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世界经济概论,
主讲教师:毛在丽
课程简述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 世界经济,即全球意义上的经济体系。主要研
究的是世界经济的现状,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性的东西。
? 了解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趋势、运行方式、
参与主体。
? 中国与世界经济。
二、分析的入手处:经济全球化
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世
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而世界经济是一门
以现状为对象的学科,学习世界经济必须了解世
界经济发展的最新现实。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
成为一个日趋完整的独特经济体系,也就是使研
究对象本身变得更为确定、更加清晰,与国际经
济学的差别更为明显,从而也就更能把握。
三、与国际经济学的区别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
世界经济
侧重点 注重理论研究,
利用理论来分析
现实,指导政策
制定
更注重对现象的
研究,从中找出
某些规律性的东
西。
视角 国家(个体和局
部)
从全球(整体)
四、学习本门课的用途
?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介绍和分析,
探索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对世界经济的
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关系有进一步的
认识,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 美、日、欧盟
的经济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
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时代脉搏,
并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各种
经济现象的分析。
?认识在职业生涯中需要面对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培养对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敏感性。
五、课程结构
对比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微
观
市场运行方式--价
格机制;经济活动主
体--企业;要素配
置方式--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原因--国际分
工;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特
有主体--跨国公司和国家;
资源配置--资本市场
宏
观
总量均衡;经济体制;
规模扩大--经济增
长;结构进步--经
济发展
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制度
形成的标志-- WTO;区域经
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均衡、
增长与发展;
?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
上篇 世界微观经济学
? 国际分工的演化与变革
? 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
?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 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 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
下篇 世界宏观经济学
?贸易自由化与关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的增长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均衡
?经济全球的结构及其不平等性质
增补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转轨国家经济与中国的发展
5次作业
3次讨论
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 30%
?期末考核成绩占 70%,闭卷考试。
第一章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
第一节 世界经济概述
一、世界经济的概念
?定义
世界经济由各个个别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国际生产
关系,一体化而形成的一个世界范围的单位。 它
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由特定的社会经济规律支配 。
国民经济是组成世界经济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 内涵:
1,世界经济系统的 独立性,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
2,世界经济的微观主体包括世界各国消费者、各国企业和
跨国公司、各民族国家和国家集团、各区域性和国际性
经济组织。
3,跨国公司 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主体。
4,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正在减弱;区域经济一体化
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乃至各国经济的影响程
度和协调能人日益增加。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
(商品 资本 生产)
动力:生产力进步和科技革命
? 商品国际化时期
工业革命前 16- 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
现和重商主义 使西欧跨洋贸易有了发展,形成了以西欧
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出现。但这一时期的商品国际交换
基本上还未成为各国再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
从 18世纪 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兴起的工业革命未
推动了商品国际化,使国际贸易发展为资本主义再生产
过程的必要条件。
?资本国际化时期
19世纪 70年代起,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资本国际化逐步形成并发展。
技术基础,19世纪后 30年间兴起的第二次技术
革命。
工业资本集中,银行资本集中,银行业与工业中
的垄断资本互相渗透和结合,形成所谓金融资本。
各国垄断组织聚敛起来巨额资本,但国内投资场
所不足,转向海外追逐利润,即资本输出,使资本主
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整个世界,世界经济基本形成。
?生产国际化时期
二战后,以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
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传统的国际
分工形式(垂直型)日益向现代国际分工形式
(混合型)的过渡。
生产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
增长。这标志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越来越从流通领
域深入到直接生产领域。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
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奉行全球化的经
营战略,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
现者
三、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性
?多元性
?立体性
?整体性
?国际化
?全球化
?一体化
四、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 ;
?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
?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 ;
?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
?面临环境、资源与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挑
战;
臭气层空洞
温盐环流
,后天,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
要特征,因此世界经济学(即本课程--
世界经济概论)的对象和主线应是经济全
球化。
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全球化 一体化
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
扩大。
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
的统一。
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
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
联系中的体制障碍日益
消除。
联
系
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外
在形式。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内在
本质。
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前
提条件。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发展
趋势。
? 全球化与一体化是统一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趋势的
两个方面。全球化发展领先于一体化,但要受前一阶段一
体化体制的推动,并突破现在体制的制约,提出对新体制
的需求;
? 全球化反映全球范围内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的广度,一体
化则体现这一流动与配置的深度;无法想象没有全球化的
一体化和没有一体化的全球化;
? 一体化性质更复杂,解决的难度更大,其进程往往滞后于
全球化。全球化形式与一体化机制的这种矛盾,既是经济
全球化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全球化
需要一体化作为一种机制来提供保障,反过来,全球化广
度的扩大预示了一体化深度的相应发展。
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 21世纪初)
?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走向深层次;
?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
?技术进步在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
?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第三节 科技革布和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
展的意义
一、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科技革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共性
(1)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显著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整体性水平。
(2)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产生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内容和
新形式。 (科技革命发源国--后进国家 )
(3)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矛盾和新
冲突。 (后进国家 )
?科技革命对当代经济的影响
(1)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2)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品需求多样化、产业内分工、
规模经济);
(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杂,国际分工进入生产过程这一
深层次。(政府科技政策、科技成果商业化、科技成果国
际扩散、国际科技合作);
(4)科技革命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新技术革命
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更严重的问题。
二、信息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初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
起。(最重要的成果--信息产业的形成及其相
关的全球经济信息化)
?70年代起,科技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
发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群。(最具影
响--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
经济信息化本身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影响具体体现在:
?信息革命使国际贸易发生巨大变化,出现
“网络贸易”新趋势;
?信息革命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网
络金融”快速发展;
?信息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深化和跨国公司
发展。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理论
