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 (供三年制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使用) 李凯丽 主编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解剖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二OO三年三月 前 言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本指导是依据三年制专科,正常人体解剖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研室目前的实际,以及我们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参照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编写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及方法,实验所需教具,复习思考题等。旨在帮助同学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把握重点,弄清难点,便于同学课前预习时有启示,实验时有的放矢,复习时不盲目。 由于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次实践,因此实验课中,要求同学做到“三勤”、“二细”、“一及时”。三勤即勤动手,不怕脏,不迷信,亲自动手;勤动口,要勤读好问,互教互学;勤思考,要多动脑筋,多分析,不要想当然。二细即对标本、模型、活体等细致观察和比较,细心寻认和辨别。一及时即及时复习。解剖学内容多,进度快,新概念、新名词随教学深入,渐渐增多,日积月累,如不及时复习,而到考试前来“抱佛脚”,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编写本指导的另一个宗旨,是为便于教师和技术人员,根据教学进度的内容和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发挥各自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于每个学年的教学计划进度,根据当时情况不同,常作不同程度的更动,因此,本指导不以实验一、二……次数编写,而按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编定,这样,既利于同学预习、复习,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进度,也不受实验次数的束缚,更不影响技术人员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每次实验的学时数,本指导未做统一限定,可据总学时数,理论与实验比例,以及实验内容的多少和繁简,做适当的调整和安排。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本指导时间较紧迫,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道和医学生不吝指正,当致诚挚的感谢! 编 者 2003年3月 实验室规则 保持实验室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得在实验室喧哗、嬉闹。 在实验室实验或复习时,必须严肃认真,对尸体、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要严加爱护,不得任意戏弄或破坏。 实验室内的标本、模型等教具设备,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保持室内整洁,不乱扔纸屑杂物、更不得随意吐痰。每次实验完毕,均由值日同学打扫卫生。 实验、复习,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同学,负责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复习时,不得站踩桌、凳。 以上规则,若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上报学院给予相应惩罚或纪律处分。 目 录 一 绪论、骨学概述及躯干骨实验………………………………………1 二 上肢骨实验……………………………………………………………2 三 下肢骨实验……………………………………………………………2 四 颅骨实验………………………………………………………………3 五 骨连结概述实验………………………………………………………4 六 躯干骨连结实验………………………………………………………5 七 颅骨连结实验…………………………………………………………6 八 上肢骨连结实验………………………………………………………6 九 下肢骨连结实验………………………………………………………7 十 肌学概述及躯干肌实验………………………………………………8 十一 头颈肌实验……………………………………………………………9 十二 上肢肌实验……………………………………………………………9 十三 下肢肌实验……………………………………………………………10 十四 消化系统实验 ………………… ……………………………………11 十五 呼吸系统实验 …… …………………………………………………13 十六 泌尿系统实验 ………………………………………………………14 十七 生殖系统实验…………………………………………………………15 十八 腹膜实验………………………………………………………………16 十九 内分泌系统实验………………………………………………………17 二十 脉管学概述及心脏实验………………………………………………17 二十一 动脉实验 ……………………………………………………………19 二十二 静脉实验………………………………………………………………20 二十三 淋巴系统实验 ………………………………………………………22 二十四 感觉器(一)眼实验…………………………………………………23 二十五 感觉器(二)耳实验…………………………………………………24 二十六 神经系统概述及脊髓实验……………………………………………25 二十七 脑干、小脑及间脑实验………………………………………………25 二十八 端脑实验………………………………………………………………26 二十九 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实验………………………………………27 三 十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实验…………………………28 三十一 脊神经实验……………………………………………………………29 三十二 脑神经实验……………………………………………………………30 三十三 内脏神经实验…………………………………………………………32 一 绪论、骨学概述及躯干骨实验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2.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基本功能(支持、运动、保护)以及各组成部分在运动中的作用(杠杆、枢纽、动力)。 3.掌握骨的形态、构造。 4.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5.了解骨的发生和生长。 6.掌握躯干骨的组成。 7.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8.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和分部、胸骨角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9.熟悉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内容、图谱及各式切面的标本模型,理解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轴和切面,以及各种方位术语在应用中的相对概念。 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用长、短、扁、不规则骨等,观察骨的形态结构。在保留骨膜的股骨或胫骨的纵剖面和横断面上,观察骨的构造(骨外膜、骨内膜、骨密质、骨松质、骨髓腔、骨髓,骨小梁中的压力、张力曲线和骺线;观察脱钙骨和煅烧骨帮助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性)。 结合骨骼架说出躯干骨的组成名称,数目和位置。 以胸椎为例,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找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及尾骨的主要特征,区别各段椎骨,辨别各类椎骨形态结构的异同。 利用骨骼架说明肋与肋骨,真肋、假肋及浮肋的概念。观察胸骨的形态结构及分部,明确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观察一般肋骨的形态、结构及分部;区别第一肋的主要结构特征。 借助骨骼架,确定活体上的肋、肋间隙,椎骨的数目位置,以及骶角、骶管裂孔、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等的体表位置。 三、实验教具(按每个实验室所需的数量计。以下同) 全身骨骼架一副。半身模型1个。 保留骨膜,中段横断,上端矢状切的股骨或胫骨1根。 按颈椎、胸椎、腰椎顺序串连的椎骨9套,骶骨4块,尾骨1~2块。 一般肋骨9根,第一肋骨及胸骨各5块。 脱钙肋骨,煅烧锁骨各1根(瓶装保存)。 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解剖学姿势是怎样规定的?规定这一姿势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何区别同名的轴和面的概念? 常用的方位术语有哪些? 简述构成骨的各主要结构的功能。 根据骨的构造及其化学成份说明不同年龄骨的可塑性。 如何区别各部椎骨? 确定患者肋、肋间隙、椎骨的序数位置,已知方法是什么?(注意以后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确定它们序数位置的方法和标志。) 二 上肢骨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熟悉腕骨的排列顺序。 了解手骨的分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结合图谱在骨骼架上说出上肢各部骨的名称、观察各部骨的位置及其排列关系。 注意观察教师示教锁骨、肩胛骨的形态及辨别其左右的结构要点;按骨学命名原则结合教材、图谱、标本自学;掌握自由上肢骨的形态结构及它们相互连接排列的关系。背诵腕骨排列口诀以助记忆。 在自体上摸触上肢骨性标志。 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同学的学习方法,理解应用骨学命名原则是否正确。 三、实验教具 全身骨骼架1副。 同侧的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各9块。 上肢骨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及排列位置。 如何辨别左右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及尺骨?它们各自有哪些主要结构? 三 下肢骨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掌握髋骨的形态、位置、组成和各部主要结构。 掌握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熟悉跗骨的排列。 了解髌骨的位置与形态。 了解足骨的分部及其基本形态、结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骨骼架上按序说出下肢骨的名称,观察下肢骨相互连接关系。 