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一、几个常用的概念
1,灭菌,灭菌是指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2,消毒,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
具有消毒作用的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
3,无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
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4.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
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可采用
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和加防腐剂等方法。
5.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传染病的措施。
二、物理因素
(一)温度
? 通常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高温往往引起灭
菌作用,低温则呈现抑菌作用。
? 当微生物处于超过它们最高生长温度范围时,会引起死
亡。温度越高,死亡越快。高温之所以引起微生物死亡
,主要是由于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变性
而失活,代谢发生故障而死亡。
? 干热灭菌方法
? 湿热灭菌法
? 低温的抑菌作用
1,干热灭菌方法
( 1)火焰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灼烧把微生物直接烧死。
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
围有限,只适合于对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
染物品或实验动物尸体等的灭菌。
( 2)烘箱干热灭菌法,这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
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 150~170 ℃ 维
持 1~2小时。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其它干燥
耐热的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 同样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原因有
二,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另一
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
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
方法主要有:
(1)巴氏消毒法
(2)煮沸消毒法
(3)间歇灭菌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
( 1)巴氏消毒法
? 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 牛奶、酱
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
生物,这样既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
证了食品卫生。
? 该法一般在 60~85 ℃, 30~15min,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采用这种低温消毒方法的具体温度和时间是根据不同物品
的性状来决定的。
? 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 1) 低温维持法 (LTH) 61~65 ℃ 加热 30min
( 2) 高温瞬时法 ( HTST) 71~72 ℃ 保持 15min。
超高温瞬时法( 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 method),
135~150℃, 3~4秒。
(2)煮沸消毒法: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 100℃ ) 15~20min,一
般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即可死亡。但不能杀死抗热性强的芽孢,
要杀死芽孢可煮沸 1~2小时或于水中添加 0.5%石炭酸或碳酸
钠。
? 这种方法适用于 食品、器材、器皿、衣服等小型日用品 的消
毒。食用水,几分钟。
(3)间歇灭菌法:又称为分段灭菌法或丁达尔灭菌法。利用流动
蒸汽进行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加热至 100℃, 15~30min,
杀死其中的营养体,然后冷却,放入 37℃ 恒温箱中过夜,让
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第二天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左右,
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 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不需高压灭菌锅,适于在农村
推广,但操作麻烦,所需时间长。例如培养硫细菌的 含硫培
养基 就可以用此法进行灭菌 (因 121 ℃ 硫熔化 ) 。
(4)高压蒸汽灭菌法
? 适用于各种耐热、体积大的培养基的灭菌,也适用于玻