--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一些分析和建议
一、里斯本小组, 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
? 全球化是铁的事实
全球化与国际化、跨国化的区别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全球化与资本流动
全球化的推动力
? 世界经济的新特点--全球化竞争
? 全球化的调控--全球契约
二,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World
Economic Outlook- 1997)
?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在发达国家
工资、就业、资本市场、金融市场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是收入分化
金融风险
反思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
?911事件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微观经济学
--市场机制与经济主体行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
?市场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产生
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分工深化之间存在着交互
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历史变迁和不
断深化,当代的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格局、变
革和发展趋势产生着巨大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形成原因及类型
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所形成的,
产业间分工
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初级产品
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分工
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
技术和营销--发达国家
生产--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产分工
按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国际分工。
技术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发达国家
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工序--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产过程分工和产品研究开发的分工
国际分工是超越国民经济的社会分工,
是人类社会生产分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两方面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
发展。
?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
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 )按分工深度及稳定性划分
? 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分
工--最稳定,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 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之间的
分工--稳定性较低,因为劳动力、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
素较易变动。
? 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稳定性较低,能够产生规模
经济效应,往往是通过政府间的协议或跨国公司内部协议
形成的,而且与各国发展战略或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相联
系,因而分工的程度较深。
(二 )按生产关联度划分
? 垂直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品研究开发--产品生产
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先进国家主要从事产品
的研究与开发,而后进国家则集中于产品的生产,它强化
了分工参与者之间的 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 。
? 水平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各发达国家技术重点不
同、开发、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类型也就不同,由此
产生了水平分工。采用这种类型分工的产业间关联度较低,
此种类型国际分工的参与国之间是一种 对称的相互依赖关
系 。
(三)按国家经济性质划分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
随着新兴工业比经济体的出现,国际分工又产
生了新的类型:
?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分工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
(四 )按参与方式划分
? 混合型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国既参与垂直分
工又参与水平分工。这种情况一般较多发生在发
达国家。例如,发达国家既参与同其他发达国家
之间的水平分工,又参与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
直分工。
?单一型分工。单一型分工是指一国只参与垂直分
工或水平分工,不同时参与这两种类型的分工。
单一型分工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主要参与同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水平分工规模很小。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世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的根本原因。
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工业品和农矿产品的
分工 ―― 不同工业品之间的分工 ―― 同一产品的
加工工序和零部件的分工 ―― 产品研发与生产之
间的分工。
?分工不完全
理论:边际成本递增
运输成本
经济结构(大国国内分工发达)
国家安全考虑(战略产品)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动态角度看
待分工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想摆脱分工的
不利地位,扶持现在暂无比较优势的产业,
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国际分工格局
国际分工格局不断变动。
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水平
分工在现在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该格
局首先符合先进国家利益,后进国家也可能取得
一定程度收益,但与先进国家的收益比是不对称、
不平等的。导致世界经济不平等发展。
国际分工格局由先进国家产业转移过程决定。
国际分工格局受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大影响。
如进口替代和 出口导向,后者更加成功。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
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
?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
料的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英、法、德--亚、非、
拉。
? 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与原材料产业的分工、
先进制造业与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分工是工业化国家
与殖民地经济之间分工的基本形式。“工业欧美、
原材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强化。
?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
体化的特点是生产过程分工的深化。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
信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可以是分离的。
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信息技术生命周期很短。
?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
存
?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
际分工
大作业 1 (Team Work)
分组翻译以下有关全球化的英文文章:
1,Is Globalization in Danger?
2,Globalization, Threat or Opportunity?
3,What Globalization Offers the Poor?
4,Globalization.
第三章 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
?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
动态和发展(广度、深度)
机制:价值增值和竞争机制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演进和特点
一、世界市场的演进过程
?区域性国际市场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奢侈品贸易;
以自然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交换;
欧洲的地中海贸易区、亚洲的东亚贸易区。
?早期的世界市场
影响因素: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殖民政策
交通运输工具改进--地理大发现;
手工业产品、原料贸易;
国际贸易开始建立在发展差异的基础上;
国家干预--重商主义和保护国内工业。
?统一的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
形成重要标志:工业制成品--原材料的贸易
结构;
以国际价格为核心的等价交换机制;
贸易条件不平等(等价但不平等的交换);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服务贸易日益重要。
二、世界市场的特点
?扩展性:国际贸易增长快于世界生产增长;
?延伸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
?网络化:当代信息革命影响;
?统一性:冷战结束,两个阵营对峙形成的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转变为统一的世界市场;
?层次性:存在区域市场、一体化组织内部市
场、松散的地区市场、国家之间的双边市场、
跨国公司内部市场;
?不平衡性:贸易量地理分布不均( 引力模
型 ),商品结构变动不平衡,国家地位不
平衡;
?竞争性: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多受自发和盲
目的市场机制影响,比国民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规律作用的局限性(主权国家存在):
商品流动不完全自由--外贸政策,各国
货币差异--汇率,贸易协议的人为干扰
--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发展中国家改
善地位的努力--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
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 Trade Gravity Model)
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
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
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 Tinbergen
( 1962)和 Poyhonen( 1963)在 20世纪 60
年代初同时提出。该模型指出,两国或地
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
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
比。
第二节 世界商品市场的价值增值机制和
竞争机制
一、世界商品市场的国民价值增值机制
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流通过程
不创造价值。但在世界经济中,流通,创造” 了价值。
通过等量国际价值交换实现国民价值增值,即进口商品具有比出口商品
更高的国内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国民价值增值是由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和国别价值(各国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差异导致的。
每一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里,实际上要经过两次市场交换,
或有两次价值实现机会,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国际和国内两次市场
交换,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都会大于出口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dd
iVi
V
VV
VIV
VIV
12
21
21
?
??
??