观察婴幼儿的髋骨由髂、耻、坐骨组成,其间保留软骨连结的状态;在髋骨标本上观察其主要的形态结构,如髂嵴,髂前及髂后上、下棘,髋臼,闭孔,髂骨翼内、外面,耻骨梳,坐骨及耻骨结节等。 结合教材内容及图谱对照标本观察寻认股、胫、腓及髌骨的形态结构,辨别其左右的主要依据。用串连好的足骨标本观察跗骨、跖骨、趾骨的相互连接排列关系。 在自体上触摸下肢骨主要的骨性标志,如髂嵴,髂前、后上棘,坐、耻骨结节,大转子尖,髌骨、胫骨粗隆,腓骨头,内、外踝,跟结节等的位置。 三、实验教具 全身骨骼架1副。 婴幼儿髋骨1块。成人同侧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及髌骨各5块。串好的跗、跖、趾骨1副。 下肢骨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简述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位置。 髋骨、股骨、胫骨、腓骨、髌骨各有哪些重要的结构?如何辨别其左右? 四 颅骨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颅的组成。 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 掌握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和结构。 熟悉颅底内、外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 了解脑颅、面颅诸骨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颅的整体观。 了解新生儿颅骨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取彩颅,观察组成脑颅和面颅诸骨的位置,说出其名称。 观察游离的颞骨、蝶骨、筛骨、上颌骨、下颌骨和舌骨,它们的分部及主要结构。 取水平切开颅盖的彩颅,观察颅顶及颅底内、外面观,颅侧面及前面观的组成概况;重点观察颅底内面观,前、中、后颅窝的境界及主要结构。如鸡冠、筛板、筛孔、交叉前沟、蝶鞍、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内耳门、内耳道等。 颅底外面观察枕骨大孔、枕髁、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茎突、茎乳孔、舌下神经管外口、下颌窝、关节结节、枕外隆凸、上项线、骨腭、切牙孔、腭大孔、翼突等。 颅侧面观察外耳门、外耳道、颧弓、乳突、颞窝、上颞线、翼点、颞下窝、翼腭窝等。 结合教材内容、图谱及整颅标本,可由上而下,从内侧到外侧逐个观察颅前面观的结构,眼眶和骨性鼻腔的组成、交通。 结合颅正中矢状切标本和模型,观察鼻旁窦的位置、形态、开口部位。 5.为了解同学对形态学自学理解能力,教师在巡回中可指令某同学结合颅的某部份,念读教材中关于该部的描述,找到各结构。 6.观察新生儿颅骨的形态结构特征。 7.在自体上摸触枕外隆凸、乳突、颧弓、外耳门、眶缘、眉弓、眉间、下颌角、下颌骨髁突、舌骨等的位置。 三、实验教具 全身骨骼架1副。 彩色整颅(颅顶水平切开)带配套下颌骨1副。 整颅及已作水平切开颅盖的颅骨各4个。 整颅作正中矢状切5个。 下颌骨、颞骨、上颌骨各5块;蝶骨、筛骨、舌骨各1块。 新生儿颅(瓶装)1个。 颅骨的挂图。 四、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教具,不得使用硬枝或金属丝穿插颅的孔裂。 不从眼眶掐取颅骨,以免损伤筛骨的眶板。 观察用筛骨、蝶骨、舌骨由教师课后收回。 五、复习思考题 颅底内面前、中、后颅窝主要结构及其孔裂交通如何? 鼻旁窦存在的意义,各窦的开口部位,为什么当感冒时发音不清脆,音量受影响? 眼眶、骨性鼻腔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交通如何? 五 骨连结概述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熟悉关节的运动形式。 了解骨连结意义和分类。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图谱、骨骼架以及切开的肩关节、膝关节、椎骨的连接说明直接和间接连结的概念,及组成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的纤维层、滑膜层、关节腔)以及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囊内及囊外韧带等) 2.结合骨骼架及活体,让同学示范关节沿不同运动轴的运动形式(沿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分别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或旋前及旋后、环转运动)。 三、实验教具 全身骨骼架1副。 已切开关节囊的肩关节、膝关节、椎骨连结各4个。 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结合自体各部关节,观察分别可沿什么轴作哪些形式的运动? 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 简述关节的辅助结构。 六 躯干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 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 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 熟悉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功能。 熟悉胸廓的运动。 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脊柱的运动特点。 了解肋与胸椎、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 了解胸廓的年龄差和性差。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椎骨连结的标本上观察椎间盘(纤维环、髓核),前和后纵韧带、黄韧带、棘突间及棘上韧带。椎间关节的组成。结合骨骼架观察脊柱组成及其运动;正常弯曲和生理功能。 2.取胸肋连结,肋椎连结的标本,结合骨骼架阐明胸廓的组成、形态及其年龄和性差,胸廓运动特点和生理意义。 3.观察寰枕关节,寰枢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说明结构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性。 三、实验教具 全身骨骼架1副。 平椎间盘横断,上位1~2节作矢状切的胸椎或腰椎连结标本各5段。肋胸及肋椎连结;寰枕和寰枢连结(保留寰椎横韧带)标本各1个。 躯干骨连结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试述椎体间连结结构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试述椎弓间的连结。 为什么椎间盘突出多见于腰椎,而且多向后外突出? 试述脊柱的组成、生理弯曲和运动。 脊柱弯曲的生理意义如何? 不同年龄及性别的胸廓形态有何特征? 七 颅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和运动。 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 二、实验内容及指导方法 1.取从外侧切开关节囊的颞下颌关节标本,观察该关节的组成,关节盘分隔关节腔的形态,观察体会该关节的运动形式,以及常见脱臼的方位。 2.观察颅的直接连结(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 三、实验教具 整颅带配套下颌骨1副。 从外侧切开关节囊的颞下颌关节4个。 颅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和临床意义。 下颌关节若向前下方脱位,试考虑如何复位。 八 上肢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熟悉前臂骨间的连结、特点和功能。 熟悉拇指腕掌关节的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 了解上肢其它骨连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观察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前臂骨间连结及桡腕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理解体会前述各关节的运动形式。 2.结合标本,按教材内容观察上肢其他连结的组成、形态结构;在活体上体会各关节的运动。体验伸和屈肘关节时,肱骨内、外上髁及鹰嘴三点的关系。 三、实验教具 1.全身骨骼架1副。 2.不切开和前方切开关节囊的胸锁关节、肩锁及肩关节、肘关节、桡尺骨间连结、桡腕关节各4套。自背侧切开关节囊等结构的桡腕关节、手部关节各4副。 3.上肢骨连结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前臂作旋前、旋后运动有哪些骨连结参与?举例说明联合关节与复合关节不同的概念。 2.简述肩关节基本结构的形态特点及运动。 3.你如何理解肩关节多半呈下脱位?试想脱位后,肩部外形有何特征? 4.第一腕掌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哪些?与其它掌指关节运动方位上有何不同? 九 下肢骨连结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骶髂关节的形态结构。髋骨与骶骨之间的韧带连结及形成的孔。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熟悉骨盆的组成、形态、骨盆性差及大、小骨盆的分界线。 熟悉足弓的形态、组成、功能和维持因素 了解下肢其它骨连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运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观察骨盆的组成及其连结的特点。 观察髋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体会其运动范围,并将其与肩关节比较,说明形态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观察膝关节的组成,辅助结构的特点,理解其生理意义。 观察踝关节的组成、形态特点,体会踝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 观察足骨的连结,足弓的组成和生理意义。 三、实验教具 全身骨骼架1副。 骶髂连结保留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闭孔膜,切开和未切开髋关节关节囊的标本各4个(切开关节囊的髋关节应可见到股骨头韧带、髋臼横韧带及轮匝带)。 切开和未切开关节囊的膝关节标本各4个。 已从前方切开关节囊的踝关节;从背侧切开关节囊,可见足部骨连结形态的标本4个。 未切开关节囊的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的标本4个。 下肢骨连结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试述骨盆的组成及机能意义。 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区别怎样? 某膝关节病患者,平卧,膝关节伸直,医生用左手握于髌骨上方,并用其示指桡侧自髌骨上缘向下挤压,右拇(示)指从髌骨前方向后反复垂直按压,发现髌骨有起伏浮动感,称浮髌试验阳性,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才有这种现象? 