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法 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高
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一般采用 121℃ (表压 1kg/cm2或
15磅 /英寸 2)维持 15~30min 。在高压蒸汽灭菌中,要引
起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恒压之前,一定要排尽灭菌锅
中的空气,否则表上的蒸汽压与实际温度不符。
? 影响灭菌的因素有,不同菌种、同一菌种不同菌龄、微
生物数量多少、培养基成分与组成。
? 高压蒸汽灭菌会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工厂培养基的
灭菌采用 高温瞬时连续灭菌(俗称连消法),该法提高
灭菌温度,但灭菌时间缩短。
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止
1、有害影响
2、防止法
①采用特殊加热灭菌法
②过滤除菌
③其他方法
灭菌法 温度 (℃ ) 时间 (小时 )
布层温度( ℃ )
灭菌效果
20层 40层 100层
干热法 130~ 140 4 85 72 70以下 不完全
湿热法 105 3 102 102 101.5 完全
干热与湿热的穿透力和杀菌效果
3,低温的抑菌作用
? 微生物对低温的抵抗力一般较高温强。大部分微生物在
低温下只是新陈代谢活动减弱,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
态,但仍具有生命力,有些嗜冷微生物还会生长。因此
低温对微生物只起抑制作用,不能灭菌或消毒。
? 低温抑菌在实践中常用来 保存食品, 防止由微生物引起
的食品腐败 。用来保存食品的温度一般在 0~7 ℃ 左右。
若要长期保存,温度还要降低。低温虽能抑菌,但仍有
少数微生物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因此冰冻食品偶尔
也能发生腐败,传播疾病。
? 在微生物学研究工作中,低温常用来 保存菌种 。
(二)辐射
? 利用辐射进行灭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温或化学药剂消
毒的缺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目前主要应用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接种室、手术室、食品、药物包装室常应用紫外线
杀菌; (136~400nm)
? 2、应用 β 射线作食品表面杀菌,γ 射线用于食品内部
杀菌。经辐射后的食品,因大量微生物被杀灭,再用
冷冻保藏,可使保存期延长。
(三)过滤
? 过滤除菌: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和气体中的悬
浮灰尘,杂质和细菌。这种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对热不
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以及气体的灭菌。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
但是比细菌还小的病毒仍留在液体培养基内,有时会给
实验带来一定的麻烦。
? 在发酵工业中,大量的无菌空气就是通过空气过滤器而
得到的。目前工厂中的总过滤器一般是一个大的容器,
其中二端各铺放一层棉花,中间填入一层活性碳,借以
滤去空气中的微生物。分过滤器是用几层超细玻璃纤维
替代棉花和活性炭。常用的滤器根据滤材的不同分为:
硅藻土滤器、素瓷滤器、石棉滤器和熔结玻璃滤器。
(四)超声波
? 超声波的频率在 9000~12000Hz/s以上,几乎所有的微
生物细胞都能受其破坏。
? 超声波能使细胞内容物受到激烈的震荡而破坏;一般
水溶液内经超声波的作用能产生过氧化氢,有杀菌能
力;超声波的热效应,使细胞的酶受到破坏。所以超
声波处理可用来保存食品。
(五)微波
? 微波是指 300~300000MHz/s的电磁波。
? 微波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是由于微生物在电磁场的
作用下,吸收微波的能量而产生热效应,导致死亡,
微波造成的分子加速运动而使细胞内部受损致死。
? 生产中利用微波进行食品的干燥、加热和杀菌等。
? 特点:加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加热时间短。
? 在食品研究中,绝大多数应用的微波来进行酒类、蜂
乳的消毒和杀灭面包中的霉菌等方面。
三、化学因素
? 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杀死其中
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剂的作用,而不是灭菌剂。
(一)消毒防腐剂
? 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剂。能抑制或
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称为防腐剂。但是一种化
学药物是杀菌还是抑菌,常常不易区分。一般在低浓度
下抑菌,高浓度下杀菌。
1,常用的消毒防腐剂
重金属盐类,有机化合物、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染料等。
常用消毒防腐剂的种类、使用浓度和用途。(见表)
常用的消毒防腐剂的原理和用量
( 1)酚及其衍生物
? 酚类化合物是医学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消毒剂。其作用主
要是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质膜,钝化酶和使蛋白质变性。
使用最早的是苯酚,有效杀菌浓度 2%~ 5%,由于具有
难闻的气味和对皮肤有刺激性而很少在临床上作消毒用。
( 2)醇类
? 能溶解细胞质膜中的类脂,破坏膜结构并使蛋白质变性,
但对芽孢和 无包膜病毒 的杀菌效果较差。目前应用最为
广泛的是乙醇,浓度 70-75%时灭菌力最强,效果最好。