各国生产率不同(各国同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不同),导致了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差
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国生产率不同呢?
?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决定了要素生产率的差异,
它直接导致了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
?由历史的、自然原因形成的要素禀赋差异,决
定了天赋的绝对优势。
二、价值增值机制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是世界经济的原动力。价值增值机制导致国际商品
交换的发生。(人们的逐利动机)
?是世界经济的结合力。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
国际贸易在实现微观价值增值的同时,还形成
了宏观或中观的经济促进作用。如,出口乘数效应,
结构转化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要
素运用效应。
出口乘数效应
出口乘数( Export Base Multiplier)衡量每
一单位的出口增长带动的 GDP的增长,其估算是
根据收入的消费倾向、投资倾向和进口倾向来计
算的。
1999年的中国的出口乘数约为 3,而 2000年
由于进口倾向提高,出口乘数下降为 2.5左右。
在这两年中由出口带动的 GDP都约占全年 GDP
的 29%,2000年的 GDP增长中约有 2.2个百分点
是由出口及其乘数效应拉动的。
????
??
1
1
EX
YK
EX
三、世界商品市场的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机制:
?完全竞争
标准化、大批量的制造业产品。
?完全垄断
在当代世界市场上,完全垄断几乎不可能。
?寡头垄断
高新技术产品,如飞机。
?垄断竞争
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竞争机制。
跨国公司( MNEs)对世界市场竞争机制
的影响
?MNEs的发展形成了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
竞争格局。
?MNEs之间的垄断与竞争表现为行业集中和行业
多元化。制造业 MNEs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
通过产品多元化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结构,即符合企
业规模效益,又符合竞争机制效率要求,因此由
MNEs主导的当代世界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的。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涵义
? 世界服务市场是世界范围的以服务的提供和购买为内容的贸易过程。
? 从传统进出口角度看,各国服务进出口活动构成了国际服务贸易。
?, 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确定为四种:
1、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跨境交付;
2、一国消费者或企业在另一目的境内使用服务--境外消费;
3、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国
提供服务--商业存在;
4、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自然人
流动。
?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市场范围很广,大致包括运输、通讯、保险、银
行、旅游、技术、信息、咨询及各种专业服务如医疗、法律和会计等。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服务贸易高速增长;
?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结构持续完善;
?服务贸易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服务贸易呈现逐步自由化的趋势。
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的每一个多边
协定,是国际服务贸易走向自由化的重要
标志。
第四节 世界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仍处于不利地位,虽有所改善,但改善
不大。
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
三、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是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微观主体,
也是与全球化世界经济相对应的企业组织
形式。
?跨国公司是经齐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跨国公司生产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
核心,并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与
发展。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跨国公司及其结构的演变
?跨国公司的涵义
MNC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 资本投资或契约安排,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
而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
并在 统一的决策体系 下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
的企业。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突破国界的
限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
企业追求利润或超额利润,在本质上是不以地区
或国界为限的。
?跨国公司所有权结构的演变
资本投资的形式 对于东道国来说
设立全资子公司--外商独资企业
设立合资海外公司--外商合资企业
非股权安排(契约安排)
如设立合作企业。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
随着跨国公司生产一体化的进展,跨国公司
的内部组织机构经历了如下发展:
早期( 19’C末- 20’C初):简单控股关系
20’C30’S起:以国际业务部为代表的本国中心式的
组织结构
20’C60’S起:出现所谓“全球中心”的跨国公司
20’C90’S 起:强调子公司的“当地化
“全球公司”( Global corporation),
无国籍的企业?
?何谓“全球公司”?
?GC与 MNC,TNC的区别。
?GC真的是“无国籍的企业”吗?
正方观点 PK 反方观点
二、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世界经济中的微观
主体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主体;
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矛盾。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企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服务贸易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形成发展: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国际
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与国际资本流向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与特征
跨国公司成为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国际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起因(对内在动因的理
论解释)
?国际寡头垄断论(海默)--跨国公司在
国际竞争中具有垄断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维农)--产品生命
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为占领国外市
场需要在国外进行投资;
?分散风险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
OLI,Ownership--所有权优势
Location--生产区位优势
Internalization--市场内部化优势
?东道国决定因素和分类理论
二、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外生性因素
?汇率
?制度
?投资体制
?宏观政策
三、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总趋势规模扩大,增长速度有起伏;
?投资具有多向性、非对称性和平行性;
?投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初级产业的投资比重骤降,服务业比重增
加;
?投资目标转向寻求战略资产,投资形式转
向兼并与收购。
四、国际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资本的国际流动
? 技术的国际扩散
?人力资源和管理技术的国际交流
?出口能力的国际转移
第三节 跨国兼并收购
一、跨国并购的发展
二、跨国并购高速发展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拓展市
场;
?跨国并购符合跨国公司迅速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
需要;
?贸易、投资、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为跨国并购提供
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技术革命有力推动了跨国并购的发展;
?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
的国际环境。
跨国并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规模巨大,增长突飞猛进;
?巨额交易日益增加,强强联合成为主流;
?发达国家主导地位明显,发展中国家参与程度有
升有降;
?并购地域更加集中,产业范围十分广泛;
?跨国并购大大超过“绿地投资”,股本置换逐步
取代货币支付;
?金融业既是并购主体,又是并购中介;
?跨国并购将长期将保持提升趋势,但短期会发生
周期波动。
第四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生产国际分工的内部化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超越了一般意义上
的生产国际分工。
?可以实现一般国际生产分工生产效率最大
化的目标。
?确保了交易开展和产品销售,从而使交易
成本最小化,弥补了一般生产国际分工的
缺陷。
二、跨国公司内部的垂直分工与混合型经营
三、跨国公司的简单一体化和复合一体化
四、战略合作与网络垄断成为国际分工新形式
?战略联盟
?网络垄断
五、全球生产网络与发展中国家
第五章 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以前国家的经济职能
一、贸易政策--国家对外经济职能的最初表现
?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 自由贸易政策(英国、法国)
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批判
李嘉图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
? 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德国)--保护幼稚工业论
1791年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关于国内工业
的, 制造业报告,
德国的李斯特:反对斯密等人的自由贸易理论。
二、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和特点
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
?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
?保护或增加就业;
?改善国际收支;
?保障国家安全;
?调节贸易利益在国内的分配;
?作为对它国不公平贸易的报复。
案例:美国的, 伯尔德修正案,
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
?贸易保护政策作用复杂化;
?国家即顺应贸易自由化主流又维持不同形
式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失去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仍末放弃
