测系统的建立
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 AIR POLLUTION INDEX API)
1,空气污染指数 ( 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 API)
–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 就是
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
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 并分级表征
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 。
? 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
变化趋势。
? 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原则:
–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
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
–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
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
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
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指数的分级标准
? 空气污染指数 ( API) 50点 对应的污染物
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
? API100点 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
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
? API200点 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
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
? API更高值段的分级 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
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浓度单位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2
0.05
0.15
0.06
0.15
0.50
0.10
0.25
0.70
总悬浮颗
粒物 TSP
年平均
日平均
0.08
0.12
0.20
0.30
0.30
0.50
可吸入颗
粒物 PM10
年平均
日平均
0.04
0.05
0.10
0.15
0.15
0.25
氮氧化物
NOx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5
0.10
0.15
0.05
0.10
0.15
0.10
0.15
0.30
mg/m3
(标准状态 )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报告
( 1) 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
段线性函数 ( 见表 1), 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
物的分指数 In,取各项污染物分指数中最大
者代表该区域城市的污染指数 。 即:
API=max( I1,I2,…I i…I n)
( 2) 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
的首要污染物 。 当污染指数 API值小于 50时,
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
表 1污染指数 API分级限值
污染指数
In
污染物浓度
TSP SO2 NOx
500 1.000 2.620 0.940
400 0.875 2.100 0.750
300 0.625 1.600 0.565
200 0.500 0.250 0.150
100 0.300 0.150 0.100
50 0.120 0.050 0.050
空气污染
指数 (API)
空气
质量
级别
空气
质量
状况
对 健 康 的 影 响 对应空气质量
的适用范围
0~ 50 Ⅰ 优 可正常活动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
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51~ 100 Ⅱ 良 可正常活动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
商业交通居发混合区, 文化
区, 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101~ 200 Ⅲ 轻度
污染
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
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
群出现刺激症状
特定工业区
201~ 300 Ⅳ 中度
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
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
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
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
状
>300 Ⅴ 重度
污染
健康人除出现较强烈症
状,降低运动耐受力外,
长期接触会提前出现某
些疾病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0~ 50 Ⅰ 优
51~ 100 Ⅱ 良
101~ 200 Ⅲ 普通 (轻度污染 )
201~ 300 Ⅳ 不佳 (中度污染 )
>300 Ⅴ 差 (重度污染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 基本原理
– 根据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 循环再生原理
? 区域分异原理
? 动态发展原理
– 按照全局观点、长远观点和反馈观点
– 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市情,做到切实
可行
? 目标明确
? 做好费用 -效益分析,并综合考虑经济、环境、
社会三方面的最优化的综合效益
? 依据
– 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
经济发展规划
– 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和
改善环境的要求
– 是经济技术等的现实
条件和发展水平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 总体战略:
– 北抑:
? 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抑制城市向北的发展
? 新白云国际机场在花都,必须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
适当发展临空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物流中心:
– 南拓:
? 除大石、市桥等传统增长地区仍然会继续发展外,大量
新兴产业区也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的番禺地区。
? 总体战略
–西调:
? 旧城区和白云山以西地区,重点是保护名城,
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 东移:
? 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
产业向黄埔 — 新塘 — 线集中迁移,利用港口条
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 生态环境规划目标
– 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
局,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保障、促进、引
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 建立区域整体生态平衡,为广州市发展提供
可持续的区域性生态保障 。
?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并实
现生物多样性;
? 控制城市连片发展,培育必要的城市组团间生态隔
离带,改善与保护城乡发展环境:
? 加强生态恢复,切实治理、控制和防止水、空气和
噪声等环境污染;
?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合
理的环境容量控制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 生态结构的战略选择
– 大广州地区自北向南形成了山、
城、田、海四个层次的地域类型,
塑就了“山水城市”的的山水型
生态城市基础构架。
– 构筑“一环两楔”,“三纵四横”
的主骨架
– 打通多条“生态廊道”,与区内