酒精浓 度过高,则会在菌体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膜,妨碍酒
精分子进入细胞内,影响杀菌效果。
( 3)醛类
? 能与蛋白质氨基酸中的多种基团 (如 -NH2,-OH,-COOH
和 -SH 等 )共价结合而使其变性。 福尔马林是 37~ 40%的
甲醛水溶液,加热后易挥发,常用 于保存生物标本和空
气消毒,在高浓度下作用可杀死芽孢。其缺点是对眼睛及
粘膜组织有刺激作用,穿透性能差,作用慢,有令人不愉
( 4)新型气态有机杀菌剂 — 环氧乙烷
?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空气及器械表面消毒剂,能在
4~ 18h内杀死微生物细胞与芽孢,是一种不需加热的有效
杀菌方式,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高温灭菌的物品 (如塑料
培养皿、注射器、医用缝合线、纺织品、光学器材,人工
心脏瓣膜及宇宙飞船等 )的灭菌。
( 5)卤化物
? 按杀菌力排列的顺序是,F> Cl> Br> I。其中以碘和氯
最常用。碘酒在医疗上广泛用作皮肤、伤口和粘膜的表
面消毒剂。碘可能通过与细胞中酶和蛋白质中的酪氨酸
的结合而发挥作用,它对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均有
较好的杀菌效果。氯主要包括氯气和氯化物。氯气广泛
用于饮水、游泳池和垃圾场的消毒。常 用的如碘酊(含
1%碘),是常用的皮肤表面消毒剂。
( 6)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杀菌效力,其中尤以 Hg+, Ag+
和 Cu2+ 最强。
( 7)氧化剂
? 通过对细胞成分的氧化作用达到杀菌目的。高锰酸钾( 0.1%)和
过氧化氢常用作卫生和实验室消毒剂,后者还可用作食品包装材
料和镜片的杀菌。臭氧( O3)是很强的氧化剂,将来有可能取代
氯气用作饮水消毒,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成本较高和有效期较短。
( 8)染色剂
? 许多生物染色剂,尤其是碱性染料(如结晶紫、亚甲蓝、孔雀绿、
吖啶黄等)在低浓度下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并表现出一定的特异
性; 碱性染料的阳离子基团能与细胞蛋白质氨基酸上的羧基或核
酸上的磷酸基结合阻断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 G+细菌一般对碱性
染料敏感。染料对 G+细菌的作用浓度(一般 <10ppm)比对 G-细菌
要低 10至几十倍。例如结晶紫在 3~ 10ppm可抑制 G+ 细菌,而 G-
细菌却需要 100ppm。因此,在分离和培养 G-细菌 (如根瘤菌 )时可
以利用染色剂的抑菌能力差异抑制 G+
( 9)表面活性剂
? 是能降低液体分子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如肥皂、洗衣
粉和新 洁尔灭等 。表面活性剂能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
性和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如K + )流失,导致
微生物生长停滞死亡。肥皂和洗衣粉是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虽杀菌作用不强,但能通过搓洗过程,使油脂等污
物乳化从而净化皮肤及衣物等表面的微生物。
2.石炭酸系数
? 为比较各种消毒防腐剂的相对杀菌强度,常采用临床上
最早使用的消毒剂 — 石炭酸作为比较标准,并提出了石
炭酸系数这一指标。
? 石炭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
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
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 10分钟,而供试菌为伤寒沙门氏菌。
例如,某药剂以 1,300的稀释度在 10分钟内杀死所有供
试菌,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为 1,100,则
该药剂的石炭酸系数为 3。
3.消毒防腐剂的作用原理
? 消毒防腐剂的作用原理,一般来讲有三种方式:
( 1)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发生沉淀。如重
金属离子(汞)、龙胆紫能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
性;又如酒精能与菌体蛋白质或氨基酸结合,发生脱水
而凝固。
( 2)破坏菌体的酶系统,影响病原体的代谢。如高锰酸
钾、过氧化氢均可与酶蛋白中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
性,导致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
( 3)降低微生物表面张力,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
胞发生破裂或溶解。如新洁而灭。
(二)化学治疗剂
?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用于治疗感染性
疾病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治疗剂。化学治疗剂的最主
要特点是具有选择性。它分两类,一类是人工合成的,
称抗代谢物;另一类是由生物所合成的称抗生素。
1、抗代谢物
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能与
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
这类物质称抗代谢物。磺胺类、氨基叶酸、异烟肼等。
2、抗生素
在食品工业上,抗生素被用作防腐剂来保藏食品。如金
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来保藏鲜鱼,可使保藏期延长 1倍