请你从结构及运动特点上比较肩关节和髋关节;它们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踝关节扭伤,多半出现足背外侧肿胀,以致引起外侧韧带撕裂伤? 足弓的组成如何?平板足者对长途行军有何影响?为什么选择跳高运动员,足弓高的较合适? 十 肌学概述及躯干肌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 了解肌的配布原则和运动时肌群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肌的辅助结构和肌的命名。 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骶棘肌)的位置、外形、起止和功能。 掌握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形态和功能。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运动,膈的三个裂孔的位置。 掌握腹肌的层次、名称、形态特点。 了解背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 了解腹肌间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结合教材和图谱,在尸体或游离标本上观察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肌腹、肌腱、腱划以及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二腹肌;观察浅、深筋膜,腱鞘,滑膜囊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协同肌和拮抗肌的概念。 在模型上观察躯干肌的组成。 在尸体上观察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 在尸体标本上观察胸大、小肌,前锯肌,肋间内、外肌的位置、纤维方向。观察其起止,思考其功能。 在尸体上观察膈肌的位置、起止、形态和结构特点,穿过膈肌的重要结构。 在尸体上观察腹肌由浅入深各层肌的位置、纤维方向,腹直肌和腱划,腹直肌鞘的形态结构特点。腹股沟管的组成及内容。 结合尸体标本,体会活体上躯干肌的肌性标志(如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腹直肌)。 三、实验教具 1.股部(或上臂)横断面肢体4段,以观察筋膜、筋膜鞘(如肌鞘、血管鞘、肌间隔等)。 2.已解出全身肌肉的尸体2具。 3.手腱鞘模型4个。 4.切开胸腹前壁,取出胸腹脏器,观察膈肌及腹后壁肌标本1具。 5.躯干肌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试述骨骼肌的形态分类及各类肌的作用特点和分布。 肌的辅助结构有哪些?各位于何处?有何结构特点和作用? 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胸上肢肌及背肌中,可协同使上臂旋内或旋外运动的各有哪些肌? 能协助呼气和吸气的肌各有哪些? 可使脊柱前屈,后伸,侧屈或回旋的肌肉各有哪些? 从腹中线切口;从脐以上或自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以下,经腹直肌正中切口;自脐向下外侧10cm作切口,均进入了腹膜腔、试问它们分别都经过了哪些层次? 膈肌3个裂孔的位置高度如何?各有何重要结构通过? 十一 头颈肌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面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基本作用。 熟悉前斜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了解其他头颈肌的位置、起止概况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头肌模型,结合尸体标本观察面肌分部(颅顶肌及帽状腱膜、眼轮匝肌、口周围肌)及其起止附着的特点,了解各部肌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2.结合标本说出咀嚼肌群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在尸体标本上观察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斜角肌群的形态、位置;看他人和自做吞咽动作,以观察和体会舌骨及喉结上下移动,加深理解舌骨上、下肌群的作用。转动头颈时,观察胸锁乳突肌的形态,体会其功能。 4.教师巡回指导时,以提问形式检查同学对头颈肌学习理解情况,对实物辨认的能力。 三、实验教具 头颈部肌模型1个。 已解剖能清楚显示面肌、颈部肌(颈部浅层肌,舌骨上、下肌群,斜角肌群)的尸体标本2具。 显示翼内、外肌的标本2个。 头颈肌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参加咀嚼运动的肌有哪些?其作用如何? 使舌骨上提及下降各有哪些协同的肌? 斜角肌间隙的位置、组成如何?其中通过什么重要结构? 试述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十二 上肢肌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概况与作用。 熟悉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了解上肢其他肌的位置、形态与作用。 了解上肢肌的分部、分群及各群的组成与功能。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尸体或离体上肢肌标本上,观察肩肌、臂肌、前臂肌及手肌各部肌的位置、分群、各肌群的层次和排列关系。 2.在尸体及上肢肌标本上,结合教材内容、图谱观察和辨别上肢各部肌群与各部关节运动的关系,说出各肌群的组成,体会各部肌群的作用。 3.教师巡回指导中注意同学对前臂掌侧、背侧肌群,手部内、中、外侧肌群各肌的辨认正确与否。 4.取手腱鞘模型观察手背侧及掌腱鞘的形态位置。 5.在活体上辨认上肢主要肌性标志。在尸体上寻认腋窝、肘窝、腕管的组成和境界。 三、实验教具 已解出全身肌肉尸体2具。 上肢肌肉标本2侧 显示手部浅、深层肌及手腱鞘模型1套。 上肢肌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在紧邻三角肌粗隆下方或上方肱骨干骨折后,骨折的近侧端,远侧端将分别向什么方向错位?为什么? 2.可使肘关节屈、伸,使桡尺关节旋前及旋后的肌各有哪些? 参加肩关节屈、伸运动的肌各有哪些? 十三 下肢肌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臀大肌、股四头肌的位置、形态特点、起止概况和作用。 熟悉大、小腿肌的分群和各群肌的组成与功能。 了解下肢其他各肌的位置与作用。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在尸体上或离体下肢肌标本上,观察下肢各部肌群的位置、层次排列,以及股三角、收肌管、腘窝的位置和组成概况。 2.重点观察臀大、中、小肌重叠部位,梨状肌上、下孔的位置,穿行孔的重要结构。 3.观察大腿前、后、内侧群肌的配布、起止,说出各肌群的组成,体会及说明各肌群的功能。 观察小腿前、后、外侧群肌的排列、起止、位置,说出各肌群的组成,体会理解各肌群的作用。 观察足底内、外侧及中间群肌时,可与手掌相应肌群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结合标本在活体上观察下肢主要的肌性标志,如臀大肌、股四头肌及髌韧带、股二头肌肌腱、半膜和半腱肌腱、小腿三头肌及跟腱、趾长伸肌腱等。 三、实验教具 已解出全身肌肉尸体2具。 游离下肢肌标本2侧。 由浅入深的足部肌及腱的模型1套。 下肢肌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臀部肌肉注射选择在左右臀部的上外侧部? 什么肌收缩既屈髋关节又助屈膝关节?什么肌收缩可屈髋关节又伸膝关节? 使膝关节屈、伸、旋内和旋外的肌各有哪些? 某患者外伤致股骨干上1/3骨折。X线检查,股骨近侧断段呈屈曲、外展和外旋畸形,远侧断段向上、后、内侧移位。请运用运动系解剖知识,解释这种移位原因。 5.某患者小腿外伤后,足呈跖屈内翻姿势(内翻马蹄足),你考虑哪些肌损伤后会引起类似结果? 十四 消化系统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了解内脏的概念。了解内脏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 了解口腔的分部及其境界。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牙式、牙的形态结构。了解牙周组织的构造和作用。熟悉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掌握口腔腺的位置、腺管的开口部位。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和交通;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切牙的距离)。掌握胃、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分部。了解胃壁的构造。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结构特点。了解美克尔憩室的位置、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结肠形态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rney点)。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掌握肛管的位置及其内面的重要结构。 掌握肝的形态和位置(成人、幼儿)。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及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熟悉胆汁的排出途径。 掌握胰的形态、位置。了解肝、胰的主要机能。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自体上划定胸腹体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 对照教材和图谱,在消化系模型或尸体上,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在头正中矢状切的模型和标本上,观察唇和口腔的分部、境界,腭和咽峡的构成,舌的分部,舌内和舌外肌的配布,颏舌肌的形态。 观察牙的形态,对着镜子或互相观察牙的排列,舌乳头的形态特点。观察咽的分部、交通,腭扁桃体。 在切开胸前壁,取出肺的尸体标本上观察食管胸段的行程。在切开腹前壁而保留腹腔脏器原位的尸体标本上,观察内脏器官,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及毗邻关系;空、回肠、盲肠、阑尾及结肠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取胃大弯及食管左缘切开的离体标本或模型,观察食管及胃粘膜特征。 在自系膜根断离,移除空肠、回肠和大肠(留直肠),保留肝、十二指肠、胰、脾原位的尸体标本上,观察上述保留脏器的位置、形态及其固定装置。取从系膜缘切开的空、回肠,结肠标本,观察小肠、大肠粘膜皱襞特点,孤立及集合淋巴滤泡的分布及形态。取从前壁沿肠长轴切开回盲部标本,观察回盲瓣及盲肠内腔与阑尾开口的位置关系。 取男女盆腔正中矢状切标本和模型,观察直肠的位置,弯曲等形态特征;在直肠矢状切开的离体标本上,观察直肠粘膜皱襞,以及肛柱、肛窦、肛瓣、齿状线、痔环等形态结构特征。 取离体肝标本或模型,观察肝外形、分叶及其固定装置的切缘痕迹;取离体的并自十二指肠降部切开其右缘肠壁,附连于胰、肝等脏器的标本和模型,观察胆总管与门静脉、肝固有动脉的相互关系,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胆囊三角)。 三、实验教具 切开胸腹前壁半身人体模型1个。 