密布的河网水系形成网状“蓝道”
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廊道等线状
和点块状的生态绿地, 构成了多
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
络式生态结构体系,
一环两楔,
?在广佛都市圈外围通过区域合
作建立区域环状绿色生态屏
障 ——生态环廊 ;
?东北部白云山山体自东北向西
南延伸至环廊内,形成“绿楔”
?而接南海的珠江水系则自珠江
口向西北直入环廊形成‘‘蓝
楔”
?绿楔、蓝葜相互融合贯通,从
总体形成大广州地区,—环两
楔”的开放式区域生态空间格
三纵四横,
?, 三纵,即三条南北向生态主廊
道;
?, 四横,即四条东西向生态主廊
道。
?纵横市区的, — 纵两横”,
主要作用在于隔离都会区各组
团,避免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的蔓
延式发展,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生
相荣的格局。
?围绕周边的,两横两纵”,
主要作用为隔离相临的城市区
域,避免城市之间的无限制蔓延 。
? 生态建设政策
–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
基础。
–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广州市
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政策区划
–共分三类地区:
? 生态保护区
? 生态控制区
? 生态协调区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
? 生态保护区,
–为绝对保护、禁止开发建设的地区
–该区涵盖了广州市的自然保护区、人文
景观保护区
–自北向南延伸的中、低山林地
–属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基本农田保护区、
饮用水二二级以上的保护区
–城市组团间的结构性生态隔离带。
?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
? 生态控制区,
–是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以适度
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的地区
–该区属临近自然保护区或与山体、林
地、河流水体毗临以及 —般耕地
–所处位置地势较高或与整体生态维育
紧密相关的用地
–现状建成区中生态结构不合理的地区。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
? 生态协调区:
–是适于进行建设,但必须重视与生态
协调的地区
–该区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现状建设区
以及适宜开发建设的生态非敏感区或
低敏感区
–该区应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承载力
的协调关系。
第一节 城市生态概述
一、城市生态管理的含义
? 依据生态学原理,运用政策、法规、经济、
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
? 对城市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关系进行调节控制,
? 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协调进
行管理和调控,
? 协调城市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限制或制止损害环境的行为。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 传统的城市管理:
–经济管理
–生产管理
–将自然生态系统排除在管理对象
之外
–后果:
? 城市环境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
? 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不可修复的破坏
? 国外城市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美国,
? 1973年国际城市管理协会
? 汇编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研究成果, 城市环境管
理,
–前苏联
? 1940年代:设立城市建设研究所和城市环境保护研究室
? 城市将环境保护, 和改善纳入各类城市规划设计中。
–日本
? 1974年制定国土利用计划法
? 把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 主要特点:
–将生态系统纳入管理对象之中
–关注城市生态系统中不同要素之间,以及生
态系统与经济管理、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
–不约而同地通过立法确定城市生态管理的地
位与作用
–将城市生态管理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强
化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地位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 我国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 70年代,
? 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评价
? 主要针对城市工业三废的控制
–1979年 成都环境保护会议
? 以管促治、管治结合
? 标志城市管理步如综合防治的轨道
–20世纪 80年代,
? 由污染控制转向生态环境管理
? 措施:编制城市生态经济规划或城市生态建设
规划
二、城市生态管理的兴起和发展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主要内容
–城市环境管理
?水、土、气、声、和
固体废物
–自然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水资源、
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等的开发与管理
? 涉及的 4大领域
–生产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
–由建设开发活动引起的饿环境影响和生态
破坏
–由经济活动引起的资源损耗和补偿
–由特殊价值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保护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 10大任务)
–组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
–组织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标准
–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环保工作和“三同时”
的执行情况
–组织推广环保先进经验和技术等
–。。。。。。
三、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城市环境质量管理
?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 综合指标
–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
? 类型指标
–是按照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
染类型划分:
? 物理污染指标
? 化学污染指标
? 生物污染指标
–是一个单项指标的集合
? 单项指标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 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
–控制污染物的流量
–控制污染物的流出浓度
? 污染源总量控制管理
–建立在污染物总量管理的基础上
–排污提出申请 —发排污许可证 —监督
检查执行情况
? 城市环境总量控制管理
–根据城市环保目标 — 确定城市污染物允
许排房总量 — 采用优化的方法使排污总
量在全市范围内最佳分配 --使城市环境
治理费用最少
–城市环境区划管理
–城市环境行业管理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 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结构
? 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工程系统
? 对大气、水资源、城市绿地的保护,
重点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 开展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落实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 将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容量的应用
–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净能力,促进良性循
环
? 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 技术政策的指定、行政法规的职责