以上;乳链球菌素用于干酪、酸乳,防止梭状芽孢杆菌
的破坏;他乐素和枯草杆菌素用以制备罐头食品,可以
减低灭菌温度。但对于在食品中应用的抗生素应持慎重
态度。
若干重要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
名称及种类 作用机制 作用后果
抑制细胞壁合成
D-环丝氨酸
万古霉素
瑞斯托菌素
杆菌肽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头孢霉素
抑制 L-Ala变为 D-Ala的消旋酶
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
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
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
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阻止细胞壁上肽尾的合成
阻止肽聚糖的合成
阻止肽聚糖的合成
阻止肽聚糖的合成
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
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
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
引起细胞壁降解
溶葡球菌素 水解肽尾和分解胞壁酸-葡糖胺
链
溶解葡萄球菌
干扰细胞膜
短杆菌酪肽
短杆菌肽
多粘菌素
损害细胞膜,降低呼吸作用
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与膜结合
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释放
细胞内含物外露
细胞内含物外露
细胞内含物外露
抑制蛋白质合成
链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四环素
伊短菌素
嘌呤霉素
氯霉素
红霉素
林可霉素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促进错译, 抑制肽链延伸
促进错译, 抑制肽链延伸
促进错译, 抑制肽链延伸
抑制胺基酰- tRNA与核糖体结合
抑制胺基酰- tRNA与核糖体结合
引起不完整肽链的提前释放
抑制胺基酰- tRNA附着核糖体
引起构象改变
阻止肽链形成
抑制 DNA合成
狭霉素 C
萘啶酮酸
灰黄霉素
抑制黄苷酸胺基酶
作用于复制基因
不清楚
因阻止 GMP合成而抑制 DNA
切断 DNA合成
抑制有丝分裂中的纺锤体功能
抑制 DNA复制
丝裂霉素 使 DNA的互补链相结合 抑制复制后的分离
抑制 RNA转录
放线菌素 D 与 DNA中的鸟嘌呤结合 阻止依赖于 DNA的 RNA合成
抑制 RNA和合成
利福平
利福霉素
与 RNA聚合酶结合
与 RNA聚合酶结合
阻止 RNA合成
阻止 RNA合成
青霉素:细胞壁合成中,抑制肽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头孢菌素,阻止肽链间的交联
链霉素, 与 30SRb结合,促进错译抑制延伸
卡那霉素,与 30SRb结合,促进错译抑制延伸
四环素,30S 抑制氨酰 tRNA与 Rb结合
氨霉素,50S 抑制氨酰 tRNA与 Rb结合
利福平:与 RNA聚合酶 阻止 RNA合成
3、生物药物素:比抗生素疗效更为广泛的生理活性产物。
如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
4、微生物的抗药性:
? 随着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某些病原微生物如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的抗药性日益
严重,给传染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抗药性主要表现为
以下 5
( 1)菌体内产生了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将有活性的
药物转变成没有抗菌作用的产物称为钝化 。
? 例如葡萄球菌的有些菌株能抗青霉素,就是由于它们
产生了青霉素酶( ?-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分子中的 ?
-内酰胺环开裂而丧失了抑菌作用。头孢霉素也因遭受
类似的作用而失效。现在通过半合成青霉素来改变青
霉素的分子结构,以保护 ? -内酰胺环,使其难以受到 ?
-内酰胺酶的破坏,从而克服某些病原菌的抗药性。
( 2)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这类抗性菌株具有阻挠抗微
生物药剂进入或排出已进入细胞的药物的能力。具体表
现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细胞可以通过代谢作用把药剂转换成一个衍生物,这
个衍生物外渗的速度比原药剂渗入细胞的速度快;
②细胞可分泌酶,将药剂转变成不能进入细胞的形式。
现已观察到抗四环素的肠道细菌的细胞内,四环素积累
量减少,试管内产生的人工抗药菌株也有这种情况,因
而认为这是由于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的结果。
( 3)细胞内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了改变。
? 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核糖体发生了改变。例
如对链霉素敏感的菌株,由于链霉素与其核糖
体( 30S亚单位)结合,干扰了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起到了抑菌或杀菌作用。后来在大肠杆菌
中得到了抗链霉素的菌株,其核糖体( 30S亚单
位)发生了改变,链霉素再不能与之结合,从
( 4)形成救护途径。当某一药剂封闭了某终产物合成途径
中的一个步骤,而影响了该产物的供应量时,可通过形
成另一个途径产生该产物,从而获得抗药性。这类途径