头正中矢状切,并解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其导管的标本2个。 恒牙1副。 切开胸腹腔前壁,移出胸腔的肺,保持腹腔脏器原位的尸体2具。 切开胸腹腔前壁,除去空、回肠,大肠(保留直肠),保留肝、十二指肠、胰、脾及腹后壁脏器等,纵行分离出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主要结构的尸体标本2具。 沿肠长轴从前壁切开回盲部标本1个。纵切的直肠标本1个。 离体肝脏2个。肝的模型4个。 十二指肠降部右前壁切开,附连于胰、肝等脏器的模型1个。 男女性盆腔正中矢状切标本及模型各1个。 消化系统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在自体上划出胸腹部标志线及腹部分区,并叩出肝脏的体表投影界。 如何确定胆囊底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 左侧颏舌肌收缩,伸舌时,其舌尖将偏向哪侧? 给某患者插胃管时,你如何确定胃管到达食管各个狭窄和胃腔的? 自口裂至肛门顺序,详细叙述消化管各段的名称;以及各消化腺管的开口部位。 消化系统中哪几处存在括约肌的形态结构? 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哪些结构?胆总管在十二指肠韧带中与其它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如何? 肛管的内面有哪些重要结构?这些结构在临床上有什么意义? 具体说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是如何被输送到消化道的。 十五 呼吸系统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熟悉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熟悉各鼻旁窦的形态特点,了解其临床意义。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喉的软骨、连结、肌肉及其机能。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 掌握气管的位置及毗邻。掌握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了解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别的临床意义。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了解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掌握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胸膜窦)的位置。 掌握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肺与胸膜其余部分的体表投影。 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分部及主要组成器官。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半身人体模型或尸体上说出组成呼吸系的器官。 对照教材和图谱,结合头正中矢状切的标本、模型,观察鼻腔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及其开口,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的形态特征,咽、喉的形态结构及分部。 结合喉软骨、喉肌标本、模型,观察喉软骨及其连结,喉肌的位置并说明其功能。 在尸体及离体标本上观察喉、气管、支气管、肺的相互连接,及其位置、形态、毗邻,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 在尸体或半身人体模型,离体左、右肺标本上,观察肺的位置、外形、分叶,肺门主要结构排列关系。 在保留脏器原位(肺可取出)的尸体上,观察胸膜及其分部,胸膜窦的位置,纵隔的组成。 三、实验教具 切开胸腹腔前壁,头颈正中矢状切模型1个。 头正中矢状切离体标本2侧。 喉软骨及其连结的标本及模型各2套。 喉肌的标本及模型各2套。 切开胸前壁,保留肺原位(自肺根离断,可取出肺)的尸体2具。 呼吸系统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上颌窦炎患者,其脓液自行引流不畅?如穿刺抽脓,应从何处穿入较适宜?为什么额窦炎病人,起床后上午自觉前额胀痛重,而下午则减轻? 2.喉腔分几部,各有何结构? 3.如有黄豆吸入呼吸道,可能阻塞或坠落在哪一侧的主支气管?为什么? 4.你如何理解胸膜腔?胸膜分几部?胸膜隐窝中肋膈隐窝下缘与肺下缘的体表投影如何? 十六 泌尿系统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基本功能。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剖面结构。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掌握膀胱的形态和位置。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结构特点。 熟悉肾的被膜。了解肾的固定装置。 了解输尿管狭窄、膀胱三角的临床意义。 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及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半身人体模型及尸体上,观察组成泌尿系统的器官,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肾的被膜层次。 2.取肾、输尿管、膀胱(女性保留子宫、阴道、尿道;男性保留阴茎)配套的离体标本,结合教材,观察肾脏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的各自特点;辨认组成肾蒂的器官及其相互关系;观察输尿管全程有几处狭窄;区分出膀胱的尖、底、体、颈。观察女性尿道的开口部位。。 3.取作冠状切开的肾模型和标本,观察肾的构造,肉眼可见浅层的肾皮质、深层由肾锥体形成的肾髓质,及位于肾窦的肾小盏、肾大盏和肾盂。 4.取作冠状切开的膀胱,观察其内腔,膀胱三角的部位及其粘膜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对照图谱、模型、尸体标本,观察女性输尿管在盆部的毗邻。 尸体活体对照体会肾的体表投影。 三、实验教具 半身人体模型1个。 肾、输尿管、膀胱连男性尿道(阴茎)模型2套。 额状切开放大的肾模型2个。 男、女性切开腹前壁,移除大、小肠,保留腹后壁脏器原位的尸体各1具。 左、右肾脏和输尿管连于膀胱(已做额状切面),女性保留子宫、阴道及尿道;男性保留前列腺、阴茎的离体标本各2副。 肾作额状切开的离体标本2个(4片)。 女性盆腔脏器(留有膀胱)附有女性外阴的模型1套。 男、女性盆腔和会阴正中矢状切模型各1个。 男、女性盆腔和会阴正中矢状切标本各2个。 泌尿系统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左、右肾正常位置及其固定装置如何?为什么肾可能向下或对侧移位(游走)? 输尿管结石可能嵌顿在哪几处? 简述膀胱的位置和毗邻。 为什么结扎子宫动脉时,不慎易误扎输尿管? 何谓肾蒂?作肾的切除时,肾蒂处理从前往后或从上往下应分别结扎切除哪些主要结构? 十七 生殖系统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生殖系统的组成,了解其功能。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掌握睾丸和附睾的形态、位置。了解睾丸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程。熟悉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和机能。了解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了解前列腺的分叶及年龄变化。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掌握阴茎的形态、分部及构成。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3个狭窄和2个弯曲。了解阴茎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了解尿道的3个扩大。 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 掌握卵巢、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子宫的年龄变化。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与毗邻。 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熟悉女性乳房的形态、构造特点。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了解乳房的一般位置。了解会阴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已切开阴囊前壁、睾丸鞘膜、白膜、分离出精索,并切开腹前壁,可观察盆腔脏器的男性尸体上,结合男性盆腔会阴正中矢状切的离体标本(或模型),观察男性内、外生殖器各部器官,以及精囊腺、前列腺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用尖镊从切开的睾丸小叶中,轻拉精曲小管,观察其形态特点。 2.在标本或模型上观察阴茎海绵体的整体形态,在阴茎横切的标本上观察阴茎皮肤、筋膜和3个海绵体的相互关系。 3.在保持女阴原形,盆腔脏器保持原位的尸体上,结合盆会阴正中矢状切的离体标本,观察女性生殖器所包括的器官,说明各自的位置和形态结构,毗邻,并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的固定装置。应用成套女性生殖器的离体标本(子宫作冠状切开),进一步观察卵巢、输卵管及子宫外形及内腔的形态特点。 4.取会阴及盆腔脏器正中矢状切的离体标本或模型,观察宫腔和宫颈与阴道关系的形态结构特点。 5.结合青年女性乳房模型及标本,观察乳腺叶的结构形态。 三、实验教具 切开腹前壁,保留盆腔脏器原位,保持外阴原形的男、女尸体各1具。 男、女性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正中矢状切标本及模型各2个。 偏离阴囊缝,自前壁按层次纵行切开阴囊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睾丸固有鞘膜壁层、脏层及白膜,直达睾丸纵隔;纵切一段精索各层,暴露出输精管,连附于膀胱后壁,并保留前列腺、精囊腺;阴茎则纵切开皮肤和筋膜,可分辨3个海绵体的离体标本1套。 保留卵巢、输卵管附阔韧带,子宫(作额状切开见内腔),阴道(作矢状切开前壁),保留大、小阴唇及阴蒂的离体标本1套。 女性盆腔脏器(附膀胱),外阴显示尿生殖三角、肛三角及坐骨肛门窝的模型2套。 男、女性会阴,解出尿生殖三角、肛三角各结构,保留其层次关系;去盆脏,留盆膈,翻开盆膈上筋膜的标本1个。 女性乳房模型1个。 中或青年女性乳房,1/2剥出乳腺叶标本1个。 生殖系统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请叙述精子自产生到排出体外所经过的途径。途径各部有何形态结构特点?与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有何异同? 2.男性生殖系有哪些附属腺?它们的位置形态及腺管开口部位各如何? 3.男性做绝育手术,结扎输精管的最适部位在何处? 4.检查前列腺大、小或做前列腺按摩,收取前列腺液,从何处进行?为什么? 5.女性生殖细胞(卵子)产生后排出的途径?所经各器官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受精一般多在什么部位? 