–, 循环经济,的建设 —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
– 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开辟多种渠道,解决城市生态综合整治
的来源
– 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中的投入比例
– 强化环境管理经济手段应用
? 城市建设维护税
? 排污收费
– 社会集资
– 优惠政策、补足与奖励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 城市政府强化对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的领导
–领导责任制 --广东省
–宣传教育的大力强化
–发挥公众参与的监督制度
循环经济
? 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
律法规体系和经济政策 。
–我国现有的环境法规多采取末端控制、
指令性控制。要借鉴国外的经验,通
过立法的方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
循环经济法律。
–制定并完善鼓励支持循环经济的经济
政策、税收政策,使法律法规能真正
起到污染预防和绿色导向作用。
循环经济
? 开发研究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的技术支
撑体系
– 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发关键链接技术,
对现在不能回收利用的大宗废弃物进行回收
利用,提高生态技术的经济合理性。
– 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无害或低害新
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
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
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循环经济
? 加强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宣传交流 。
– 目前尚有一些人对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
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 要加大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
引导各级政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地区经
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中,
引导企业把工业生态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
循环经济
? 继续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试点 。
– 要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
生态工业试点;
– 选择一批工业园区,在园区内建成企业间的
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 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
建立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机制,实现消费过程
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 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
? 主导思想:
–在“三同步”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实
现“三效益”的统一
? 考核的内容
–环境质量指标
–环境污染控制指标
–环境建设指标
–环境管理指标
限 值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上 限 下 限
权重 计 分 公 式 考核范围
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平均值 mg/m
3
0.15 0.04 6
3(0.15 - x )/0.05 ( 0.1 ≤ x ≤ 0.15)
3+ 3 (0.10 - x)/0.06 (0.04 ≤ x ≤ 0.1)
认证点位
2 二氧化硫浓度年平均值
mg/m
3
0.1 0 0.02 5 5 (0.10 - x)/0.08 认证点位
3 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
mg/m
3
0.08 0.04 5 5 (0.08 - x)/0.04 认证点位
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100 80 6 6(x - 80)/20 城市市区
6(x - 60)/40
*
4 ( x - 60 ) /40+2(y - 60)/40
*
5(x - 60)/40 + z
**
5 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 60
6
*
( 5+1 )
**
3 ( x - 60 ) /40+2(y - 60)/40+z
**
认证点位
6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dB(A) 62 56 4 4(62 - x)/6 认证点位
环
境
质
量
7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dB(A) 74 68 4 4(74 - x)/6 认证点位
8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及清洁能源使用率 % 100, 3 0 30, 0 5+1 5(x - 30)/70 + y/30 建成区
9 汽车尾气达标率 % 80 50 4 4(x - 50)/30 城市市区
1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90 50 4 4 (x - 50)/40 城市地区
11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 100 20 3 3 (x - 20)/80 城市市区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1 00 60 3 3 (x - 60)/40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 - 60)/40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 - 60)/40
污
染
控
制
12
工业企业
排放达标率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 100 60 1 (x - 60)/40
城市地区
13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率 % 60, 30 0 7 6 x/60+y/30 城市市区
14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1 0 7 7 ( x - 10 ) / 70 城市市区
1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0 10 5 5(x - 10)/30 建成区
16 生态建设 暂 不 考 核 6 城市地区
环
境
建
设
17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 8 0 4 4x/8 城市地区
18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 % 2 0 4 4 x/2 城市地区
1 9 污染防治设施及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率 暂 不 考 核 5 城市地区
环境
管理
20 环境保护机构建设 国家考核 3 见指标解释 城市地区
* 既有海域又有地表水考核点位但无出入境水质变化考核点位的城市按该公式计算得分。 ** 考核出入境水质变化的城市按此分值计 分,水质变化考核分值
1 分,此时其它水域功能达标率考核分值为 5 分,该项指标考核分值总分仍为 6 分
第三节 城市自然资源管理
一、城市土地资源
? 城市土地资源的特点
–区位条件的重要性
–开发利用的集约性
–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分为 10大类,46中类,73
小类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工业用地
– 一类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
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 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
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 二类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