通常称为救护途径。例如,在腺嘌呤核苷合成途径中,
吖(氮杂)丝氨酸和重氮氧代正亮氨酸,可抑制甲酰甘
氨酸胺核糖 -5-磷酸,微生物就不再受上述两药剂的抑制。
( 5)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近年发现,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菌株除其外膜的通透性
较低外,还存在主动外排系统。
作业题,
1、名词解释:生长曲线、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灭菌、
消毒、防腐
2、微生物生长曲线分几个时期?并说明其特点和意义。
3、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说明灭菌与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5、简单介绍常用的化学杀菌剂和消毒剂。
6、为什么氧气的存在能够抑制甚至杀死厌氧菌?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一、几个常用的概念
1,灭菌,灭菌是指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2,消毒,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
具有消毒作用的药剂称消毒剂。消毒是不完全的灭菌。
3,无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
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4.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
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可采用
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和加防腐剂等方法。
5.化疗,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治疗传染病的措施。
二、物理因素
(一)温度
? 通常利用温度进行灭菌、消毒或防腐。高温往往引起灭
菌作用,低温则呈现抑菌作用。
? 当微生物处于超过它们最高生长温度范围时,会引起死
亡。温度越高,死亡越快。高温之所以引起微生物死亡
,主要是由于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类变性
而失活,代谢发生故障而死亡。
? 干热灭菌方法
? 湿热灭菌法
? 低温的抑菌作用
1,干热灭菌方法
( 1)火焰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灼烧把微生物直接烧死。
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品,所以使用范
围有限,只适合于对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
染物品或实验动物尸体等的灭菌。
( 2)烘箱干热灭菌法,这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将
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至 150~170 ℃ 维
持 1~2小时。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金属用具及其它干燥
耐热的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
? 同样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比干热灭菌好,原因有
二,一方面细胞内蛋白质含水量高,容易变性;另一
方面高温水蒸汽对蛋白质有高度的穿透力,从而加速
蛋白质变性而迅速死亡。
方法主要有:
(1)巴氏消毒法
(2)煮沸消毒法
(3)间歇灭菌法
(4)高压蒸汽灭菌法
( 1)巴氏消毒法
? 有些食物会因高温破坏营养成分或影响质量,如 牛奶、酱
油、啤酒等,所以只能用较低的温度来杀死其中的病原微
生物,这样既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又进行了消毒,保
证了食品卫生。
? 该法一般在 60~85 ℃, 30~15min,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采用这种低温消毒方法的具体温度和时间是根据不同物品
的性状来决定的。
? 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 1) 低温维持法 (LTH) 61~65 ℃ 加热 30min
( 2) 高温瞬时法 ( HTST) 71~72 ℃ 保持 15min。
超高温瞬时法( 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 method),
135~150℃, 3~4秒。
(2)煮沸消毒法: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 100℃ ) 15~20min,一
般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即可死亡。但不能杀死抗热性强的芽孢,
要杀死芽孢可煮沸 1~2小时或于水中添加 0.5%石炭酸或碳酸
钠。
? 这种方法适用于 食品、器材、器皿、衣服等小型日用品 的消
毒。食用水,几分钟。
(3)间歇灭菌法:又称为分段灭菌法或丁达尔灭菌法。利用流动
蒸汽进行灭菌。将待灭菌的物品加热至 100℃, 15~30min,
杀死其中的营养体,然后冷却,放入 37℃ 恒温箱中过夜,让
残留的芽孢萌发成营养体。第二天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左右,
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 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不需高压灭菌锅,适于在农村