子宫的正常位置及其毗邻关系如何?固定子宫正常位置的装置是什么? 女性做绝育手术,结扎输卵管的最适部位在何处?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是什么? 乳房脓肿切开排脓,应作什么样的切口?为什么? 十八 腹膜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掌握大网膜、小网膜、网膜孔、网膜囊的位置,小网膜的分部。 熟悉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了解腹膜的功能。 了解腹膜形成的其他结构的名称和位置。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男、女小儿正中矢状切的尸体,观察腹膜的壁、脏层和腹膜腔,大、小网膜,网膜囊,系膜及其附着;同时,结合切开胸、腹腔前壁,保留脏器原位的尸体,观察腹膜内、间、外位器官,大、小网膜及网膜囊,网膜孔的组成、位置,以及腹膜形成的系膜、韧带、隐窝和陷凹。 2.对上述腹膜有关内容,必须逐个亲自触摸辨认,弄清腹膜形成的结构形态和位置,腹膜对脏器的固定作用;膀胱充盈、空虚时与腹膜的变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三、实验教具 男、女童尸正中矢状切各1具(应包括左、右两半)。 切开胸腹前壁,保留腹腔脏器原位的男、女尸体各1具。 切开腹前壁,观察腹膜的模型1个。 男、女正中矢状切模型各1个。 腹膜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何谓腹膜外位器官?主要有哪些器官属腹膜外位的?掌握腹膜与脏器的被覆关系有何临床意义? 2.大网膜位于何处?它是如何构成的?有何临床意义? 3.腹膜在男、女性盆腔内移行过程中各形成哪些陷凹?有何临床意义? 十九 内分泌系统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各内分泌腺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保留垂体、松果体的整脑标本上,观察该二腺的位置、形态。 在尸体和模型上,分别观察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等的位置、形态及毗邻。 三、实验教具 保留有脑垂体、松果体的整脑标本1个。 已解出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的童尸2具(男女各1)。 内分泌系统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简述内分泌腺结构及功能的主要特点。 试述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简述垂体的位置、形态及与下丘脑的关系。 二十 脉管学概述及心脏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脉管系的组成,了解其功能意义及其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掌握体、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的吻合。 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各腔的形态结构。了解心壁的构造。熟悉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掌握心传导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及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熟悉左、右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了解冠状窦主要属支的行径。 掌握心包的构成。 了解心的体表投影。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半身人体模型上,说出参与组成脉管系的器官。 在切开胸、腹前壁,保留脏器原位的尸体上,观察心的位置、大致形态;取不切开心房室的离体心脏标本,观察心的外形结构。取切开心房、室前壁的心脏标本和模型,观察心内腔各结构的形态特点,及其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房、室中隔的形态结构。取切除心房的心脏标本,观察左、右房室口、主动脉口、肺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以及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的形态。 在切开胸前壁,保留心原位,工字形切开心包的尸体上,观察纤维性心包及浆膜性心包的壁、脏层,心包腔和心包窦,了解其临床意义。 结合心传导系模型和牛心标本,观察心传导系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和节制索的位置和形态。 在切开胸前壁并保留胸腔脏器原位的尸体上,结合活体,画出心的体表投影位。离体心标本和模型相结合,对照图谱,寻找心表面和内腔的形态结构。追踪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及其分支和分布,冠状静脉窦的组成及开口部位。教师巡回指导时,注意同学辨认的准确性。 三、实验教具 切开胸、腹前壁的半身人体模型1个。 大心脏模型1个。 切开胸腹腔前壁,保留脏器原位,切断肺根,可游离出肺,心包作工字形切开的尸体1具。 保留心脏整体外形,沿心下缘及左、右缘切开心包的离体心脏2个。 自房室前壁切开,窥看各心腔结构的离体标本2个。 沿冠状沟稍上去除左、右心房,并剥出左、右房室口,肺动脉口,主动脉口周围的纤维环标本2个。 工字形切开心包前壁,观察心包横窦、斜窦的心脏标本2个。 牛心剥出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保留节制索的标本1个; 心传导系模型及正常大小心脏模型各4个。 心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大、小循环的途径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心房与心室及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的标志是什么?在这些标志处各有什么重要结构通行? 心内有哪些瓣膜?各附于何处?这些瓣膜各有什么作用? 何为心传导系统?包括哪些结构? 按血流方向简述心各腔的出入口、瓣膜及有关结构。 简述左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主要分支和分布。 二十一 动脉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熟悉动脉韧带的位置。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分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分支。了解主动脉小球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熟悉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况。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掌握锁骨下动脉及上肢动脉主干的起止、主要分支分布。熟悉掌浅弓的组成、分支和体表投影。了解掌深弓的的组成、分支和体表投影。 掌握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起止及分支。掌握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分支的分布。 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掌握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子宫动脉与输尿管关系的临床意义。 掌握下肢动脉主干的起止、分布。了解足底弓的组成。 了解其余动脉的分布、所有动脉的行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游离的中等动脉和纵切的静脉,比较其形态结构特点,观察静脉瓣的形态,理解其功能。 2.取保留出入心脏大血管及其分支的离体心脏标本,结合切开胸腔前壁和心包壁层、分离出出入心脏大血管的尸体,观察主动脉、肺动脉的起始,行径位置及其分支。 3.在尸体标本上,观察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颈内、外动脉的起始行径及主要分支和分布。 在游离的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的标本上,观察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 在尸体标本上观察锁骨下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支,以及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掌浅、深动脉弓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分布。 在切开胸前壁,移除肺,剥出肋间后动脉、食管动脉、支气管动脉的尸体标本上,观察胸主动脉的起始、行程、毗邻以及上述诸分支。 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在保留脏器,剥出腹主动脉壁支、脏支的尸体上,观察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分布。并观察肾动脉、精索内(卵巢)动脉以及腰动脉的分布去向。 在盆腔正中矢状切模型和标本上,观察髂内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支分布。特别是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相互交叉的位置关系。 在尸体上观察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及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以及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起止、行程、分支和分布。取足底模型和离体的足底标本,观察足底弓的组成、分支和分布。 在自体上找到股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位置。 三、实验教具 1.游离的中等动、静脉各一段,保留其一段原形,另一段纵行切开,观察动脉静脉内腔,显示静脉瓣(瓶装)标本1套。 2.保留出入心脏大血管(上腔静脉保留左右头臂干静脉,主动脉保留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保留左、右肺动脉及动脉导管索)的离体心脏标本2个,模型1个。 切开胸腔前壁,心包作工字形切口,剥出连通心脏的大血管根部,顺主干解出各部分支,解出颈部、胸廓、上肢各部血管主干及分支,切开腹前壁,保留腹腔脏器,剖出腹腔、盆腔及下肢各段血管分支的尸体1具。 解出头颈各部血管主干及分支的离体标本2个。 切除大、小肠,观察腹后壁脏器及血管的尸体标本1具。 盆、会阴正中矢状切,剥出盆部血管的模型和标本各2个。 可观察足背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及足底弓的离体标本和模型各1个。 切开胸腹前壁的半身人体模型1个。 动脉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请以箭头连接形式,叙述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分别到心、肺、舌尖、右手拇指,各自经过的途径。 2.锁骨下动脉与腋动脉间,肱动脉与桡、尺动脉间分别有哪些吻合途径? 