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 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
纺织工业等用地
– 三类用地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
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
用地,
? 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
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
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
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居住用地:
–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
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
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
或零星的用地 。
– 共分 4类,每类下分为:
? 住宅用地
?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道路用地
? 绿地
? 一类居住用地
–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
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
为主的用地
? 二类居住用地
–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
整、环境较好,以多、中、
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 三类居住用地
–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
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
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
的用地
? 四类居住用地
–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城市土地综合评价
? 评价因素体系
城
市
土
地
综
合
评
价
因
素
体
系
地质地貌条件
水文及水文地质
城市景观
环境污染状况
社会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
通达性
商业集聚度
自然条件
环境质量
城市设施
土地区位
? 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状况
– 国外
– 国内
?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 改造和集约利用市中心
– 成片开发、整体利用
– 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
三、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
改造和集约利用市中心
? 城市土地集约化:
– 是指将较多的资本投入强
化开发有限的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适
应不断增长的 人口和生活
水平的需要。
? 集约化途径,
–使建筑向高空发展
–使建筑向地下发展
成片开发、整体利用
? 成片开发模式始于上 20世纪 60年代
? 成片开发的概念,
– 把住宅、小型工厂、文教、休息娱乐设施、商业服
务设施,尽可能地集中配置在一个区域
– 以增加绿地、绿带作为屏障或隔离,
– 形成功能区既相互隔离有溶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 我国,城市建设的综合开发
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结构和城市空间布局
? 按城市功能来展开城市布局始城市建设
的一项重要原则
? 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合理
– 节省用地
– 有效发挥基础设施的效益 ]
– 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
? 卫星城镇的发展
第四节 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
评价和预测
一、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种类
?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评价
? 城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二、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
? 确定指标体系
? 选择评价模型
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 评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
? 针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解决环境优
美和持续性问题
? 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 评价因子
? 生物及其生境
? 生态效应
– 着重生态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评价
? 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始城市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
纳能力 。其大小对城市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 应该按照城市区域功能划分的各环境要素来全
面进行生态环境容量的研究
– 环境标准
– 人口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SEA)
? 主要针对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
综合评价
? 对生态要素影响大的因素
–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
– 规划、短期和长期计划
– 城市开发
– 经济建设
三、城市生态环境的预测
? 趋势预测
– 趋势外推预测
– 投入产出分析预测
– 回归预测
– 类推预测
– 灰色预测
? 对策性预测
? 城市大气污染预测系统的建立
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 AIR POLLUTION INDEX API)
1,空气污染指数 ( 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 API)
– 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 就是
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
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 并分级表征
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 。
? 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
变化趋势。
? 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原则:
– 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
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
–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
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
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
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指数的分级标准
? 空气污染指数 ( API) 50点 对应的污染物
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
? API100点 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
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
? API200点 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
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
? API更高值段的分级 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
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浓度单位
二氧化硫