推广,但操作麻烦,所需时间长。例如培养硫细菌的 含硫培
养基 就可以用此法进行灭菌 (因 121 ℃ 硫熔化 ) 。
(4)高压蒸汽灭菌法
? 适用于各种耐热、体积大的培养基的灭菌,也适用于玻
璃器皿、工作服等物品的灭菌。
? 高压蒸汽灭菌法 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高
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一般采用 121℃ (表压 1kg/cm2或
15磅 /英寸 2)维持 15~30min 。在高压蒸汽灭菌中,要引
起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恒压之前,一定要排尽灭菌锅
中的空气,否则表上的蒸汽压与实际温度不符。
? 影响灭菌的因素有,不同菌种、同一菌种不同菌龄、微
生物数量多少、培养基成分与组成。
? 高压蒸汽灭菌会减少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工厂培养基的
灭菌采用 高温瞬时连续灭菌(俗称连消法),该法提高
灭菌温度,但灭菌时间缩短。
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止
1、有害影响
2、防止法
①采用特殊加热灭菌法
②过滤除菌
③其他方法
灭菌法 温度 (℃ ) 时间 (小时 )
布层温度( ℃ )
灭菌效果
20层 40层 100层
干热法 130~ 140 4 85 72 70以下 不完全
湿热法 105 3 102 102 101.5 完全
干热与湿热的穿透力和杀菌效果
3,低温的抑菌作用
? 微生物对低温的抵抗力一般较高温强。大部分微生物在
低温下只是新陈代谢活动减弱,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
态,但仍具有生命力,有些嗜冷微生物还会生长。因此
低温对微生物只起抑制作用,不能灭菌或消毒。
? 低温抑菌在实践中常用来 保存食品, 防止由微生物引起
的食品腐败 。用来保存食品的温度一般在 0~7 ℃ 左右。
若要长期保存,温度还要降低。低温虽能抑菌,但仍有
少数微生物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因此冰冻食品偶尔
也能发生腐败,传播疾病。
? 在微生物学研究工作中,低温常用来 保存菌种 。
(二)辐射
? 利用辐射进行灭菌消毒,可以避免高温或化学药剂消
毒的缺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目前主要应用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接种室、手术室、食品、药物包装室常应用紫外线
杀菌; (136~400nm)
? 2、应用 β 射线作食品表面杀菌,γ 射线用于食品内部
杀菌。经辐射后的食品,因大量微生物被杀灭,再用
冷冻保藏,可使保存期延长。
(三)过滤
? 过滤除菌: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和气体中的悬
浮灰尘,杂质和细菌。这种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对热不
稳定的、体积小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以及气体的灭菌。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
但是比细菌还小的病毒仍留在液体培养基内,有时会给
实验带来一定的麻烦。
? 在发酵工业中,大量的无菌空气就是通过空气过滤器而
得到的。目前工厂中的总过滤器一般是一个大的容器,
其中二端各铺放一层棉花,中间填入一层活性碳,借以
滤去空气中的微生物。分过滤器是用几层超细玻璃纤维
替代棉花和活性炭。常用的滤器根据滤材的不同分为:
硅藻土滤器、素瓷滤器、石棉滤器和熔结玻璃滤器。
(四)超声波
? 超声波的频率在 9000~12000Hz/s以上,几乎所有的微
生物细胞都能受其破坏。
? 超声波能使细胞内容物受到激烈的震荡而破坏;一般
水溶液内经超声波的作用能产生过氧化氢,有杀菌能
力;超声波的热效应,使细胞的酶受到破坏。所以超
声波处理可用来保存食品。
(五)微波
? 微波是指 300~300000MHz/s的电磁波。
? 微波对微生物的杀菌作用,是由于微生物在电磁场的
作用下,吸收微波的能量而产生热效应,导致死亡,
微波造成的分子加速运动而使细胞内部受损致死。
? 生产中利用微波进行食品的干燥、加热和杀菌等。
? 特点:加热均匀,热能利用率高,加热时间短。
? 在食品研究中,绝大多数应用的微波来进行酒类、蜂
乳的消毒和杀灭面包中的霉菌等方面。
三、化学因素
? 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杀死其中
的病原微生物,所以是起消毒剂的作用,而不是灭菌剂。
(一)消毒防腐剂
? 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剂。能抑制或
阻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称为防腐剂。但是一种化
学药物是杀菌还是抑菌,常常不易区分。一般在低浓度
下抑菌,高浓度下杀菌。
1,常用的消毒防腐剂
重金属盐类,有机化合物、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染料等。
常用消毒防腐剂的种类、使用浓度和用途。(见表)
常用的消毒防腐剂的原理和用量
( 1)酚及其衍生物
? 酚类化合物是医学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消毒剂。其作用主
要是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质膜,钝化酶和使蛋白质变性。
使用最早的是苯酚,有效杀菌浓度 2%~ 5%,由于具有
难闻的气味和对皮肤有刺激性而很少在临床上作消毒用。
( 2)醇类
? 能溶解细胞质膜中的类脂,破坏膜结构并使蛋白质变性,
但对芽孢和 无包膜病毒 的杀菌效果较差。目前应用最为
广泛的是乙醇,浓度 70-75%时灭菌力最强,效果最好。