供给胃的动脉有哪些?它们的起始及行径如何? 胆囊切除手术,需结扎胆囊动、静脉,试想在何处容易找到胆囊动脉? 做子宫切除术,应结扎哪些动脉?其中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如何? 阑尾切除术,你将在何处才较容易找到阑尾动脉进行结扎? 二十二 静脉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掌握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行径以及颈外静脉的行径。 掌握上肢3条、下肢2条主要浅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分支及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及临床意义。 熟悉上腔静脉及头臂静脉的组成、行径。 熟悉下腔静脉及其一、二级属支的起止、行程。 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的特点。 了解其余深静脉。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尸体标本上结合模型辨认上、下腔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其所接纳各部浅、深静脉。 2.在专供观察上肢浅静脉的标本上,观察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组成、行程及交通。在解出颈部和上肢深部血管的尸体上,观察颈内静脉及上肢与动脉伴行的深静脉,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组成的静脉角,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的起止、行程。 在移除肺的模型及尸体上,观察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组成、行程和归属,并观察其与椎静脉丛的交通。 在专供观察下肢浅静脉的标本上,观察足背静脉弓,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程、交通及其归属;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前的属支(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及股内、外侧浅静脉)。在解出下肢深部血管并切开腹前壁,保留脏器的尸体上观察下肢与动脉伴行的深静脉,观察髂外和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下腔静脉,它们的组成和行程,沿途的属支。认真观察左、右睾丸(卵巢)静脉汇入的特点,思索其临床意义。 在门静脉系模型和标本上,观察门静脉的属支、行程、分支,及其与胆总管、肝固有动脉的相互排列位置关系;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侧支吻合交通的静脉。在专供观察浅静脉的尸体上,观察胸腹壁的浅静脉。从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交通吻合,进一步理解当门静脉高压时,其侧支循环建立的途径,以致出现胃肠淤血、呕血、便血、腹壁静脉怒张、腹水的原因。 在活体上找到颈外浅静脉,上、下肢浅静脉的行程位置。 三、实验教具 放大的心脏附出入心脏大血管模型1个。 切开胸腹前壁保留脏器的半身模型1个。 显示全身浅静脉如头面部静脉、颈外侧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在腹股沟部的属支,胸腹壁浅静脉的尸体1具。 切开胸、腹前壁移除肺,保留腹腔脏器,观察上腔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椎外静脉丛、髂内和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尸体1具。 已解出头颈及四肢浅、深层肌肉、血管、神经,切开胸腹前壁,保留腹腔脏器,并剥出其血管,移除肺的尸体1具。 门静脉组成及其与上、下腔静脉吻合途径的模型1个。 保留肝、十二指肠及胰联属,观察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三个重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离体标本及模型各2个。 静脉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肝硬化等原因引起门静脉高压,为什么出现胃肠淤血、呕血、便血、腹水以及腹壁静脉怒张、脾肿大等症? 2.喝入的水经过哪些途径,最后由尿排出体外? 3.食物中的糖或淀粉,经过哪些途径到达右拇指?经过新陈代谢作用后,产生的CO2怎样排出体外? 4.自头静脉注射的药物经何途径到达阑尾? 二十三 淋巴系统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 掌握淋巴管道的组成、两条淋巴导管的收纳范围、胸导管的起止、行程及右淋巴导管的组成。熟悉淋巴结的形态结构。 掌握腋窝、腹股沟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掌握脾的形态和位置。 熟悉下颌下、颏下、颈外侧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结的收集范围与输出淋巴管去向。 熟悉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熟悉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熟悉髂内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 了解其余淋巴结的分布及收纳范围。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图谱在能显示头颈浅、深淋巴结群的模型上,观察下颌下、颏下、颈浅、颈深、锁骨下淋巴结群,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及其各自汇入的静脉角。 2.在半身人体模型及标本上,观察乳糜池、胸导管的位置、行程。 3.在切开腹前壁的尸体上,观察、探索脾的位置,对照离体脾脏标本,观察其形态。 4.在切开胸腹前壁的尸体上,观察胸壁、纵隔、气管、支气管、肺门淋巴结,髂内、外和腰淋巴结,以及胃、肠系膜上、下和腹腔淋巴结群。 三、实验教具 显示头、颈浅、深淋巴结群的模型2个。 半身人体模型1个。 游离的肺和肝,可见肺门及肝淋巴结群的标本及模型各2个。 离体的脾脏标本及模型各2个。 切开胸、腹前壁,保留胸腺,游离出肺,保留腹腔脏器,可观察肺门、支气管、气管、胸壁和纵隔淋巴结群;腹、盆腔可观察髂内、外,腰、肠系膜上、下及腹腔淋巴结群,胃及肠系膜等脏器淋巴结群,下肢腹股沟深淋巴结群以及腘淋巴结的尸体1具。 可观察乳糜池,胸导管的位置、行程的尸体1具。 淋巴系统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某某用餐后,其脂肪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经过什么途径进入血流? 下颌下淋巴结肿大,你认为这可能是身体的哪些部位有感染病灶? 二十四 感 觉 器 (一) 眼 实 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眼球的外形、位置和组成。掌握眼球壁各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眼球内容物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熟悉房水循环。 2.掌握眼副器的组成。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掌握泪器各组成部分的形态、位置及泪道开口部位。掌握各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了解其余眼副器的形态结构。 了解眼的血管。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眼球模型上,观察眼球壁各层及眼球折光装置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取离体猪眼球,分别做水平切和冠状切,对照眼球模型,仔细观察眼球壁各层及眼球折光装置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在揭开眶上、外侧壁,显示眼眶结构的标本和模型上,观察眼外肌,分析眼外各肌对眼球活动的作用;观察泪腺、眼动脉、视神经等结构的形态和位置。 在显示眼副器结构的模型上观察睑板、泪囊。 在活体上观察眼睑皮肤、结膜、上、下泪点的形态。 三、实验教具 眼球模型4个。 可分解的眼眶结构模型1个。 猪眼球(可先冰冻)14~16个。 按层次解出并保留眼睑皮肤、眼轮匝肌、睑板、睑结膜的头面部标本1个。 切开眼眶上、外侧壁,显示眼眶各结构的头面部标本2个。 供学生解剖眼球用的解剖刀、直尖手术剪、尖咀眼科镊、无齿普通镊各4把,分成4套。 视器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请画一个眼球水平切面的结构图,标明各部结构的名称。 2.试述房水的产生、循环路径,如房水循环障碍,可引起什么后果? 3.为什么正常眼视近物和远物均很清楚? 4.泪液的分泌及排泄途径如何? 二十五 感 觉 器 (二) 耳 实 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耳的分部。 掌握外耳道、鼓膜的形态、分部和位置,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掌握鼓室的形态、位置、六壁及其主要结构和毗邻。了解鼓室内容物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掌握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熟悉咽鼓管的位置、分部、开口部位、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掌握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膜迷路各部的形态和功能。 熟悉骨迷路各部的形态。 了解膜迷路与骨迷路的关系。 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取配套的耳模型,观察外、中、内耳三部的大致形态。在活体上互相观察耳廓的形态结构。 2.在切除外耳道前壁并揭开鼓室盖的模型上,观察外耳道的弯曲、鼓膜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以及听小骨的相互连结;观察游离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的形态结构特点。 3.在锯开鼓室并雕出内耳结构的干颞骨标本上,分别观察鼓室六个壁的结构及毗邻,细致观察乳突小房、乳突窦、锥隆起、岬、前庭窗、蜗窗、面神经管、面神经管凸等结构的位置;注意观察内耳三个骨半规管、前庭、骨蜗管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4.在铸形内耳放大模型上,观察骨性与膜性半规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前庭中椭圆囊、球囊的位置和形态;耳蜗与蜗管的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三、实验教具 切开外耳道前壁,可揭开鼓室盖,显示外、中、内耳整套的耳模型1-2个。 锯开鼓室的干颞骨2个。 锯开鼓室并雕出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的标本2个。 铸型放大的内耳模型2套。 游离的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1套。 