贸易保护手段;
?发展中国家正逐步降低贸易保护程度以融
入贸易自由化进程。
第二节 国际贸易战略及国家贸易激励政策
一、国际贸易战略类型及作用
?内向型战略--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中国家用农业的收
益,发展过去依靠来满足国内需要的部分
工业品的生产(以农哺工)。
方式:采用进口许可证、限额、补贴
等办法对本国制造业实行高度保护;对进
口和投资实行直接控制;高估本币。
?外向型战略--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是指扩大非耐用消费品的出口,
即用新的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代
替传统出口商品(初级产品),以此带动工
业化发展。
方式:出口退税、补贴、提供低息贷款、
建立自由贸易区等鼓励出口措施。
?比较两种战略
总的来说,IMF从宏观经济状况、工业
化执行情况、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等方向
考查的结果是,外向型战略优于内向型战略。
? 出口导向战略的局限性(专栏 5- 2)
1,对小国更有成效;
2,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
3,跨国公司的“出口替代活动”;
4,受市场发展的制约,导致实行出口导向战
略国家间的恶性出口竞争;
5,补贴太大,会使出口企业受益,但国家财
政受损失;
6,增强大国的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这一
点在中国表现明显
二、国家贸易激励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贸易激励是外向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激励的主要手段:市场汇率、出口补
贴、优惠信贷;
?80年代中期以后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东
亚国家是渐进式的,而拉美和非洲国家是
激进式的。
? 贸易激励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贸易政策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
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2,更有效地扩大产出、增加就业、推动经济
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3,促进国际竞争的深化,使世界消费者亨用
更多新产品,使世界厂商获得更多新技术
和新的管理方法。
4,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5,克服国市场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
国家新的对外经济职能
?国家的国际投资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各国的经济联系
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技术合作、政策协调、
发展援助、政府贷款、货币稳定等等,直
到共同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体系。
在这些方面,各国政府在组织、协调与合
作上具有关键的作用,都体现了国家新的
对外经济职能。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政府经
济职能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 经济全球化与主权让渡、主权弱化及主权转移
核心主权与非核心主权
“以主权换发展”
主权向上转移--如向国际经济组织
主权向下转移--如向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主权强化
国家经济主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经济
职能的加强。
?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
职能;
?经济全球化要求更高水平的政府宏观调节能
力和政策制定能力;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政府的关键经济职能
之一。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第六章 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
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概述
一、金融国际化进程及动因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全球化
?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20世纪 6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
20世纪 70年代:石油美元、金融管制放
松;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政策、
金融衍生市场、国际游资。
?金融国际化动因
制度基础:金融自由化政策;
技术手段:信息革命;
运作载体,金融创新
二、金融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金融市场国际化
金融管制的取消或放松
离岸金融市场
?金融交易国际化
国际证券市场成为国际融资的主要形式和渠
道。
?金融机构国际化
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
金融机构跨国经营
?金融监管化国际化
巴塞尔协议
三,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国际化的规模不断扩大;
?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金融国际化中的作用
增强;
?金融衍生市场日益成为金融国际化的重要
阵地;
?全球化进程使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结构
发生重要变化。
四、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
紧密;
?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金融服务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
范围;
?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
发展;
?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
影响。
第二节 金融创新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和特点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的市场结构、制度
安排、机构设置、交易工具、业务品种、
经营方式等方而的创造性变革。
?20世纪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挂
钩的固定汇率体系)瓦解导致国际金融风
险扩大。为规避、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
美国率先进行金融创新。
? 金融创新的特点:
1,金融创新引发传统金融体系的制度变革;
2,金融工具创新分为便利交易和分散风险两
大类;
3,融资方式创新表现为“证券化”和“非中
介化”;
二、金融创新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性的金融创新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
融业竞争的必然产物;
2,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推进要求金融
工具不断创新;
3,金融国际化带来的不稳定性需要新的规避
风险工具。
? 金融创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
1,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国际化;
2,金融创新推动了国际金融深化;
3,金融创新工具对经济全球化形成双重影响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索罗斯的
“对冲基金”
第三节 国际资本市场的分类及作用
一、国际资本市场分类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
国际性资金的交易市场,分为国际中长期
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
和互换市场等。
?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
外国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
欧洲债券
?股票市场
美国、英国、日本
?互换市场
利率互换、货币互换
二、国际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筹资证券化导致国际资本市场的结构变化;
?新兴资本市场不断扩展国际资本市场的覆盖范围;
?互换市场直接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
?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活动主体;
?国际金融中心充分发挥国际资本市场的辐射能力;
?国际主要证券市场推动跨国并购,优化国际分工
和资源分布。
,世界经济概论,
主讲教师:毛在丽
课程简述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 世界经济,即全球意义上的经济体系。主要研
究的是世界经济的现状,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性的东西。
? 了解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趋势、运行方式、
参与主体。
? 中国与世界经济。
二、分析的入手处:经济全球化
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世
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而世界经济是一门
以现状为对象的学科,学习世界经济必须了解世
界经济发展的最新现实。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
成为一个日趋完整的独特经济体系,也就是使研
究对象本身变得更为确定、更加清晰,与国际经
济学的差别更为明显,从而也就更能把握。
三、与国际经济学的区别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国
际金融)
世界经济
侧重点 注重理论研究,
利用理论来分析
现实,指导政策
制定
更注重对现象的
研究,从中找出
某些规律性的东
西。
视角 国家(个体和局
部)
从全球(整体)
四、学习本门课的用途
?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介绍和分析,
探索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对世界经济的
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关系有进一步的
认识,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 美、日、欧盟
的经济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
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时代脉搏,
并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各种
经济现象的分析。
?认识在职业生涯中需要面对的国际经济大环境,
培养对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敏感性。
五、课程结构
对比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世界经济学
微
观
市场运行方式--价
格机制;经济活动主
体--企业;要素配
置方式--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原因--国际分
工;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特
有主体--跨国公司和国家;
资源配置--资本市场
宏
观
总量均衡;经济体制;
规模扩大--经济增
长;结构进步--经
济发展
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制度
形成的标志-- WTO;区域经
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均衡、
增长与发展;
?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
上篇 世界微观经济学
? 国际分工的演化与变革
? 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