酒精浓 度过高,则会在菌体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膜,妨碍酒
精分子进入细胞内,影响杀菌效果。
( 3)醛类
? 能与蛋白质氨基酸中的多种基团 (如 -NH2,-OH,-COOH
和 -SH 等 )共价结合而使其变性。 福尔马林是 37~ 40%的
甲醛水溶液,加热后易挥发,常用 于保存生物标本和空
气消毒,在高浓度下作用可杀死芽孢。其缺点是对眼睛及
粘膜组织有刺激作用,穿透性能差,作用慢,有令人不愉
( 4)新型气态有机杀菌剂 — 环氧乙烷
? 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空气及器械表面消毒剂,能在
4~ 18h内杀死微生物细胞与芽孢,是一种不需加热的有效
杀菌方式,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高温灭菌的物品 (如塑料
培养皿、注射器、医用缝合线、纺织品、光学器材,人工
心脏瓣膜及宇宙飞船等 )的灭菌。
( 5)卤化物
? 按杀菌力排列的顺序是,F> Cl> Br> I。其中以碘和氯
最常用。碘酒在医疗上广泛用作皮肤、伤口和粘膜的表
面消毒剂。碘可能通过与细胞中酶和蛋白质中的酪氨酸
的结合而发挥作用,它对细菌、真菌、病毒和芽孢均有
较好的杀菌效果。氯主要包括氯气和氯化物。氯气广泛
用于饮水、游泳池和垃圾场的消毒。常 用的如碘酊(含
1%碘),是常用的皮肤表面消毒剂。
( 6)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 重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杀菌效力,其中尤以 Hg+, Ag+
和 Cu2+ 最强。
( 7)氧化剂
? 通过对细胞成分的氧化作用达到杀菌目的。高锰酸钾( 0.1%)和
过氧化氢常用作卫生和实验室消毒剂,后者还可用作食品包装材
料和镜片的杀菌。臭氧( O3)是很强的氧化剂,将来有可能取代
氯气用作饮水消毒,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成本较高和有效期较短。
( 8)染色剂
? 许多生物染色剂,尤其是碱性染料(如结晶紫、亚甲蓝、孔雀绿、
吖啶黄等)在低浓度下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并表现出一定的特异
性; 碱性染料的阳离子基团能与细胞蛋白质氨基酸上的羧基或核
酸上的磷酸基结合阻断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 G+细菌一般对碱性
染料敏感。染料对 G+细菌的作用浓度(一般 <10ppm)比对 G-细菌
要低 10至几十倍。例如结晶紫在 3~ 10ppm可抑制 G+ 细菌,而 G-
细菌却需要 100ppm。因此,在分离和培养 G-细菌 (如根瘤菌 )时可
以利用染色剂的抑菌能力差异抑制 G+
( 9)表面活性剂
? 是能降低液体分子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如肥皂、洗衣
粉和新 洁尔灭等 。表面活性剂能影响细胞质膜的稳定
性和透性,使细胞的某些必要成分(如K + )流失,导致
微生物生长停滞死亡。肥皂和洗衣粉是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虽杀菌作用不强,但能通过搓洗过程,使油脂等污
物乳化从而净化皮肤及衣物等表面的微生物。
2.石炭酸系数
? 为比较各种消毒防腐剂的相对杀菌强度,常采用临床上
最早使用的消毒剂 — 石炭酸作为比较标准,并提出了石
炭酸系数这一指标。
? 石炭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
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
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 10分钟,而供试菌为伤寒沙门氏菌。
例如,某药剂以 1,300的稀释度在 10分钟内杀死所有供
试菌,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为 1,100,则
该药剂的石炭酸系数为 3。
3.消毒防腐剂的作用原理
? 消毒防腐剂的作用原理,一般来讲有三种方式:
( 1)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发生沉淀。如重
金属离子(汞)、龙胆紫能与菌体蛋白质结合,使之变
性;又如酒精能与菌体蛋白质或氨基酸结合,发生脱水
而凝固。
( 2)破坏菌体的酶系统,影响病原体的代谢。如高锰酸
钾、过氧化氢均可与酶蛋白中的巯基结合,使酶失去活
性,导致代谢机能发生障碍而死亡。
( 3)降低微生物表面张力,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
胞发生破裂或溶解。如新洁而灭。
(二)化学治疗剂
? 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用于治疗感染性
疾病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治疗剂。化学治疗剂的最主
要特点是具有选择性。它分两类,一类是人工合成的,
称抗代谢物;另一类是由生物所合成的称抗生素。
1、抗代谢物
有些化合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内的代谢物相类似,能与
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正常功能,干扰代谢进行,
这类物质称抗代谢物。磺胺类、氨基叶酸、异烟肼等。
2、抗生素
在食品工业上,抗生素被用作防腐剂来保藏食品。如金
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来保藏鲜鱼,可使保藏期延长 1倍
以上;乳链球菌素用于干酪、酸乳,防止梭状芽孢杆菌
的破坏;他乐素和枯草杆菌素用以制备罐头食品,可以
减低灭菌温度。但对于在食品中应用的抗生素应持慎重
态度。
若干重要抗生素及其作用机制
名称及种类 作用机制 作用后果
抑制细胞壁合成
D-环丝氨酸
万古霉素
瑞斯托菌素
杆菌肽
青霉素
氨苄青霉素
头孢霉素
抑制 L-Ala变为 D-Ala的消旋酶