SO2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2
0.05
0.15
0.06
0.15
0.50
0.10
0.25
0.70
总悬浮颗
粒物 TSP
年平均
日平均
0.08
0.12
0.20
0.30
0.30
0.50
可吸入颗
粒物 PM10
年平均
日平均
0.04
0.05
0.10
0.15
0.15
0.25
氮氧化物
NOx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0.05
0.10
0.15
0.05
0.10
0.15
0.10
0.15
0.30
mg/m3
(标准状态 )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报告
( 1) 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
段线性函数 ( 见表 1), 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
物的分指数 In,取各项污染物分指数中最大
者代表该区域城市的污染指数 。 即:
API=max( I1,I2,…I i…I n)
( 2) 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
的首要污染物 。 当污染指数 API值小于 50时,
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
表 1污染指数 API分级限值
污染指数
In
污染物浓度
TSP SO2 NOx
500 1.000 2.620 0.940
400 0.875 2.100 0.750
300 0.625 1.600 0.565
200 0.500 0.250 0.150
100 0.300 0.150 0.100
50 0.120 0.050 0.050
空气污染
指数 (API)
空气
质量
级别
空气
质量
状况
对 健 康 的 影 响 对应空气质量
的适用范围
0~ 50 Ⅰ 优 可正常活动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和
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51~ 100 Ⅱ 良 可正常活动 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
商业交通居发混合区, 文化
区, 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101~ 200 Ⅲ 轻度
污染
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
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
群出现刺激症状
特定工业区
201~ 300 Ⅳ 中度
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
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
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
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
状
>300 Ⅴ 重度
污染
健康人除出现较强烈症
状,降低运动耐受力外,
长期接触会提前出现某
些疾病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0~ 50 Ⅰ 优
51~ 100 Ⅱ 良
101~ 200 Ⅲ 普通 (轻度污染 )
201~ 300 Ⅳ 不佳 (中度污染 )
>300 Ⅴ 差 (重度污染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 基本原理
– 根据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 循环再生原理
? 区域分异原理
? 动态发展原理
– 按照全局观点、长远观点和反馈观点
– 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市情,做到切实
可行
? 目标明确
? 做好费用 -效益分析,并综合考虑经济、环境、
社会三方面的最优化的综合效益
? 依据
– 城市总体规划和社会
经济发展规划
– 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和
改善环境的要求
– 是经济技术等的现实
条件和发展水平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 总体战略:
– 北抑:
? 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抑制城市向北的发展
? 新白云国际机场在花都,必须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
适当发展临空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物流中心:
– 南拓:
? 除大石、市桥等传统增长地区仍然会继续发展外,大量
新兴产业区也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的番禺地区。
? 总体战略
–西调:
? 旧城区和白云山以西地区,重点是保护名城,
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 东移:
? 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
产业向黄埔 — 新塘 — 线集中迁移,利用港口条
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 生态环境规划目标
– 实现城乡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城乡生态安全格
局,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保障、促进、引
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 建立区域整体生态平衡,为广州市发展提供
可持续的区域性生态保障 。
?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并实
现生物多样性;
? 控制城市连片发展,培育必要的城市组团间生态隔
离带,改善与保护城乡发展环境:
? 加强生态恢复,切实治理、控制和防止水、空气和
噪声等环境污染;
?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体系,实现合
理的环境容量控制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 生态结构的战略选择
– 大广州地区自北向南形成了山、
城、田、海四个层次的地域类型,
塑就了“山水城市”的的山水型
生态城市基础构架。
– 构筑“一环两楔”,“三纵四横”
的主骨架
– 打通多条“生态廊道”,与区内
密布的河网水系形成网状“蓝道”
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廊道等线状
和点块状的生态绿地, 构成了多
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
络式生态结构体系,
一环两楔,
?在广佛都市圈外围通过区域合
作建立区域环状绿色生态屏
障 ——生态环廊 ;
?东北部白云山山体自东北向西
南延伸至环廊内,形成“绿楔”
?而接南海的珠江水系则自珠江
口向西北直入环廊形成‘‘蓝
楔”
?绿楔、蓝葜相互融合贯通,从
总体形成大广州地区,—环两
楔”的开放式区域生态空间格
三纵四横,
?, 三纵,即三条南北向生态主廊
道;
?, 四横,即四条东西向生态主廊
道。
?纵横市区的, — 纵两横”,
主要作用在于隔离都会区各组
团,避免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的蔓
延式发展,形成人工与自然相生
相荣的格局。
?围绕周边的,两横两纵”,
主要作用为隔离相临的城市区
域,避免城市之间的无限制蔓延 。
? 生态建设政策
–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
基础。
–在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广州市
域进行了生态环境的政策区划
–共分三类地区:
? 生态保护区
? 生态控制区
? 生态协调区
广州市的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
? 生态保护区,
–为绝对保护、禁止开发建设的地区
–该区涵盖了广州市的自然保护区、人文
景观保护区
–自北向南延伸的中、低山林地
–属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基本农田保护区、
饮用水二二级以上的保护区
–城市组团间的结构性生态隔离带。
?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
? 生态控制区,
–是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以适度
地、有选择地进行建设的地区
–该区属临近自然保护区或与山体、林
地、河流水体毗临以及 —般耕地
–所处位置地势较高或与整体生态维育
紧密相关的用地
–现状建成区中生态结构不合理的地区。
生态建设政策区划
? 生态协调区:
–是适于进行建设,但必须重视与生态
协调的地区
–该区基本涵盖了绝大部分现状建设区
以及适宜开发建设的生态非敏感区或
低敏感区
–该区应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承载力
的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