前庭蜗器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检查成人和幼儿的鼓膜,方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鼓室六个壁上,有哪些重要结构、毗邻和交通? 接受头部旋转运动开始和终止时刺激的感受器,接受头部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刺激的感受器,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它的作用的? 二十六 神经系统概述及脊髓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 掌握神经系统各常用术语的概念。 熟悉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反射的概念。 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和结构。 掌握脊髓节段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掌握脊髓灰、白质配布的形式及各部名称。 掌握脊髓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的位置和性质。了解脊髓灰质各核团的功能。 掌握脊髓主要的上、下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束)的位置、起止。了解白质各纤维束的功能。 了解脊髓其余结构的位置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在揭开颅骨后部,切除椎板的尸体上,观察中枢神经的脑和脊髓的概貌,脊髓的位置、形态、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各段脊神经出椎间孔的位置,及其下部形成马尾的大势。 2.结合脊髓模型,在离体脊髓上,观察脊髓整体形态,脊神经根丝附着部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3.结合图谱,在脊髓横切面标本或模型上,观察脊髓灰质、白质的形态,分部。 三、实验教具 揭开颅骨后部,切除椎板的尸体1具。 离体的脑和脊髓标本1套。 脊髓和椎骨相连的放大模型1个。 脊髓横断面放大模型3个。 有关脊髓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请解释如下名词: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网状结构 2.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最佳进针部位应在哪里? 3.肿瘤压迫胸段第八脊髓节,应在何处凿开椎板,取出肿瘤? 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什么?完成这一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是什么? 二十七 脑干、小脑及间脑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脑的位置和脑各部的区分。 掌握脑干各部(延髓、脑桥和中脑)的主要外部结构。 掌握脑神经核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薄束核、楔束核、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位置。 掌握小脑的位置与分部(蚓部与两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的形态、位置,了解其临床意义。 熟悉小脑的分叶及小脑三对脚的位置。 掌握间脑的位置、外形、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和联通。 掌握丘脑的位置,特异性核团的纤维联系。 熟悉后丘脑的纤维联系,下丘脑主要核团(视上核 、室旁核)的位置。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全脑标本及模型上,观察脑的分部,脑干、小脑及间脑位置。 取脑干放大模型、结合教材和图谱、观察脑干外形,对照模型观察脑干标本。 在玻璃脑干模型上,由下而上观察各脑神经核及锥体束的立体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注意观察脑干不同高度平面上,各脑神经核等的位置关系。 结合教材,观察小脑模型外形,辨认小脑蚓、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原裂、前叶及后叶,结合模型,观察小脑标本外形;在呈水平切的小脑标本上,观察小脑皮质以及小脑中央核的位置和形态。 取正中矢状切的整脑标本和模型,配以游离的脑干标本、模型,观察间脑的外形、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 三、实验教具 全脑标本及模型各1个。 保留脑神经根的脑干模型4个。 玻璃脑干模型1个。 游离脑干标本2个。 游离的小脑标本2个,小脑模型4个。 小脑呈水平切,观察小脑中央核的标本2个。 整脑正中矢状切标本1个。 脑干、小脑及间脑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在脑干内与骨骼肌随意运动有关的脑神经核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什么脑部? 在脑干内与迷走神经相联系的核团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何机能柱?并简单说明它们的具体功能。 间脑中特异性中继核团有哪些?简述它们的纤维联系。 二十八 端脑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大脑半球各面的主要沟回及大脑半球的分叶。 掌握纹状体的组成。 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内囊中各主要投射纤维束的排列位置关系。 掌握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的位置、形态特点和定位关系。 掌握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熟悉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胼胝体的位置与联系概况。 了解脑的其余结构的位置、联系。 了解脑各部结构的功能及部分结构的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1.结合教材和图谱,在整脑作正中矢状切,并除去小脑的标本和模型上,观察端脑的外形,主要沟(裂)及分叶,各叶的主要沟、回,指出皮质的机能定位区域。 2.结合脑干连间脑放大及玻璃脑干间脑模型,观察基底核及内囊的大致形态、位置。 3.在端脑水平切、冠状切的标本上,观察基底核在切面上的位置关系,并观察内囊的形态和位置。 4.在脑的正中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及水平切面上观察胼胝体的不同切面形态。 三、实验教具 整脑标本1个。 整脑正中矢状切,左、右半球各1个。 端脑水平切、冠状切标本各1个。 整脑模型6个。 脑室铸型及基底核模型4个。 端脑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端脑分叶的依据是什么?各叶有哪些主要的沟、回?大脑皮质有哪些比较明确的机能区,它们各在何处? 2.端脑的基底核包括哪些?相互的位置关系怎样?新、旧纹状体如何划分?其功能如何? 3.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通过哪些主要的投射纤维(传导束)?如果供给内囊膝部,或膝部和后脚的血管栓塞(或破裂溢血),可能出现什么症状体征?为什么? 二十九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丘系交叉的水平,皮质投射区。 掌握躯干、四肢痛觉、温度觉、粗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与在内囊的位置,皮质投射区。 掌握皮质核束的发起及经过内囊的部位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情况(双侧控制与对侧控制)。 掌握皮质脊髓束的发起及在内囊、脑干各段的位置,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与皮质脊髓前束的走行终止情况。 熟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情况,皮质投射区。 熟悉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了解上述各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和功能。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传导路模型上,观察传导路的组成、途径。 确认所取传导路模型的所属种类。 辨认出传导路上串连的各个平面所代表的中枢部位。 结合教材,对传导路模型按神经冲动传导方向观察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位置、纤维越边高度、纤维束在中枢不同切面的位置。 根据“目的要求”中所述,按上述方法逐个对各种传导路模型进行细致观察。 在任一传导通路模型上,尝试除了确认该传导路的组成、途径外,尚能辨认出其它传导路的位置。 三、实验教具 玻璃脑干模型1个。 有机玻璃的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锥体系及锥体外系模型各1个。 电动传导路模型1个。 传导路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锥体系的传导中,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交叉前、交叉后损伤,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有何不同? 请解释下列几组检查出的体征情况:(1)用手电光,分别照射左和右侧眼球时,左、右侧瞳孔均能同时缩小;(2)光照左眼时,左侧瞳孔不缩小,而右侧瞳孔缩小,当光照右侧眼球时,右侧瞳孔缩小,左侧者仍不缩小;(3)光照左眼球时,左、右瞳孔均缩小,但当光照右眼球时,左、右瞳孔均不缩小。 三十 脑、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脊髓被膜的形态特征,硬膜外腔与终池的临床意义。 熟悉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大脑镰、小脑幕)及硬脑膜窦。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了解脑的其余被膜及形成物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掌握脑脊液的循环途径。熟悉脑脊液的产生场所。了解脑脊液的外观和功能。 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径及其主要分支。 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 熟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 了解脊髓的血管。 了解脑的静脉。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结合教材,在显示脑和脊髓被膜的模型和标本上,观察硬膜、蛛网膜及软膜的整体组成概貌;观察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及终池的位置形态;观察软脊膜齿状韧带的附着;观察硬脑膜形成的大脑镰、小脑幕,上、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的形态、位置。 