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
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
抑制糖肽聚合物的伸长
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阻止细胞壁上肽尾的合成
阻止肽聚糖的合成
阻止肽聚糖的合成
阻止肽聚糖的合成
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
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
阻止糖肽链之间的交联
引起细胞壁降解
溶葡球菌素 水解肽尾和分解胞壁酸-葡糖胺
链
溶解葡萄球菌
干扰细胞膜
短杆菌酪肽
短杆菌肽
多粘菌素
损害细胞膜,降低呼吸作用
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与膜结合
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释放
细胞内含物外露
细胞内含物外露
细胞内含物外露
抑制蛋白质合成
链霉素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四环素
伊短菌素
嘌呤霉素
氯霉素
红霉素
林可霉素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3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与 50S核糖体结合
促进错译, 抑制肽链延伸
促进错译, 抑制肽链延伸
促进错译, 抑制肽链延伸
抑制胺基酰- tRNA与核糖体结合
抑制胺基酰- tRNA与核糖体结合
引起不完整肽链的提前释放
抑制胺基酰- tRNA附着核糖体
引起构象改变
阻止肽链形成
抑制 DNA合成
狭霉素 C
萘啶酮酸
灰黄霉素
抑制黄苷酸胺基酶
作用于复制基因
不清楚
因阻止 GMP合成而抑制 DNA
切断 DNA合成
抑制有丝分裂中的纺锤体功能
抑制 DNA复制
丝裂霉素 使 DNA的互补链相结合 抑制复制后的分离
抑制 RNA转录
放线菌素 D 与 DNA中的鸟嘌呤结合 阻止依赖于 DNA的 RNA合成
抑制 RNA和合成
利福平
利福霉素
与 RNA聚合酶结合
与 RNA聚合酶结合
阻止 RNA合成
阻止 RNA合成
青霉素:细胞壁合成中,抑制肽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头孢菌素,阻止肽链间的交联
链霉素, 与 30SRb结合,促进错译抑制延伸
卡那霉素,与 30SRb结合,促进错译抑制延伸
四环素,30S 抑制氨酰 tRNA与 Rb结合
氨霉素,50S 抑制氨酰 tRNA与 Rb结合
利福平:与 RNA聚合酶 阻止 RNA合成
3、生物药物素:比抗生素疗效更为广泛的生理活性产物。
如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和抗氧化剂。
4、微生物的抗药性:
? 随着化学药物的广泛应用,某些病原微生物如葡萄球
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等的抗药性日益
严重,给传染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抗药性主要表现为
以下 5
( 1)菌体内产生了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将有活性的
药物转变成没有抗菌作用的产物称为钝化 。
? 例如葡萄球菌的有些菌株能抗青霉素,就是由于它们
产生了青霉素酶( ?-内酰胺酶),使青霉素分子中的 ?
-内酰胺环开裂而丧失了抑菌作用。头孢霉素也因遭受
类似的作用而失效。现在通过半合成青霉素来改变青
霉素的分子结构,以保护 ? -内酰胺环,使其难以受到 ?
-内酰胺酶的破坏,从而克服某些病原菌的抗药性。
( 2)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这类抗性菌株具有阻挠抗微
生物药剂进入或排出已进入细胞的药物的能力。具体表
现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细胞可以通过代谢作用把药剂转换成一个衍生物,这
个衍生物外渗的速度比原药剂渗入细胞的速度快;
②细胞可分泌酶,将药剂转变成不能进入细胞的形式。
现已观察到抗四环素的肠道细菌的细胞内,四环素积累
量减少,试管内产生的人工抗药菌株也有这种情况,因
而认为这是由于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的结果。
( 3)细胞内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了改变。
? 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核糖体发生了改变。例
如对链霉素敏感的菌株,由于链霉素与其核糖
体( 30S亚单位)结合,干扰了蛋白质的合成,
从而起到了抑菌或杀菌作用。后来在大肠杆菌
中得到了抗链霉素的菌株,其核糖体( 30S亚单
位)发生了改变,链霉素再不能与之结合,从
( 4)形成救护途径。当某一药剂封闭了某终产物合成途径
中的一个步骤,而影响了该产物的供应量时,可通过形
成另一个途径产生该产物,从而获得抗药性。这类途径
通常称为救护途径。例如,在腺嘌呤核苷合成途径中,
吖(氮杂)丝氨酸和重氮氧代正亮氨酸,可抑制甲酰甘
氨酸胺核糖 -5-磷酸,微生物就不再受上述两药剂的抑制。
( 5)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近年发现,绿脓杆菌的多重耐药菌株除其外膜的通透性
较低外,还存在主动外排系统。
作业题,
1、名词解释:生长曲线、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灭菌、
消毒、防腐
2、微生物生长曲线分几个时期?并说明其特点和意义。
3、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说明灭菌与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5、简单介绍常用的化学杀菌剂和消毒剂。
6、为什么氧气的存在能够抑制甚至杀死厌氧菌?