?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 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 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
下篇 世界宏观经济学
?贸易自由化与关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的增长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均衡
?经济全球的结构及其不平等性质
增补内容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转轨国家经济与中国的发展
5次作业
3次讨论
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 30%
?期末考核成绩占 70%,闭卷考试。
第一章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
第一节 世界经济概述
一、世界经济的概念
?定义
世界经济由各个个别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国际生产
关系,一体化而形成的一个世界范围的单位。 它
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由特定的社会经济规律支配 。
国民经济是组成世界经济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
? 内涵:
1,世界经济系统的 独立性,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
2,世界经济的微观主体包括世界各国消费者、各国企业和
跨国公司、各民族国家和国家集团、各区域性和国际性
经济组织。
3,跨国公司 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主体。
4,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正在减弱;区域经济一体化
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乃至各国经济的影响程
度和协调能人日益增加。
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
(商品 资本 生产)
动力:生产力进步和科技革命
? 商品国际化时期
工业革命前 16- 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
现和重商主义 使西欧跨洋贸易有了发展,形成了以西欧
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出现。但这一时期的商品国际交换
基本上还未成为各国再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
从 18世纪 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兴起的工业革命未
推动了商品国际化,使国际贸易发展为资本主义再生产
过程的必要条件。
?资本国际化时期
19世纪 70年代起,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资本国际化逐步形成并发展。
技术基础,19世纪后 30年间兴起的第二次技术
革命。
工业资本集中,银行资本集中,银行业与工业中
的垄断资本互相渗透和结合,形成所谓金融资本。
各国垄断组织聚敛起来巨额资本,但国内投资场
所不足,转向海外追逐利润,即资本输出,使资本主
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整个世界,世界经济基本形成。
?生产国际化时期
二战后,以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
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传统的国际
分工形式(垂直型)日益向现代国际分工形式
(混合型)的过渡。
生产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
增长。这标志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越来越从流通领
域深入到直接生产领域。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
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奉行全球化的经
营战略,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
现者
三、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性
?多元性
?立体性
?整体性
?国际化
?全球化
?一体化
四、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 ;
?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
?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 ;
?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
?面临环境、资源与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挑
战;
臭气层空洞
温盐环流
,后天,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
要特征,因此世界经济学(即本课程--
世界经济概论)的对象和主线应是经济全
球化。
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
别
全球化 一体化
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
扩大。
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
的统一。
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
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
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
联系中的体制障碍日益
消除。
联
系
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外
在形式。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内在
本质。
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前
提条件。
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发展
趋势。
? 全球化与一体化是统一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趋势的
两个方面。全球化发展领先于一体化,但要受前一阶段一
体化体制的推动,并突破现在体制的制约,提出对新体制
的需求;
? 全球化反映全球范围内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的广度,一体
化则体现这一流动与配置的深度;无法想象没有全球化的
一体化和没有一体化的全球化;
? 一体化性质更复杂,解决的难度更大,其进程往往滞后于
全球化。全球化形式与一体化机制的这种矛盾,既是经济
全球化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全球化
需要一体化作为一种机制来提供保障,反过来,全球化广
度的扩大预示了一体化深度的相应发展。
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 21世纪初)
?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
?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走向深层次;
?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
?技术进步在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
?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第三节 科技革布和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
展的意义
一、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科技革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共性
(1)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显著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整体性水平。
(2)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产生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内容和
新形式。 (科技革命发源国--后进国家 )
(3)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矛盾和新
冲突。 (后进国家 )
?科技革命对当代经济的影响
(1)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2)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品需求多样化、产业内分工、
规模经济);
(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杂,国际分工进入生产过程这一
深层次。(政府科技政策、科技成果商业化、科技成果国
际扩散、国际科技合作);
(4)科技革命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新技术革命
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更严重的问题。
二、信息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初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
起。(最重要的成果--信息产业的形成及其相
关的全球经济信息化)
?70年代起,科技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
发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群。(最具影
响--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
经济信息化本身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影响具体体现在:
?信息革命使国际贸易发生巨大变化,出现
“网络贸易”新趋势;
?信息革命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网
络金融”快速发展;
?信息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深化和跨国公司
发展。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理论
--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一些分析和建议
一、里斯本小组, 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
? 全球化是铁的事实
全球化与国际化、跨国化的区别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全球化与资本流动
全球化的推动力
? 世界经济的新特点--全球化竞争
? 全球化的调控--全球契约
二,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World
Economic Outlook- 1997)
?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在发达国家
工资、就业、资本市场、金融市场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是收入分化
金融风险
反思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
?911事件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微观经济学
--市场机制与经济主体行为
第二章 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变革
?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
?市场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产生
和深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分工深化之间存在着交互
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历史变迁和不