在切开的上矢状窦中,观察蛛网膜颗粒的形态特点。 结合脑室铸型模型与正中矢状切的大脑标本,观察脑室系统;结合教材,弄清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在脑血管模型及标本上,观察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脑底动脉环,及其分支分布的概况。在脑血管标本上,观察脑的主要浅静脉。 在观察脊髓概貌的标本上观察脊髓的血管。 三、实验教具 揭开颅骨后部,切除椎板的尸体1具。 离体的脑和脊髓标本1套。 整脑带血管模型4个。 整脑带血管标本2个。 脊髓与椎骨关系模型4个。 有关脑、脊髓被膜、血管,脑脊液循环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由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有哪些? 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如何? 成人宜在何部位进行腰椎穿刺?为什么?由浅入深穿过了哪些结构? 三十一 脊神经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和分支。 掌握膈神经的组成和分布。 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主要分支及分布。 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分布的节段性。 掌握股神经的组成、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 掌握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熟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熟悉阴部神经的分布。 了解要求掌握的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了解其余神经的分支和分布。了解所有神经的行径。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复习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及分支。 在揭开颅骨后部,切除椎板的尸体上,观察脊神经连于脊髓的概况。 对照教材和图谱,结合模型、游离标本和尸体,观察颈丛的位置、组成,及其分出的皮神经、膈神经的行径、分布。 结合模型、游离标本和尸体,观察臂丛的组成、位置及其分支。锁骨上部分支:如胸长神经。锁骨下部分支:如发自外侧束的的肌皮神经;发自内侧束的尺神经;发自内、外侧束的正中神经;发自后束的腋神经、桡神经、胸背神经。观察它们的行程、分支和分布概况。 在切开胸前壁,可移出肺的尸体标本上,观察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中的行程,及其呈节段性分布的状态。 结合模型、游离标本和尸体,观察腰丛的位置,及其分出的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及闭孔神经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结合模型和尸体,观察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分支,如臀上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 三、实验教具 揭开颅骨后部,切除椎板的尸体1具。 已解出头、颈、胸、腹及上、下肢肌肉、神经血管的尸体2具。 头颈(正中矢状切)及上肢肌肉、神经、血管标本2个。 盆部作正中矢状切已解出下肢肌、神经、血管标本2个。 颈部浅层神经模型1个。 有关脊神经的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臀部最佳注射部位在哪里?为什么?如选位不当,可能伤及什么神经、血管?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神经损伤症状? 2.某患者右足尖下垂,足不能背屈,略呈内翻姿态。你认为他是什么神经损伤?为什么? 3.针刺中指尖端,痛觉经何途径传至大脑皮质? 某患者腹股沟部脓肿切开引流,不慎被伤及股神经,你想该患者将出现什么症状体征? 检查某患者,诊断为神经损伤,其表现为右肩部骨突明显,三角肌萎缩。你认为可能是哪条神经受损,哪些运动会受影响? 三十二 脑神经实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脑神经的数目、名称、顺序、性质、连接脑和进出颅部位。掌握各混合性神经的纤维成分。 2.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的分布。 掌握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三叉神经三大主支在头面部皮肤的分布区。熟悉眼神经的主要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后支、神经节支)、下颌神经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的分布概况。 掌握面神经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舌咽神经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 掌握迷走神经的分布概况。掌握喉上神经(内、外支)、左、右喉返神经的行径与分布范围。 熟悉前庭蜗神经的功能。 了解嗅神经的分布与功能。 了解所有脑神经的行径。 了解各脑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复习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顺序及所属种类。 在头部正中矢状切的模型及标本上,观察自鼻腔嗅粘膜向上穿入筛孔的嗅丝;在端脑模型及标本底部观察嗅球形态。 对照教材和图谱,结合有关脑神经的模型及标本,观察如下各对脑神经及相关结构: 观察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及外侧膝状体。 观察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连脑和出颅部位以及分布范围。 观察三叉神经连脑部位,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三叉神经的3个主干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出入颅部位及其分支走行和分布范围。 观察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连脑及进、出颅部位,面神经的分支鼓索及五支表情肌支的分布范围。 观察舌咽神经连脑和进、出颅部位及其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 观察迷走神经连脑和进、出颅部位及其分支喉上神经(内、外支)、左、右喉返神经的行径和分布范围。 观察副神经、舌下神经连脑和进、出颅部位及其行径和分布范围。 三、实验教具 1.头正中矢状切,自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粘膜中,分离出嗅神经根丝连于筛板的标本1个。 2.头正中矢状切,揭开眼眶上、外侧壁,分离出眼眶中神经和肌肉等结构的标本一个。 3.保留脑神经根附着于脑的全脑标本1个。 保留脑神经根附着于脑干的模型4个 显示三叉神经等的分支、分布的头面部标本2个。 显示舌咽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颈部、胸部及腹部各段行程、分支、分布的尸体1具。 显示下颌神经分支分布模型1个。 显示面神经表情肌支模型2个。 显示三叉神经及眼眶内神经模型1个。 脑模型4个。脑神经在头颈部分布模型1个。 脑神经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某患者,自觉一侧面部运动障碍,入院诊治。医生检查结果:(1)左侧面部无表情,口角歪向右上;(2)两眼向上做扬眉动作时,右侧额部有少许皱纹,左侧不明显;(3)用力闭眼时,右眼可紧闭,鱼尾纹明显,鼻唇沟加深;左侧者均不明显。试分析该患者可能是什么神经病变? 2.为什么一侧舌下神经损伤,伸舌时,舌尖会偏向损伤侧? 3.试述眼球外肌运动的神经支配。 试述分布到舌的神经。 三十三 内脏神经实验 一、目的要求 掌握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 掌握交感干的位置、组成、主要的椎前节(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等)的位置。 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睫状节和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 掌握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情况。 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的双重支配概念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 熟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的概念。 熟悉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分布概况。 了解内脏神经的区分。了解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了解内脏神经的其余内容。 二、实验内容及方法 在胸段脊髓的横切标本上,观察属于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灰质侧角。在骶段脊髓横切面上观察相当于灰质侧角处的灰质形态,该处为骶副交感低级中枢。 在半身人体模型及已解出头颈、胸、腹和盆的神经血管的尸体上,观察交感干,颈上、中、下交感节,内脏大、小神经,腹腔神经节及肠系膜上、下神经节。 取头正中矢状切及显示三叉神经各级分支的模型,对照标本,在眼眶内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的后份,观察与动眼神经相连的睫状神经节;在翼腭窝内观察与上颌神经相连的翼腭神经节;在下颌下腺上方观察连于该腺体及舌神经的下颌下神经节。在卵圆孔下方下颌神经内侧观察连于耳颞神经的耳神经节。结合教材复习前述神经节节前纤维的来源及节后纤维的分布。 在盆及会阴正中矢状切标本上,观察盆神经丛的位置及分支去向。 三、实验教具 胸、骶段脊髓横切厚片各4片。 已解出三叉神经各分支,并可观察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头部离体标本1个。 已解出面神经的行程及其分支的头部标本1个。 已解出头颈、胸、腹及盆的神经血管整尸2具。可观察交感干,颈上、中、下交感节,内脏大、小神经,灰、白交通支,腹腔及肠系膜上、下神经节,盆神经丛。 盆会阴正中矢状切,解出盆神经丛的标本1个。 显示三叉神经各级分支及副交感神经节的模型2个。 内脏神经挂图。 四、复习思考题 1.哪几对脑神经中含副交感节前纤维?它们分别在何处的什么神经节换发节后纤维,各自分布在何处? 2.交感、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各在哪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在结构和机能上有何区别? 3.内脏痛觉为什么不如皮肤的那样敏感和定位准确? 4.植物性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结构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