断深化,当代的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格局、变
革和发展趋势产生着巨大影响。
第一节 国际分工形成原因及类型
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所形成的,
产业间分工
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初级产品
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分工
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
技术和营销--发达国家
生产--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产分工
按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国际分工。
技术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发达国家
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工序--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产过程分工和产品研究开发的分工
国际分工是超越国民经济的社会分工,
是人类社会生产分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
?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两方面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
发展。
?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
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 )按分工深度及稳定性划分
? 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分
工--最稳定,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 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之间的
分工--稳定性较低,因为劳动力、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
素较易变动。
? 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稳定性较低,能够产生规模
经济效应,往往是通过政府间的协议或跨国公司内部协议
形成的,而且与各国发展战略或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相联
系,因而分工的程度较深。
(二 )按生产关联度划分
? 垂直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品研究开发--产品生产
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先进国家主要从事产品
的研究与开发,而后进国家则集中于产品的生产,它强化
了分工参与者之间的 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 。
? 水平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各发达国家技术重点不
同、开发、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类型也就不同,由此
产生了水平分工。采用这种类型分工的产业间关联度较低,
此种类型国际分工的参与国之间是一种 对称的相互依赖关
系 。
(三)按国家经济性质划分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
随着新兴工业比经济体的出现,国际分工又产
生了新的类型:
?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分工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
(四 )按参与方式划分
? 混合型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国既参与垂直分
工又参与水平分工。这种情况一般较多发生在发
达国家。例如,发达国家既参与同其他发达国家
之间的水平分工,又参与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
直分工。
?单一型分工。单一型分工是指一国只参与垂直分
工或水平分工,不同时参与这两种类型的分工。
单一型分工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主要参与同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水平分工规模很小。
第二节 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国际分工的特点
?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世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的根本原因。
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工业品和农矿产品的
分工 ―― 不同工业品之间的分工 ―― 同一产品的
加工工序和零部件的分工 ―― 产品研发与生产之
间的分工。
?分工不完全
理论:边际成本递增
运输成本
经济结构(大国国内分工发达)
国家安全考虑(战略产品)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动态角度看
待分工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想摆脱分工的
不利地位,扶持现在暂无比较优势的产业,
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国际分工格局
国际分工格局不断变动。
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水平
分工在现在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该格
局首先符合先进国家利益,后进国家也可能取得
一定程度收益,但与先进国家的收益比是不对称、
不平等的。导致世界经济不平等发展。
国际分工格局由先进国家产业转移过程决定。
国际分工格局受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大影响。
如进口替代和 出口导向,后者更加成功。
二、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
?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
第三节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
的影响
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
?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
料的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英、法、德--亚、非、
拉。
? 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与原材料产业的分工、
先进制造业与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分工是工业化国家
与殖民地经济之间分工的基本形式。“工业欧美、
原材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强化。
? 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
体化的特点是生产过程分工的深化。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
信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可以是分离的。
标准化的生产技术。
信息技术生命周期很短。
?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
存
?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
际分工
大作业 1 (Team Work)
分组翻译以下有关全球化的英文文章:
1,Is Globalization in Danger?
2,Globalization, Threat or Opportunity?
3,What Globalization Offers the Poor?
4,Globalization.
第三章 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
?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
动态和发展(广度、深度)
机制:价值增值和竞争机制
第一节 世界市场的演进和特点
一、世界市场的演进过程
?区域性国际市场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奢侈品贸易;
以自然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交换;
欧洲的地中海贸易区、亚洲的东亚贸易区。
?早期的世界市场
影响因素: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殖民政策
交通运输工具改进--地理大发现;
手工业产品、原料贸易;
国际贸易开始建立在发展差异的基础上;
国家干预--重商主义和保护国内工业。
?统一的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
形成重要标志:工业制成品--原材料的贸易
结构;
以国际价格为核心的等价交换机制;
贸易条件不平等(等价但不平等的交换);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服务贸易日益重要。
二、世界市场的特点
?扩展性:国际贸易增长快于世界生产增长;
?延伸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
?网络化:当代信息革命影响;
?统一性:冷战结束,两个阵营对峙形成的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转变为统一的世界市场;
?层次性:存在区域市场、一体化组织内部市
场、松散的地区市场、国家之间的双边市场、
跨国公司内部市场;
?不平衡性:贸易量地理分布不均( 引力模
型 ),商品结构变动不平衡,国家地位不
平衡;
?竞争性: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多受自发和盲
目的市场机制影响,比国民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规律作用的局限性(主权国家存在):
商品流动不完全自由--外贸政策,各国
货币差异--汇率,贸易协议的人为干扰
--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发展中国家改
善地位的努力--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
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 Trade Gravity Model)
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
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
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 Tinbergen
( 1962)和 Poyhonen( 1963)在 20世纪 60
年代初同时提出。该模型指出,两国或地
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
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
比。
第二节 世界商品市场的价值增值机制和
竞争机制
一、世界商品市场的国民价值增值机制
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流通过程
不创造价值。但在世界经济中,流通,创造” 了价值。
通过等量国际价值交换实现国民价值增值,即进口商品具有比出口商品
更高的国内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国民价值增值是由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和国别价值(各国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差异导致的。
每一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里,实际上要经过两次市场交换,
或有两次价值实现机会,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国际和国内两次市场
交换,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都会大于出口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dd
iVi
V
VV
VIV
VIV
12
21
21
?
??
??
各国生产率不同(各国同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不同),导致了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差
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国生产率不同呢?
?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决定了要素生产率的差异,
它直接导致了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
?由历史的、自然原因形成的要素禀赋差异,决
定了天赋的绝对优势。
二、价值增值机制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是世界经济的原动力。价值增值机制导致国际商品
交换的发生。(人们的逐利动机)
?是世界经济的结合力。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
国际贸易在实现微观价值增值的同时,还形成
了宏观或中观的经济促进作用。如,出口乘数效应,
结构转化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要
素运用效应。
出口乘数效应
出口乘数( Export Base Multiplier)衡量每
一单位的出口增长带动的 GDP的增长,其估算是
根据收入的消费倾向、投资倾向和进口倾向来计
算的。
1999年的中国的出口乘数约为 3,而 2000年
由于进口倾向提高,出口乘数下降为 2.5左右。
在这两年中由出口带动的 GDP都约占全年 GDP
的 29%,2000年的 GDP增长中约有 2.2个百分点
是由出口及其乘数效应拉动的。
????
??
1
1
EX
YK
EX
三、世界商品市场的竞争机制
市场竞争机制:
?完全竞争
标准化、大批量的制造业产品。
?完全垄断
在当代世界市场上,完全垄断几乎不可能。
?寡头垄断
高新技术产品,如飞机。
?垄断竞争
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竞争机制。
跨国公司( MNEs)对世界市场竞争机制
的影响
?MNEs的发展形成了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
竞争格局。
?MNEs之间的垄断与竞争表现为行业集中和行业
多元化。制造业 MNEs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
通过产品多元化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结构,即符合企
业规模效益,又符合竞争机制效率要求,因此由
MNEs主导的当代世界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的。
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涵义
? 世界服务市场是世界范围的以服务的提供和购买为内容的贸易过程。
? 从传统进出口角度看,各国服务进出口活动构成了国际服务贸易。
?, 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确定为四种:
1、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跨境交付;
2、一国消费者或企业在另一目的境内使用服务--境外消费;
3、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国
提供服务--商业存在;
4、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自然人
流动。
?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市场范围很广,大致包括运输、通讯、保险、银
行、旅游、技术、信息、咨询及各种专业服务如医疗、法律和会计等。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服务贸易高速增长;
?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结构持续完善;
?服务贸易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服务贸易呈现逐步自由化的趋势。
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的每一个多边
协定,是国际服务贸易走向自由化的重要
标志。
第四节 世界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仍处于不利地位,虽有所改善,但改善
不大。
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
三、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是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微观主体,
也是与全球化世界经济相对应的企业组织
形式。
?跨国公司是经齐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跨国公司生产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
核心,并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与
发展。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跨国公司及其结构的演变
?跨国公司的涵义
MNC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NC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 资本投资或契约安排,在
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
而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
并在 统一的决策体系 下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
的企业。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突破国界的
限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
企业追求利润或超额利润,在本质上是不以地区
或国界为限的。
?跨国公司所有权结构的演变
资本投资的形式 对于东道国来说
设立全资子公司--外商独资企业
设立合资海外公司--外商合资企业
非股权安排(契约安排)
如设立合作企业。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
随着跨国公司生产一体化的进展,跨国公司
的内部组织机构经历了如下发展:
早期( 19’C末- 20’C初):简单控股关系
20’C30’S起:以国际业务部为代表的本国中心式的
组织结构
20’C60’S起:出现所谓“全球中心”的跨国公司
20’C90’S 起:强调子公司的“当地化
“全球公司”( Global corporation),
无国籍的企业?
?何谓“全球公司”?
?GC与 MNC,TNC的区别。
?GC真的是“无国籍的企业”吗?
正方观点 PK 反方观点
二、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世界经济中的微观
主体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主体;
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矛盾。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企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服务贸易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形成发展: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国际
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与国际资本流向
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与特征
跨国公司成为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国际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起因(对内在动因的理
论解释)
?国际寡头垄断论(海默)--跨国公司在
国际竞争中具有垄断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维农)--产品生命
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为占领国外市
场需要在国外进行投资;
?分散风险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
OLI,Ownership--所有权优势
Location--生产区位优势
Internalization--市场内部化优势
?东道国决定因素和分类理论
二、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外生性因素
?汇率
?制度
?投资体制
?宏观政策
三、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总趋势规模扩大,增长速度有起伏;
?投资具有多向性、非对称性和平行性;
?投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
?初级产业的投资比重骤降,服务业比重增
加;
?投资目标转向寻求战略资产,投资形式转
向兼并与收购。
四、国际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资本的国际流动
? 技术的国际扩散
?人力资源和管理技术的国际交流
?出口能力的国际转移
第三节 跨国兼并收购
一、跨国并购的发展
二、跨国并购高速发展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拓展市
场;
?跨国并购符合跨国公司迅速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
需要;
?贸易、投资、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为跨国并购提供
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技术革命有力推动了跨国并购的发展;
?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
的国际环境。
跨国并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规模巨大,增长突飞猛进;
?巨额交易日益增加,强强联合成为主流;
?发达国家主导地位明显,发展中国家参与程度有
升有降;
?并购地域更加集中,产业范围十分广泛;
?跨国并购大大超过“绿地投资”,股本置换逐步
取代货币支付;
?金融业既是并购主体,又是并购中介;
?跨国并购将长期将保持提升趋势,但短期会发生
周期波动。
第四节 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一、生产国际分工的内部化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超越了一般意义上
的生产国际分工。
?可以实现一般国际生产分工生产效率最大
化的目标。
?确保了交易开展和产品销售,从而使交易
成本最小化,弥补了一般生产国际分工的
缺陷。
二、跨国公司内部的垂直分工与混合型经营
三、跨国公司的简单一体化和复合一体化
四、战略合作与网络垄断成为国际分工新形式
?战略联盟
?网络垄断
五、全球生产网络与发展中国家
第五章 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以前国家的经济职能
一、贸易政策--国家对外经济职能的最初表现
?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 自由贸易政策(英国、法国)
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批判
李嘉图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
? 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德国)--保护幼稚工业论
1791年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关于国内工业
的, 制造业报告,
德国的李斯特:反对斯密等人的自由贸易理论。
二、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和特点
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
?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
?保护或增加就业;
?改善国际收支;
?保障国家安全;
?调节贸易利益在国内的分配;
?作为对它国不公平贸易的报复。
案例:美国的, 伯尔德修正案,
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
?贸易保护政策作用复杂化;
?国家即顺应贸易自由化主流又维持不同形
式的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失去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仍末放弃
贸易保护手段;
?发展中国家正逐步降低贸易保护程度以融
入贸易自由化进程。
第二节 国际贸易战略及国家贸易激励政策
一、国际贸易战略类型及作用
?内向型战略--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中国家用农业的收
益,发展过去依靠来满足国内需要的部分
工业品的生产(以农哺工)。
方式:采用进口许可证、限额、补贴
等办法对本国制造业实行高度保护;对进
口和投资实行直接控制;高估本币。
?外向型战略--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是指扩大非耐用消费品的出口,
即用新的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代
替传统出口商品(初级产品),以此带动工
业化发展。
方式:出口退税、补贴、提供低息贷款、
建立自由贸易区等鼓励出口措施。
?比较两种战略
总的来说,IMF从宏观经济状况、工业
化执行情况、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等方向
考查的结果是,外向型战略优于内向型战略。
? 出口导向战略的局限性(专栏 5- 2)
1,对小国更有成效;
2,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
3,跨国公司的“出口替代活动”;
4,受市场发展的制约,导致实行出口导向战
略国家间的恶性出口竞争;
5,补贴太大,会使出口企业受益,但国家财
政受损失;
6,增强大国的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这一
点在中国表现明显
二、国家贸易激励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贸易激励是外向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激励的主要手段:市场汇率、出口补
贴、优惠信贷;
?80年代中期以后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东
亚国家是渐进式的,而拉美和非洲国家是
激进式的。
? 贸易激励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贸易政策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
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2,更有效地扩大产出、增加就业、推动经济
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3,促进国际竞争的深化,使世界消费者亨用
更多新产品,使世界厂商获得更多新技术
和新的管理方法。
4,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5,克服国市场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
国家新的对外经济职能
?国家的国际投资政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各国的经济联系
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技术合作、政策协调、
发展援助、政府贷款、货币稳定等等,直
到共同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体系。
在这些方面,各国政府在组织、协调与合
作上具有关键的作用,都体现了国家新的
对外经济职能。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政府经
济职能
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
? 经济全球化与主权让渡、主权弱化及主权转移
核心主权与非核心主权
“以主权换发展”
主权向上转移--如向国际经济组织
主权向下转移--如向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主权强化
国家经济主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经济
职能的加强。
?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
职能;
?经济全球化要求更高水平的政府宏观调节能
力和政策制定能力;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政府的关键经济职能
之一。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第六章 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
第一节 金融国际化概述
一、金融国际化进程及动因
?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全球化
?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20世纪 6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
20世纪 70年代:石油美元、金融管制放
松;
2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政策、
金融衍生市场、国际游资。
?金融国际化动因
制度基础:金融自由化政策;
技术手段:信息革命;
运作载体,金融创新
二、金融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金融市场国际化
金融管制的取消或放松
离岸金融市场
?金融交易国际化
国际证券市场成为国际融资的主要形式和渠
道。
?金融机构国际化
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
金融机构跨国经营
?金融监管化国际化
巴塞尔协议
三,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国际化的规模不断扩大;
?各国的国际金融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金融国际化中的作用
增强;
?金融衍生市场日益成为金融国际化的重要
阵地;
?全球化进程使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融资结构
发生重要变化。
四、金融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金融市场国际化促使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
紧密;
?金融交易国际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金融服务自由化丰富了贸易自由化的覆盖
范围;
?金融机构全球化支撑了生产一体化的持续
发展;
?金融衍生产品加大了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
影响。
第二节 金融创新对世界经济的意义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和特点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的市场结构、制度
安排、机构设置、交易工具、业务品种、
经营方式等方而的创造性变革。
?20世纪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挂
钩的固定汇率体系)瓦解导致国际金融风
险扩大。为规避、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
美国率先进行金融创新。
? 金融创新的特点:
1,金融创新引发传统金融体系的制度变革;
2,金融工具创新分为便利交易和分散风险两
大类;
3,融资方式创新表现为“证券化”和“非中
介化”;
二、金融创新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性的金融创新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金
融业竞争的必然产物;
2,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推进要求金融
工具不断创新;
3,金融国际化带来的不稳定性需要新的规避
风险工具。
? 金融创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
1,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国际化;
2,金融创新推动了国际金融深化;
3,金融创新工具对经济全球化形成双重影响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索罗斯的
“对冲基金”
第三节 国际资本市场的分类及作用
一、国际资本市场分类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
国际性资金的交易市场,分为国际中长期
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
和互换市场等。
?国际中长期信贷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
外国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
欧洲债券
?股票市场
美国、英国、日本
?互换市场
利率互换、货币互换
二、国际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筹资证券化导致国际资本市场的结构变化;
?新兴资本市场不断扩展国际资本市场的覆盖范围;
?互换市场直接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
?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活动主体;
?国际金融中心充分发挥国际资本市场的辐射能力;
?国际主要证券市场推动跨国并购,优化国际分工
和资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